()1945年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1947年成立了關貿總協定。(4分)
(2)美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頭號強國;掌握了世界大多數黃金儲備;美元取得等同黃金的特殊地位(或答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答出2點4分)
影響:美國掌握了世界經濟命脈;掠奪其他國家的財富;造成了世界金融體系的動盪。(2分)
(3)原因:歐洲經濟一體化發展的客觀要求;20世紀70年代的匯率動盪和通貨膨脹。(2分)
影響:歐元對美元的國際地位將構成有力挑戰。(2分)
(4)世界一超多強的格局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經濟充滿活力;世界經濟多極化趨勢加強。(答出2點4分)
⑹ 國際金本位制度的特點是什麼
國際金本位制度的特點和作用:
(1)黃金充當了國際貨幣,是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這一時期的國際金本位制度是建立在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國內都實行金鑄幣本位制的基礎之上,其典型的特徵是金幣可以自由鑄造、自由兌換,以及黃金自由進出口。由於金幣可以自由鑄造,金幣的面值與黃金含量就能始終保持一致,金幣的數量就能自發地滿足流通中的需要;由於金幣可以自由兌換,各種金屬輔幣和銀行券就能夠穩定地代表一定數量的黃金進行流通,從而保持幣值的穩定;由於黃金可以自由進出口,就能夠保持本幣匯率的穩定。所以一般認為,金本位制是一種穩定的貨幣制度。
雖然國際金本位制度的基礎是黃金,但是實際上當時英鎊代替黃金執行國際貨幣的各種職能。英鎊的持有人可以隨時向英格蘭銀行兌換黃金,而且使用英鎊比使用黃金有許多方便和優越的地方。當時英國依靠它的「世界工廠」的經濟大國地位和「日不落國」的殖民統治政治大國地位,以及在貿易、海運、海上保險、金融服務方面的優勢,使英鎊成為全世界廣泛使用的貨幣;使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當時的國際貿易中,大多數商品以英鎊計
價,國際結算中90%是使用英鎊,許多國家的中央銀行國際儲備是英鎊而不是黃金。在倫敦開設英鎊賬戶,可以獲得利息,而儲存黃金則非但沒有利息,還要付出保管費用,持有英鎊比持有黃金既方便又有利可圖,所以有的西方經濟學者把第二次世界大戰
前的國際金本位制度稱作英鎊本位制度。
(2)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因為金鑄幣本位條件下金幣的自由交換、自由鑄造和黃金的自由輸出入將保證使外匯市場上匯率的波動維持在由金平價和黃金運輸費用所決定的黃金輸送點以內。實際上,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等主要國家貨幣的匯率平價自1880—1914年間,35年內一直沒發生變動,從未升值或貶值。所以國際金本位是嚴格的固定匯率制,這是個重要的特點。
(3)國際金本位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機制。即英國經濟學家休漠於1752年最先提出的「價格—
鑄幣流動機制。為了讓國際金本位發揮作用,特別是發揮自動調節的作用,各國必須遵守三項原則:一是要把本國貨幣與一定數量的黃金固定下來,並隨時可以兌換黃金;二是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與輸入,各國金融當局應隨時按官方比價無限制地買賣黃金和外匯,三是中央銀行或其他貨幣機構發行鈔票必須有一定的黃金准備。這樣國內貨幣供給將因黃金流入而增加,因黃金流出而減少。
⑺ 高分求解一個國際金融問題,關於國際金本位制,疑問是鑄幣平價和金平價的區別,有道題目就問金本位的基礎
金本位制的基礎是金平價。
金平價說的是兩種貨幣的含金量或代表金量之比。
鑄幣平價是金平價的一種表現形式,說的是兩種鑄幣的含金量之比。
以下對鑄幣平價的描述摘自克魯格曼《國際經濟學》第9版:
In a bimetallic system, a country's mint will coin specified amounts of gold or silver
into the national currency unit (typically for a fee). In the United States before the Civil
War, for example, 371.25 grains of silver (a grain being 1/480th of an ounce) or 23.22
grains of gold could be turned into, respectively, a silver or a gold dollar. That mint parity made gold worth times as much as silver.
金平價是整個金本位制的基礎。金幣本位制下,金平價表現為鑄幣平價;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下,金平價表現為法定平價。
⑻ 國際金融書上的金本位制特點
國際金本位制度是以黃金作為國際本位貨幣的制度,其特點是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各自的含金量比例決定,黃金可以在各國間自由輸出輸入,國際收支具有自動調節機制。。英國於1816年率先實行金本位制度,19世紀70年代以後歐美各國和日本等國相繼仿效,因此許多國家的貨幣制度逐漸統一,金本位制度由國內制度演變為國際制度。國際金本位制按其貨幣與黃金的聯系程度,可以分為:金幣本位制、金塊本位制和金匯兌本位制
⑼ 國際金本位制與英國霸權之間的關系
「英鎊的穩定是英國強盛的一個關鍵因素」。英鎊的穩定與兩個因素有關。一個因素是金本位制的確立。1816年,英國制訂「金本位制度法案」,在世界上首先實行了金本位制。但英鎊其實從1717年就已與黃金掛鉤,因為那年英國將金價定為3英鎊17先令10.5便士。另一個因素是前述英國「金融革命」中成立的英格蘭銀行。英格蘭銀行對英國崛起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其早期政府債務業務使得英格蘭能夠在整個18世紀的戰爭中一次又一次地打敗法國,還在於英格蘭銀行是現代中央銀行的「鼻祖」,它為英國崛起過程中金融和經濟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1844年的《英格蘭銀行條例》賦予了英格蘭銀行基本壟斷貨幣發行的權利,是其成為中央銀行的決定性一步。1872年,英格蘭銀行開始對其他銀行負起在困難時提供資金支持即「最後貸款人」的責任,確立了「銀行的銀行」地位。由此,英格蘭銀行轉變為「發行的銀行、銀行的銀行、政府的銀行」,成為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中央銀行,對世界其他國家中央銀行制度的建立產生了重大影響。由此,現代銀行體系在英國首先確立,英國政府通過英格蘭銀行能夠在發生金融危機或恐慌時迅速向困難金融機構提供清償手段,維護英國金融和經濟體系的穩定;此外,英國政府通過英格蘭銀行還可以有效地調節國內貨幣流通與信用活動,支持經濟的高速發展。
(三)國際金本位制度與英國支配世界金融體系
憑借一個高效的公共信用和貨幣體系,一個相當規模的金融市場,一個旨在穩定匯率的金本位制度,再加上英國是世界政治經濟大國,英鎊逐漸成為全世界普遍接受的國際貨幣,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但這時世界各國不同的貨幣制度阻礙了英國的對外投資和國際貿易的擴張,金本位還只是英國的貨幣金融制度。因此,英國憑借其經濟、軍事優勢,在國際經濟交往中對許多國家的貨幣制度施加影響,促成了國際金本位體系在19世紀70年代的最終形成。
國際金本位制度的建立,確立了英國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英國支配了世界金融體系,直到該體系在1914年崩潰為止。該體系一方面為英國在世界各地的經濟擴張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條件,英國開始賺取大量無形信用收益——商業傭金、海外匯款和來自投資等方面的收益。1914年,英國境外投資總值居各國之首,約佔西方國家對外投資總值的41.8%,英國從海外投資中獲得了高額利潤;另一方面,英國通過英格蘭銀行管理著世界金融體系,維護其金融霸權。
⑽ 何為國際金融體系
國際金融體系(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是指調節各國貨幣在國際支付、結算、匯兌與轉移等方面所確定的規則、版慣例、政策、機制和組權織機構安排的總稱。國際金融體系是國際貨幣關系的集中反映,它構成了國際金融活動的總體框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各國之間的貨幣金融交往,都要受到國際金融體系的約束。
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現代國際金融體系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均有一定特點的主體金融體系。
第一階段是國際金本位制時期
從1816年英國實行金本位制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結束。
第二階段是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起始於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終止於1973年。
第三階段是牙買加貨幣體系時期
始於1976年1月IMF臨時委員會的牙買加協議的正式簽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