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有哪些私募股權基金
已經進入中國的著名基金有:
Cathay Capical凱輝私募股權投資基金
Aloe法國蘆版薈基金
Natixis法國NBP亞洲投資基金法權國NBP銀行下屬基金
Ventech基金
AXA保險旗下的投資
法國著名的基金還有:
PAI應該是最著名的並購基金了,原來是BNP Paribas的投資部
AGF保險的PE部門
給你一個鏈接(見參考資料鏈接)這里有法國所有私募股權基金的列表
『貳』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函審專家都是誰
2014年度信息科學部海外及港澳學者合作研究基金、重點國際(地區)合作與交流項目、民航聯合基金評審會專家名單
安建平陳永義陳增強戴道清戴瓊海丁佐華
范平志洪文胡斌胡建平胡紹林季飛
紀越峰姜春水李光林黎新劉衛東呂科
馬東閣孟祥旭倪富健孫瑞山譚永紅談振輝
王春華王國宏王佔山閆植林姚力張佰君
張師超鍾詩勝
2014年度創新研究群體及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信息領域)評審會專家名單
鄭南寧李樹深林惠民何友於全
桂衛華張紀峰劉明張傑劉鐵根
陳寶權相里斌李學龍段振華白丁
吳仁彪戴先中章毅羅先剛李建中
陳賀新李儒新賴劍煌姜斌王越超
夏鈳王均宏陳少平陳軍寧梁吉業
徐勝元苑立波韓焱
2014年度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信息領域)評審會專家名單
鄧飛其關治洪於劍霍偉楊慧中
陳陽舟陳衛東周天壽王曉丹鞏敦衛
黃德雙劉小平邊少鋒武玉強劉向傑
郝躍康俊勇朱自強劉曉為潘中良
沈鴻烈王新強印壽根張萬榮賀德衍
劉勝游建強曾璇曾和平張鎮西
程亞趙建林王璞張首剛延鳳平
畢衛紅馬東閣劉玉芳陳根祥郜江瑞
呂志偉李思敏孫玲玲張勤權太范
劉佳琪陳少平夏銀水郭弘王麗坤
彭思龍宋耀良何國金閆連山桂亞東
周興社羅軍舟徐曉飛顧寧張彩明
楊義先黃慶明張軍趙耀周傲英
鄭慶華潘志庚
來源:http://wenku..com/link?url=KF7--ikFaGf84_
『叄』 從金融危機看保險業發展與創新
隨著次貸危機從次級抵押貸款(subprime mortgage)向-A貸款蔓延、從私營證券化向公營證券化蔓延,次貸危機進一步升級,更多的問題金融機構被暴露出來。美國當地時間9月15日,AIG的股價暴跌61%至4.76美元,令AIG市值縮水近200億美元。今年以來,該股累計下跌93%,為道指成分股中表現最差的一個。
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AIG連續三個季度出現凈虧損。2007年第四季度凈虧損52.9億美元,今年第一季度虧損78億美元,二季度虧損53.6億美元。截至二季度AIG的CDS業務累計虧損已高達250億美元。16日晚,美國政府同意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以換取79.9%股權的控股方式接管AIG。貸款窗口的有效期為24個月,利率為3月期倫敦銀行同業拆借利率(LIBOR)再加850個基點。AIG 被美國政府接管,避免了當下倒閉的命運,但850 億美元的高息貸款其實是一個清盤方案,普通股東很可能最後血本無歸,AIG 仍不得不通過出售資產來盡快還清這筆貸款。
重新審視保險公司在次貸危機中的角色,不僅能夠幫助我們釐清這場金融風暴的脈絡和走向,而且有助於深入評估保險行業呈現的新特徵和新型風險。
保險公司在次貸風險傳導鏈條中的重要作用
過去的20多年中,金融資產的迅速膨脹,銀行作為信貸發放者的重要性正在不斷下降,國際大型銀行逐步由傳統的買入持有(buy-and-hold)盈利模式向發起分配(originate-to-distribute)盈利模式轉變,即銀行通過證券化、信用衍生工具將其發放的信貸進行再次分配到資本市場上,更多的成為交易型主體。銀行商業模式轉變帶來的一個重要變化,就是降低了銀行對信貸風險的脆弱性,風險被廣泛地分布在銀行體系之外。在originate-to-distribute模式中,信用增強成為最重要的一環。
從全球范圍來看,信用增強已經滲透到包括債券發行在內的傳統金融業務領域的多個方面。其中,保險公司是參與信用風險轉移的最主要非銀行金融公司之一,並且通過CDS等產品成為次貸風險的最終承擔者之一。2008年初以來,包括債券保險和金融擔保公司在內的保險公司在整個危機的演進過程中開始在事實上成為重要的一環。從年初引發MBIA、AGC等債券保險公司到近期陷入財務危機的AIG都引發了市場的嚴重動盪。
AIG的失誤在於其CDS凈敞口大、流動性要求高
次貸危機暴露出很多大型的保險公司與次級信貸產品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一是保險公司是次級債券的投資者,這部分遭受的損失往往有限,並且是可控的。二是保險公司為次級債券提供擔保。三是保險公司為次級債券提供信用違約互換產品(CDS)。信用違約互換是把信用風險從其他風險中剝離出來,形成能在金融市場上買賣的合約產品。信用違約互換的買方定期支付固定金額或前期費用給保戶提供方,作為交換,一旦標的資產(通常是債券)發生違約,信用違約互換的賣方將向買方進行支付或有償付款。CDS的風險主要取決於其標的資產和交易對手,而這次導致金融機構大幅虧損的CDS,其標的資產相當一部分恰恰是高風險的CDOs(Collateralized Debt Obligation,擔保債務權證),主要是次級抵押證券。
AIG危機爆發後,很多人指責AIG參與CDS交易。但現實的情況是,CDS是管理交易對手風險,特別是債券風險的重要工具。很多保險公司也都選擇CDS作為對沖債券風險的工具。如今年二季度末,AXA披露其持有的CDS凈名義敞口是175億美元,Swiss Re用於對沖債券風險的CDS名義也達97億美元。問題的關鍵在於,AIG沒有完全對沖其CDS敞口。AIG 持有1000億左右的房地產、次貸證券,通過旗下的AIGFP(AIG金融產品公司)進行信用違約互換進行風險管理。AIG資產負債表上的信用違約互換資產余額是116 億美元,而負債是242 億美元,其間還有126 億的缺口。
盡管從風險的最終歸屬來看,CDS基本上與債券擔保相同,但CDS特別是高級CDS,對提供者的流動性要求更為苛刻。AIGFP為其交易對手提供的所謂的高級CDS,還需要為CDO和套利組合中的多數信用衍生工具提供抵押資產。抵押資產的數額取決於信用衍生產品的重置價值或是債券的市值。同時,抵押資產的數額還與AIG信用評級和債券信用評級有關。因此,一旦CDS的價格變動,或者標的資產CDOs的價格變動,以及AIG自身的信用等級有變動,AIG必須提供更多的流動性資產作為抵押。最壞的情形不可避免地出現了,次貸危機的爆發,幾乎使上述所有條件全部被觸發:在去年和今年上半年有相當數量的CDO的信用評級被降,AIG 在信用違約互換業務上出現大幅虧損,3 大評級機構都調低對其的評級,導致AIG 向交易對手增加幾百億美元的抵押品。截至2008年7月31日,AIGFP因CDO評級的惡化,為其高級信用衍生品提供了總計約165億美元的抵押資產。
除了CDS外,AIGFP還提供了許多具有隱性擔保的產品,也都具有信用衍生品的特徵。如AIG的2a-7 puts產品。該類產品允許CDO在不違約但難以售出的情況下,計入AIG的資產負債表。在今年二季度,AIG共為名義價值為188億美元的CDO產品提供了 2a-7puts。這極大地增加了公司持有的CDO產品敞口。
AIG的失誤還在於其多條業務線染指次級債券產品
AIG作為一個大型金融集團,業務涉及保險、銀行、租賃等多個領域。從其他業務的收入來看,AIG本身的盈利性較好,如壽險和退休金業務,海外業務和飛機租賃業務等,但AIG的多個業務線條、多家子公司都涉足到次級信貸和次級債券中,因此對次貸整體較高的風險敞口拖累了其財務狀況。
一是債券擔保業務。可以看到,AIG提供擔保的債券中接近30%的信用評級在AA以下。這導致AIG在擔保業務中的凈利潤從2007年1季度的-7800萬迅速增長到2008年年中的-51800萬。
二是抵押貸款保險。這項業務是由AIG旗下的UGC提供的,為具有不同順序求償權的貸款進行保險。
三是高級信用衍生品,主要是指AIGFP提供的CDS產品。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FP的高級信用衍生品凈敞口為4410億美元,共涉及208筆交易。其中以CDO為標的的信用衍生品共計578億美元,這當中65%,也即約364億美元的CDO已經被降級,還有339億美元的CDO處於降級的邊緣,因此導致的盯市損失累計達248億左右。
四是AGF(American General Finance)提供的房地產貸款。
五是AIG Investment在保險投資組合中持有的次貸資產。截至2008年6月30日,AIG的2618億保險投資組合中有24%是RMBS, 1%的CDO以及5%的CMBS。前兩者都與次級貸款有很大的關聯。比如,AIG投資的RMBS中,有接近200億的是次級貸款的RMBS。
多業務線通過不同方式涉足次貸,不僅使AIG面臨高額的風險敞口,也給整個集團風險的計量和管理帶來很大的困難。此外,AIG龐雜的組織架構也是導致其難以全面管理風險、反映滯後的重要原因。
AIG危機揭示保險風險新特徵
一是金融風險呈現出向保險市場傳遞的新途徑。資本市場的投資收益下降,不僅會影響保險公司的凈資產和償付能力,還可能使保險公司的流動性出現問題。這次AIG就是在償付能力充足的情況下,因流動性不足而陷入危機。
二是保險業對金融市場的深度介入,使其周期性特徵明顯增強。傳統上認為保險業對經濟周期並不敏感,特別是壽險業。但從近二十年國際保險市場的經驗來看,受保險深度參與金融市場的影響,保險業的周期特徵日益明顯。例如, 1997-2001年日本保險公司的倒閉風潮,以及2000-2002年全球股市下跌削弱保險公司的資本實力,都表明保險業對經濟周期波動的敏感性顯著增強。
三是在宏觀經濟下行,金融市場波動的條件下,平滑經濟周期波動對我國保險業的影響具有現實意義。從負債角度,要加強負責管理,重視承保利潤和產品定價。從資產角度,則要通過拓寬投資渠道分散投資風險和周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