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2015互聯網金融趨勢

2015互聯網金融趨勢

發布時間:2021-04-22 13:41:52

㈠ 2015互聯網金融趨勢論壇的主要議題是

【主要議題】
未來互聯網金融新趨勢,全球化與跨平台
會議時間:2015年3月19日
會議地點:中國 上海
更多會議具體詳情關注活動家即可

㈡ 2015年互聯網金融的趨勢如何呢

2015互聯網金融是在來百花爭艷中逐自步向多元化方向發展,總體趨勢向好,但由於在互聯網上監管難度加大,魚龍混雜,需要互聯網金融管理機構盡量將互聯網安全技術和金融風險控制技術相結合,盡可能做到防患於未然。目前銀行已經要求存款准備金和存款保險以及銀行破產法即將出台,那麼相對風險和風險管控較難的互聯網金融也應有制度化 或者說行業規定出台,便於互聯網金融公司自身管理,也便於參與者進行正確判斷。供參考

㈢ 互聯網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隨著互聯網向各個行業不斷沖擊滲透,互聯網與金融的巧妙結合漸入人們的視野。一夕間,互聯網金融已躍升成為當下最為時髦的理財選擇。據權威數據顯示,2015年大約有47.4%的投資者選擇股票為理財產品,47.7%的投資者選擇基金進行投資,40.9%的投資者選擇互聯網金融進行理財投資。

值得注意的是,互聯網理財模式雖然不及股票市場的火爆,但已成為理財市場的第三大主流選擇,這也說明了互聯網金融產品在悄無聲息間已改變了理財市場的固定結構,正以超常規的發展速度開拓金融市場的疆土,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不容小覷且行業正清晰呈現四大發展趨勢。

投資群體明顯年輕化

年輕用戶是互聯網的中堅力量。這條「屌絲定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也很適用。據相關數據統計,80後、90後佔到互聯網金融消費群體的70%以上。這個年齡段的群體雖然不是社會財富的最大擁有者,卻是接觸互聯網最多的群體,他們多喜歡冒險、崇尚創新、熱愛自由,這與互聯網能最快獲取信息的特質吻合。

還有調查數據顯示,1000名80、90後青年裡,有823人更願意選擇互聯網金融來完成自己的理財、及小額貸款的需求。可見,更多年輕人願意參與其中,互聯網金融群體呈現年輕化趨勢。

移動互聯網金融大眾化

隨著智能手機、移動互聯網的極大普及,手機已成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伴侶」,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發布的最新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5.94億。加之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得生活中碎片化時間逐漸增多,這些因素催生出人們對於移動金融的迫切需求。

相較於PC端,移動端更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局限性,所以,通常人們會選擇方便攜帶的手機作為上網設備,通過手機移動端來進行金融活動,隨時隨地享受金融服務,錢香金融APP也即將上線。

移動互聯網金融的發展,讓用戶不再局限在北上廣深一線城市,而是向二三四線城市下沉,從91金融用戶報告中就可以看出,除一線城市外,其他城市的金融消費群體已經佔到近40%。

業務模式小額化、分散化

2016年3月2日,在91金融協辦的人民政協財經智庫沙龍上,原銀監會主席劉明康明確表示,互聯網金融只有做小、做分散、做簡單產品才能活下來。

對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雖然大額融資的盈利模式較大,但由此引發的風險概率也相對較高,一旦出現問題將會對投資人和平台本身造成巨大損失,所以,從風險控制層面考慮,業務模式小額化分散化將是控制行業風險的主要措施;此外,互聯網金融平台作為信息中介,它的定位已經決定行業本身並不適合大額融資撮合交易,且對平台本身而言,也並不具備發展大額融資的先天優勢。

服務走向「場景化」

雖然互聯網金融的觸角已觸及傳統金融機構無法覆蓋的地方,但目前其服務理念仍只停留在借貸層面,未來應逐步擴展多維度服務理念,通過構建多維度的服務場景,發展場景化金融來切實提高金融服務的易獲得性。

相較於傳統金融而言,互聯網金融的最大優勢在於能將用戶的生活軌跡以數據的形態加以累計,在大數據的基礎上促使行業創新發展。當前,互聯網金融已經從早期金融產品的搬運工發展到為用戶進行資產配置和財富管理,已步入「場景化」金融時代。對於互聯網金融行業而言,未來的競爭集節點就是場景,哪家平台提供的場景化服務最多、最周到、最細致,則最容易與用戶建立長期的黏性關系。

這種場景化趨勢可以通過兩方面表現出來,其一是用戶的日常生活、消費場景,如支付、消費、打車等,通過這種金融服務無聲地融入到每個人的生活中;其二是互聯網金融平台通過搭建各類場景,潛入人們生活,即便是相同的金融產品,也能以不同的場景走進用戶生活。

㈣ 剛從事互聯網金融,想知道在2015年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

從2014年的數據和行業調研情況來看,第一,P2P借貸行業在國內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據測算,整個行業線上平台的交易額在1100億人民幣左右,線下的交易額在700億到800億自由。相比較,2013年的情況,整個行業有8倍左右的增長。
第二,P2P行業和平台出現了模式的分化,包括我們在2013年還沒有聽說過的O2O模式、P2B模式。圍繞著不同的模式和平台打造了核心競爭力,包括對投資借款人和服務理財端提供更好服務的能力。雖然模式上出現很多分化,但是P2P借貸市場還有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目前一兩千億元的規模仍然是微不足道的。雖然現在已經有了一些非常著名的平台,但整個行業的格局還沒有真正確定,這個行業未來還處於高度的演化過程中。
第三,在P2P借貸行業,線上和線下互相融合成為重要趨勢。既包括線下的平台逐步向線上發展業務,比如以前傳統的債權轉讓模式直接演化成線上點對點的融資模式。當然,也有一些情況是線上平台搭建線下渠道,進行線下借款人和投資人的開發,線上、線下融合是我們觀察到的主要情況。
第四,互聯網金融的核心還是金融,本質問題還是需要控制風險。一些領先的P2P借貸平台對風險管理、風險控制的重視程度有所加強。對於正規發展,就是希望P2P借貸業務能夠持續健康發展下去的願景也在逐步增強。一些業內人士提出P2P借貸行業的服務是屌絲化的,服務對象是普通老百姓,但團隊是高端化的,要使用正規的高端金融人才來做P2P借貸。
未來兩到三年內P2P借貸行業會有以下發展趨勢:
第一,P2P借貸市場進一步擴大,資金價格下降。伴隨市場規模的擴大、資金供給的豐富、P2P借貸企業金融能力的增強,資金價格會持續下降。從2013年開始我們就觀察到這個趨勢,無論是投資人的回報率,還是借款人付出的資金成本,可能都會下降。
第二,市場風險加劇,倒閉平台數量增加。從2014年6月份開始集中出現P2P借貸平台的倒閉潮,一直延續到今年上半年,在最近幾天也一直有P2P平台倒閉、跑路的情況出現。一些成立時間比較短的平台,第一批借款的到款日期紛紛到來,P2P平台倒閉的數量可能會增加或者是保持穩定。
第三,借款區域由大中城市向中小城市擴散。去年、今年P2P平台的地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尤其是北京、上海、深圳,也包括廣州。隨著一線大城市競爭的加劇,包括正規金融機構服務的改善,這些平台紛紛開始向二三線城市轉移,這種轉移的趨勢也可能在未來幾年持續下去。
第四,借款人由個人向企業擴散。P2P借貸平台最早的形式是用於個人的消費借款,例如用於購物、教育或者是婚喪嫁娶。同一時期的借款人還包括小工商業者、小型電商經營者。總體來講,20123年之前,P2P借貸平台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小額借款人。2014年出現了一些比較有意思的情況,一些企業也會參與借貸,借貸規模達到上億。
第五,市場細分與整合兩種趨勢並存。一種情況就是有些P2P平台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找到了最適合服務的借款人,開始精準的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降低風險。另外一種情況是成立比較早的平台,在已經摸准一些用戶之後,開始擴展用戶的服務范圍。以前可能是服務個人借款的,現在開始向企業借款轉移。
第六,發力徵信技術,向正規化發展。有些P2P借貸平台正在成立規模化的公司,甚至自己向徵信機構轉型。
第七,泛平台屬性增強,業務范圍拓展。泛平台有各種方向,比如可以是橫向的,不僅提供直接的債權融資,甚至可以銷售一些理財產品,或者是做一些專門化的金融產品的銷售。另外一種發展方式是P2P企業在平台上的服務向縱深化發展,之前可能只是進行貸款審核,現在有很多平台要慢慢介入支付業務、徵信業務。
第八,民間金融線上化。P2P借貸在很大程度上是民間金融的陽光化。隨著這種借貸模式引起大家越來越多的興趣和關注,也獲得了很好的資金來源途徑,更多的民間金融,例如我們所說的保理、典當,它的資產可能會藉助P2P借貸平台實現更好的流動性。最近已經出現了基於票據業務的P2P借貸平台,還有基於典當資產的P2P借貸平台。
第九,出現機構投資者。P2P的投資人和借款人都還是個人,未來可能會出現機構作為平台投資人,直接借款給融資方。前兩年在P2P借貸行業出現過組團的現象,投資人本身比較喜歡在P2P平台上投資,可能會有很多投資人聯合起來投一大筆錢,有些人進行管理,集中進行借款、投資的操作。後來因為一些風險和各種各樣的原因,組團的現象逐漸消失了。我們認為在P2P能夠提供比較好的收益和比較高的流動性的支撐下,會以管理資產計劃或者是信託計劃的形式作為P2P平台的投資者。
第十,投資便捷化、移動化。很多P2P平台開始開發手機客戶端,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進行投資。

㈤ 互聯網金融未來的前景如何

雖然互聯網金融來已經不再是新鮮事自物,但互聯網金融日新月異的發展令人們長期對其保持著新鮮感。受眾們之所以不會對互聯網金融感到疲倦,主要來源於兩方面的原因。第一是互聯網金融產業的不斷創新,例如從最先被人們知曉的網路借貸平台到科技金融、大數據金融、消費金融、普惠金融等,令互聯網金融始終保持著新鮮感;第二是存活下來的互聯網金融公司十分注重用戶體驗,通過各種模式為用戶創造便利、營造場景,增強用戶粘性。
上述兩點也符合產品以及企業的成長周期,人們也往往只會關注成長、成熟的周期,而不會關注衰退期。與傳統產業不同,互聯網金融企業或產品如能不斷創新、不斷迎合重要用戶的客戶體驗,就將長期處於發展期,令企業和產品在發展中長青,強勢的互聯網金融企業正是這樣做的,這也是互聯網金融未來發展的趨勢。
結合市場實際環境以及金融因素,互聯網金融在經過探索發展後,未來的發展趨勢主要會集中在政策監管以及行業規范化、服務社會實體產業、業務模式專業化及小額化、新技術的不斷更迭這四大方面。

㈥ 2015年,哪些事件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

以下事件對互聯網金融發展起到了重大影響。

(1)e租寶事件。e租寶出事之後,引發行業地震回,大答批投資人血本無本,對行業發展影響極壞。

(2)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意見稿出台。徵求稿出台後,行業加快轉變,迎合國家政策,行業發展獎慢慢走向正規。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㈦ 2015互聯網金融發展趨勢怎麼樣

2014年,互聯網金融進入一個野蠻生長的時期:P2P網貸平台一邊以驚人的速度涌現,一邊又驚現倒閉潮;」寶」類產品在經過一番兇猛的瘋長後,收益漸趨平緩;眾籌的玩法越來越多,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多,並出現許多VC、PE進入眾籌創業領域……在經歷了一年的狂歡之後,2015年,整個互聯網金融行業將進入一個沉澱、理性思考的階段,呈現出一些新的發展趨勢。

P2P:從喧囂中沉澱

2014年,P2P行業十分熱鬧,大量的P2P平台在一年裡經歷了從出生到死去,整個行業在」你方唱罷我登場」的熱鬧中,實現了行業的自我淘汰。進入2015年,P2P在熱鬧之後,將逐漸回歸理性,依稀顯露出行業的發展方向。

1、行業快速洗牌

2014年,P2P行業一方面是涌現大量的線上平台,一方面則是」倒閉潮」席捲整個行業。這是整個行業在初期發展階段正常的優勝劣汰現象,與投資人非理性追求高息、政策監管不嚴、違法成本低等多方面原因有關。

目前,大部分的P2P平台都還缺乏資質認證,P2P業內,政策監管的呼聲一直不斷。據銀監會創新部副主任楊曉軍透露的時間表,P2P監管細則或將於2015年初出台,屆時,一批不規范的P2P平台將面臨著淘汰。

另一方面,大量資本湧入P2P行業。2014年,據不完全統計,僅1月到10月,已有30餘家P2P平台獲得投資,這些吸引到資本投資的P2P平台實力將大大提高,加速行業的優勝劣汰。

2、去擔保化成趨勢

2014年,P2P行業去擔保化一直是業內爭論不休的一個話題。目前,P2P平台與擔保公司合作已經成為普遍現象,但這種模式已經成為P2P行業發展的阻礙,去擔保化已經成為必然。

一些P2P平台沒有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但由於有擔保公司作為擋箭牌,依然能夠吸引大量投資者。一旦擔保公司出現問題,P2P平台就不堪一擊,瞬間失守,出現倒閉、跑路等惡性事件。其次,第三方擔保公司的擔保費用很高,通常都在2%-5%左右,間接提高了融資成本。從這兩個角度來說,擔保制度反而成為P2P行業自我發展、強健的一個阻礙。

3、大數據徵信成核心競爭力

P2P平台去擔保化,就意味著要回歸其作為中介的本質,而作為一個網貸中介平台,風險管控能力,將是它未來的核心競爭力。

現在已經有一些P2P平台開始嘗試利用客戶在社交媒體、電商交易平台上留下來的數據,建立自己的資料庫。未來,一些P2P網貸平台將藉助技術和大數據的力量,建立起自己的數據化風控模型,採用大數據來分析和判斷個人或者企業是否具備償還能力。這也將成為P2P平台的核心競爭力,甚至在未來,會有一部分P2P平台在大數據徵信方面具備足夠的實力之後,向專業徵信機構轉型。

4、產業精細化

目前,P2P行業已經成為一片紅海,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利用各自的優勢,進行產品精細化,走差異化路線,是未來P2P突圍的關鍵。

現在,整個P2P市場規模在不斷擴大,專業市場區間已經開始劃分,包攬市場的業務模式將很難持續,單個P2P平台也沒有能力覆蓋各大專業市場,只有精細化、專業化才是P2P企業生存下去的唯一出路。

實際上,目前行業內領先的P2P企業都有自己精準的市場定位,一些平台主要為環保企業融資,一些平台與拍賣行合作推收藏品融資,還有的側重醫療、汽車、旅遊等行業的融資。

眾籌平台走向綜合服務

2014年4月19日,眾籌平台點名時間宣布放棄眾籌模式,轉而成為智能硬體的首發平台,未來,點名時間將針對一些優秀的眾籌項目,為其提供全方位的眾籌支持,包括項目包裝、媒體公關、投資人推薦、渠道對接」綠色通道」等一系列專業的定製服務。不僅是點名時間,像股權眾籌平台天使匯、雲籌,都選擇撕掉眾籌的標簽,強調自己的非眾籌屬性。

這並非眾籌已經沒落,而是眾籌平台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眾籌平台將不再局限於單一的融資環節,而是將服務延伸到整個鏈條。這不僅抓住了項目方的需求,也有利於保障投資人的利益。對於眾籌平台來說,也打破了盈利模式的桎梏。

移動支付帶動虛擬貨幣的發展

隨著NFC(近場通訊)技術的突破,蘋果、三星、華為等推出的高端機型已經全面覆蓋NFC功能,尤其是iphone6推出的ApplePay,憑借著iphone的市場地位,它在移動支付市場占據得天獨厚的優勢,並有可能與虛擬貨幣一起,對傳統的紙幣提出挑戰。

據了解,目前全美已有22萬商家加入ApplePay的陣營,佔全美商家的5-10%;12家銀行宣布與ApplePay合作,這12家銀行負責全美83%的信用卡指出。ApplePay有望成為移動支付領域的老大。

而虛擬貨幣也將受益於移動支付。虛擬貨幣植根於互聯網,消費者只要有移動設備,就可以進行虛擬幣的交換,而ApplePay的出現,將培養消費者移動支付的習慣。

與傳統貨幣相比,虛擬貨幣具有去中心化、高度流動的特點,它不屬於某一個銀行,無需經過金融監管機構的審核認證;只要技術支持,都可以通過簡單的操作來進行虛擬貨幣的轉移和交易。這些都是虛擬貨幣優於傳統貨幣的特點,移動支付的快速出現,令虛擬貨幣如虎添翼,實現大的飛躍。

現在,Blocktrail、Coinalytics等比特幣分析初創公司已經拿到融資,他們將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比特幣。當人們越來越多地發現虛擬貨幣的優點時,也許傳統紙幣將逐漸被取代。

移動互聯網金融元年

如果說,2013年是互聯網金融元年的話,2015年或將迎來移動互聯網金融的元年。


目前,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經開始朝著支付寶錢包和微信支付轉移。據支付寶錢包公開數據顯示,目前支付寶移動支付日交易筆數超過4500萬筆,在支付寶整體佔比中已經超過50%;有97%的用戶在轉賬時,都是在手機上進行操作的。過去傳統的理財產品,也從理財頁面向App轉化。

互聯網金融移動化的另一個催化因子,是支付寶等產品的出現,使得原來高大上的金融開始將觸角伸向屌絲人群,讓金融理財與大眾的日常生活接軌,人們隨時都可以通過智能手機、pad等智能終端,隨時隨地進行投資理財,移動支付、購買保險等。當一個領域與日常生活越接近,它的移動化程度也越快。

㈧ 2015年哪些事件影響互聯網金融發展

你好,以下事件對互聯網金融發展起到了重大影響。

(1)e租寶事內件。e租寶出事之後,引發容行業地震,大批投資人血本無本,對行業發展影響極壞。

(2)互聯網金融監管政策意見稿出台。徵求稿出台後,行業加快轉變,迎合國家政策,行業發展獎慢慢走向正規。

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㈨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前景

如果說2014年是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元年,2015年是互聯網金融監管年,2016年就是這一行業的整治年和生死年。在互聯網發展和創新得到監管認可的同時,非法集資、詐騙、自融等行業亂象不容忽視。從年初開始,互聯網金融行業整治風暴不斷,「驅逐劣幣」大洗牌已然開始。網貸行業成交量在加速上揚的同時,收益率開始回歸合理區間。小型平台逐漸退出市場,大型平台則轉型升級為互聯網金融集團。未來行業將何去何從可能無人知曉,但大家都知道網貸行業的出現帶動了社會進步。
網貸成交量:突破3萬億
在互聯網金融的整治風暴中,整個行業成交量在近幾個月出現下降,不過11月環比出現了增長,同比看來仍然創造了「亮眼」成績。2016年11月網貸行業成交量為2197.34億元,這也是歷史上首次單月成交量突破2000億元大關。截至2016年11月底,網貸行業歷史累計成交量為31847.67億元,突破3萬億元關口。從數據上看,整個行業狀況有所回暖。網貸行業於2015年10月實現了第一個萬億元,用時超過七年之久,第二個萬億元僅僅用了7個月時間,第三個萬億元用了6個月。很多投資者為了避險,紛紛從小平台轉向大平台進行投資,帶動了整個行業成交量的上升,這個行業並沒有想像中悲觀。
綜合收益率:走向合理區間
2016年11月,網貸行業綜合收益率為9.61%,環比下降了7個基點(1個基點=0.01%),同比下降了264個基點。自2016年8月24日《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出台後,網貸平台資產端競爭加劇、合規調整成本增大,部分平台主動下調綜合收益率,不過由於網貸「雙11」不少平台加息來吸引投資人,使得11月綜合收益率下降速度有所放緩。目前主流綜合收益率區間仍分布在8%-12%,平台佔比為51.42%;其次為綜合收益率在12%-18%的平台,佔比為33.44%,8%以下低息平台佔比較上月有所下降,為10.08%。不過,網貸行業收益率下行並非壞事,在此前出現的眾多跑路事件中,高收益成為投資人誤入陷阱的誘餌,未來網貸行業收益區間將更加合理。
集團化:大平台的選擇
互聯網金融行業也出現了「馬太效應」,小平台被淘汰,大平台在升級。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16年11月底,P2P網貸行業平台融資次數近57次,融資金額超152億元人民幣(含陸金所融資,不含平台自身未公布或未公布投資方的平台)。行業在政策引導下開始「二八分化」,互聯網金融企業集團化發展可以通過精細化運作深耕細分領域,各子品牌相互獨立,也可以建立一道政策風險的防禦牆。但如同硬幣正反面,集團化架構對企業管理能力會形成一定考驗,很多集團化並不是「破繭成蝶」,可能只是停滯不前。
銀行資金存管加速落實
截至2016年10月底,廣東華興銀行、民生銀行、浙商銀行和江西銀行等36家銀行布局網貸平台資金存管業務,並共有216家正常運營平台宣布與銀行簽訂資金存管協議,約占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總數量的10.03%。其中有161家與銀行簽訂直接存管協議;53家與銀行簽訂聯合存管協議;2家與銀行簽訂銀行直連協議。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對接方面,共有102家平台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約占同期網貸行業正常運營平台總數量的4.74%,其中有89家平台是於2016年完成銀行資金存管系統對接。其中完成銀行直接存管系統對接的平台有68家,完成銀行聯合存管系統的有32家,2家平台上線銀行直連系統。
資料來源:艾瑞

閱讀全文

與2015互聯網金融趨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新華醫療 瀏覽:431
股票退市條件 瀏覽:2
華泰柏瑞量化明選基金本周啟航 瀏覽:327
原油價格對俄羅斯影響 瀏覽:267
tft交易體系 瀏覽:430
招商銀行外匯入帳時間 瀏覽:444
0擼理財 瀏覽:922
國際股票大佬 瀏覽:835
康奈股票 瀏覽:458
直接投資外匯管理政策 瀏覽:775
2019年4月18號鋁錠價格 瀏覽:783
股票配號和中簽 瀏覽:559
期貨滑點厲害 瀏覽:570
電廠投資估算 瀏覽:557
美年股東投資 瀏覽:890
麥田英語融資 瀏覽:192
理財產品電銷 瀏覽:479
私募基金2019持股 瀏覽:414
基金星期天更新收益嗎 瀏覽:517
000851是什麼類型股票 瀏覽: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