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確定了戰後美國金融中心地位

確定了戰後美國金融中心地位

發布時間:2021-04-25 03:02:46

⑴ 1.戰後初期美國是如何確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的

當代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第24講)
[日期:2002-08-30] 來源:《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 作者:黃安年 [字體:大 中 小]

當代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第24講)

黃安年文 發表:《世界近代現代歷史專題30講》(西北大學出版社,1996年);《學術交流網》/中學歷史教材/2002年7月3日網上首發;2002年8月30日重發

24. 當代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

當代國際關系格局涉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確立的以美蘇關系為重點的國際經濟和政治秩序, 以及八、九十年代之交美蘇冷戰結束和雅爾塔體制解體後出現的全球化聯系增強和世界多元化發展趨勢。

當代世界經濟秩序的確立和演變

戰後國際經濟秩序的確立反映了當代資本主義的大發展,特別是美國的超級大國地位,而美國經濟霸主地位的相對衰弱和蘇聯的解體, 則深刻影響著國際經濟秩序的演變, 但是並沒有改變當代資本主義佔主導的發展地位和經濟秩序。

1.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以及國際貨幣體系的解體

1944年7月1-22日,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的布雷頓森林,舉行了有44個參加籌建聯合國國家的代表, 討論戰後國際貨幣金融合作計劃的國際經濟會議。會議通過了《聯合國家貨幣金融會議最後議定書》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協定條款》(即《世界銀行》)兩個附件, 這兩項協定總稱《布雷頓森林協定》。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規定了用黃金確定貨幣價值的固定比率原則, 由於美國擁有控制權, 從而美元便成了國際支付手段和儲備貨幣。1945年12月27日, 《布雷頓森林協定》正式簽字, 正式成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布雷頓森林會議是當代世界經濟史上的一次劃時代的會議, 它奠定了戰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主宰的世界國際經濟秩序的框架, 建立了美元的經濟霸主地位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自1960年10月起, 美國接連爆發了美元危機,迫使美元匯價下跌, 金價上漲。1971年, 美國出現了1893年以來的第一次外貿逆差。1971年12月19日, 西方十國集團達成重新調整匯率的協議, 美國同意把美元貶值7.89%, 黃金官價從每盎司35美元提高到38美元, 這意味著西方貨幣體系面臨又一個危機。

1973年2月12日,美國再度宣布美元貶值10%。3月19日起, 西歐共同體六國對美國實行聯合浮動匯率,至此美元為中心的固定匯率體系實際上宣告瓦解, 美元已失去了國際貨幣制度中的中心貨幣地位。

1976年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出了修改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協定條款的建議,1978年4月1日,正式生效。它正式承認了浮動匯率的合法化,降低了黃金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作用,至此,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正式隔離了黃金與貨幣的固定聯系。80年代以來,圍繞國際貨幣制度的改革,產生了多種方案,迄今圍繞建立國際金融新秩序的斗爭仍在進行。

2.巴黎統籌委員會的興衰

巴黎統籌委員會全稱輸出管制統籌委員成立於1950年1月1日。它是西方國家針對社會主義國家,實行戰略物資禁運的、不公開對外的、沒有條約的非正式國際組織, 總部設在巴黎, 簡稱巴統。成員國最初有美、英、法、意、荷、比、盧七國,1950年上半年擴大到挪威、丹麥、加拿大和聯邦德國, 到1989年共17國。

根據美國1952年1月24日生效的《1952年共同防禦援助管製法》, 俗稱《禁運法案》,巴統成員國,凡向共產主義國家出口戰略物資者,均將被剝奪受美國軍援、經援和財援的權利。巴統的主要任務是制定禁止、控制向社會主義國家出口的戰略物資、高技術產品的標准和詳細的禁運清單。1952年時, 禁運項目幾占國際貿易商品項目的一半。

在50年代, 巴統主要集中在確定禁運的范圍和標准。在60年代巴統的限制主要集中在軍事項目及與軍事用途關系密切的民用項目上。1957年英國單方面宣布放棄中國差別待遇原則, 各國起而效法。1970年後, 尼克松總統也七次宣布放寬對中國的禁運,這表明了美國政府對華禁運的失敗。在這期間美國一方面熱衷於單邊和多邊的戰略禁運, 另一方面則逐步強調擴大貿易戰略, 開始允許出口經濟技術和產品, 以及有潛在軍事用途的項目。1972年我國被重新劃如了Y組, 表明和蘇東國家享有同等待遇。1979年底,蘇聯入侵阿富汗後,美國決定給予中國優惠待遇。卡特宣布將中國從Y組劃出列為P組國家,可在逐項審查的基礎上向中國出售軍民兩用產品。

1981年裡根政府提出對華出口的「雙倍政策」即可出口為蘇聯兩倍的政策。1983年裡根政府又宣布將中國由P組,升為V組即由非敵對國家升為「友好的非盟國」。巴統對蘇聯採取了嚴厲的措施, 1989年蘇東劇變以來, 巴統政策發生大幅度調整。大幅度地放寬對蘇聯和東歐國家的出口管制,但1989年夏以後美中關系發生急劇變化, 迄今尚未完全恢復到1989年春的好時光。

由於冷戰後國際形勢發生重大變化,1993年底巴統宣布結束自己的使命,其主要原因是:①西歐、日本反控制與美國控制的矛盾加深;②美國作繭自縛及國內不同利益集團與當權集團的矛盾加深;③中國廣闊市場和經濟發展的強大吸引力;④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解體,轉向自由市場經濟體制;⑤東亞等新興國家和地區的崛起,形成對發達國家市場的有力競爭力量。

3.關貿總協定和世界貿易組織

關稅與貿易總協是由美國、包括中國在內的23國在1947年10月30日在日內瓦簽訂的一項政府間123項的多邊協定,1948年1月1日起正式生效。這一協定稱為《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由於1948年世界貿易和就業哈瓦那會議通過的《國際貿易組織憲章》,沒有被某些大國批准使憲章沒有生效。於是關稅與貿易總協定就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總協定的締約國到1992年共103個,另有29國在考慮加入與否時,為事實上的適用國。

總協定以三種方式運轉:1)管制政府貿易行為的多邊規則;
2)作為談判貿易的場所;
3)解決締約國間爭端與協調的機構。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規定1)以市場經濟為基礎,自由競爭為基本原則;
2)非歧視原則,主要表現在最惠國待遇條款和國民待遇條款。最惠國原則的特點是權利和義務的多邊性,待遇的普遍性,范圍的廣泛性減讓關稅的主動性和稅率的穩定性;
3)關稅保護原則,即締約國不能採取非關稅形式來保護貿易;
4)促進公平貿易允許締約國採取措施來抵消傾銷行為和出口補貼造成的危害;
5)一般禁止數量限制原則;
6)貿易政策透明原則。

關貿總協定先後歷經八輪回合的談判。1986年9.月15日起, 在烏拉圭舉行的第八輪會談,到1993年12月15日烏拉圭回合談判委員會會議在117個國家和地區貿易代表參加下正式結束,幾經修改的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後文件共450頁, 涉及關稅、農產品、紡織品、反傾銷、服務貿易、知識產權等21項內容的45個獨立文件, 及各類產品和服務業的減讓清單。根據最後文本,工業化國家將在6年之內, 減少農產品關稅36%,發展中國家則在10年內減少24%。1994年4月15日,包括中國在內的參加各方在摩洛哥的馬拉喀什正式簽署最後文本和世界貿易組織協定。1995年1月1日正式成立世界貿易組織它意味著世界經濟合作將跨入一個新時期。

中國的復關談判恢復自1987年6月起, 以在關貿總協定中的締約國地位,以減讓為承諾條件, 參加多邊貿易各項談判; 以發展中國家的地位享有相應的待遇作為基本原則。由於美國等發達國家的要價過高, 迄今我國仍未能恢復在關貿總協定中的合法席位和參加世界貿易組織。

4.蘇聯東歐國家經濟互組委員會的形成及其瓦解

蘇聯為抗衡《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馬歇爾計劃、關貿總協定和巴統, 於1949年1月,策劃成立經濟互組委員會。1949年4月第一次經互會上, 明確它是社會主義國家間的國際經濟組織。1961年底前阿爾巴尼亞參加了經互會, 1950-1978年間民主德國、蒙古、古巴和越南先後參加, 後來發展為世界性社會主義經濟組織。一些對蘇友好國家以觀察員身分參加。隨著蘇聯霸權擴張的發展, 經互會逐漸成為蘇聯推行霸權主義的工具。由於蘇聯經濟實力的削弱和蘇東危機的發展, 1991年6月經互會會議正式宣告解散, 社會主義市場不復存在。

主宰世界半個世紀的雅爾塔體制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果出現了雅爾塔體制。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的半個世紀中雅爾塔體制的興衰始終和國際關系格局的演變緊密相連, 並且成為影響當代國際關系格局變化的主線。

1.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雅爾塔體制的建立

戰後的國際政治秩序是雅爾塔體制所確立的美蘇兩強主宰世界大國霸權政治秩序, 它的核心是美蘇關系,隨著美蘇關系力量對比的消長,國際政治秩序發展相應的變化。雅爾塔體制是指1943年底—1946年初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至戰初期雅爾塔會議前後, 以美蘇為主的大國間所達成的一系列有關戰後國際政治秩序的協議。它包括:戰時德黑蘭、雅爾塔、波茨坦三次大國首腦會晤等國際會議的協議;戰後初期東歐地區版圖的變化,兩個德國的分治,聯合國初期的活動和以及大國有關遠東地區勢力范圍的安排等。

和1919--1930年中期的凡爾賽——華盛頓體制相比, 1945--1991年間的雅爾塔體制有著共同之處。它們都是世界大戰結束後出現的國際關系新格局和新秩序; 都是大國間軍事和經濟實力對比和相互妥協的產物。然而, 它們的相異處更引人注目。主要是:

1)影響的深度和廣度不同, 就時間之長和涉及范圍之廣而言雅爾塔體制的影響遠大於凡爾賽-華盛頓體制;
2)扮演的主角有變, 從前者的英法在歐洲、美日在遠東太平洋地區到美蘇在全球各個角落; 3)形成的過程有異, 前者是在大戰結束後的兩年內形成的, 後者則是在戰爭接近尾聲時到戰爭結束後不久形成的;
4)格局的性質有悖, 前者本質上是帝國主義間的爭奪, 後者由於戰爭的反法西斯性質和社會主義國家的介入而呈現具有反對法西斯, 實行民主政治, 和大國稱霸的雙重性質。

雅爾塔體制的形成不是偶然的。它是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和國際反法西斯聯盟發展的產物。它集中體現了在國際關系中主要矛盾方面的重大變化: 英、法、德、日、意等國退居二線, 美、蘇走上了前台。一方面美國走上了全球擴張的霸權主義道路, 另一方面社會主義蘇聯的力量壯大, 影響擴大, 與此同時, 蘇聯膨脹了老沙皇擴張主義的圖謀。

戰後初期正式形成時的雅爾塔體制有著多方面的影響。

首先它有利於蘇聯和社會主義體系的發展,這表現為:
1) 有利於東歐各國走上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和蘇聯對東歐各國的控制;
2) 利於中國革命的勝利,也有利於蘇聯在中國, 朝鮮北部地區影響的擴大;
3) 加強了蘇聯在聯合國和國際聯合組織中的作用;
4) 擴大了蘇聯在世界事務中, 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的影響。

其次它確立了美國在資本主義世界的霸權地位, 並有利於美國在全球的霸權擴張。

再次它有利於美蘇稱霸和爭霸。

可以說, 二戰後的一系列重大國際爭端和直接和間接地和這一體系的存在和活動相聯, 美蘇雙方都力圖保護和發展有利於自身的勢力范圍。

2.美蘇兩極格局和雅爾塔體制的演變

雅爾塔體制的演變是和美蘇兩極格局以及美蘇間的冷戰態勢分不開的。美國的全球擴張態勢, 和蘇聯力圖鞏固與擴大自己的安全帶企圖, 使雅爾塔體制從一開始就具有合作與緩和的氣氛成為不可能。

美蘇冷戰對立的標志是在政治上1947年3月12日的杜魯門主義的宣布, 1947年9月歐洲共產黨工人黨情報局的召開及1950年2月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的簽訂。在經濟上1947年6月5日馬歇爾計劃的提出和1949年1月經互會的成立。在軍事上, 1949年4月4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成立、1955年5月5日巴黎條約的生效和聯邦德國的加入,1955年5月14日華沙條約國組織的誕生。在德日戰敗國的處置上, 1949年9、10月兩個德國的分立, 和1951年9月舊金山片面對日和約。在朝鮮問題上, 1949年南北朝鮮的對立。

雅爾塔體制從本世紀40年代中到90年代初, 經歷了冷戰、冷戰與緩和的交錯; 美攻蘇守、美蘇對峙、美蘇互有攻守的演變過程。其中1945-1955年是雅爾塔體制的形成和戰後初期美蘇冷戰對峙局面的出現; 1955-1969年是美蘇冷戰中的局部緩和; 1969-1985年前後是美蘇緩和中的激列爭奪;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則是雅爾塔體制的瓦解。1945-60年代末, 美蘇兩極格局的主要表現形式為冷戰共處。美國處於戰略進攻態勢, 但攻中有守; 蘇聯則處於戰略防禦態勢, 但守中有攻。

美蘇的戰略重點一直在歐洲地區。因為在政治上, 誰控制歐洲就在一定意義上具備了左右世界格局的能力;在經濟上,美蘇兩家的最大經濟利益都在歐洲; 美國的傳統市場、主要盟國、對外貿易、對外投資、對外經濟技術和對外文化援助都以歐洲尤其是西歐為主, 蘇聯則在東歐有自己的最大經濟利益。在戰略上, 西歐是美國通向歐亞非大陸的門戶和推進東歐的橋頭堡。東歐則是蘇聯的屏障和安全帶。

在亞洲, 中國人民革命的勝利首先打破了雅爾塔體制在東方的安排, 從而使這一體制出現破綻。

1969-1985年前後的近20年時間里, 在雅爾塔體系下美蘇兩極進入了相互爭奪和緩和的新階段。前期美蘇緩和中有爭奪, 後期美蘇爭奪中有緩和。雖然這一階段無論是爭奪為主, 還是緩和為主, 或者兩者兼備; 是蘇攻美守還是美攻蘇首, 美蘇兩極格局仍未發生根本的轉折, 但是一場具有轉折意義的突變已在悄悄地醞釀著。雅爾塔體制演變有著自身的特點。它始終以美蘇關系為主線, 以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爭奪和協調為中心; 冷戰共處貫串始終, 但戰略態勢互有變化; 美蘇間在多處熱點上出現全面對抗,但未從未面對面地爆發熱戰;美蘇爭奪重點一直在歐洲,不僅在政治上,而且擴及經濟、軍事、思想等領域;作為側翼的亞洲首先被突破。

3.雅爾塔體制的結束和美蘇兩極格局的解體

80年代中期特別是1989年以來, 蘇聯和東歐發生了自二戰以來有利於資本主義世界的最大歷史性變化。歐洲國際事務也發生了相應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主要表現為:

1) 東歐解體, 東歐共產黨被攆下台, 蘇聯的安全帶正在消失;
2) 德國完成了有利於聯邦德國的統一過程, 蘇東集團解體;
3)歐洲兩個不同社會制度軍事集團和經濟集團的對峙宣告結束; 經互會, 兩個平行市場消失, 歐洲共同體和歐洲聯盟加快開向蘇東集團開放的過程; 華約解體, 北約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美蘇在全球范圍的嚴重對峙正為夥伴和合作所取代; 蘇聯被迫退出了苦心經營45年的由雅爾塔體制劃定的勢力范圍和安全帶; 並且實際上結束了它的超級大國地位;
4)1991年蘇共解散, 蘇聯自行宣布解體, 組成鬆散了獨聯體。所有這些, 標志著雅爾塔體制的解體、美蘇兩極體制的結束。

雅爾塔體制的結束, 標志美蘇兩極世界格局的結束和現代國際關系史上一個時代的結束。它表明蘇聯超級大國地位的衰落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失敗, 也反應了美國超級大國地位的相對削弱。雅爾塔體制以有利於美蘇霸權開始, 而以一霸解體、一霸相對削弱而結束。

它啟示我們以興自霸權擴張、衰也自霸權擴張, 搞霸權的人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損人而最終損己。雅爾塔體制以有利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開始, 不利於蘇東國家而結束, 它對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人們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教訓和啟示。重要的是把自己的事情辦好, 因為期望西方國家改變對社會主義的敵對態度和和平演變策略是不可能的; 指望西方國家在危機中垮台或在失誤中自我削弱也是一廂情願的事。不要誇大外來說, 從自己方面找原因才能真正解決問題。雅爾塔體制的興衰告訴我們國際力量對比的消長歸根到底, 取決於經濟和科技力量的變化; 指望靠意識形態的功能並誇大意識形態的作用, 將導致輕視和放鬆對發展經濟的重視, 並最終受到意識形態誤導的負面影響的懲罰。

雅爾塔體制結束後舊的國際關系格局被打破, 新的格局正在醞釀和形成的過程之中, 這是冷戰結束後90年代國際關系的基本形勢, 不可能在短期內形成並界線分明的格局, 它需要有一個過渡期

⑵ 戰後初期美國是如何確立世界經濟霸主地位的

美國由於在二戰中建設了一支建軍思路最為正確的海軍(制空權),使他可以利用這個資本主義工具在戰後肆意掠奪財富。
再者就是軍事理論的不斷完善(這都是慢慢來的),建立了一支無人可及的軍隊
最後就是由於是戰勝國,在政治上地位無人能及..
等等等等

⑶ 簡答題 戰後美國是如何確立其在世界經濟中的霸主地位的

1、通過1944年7 月舉行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
2、在成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同時,曾計劃成立國際貿易組織,使之成為控制與協調戰後世界經濟的「貨幣—金融—貿易」三位一體的機構。由於美國國會反對,國際貿易組織胎死腹中。
3、利用戰後重建的時機,迫使西歐國家接受高利貸性質的金融服務

⑷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金融中心由倫敦轉移到哪為什麼

紐約,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超過英國,而且一戰之後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戰使英國實力受損,英鎊無法再作為世界貨幣流通,美元成為新的國際貨幣,紐約自然超過倫敦。

⑸ 確立美元在戰後資本主義世界金融領域中心地位的是( )

D:「布雷頓森林協定」

⑹ 確立了美元在戰後國際金融領域的中心地位的是什麼協定

內閣密詔,千里獨行朝延上,曹操作威作福,許田打圍之時對獻帝無禮招致忠臣憤怒。皇帝密召國舅董承入宮,授以衣帶詔,教圖曹操。西涼馬騰與劉備最終亦參與此謀。劉備參與後為避曹操嫌疑,在園中種菜卻為曹操叫去賞梅。曹操煮酒論英雄令劉備吃驚,以畏雷之說巧妙掩飾。不久劉備即借剿滅袁術之機脫身,袁術與劉備交戰,大敗。於是袁術前往投降袁紹,於路中被劫,最終渴死。其部將割其首並玉璽一同交與曹操。[1]

⑺ 試述戰後美國如何稱霸世界經濟領域

1、通過馬歇爾計劃,實現了資本輸出。歐洲的工業在二戰後基本全完蛋了,即便倖存下來的,也面臨成本高昂,恢復不易的情況。
而隨著馬歇爾計劃,大量美國資本輸出,美國企業搶佔了歐洲市場,奪去了這些國家原先的市場

這樣就進一步造成了美國工業一家獨大,消滅了其他競爭對手

2、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美元和黃金掛鉤,其他貨幣和美元掛鉤。實際上就是確定了美元的國際貨幣地位,美國可以通過操縱匯率的方式打擊其他國家的經濟。世界金融中心從歐洲轉到了美國

3、日後美國放棄了金本位主義,這等於是說,美國可以隨便印鈔票,由於美元是國際貨幣,美國可以進行通貨膨脹的輸出。美國可以通過貨幣匯率變動,打壓其他國家的經濟(看看悲催的日本)

⑻ 二戰後紐約進一步確立世界金融中心地位額歷史條件

過程:
國際金融中心從出現到現在已有200多年的歷史,其發展過程大體可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
一戰前———倫敦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當時40%的國際貿易是以英鎊結算的,英國的海外投資佔西方對外總投資的一半以上。
第二階段
兩次大戰之間———倫敦、紐約雙雄並舉。美國在一次世界大戰後恢復金本位制,美元作為國際貨幣開始取代英鎊,紐約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中心,與倫敦平分秋色。
第三階段
二戰以後———紐約獨占鰲頭。布雷頓森林體系以後,世界貿易的90%是以美元結算的,大量的國際借貸和資本籌措都集中於紐約,成為世界最大的資本供應中心

⑼ 確定美元在戰後國際金融領域的中心地位的是

你好,應該是布雷頓森林會議上確定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和《國際復興開放銀行協定》
確定了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的布雷頓森林體系。

閱讀全文

與確定了戰後美國金融中心地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理財進階 瀏覽:466
山西焦化對外投資 瀏覽:829
基金519995今日凈 瀏覽:8
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成長 瀏覽:989
軟銀賽富基金規模 瀏覽:655
准畢業生貸款app 瀏覽:318
恆豐銀行貴金屬賬號銷戶 瀏覽:929
火焰山股票 瀏覽:819
貸款遲遲不放款怎麼辦 瀏覽:373
工商銀行貴金屬賬戶是怎樣的 瀏覽:150
湖北廣電股票 瀏覽:412
請問美爾雅期貨軟體交易收費嗎 瀏覽:459
關注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漲 瀏覽:636
外匯交易有沒有騙人的 瀏覽:948
放棄期貨改炒股 瀏覽:773
出售外幣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瀏覽:607
股票配資金融 瀏覽:225
博時雙月薪基金份額折算 瀏覽:936
北京玖遠投資 瀏覽:891
外匯年收益計算 瀏覽: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