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簡答題:當今國際金融的發展局勢
關於國際金融形勢問題,在國際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各國政府及時地採取了刺激措施,推動全球經濟逐步走出低谷,總體實現了復甦的態勢,但是當前經濟復甦的基礎並不牢固,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波動較大,失業率居高不下,部分經濟體財政赤字嚴重,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仍有可能向風險場所較大 的國家綿延,資本流入壓力加大,全球經濟復甦進入了關鍵時期,保持經濟平穩持續增長仍然面臨較大壓力,第四全球經濟復甦步伐有所放緩,二季度美國GDP環比增加2.4%,出口對GDP的增長的貢獻率降低,美聯儲以下調2010年經濟增加預測至3%至3.5%,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負面影響在逐漸減弱,歐元區經濟復甦程度好於預期,但是就業信貸市場低迷的問題仍然會繼續影響歐洲經濟復甦進程,日本經濟波動較大,二季度實際GDP環比上升0.4%,較一季度的5%下降了4.6個百分點。二是主要發達經濟體失業率仍居高臨下,二季度美國經濟季節調整後的失業率為9.7%,歐洲區調整後的失業率均為10%,日本失業率為0.2%,主要發展經濟體無就業復甦的局面仍將持續,勞動力市場的低迷制約了私人消費的增長。 財政可持續問題凸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表面財政的風險可能在短期內集中爆發,危機經濟金融體系的穩定,目前歐盟採取了大規模的救援措施,但仍未能解決問題,希臘、西班牙未來仍將面臨主權債務危險,二季度美國連邦財政赤字繼續上升,新興市場經濟體的通脹壓力普遍較大,隨著國際金融市場的相對緩和,以及部分新興市場經濟的持續復甦,國際資本特別是短期資本大量流入經濟復甦強勁的新興市場中,引起了局部地區和國家的資產價格快速上漲,通脹壓力增大,6月份印度批發物價指數同比上了10.55%,成為通脹問題最為嚴重的國家,為此印度已經四度加息,6月份巴西的通脹率已經逼近了6.5%的警戒線,今年也三次加息,7月9日韓國央行宣布加息,東南國家截至7月份多大都已加洗。 全球金融市場的不確定仍然存在,上半年主要貨幣間匯率寬幅波動從年初到6月上旬歐元持續下跌一歐元對1.1875是四年來的新低,日元英鎊對美元匯率大幅度提升,全球主要股市振盪,二季度末較一季度末跌幅均超過10%,根據上述分析雖然不確定性和干擾因素較多,但主要經濟體的復甦總體是向好的,新興經濟體復甦勢頭明顯,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不大,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2010年全球經濟增長率為2.6%,美國歐元區日本和新興市場經濟增長率分別為3%、1%、2.4%至6.8%,比09年實際增長率分別高出5.7個、5.1、7.6和4.3個百分點。 一季度國際金融形勢 2010年3月,伴隨著氣溫回升,全球經濟也開始從嚴冬邁向暖春。各大經濟體進一步確立復甦勢頭,二次衰退的可能性愈發減弱,但復甦之路依然艱辛。希臘債務問題取得進展,但歐洲主權信貸問題仍牽動市場神經。亞洲地區復甦步伐超出預期,一些國家開始逐步退出經濟刺激政策。而歐美等發達國家暫不具備加息條件,各主要央行仍維持現行貨幣政策不變。
② 國際金融是研究各種類型的國際金融業務中帶有全局性的一些共性問題。
你給出了4個元素:原油價格(原)、加息(加)、生產總值(生)與美元匯率(美),--》(導致)
前提:任何2方的體系總和都是固定的。
先是原和加:單純的2方面沒有直接聯系,剔除
原和生:原價上漲-》生產減少(總值一定的情況下),然而現實中生產不會減少,所以生就是增加
原和美:原漲--》美間接下調(實際沒動)。好比1000美圓原來買50桶原,現在只能買40桶了
加和生:加將-》生的間接減少,加息,吸引存款會增多,投入資金就會減少,生產的產品就會減少(資金一定的情況)
加與美:理論上說這兩者是相反的發展著的
生與美:美的降低--》有限的資金只能購買更少的生產材料,從而使生產數量降低,價格不變時生就會降低
綜述(依現實情況分析):原油上漲--》生產總值增加--》美元的匯率將有上調的需求--》最終取決定的將是利率,加息導致增加外匯儲備,然後依次向上
還有很多種情況,都是以上所包含即可,就不一一分析了
③ 現有國際經濟治理機制存在哪些問題
一是現有世界經濟治理機制存在嚴重缺失。經濟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使世界日益成為各國經濟相互依賴的「地球村」。然而,這個「地球村」卻沒能形成有效的經濟治理機制,尤其是在世界性重大問題上,如維護世界和平,建立有序的國際金融、貨幣、貿易秩序,改善生態環境並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維護全球社會公平正義、擴大公眾參與,全球反恐、反毒品及其他犯罪等,都缺少合理有效的治理機制。現有的國際秩序和多邊國際組織都難以適應當前網路社會、開放世界、多元文化、跨境交流的發展需要。
二是國際金融、貨幣、貿易體系陷入嚴重無序。首先,國際金融體系缺少有效監管和對沖機制。美國華爾街取得了動員和配置全球金融資源的中心地位,卻不受多邊機制的制衡和監管,必然引發全球金融系統性風險和金融危機。其次,國際貨幣體系難以有效「約束」美元。1976年牙買加協議簽定以來,美元成為浮動匯率制下的紙幣信用「錨」。然而,當美元從布雷頓森林體系1盎司黃金兌35美元貶值到兌1400美元左右時,當金融市場一體化釋放出更大的美元波動風險時,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和特別提款權功能處於長期停滯狀態時,國際社會既無法建立「美元紀律」,也無法實施有效監管。再次,進一步推進世界多邊貿易自由化舉步維艱。這一輪多邊貿易開放談判(即多哈回合)被國際社會稱為「發展回合」,人們期望通過本回合談判,最終可以進一步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進一步開放全球貿易和投資,改善全球共同利益和經濟福利,並造福於發展中國家和切實幫助全球窮人。然而,事實說明,要讓主要發達國家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為了世界各國的共同利益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利益而讓渡自己的部分經濟權利和利益非常困難。
三是現有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難以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現有世界經濟治理機制過度強調世界范圍內的經濟自由化和便利化,有意無意地忽視了「經濟發展」這個經濟全球化最重要的主題,從而造成全球公共產品供給嚴重不足、貧富差距持續擴大和窮國消費力嚴重萎縮等突出問題。對於一些涉及經濟發展的全球性重大議題,如發展援助、節能環保領域的技術轉讓、減少貧困等,特別是涉及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代價擔當分配時,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各種方式推卸自己的責任,對外轉嫁危機風險,不願承擔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協調的調整代價,在積極推動自由化進程中基本上不考慮弱勢經濟體及弱勢人群的利益和扶助問題。
④ 國際金融問題的答案 跪求~~~在線等~~~
這個問題有點奇怪,如果你都能夠預測到兩個月後的匯率,能預知到美元會升值,那你就把所有的貨幣(甚至可以向銀行接英鎊來換美金)換成美元不就好了?為什麼需要期貨?
⑤ 中國秉持的全球治理觀是什麼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
全球治理不是少數國家關起門來討論決定其他國家事務,也不是由少數國家來治理其他國家,更不是少數國家排他性地享受全球治理成果。
國家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國際關系民主化,堅持國家不分大小、強弱、貧富一律平等」。中國主張世界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
全球治理中國方案的基本點就是:各國攜手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正在為國際社會所廣泛接受,成為全球治理的一項重要共識。
遵循的是開放、透明原則,實現的是合作共贏。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的基本理念和主張,為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提供了中國智慧,為破解世界共同面臨的治理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中國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倡導合作共贏理念、正確義利觀,努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5)國際金融治理問題共建擴展閱讀:
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實際上是中國針對全球治理問題提出的解決思路和方案。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變革和建設,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成為國家總書記外交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方面,國家總書記同志強調:「變革過程應該體現平等、開放、透明、包容精神,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遇到分歧應該通過協商解決,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強加於人。」
中國繼續支持發展中國家擴大在國際事務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致力於推進全球治理規則民主化、法治化,努力使全球治理體制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數國家的意願和利益。
維護世界貿易組織等多邊貿易體制在全球貿易自由化、便利化進程中的主渠道地位,積極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組織改革,推動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等合作機制發展,努力提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治理體系中的代表性和發言權。
通過「一帶一路」建設和全球夥伴關系網路建設,切實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⑥ 談一談當前全球治理遇到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首先,治理體系有失均衡。發達國家的經濟模式在金融危機中雖受到沖擊,但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掌握著全球治理機制,主導國際規則制定權和解釋權,壟斷著全球化進程和利益分配的主動權,因而可望通過資本鏈與貨物鏈向下游國家轉嫁危機。危機發生以來,20國集團成為全球治理的主要載體,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首次以平等地位在全球治理進程中嶄露頭角,但仍不足以抗衡發達國家的優勢地位。
第二,治理主體存在缺失。全球范圍逐漸形成了數以百計的政府間組織,這些組織從不同領域、不同層次推進國際治理。但是,現行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缺乏主權國家享有的排他性公共權力,因而無法有效行使話語權。
第三,治理機制缺乏彈性。此次國際金融危機表明,聯合國、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治理機制均有待於適應全球治理新形勢。20國集團雖已成為全球經濟治理的主要平台,但仍停留在「臨時性政治俱樂部」階段,尚待建立和完善全球化監管機制、政策執行機制、治理主體結構,等等。
第四,治理客體存在爭議。後金融危機時期,世界各國面臨各種不同的問題,因而需要通過國際制度或非制度安排,就需要治理的領域和具體問題達成一致。然而,世界各國對各類問題的關切度不同,因而圍繞全球治理的議題設定展開激烈的博弈,圍繞治理規則展開較量。
第五,治理效果有待彰顯。缺乏監管機制的經濟全球化不具有可持續性,同樣,缺乏「同舟共濟」精神的全球治理也不具有可持續性。長期以來,發達國家受國內政治或本國利益驅使,紛紛利用其政治和經濟優勢,利用全球治理推銷西式政治體制和價值觀,維護本國既得利益,而置他國利益於不顧。
第六,治理理論存在爭議。回顧歷史,全球化主要由跨國公司推動。然而,迄今為止,全球經濟治理的理論主要停留在國家層面。進而言之,現行全球治理理論由發達國家學術界率先提出,因而有悖於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實際狀況。
第七,需要適應國際法規。全球治理需要各主權行為體依法讓渡一定的主權,並容納更多的非主權行為體成為全球治理的夥伴。顯然,上述行為直接與聯合國憲章關於主權獨立的原則相違背。如何處理好國際法和全球治理之間的關系,已構成各利益攸關方必須解決的重大問題。
第八,國際社會亟待培植集體行動意識。從全球范圍看,受政治周期和經濟周期影響,各主要大國在全球治理領域各行其是傾向愈益明顯。未來,南北國家之間在國際政治和經濟體系中地位失衡的狀態均難有改觀,任何新的治理機制和規則的創立,只要無法得到美國和主要發達國家的認可和支持,只得「繞道走」。
⑦ 國際金融治理體系包括哪些金融機構
搭建跨國金融監管的溝通平台是全球多邊協調合作的重要方面,需在回各國之間以及具體負責金融監管的答各個國際組織,如國際清算銀行、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等機構之間搭建平台,統一監管理念,防範系統性風險的爆發。
A、世界銀行
B、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C、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
D、絲路基金
E、中非發展基金
以上5類金融機構均屬於金融治理體系范圍內。
⑧ 關於國際金融的幾個問題(希望能解釋)
1.c 因為銀行提供保理服務,收取了保理費用。自然要承擔信用風險。
2.c 賣方信版貸是出口權商銀行因出口商對機器設備、船舶等長期設備工具的需求而提供的信貸。
3.d 租賃都有避稅的作用。而出口租賃因為跨國的性質,所以避開的是巨額的關稅。
4.a 因為銀行參與的項目融資多數是銀行作為項目發起人之一,為該項目籌資和經營而成立一家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承擔貸款,貸款則來自銀行。那麼在成立這個公司時就要確定出資比例。
5.多元化。匯率制度就是多元化,國際儲備也是多元化。我們國家一直倡導「國際貨幣體系」要多元化,並不是說現在的體系是單一化,而是我國想建立國際金融體系新秩序,推出超主權貨幣與提高人民幣的地位等等。
⑨ 國際金融案例分析題
外匯管制可以追溯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時,當時馬國政府為了防止國外貨內幣炒家阻擊馬幣容而進一步限制馬幣在馬國以外的流通性。
1997亞洲金融風暴時開始管制外匯。2005年開始放鬆管制。
一、外匯管制主要有三種方式:
1、數量性外匯管制2、成本性外匯管制3、混合性外匯管制
二、定義:
外匯管制是指一國政府為平衡國際收支和維持本國貨幣匯率而對外匯進出實行的限制性措施。
三、利弊:
實施外匯管制的有利方面在於,政府能通過一定的管制措施來實現該國國際收支平衡、匯率穩定、獎出限入和穩定國內物價等政策目標。其弊端在於,市場機制的作用不能充分發揮,由於人為地規定匯率或設置其他障礙,不僅造成國內價格扭曲和資源配置的低效率,而且妨礙國際經濟的正常往來。一般情況是,發展中國家為振興民族經濟,多主張採取外匯管制,而發達國家則更趨向於完全取消外匯管制。
網上摘抄的,你看著寫
⑩ 國際金融問題
國際金融問題?
已知:某外匯市場即期匯率USD/CHY6.6030-40,三個月遠期140-135,求CHY/USD3個月遠期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