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服務內涵

金融服務內涵

發布時間:2021-04-26 09:26:02

⑴ 金融的涵義是什麼,具體指的又是什麼

中文「金融」所涵蓋的范圍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金融 ——指與物價有緊密聯系的貨幣供給,銀行與非銀行金融機構體系,短期資金拆借市場,證券市場,保險系統,以及通常以國際金融概括的這諸多方面在國際之間的存在,等等。狹義「金融」——指有價證券及其衍生物的市場,指資本市場。洋人對Finance一詞的用法也並非一種,而有最寬的、最窄的和介於兩者中間的三種。寬口徑的如Oxford、Webster』s這類字典和一些網路全書對Finance的解釋是:Monetary affairs, management of money, pecuniary resources…..;窄口徑的如Palgrave新經濟學詞典對Finance釋則是:The primary focus of finance is the working of the capital market and the supply and the pricing of capital assets.可見,中文「金融」與英文「Finance」雖然都有廣義與狹義之分,但並非一一對應。
我們認為,簡單地說,金融就是資金的融通,即由資金融通的工具、機構、市場和制度構成的有機系統,是經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含義是一種廣義的金融涵義。本書將根據這一涵義來討論金融問題和構建金融學體系。
根據金融系統中個體與整體的差異,我們可以把金融劃分為微觀金融和宏觀金融兩部分。微觀金融(Micro-finance)是指金融市場主體(投資者、融資者;政府、機構和個人)個體的投資融資行為及其金融資產的價格決定等微觀層次的金融活動。宏觀金融(Macro-finance)則是金融系統各構成部分作為整體的行為及其相互影響以及金融與經濟的相互作用。金融作為資金融通活動的一個系統,是以各個微觀主體個體的投融資行為為基礎,工具、機構、市場和制度等構成要素相互作用並與經濟系統的其他子系統相互作用的一個有機系統。

⑵ 金融支持的含義及其一般內容

金融支持就是為抄了產業的發展、地區的發展,金融機構和金融政策上專門的、針對性地開展一些工作和出台政策。

針對民營企業,財政部、發改委、銀保監會、證監會等部門的負責人都公開發表了重要講話,並且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整體而言,為了保證民企可以心無旁騖創新創造,在金融支持方面,中央和各部委、地方管理部門已基於市場的真實情況和現實需求。

政府部門提出了系統性的政策方案,全面覆蓋了股權、債權融資支持,優質項目支持和市場信心穩定等方面。

(2)金融服務內涵擴展閱讀:

金融支持政策主要包括:

銀行的支持作用。各商業銀行向高新技術企業提供金融支持的出發點應是:以效益為中心,加大信貸投入。

健全中介服務機構,建立支持科技進步的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完善企業內部運行機制,促進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

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建立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風險投資體系,培育和發展促進資本與高新技術相結合的一套新的金融機制和模式。

依託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發展為風險投資建立的退出機制對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

盡管風險投資的成功率一般低至10%一15%左右,但是絕大部分風險投資的創業公司中有一兩個迅速成長並上市。

⑶ 汽車金融服務的服務內涵

汽車金融服務主要指與汽車產業相關的金融服務,是在汽車研發設計、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中所涉及到的資金融通的方式、路徑或者說是一個資金融通的基本框架,即資金在汽車領域是如何流動的,從資金供給者到資金需求者的資金流通渠道。主要包括資金籌集、信貸運用、抵押貼現、金融租賃,以及相關保險、投資活動,它是汽車業與金融業相互滲透的必然結果。
汽車金融是汽車產業與金融的結合,是當前產業金融的重要領域。汽車金融通過資源的資本化、資產的資本化、知識產權的資本化、未來價值的資本化實現產業與金融的融合,促進其互動發展,從而實現價值的增值。 全生命周期汽車金融產業價值鏈。
汽車金融的發展除了要發展各種汽車金融產品,還要為汽車金融參與主體提供解決方案,在《產業金融》一書中就提出了全生命周期汽車金融服務體系,並列舉了各種金融工具應用及案例。同時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 1、汽車製造商整體解決方案
2、汽車經銷商整體解決方案
3、汽車保險公司整體解決方案
4、汽車金融機構整體解決方案

⑷ 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這兩個概念如何區別呢

可以從以下兩點區復分這制兩個概念:

1、兩者的定義不同:金融產品是指投資標的,即為投資項目。而金融服務是指投資者參與整個投資所享受道德服務。

2、兩者的內涵不同:金融產品是指股票期貨外匯、現貨、貴金屬等投資項目。而金融服務,包括在做投資之前,給予投資者所需要投資的項目產品介紹,開戶,後期服務等。

⑸ 金融服務貿易的金融服務貿易的內涵

1.金融服務貿易是來商業性的金融服務活源動,它排除所有基於公共利益的政府行為,且不管行為主體是國有的或私營的實體;
2.服務的內容涵蓋銀行、保險、證券、金融信息等領域;
3.服務的提供方式為:跨境提供(CrossBorderSupply)、國外消費(ConsumptionAbroad)、商業存在(CommercialPresence)和人員流動(MovementofPersonnel)。

⑹ 金融供給的內涵及特點,詳細的

金融供給包括金融供給主體和金融供給服務,其中金融供給主體是指各類金融機構,金融供給服務是指金融機構所提供的各類金融產品和服務。
我國目前雖已在形式上構建起了政策性、合作性和商業性所組成的「三元」金融體系,但由於「形式」與「實質」不相符,金融供給總體上呈現「一強二高一弱化」的顯著特徵。

⑺ 怎樣認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真實內涵麻煩告訴我

但是,當該命題與我國復雜的經濟問題相結合,就會產生種種混淆與誤讀,使人難以把握其核心內涵。而在現實中,許多人也只是把原有的金融發展思路,重新戴上了該命題的帽子。
某種意義上說,該命題本身具有似是而非的地方,如要進一步加以明確,首先就需要澄清兩個基本概念。
一方面,要明白什麼是實體經濟。應該說,這一概念並沒有嚴謹的學術內涵,如果追根溯源,可以看到在古典經濟學中,由於把經濟變數分為名義和實際變數,因此往往把實體經濟歸納為企業和家庭的經濟活動,而貨幣金融活動則作為其反面。當然,次貸危機爆發以來,該概念之所以廣為人知,部分也由於其在美聯儲聲明中的日漸顯現,在美聯儲的表述中,實體經濟涵蓋除了金融和房地產之外的其他經濟部門。無論是基於理論還是政策視角,事實上實體經濟一詞都表達了同樣的含義,即屬於使一國經濟得以持續穩定運行的核心部門,並且與大多數企業的健康運作及居民生活福利密切相關。
另一方面,無論在經濟還是統計意義上,金融與非金融部門,在本質上就是相依相存的,金融部門的利潤很大程度上是與實體部門交易完成的,只是隨著信息技術進步與衍生金融產品的結構化創新,才出現了某些自我游戲式的交易活動。因此,如果強調前者,則需注意避免無意義的重復;如果是後者,則需注意談的不是金融與非金融部門的關聯,而是金融部門內部結構問題。
結合我國國情,我們認為,與發達經濟體不同的是,由於國人住的問題還未從根本上解決,
房地產部門還應納入實體經濟范疇。在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背後,實際上隱含了四方面的重要問題。
首先,在微觀層面上,是強調滿足非金融企業和居民的合理金融需求,使多數微觀主體充分享受經濟增長與金融發展的成果。由此來看,衡量金融是否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的關鍵,就是能否為那些最需要金融資源的主體提供了支持。就企業來看,小微企業與解決就業相關、農業企業與農業現代化相關、新技術企業與生產率提高相關,而它們又都是極易面臨金融短缺的主體,因此理應是落實金融服務功能的著力點。就居民來看,與其衣食住行相關的消費和投資行為,都離不開金融支持,但在我國金融體系服務對象里,對其重視程度卻一直弱於企業。
其次,在宏觀層面上,是有利於實體部門規模和結構的完善,換句話說,如果現有實體經濟結構存在缺陷,那麼金融部門不應強化這種矛盾,否則就是金融市場功能出現了問題。從總需求角度看,過高的儲蓄與投資、最終消費中的居民消費不足,都是改變我國結構失衡的重點,因此也應是金融服務的落腳點。從總供給角度看,產業結構的核心矛盾,應該是三次產業內部的低效擴張,而不僅是之間的替代問題,即高端的農業、工業、服務業發展嚴重不足,由此,如果不能認清金融支持的路徑,那麼就只會加重現有經濟矛盾。
再次,就金融部門內部來看,則是避免內部結構失衡和金融創新的失控。一方面,所謂己不正難以正人,如果金融部門內部效率低下、金融機構與市場體系不完善、金融產品與服務嚴重落後,那麼也談不上服務實體經濟、引導經濟優化
,因此,促進金融市場、機構、產品等基本要素的完善,自然是討論的起點。另一方面,判斷金融創新失控與否,無非就是分析這種活動是否距離實體部門的金融需求太遠,或者是否帶來不可控的額外金融風險,以及是否會扭曲微觀主體的行為。就此而言,雖然說我國面臨的仍是金融創新不足,但也必須避免把推動創新成為金融部門追求超額利潤的幌子。
還有,就制度層面來看,應該堅持兩方面基本原則。一是強調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過程中,要避免行政性的干預,實現金融發展與金融監管的分離
。我國金融改革中面臨的誤區之一,就是把改革與風險控制都集中在監管部門,造成內部政策目標沖突。我們說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是要創造良好的金融發展環境,引導金融機構的市場化合理運作,而不是犧牲市場金融原則來達到目標。二是以市場化金融運行為主,政策性金融運行為輔,共同服務於實體經濟目標。正是由於前述原因,在依靠商業金融原則難以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情況下,就需要運用政策性金融機構或工具,由政府適當分擔金融服務成本。作為市場機制尚未完善的發展中經濟體,我國亟需防止政策性金融改革走向極端。
最後,必須解決好金融部門與實體部門之間的分配問題。從歷史上,影響各國持續穩定的最終因素,還是要歸為分配失衡。之所以有人開始把金融部門與實體部門對立起來,也是這個原因。譬如,所謂銀行高利潤背後,其實也是兩大部門在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出現分配矛盾。

⑻ 怎樣認識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真實內涵

如今,盡管金融中的含「金」量越來越少,但其作為價值的流動性卻越來內越強。金融已經成為整個經容濟的「血脈」,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
人體的活動會帶動血液的流動,同樣,所有經濟活動都會帶動金融(資金和價值)的流動。離開了流通性,金融就變成「一潭死水」,價值就無法轉換;價值無法轉換,經濟就無法運轉;經濟無法運轉,新的價值也無法產生;新的價值無法產生,人類社會就無法發展。
反過來,金融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為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發展到一定程度就會演變為社會危機。這是不以人類意識為轉移的客觀金融規律。

閱讀全文

與金融服務內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請問美爾雅期貨軟體交易收費嗎 瀏覽:459
關注小微企業貸款量增價漲 瀏覽:636
外匯交易有沒有騙人的 瀏覽:948
放棄期貨改炒股 瀏覽:773
出售外幣可供出售金融資產 瀏覽:607
股票配資金融 瀏覽:225
博時雙月薪基金份額折算 瀏覽:936
北京玖遠投資 瀏覽:891
外匯年收益計算 瀏覽:281
外匯分享會 瀏覽:196
工行貴金屬屬於期貨嗎 瀏覽:329
885美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22
通達信期貨提前布局主圖指標 瀏覽:913
理財通用什麼銀行卡 瀏覽:781
航天產業投資基金管理 瀏覽:262
貴金屬標識狗頭 瀏覽:512
建行貴金屬交易多少優惠 瀏覽:232
買銀行理財怎麼算利息 瀏覽:899
建行外匯簽約 瀏覽:953
2019年鋼鐵產能置換投資 瀏覽: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