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請簡要說明"互聯網金融"的優勢和弊端
互聯網金融優勢:
一是通過社交網路或電子商務平台可以挖掘各類與金融相關版的信權息,獲取部分個人或機構沒有完全披露的信息。
二是智能滿足用戶金融需求。三是交易方式的變革。
互聯網金融弊端:
一是網民信息泄露經濟受損。二是網路支付隱含風險增大。三是個人信息泄露追責難。
芝麻寶金服具有第三方資金管理、身份認證體系、信息披露詳盡的特點,專業保障用戶們的資金和個人信息安全。
㈡ 我們在互聯網金融網貸平台的信息會被泄露嗎知商金融背景大嗎
這個人不好說哈,只能看各個商家的良心哈。當然,做這些最好去正規的金融機構去辦理哈,其他的房弄不好會遇到非法集資哈,若遇到了非法集資的話你也只能自認倒霉吃點虧了哈。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望採納,謝謝。
㈢ 個人重要信息泄露,會不會被網上辦理信用卡,網貸之類的
資料如果被泄漏也沒那麼容易會被拿去做貸款。
首先銀行途徑會多方審核。就算資料被成功套用的話出問題報警,銀行會承擔責任。
如果用在其他網貸方面基本沒下不了款。
因為必須要你手機6個月以上實名注冊的手機號,其次需要身份證掃描。
最後下款的銀行卡也必須是你身份證開設的卡。最少也得下到和你同名的銀行卡。否則都會審核被拒。
這點可以放心。有些的確是騙資料的,不過大多被廣告,銷售公司買了。很少能用在網貸,就算用了也下不了款。
網貸
P2P網貸即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它是互聯網金融(ITFIN)行業中的子類。網貸平台數量在2012年在國內迅速增長,迄今比較活躍的有350家左右,而總量截止到2015年4月底已有3054家。
互聯網金融本質仍屬於金融,沒有改變金融風險隱蔽性、傳染性、廣泛性和突發性的特點。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同時,互聯網金融是新生事物和新興業態,要制定適度寬松的監管政策,為互聯網金融創新留有餘地和空間。
通過鼓勵創新和加強監管相互支撐,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互聯網金融監管應遵循「依法監管、適度監管、分類監管、協同監管、創新監管」的原則,科學合理界定各業態的業務邊界及准入條件,落實監管責任,明確風險底線,保護合法經營,堅決打擊違法和違規行為。
網路借貸包括個體網路借貸(即P2P網路借貸)和網路小額貸款。個體網路借貸是指個體和個體之間通過互聯網平台實現的直接借貸。在個體網路借貸平台上發生的直接借貸行為屬於民間借貸范疇,受合同法、民法通則等法律法規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相關司法解釋規范。
網路小額貸款是指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控制的小額貸款公司,利用互聯網向客戶提供的小額貸款。網路小額貸款應遵守現有小額貸款公司監管規定,發揮網路貸款優勢,努力降低客戶融資成本。網路借貸業務由銀監會負責監管。
㈣ 網上貸款信息被泄露之後那些人打電話過來是什麼目的
騙你多付錢而已!
㈤ 如何解決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安全問題
互聯網金融中金融信息的風險和安全問題,主要來自互聯網金融版黑客頻繁侵襲、系權統漏洞、病毒木馬攻擊、用戶信息泄露、用戶安全意識薄弱,不良虛假金融信息的傳播、移動金融威脅逐漸顯露等幾個方面,平台自身加強安全防護,在資金方面聯合銀行做資金存管,通過專業而成熟的風控體系,嚴格審核每筆項目的借款申請,從源頭上確保用戶資金安全。
㈥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通氣會透露了哪些信息
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籌建工作領導小組於1月22日上午召開通氣會,70家首批擬發展會員浮出水面,「穩健發展、防範風險」成為會上提及次數最多的關鍵詞。籌備近半年的國家級協會定於一季度正式掛牌。
1月22日上午在央行舉辦了一場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籌建工作領導小組通氣會,70家首批擬發展會員浮出水面。國內知名消費金融現金貸和互聯網理財平台掌眾金融應邀出席此次會議。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是受國務院批准,民政部注冊的國家級行業自律組織。前後籌備近半年時間,2015年7月18日《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出台拉開序幕,12月30日國務院發文通知批准協會組建,掛牌進入倒計時。協會籌建受到國務院領導層高度重視,批復的時間、密度和級別極高。
互聯網金融全國性行業自律時代終於來臨
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的定位是經國務院批准「承擔特殊職能」的全國性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自律組織。
業內早已取得共識,互聯網金融並沒有改變金融的本質屬性,其本質仍然是金融,其核心為「穩健經營,防範風險」。
網路、螞蟻金服、騰訊、京東等大型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都派員參與自律組織籌備工作的相關課題研究。
知情人士透露,此次參加通氣會的70家擬發展會員「不是拍腦子出來的」。基於很多數據,當前形勢下,各種要素綜合考量,各省的地區分布情況,各業態領域中的領軍標志標准,各企業行為的規范性等都在考慮之內。
通氣會定於1月29日舉辦為期一天的「學法規、防風險」培訓。企業合理訴求將通過正規渠道疏通解決,協會信息化建設工作也會率先提上議事日程。新近出台的互聯網金融統計制度確立將加快整個行業信息採集、存儲和處理進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接入系統、落實監管細則、強化合規經營意識將成為互聯網金融企業擁抱監管的重中之重。
互金監管「三位一體」格局已成型
此前,掌眾金融首席戰略官譚春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健康發展有賴於企業的自律以及監管機構的規范引導「。對此,譚春提出了」三個加強「。在他看來,要加強三大方面:第一,要加強平台自身能力建設。」互聯網金融作為傳統金融機制的有益補充,瞄準增量機會,看清楚自己服務什麼樣人群,抓住垂直細分領域用戶需求,用技術手段提高金融可獲得行,並有效控制風險的互聯網金融創業平台將優先發展起來。「譚春對記者稱。
第二,要加強信息共享機制。在譚春看來,將各個互聯網金融平台分散的數據有機整合起來,形成借款人信息共享機制、金融數據統計機制,有效避免「一人多貸「」信息孤島「等問題發生。通過共享系統和統計系統可以達到信息流通,整個網貸行業徵信及平台風控能力得到很大提高。
第三,要加強投資者教育和消費者權益保護。互聯網金融行業蓬勃發展,與此同時借款人惡意欺詐、過度負債、受高息誘惑非理性投資等信用風險事件也頻出。足以說明問題的風險性和自律組織發揮作用的緊迫性。
網貸行業由中央統籌指導、地方具體監管規范和行業自律「三位一體」的監管格局已經成型,接下來網貸或將迎來具體的整頓和規范。掌眾金融作為入選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擬發展會員,將在風險防範、穩健經營中發揮帶頭作用和表率作用。
㈦ 互聯網金融業務面臨四大風險有哪些
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特殊風險
3.流動性風險。流動性是商業銀行正常存在的一種風險類型,銀行的流動性來自於銀行存款和貸款,一旦銀行的存款不足以支付貸款所需,就產生了流動性的不足,這種流動性不足根源於銀行償還能力的有限和取款數量的難以預期。銀行流動性直接關乎銀行的經營能力和信用,流動性不足將導致銀行貨幣流通的緩慢甚至停滯,嚴重時有可能導致銀行的倒閉。
4.法律風險。法律風險是指由於網路金融立法相對落後和模糊而導致的交易風險。互聯網是一個全球信息交互的平台,互聯網金融是一個跨國界的金融平台,然而由於各個國家、地區經濟制度和法律規定的差異,互聯網交易雙方對於互聯網金融的規則很難達到完全一致,這就加劇了一些互聯網金融的違規違法幾率,從而誘發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在很多發展中國家都剛剛起步,相關法律體系還不完善,如在網路金融市場准入、交易者的身份認證、電子合同的有效性確認等方面尚無明確而完備的法律規范。因此,在採用bis後,利用網路提供或接受金融服務,簽訂經濟合同就會面臨在有關權利與義務等方面的相當大的法律風險,容易陷入不應有的糾紛之中,使交易者面臨關於交易行為及其結果的更大的不確定性,增大了網路金融的交易費用,甚至影響網路金融的健康發展。互聯網金融存在的風險,嚴重威脅到了我國金融市場的穩定,阻礙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縱深發展。面對互聯網金融的諸多風險,我們要做好完全的風險防範措施。
㈧ 互聯網金融平台是如何保證數據安全
現在復凡是涉及到錢的數據都會設制下重重保障。像我在投的金聯所平台,在平台系統上架設了專業的防火牆,對應用和資料庫惡意攻擊採取有效的阻斷。同時,還採用銀行級別的數字簽名技術,網站之間的頁面跳轉以及數據傳輸都是通過數字加密技術來保證信息以及來源的安全性。
㈨ 如何防範互聯網金融詐騙
隨著互聯網的迅猛發展,人們運用互聯網渠道進行購物、金融理財日益普遍。但是暗藏在網路另一端的「黑手」也正將魔爪伸向人們的腰包。
暗坑:熱門領域頻成「重災區」
通過互聯網消費、購買理財產品已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互聯網在帶給我們生活極大便捷的同時,因交易主體更具有隱蔽特性,也讓一些黑手盯上了大家的腰包。公安部門網路安全保衛專家指出,隨著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以互聯網為工具的金融詐騙正在明顯增多。互聯網金融詐騙具有犯罪隱蔽性更強,取證難、犯罪成本低、影響面廣的特徵。
據專家介紹,互聯網金融騙術正不斷翻新,利用「網銀升級」進行詐騙比較多,大家在接到銀行簡訊後,盲目的登錄簡訊上給出的網路地址,個人銀行信息就會泄露。
在此之後,還相繼出現了利用「釣魚網站」方式、網路傳銷方式進行詐騙。隨著各類「寶寶」的盛行,藉助眼下時髦P2P平台進行非法集資的事情也不斷增多。另外,眾籌、投資理財成為熱門領域,藉助「網路眾籌」來詐騙百姓錢的事例也時常發生。
特徵:高回報誘惑屢試不爽
那麼大家應該如何識別「問題互聯網金融」。雖然詐騙手段不斷升級,但通常會以高回報的方式蠱惑大家參與。當前,在互聯網金融詐騙中,騙子的手段主要有三類。
一、犯罪嫌疑人許諾在較短的期限內給較高的分紅,如一月甚至一周能拿到一筆遠高於正常存款收益的分紅;
二、犯罪嫌疑人會利用銀行理財的漏洞實施騙術,犯罪嫌疑人通過非法渠道購買銀行和儲戶的信息,登錄網銀賬戶,將存款變為某類理財或外幣資產,然後再用「偽基站」給受害人發來賬戶資金減少的信息,而受害人往往通過ATM查詢後,發現存款確實出現了減少,便會接著按「問題簡訊」進行操作,受害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會通過騙子預設的問題網站登錄網銀,最終被詐騙者徹底截獲網銀動態密碼等關鍵信息,從而盜走其個人財產;
三、隨著P2P的大肆興起,P2P問題平台不斷出現,多數虛假投資,借款人信息都是虛構的,而包裝的項目往往是高大上。詐騙者會先從信息販子手中,獲得受害人的真實身份資料,接著會進行消費分期、網上借款等,之後把網上購買的物件,通過專業公司低價折現,個人信息被泄露的您將不知不覺地就背上了「莫名債務」。
識別:關注平台真實背景
如何識別P2P網貸平台優劣?投資人甄別平台優劣時有三看。
一看,平台是否獨立,即平台運營母公司,僅有平台單一業務,而不涵蓋其他業務,涉及眾多關聯公司,這樣就避免將投資人的錢從「左口袋」移到「右口袋」,減少「自融」的事件發生。
二看,資產是否安全,圍繞著有核心驅動力的優質公司才能創造出安全的資產。
三看,公司能否可持續經營,而不應該過分看公司經營場所是否氣派。更為重要的是,要看一家公司的真實背景、實際控制人是誰,而作為上市公司全資子公司、國有資本佔比較大的平台往往可靠度比較高。
(資料來源:網易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