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9年普惠金融科技行業分析報告
目前,民眾能夠更廣泛地享有金融服務,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信息技術的發展和移動互聯網的運用,使得金融服務的便利性不斷提升。
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覆蓋面持續擴大,金融機構通過設立網點、布設機具、設置便民服務點、流動服務站、助農取款服務點等多種手段,創新覆蓋方式。
普惠金融重點領域供給持續增加,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增量、擴面、降本、控險平衡發展,金融支持鄉村振興力度不斷加大,金融脫貧攻堅精準發力,各項服務可得性進一步提升。
金融服務廣泛性和便利性不斷提升
賬戶和銀行卡的普及是民眾獲得金融服務、消除「金融排斥」的第一步。目前我國人均擁有的銀行賬戶數量和持卡量均處於發展中國家領先水平。
根據中國中國人民銀行數據,2013-2019年上半年,我國人均擁有銀行賬戶數量及銀行卡人均持卡量不斷上升,截至2019年6月末,我國人均擁有7.6個銀行賬戶、持有5.7張銀行卡,較2014年末分別提高60%和50%。
——以上數據來源及分析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商業銀行信貸風險管理與行業授信策略分析報告》、《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❷ 農村金融機構的業務范圍和服務對象有哪些
農村金融機構是中小法人機構。一般是指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在金融內改革的進程容中,逐漸向農村商業銀行轉化,組建農村商業銀行。業務范圍和商業銀行大同小異,主要是存貸款業務,結算業務等傳統業務,近年來,也開展了代收費等中間業務。服務對象主要是針對「三農」以及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
❸ 目前農村的金融機構有哪些
農村金融機構包括銀行和非銀行機構。銀行機構包括中國農業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和專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屬合作銀行。非銀行機構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和農業保險公司等。還有一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村鎮銀行、資金互助社、資產管理公司、小額貸款公司、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等。
❹ 螞蟻金服成立農村金融事業群 農村市場到底有多大
早在2014年阿里就已經開始了農村金融的布局,阿里的千縣萬村農村淘寶計劃,至今已成立超過10000個村級服務站點,覆蓋了全國20餘個省份。
農村金融市場為什麼會存在巨大缺口
通常情況下,尤其是在縣域經濟還未取得明顯發展的時候,傳統金融行業對農村市場是整體排斥的,長此以往便導致了我國農村地區的金融排斥困境越來越突出。所謂的金融排斥是指社會中的某些群體沒有能力進入金融體系,沒有能力以恰當的形式獲得必要的金融服務。目前,判定我國農村地區金融排斥現狀的主要依據是坎普森與韋利提出的六大指標,即地理排斥,評估排斥,條件排斥,價格排斥,營銷排斥和自我排斥,通過對比農村地區現狀與上述指標的契合度,我們很容易便能發現隱藏在農村金融排斥現象背後的巨大金融服務缺口。
第一,地理排斥。由於農村地處偏遠、人口分散,金融機構業務開展就會面臨交通阻礙或成本過高,導致金融服務效率低、不積極。據銀監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我國還有將近3000個鄉鎮沒有銀行業金融機構設立營業網點,約佔全國鄉鎮總數的7%,其中有342個鄉鎮沒有任何金融服務,占金融機構空白鄉鎮總數的12%。由農村地區銀行網點的低覆蓋率所折射出的即是傳統銀行業對農村市場的忽略。
第二,評估排斥。農村市場在金融服務評估上普遍面臨評估過於嚴格的痛點,一方面,農村生產經營活動易受自然環境影響,生產周期長、產量不穩定、經濟效益差,借貸風險極度不可控。另一方面,農村地區是一個信用環境整體偏差的信貸市場,農民缺乏基礎的金融知識和起碼的契約精神,導致農村信用體系難以形成。基於把控風險的考慮,銀行只能通過設立嚴格的貸款評估程序來降低風險發生率,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底,我國涉農貸款僅占各項貸款總額的28%左右,足以說明農村地區的貸款難現狀。
第三,條件排斥。條件排斥與評估排斥本質上是一樣的,即銀行業通過抬高農戶貸款的資質門檻來實現風控。以農村信用社貸款為例,針對農村個人的借款條件就包含穩定收入證明、還款能力證明、市場化的資產作為抵押物等。但事實上大多數農民都不具有財產權,所以無法通過抵押不動產來進行貸款,而高違約率的信用貸款不僅阻礙了農村借貸服務的正常開展,還進一步惡化了農村信用環境。
第四,價格排斥。考慮到涉農貸款的高風險性,央行曾經發文允許農村金融機構在貸款利率上擁有較其他商業銀行更大、更靈活的浮動范圍,利率上浮范圍遠大於一般性的商業銀行。以農村信用社為例,大部分地區的農村信用社的貸款浮動許可權是基準利率的90%~230%,浮動幅度超過200%的佔70%以上。此外,據資料顯示,農村信用社貸款通常還會要求農戶按貸款額的5%~10%繳納股金。農村金融機構在貸款利率執行上的這種高浮動,既增加了農戶貸款的難度,又降低了農戶從正規金融機構貸款的熱情。
第五,營銷排斥。營銷排斥主要是指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人員數量上的稀缺性及金融產品供給的單一化。一方面,數據顯示截止2008年底,平均每萬名農村人口擁有金融機構服務人員數16.7個,農村金融服務人員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了農村金融機構服務發展的廣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農村金融機構業務品種過於單一,僅僅集中在儲蓄和信貸上,金融供給結構極其不合理。
第六,自我排斥。一些經濟欠發達的農村偏遠地區,由於環境閉塞、信息滯後,當地人群普遍對新觀念的接受程度不高。作為金融機構而言,又將這部分群體進行了剝離,而他們在被傳統金融體系排除的同時,自身也加劇了對傳統銀行的陌生感及不信任感。
❺ 哪裡可以找到村鎮銀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等農村金融機構的數據
在網頁上就能查到,但是沒有好精確。
❻ 求2017年以前農村金融機構數量的數據,網站上找不到
網站上找不到
❼ 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金融機構是農村
農村信用社是我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覆蓋面最廣的合作金融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