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怎樣形成的
最早港英時期是為了向共產制國家展示資本制優越性而在經濟政治內上加以支持;
現在是共容產制國家為了向資本制國家展示社會主義優越性而在經濟政策上「頂」起香港;另外就是為了向台灣宣展一國兩制的好益吧;
答的沒什麼理論性質,多多見諒。
② 論述及評價國際金融體系的發展演變歷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前,以美英等國為首的國際社會通過多邊協定方式建立了布雷頓森林體系。
主要內容包括:
(1)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協調國際貨幣關系,特別是對各國的匯率政策實行監督;
(2)實行以黃金為基礎、美元為中心的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3)在成員國發生國際收支困難時,IMF可提供短期信貸,以補充其國際流動性。在最初的近20年裡,該體系運行比較順利,有效地促進了世界經濟的重建、發展和繁榮。但由於該體系的基礎是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並要求其他各國放棄貨幣政策獨立性,因此,當美國國際收支逆差不斷擴大,無法維持美元與黃金的可兌換性時,它的繼續存在便受到明顯挑戰。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停止向各國政府兌回美元後,各國紛紛放棄本幣與美元的固定比價,實行浮動匯率制度,布雷頓森林體系趨於崩潰。1976年在IMF的提議和組織下,國際社會達成牙買加協定,宣布黃金非貨幣化,同時承認各國實施的浮動匯率制度合法化,這標志著國際金融體系再次進入了一個不受全球性多邊協定約束的動盪的時代。
這次全球金融危機充分說明了國際金融機構在危機中的乏力。金融危機暴露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存在的一系列嚴重弊端:首先是作為儲備貨幣的美元,其發行不受任何限制,實際上是一種「信用」本位,美國幾乎可以無約束地向世界傾銷其貨幣,但其償還卻因為匯率的「浮動」而得不到保障。其次是在現行國際貨幣體系中缺乏平等的參與權和決策權,仍是建立在少數發達國家利益基礎上的制度安排。因此,構建新的國際金融體系,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至關重要。
③ 最早成為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城市
倫敦 現代意義上最早的國際金融中心當屬倫敦。倫敦最早確立其世界金融中心地位是起源於世紀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當時的圈地運動、農業革命與工業革命。圈地運動造成土地和生產資料集中到少數貴族和農場主手中,促進了以大地產為主的資本主義農場經濟的發展,也為城市工業資本的發展創造了條件。工業革命使生產技術、經營管理和整個工業體系發生變革,使生產率廣泛提高。從工業革命開始到現代化初具規模.即從18世紀中葉到20世紀韌,英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貿易國家;海外貿易或國際貿易,一直是研究英國現代化或工業化最重要的.也是最有爭議的課題之一。對於第一個工業化國家說來.海外貿易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隨著工業革命的進展,正如馬克思說的,「不斷擴大產品銷路的需要,驅使資產階級奔走於全球各地。它必須到處落戶,到處創業,到處建立聯系」。「過去那種地方和民族的閘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來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賴所代替了」。加上工業革命使鐵路和海船這個前所未有的新的交通工具被英國在國際范圍內應用起來。這「事實上創造了以前只是潛在的世界市場——一些以農業為主或純粹從事農業的國家,郡圍繞著一個巨大的工業中心——英國:英國消費它們大部分過剩原料,同時又滿足它們對工業品的大部分需要。因此,無怪乎英國工業獲得這樣巨大的空前的發展」。
可見,國際貿易是資本主義產生和發展的必要條件.「沒有對外貿易的資本主義國家是不能設想的!」英國的現代化或工業化更不能沒有海外貿易。正是這個海外貿易,擴大了英國的糧食供應.開辟了新的和廣闊的原料(尤其是棉花)來源;正是這個海外貿易;又為英國製造業提供了市場。並使經濟增長速度加快,比只依靠國內或歐洲內部市場所能取得的增長速度要快得多。海外貿易還有助於提高英國人均產量,從而提高英國的收入和消費。 倫敦確立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經濟中心的地位,也是歐洲最大的經濟中心。現在的倫敦是和紐約齊名的世界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是倫敦最重要的經濟支柱,從業人員約325,000 (2007年)。2005年,其地區總產值為4460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五,歐洲第一),佔英國國內生產總值的20%,大都會區GDP達到6690美元,佔英國GDP的30%。 倫敦城是倫敦的最大的金融中心,分布有許多的銀行、保險公司和金融機構。大約有一半以上的英國百強公司和100多個歐洲500強企業均在倫敦設有總部。全球大約31%的貨幣業務在倫敦交易。倫敦證券交易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證券交易中心之一。倫敦港同時也是英國第二大的港口,每年吞吐量約五千三百萬噸。 倫敦城共有500多家銀行(至1991年),銀行數居世界大城市之首,其中外國銀行有470家,在倫敦擁有的資本總額達1000多億英鎊。倫敦城每年外匯成交總額約3萬億英鎊,是世界最大的國際外匯市場。倫敦城還是世界上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石油輸出國的石油收入成交額有時一天可達500多億美元,佔全世界歐洲美元成交額的1/3以上。英國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以及13家清算銀行和60多家商業銀行也均設在這里。清算銀行中最有名的是巴克萊、勞埃德、米德蘭和國民威斯敏斯特四大清算銀行。 倫敦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國際保險中心,共有保險公司800多家,其中170多家是外國保險公司的分支機構。在倫敦保險業中,歷史悠久,資金雄厚,信譽最高的是勞埃德保險行。 倫敦城中的倫敦股票交易所為世界4大股票交易所之一。此外,倫敦城還有眾多的商品交易所,從事黃金、白銀、有色金屬、羊毛、橡膠、咖啡、可可、棉花、油料、木材、食糖、茶葉和古玩等貴重或大宗的世界性商品買賣。
④ 國際金融中心的變遷的核心原因有哪些
農業經抄濟時代晚期國際金融中襲心的萌芽
商業革命時代國際金融中心的初步發展
工業化早期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形,工業化成熟期國際金融中心由成熟走向分化以及後工業化時代國際金融中心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重點分析了國際金融中心在不同的經濟金融階段是如何形成和發揮作用的。線索是隨著國際金融中心的變遷
國際金融中心功能也在不斷地演進。歷史上每一次金融中心的漂移,都是基於國際金融中心功能變化跟不上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而衰落,新的國際金融中心正是為迎合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功能而誕生和發展。
⑤ 國際金融報的歷史沿革
1994年1月1日,《國際金融信息報》創刊。
1999年8月26日,更名為《國際金融報》。
2002年5月10日,《國際金融報》全新改版。
⑥ 國際金融中心二期的歷史
1990年代,港英政府宣布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計劃包括興建機場快線連內接香港國際機場與中環容,並在港島中環對開的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工程,以興建地鐵香港站。香港站上蓋則計劃興建多座商業大廈、酒店及商場,即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工程把部份原有設施,如卜公碼頭及統一碼頭拆卸,並興建了多條新道路連接新建築物。發展商為計劃的設計舉行建築設計比賽,由美國籍建築師CésarPelli勝出。
⑦ 【高分】世界金融中心的轉移及其因素
1,至19世紀60年代,英國進入了資本主義黃金時代,它是「世界工廠」、世界貿易中心、金融回中心。各項發展列於世界答前列。第一工業強國的地位,至20世紀初佔領了世界上最多的殖民地。不斷從各個國家壟斷生產技術,最重要的是軍事發達,英國的海軍以前聽過吧,很厲害的,就這樣英國在當時稱霸一方
2.因為美國的經濟實力開始超過英國,而且一戰之後國際地位大大提高。一戰使英國實力受損,英鎊無法再作為世界貨幣流通,美元成為新的國際貨幣,紐約自然超過倫敦
3(一戰後到20世紀70年代):由於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廣泛採用新技術經濟迅速發展,20世紀初工業產值超過英法,躍居世界第一。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大發橫財,再加之英法等國的削弱,二戰後確立了資本主義世界的霸主地位
4,http://..com/question/72866642.html?si=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