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蘇匯金融松陵分公司

蘇匯金融松陵分公司

發布時間:2021-04-30 03:47:01

Ⅰ 吳江汾湖有哪些景點

汾湖位於江蘇吳江和浙江嘉善交界,東西長6公里,南北長3公里,一半屬浙江、一半屬江蘇。汾湖古稱分湖,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吳越分界湖。總面積9700畝。
汾湖經濟開發區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蘇州,地處江蘇、浙江、上海兩省一市交匯的金三角腹地,是中國沿海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中心區域。也是「臨滬」經濟圈中最具地理優勢的地區,在上海半小時經濟圈內,直接接受上海經濟發展的輻射。
【凸出的區位優勢】
開發區交通便捷,滬蘇浙高速公路、318國道東西橫穿全境,直達上海。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蘇同黎一級公路及蘇嘉杭高速復線直接連接蘇杭。3條高速公路在區內均設有互通和出口。從開發區通過高速公路到上海市中心僅需30分鍾,到杭州60分鍾,至蘇州只要20分鍾,周邊沿江高速公路、滬寧高速、滬杭高速公路將開發區與上海、蘇州、杭州、無錫等長三角中心城市融為一體。
開發區至上海虹橋機場53公里,浦東機場106公里,距無錫碩放機場40公里,杭州蕭山機場150公里,距]南京祿口機場226公里。距上海港80公里,乍浦港100公里,張家港港口140公里,寧波港340公里,均有高速公路與之連接。
水運船舶經太浦河、京杭運河可直達上海、蘇州、杭州等中心城市。
【優良的人居環境 】
新的中央城區擁有大渠盪、三白盪、元盪、洋砂盪等眾多水域,城市依水而建,張揚著水鄉特色,特別適宜於居住。近年來,獨島而居的五星級度假村太陽湖花園一期、二期已建成,由美國佛萊明設計事務所設計的景觀湖大渠盪生態公園已全部開放使用,依水而建的湖濱花園正在建設,城市的亮點紛呈,城市的功能日漸完善。
尤其難得的是,區域環境保持著良好的生態質量。生態的保持來源於汾湖人對環境的保護意識。最顯著的事實是,多年來全區綠化投入和面積都很大,近年來地方投資已經超過數億元,累計至去年底,僅蘆墟綠化面積已達1405萬平方米。今年全區綠化面積將達200萬平方米。一個綠色、生態的環境體系正在形成。
人居環境的優化,吸引了眾多房地產項目落戶,目前全區已經建成和正在建設的房產項目達到30多個,許多上海居民和周邊地區的居民,選擇在這里安置住宅。
【悠久的歷史文化】
作為吳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汾湖文化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分湖就是吳、越的界河,乃兵家必爭之地,留下了「胥灘古渡」的千古絕唱。原黎里和蘆墟兩大古鎮至今文化古跡隨手可拾,石橋流水,亭閣流芳,古宅流彩,千古流傳的文化餘音在這塊土地上綿綿不絕。
汾湖的文化,體現了江南水鄉的特色。清揚淳樸的蘆墟山歌,是民間傳唱的歌謠,屬於吳歌的重要支脈,再現了吳地文化的蘊味。柳亞子曾感慨:「蘆墟是文學的淵?」,文化的淵源非常深遠。黎里則曾是南社詩人們活動的中心,眾多南社詩歌在這里誕生。文化在這塊「水鄉澤國」里繁衍生息,誕生了許許多多的精彩篇章。
自古文化積厚的地方,自然人才輩出。古代名人如西晉著名文學家張翰、明朝水利專家袁黃、清朝巡撫陸耀、工部尚書周元理,近現代代表人物如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詩人柳亞子、國際大法官倪正燠等,可謂地靈人傑。
【完善的基礎設施】
目前,全區擁有2.3萬機組調峰發電廠和4.4萬機組熱電廠各一座,3.5萬伏變電站6座,11萬伏變電站8座,22萬伏變電站2座。在建的日處理能力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2座。吳江市40萬噸區域供水工程,可直接向全區供應太湖二級水。
工業園區初具規模,道路、水、電、氣、通訊、污水等設施完備。新規劃建設的工業啟動區更是以高起點建設,提供完善的基礎設施。
開發區內設立海關及商檢,可提供辦理報關、開箱、封箱、EDI聯網、零配件及成品保稅、商品檢驗檢疫等業務,一般貨物通關時間不超過2小時。
區內金融機構有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及中國建設銀行等,均可開展國際業務,並提供企業固定資產和流動資金貸款
經過幾年的建設,區域城市化功能初見成效,一個集投資、休閑、度假、娛樂於一體的經濟區域正在崛起

Ⅱ 幫我找一下蘇州的百度百科,我的打不開那個網站!謝謝

蘇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譽為「人間天堂」,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美譽。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長三角重要經濟中心。蘇州是江蘇重要的經濟、對外貿易、工商業和物流中心,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教育和交通中心。蘇州是江蘇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全江蘇省最南的省轄市。
蘇州,古稱吳、吳都、吳中、東吳、吳門,現簡稱蘇。蘇州自有文字記載以來的歷史已2500多年,公元前514年建城(既為闔閭大城),是中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它的歷史可以上溯到6000至7000年前。中國重點風景旅遊城市,也是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是全省重要的金融、文化、藝術、教育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城市。
蘇州位於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滬鐵路、京滬高鐵、滬寧城際高鐵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特大城市,以及經國務院批準的較大的市,行政級別雖為地級市,卻是江蘇省經濟最發達、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其經濟總量全省最大,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居中國城市前列。是全省重要的經濟、對外貿易中心,也是重要的金融、文化、藝術、教育中心城市和交通樞紐城市和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中心城市之一。下轄的常熟市、崑山市、吳江市、太倉市和張家港市這五個縣級市的經濟實力均列全國百強縣(市)前五位,崑山市、常熟市、張家港市並列第一,吳江市位居第二,太倉市排名第四。在香港《GN中國城市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報告中,蘇州城市競爭力位居全國第六(含港澳台),僅次於香港、上海、北京、廣州、深圳。
蘇州東鄰上海,瀕臨東海;西抱太湖,背靠無錫,隔湖遙望常州;北臨長江,與南通隔江相望,南臨浙江,與嘉興接壤,所轄太湖水面緊鄰湖州,東距上海市區81千米。是江蘇省的東南門戶,上海的咽喉,蘇中和蘇北通往浙江的必經之地。蘇州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被譽為「人間天堂」,「園林之城」。蘇州素來以山水秀麗、園林典雅而聞名天下,有「江南園林甲天下,蘇州園林甲江南」的美稱,又因其小橋流水人家的水鄉古城特色,而有「東方威尼斯」、「東方水都(東方水城)」之稱。現今的蘇州已經成為「城中有園」、「園中有城」,山、水、城、林、園、鎮為一體,古典與現代完美結合、古韻今風、和諧發展的國際城市。
2004年曾經成功舉辦世界遺產大會。2006年舉辦了第三屆全國體育大會。 2007年12月22日,永久落戶蘇州太湖的全國首個旨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全國性一級民間社團組織——太湖文化論壇,在北京宣布正式成立。太湖文化論壇的成立將為世界文明的對話以及區域文明的合作搭建一個永久性的平台。太湖文化論壇永久壇址設在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花樣年的太湖天城,太湖文化論壇常務理事會設在中國北京。2012年3月27日,蘇州獲得53屆世界乒乓球錦標賽舉辦權。
名稱由來蘇州有兩個名稱,吳縣的「吳」和蘇州的「蘇」。
吳:相傳商代末年,周國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幼子季歷。亶父喜歡季歷,但是按照制度,必須傳位於嫡長子。泰伯、仲雍為尊重父意,避讓君位而到當時荊蠻人居多的江東,並隨鄉入俗。當時的江東人有個習俗,就是喜歡邊跑邊呼喊,泰伯造了一個「吳」字代表他們。在梅里,泰伯被擁立為君長,國號為「勾吳」。「勾」是當時荊蠻語的擬聲詞,無義。蘇:在夏代有一位很有名望的謀臣叫胥。胥不僅有才學,而且精通天文地理,因幫助大禹治水有功,深受舜王敬重,封他為大臣,並把江東冊封給胥。從此,江東便有了「姑胥」之稱。「姑」是當時荊蠻語的擬聲詞,無義。「胥」字不常用,就改用一個讀音相近的「蘇」。「蘇」(「蘇」,「蘇」的繁體字)代表一種草,有草、魚、禾三個偏旁組成,象徵魚米之鄉。於是「姑胥」就變成「姑蘇」了。後來,吳王闔閭在靈岩山造姑蘇台,靈岩山就成了姑蘇山。到了隋代,大批量的「郡」升格為「州」,蘇州所在的「吳郡」本要升格「吳州」,但已被其他地方用了,所以就採用「蘇州」了。
蘇州有很多的別稱:姑蘇、吳、吳縣、東吳、平江、吳中等等。又由於蘇州城內河道縱橫,又稱為水都、水城、水鄉,十三世紀的《馬可·波羅游記》將蘇州贊譽為東方威尼斯。蘇州古城被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稱贊為「鬼斧神工」。
吳:西周 闔閭大城。吳都,吳王闔閭下令伍子胥督造水陸雙棋盤格局的城池,自此,蘇州的地理位置沿革至今。(前514年)
吳:春申君黃歇受封於吳 為都邑。蘇州至今有地名黃埭和位於蘇州古城王洗

全球唯一的水陸並列古城門—蘇州盤門
馬巷內的春申君廟紀念他,並把他作為蘇州的守護神供奉在城隍廟內。(前248年)
會稽郡吳縣:秦始皇帝二十五年,會稽郡治所。[2](前222年)
會稽郡泰德:王莽篡漢,復古改名,仍為會稽郡治所。(8年)
吳郡吳縣:漢永建四年 吳會分治,為吳郡治所。[3] (129年)
吳郡吳縣:漢建安元年(196年)至2012年,為吳郡治所。
吳州:南朝 陳禎明元年(587年)
蘇州:隋文帝開皇九年。以蘇州城西姑蘇山得名,為江南道治所(首府)。[4]姑蘇山由吳王闔閭建姑蘇台得名,姑蘇台由夏朝謀臣「胥」得名(589年)
蘇州:唐玄宗開元之後,道成為真正的行政區之後,為江南東道治所(首府)。[5]從此蘇州名稱被作為通稱。(627年)
中吳:後唐同光二年(924年)
平江府: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
平江路:元 至元十八年[6](1281年)
隆平府:元 至正十六年(1356年)
蘇州府:明 應天巡撫駐地 屬中書省(嘉靖年間)
蘇州府:清 江寧巡撫署(1645年至1661年)、江南巡撫署(1665年)、康熙六年, 江蘇巡撫署——江蘇省會(1667年至1911年)、江蘇布政使駐地。
吳縣:民國江蘇都督行署(1911.10至1913.9)
蘇州市:(1928年設市,1930年被廢,1949年復設市)
蘇州市(省轄)、蘇州專區:1953年
蘇州市(地級):1983年
編輯本段地理環境概況
蘇州坐落於富庶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地理中心,太湖之濱,長江南岸的入海口處,京杭大運河、京滬鐵路和多條高速公路貫穿全境。經緯:市中心位於東經119°55′-121°20′、北緯30°47′-32°2′
氣候
蘇州地處溫帶,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溫15.7℃,1月均溫2.5℃。7月均溫28℃。

明代 張宏《西山爽氣圖》局部
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雨量充沛,平野稻香,碧波魚躍,農副物產十分豐富,人們傳誦的「近炊香稻識紅蓮」、「桃花流水鱖魚肥」、「夜市買菱藉,春船載綺羅」的詩句,就是歷代詩人對蘇州物產富足的贊美和謳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蘇州是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
水系
蘇州境內河港交錯,湖盪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於西隅的太湖和漕湖;東有澱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陽澄湖、金雞湖、獨墅湖;長江及京杭運河貫穿市區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東進淀泖後,經黃浦江入江;運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平望;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黃浦江東泄入江,由此形成蘇州市的三大水系。
蘇州地區河網密布,市區是江南水網的中心和全國河流最密集的地區,周圍是全國著名的水稻高產區,農業發達,有「水鄉澤國」、「天下糧倉」、「魚米之鄉」之稱。有宋以來有「蘇湖熟,天下足」的美譽。
地形
蘇州市隸屬於兩個省一級的自然地理區:沿江三角洲平原地區和太湖平原地區,分屬於4個二級自然區:沿江平原沙洲區、蘇錫平原區、太湖及湖濱丘陵區、陽澄淀泖低地區。地貌特徵以平緩平原為上,全市的地勢低平,自西向東緩慢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陽澄湖和吳江一帶僅2米左右。

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40張)
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區和太湖諸島,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還有南陽山(338米)、西洞庭山縹緲峰(336米)、東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靈岩山(182米)、漁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歷史地理
公元前514年,吳王夫差的父親闔閭命前來投奔的楚國大臣伍子胥建吳國都城闔閭大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至今還保留著許多有關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跡,城裡仍有許多當年留下的地名。隋開皇九年(589年)始稱蘇州,沿用至今。蘇州城建城早,規模雄大,基本保持著古代「水陸並行、河街相鄰」的雙棋盤格局、「三縱三橫一環」的河道水系和「小橋流水、粉牆黛瓦、古跡名園」的獨特風貌。城市至今仍坐落在原址上,為國內外所罕見。蘇州古城遺存的古跡密度僅次於北京和西安,蘇州古城14.2平方公里。

蘇州工業園區時代廣場
蘇州古城和蘇州園林為世界文化遺產和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雙遺產"集於一身。而崑曲、陽澄湖大閘蟹、周庄是三張國際級、重量級的品牌。
蘇州園林甲天下,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其中九座園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截止2009年有六項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列為世界口頭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進入國家申請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預備清單的有蘇州古城歷史街區和江南水鄉古鎮.在中國四大名園中,蘇州就佔有拙政園、留園兩席;「吳中第一名勝」虎丘深厚的文化積淀,使其成為遊客來蘇州的必游之地;而唐朝詩人張繼的一首《楓橋夜泊》,令古今遊客爭相來訪楓橋,聞聽寒山寺的鍾聲,使得陳運和的《寒山寺》詩「似乎也有些燙」。 姑蘇城外自然風光秀麗,靈岩、天平、天池和洞庭諸山,點綴於太湖之濱,形成了富有江南風情的湖光山色。 蘇州既有園林之美,又有山水之勝,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加之文人墨客題詠吟唱,使蘇州成為名副其實的「人間天堂」。
天堂蘇州,東方水城——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蘇州是中國著名古都,曾為春秋之吳國、戰國之越國、三國之孫吳、元末之張吳等多個政權的首都,也是中國現存最古老的城市,經著名史學家顧頡剛先生考證為中國第一古城。蘇州是吳文化的發祥地和集大成者,亦為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傳統文化發達、歷史底蘊深厚、風景秀美如畫的城市,蘇州現有2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蘇州、常熟)、10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崑山周庄、吳江同里、吳中甪直、吳中木瀆、太倉沙溪、崑山千燈、崑山錦溪、常熟沙家浜、吳中東山、張家港鳳凰),保存較好的古鎮(如吳江的黎里、盛澤、平望,太倉瀏河等)、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吳中東山村、明月灣),中國首批十大歷史文化名街之二的平江路、山塘街。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蘇州共轄7個市轄區:金閶區、滄浪區、平江區、高新區(虎丘區)、吳中區、相城區、工業園區,有很多社區沒有設置工業園區。代管5個縣級市(常熟市、張家港市、太倉市、崑山市(2012年10月1日起轉為江蘇省直管縣)、吳江市)。2010年全市戶籍總人口637.66萬人,市區戶籍人口242.48萬人。全市暫住登記人口472萬(2009年數據)。
市轄區
【吳中區】 (面積 672平方千米,人口599650人。郵政編碼215128)
(駐長橋街道) 長橋街道/越溪街道/郭巷街道/橫涇街道/香山街道/蘇苑街道/龍西街道/城南街道/甪直鎮/木瀆鎮/胥口鎮/臨湖鎮/東山鎮/金庭鎮(舊稱-西山鎮)/光福鎮

俯瞰蘇州古城
【相城區】 (面積 416平方千米,人口369269人。郵編215131)
(駐元和街道)元和街道/太平街道/黃橋街道/北橋街道/望亭鎮/黃埭鎮/渭塘鎮/陽澄湖鎮
【金閶區】 (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207926人。郵政編碼215008)
(駐留園街道) 石路街道/留園街道/虎丘街道/白洋灣街道/彩香街道
【平江區】 (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228913人。郵政編碼215005)

蘇州獅山路商務區(22張)
(駐平江路街道) 觀前街道/平江路街道/蘇錦街道/婁門街道/城北街道/桃花塢街道
【滄浪區】 (面積25平方千米,人口325542人。郵政編碼215007)
(駐雙塔街道) 雙塔街道/南門街道/胥江街道/吳門橋街道/葑門街道/友新街道
【虎丘區】(面積 258平方千米,人口331363人。郵政編碼215011)
(駐獅山街道) 獅山街道/橫塘街道/楓橋街道/鎮湖街道/滸墅關鎮/ 通安鎮/東渚鎮
【蘇州工業園區】(行政上屬平江區,面積288平方千米,人口339398人。郵政編碼215021)
(駐湖東社工委)湖西社工委/湖東社工委/ 婁葑鎮/唯亭鎮/勝浦鎮,車坊鎮,斜塘鎮(現屬於婁葑鎮)。
縣級市
常熟市(駐虞山鎮)(面積1094平方千米,人口106萬餘人。郵政編碼215500)轄9鎮1街道
虞山鎮/碧溪街道/梅李鎮/海虞鎮/古里鎮/沙家浜鎮/支塘鎮/董浜鎮/尚湖鎮/辛庄鎮
崑山市(駐玉山鎮)(面積 864.9平方千米,人口699885人。郵政編碼215300) 轄10鎮
玉山鎮/巴城鎮/周市鎮/陸家鎮/花橋鎮/澱山湖鎮/張浦鎮/周庄鎮/千燈鎮/錦溪鎮
張家港市(駐楊舍鎮)(面積 772.4平方千米,人口900132人。郵政編碼215600)轄8鎮
楊舍鎮/塘橋鎮/金港鎮/錦豐鎮/樂余鎮/鳳凰鎮/南豐鎮/大新鎮
吳江市(駐松陵鎮)(面積1092平方千米,人口797240人。郵政編碼215200)轄9鎮
松陵鎮/盛澤鎮/同里鎮/汾湖鎮/平望鎮/橫扇鎮/七都鎮/震澤鎮/桃源鎮
太倉市(駐城廂鎮)(面積 620平方千米,人口467168人。郵政編碼215400) 轄7鎮
城廂鎮/沙溪鎮/瀏河鎮/浮橋鎮/璜涇鎮/雙鳳鎮/婁東街道辦事處
編輯本段科教文衛科技
擁有國家級科研機構——中科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和中科院蘇州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園區生物納米園成為首個省級生物醫葯專業孵化器。2009年末,全市人才總量突破90萬人,其中高層次人才達到5萬人。
教育
蘇州擁有各級各類學校670所,在校學生100.2萬人,畢業生24.9萬人,教職工總數7.44萬人,其中專任教師6.30萬人。在蘇州的高等院校有29所,二級學院4所。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18.77萬人,畢業生4.10萬人。
知名高校有蘇州大學、西交利物浦大學、蘇州科技學院、 常熟理工學院、 江蘇科技大學蘇州理工學院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等。
文化

明代&
蘇州2009年末全市有藝術表演團體15個,文化館12個,博物館27個,公共圖書館12個。全市累計6個項目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4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8人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平江、山塘歷史街區分別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和中國最受歡迎的旅遊歷史文化名街。
蘇州,是一座具有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古老城市,不但為中華民族創造了豐富的物質財富,也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寫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其中,蘇州的戲曲藝術尤令人矚目,在中國戲曲發展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地位。
戲劇
崑曲、蘇劇
蘇州是昆劇和蘇劇的故鄉。中國首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昆劇,興起於元末明初時的崑山太倉一帶,自明代隆慶、萬曆之交,至清代康熙、嘉慶年間,昆劇由於得到革新而迅速興盛,其

蘇州評彈
時在蘇州城鎮、鄉村,人們對昆劇迷戀到了如醉如狂地步,組織業余班社,舉行唱曲活動,一年一度的虎丘曲會,幾至「傾城闔戶」,「唱者千百」。在昆劇鼎盛時期,以蘇州為中心,其流布范圍幾乎遍及全國各大城市,獨霸劇坋二百餘年。昆劇的繁榮,涌現了一大批優秀的演員,也出現了一批著名的作家,為後人留下了一大批著名的傳奇劇本。如昆劇《牡丹亭》、《竇娥冤》,其中《牡丹亭》由著名作家白先勇於2004年4月重新主持製作,兩岸三地藝術家攜手打造的「青春版」崑曲《牡丹亭》至今已經在世界各地巡演一百多場,場場爆滿,並且登陸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為昆劇的復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蘇劇《醉歸》、《竇公送子》,京劇《李慧娘》,滑稽戲《滿意勿滿意》等。
衛生
2009年末全市有各類衛生機構2380個,年末衛生機構擁有床位3.6萬張,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2萬人,其中醫生1.68萬人,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覆蓋率達100%,全市農村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參保率達到98.3%。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兒童醫院、市立醫院、蘇州中醫醫院、常熟中醫醫院、崑山中醫醫院、崑山宗仁卿紀念醫院是蘇州著名的醫療單位。
體育
蘇州有世界冠軍16人,包括本土運動員和外地交流運動員。產生了張軍、陳艷青、蔡贇等奧運冠軍。近年通過交流獲得很多外地運動員,並取得優異成績,其傑出代表之一是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跆拳道冠軍吳靜鈺。
編輯本段經濟發展總量

蘇州古城區古典生活(21張)
蘇州自公元前514年建城以來就長期是中國江南地區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後又發展為江蘇、華東乃至南方的經濟文化中心之一。目前是中國發展最快的城市,也是經濟發達的城市之一,是長江三角洲經濟圈重要的經濟中心,蘇南地區的工業中心。擁有中國乃至亞洲最大的內河航運港口、江蘇第一大港、中國大陸第九大港——蘇州港,四通八達的鐵路和公路交通網與全國各大城市相連,交通運輸十分便利。 以經濟總量計算,蘇州2011年經濟總量(GDP)為10716.99億元,位居中國大陸第六。按2010年常住人口計算的人均GDP則達到了10.24萬元,已經成為全國人均產出最高的城市之一。
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00.6億元(超過廣州市),比上年增長20.9%。2008年7月,由中國國家統計局、商務部、中國商業聯合會發布的《2008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統計年鑒》表明,全國商品交易市場排名榜全國前100強中蘇州市有6家市場上榜;在江蘇省前30強市場中蘇州市有9家市場上榜。
城建
由於蘇州古城區對蘇州古城的保護措施,規定蘇州市區不能建設150米以上高樓,護城河內建築高度不得高於23米,即高度不得超過北寺塔,多數高樓位於高新區(虎丘區)與工業園區,截至2011年底,蘇州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200米以上高樓共6座,排名情況為:
1、園區環球188購物中心A塔,總高度為282米。

環球188
2、園區環球188購物中心B塔,總高度為258米。
3、高新區獅山街道的新地中心香格里拉大酒店A塔,總高度為232米(B塔146.7米)
4、緊鄰第三位的新地國際公寓雙塔,兩座總高度均為210米。
5、高新區獅山街道最東邊的蘇州高新廣場,總高度為202米。
今後,蘇州還將建成位於園區湖西總高度為302米的東方之門,以及位於湖東總高度310米的新鴻基大廈、450米以上的蘇州國際金融中心、500米的蘇州中心廣場等。
工業
2011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元,預計達到10716.9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2%。全市經濟保持平穩增長,發展質量進一步提升。全市實現地方一般預算收入1100.9億元,比上年增長22.2%。
全市實現工業總產值33319.6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8212.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7%和17.7%。
交通運輸業
蘇州港港口貨物吞吐量達2.46億噸,比上年增長21.1%;集裝箱運量271.8萬標箱,比上年增長5.8%。
機動車保有量迅速攀升。全市年末擁有機動車186.9萬輛,其中汽車101.6萬輛。
國內貿易
蘇州2011年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0億元,比上年增長17.8%。
金融業
2011年7月11日,國家開發銀行蘇州分行開業,這是國開行設立的全國第一家非計劃單列市城市分行。包括四大國有銀行以及交行、招行、浦發銀行等國內大型銀行都在蘇州開設了直屬總行的一級分行(與江蘇省分行或管理江蘇省其他十二個省轄市金融業務的南京分行平級),這些一級分行的開設表明蘇州在金融業方面享受部分計劃單列市待遇。2009年末蘇州金融機構本外幣存、貸款余額分別為11450.54億元和9032.28億元,比年初增加2650.53億元和2451.71億元,居江蘇第一。年末保險機構總數達到51家。蘇州正在打造環金雞湖金融高地,已有相當規模。
旅遊業
蘇州是中國著名旅遊城市,2009年全市實現旅遊總收入830億元,比上年增長13%;接待境外遊客219.13萬人次,比上年增長0.3%;旅遊外匯收入9.97億美元,增長0.2%;接待國內遊客5870萬人次,增長11%。年末擁有星級飯店158家,其中四星級以上飯店68家。全市4A級景區點23家,5A級景區點4家。全市景區接待遊客7273.3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0.5%。蘇州成為長三角城市中擁有最多世博主題體驗之旅線路的城市。
體制改革
蘇州2009年全市新增15家小額貸款公司,總數達到18家,累計發放貸款額76.2億元。全市新增上市公司4家,累計擁有境內外上市公司37家,共募集資金227億元。
民營經濟
蘇州民營經濟實力相當強,各項指標在長三角地區僅次於上海。2009年末私營企業累計達15.73萬家,累計注冊資本4205.53億元,個體工商戶年末累計達到32.55萬戶,實現工業總產值6456億元,比上年增長7.9%,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1.9%。私營個體經濟完成投資922.9億元,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31.1%。
對外貿易
蘇州2011年完成進出口總額3009億美元,僅次於深圳、上海、北京;其中出口167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2%。全市出口總額佔全省、全國的比重分別為55.74%,8.26%。
外資
2009年實際利用外資82.2億美元,僅次於上海,增長1 %。其中服務業利用外資16.9億美元,占實際利用外資的比重達到21%。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70家落戶蘇州。蘇州被國務院批准成為中國服務外包示範城市。
城鄉建設與規劃管理
蘇州全市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4.8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市區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5%。農村生態環境有效改善,新增林地、綠地面積8140公頃。全市陸地森林覆蓋率達到22%。
環境保護與資源節約
蘇州堅持走經濟與環境和諧共容的可持續發展道路,生態環境質量繼續改善。全市環境質量綜合指數91.3,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達到329天,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
開發區
國家級開發區:中國-新加坡蘇州工業園區、崑山經濟技術開發區、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吳江經濟技術開發區、太倉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張家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蘇州環金雞湖CBD(20張)
國家級高新區:蘇州高新區、崑山高新區
保稅區:張家港保稅區、崑山綜合保稅區
保稅物流園區:蘇州工業園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蘇州高新區保稅物流中心(B型)、太倉保稅物流中心(B型)
出口加工區:蘇州工業園區出口加工區、蘇州高新區出口加工區、崑山出口加工區、常熟出口加工區、吳江出口加工區、吳中出口加工區
國家級旅遊度假區:蘇州太湖國家旅遊度假區
各類省級園區:常熟東南經濟開發區、吳江汾湖經濟開發區、蘇州吳中經濟開發區、蘇州相城經濟開發區、蘇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吳江汾湖旅遊度假區、崑山旅遊度假區、崑山花橋商務城。

Ⅲ 吳江水果批發市場在那裡

我的家鄉蘇州 蘇州位於江蘇省東南部,東臨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長江。蘇州市區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1°19』,東經120°37』。 全市面積8488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650平方公里。2006年年末,全市總人口6160814人,其中市轄區2301497人,2006年全市出生人口46325人,出生率為7.57%,全市人口自然增長7214人,增長率為1.18‰;蘇州市下轄張家港市、常熟市、太倉市、崑山市、吳江市,吳中區、相城區、平江區、滄浪區、金閶區,以及蘇州工業園區和蘇州高新區虎丘區。1993年,蘇州被國務院批准為「較大的市」。 蘇州是全國重點旅遊城市,全市現有各級各類文物保護單位538處,其中國家級34處,省級106處。成功加入世界遺產城市聯盟。蘇州古城座落在水網之中,街道依河而建,水陸並行;建築臨水而造,前巷後河,形成「小橋、流水、人家」的獨特風貌。集建築、山水、花木、雕刻、書畫等於一體的蘇州園林,是人類文明的魄寶奇葩,拙政園和留園列入中國四大名園,並同網師園、環秀山莊與滄浪亭、獅子林、藝圃、耦園、退思園等9個古典園林,分別於97年12月和2000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古鎮同里、周庄、甪直正在申報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蘇州地處溫帶,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全市地勢低平,平原占總面積的55%,水網密布,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主要種植水稻、麥子、油菜,出產棉花、蠶桑、林果,特產有碧螺春茶葉、長江刀魚、太湖銀魚、陽澄湖大閘蟹等。 蘇州市聞名遐邇的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素有「人間天堂」之美譽。 蘇州自古就是江南繁華之地,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 蘇州的商業街有:觀前,石路,南浩街,十全街,楓橋大街,南門.... 觀前地處蘇州古城中心,佔地0.52平方千米,區域內商業繁榮,名店雲集,古跡眾多,在蘇州「東園西區,古城居中,一體兩翼」的現代城市建設格局中具有無可取代的中心作用。 觀前街因其地處玄妙觀前而得名。它的得名迄今已有150多年的歷史,一直以匯集稻香村、乾泰祥、黃天源等多家名優特色的百年老店而名滿天下;地處碧鳳坊——太監弄的美食街更是以蘇幫美食譽滿江南;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玄妙觀,以其豐厚的道教文化內涵吸引著國內外遊客。歷經百年興衰,1999年,蘇州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資對觀前地區進行了全面整治和更新。改造後的觀前地區正成為交通網路完備,基礎設施完善,人文環境優美,商業布局合理,投資環境優良,具有濃郁地方色彩的市區商業、文化、宗教、旅遊中心.遊人熙攘的觀前,商業繁盛,匯集四周的百年老字型大小和老店比比皆是。據資料記載,觀前在30年代初,已呈空前繁榮景象。粗略統計一下,當時設在觀前的金融機構有中國、交通、吳縣田業、上海、國華、中國實行、信孚等7家銀行,以及保大、義康、義大、久豐4家錢庄;百貨公司有景德、兄弟、錢恆森,另有華大、聯和、餘昌、泰豐4家公司;銀樓有恆孚、彩鳳、天豐、天成;綢布莊有乾泰祥、怡和祥、同仁和、天祥、瑞和祥、瑞泰豐、瑞信泰、久昌;書局有小說林、振新、世界、商務、文怡、交通、平江;葯房有太和、中英、華英、華美、中西、中央;土特產商店有采芝齋、稻香村、葉受和、東祿、陸稿薦、馬詠齋、文魁齋、周萬興;菜館有老丹鳳、松鶴樓、自由農場、易和園、月宮飯店、合作農場;面館有觀振興;照相館有柳村、松石軒、大光明、中華、康生;影劇院有青年會、中央、東方;浴室有匯金泉、新匯金、蓬瀛、聚興園、復興園;茶館有雲霖閣、吳苑;旅館有大陸、新蘇、安東;還有毛恆鳳的蘇扇,西興盛的煙絲,張萬源、屠鴻興的牙刻;等等。抗戰前夕,觀前又增加了金城銀行和鴻盛、鴻源、振蘇、慶泰錢庄,以及汪瑞裕茶號、國際照相館、吳宮飯店、新雅飯店、新安茶室等;太監弄 增設了蘇州老正興、上海老正興、味雅、三吳等菜館酒樓。 蘇州南浩街東沿大運河、南鄰金門路、北靠老閶門、西連石路商貿中心亞細亞廣場,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規劃佔地六萬平方米,600米長的商業街為明清風格,二三層連排式的120

Ⅳ 在蘇匯金融做車貸能做嗎安全嗎

我貸了,非常坑,最好去正規的銀行和公司做車貸

Ⅳ 蘇匯金融信息服務(上海)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 有人去嗎

我面試已經上班了啊 工資OK

Ⅵ 蘇州吳江怎麼樣

吳江市位於江蘇省東南部,北緯30度45分36秒-31度13分41秒,東經120度21分4秒-53分59秒。東接上海市青浦區,南連浙江省嘉興市和桐鄉市,西臨太湖,北靠蘇州市吳中區,東南與浙江省嘉善縣毗鄰,東北和崑山市接壤,西南與浙江省湖州市交界。全市總面積為1176.68平方公里(不包括所轄太湖水面)。市人民政府駐松陵鎮。
吳江市全境無山,地勢低平,自東北向西南緩慢傾斜,南北高差2.0米左右。田面高程一般3.2-4.0米,最高處5.5米,極低處1.0米以下。境內河道縱橫,湖盪棋布,水面積2.67萬頃(合40.06萬畝,不包括所轄太湖水面),佔全市總面積的22.70%。土壤以壤土質的黃泥土和粘土質的青紫泥為主,其次為小粉土,還有少量的灰土和堆疊土地。

吳江歷史悠久。後梁開平三年(909年)吳江建縣,縣治設松陵,屬蘇州。元元貞二年(1296年)吳江縣升為州,明洪武元年(1369年)復為縣。清雍正四年(1726年)分吳江縣偏西地設震澤縣,偏東地為吳江縣。1912年吳江、震澤兩縣復合為吳江縣,隸屬江蘇都督府。1949年4月29日吳江解放,建立人民政權。全縣先後分設8個區、10個區、9個區、5個區。1957年全縣撤區並鄉,共設23個鄉,7個縣屬鎮。1958年全縣農村成立20個人民公社,1962年又增設3個人民公社。1983年恢復鄉村建制,黎里鎮與黎里鄉合並,實行鎮管村,全縣共設7個鎮,22個鄉,1985年又有5個鄉鎮合並。自1987年起全縣各鄉陸續撤鄉建鎮。1992年撤縣建市,設有18個鎮,5個鄉。至2004年全市全面完成撤鄉建鎮,共設松陵、盛澤、同里、震澤、黎里、平望、蘆墟、桃源、橫扇、七都10個鎮。

2003年末全市戶籍總人口為772186人,比上年增加2763人, 其中,男性人口384422人,女性人口387764人,分別占總人口的49.8%和50.2%。全市非農業居民231614人,全年出生4639人,出生率為6.0‰;死亡5937人,死亡率為7.69‰;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69‰。
吳江人口以漢族為主,佔全市總人口的99.82%,並有回、壯、滿、苗、白、土、瑤、彝、畲等26個少數民族,約1558餘人,佔全市總人口的 0 .18%。

吳江全年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屬北亞熱帶季風海洋性氣候,年平均氣溫16攝氏度左右,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適合農作物和水生作物生長,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的美譽。全境無山,地勢低平,自東北向西南緩慢傾斜,南北高差2米左右,田面高程一般3.2~4.0米,最高處5.5米,極低處1.0米以下。土壤以壤土質的黃泥土和粘土質的青紫泥為主,其次為小粉土。全市耕地面積 70萬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麥子、油菜和蠶桑、苗木等,水生作物有席草、蓮藕、芡實、茭白等。境內河道縱橫,湖盪密布,水面積2.67萬公頃,佔全市總面積的22.7%,水產資源豐富,主要有太湖大閘蟹、太湖銀魚、太湖白蝦。太湖白魚、南美對蝦、羅氏沼蝦、青蝦、塘鱧魚、加州鱸魚、鱖魚、甲魚等。吳江畜禽養殖頗具規模,近幾年還逐步引進了鴕鳥、獺兔、肉鴿、梅花鹿等名特優新品。

吳江東臨上海、西瀕太湖、南接杭州、北依蘇州。市政府所在地松陵鎮。四通八達的水陸空交通把吳江與上海、蘇州、杭州等大城市聯成一體。
公路方面:滬蘇浙高速公路、318國道(上海-吳江-浙江-西藏)東西橫穿吳江全境。蘇嘉杭高速公路、227省道(張家港-杭州)南北縱貫吳江全境。從吳江通過高速公路到上海只需45分鍾,到杭州只需60分鍾。所有鎮20分鍾內上高速公路、30分鍾內到達市區、過境車輛40分鍾內離境。
航空方面:吳江至上海虹橋機場54公里,距浦東機場86公里,距杭州蕭山機場150公里,距南京祿口機場226公里。
海運方面:吳江距上海港140公里,距乍浦港100公里,距寧波港340公里,距張家港港口140公里。
鐵路方面:北與京滬鐵路蘇州站22公里,南與嘉興站40公里。
水運方面:溝通長江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全年可通航500噸級船舶,可承擔集裝箱運輸。東距上海港100公里,東西穿越吳江的太浦河連接黃浦江,全年可通航500噸級船舶。

吳江市是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現有文物保護單位54處,其中國家級1處,省級15處。具有典型江南水鄉氣息的同里古鎮,以其「小橋流水人家」的古樸風貌,被譽為「東方小威尼斯」,尤以退思園的精巧構思、獨特布局和絕倫神韻而名聞遐邇。退思園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並與「兩堂三橋」(嘉蔭堂、崇本堂和太平橋、吉利橋、長慶橋)融成一體,相得益彰。明清商業街、羅星洲、南國茶樓、珍珠塔和陳去病故居等都已成了同里景緻的新亮點。同時吳江薈萃了盛澤先蠶祠、震澤慈雲寺塔、黎里柳亞子故居、松陵垂虹橋遺址等一大批人文古跡和風景名勝。吳江的古運河風光帶、環太湖旅遊圈和肖甸湖省級森林公園以其自然的優美景色和嫵媚風光也越來越成為人們觀光旅遊、回歸自然的勝地。

古往今來,吳江大地人文薈萃,英才輩出。自春秋起至明清的二千多年間,涌現了一大批著名的歷史人物。據資料反映,屬吳江籍或長期生活在吳江的歷史人物有140多名,其中較為著名的有春秋時期的范蠡,西漢詞賦家嚴忌、嚴助父子,西晉文學家張翰,南朝梁陳間文學訓詁學家、畫家顧野王,唐代文學家陸龜蒙,宋代進士謝景初、謝濤,明代詩文家史鑒、沈顥、園林建築師計成,清代天文學家王錫闡、文學家吳兆騫、詞曲家徐曦、醫學家徐大椿等。到了近代,又誕育了辛亥革命風雲人物陳去病,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詩人柳亞子,革命烈士張應春,國學大師金松岑,文學家范煙橋等一大批傑出人物。

悠久的歷史,造就了吳江深厚的文化底蘊,展現了鮮明的吳文化特色。吳江民間文學源遠流長,蘊藏豐厚,尤以蘆墟山歌的高亢嘹亮、感情真摯朴實、曲調優美清新、鄉土氣息濃厚,在吳中獨樹一幟。流傳的民間舞蹈、戲曲曲藝、民間工藝流派紛繁,各呈千秋。吳江人主食以大米為主,雜糧僅用作調節口味,其中盤龍糕、閔餅、麥芽塌餅、熏豆、震澤黑豆腐乾等都是吳江頗具特色的名吃名點。

全市農業圍繞「做優糧油業、做美林木花卉業、做精蠶桑業、做大畜牧業、做特蔬菜業、做強水產業」的總體思路,不斷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穩步提高。全年實現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9.2億元,比上年增長3.8%。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種植面積的比例調整到40.5:59.5,制定農產品標准化操作規程37項,建立並通過省級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30個,新增無公害農產品41隻,綠色農產品6隻。農業利用外資迅速發展,全年利用外資項目45隻,合同外資5850萬美元。農村十件實事開始實施,農村生產生活環境得到改善。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進一步提高,年末全市農業機械總動力達48.94萬千瓦,擁有各類大中型農用拖拉機466台。
全市工業以特色產業為依託,積極做大做強板塊經濟, 形成了絲綢紡織、電纜光纜、電子資訊三大支柱產業和「一鎮一業」區域集群板塊經濟。企業的市場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全市有6個產業集群列入省重點扶持的20個產業集群之列;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全市年銷售額超億元的企業110家,比上年增加25家;企業融資渠道進一步拓寬,吳江「亨通光纜」成功上市;產品調優、調新工作不斷推進,全市已有注冊商標1951隻,知名、著名商標39隻,擁有蘇州市級以上名牌產品78隻。2003年我市被評為全國新六大綢都之一,橫扇鎮被評為江蘇省羊毛衫名鎮。
工業經濟快速增長,經濟效益進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 901.16億元,比上年增長40.0%,完成工業增加值152.75億元,比上年增長28.7%, 實現產品銷售收入840.13億元,利潤總額20.4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46.6%和 18.8%。其中: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 320.26億元,比上年增長94.1%,私營個體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533.28億元,增長 27.9%。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450.24億元,比上年增長31.6%,實現工業增加值112.2億元, 利潤總額12.1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21.9%和27.0%,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38.9%,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全市工業用電量迅猛增長,全年累計工業用電量達49.3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38.3%,增幅居蘇州五(縣)市之首。

第三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2002年,全市完成三產增加值 86.91億元,比上年增長 13.73%,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7.05%,吸納全社會就業人員13.18萬人。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3.97億元,比上年增長 14.86%。全市擁有各類商品市場99家,超億元的有8家,年交易額達184億元,其中中國東方絲綢市場年成交額達148億元,在全國百強商品批發市場中排名第九位。市場穩定,居民消費價格總指數為 99.4%,商品零售物價總水平為 99.6%,分別比上年下降1.1和0.2個百分點。 旅遊總收入16.5億元,比上年增長 18%,接待中外遊客225萬人次,其中境外遊客 12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長 18.1%和 20%。 郵電通信業完成增加值3.26億元,完成郵電業務總量6.28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 15.19%和 15.23%。至年末,全市交換機總容量達到38.99萬門,固定電話用戶總數已達27萬戶,主線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5.1線。吳江寬頻IP城域網建成開通,並覆蓋全市各鎮,電信網際網路用戶達3.99萬戶。 全年房產交易額7.4億元,商品房開發面積達47.56萬平方米,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全年共發放各類汽車牌照5169張,其中發放私車牌照3642張,分別比上年增長41.73%和 24.57%。

積極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創新工作方法,全市「三外」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73.4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3.7%,其中出口32.83億美元,進口40.65億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8.5%和108.1%。出口總額占生產總值比重達96.7%,比上年提高38.3個百分點。 在出口額中,外商投資企業出口為29.4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08.2%。至年末全市有4家企業列入全國進出口企業500強,2 家企業列入全國出口企業200強,有4家企業列入全國最大500家外商投資企業。全年新增自營進出口生產企業62家,總數達195家,全市開展進出口業務的企業為349家。

全年累計新批外資項目 259項,注冊外資 12.2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 62.9 %,其中增資 59項,注冊外資1.69億美元;實際到帳外資 5.38億美元,增長29.5%。全市新批項目中投資超千萬美元的 26 項,比上年增長52.8%。投資行業進一步優化,除IT行業外,紡織、房地產行業逐漸成為吸引外資的熱門領域,全年紡織行業引進項目83項,佔全部項目的32%。

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穩步增長。全年新簽對外承包勞務合同額4603.96萬美元,完成營業額4640.66萬美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5.1 %和97.2%。全年累計外派勞務人員272人,年末在外勞務人員共計765人。

全市金融部門認真執行穩健的貨幣政策,各項金融業務取得了可喜的增長。年末各項人民幣存款余額300.11億元,比年初增加91.35億元,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達149.73億元,比年初增加36.6億元,人均儲蓄額達19425元,比上年提高4730元。年末各項人民幣貸款余額達223.5億元,比年初增加90.55億元,增量是去年的2.3倍,其中短期貸款餘款150.15億元,比年初增加46.25億元,年末消費貸款余額27.6億元,比年初增加12.8億元。年末簽發承兌匯票余額26.2億元,比年初增加16.54億元,開具信用證余額2.97億美元。年末不良貸款率為5.4%,比年初下降4.72個百分點。全年累計現金收入1086.8億元、現金支出1186.2億元,累計凈投放99.4億元,比上年增長33.7%。健康、穩定的金融環境,為全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提供了充裕的資金保障。

保險市場健康發展,保費收入大幅增長。全年保險機構保費收入5.6億元,比上年增長35.9%,其中財產險保費收入1.3億元,壽險保費收入4.3億元。支付各類賠款及給付7486萬元,比上年增長12.9%,其中財產險給付6800萬元,壽險給付686萬元。證券市場健康發展,全年實現證券交易額41.1億元,全市擁有上市公司3家。

郵電通信業持續快速發展。全年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59億元,比上年增長36.7%。全年發送函件349萬件,特快專遞23.54萬件,報刊2455萬份;年末郵政儲蓄余額 11.96億元,比上年增長33.6 %。年末市話和農話用戶289797戶,比上年增加19808戶,其中小靈通用戶60433戶;年末行動電話用戶達50萬戶,比上年增長104.1%,年末電信網際網路用戶為46950戶。

隨著經濟建設的不斷加快,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持續提高。2002年,農民人均純收入為5906元,比上年增加 296元;城鎮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3605 元,比上年增加2875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0元;居民儲蓄存款大幅增加,年末城鄉居民儲蓄余額為113.12 億元,比年初增加21.60億元,人均儲蓄達1.47萬元;年末城鎮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25平方米,同比增長32.70%。勞動就業情況良好,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全面實施,覆蓋面不斷擴大。2002年,全市范圍內開展了「千人幫萬人」、「春蕾助學」希望工程、局村掛鉤扶持薄弱村等一系列活動,弱勢人群基本生活得到了進一步改善,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與上年持平。

城鎮建設進一步加快。2002年共投入 12億元,相繼完成了一批重點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了城市綜合服務功能。

松陵城區先後建成了3大景觀廣場,新辟了5大公共綠地,新增了一批園林綠化達標單位和住宅小區,並對22條主要道路、河道綠化帶和松陵公園進行了全面改造;至年底,松陵城區綠地總面積達到341.8萬平方米,綠地率達到32.46%,順利通過了省園林城市考核驗收。同時,還先後完成了市區部分路段的改造工程,完成了震桃公路、環太湖公路和 227省道至我菀坪段改建、蘇嘉杭高速公路吳江互通接線、松陵至大觀園莘塔段公路建設等工程,完成了220千伏盛澤目瀾輸變電建設工程,完成了加工貿易聯網監管區一期工程;蘇州繞城高速公路吳江段已基本完成路基、橋梁等前期工程,5萬噸級盛澤污水處理工程已進入運行,「西氣東輸」一期工程進入前期准備階段,市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已招入首屆新生,總投資達9.22億元的區域供水工程進入全面施工階段。各鎮在積極配合支持市重點工程項目建設的同時,加大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力度,也相繼完成了一批鎮級重點工程建設項目。

2002年,我市在松陵城區重點實施了街容路景、環境衛生、城郊結合部環境、路燈及交通秩序五大整治工程,城區市容市貌得到進一步改善,環境衛生保持了較高的水平,年底順利地通過了國家衛生城市復查驗收。與此同時,各鎮切實加強城鎮管理工作,全市城鎮綜合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

2002年,全市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成果,實現了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

科技:大力推進科教興市戰略,獲得了省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稱號。共組織實施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80項,其中工業91項,農業89項。擁有民營科技企業62家,其中有4家被列為國家級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1家被省科委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共有61項產品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產品。

教育:教育現代化步伐加快,通過了省級教育現代化建設先進縣(市)驗收,被國家教委確定為10個素質教育實驗縣(市)之一。全市小學學生的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均達 100%;初中入學率、鞏固率和升學率分別達到100%、99.95%、99.11%;初中升高中比例為96.46%;普通高考錄取率為84.7%。南京郵電學院吳江高等職業技術學院已招入首屆新生。

文化:文化活動豐富多彩,文藝創作新品不斷,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水平進一步提高。市、鎮兩級圖書館藏書量達63.8萬冊,在全國率先實現鎮鎮建成萬冊圖書室,市圖書館實現計算機管理。有線電視光纜全市聯網,成為全省第三個有線電視聯網市。文化市場管理和文物保護進一步加強。

衛生:醫療衛生條件不斷改善,市一、二、三院得到改造,全市已擁有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6個,床位數1822張,各類衛生技術人員2127人,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國家衛生城市成果進一步鞏固,同里鎮通過國家衛生鎮驗收。

體育:市體育館建成投入使用,並已成功承辦了省運會體操競賽項目。群眾性體育運動蓬勃開展,全市體育事業有了新的發展。

計劃生育:計劃生育工作得到全社會重視,人口素質不斷提高。年末,全市總人口為76.94萬人,比上年減少 897人;全年出生4791人,計劃生育率達 99.76%,出生率為 6.22‰;死亡 5622 人,死亡率為7.30‰,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08‰。

社會治安: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的進展。鎮級綜治組織建設得到進一步強化,各項防範措施得到進一步深化,各工業小區安保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同時,進一步強化了外來流動人員管理,全市18萬外來人員中已有一半以上實現集中住宿,統一管理。

●國家衛生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中國農村綜合實力百強市;
●全國文化體育科技計劃生育先進市;
●全國素質教育實驗區和國家農村學校藝術教育實驗市;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地區;
●全國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優秀城市;
●全國農網改造先進集體;
●中國健康城市創建試點市;
●江蘇省首批文明城市;
●江蘇省雙擁模範城;
●江蘇省科普示範(縣)市。

Ⅶ 江蘇吳江盛澤是怎樣的地方

盛澤我呆過,和嘉興交界,那邊紡織業比較發達。很多私人小廠。經濟比較發達。

Ⅷ 蘇匯金融P2P借貸品質怎麼樣 P2P信貸找哪家

已經找不到官網,不靠譜啊,我目前在本地的聚金資本投,比較穩健

Ⅸ 吳江經濟怎麼樣

吳江屬於百強縣,其中屬盛澤最富裕。

閱讀全文

與蘇匯金融松陵分公司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防城港市貸款 瀏覽:475
期貨交易的指令 瀏覽:679
公積金貸款可以貸幾成 瀏覽:606
外匯cctv 瀏覽:819
期貨大宗商品為什麼會停盤 瀏覽:302
易方達並購重級基金161123 瀏覽:254
期貨籌碼計算公式 瀏覽:142
白銀外匯投資 瀏覽:598
股票投資堂 瀏覽:636
期貨分時量峰如何判斷頂底 瀏覽:740
比較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瀏覽:591
如何查詢個人持有的基金凈值 瀏覽:777
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 瀏覽:883
中國貴金屬交易所發展史 瀏覽:598
進口高純貴金屬材料 瀏覽:54
會理財的意思 瀏覽:124
紅棗期貨上市受益股票 瀏覽:745
陝西金葉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747
交易師多屏全推122 瀏覽:708
信託打包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