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議題

國際金融議題

發布時間:2021-04-30 06:09:03

⑴ 1至17次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的主題

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是亞太經合組織最高級別的會議,迄今已舉行了十六次。以下是歷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舉辦地、主要議題和成果: 第一次:1993年11月在美國西雅圖舉行。議題是21世紀亞太地區經濟展望、促進亞太經合組織內部和區域間合作以及有關機制和手段等,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經濟展望聲明》。 第二次:1994年11月在印度尼西亞茂物舉行。議題是在亞太地區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實現這一目標的時間表問題,通過了《茂物宣言》。 第三次:1995年11月在日本大阪舉行。議題是關於亞太經合組織成員之間實現貿易與投資自由化、開展經濟技術合作,通過了《大阪宣言》和《大阪行動議程》。 第四次:1996年11月在菲律賓蘇比克舉行。議題是落實根據亞太經合組織貿易和投資自由化時間表所制定的單邊行動計劃和集體行動計劃,討論加強成員間的經濟技術合作問題,通過了《馬尼拉行動計劃》和《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宣言:從憧憬到行動》,批准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技術合作原則框架宣言》。 第五次:1997年11月在加拿大溫哥華舉行。議題是貿易投資自由化、經濟技術合作以及東南亞發生的金融危機等,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宣言:將亞太經合組織大家庭聯合起來》。 第六次:1998年11月在馬來西亞吉隆坡舉行。議題是克服亞洲金融危機、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加強經濟和科技合作等,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宣言:加強增長的基礎》,通過了《走向21世紀的亞太經合組織科技產業合作議程》和《吉隆坡技能開發行動計劃》等文件。 第七次:1999年9月在紐西蘭奧克蘭舉行。議題是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進程的執行情況、推進亞太地區經濟合作、亞太經合組織未來走向等,會議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宣言:奧克蘭挑戰》,批准了《亞太經合組織加強競爭和法規改革的原則》和《婦女融入亞太經合組織框架》等文件。 第八次:2000年11月在汶萊首都斯里巴加灣舉行。議題是經濟全球化、新經濟、亞太地區經濟發展、次區域合作、亞太經合組織合作現狀及其前景等,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宣言:造福社會》和《新經濟行動議程》。 第九次:2001年10月在中國上海舉行。議題是全球及地區宏觀經濟形勢、人才資源能力建設和APEC未來發展方向等,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宣言》《上海共識》和《數字亞太經合組織戰略》等文件,並發表了《反恐聲明》。 第十次:2002年10月在墨西哥洛斯卡沃斯舉行。議題是反恐、支持多哈回合談判、促進經濟增長、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促進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以及經濟技術合作等議題,通過了《亞太經合組織經濟領導人宣言》等文件。 第十一次:2003年10月在泰國曼谷舉行。議題是國際和地區形勢、推動多哈回合談判、促進貿易投資、推動亞太經濟增長、反恐合作、亞太經合組織改革等,通過了《領導人宣言》。 第十二次:2004年11月在智利聖地亞哥舉行。 議題是多邊貿易體制、地區貿易安排、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經濟技術合作、可持續發展、人類安全、反恐和反腐敗等,通過了《聖地亞哥宣言》。 第十三次:2005年11月在韓國釜山舉行。議題是支持多哈回合談判、區域內貿易協定及自由貿易協定、加強經濟技術合作、反恐合作、防控禽流感、亞太經合組織改革等,通過了《釜山宣言》等文件。 第十四次:2006年11月在越南河內舉行。議題是支持多哈回合談判、實現茂物目標、區域貿易安排、經濟技術合作、亞太經合組織改革等,通過了旨在實現茂物目標的《河內行動計劃》。與會領導人還簽署了《河內宣言》。 第十五次:2007年9月在澳大利亞悉尼舉行。議題是氣候變化和清潔發展、區域經濟一體化、支持多哈回合談判、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等,發表了《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關於氣候變化、能源安全和清潔發展的宣言》。 第十六次:2008年11月在秘魯利馬舉行。議題是國際經濟金融形勢、地區經濟一體化、推動多哈回合談判、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等,發表了《利馬宣言》和關於全球經濟的聲明。 第十七次: 領導人非正式會議14日在新加坡舉行。本次會議的議題是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氣候變化、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和亞太經合組織未來發展等問題。 希望能幫到你啦。。。。

⑵ 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歷次會議

時間:1997年11月17日至19日
時逢亞洲金融危機爆發
決定央行自身管理體制變革的大手術,並成立四大資產管理公司,以處理從國有四大行剝離的不良資產
銀行改革
中央財政定向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四大國有銀行資本金;將13939億元銀行不良資產剝離給新成立的四家資產管理公司;以及取消貸款規模,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等重要改革措施。
金融監管
對金融業實行分業監管,成立了證監會、保監會,分別負責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人民銀行專司對銀行業、信託業的監管;另外對人民銀行自身機構進行了改革,原有的省分行被撤銷,改成9個大區行,貨幣政策獨立性得以加強。 時間:2002年的2月5日至7日
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鎔基對下階段金融工作全面部署
加強金融監管與國有銀行改革的思路進一步得到深化,最終組建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主導中國銀行業的重組上市。
銀行改革
快速推進新一輪國有商業銀行改革,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在股份制改革與海外上市項目的實施上得到了一系列關鍵政策支持。
金融監管
撤消中央金融工委,成立銀監會,並成立國有銀行改革領導小組,醞釀、統籌、部署國有銀行改革方案,會議還做出了改革農信社的決定,為此後農信社改革的全面鋪開確立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指導方針。 時間:2007年1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
這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總結近幾年來的金融工作,分析當前金融形勢,統一思想認識,全面部署今後一個時期的金融工作。
中國農業銀行實行整體改制、國家開發銀行(下稱「國開行」)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成立中國外匯投資公司運作部分外匯儲備2007年19日至20日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下稱「本次會議」)上得到明確。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本次會議上強調,我國金融改革發展面臨新的形勢,金融業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期,也處在一個重要發展期。
加深已股改銀行的改革
溫家寶指出,繼續深化中國工商銀行(4.54,0.05,1.11%)、中國銀行(4.19,0.08,1.95%)、中國建設銀行和交通銀行改革,努力鞏固和發展改革成果,關鍵是繼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轉變經營機制,深化分支機構和基層改革。
央行在昨日結束的2007年工作會議上提出,要以完善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優化金融結構為重點,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繼續推進工、中、建3家銀行完善公司治理,加快經營機制轉變。
央行行長周小川去年底在向全國人大作匯報時提到,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取得的成效仍屬於初步的、階段性的,改革具有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
國開行全面推行商業化
在本次會議上,國開行被明確定調為全面推行商業化運作,並主要從事中長期業務,不得從事 零售業務。權威人士透露,本次會議明確了國開行將堅持的三項原則,即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擔風險。
政策性銀行改革是已經討論了多年的話題。本次會議強調,按照分類指導、「一行一策」的原則,推進政策性銀行改革,首先推進國開行改革。
本次會議還明確,對政策性銀行的政策性業務要實行公開透明的招標制。這為政策性業務的發展確定了方向。
成立政府投資公司
在外匯儲備領域,本次會議表示,加強外匯儲備經營管理,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和方式。
權威人士透露,本次會議已經明確將成立一家政府投資公司,負責部分外匯儲備的運作,並將要求按照現代企業制度進行運作,公司將主要投資於海外市場。該公司的名稱可能還沒有最終確定。
據悉,該公司將在中央匯金公司的基礎上擴充成立。由於此前匯金的資金直接來自於外匯注資,該公司的成立還涉及到發行特別國債購買上述注資。而運用市場化運作的外匯儲備資金也可望採取財政部發債再向央行購買的方式注入該公司。不過,由於這部分外匯儲備規模較大,預計將採取分期發債、分批購買、緩步推進的方式進行。
大力發展公司債券
在資本市場領域,本次會議強調構建多層次金融市場體系,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和比重。強調擴大企業債券發行規模,同時大力發展公司債券。
權威人士透露,公司債券將不同於現在的企業債券,公司債將由證監會負責監管,發改委則將專注於對國家固定資產投資方面的項目債進行監管,簡稱「企業債」,以區別於證監會監管的「公司債」。
去年共發行1015億元企業債,債券市場的融資比例佔全部融資比例不足1%。加快債券市場的發展將是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議題。
做實分業監管協調機制
在監管體制上,本次會議提出要完善金融分業監管體制機制,加強監管協調配合。與預期一致的是,本次會議並沒有決定成立一家「超級監管機構」。
有權威人士表示,此前討論的成立一個由央行、財政部、發改委及 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共6個部門組成的「3+3」協調監管框架在本次會議上並未得到確認。將繼續保持目前「2+3」即央行、財政部及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之間的協調配合。
由於本次會議明確提出「完善分業監管體制、機制」,業內因此普遍認為,混業經營在現階段不會大力推進,只會以小步試點的方式進行。 時間:2012年1月6日至7日在北京舉行
主導機構:發改委、財政部、央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20部委
會議內容:十項金融改革議題
部署八項工作
溫家寶對今後一個時期金融改革發展作出部署。(一)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多優質金融服務。金融行業要大力提升服務功能,擴大服務覆蓋面,加大對薄弱領域的金融支持。重點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節能減排、環境保護和自主創新,特別要加快解決農村金融服務不足、小型微型企業融資難問題。(二)深化金融機構改革。著力加強公司治理,形成有效的決策、制衡機制,建立規范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股權多元化,切實打破壟斷,放寬准入,鼓勵、引導和規范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參與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改制和增資擴股。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堅持以政策性業務為主體,明確劃分政策性業務和自營性業務,實行分賬管理、分類核算。國家開發銀行要堅持和深化商業化改革。(三)加強和改進金融監管,切實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銀行業要建立全面審慎的風險監管體系。證券業要完善市場制度,強化行為監管,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保險業要加強償付能力監管,完善分類監管制度。(四)防範化解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當前我國政府債務總體安全、可控。要綜合施策、標本兼治,妥善處理存量債務,規范地方政府舉債融資機制,將地方政府債務收支分類納入預算管理,構建地方政府債務規模控制和風險預警機制。(五)加強資本市場和保險市場建設,推動金融市場協調發展。促進股票期貨市場穩定健康發展,堅決清理整頓各類交易場所,建設規范統一的債券市場,積極培育保險市場。(六)完善金融宏觀調控體系,加強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監管政策、產業政策的協調配合,有效促進經濟發展和金融穩定。進一步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七)擴大金融對外開放,提高資源配置能力和金融安全保障水平。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提高外匯儲備經營管理水平。深化內地與港澳台金融合作,支持香港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積極參與全球經濟金融治理。(八)加強金融基礎建設,改善金融發展環境。加快制定完善金融法律法規,建立金融業統一徵信平台,完善登記、託管、支付、清算等金融基礎設施,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提振股市信心
溫家寶要求金融部門和金融機構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做好今年金融工作。一要實施好穩健的貨幣政策,進一步提高針對性、靈活性和前瞻性,保持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二要優化信貸結構,加強對國家重點在建續建項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設,對符合產業政策的企業特別是小型微型企業,對企業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三要深化新股發行制度市場化改革,抓緊完善發行、退市和分紅制度,加強股市監管,促進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協調健康發展,提振股市信心。四要敏銳觀察和跟蹤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做好應對預案,切實防範經濟金融風險。
溫家寶強調,當前我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呈現增長較快、物價趨穩、效益提高、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金融體系穩健運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面和長期向好趨勢沒有改變,我們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條件推動經濟發展邁上新的台階。

⑶ 採用多數決機制的有哪些重大國際議題

採用多數決機制的有哪些重大國際一題採用多數決機智地流很多的國際重大議題,比如說,國際能源,國際石油以及國際的一天金融方面的多機制的機構。

⑷ 國際金融危機下國際金融體系重新構建研究

暈。。你這課題做的。。。很趕潮流喲。
但是可能有點難做喲,因為這回個東西是眼下各國都在答努力希望解決的,也是布林森頓體系瓦解後30餘年裡世界希望解決但一直解決不了的。。。
只有多上網搜搜,多借鑒。。。多說套話。。。

⑸ 二十國集團匹茲堡峰會的最重要議題是什麼

1.議題一:維穩是主基調
議題二:退出策略引關注
議題三:國際金融機構改革版
議題四:高管薪酬或受許可權
2.匹茲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會議將5%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投票權從發達國家轉給新興經濟體的國家。這一舉動是為了增加新興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話語權,也是對他們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進行認可。
增加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是二十國集團中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普遍訴求。自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國際金融秩序改革就成為G20峰會的一個主要議題,中國在這一問題上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標,尋求擴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機構中的投票權和發言權。

⑹ 高分急求08-09形勢與政策論文(議題:金融危機與國際經濟)

提供一點參考,畢竟自己寫的與別人的風格很容易看出來
從目前經濟的基本趨勢看,金融危機的恐慌情緒似乎暫時平息,經濟復甦的希望之光彷彿就在眼前。2009年以來的世界股票市場閃現了出人意料的反彈,這究竟是新一波牛市的開始,還是可怕的熊市回升?世界經濟真的即將復甦了嗎?
1929年美國股票市場的暴跌僅僅是拉開了大蕭條的序幕,1930年美國股市出現了一波非常近似的熊市大反彈,也令人們燃起同等強烈的希望。但是,隨之而來的是1931年更大規模的金融風暴,徹底打垮了金融市場的信心,並引發了長達10年的經濟大蕭條。
格林斯潘曾將這次金融海嘯形容為百年一遇,他自然不應該是在危機爆發後,思路突然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從完全忽視金融危機的巨大風險「認識飛躍」到嚴厲表示危機將比1929年更加嚴重。
事實上,應該有很多人已經看出未來世界經濟前景十分不樂觀,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蕭條其實離今天的世界並不遙遠。人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當今的世界已經與過去的歷史發生了說不清道不明的本質變化,人類似乎登上了一個永久繁榮的高原,所有衰退都是短暫的,每次復甦都是迅速的。中央銀行家們好像已經找到了避免大蕭條的靈丹妙葯,貨幣政策可以無中生有地創造財富,制止一切危機的蔓延;政府篤信財政政策能夠挽狂瀾於既倒,隨心所欲地實現永久繁榮。如果說經濟的確存在著內在規律,那麼人力的作用就必須順勢而為,認識規律並駕馭起伏,這對於國際銀行家和政府來說都同樣重要。
當人們經歷了驚險的激流險灘之後,歡欣鼓舞地來到了一片寬闊的湖面,一切似乎都已平靜下來。這時,只有站在高處的人才會猛然發現,就在順流而下的不遠的前方,橫在湖面之下的是一道令人膽寒的超級大瀑布。
這就是美國7700萬「嬰兒潮」世代的消費大蕭條時代的來臨。
美國的「嬰兒潮」世代指的是美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4664」現象:從1946年至1964年,這18年間「嬰兒潮」人口高達7700萬人,佔美國人口的1/4,這群人是當今美國社會的中堅力量。隨著「嬰兒潮」人口的成長,美國的經濟步入了令人眩目的成長期。20世紀60~70年代,美國的「嬰兒潮」人口帶動了玩具、卡通、流行音樂的成長;20世紀70~80年代,步入結婚活躍期的「嬰兒潮」人口帶動了房地產、汽車業的成長;20世紀80~90年代,步入消費黃金期的「嬰兒潮」人口又帶動了個人電腦和互聯網的成長。在這期間,「嬰兒潮」人口創造了歷史上最大的股市漲幅、房屋需求、國際航空、個人計算機、電腦網路和運動休閑工具的需求。
從圖中可以看出「嬰兒潮」世代出生的最高峰時間段的最後拐點是1962年,考慮到美國是一個巨大的移民國家,這一人口曲線已經經過了移民人口的調整。注意:請記住1962年這個數字。
根據美國勞工部的統計數字,美國人一生的消費最高峰是在47歲,此時的人生正當壯年,年富力強,收入達到鼎盛時期。過了47歲,人們開始考慮退休和養老,身體也日漸衰老,不得不準備看病吃葯,從這時開始,人們對未來收入的預期下降,消費開始逐步下降,生活日漸節儉。隨著年齡的增加,各種慾望也同步開始走下坡路。
美國的「嬰兒潮」世代從來沒有儲蓄的習慣,他們的人生前半段正好趕上美國成為主宰世界的霸權帝國,他們的心態中普遍存在著對未來超級樂觀的情緒,鋪張和揮霍成為生活的常態,肆意和放縱是他們的世代特徵。他們沒有父輩灰暗的大蕭條記憶,也沒有你死我活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殘酷洗禮,一切都是那麼順利,一切都是那麼輝煌。
1962年出生的「嬰兒潮」下滑拐點的孩子們,經過了47年的奢侈生活,來到了美國國運的轉折年份,2009年。世界突然變得暗淡,經濟繁榮突然消失,金融海嘯驚濤拍岸,失業狂潮席捲而來。此時,他們突然發現自己投在股票市場的退休金已經損失近半,而銀行賬戶的存款由於常年的大手大腳,從來就是「薄如蟬翼」,同時,放縱的生活習慣和肆意的超前消費,使得他們早已負債累累。在這樣的情況之下,他們將從正常衰老的消費曲線上陡然下滑,加快勒緊褲腰帶的速度和力度,以應對未來殘酷的經濟寒流。
2009年將是一個世界經濟轉折的年份,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出道瓊斯股票指數與人口消費年齡曲線令人驚異的高度一致性。道理很明顯,股票市場反應了上市公司的業績預期,而公司的業績取決於產品銷售,銷售自然來源於人們的消費,消費在美國拉動了GDP的72%。
從歷史上看,從1966年到1982年,美國股市出現了近16年的股票市場大熊市(經通貨膨脹調整),這一熊市周期與上一波人口老化周期曲線完美地重合在一起。進入80年代後,60年代初的「嬰兒潮」高峰期人口大學畢業陸續進入勞動力市場,這一大批年輕人朝氣蓬勃,勇於冒險,敢於創業,大膽消費,刺激了美國經濟,極大地拉動了消費,創造了一個前所未有的經濟繁榮時代,股票市場緊跟著出現了一個近20年的大牛市。
而2009年正好處在人口消費曲線所代表的懸崖邊緣,再往前一步就是萬丈深淵。當1962年出生的最後一批「嬰兒潮」世代滑過2009年的47歲的消費最高峰年齡,接下去的就是一個劇烈下滑的消費周期,其持續時間直抵2024年。這將是一個長達14年的漫漫經濟長夜,在高度負債的情況下,美國的消費市場將陷入一個堪與20世紀30年代相提並論的漫長冰河期!
請注意,無論貨幣政策還是財政政策,對於一個衰老的世代都不會發生明顯的作用,畢竟這些政策無法使人返老還童。
日本曾在1994年達到了人口消費的頂峰期,隨之而來的就是十幾年的經濟不景氣,日本政府將利率一路降到了零,財政刺激所導致的國債總量高達日本GDP的160%,日本經濟仍然無法啟動。政府畢竟無法強迫老人們去大量借貸進行只有年輕人才有興趣的消費。
更為嚴重的是,歐洲的人口周期與美國一致,歐美兩大經濟板塊將同時陷入長期消費冰河期。這對於所有以歐美市場為主要出口對象的生產能力嚴重過剩的新興國家,將是一場經濟生態環境的巨變。不能適應這次災難級別巨變的國家將被淘汰出局,未來的道路將會異常艱難。
作為經濟的基本規律,統治世界的精英們早已洞若觀火,他們要做的就是利用這一規律達成一個重大戰略企圖,為此,他們已經等待了很久很久。再次提醒讀者注意,2024年將是一個對於全世界都至關重要的年份。這一年,國際銀行家的百年夢想將有可能變為現實!

⑺ 聯合國大會議題都有什麼

老齡問題世界大會

關於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裁軍、反恐方面的議題

聯合國改革、反恐、發展以及聯合國秘書長更換

葯價、同性戀、愛滋病孤兒,以及防治經費的募集
非洲倡議

老齡化

農業

艾滋病毒/艾滋病

原子能

兒童

氣候變化

文化

非殖民化

排雷

發展合作

殘疾人

裁軍

葯物管制
和預防犯罪

教育

大選

能源
環境

家庭

食品

施政

健康

人權

人類住區

人道主義事務

土著人民

信息通訊技術

知識

國際金融

伊拉克

勞工

國際法

海洋法

最不發達國家

聯合國千年大會
— 目標 —

巴勒斯坦問題

和平與安全

人口

難民

科學技術

社會發展

外層空間

統計

可持續發展

反對恐怖主義

貿易發展

自願捐助



婦女

青年

⑻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主要涉及哪些外經貿討論議題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主要涉及下列幾個議題:
一是促進強勁的經濟復甦和更加持續、平衡的經濟增長。主要包括評估世界經濟形勢的最新發展,特別是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及其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推動採取可持續的財政政策,管理好通脹預期,促進結構調整等議題。
二是促進互利共贏的貿易和投資。主要探討構建開放的投資環境、促進開放的貿易、反對貿易保護主義。
三是金融市場穩定和改革。主要就金融監管改革的進展、金融部門的發展,加強雙邊和多邊協調以及金融部門在促進經濟平衡發展方面的作用交換意見。
四是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雙方將評估匹茲堡峰會以來的進展,探討進一步深化兩國在國際金融機構改革方面的合作,包括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如期完成匹茲堡峰會確定的份額目標。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是中美雙方就事關兩國關系發展的戰略性、長期性、全局性問題而進行的戰略對話。2009年7月27日至7月28日,首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盛頓舉行,雙方深入地交換了意見,首輪對話取得了積極成果。
至2015年一共已舉行了七輪會談。

⑼ 1920年比利時布魯薩爾國際金融會議的議題內容有哪些

1920年在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召開國際金融會議,會上提出:凡未設立中--央銀行專的國家應盡快建立屬中--央銀行,中--央銀行應擺脫各國政--府政治上的控制,實行穩定的金融政策。布魯塞爾會議大大推進了各國中--央銀行的普遍建立。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議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廣西防城港市貸款 瀏覽:475
期貨交易的指令 瀏覽:679
公積金貸款可以貸幾成 瀏覽:606
外匯cctv 瀏覽:819
期貨大宗商品為什麼會停盤 瀏覽:302
易方達並購重級基金161123 瀏覽:254
期貨籌碼計算公式 瀏覽:142
白銀外匯投資 瀏覽:598
股票投資堂 瀏覽:636
期貨分時量峰如何判斷頂底 瀏覽:740
比較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 瀏覽:591
如何查詢個人持有的基金凈值 瀏覽:777
貴州省鐵路投資公司 瀏覽:883
中國貴金屬交易所發展史 瀏覽:598
進口高純貴金屬材料 瀏覽:54
會理財的意思 瀏覽:124
紅棗期貨上市受益股票 瀏覽:745
陝西金葉股票千股千評 瀏覽:747
交易師多屏全推122 瀏覽:708
信託打包 瀏覽: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