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現在年青人消費喜歡超前消費
同樣作為一名90後的我,確實很難接受這樣的思想和做法。實際上,如今的年輕人沾上了超前消費的風氣主要有以下幾個因素:
01.
現在可以提前借錢消費的機構太多了,五花八門。一張身份證,就可以在各大銀行申請辦理信用卡來透支消費,網路上還可以申請支付寶花唄、京東白條、各類平台貸款公司等,早已沒有當年父母那輩人艱苦奮斗、腳踏實地的優良傳統。因為現在生活變好了,正好外面又有許多「免費」借錢的消費途徑,大部分人都覺得自己現在還年輕掙錢的機遇多的是,即使去外面借了也無需擔心因負債消費,而還不起這筆錢。實際上很多人因為超前消費已經變的麻木不仁了,終日活在負債累累的壓力下難以翻身。
02.
隨著改革開放,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影響著當代中國年輕人的主要思想。從物質上越來越多的國際大牌進軍中國市場,憑借廣告的宣傳,給人高大上的感覺。加上自身過硬的產品效應,搖身一變,就成了國人心目中的奢侈品牌。盡管價格過高,許多年輕人依然把追逐奢侈品牌當成了值得炫耀的事情,前段時間甚至爆料了一位父親因買不起蘋果手機而給自己女兒下跪事件,還有早年一位年輕人因買不起蘋果手機而不惜割掉自己的腎來換取所謂的外國「奢侈」品牌的蘋果手機。種種事件都讓人匪夷所思。
從思想上他們也學會了國外「超前」的想法—不存錢的觀點;在國外由於文化差異加上經濟足夠發達,很多年輕人都是有多少用多少,很少有人會把自己的錢儲存起來成為一種負擔。因為他們根本不需要擔心房車的外在壓力。加上政府給的福利待遇好,即使不存錢他們也可以過的非常瀟灑。而面對中國的14億人口的基本國情,顯然這樣開放的思想只會讓我們陷在深淵里無法自拔。
02.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房車已經成了每個年輕人的標配。加上高額的結婚彩禮,這些必不可少的東西,足矣讓當代年輕人壓的喘不過氣來。於是不得不靠父母藉助,朋友支援,銀行的貸款來滿足這些要求,以至於要用自己的一生辛苦奮斗來償還這些超前的代價。
03.
現在的商場為了刺激消費,就會想盡一切辦法給當代年輕人「洗腦」來達到他們的宣傳目的。漸漸的雙11、 雙12、情人節、七夕、平安夜、聖誕節......等等一大批所謂的節日橫空出世,目的就是刺激年輕人前來消費,這些節日不知不覺早以深深灌輸進了年輕人的大腦當中。可大部分年輕人都是每月幾千塊錢的工資,一年到頭存不到什麼錢還有這么多節日要過,只能超前消費給自己所謂的面子買單。
04.
豐富多彩了高檔美食,法國紅酒,各種甜品飲料、名牌包包、高檔化妝品等物質生活早已滿足不了當代年輕人。漸漸又掀起了精神上的追求。於是出現了「人生需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和「旅行的道路上還有詩和遠方」等心靈雞湯。它們聲稱 旅行能帶給年輕人快樂並釋放他們心中的不好情緒。而此時此刻他們根本沒有多餘的錢去消費,可超前消費的觀念就像毒品一樣促使著他們一步步走向深淵,最終再也爬不上來,只能等著被父母發現前來拯救。
作為當代年輕人的一份子,很慶幸自己比較自律能管好自己的一言一行,沒有負債。但卻目睹了太多因超前消費帶來了一系列不好的事件。在此,我提倡大家一定要管好自己,不受外界管理污染,要有成年人該有的判斷意識。當然適當的的超前消費是可以接受的,前提是在自己能承受的能力范圍內。
Ⅱ 現在的年輕人怎麼看待金融
怎麼看待主要是看他的資產,如果可支配的資產多,那麼會迫使你會了解的更多,比如說理財,一般的小白領也比較看重,但是有心無力,沒有資本,說什麼都是扯淡。
Ⅲ 為何年輕人更願意花錢、更願意選擇通過消費金融產品來提升生活質量
凱恩斯認為,大多數經濟行為源自理性的經濟動機,但也有許多經濟行為受動物精神的支配。人們在追求經濟利益時並不總是理性的。
《2017新青年消費金融白皮書》顯示,20-30歲的職場新人,因經歷超前消費意識更強,且成長於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對新技術、新事物、新產品的接受程度較高,「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生活理念較強,對使用消費金融產品更加熟悉。30-40歲的人群,普遍已經進入職場5年以上,穩定的收入帶來對未來生活的期待,讓他們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同時,對於未來收入增長具有更大的信心,願意付出「資金成本」獲取當下高品質生活。
Ⅳ 消費金融市場未來誰是主角
南都金融研究所與萬穗金融研究院發布的《2017新青年消費金融白皮書》顯示,以80後、90後為代表的新青年人群正在成長為消費主力。在消費升級的背景下,這一人群推崇更高品質的生活品質,是願意花錢,也是更懂得花錢的一代。
這是一個潛力巨大的市場。根據2016年國家統計局數據,80、90後人群合計4.1億人,共佔比30%。隨著90-99年出生人已步入18-27歲,消費能力逐漸提升,成為引領消費的新人群。根據艾瑞咨詢最新發布的《2017消費金融洞察報告》,短短4年,互聯網消費金融交易規模從60億猛增到4367.1億,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17%。
Ⅳ 年輕人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他們有哪些消費理念
突如其來的疫情在對全球造成巨大影響的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當今時代人們的消費理念。一時間,「理性消費」觀念風靡,那麼究根到底,什麼是理性消費呢?
如果我們套用概念來講,理性消費指的是消費者在自身消費能力允許的條件下,按照追求效用最大化原則進行的消費。而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理性消費是消費者根據自身學習和直覺作出的最合理購買決策。
除此之外,李博還時常為妻子在拼多多上購買了甘蔗、龍眼、正宗贛南臍橙、梨子、獼猴桃、蜜柚等許多應季水果。李博說,結婚後最大的感悟是,雙方父母都沒有在身邊,我們獨自漂泊在外,只有照顧好了自己,才能讓家人放心,才能更好闖盪。
Ⅵ 消費金融未來有哪幾類發展趨勢
第一類: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通過與線下的3C賣場進行合作,為消費者提供電子產品的分期付款業務,但是這種模式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運營成本較高,對於自動化審批要求高。同時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成本高,風控難度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過自有的數據積累建立風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蓋高風險等方式進行經營。
第二類:直接發放個人貸款的消費金融。相比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這種直接發放現金貸款的消費金融風險把控更難,一方面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採用大量人力進行推廣,公司運營成本較高,在加上國內的機構在實收資本的基礎上放大杠桿來吸引投資人,這樣造成消費金融公司的融資成本較高,通過放大資金杠桿進行放貸,同時也放大了經營風險。而且顧客的貸款意圖難以掌控,從而造成壞賬率過高。
第三類:校園市場分期。校園市場分期基本可以定位為校園電商平台,因為給學生放貸存在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學生並無收入來源,存在還款能力的問題,而且學生放貸學生一旦出現壞賬基本都要父母進行代償,如果一旦出現集體事件,國家肯定會立馬禁止,這樣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經營風險,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為電商平台的消費賒賬服務,這樣避免法律風險,通過低利率和商品差價來維持企業發展,通過獲取用戶數據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
Ⅶ 為什麼金融網銷能吸引大量年輕人
金融網銷是新型的市場營銷方式,是以互聯網路為基礎,利用數字化的信息及金融網路媒體的交互性和來輔助營銷目標實現的一種新型的市場營銷方式。涵蓋范圍很廣,包括銀行、保險、證券、期貨、外匯、租賃、擔保、財務、投資、基金、支付等,以及衍生的軟體、培訓等細分行業,主要是靠有亮點的廣告投放以及吸引人的金融投資利潤,創意水平最是關鍵的,這個取決於人;傳播節奏一般都是按照預勢、懸念、告知、引爆、設疑、澄清、再引爆等過程展開,並無太多神秘之處。不需要技術層面,吸引年輕人來做金融網銷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