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三大規律的關系

國際金融三大規律的關系

發布時間:2021-05-01 04:10:12

① 關於國際金融的問題

從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出發,「一國的總支出=消費+投資+政府支出+國際部門」
換句話說,回國際部門支出主答要指貿易順差情況下,我國出口創匯,國外消費我國產品,拉動總需求。
目前我國貿易順差不斷擴大,國際收支不但增加,一方面拉動了我國的總需求,從而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了動力(有需求才能使供給有效)。
另一方面,我國現在出口創匯增幅過大——這樣有造成了人民幣流動性過剩(我國實行強制結匯制度,即央行買入外匯),給我國物價水平造成了上漲的壓力
同時,我國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的火熱,與流動性過剩也有很大的關系!!!!
最後,過分依靠國外部門來拉動經濟增長,也會帶來未來增長動力上的風險,現在我國的國策就是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依靠內需來拉動經濟增長。

針對國際收支現狀,我國政策如下:
1、根本之處——經濟結構調整,依靠內需拉動經濟增長
2、出口退稅——降低退稅范圍和比例,減少鼓勵政策,降低出口熱情!!

② 關於國際金融的幾個問題(希望能解釋)

1.c 因為銀行提供保理服務,收取了保理費用。自然要承擔信用風險。
2.c 賣方信版貸是出口權商銀行因出口商對機器設備、船舶等長期設備工具的需求而提供的信貸。
3.d 租賃都有避稅的作用。而出口租賃因為跨國的性質,所以避開的是巨額的關稅。
4.a 因為銀行參與的項目融資多數是銀行作為項目發起人之一,為該項目籌資和經營而成立一家項目公司,由項目公司承擔貸款,貸款則來自銀行。那麼在成立這個公司時就要確定出資比例。
5.多元化。匯率制度就是多元化,國際儲備也是多元化。我們國家一直倡導「國際貨幣體系」要多元化,並不是說現在的體系是單一化,而是我國想建立國際金融體系新秩序,推出超主權貨幣與提高人民幣的地位等等。

③ 國際金融體系的介紹

國際金融體系(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是指調節各國貨幣在國際支付、結算、匯兌與轉移等方面所專確定的規則、慣例、政策、機屬制和組織機構安排的總稱。國際金融體系是國際貨幣關系的集中反映,它構成了國際金融活動的總體框架。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各國之間的貨幣金融交往,都要受到國際金融體系的約束。

④ 國際金融的一道題

(1) USD 1 = CHF 1.4200瑞士法郎貶值,放棄期權,做期權損失期權費181560,6個月後現貨交易即支付1000萬瑞士法郎需要美元1000萬/1.42=704.2254萬.做了期權,損失了期權費181560
(2) USD 1 = CHF 1.3700,瑞士法郎升值,執行期權,即以USD1=CHF1.3900價格買入瑞士法郎1000萬,實際支付美元:1000萬/1.39+181560=737.5805萬,如果不做期權保值,需要支付:1000萬/1.37=729.9270,匯率差不足抵補
期權費
(3) USD 1 = CHF 1.4500,瑞士法郎升值,放棄期權,支付瑞士法郎需要的美元數為:1000萬/1.45=689.6552萬,做了期權,損失了期權費181560

⑤ 國際金融與我們日常生活的關系

原來不很明顯,但現在中國與國際接軌後越來越明顯了.
也不多說,給你舉個簡單的例子,股票和股民的關系,你就知道了.典型的金融和日常生活.

⑥ 國際金融中平衡法和組對法的區別

1、貨幣種類不同

平衡法是基於同一種貨幣對沖,而組對法則是基於兩種不同貨幣專的對沖,要求是選屬擇固定匯率且匯率呈穩定的正相關關系的兩種貨幣。

2、靈活性不同

組對法比平衡法靈活性大,也更容易使用。

3、危險性不同

平衡法既消除了時間風險,也消除了價值風險,而組對法只能減少外匯風險的影響,不能全部消除。



(6)國際金融三大規律的關系擴展閱讀

企業在外匯風險管理中的常有手段

經濟主體在外匯風險管理中常用的方法如下:

(1)貨幣選擇法;

(2)貨幣保值條款;

(3)提前錯後法;

(4)外匯交易法;

(5)平衡法和組對法;

(6)BSI法和LSI法;

(7)價格調整法;

(8)易貨貿易法;

(9)結算方式的選擇。

⑦ 實例說明國際金融、國際貿易、國際物流之間的關系

國際物流是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同時國際物流也已成為影響和制約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國際物流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國際貿易的環境,為國際貿易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世界貿易的飛速增長與國際物流的發展是分不開的。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國際物流的支持,如果國際物流的發展無法跟上國際貿易發展的腳步,將會大大阻礙國際貿易的縱深發展。
本文主要研究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發展的關系,並以北美、日本和歐洲這三個世界上貿易活動最活躍和物流水平較為先進的國家和地區的資料對國際貿易和國際物流的關系做進一步的實證分析
一、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關系的理論分析
(一)國際貿易促進了國際物流的產生與發展
所謂國際物流,是國內物流的延伸和進一步擴展,是跨越國界的、流通范圍擴大了的「物的流通」,是實現貨物在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或地區)間的物理性移動而發生的國際貿易活動。1從這個概念中可以看到,國際物流實質上就是國際貿易活動的一部分,是為國際貿易活動服務的。因此,國際物流得以產生的前提就是國際貿易的存在。如果沒有國際貿易,也就沒有商品的國際間流動,因此也就不需要有國際物流。
1、國際貿易促進了國際物流的產生
國際貿易是國際物流產生的前提,同時,國際物流也是國際貿易得以實現的必要條件。如果沒有國際物流的支持,商品無法在國家間進行移動,國際貿易也就無法完成。因此,國際貿易必然會推動國際物流的產生。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貿易雙方對國際物流服務的專業化、一體化要求加強,使得國際物流由早期的僅指將貨物由一國供應者向另一國需求者的物理性移動,發展成為今天的集采購、包裝、運輸、儲存、搬運、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處理等基本功能於一身的綜合性的系統。可以說,國際貿易產生了國際物流,並且促進了其向現代化國際物流的發展。
2、國際貿易的發展促進了國際物流技術的進步
物流技術(Logistics technology)是指物流活動中所採用的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方面的理論、方法,以及設施、設備、裝置與工藝的總稱。國際貿易的發展給企業及社會的物流預測管理等技術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促使物流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因之一。隨著國際貿易的發展,世界各國,各大企業在世界市場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雖然質量在消費者眼中越來越重要,消費者關注的不僅僅是價格,但價格仍然是取勝的一個重要因素。國際貿易的發展要求從各個方面降低成本:原材料價格、訂單成本、運輸價格、庫存成本等等。這就對國際物流的各個環節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在國際貿易的這種推動下,國際物流從理論上到技術上都有了重大的創新和發展。
3、國際貿易的發展不斷對國際物流提出新的要求
全球經濟的發展,人類需求層次的提高,一方面,使得國家貿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一是貿易量的快速增長,二是可貿易商品種類極大豐富;另一方面,也使國際貿易的結構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傳統的初級產品、原料等貿易品種正逐步讓位於高附加值、精密加工的產品。國際貿易的變化發展對國際物流的質量、效率、安全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4、國際貿易對國際物流發展趨勢的影響
由於國際貿易發展到了買方市場,很多貿易商為迎合消費者日益凈化、個性化的產品需求,而採取多樣、少量的貿易方式,因而高頻度、小批量的配送需求也隨之產生。在美國、日本和歐洲等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這些專業的物流服務已形成規模,並有著廣泛的發展前途。伴隨著國際貿易商經營取向的變革應運而生了物流經營的專業化、集約化、電子物流和綠色物流等。
總之,國際貿易的發展必將推動國際物流在各個方面取得新的進展和突破。當今世界,各國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全球的貿易量也在不斷上升,這必將給國際物流提供更大的發展空間,也會給國際物流的發展以更大的推動力。
(二)高效的國際物流系統成為國際貿易持續發展的保證
國際貿易導致了國際物流的誕生,但是,從其誕生之日起,國際物流就開始了自己獨立發展的歷程,不斷發展壯大,並且,國際物流不息的進步與發展對國際貿易的發展也起到了深遠的促進作用。
在大量跨越國境的貿易中,不可忽視的是貨物跨國轉移所帶來的國際物流量的上升。貿易量勢必帶來更多的物流量,這要求國際物流為貨物轉移在貨物的運輸、裝卸、倉儲、信息傳輸等各個環節都提供便利。現代物流運用科技手段,使信息快速,准確反饋,採用貨物流通的最優渠道,將產品按消費者的需求生產出來,快速送到消費者手中,提高了服務質量,刺激消費需求,加快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在供應鏈聯結的各企業間實現了資源共享,大大縮短產品的流通周期,加快物流配送速度。企業的物流渠道、物流功能、物流環節與製造環節集成化,使物流服務擴大化和系列化,並通過規范作業,使貿易過程中延遲交貨、送貨不及時或貨物損壞滅失等不可控制風險大大降低,從而便利各國企業間達成貿易。低效率的物流體系同樣會成為國際貿易發展的瓶頸,從事國際貿易帶來的利益會被巨大的流通費用開支所抵消。
物流系統的功能要素一般認為有運輸、儲存保管、包裝、裝卸搬運、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等,各要素充分發揮各自功能,從而合理、有效地實現物流系統作用的目的。
在貨物的國際轉移中,對物流各功能的要求更高。以運輸為例,與國內運輸相比,國際運輸涉及的環節多,風險較大,線長面廣,情況更為復雜。國際運輸主要是供應及銷售物流中的海運、陸運、空運、管道及多式聯運等運輸方式的選擇,確定合理的運輸路線,並對運輸活動進行有效的管理。在整個運輸過程中,使用多種運送工具,變化不同運輸方式,中途還要經過多次裝卸搬運,經過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與各國的貨主、保險公司、銀行、海關和各種中間代理人打交道。各國政治、法律、金融貨幣制度不同,可變的因素非常多,其中某個環節發生問題,會影響到整個物流的效率。所以,要符合國際貿易對於運輸的要求,就必須充分發揮運輸在整個國際物流系統中的作用,實現安全、迅速、准確、節省、方便的目標。
隨著全球化市場競爭的加劇,很多產品完成了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貿易商競爭的重點是如何更好、更快地滿足客戶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國際貿易中的產品和服務趨向於多樣化、定製化。生產商用標准化的零件實現規模經濟,貿易商獲知國際市場上客戶的具體要求,通過物流的流通加工功能,對零部件按照多種方式進行組合,形成符合客戶要求個性化產品,再經過包裝、運輸、配送把產品送到消費者的手中,實現「門到門」的服務。
高效的物流系統為國際貿易不斷發展提供了有利支持,使各國參與貿易的利益提高,使更多的非貿易品變為貿易品。
為了實現成本最低化,很多企業從世界成本最低的國家和地區進行原材料、零部件的采購,同時,又把產成品銷往世界各地。跨國企業的采購和銷售在國際貿易中占據的比重越來越大,據統計,跨國企業掌握著全球2/3的國際貿易。在目前的生產多品種、小批量生產趨勢逐漸加強、產品生命周期日益縮短以及日趨激烈的貿易競爭情況下,企業不可能孤軍奮戰,通過合作夥伴,如供應商、貿易商、零售商、代理商共同參與,才能對產品進行動態改進,不斷挖掘客戶新的需求,這就需要形成高效的全球供應鏈體系來不斷整合全球資源。企業可以憑借高度靈活和快速響應的物流和供應鏈系統,世界全方位重組、要素進一步優化配置,生產定位和布局,進而實現貿易利益的最大化。
在全球供應鏈的管理中,利用電子商務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首先完成企業內部業務流程一體化,然後再向企業外的合作夥伴延伸,達到生產、采購、庫存、銷售以及財務和人力資源管理的全面整合,使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發揮最大效能,把理想的供應鏈運做變為現實。供應鏈中的全部物流管理可通過供應鏈所有成員之間的信息溝通、責任分配和相互合作來協調,這樣就可以減少鏈上每個成員的不確定性,減少每個成員的營運成本。企業可以用較少的設備完成庫存的周轉,減少資金佔用量、削減管理費用,從而降低成本,並提高運輸、包裝、標識和文書處理等活動的效率。
由此可見,國際物流也已成為影響和制約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國際物流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國際貿易的環境,為國際貿易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世界貿易的飛速增長與國際物流的發展是分不開的。
(三)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關系
由上述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存在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關系。國際貿易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國際物流的支持,如果國際物流的發展無法跟上國際貿易發展的腳步,將會大大阻礙國際貿易的縱深發展。因此,除了政策支持、全球合作等促進國際貿易的傳統方法以外,必須大力發展國際物流,以適應國際貿易發展的需要,促進國際貿易的持久發展。
二、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關系的實證分析
為了更准確地揭示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因果關系,第二部分將從世界上有代表性的國家出發,利用時間序列數據,採取Granger因果檢驗的方法對國際貿易與國際物流的因果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1、北美地區
下文所用進出口額採用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編寫的《國際金融年鑒》從1983年到2004年的數據,海運運輸量數據采自聯合國貿發會議(UNCTAD)所編寫的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1983-2004。北美地區的進出口總額和貿易貨物海運運輸量的關系如下圖二所示。

利用Eviews對進出口總額和海運運輸量的數據特徵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外貿貨物海運運輸量T和進出口總額E都是一階單整的,兩者之間具有協整關系。(具體檢驗過程見附錄)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如下:
在5%的顯著水平下,F統計值大於其臨界值,可以拒絕零假設,也就是說,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的結論都確認了我們有95%的把握說,外貿貨物海運運輸量和進出口總額之間具有反饋性的互為因果關系。
2、日本
日本的進出口總額和貿易貨物海運運輸量的關系如圖二所示。

利用Eviews對進出口總額和海運運輸量的數據特徵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外貿貨物海運運輸量T和進出口總額E都是一階單整的,兩者之間具有協整關系。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如下:
在5%的顯著水平下,F統計值大於其臨界值,可以拒絕零假設,也就是說,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的結論都確認我們有95%的把握說,外貿貨物海運運輸量和進出口總額之間具有反饋性的互為因果關系。
利用Eviews對進出口總額和海運運輸量的數據特徵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表明,外貿貨物海運運輸量T和進出口總額E都是平穩序列,兩者之間具備了Granger因果檢驗的前提。(具體檢驗過程見附錄)Granger因果檢驗結果如下:
在5%的顯著水平下,F統計值大於其臨界值,可以拒絕零假設,也就是說,Granger因果檢

⑧ 國際金融與世界經濟學的關系是什麼 急求!!!

國際金融是世界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吧
如果從覆蓋范圍的角度來講,國際經濟更廣泛
國際金融是研究貨幣在國際之間的流通

⑨ 國際金融學的簡答題

1、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其《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提出「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稱為「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
2、美國以外的成員國必須依靠美國國際收支持續保持逆差,不斷輸出美元來增加它們的國際清償能力(即國際儲備),這勢必會危及美元信用從而動搖美元作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資產的地位;反之,美國若要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穩定美元,則其他成員國國際儲備增長又成問題,從而會發生國際清償能力不足進而影響到國際貿易與經濟的增長。美元實際上處於兩難境地。這一問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被著名的國際金融專家特里芬所提出,成為著名的「特里芬難題」;他並且據此預言布雷頓森林體系會由於這一內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潰,這已為後來的事實所證明。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三大規律的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融資性擔保的性質 瀏覽:511
香港的信託基金 瀏覽:187
基於macd的價格分段研究 瀏覽:707
基金東方紅169101 瀏覽:273
旺順閣融資 瀏覽:785
短線寶投資 瀏覽:401
北方水業股票 瀏覽:57
702港幣兌換多少人民幣 瀏覽:465
13年再融資 瀏覽:765
榮豐地產股票 瀏覽:224
同股份股票 瀏覽:474
股票的基本面主要指的是什麼 瀏覽:564
銀行理財經理工資高嗎 瀏覽:769
房企融資多個渠道收緊 瀏覽:398
四通股份還投資了哪些公司 瀏覽:649
科創板投資者可以有幾種交易方式 瀏覽:780
基金風險准備金的計提會計處理 瀏覽:321
天津納川投資發展有限公司 瀏覽:692
景順長城財富號基金好嗎 瀏覽:586
馬來西亞mfc理財平台 瀏覽: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