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誰知道金融行業並購,人力資源如何整合
最近幾年,中國金融業的各方人馬表現出令人側目的自信與樂觀,收購與重組業務頻頻發生。此次並購潮表現出中國金融業的戰略訴求——建立跨國金融公司,實現混業經營、全能優勢、全球視野、信息化生存。以業務多元化為導向,招商銀行並購香港永隆銀行;以建立綜合性金融集團為導向,平安收購深發展;以快速佔領目標市場,獲取客戶資源與銷售網路為導向,大型股份制商業銀行收購城市商業銀行;以及為實現跨境經營、海外布局而進行的大量中資銀行海外並購舉措等等,不一而足。但是,各大金融機構在表現出良好的商機嗅覺的同時,其並購後的財務收益卻廣受嘲笑。事實上,並購後的財務收益不僅依賴於其財務管理水平,更依賴於並購過程及並購後的人力資源管理水平。那麼,金融業如何在並購前並購前、並購過程中、以及並購後做好人力資源管理?盡職調查 毫無疑問,所有的公司在進行並購之前都會進行詳細的財務盡職調查,研究被並購公司的資產-負債情況、現金流水平、資本充足率與盈利能力等重要指標。但是,很多公司在並購之前都忘記了人力資源盡職調查,或只將其視為例行公事,沒有仔細分析調查結果。事實上,金融業既屬於資本密集型企業,又屬於智力密集型企業,甚至員工的社會背景、人際交往情況都對盈利有著重要的影響,所以並購前一定要非常重視人力資源盡職調查。特別是對於海外跨國並購而言,由於被並購企業所在國家的政治、法律、人權情況與中國大不相同,匆忙收購勢必會帶來不可想像的勞動風險。 人力資源盡職調查可以分為5個模塊:人力資源盤點 由於金融業屬於智力密集型企業,了解被並購公司現有的人員結構就顯得非常重要。比如,在中國二三線城市,很多地方性銀行的人員結構老化、學歷較低,無法完成目前金融脫媒要求下所開展的諸如中間業務、私人銀行、投資理財等新業務。在並購此類銀行前,就要認識到,如果要進行業務轉型,就必須預留足夠的人員遣散費用以及新員工招聘培訓費用。否則,根本無法實施並購前的美好計劃。在海外並購中,人力資源盤點所涵蓋的內容就更多,比如哪些員工屬於工會成員、哪些員工屬於豁免員工等等。薪酬福利分析 了解被並購方的薪酬、福利體系,以及支付手段和資金來源。進行此類調研,可以幫助並購方識別潛在的人力成本。比如被並購方的員工有無簽訂競業禁止、股權協議、加薪承諾,以及與控制權變更(Change in charge)相關的賠償條款。分析這些條款可以幫助並購方了解未來的人才成本,以及人員裁減過程中的遣散成本。與國內的情況不同,在國外,福利是一項至關重要的長期負債,它涉及養老、醫療、人壽保險等諸多內容。一定要仔細檢查被並購方的養老計劃和退休醫療計劃的資金來源。倘若此項債務被轉移到並購方,那麼就會為並購方增加巨大的資金壓力。……本頁內容僅為文章摘要,如需閱讀全文敬請訂閱雜志。 很抱歉,本文暫不提供電子版全文。
『貳』 生活中你對金融機構的了解
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託投資公司、財務公司、城鄉信用合作社、房地產開發公司、證券公司、投資公司、租賃公司等
『叄』 金融機構要了解居民儲蓄額占其收入額的比重,應採用什麼調查方法
抽樣調查
『肆』 金融機構反洗錢部門發現洗錢風險情況,應該採取什麼措施
應進一步核查客戶的身份信息、交易背景,確認是否有洗錢嫌疑,再採取進一步的措施。
『伍』 分析目前中國金融市場的狀況
—— 以下數據及分析均來自於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科技金融服務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金融科技發展歷程
金融領域的科技應用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階段:金融電子化、互聯網金融和金融科技。第三階段金融科技強調利用前沿技術變革業務流程,推動業務創新,突出在大規模場景下的自動化和精細化運行。
『陸』 為了更好的摸清風險底數監管機構要重點關注什麼銀行業金融機構
一些貸款實質上已經成為不良了,但通過各種手段延緩風險暴露,並未計入不良貸款。而此次信用風險排查的重點,就是要將這種被藏匿的不良貸款排查出來。也就是說,顯性和隱性的信用風險都要摸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