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形成原因
大陸崛起過程中的中轉港角色
當然也有港人的勤奮
低稅率和優良廉潔的法制
⑵ 香港金融業的香港金融業發展簡史
香港銀行業歷史悠久,20世紀60~70年代後大幅度發展,並逐步成為世界銀行業的中心之一。
香港長期以來只有商業銀行,沒有中央銀行,中央銀行的職能由不同的政府部門和少數商業銀行承擔。1982年起實行金融三級制,即把銀行業機構分為持牌銀行和持牌接受存款公司、注冊接受存款公司:①持牌銀行,可以吸收任何數額和任何期限的存款,利率受銀行公會利率協議限制;同時經營所有商業銀行的貸款業務。②持牌接受存款公司,只能吸收不少於50萬港元,短於 3個月的存款,利率自行制定;多經營投資公司貸款業務。③注冊接受存款公司,只能吸收不少於10萬港元,不短於3個月的存款,利率自行制定;貸款業務以分期貸款、房屋抵押貸款為主。持牌銀行在香港金融體系中佔有絕對優勢。1990年底香港銀行業總資產52339億港元,持牌銀行為48582億港元,佔93%。
香港金融機構分別按銀行條例和接受存款公司條例管制。除港督、財政司、銀行(接受存款公司)監理專員直接審批執行外,還有銀行及接受存款公司咨詢委員會、香港銀行公會(內設咨詢委員會)分別參與有關金融業務管理咨詢事務。 70年代後發展為亞洲最大的保險市場之一。保險機構密度大,發展快,業務廣泛。1990年底保險公司達198家,其中在香港注冊和來自英、美、日等28個國家和地區的保險公司各占約50%。保險業務可經營的項目達20多項,其中以火險、水險、汽車險為主。壽險經過長期拓展,80年代後蓬勃發展。
保險業管理機構除港府公司注冊總署所轄的保險監理處外,還設有保險業咨詢委員會和保險業同業公會。
租賃業 70年代前沒有正式租賃公司出現。1971年日資東方利市(香港)有限公司成立後,香港租賃業進入萌芽階段。租賃方式一般為融資租賃,其特點是在租賃期內,設備的所有權歸租賃公司,承租人負責設備的選擇、使用、維修、保險等。另一種方式為經營租賃,因涉及的設備維修保養等大量技術性工作需由出租人完成,租賃公司承擔的風險較大,在香港很少採用。租賃公司提供的租賃設備包括工業設備、辦公設備及運輸設備等,客戶一般為中、小廠商。
1980年香港租賃設備協會成立,標志著香港的租賃業發展進入新的階段。到90年代租賃公司已達百餘家,香港政府並逐步制訂有關法律及稅收制度,積極推進其作為未來亞太地區租賃中心的進程。
⑶ 香港為什麼是世界金融中心
首先一點,來免稅,自由貿源易港,這個就可以吸引大批的企業進駐。
另外還有一個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幣是可以自由流通的貨幣,人民幣是限制性流通的,甚至不可以自由兌換。單單這一條就沒有競爭優勢了。上海拿什麼和香港競爭?!!
⑷ 香港為什麼能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原英的支持 不管是出於什麼原因
⑸ 香港什麼時候成為亞洲金融中心
1970年代末,中國大陸實施改革開放,製造業開始北移,香港重新定位為亞洲區的轉口港,金融業等服務行業所佔比重越來越大,成功轉型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經濟突飛猛進,贏得「亞洲四小龍」之一的美譽
⑹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是怎樣形成的
最早港英時期是為了向共產制國家展示資本制優越性而在經濟政治內上加以支持;
現在是共容產制國家為了向資本制國家展示社會主義優越性而在經濟政策上「頂」起香港;另外就是為了向台灣宣展一國兩制的好益吧;
答的沒什麼理論性質,多多見諒。
⑺ 為什麼香港是世界金融中心
地理位置是香來港無與倫比的源優勢.在這樣一個全球市場中,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需要有一個接駁點來連接,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首選。
在發展指數報告中,香港在5個評價要素方面發展均衡,皆名列前茅,尤其是成長發展方面表現突出,排名第2,僅次於上海。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且排名靠前與香港政府的不斷推動密切相關.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中國內地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做基礎,香港定位於和紐約、倫敦的競爭。
⑻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原因
所謂國際金融中心,簡單地說,就是國際資金的集散中心。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國際經濟競爭的根本,就在於對國際金融主導權的掌握,在於對全球資本控制權、支配權的爭奪。擁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對於一個國家的長遠發展和金融安全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因如此,包括亞洲在內的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毫無例外地努力爭取把本國、本地區某一大都市培育成為區域或國際的金融中心,使之能在促進本地區或國家的經濟發展和資源配置中發揮更大的作用。對於上海和香港誰能成為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這是個在經濟金融界頗有爭議的問題。下面,筆者擬就此問題談幾點個人的淺見。(一)中國地廣人多,經濟規模龐大,完全可以容納兩個國際金融中心。在一個國家內,已有一個國際金融中心的情況下,如果再打造一個功能相同的國際金融中心,勢必會造成不必要的競爭和資源的浪費。因此,如何在服務功能上尋求不同點,將上海打造成較之香港具有不同特色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個必須認真研究的課題。美國有紐約和芝加哥兩個國際金融中心,這兩個金融中心各有不同的功能和服務對象。在「一國兩制」下,香港與上海等內地金融中心,如果也能有很好的分工合作,就有可能在互補與共存、共贏中促進兩地金融共同做大做強。(二)要維護和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香港的金融業在中國內地經濟的快速發展中一直發揮著獨特而又極其重要的作用。香港回歸祖國後,如何維護和增強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是個必須十分重視和認真對待的問題。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香港作為重要的貿易與金融中心,對內地的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內地經濟規模不斷增大的情況下,繼續發揮好香港的作用,有助於推進內地與香港的共同繁榮和發展。就香港而言,其定位必須立足於中國,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定位和角色十分重要。香港的未來系於中國,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維持,在很大程度上離不開內地的支持,離不開與內地經貿、金融的加速融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維持,還取決於香港金融監管與管理體制能否不斷改進和完善。香港只有通過加強自身的金融深化,促進金融產品的創新,擴大金融業的輻射與服務范圍,才能維護和不斷提升在亞太地區金融業中的地位。(三)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無可替代。香港目前正處在一個重要的發展時期。香港背靠祖國,面對世界,有著特殊的區位優勢。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以至航運中心地位、貿易中心地位,是其他地區不可替代的。盡管上海所蘊涵的發展潛力巨大,但上海要後來居上,趕上或超過香港也並非易事。上海離國際金融中心還很遠。從現實條件來看,上海由於受資本市場的環境以及人民幣尚未實現自由兌換等諸多因素的制約,短時間內尚難以圓夢國際金融中心。只要人民幣還沒有成為真正的硬通貨,只要中國還沒有開放資金流通,只要中國的法制和監督體系還不健全,香港就一直會是中國唯一的國際金融中心。(作者系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⑼ 香港憑借什麼變成世界金融中心
香港成為世界金融中心主要得益於他的自由港政策,以及她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作為自由港,許多貨物的進出口不需要繳納進出口關稅,從而成為眾多貨物的集散中心和中轉站;另外香港地處東南亞,大陸以及日本,韓國這一經濟區域中心,是他具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殖民時期,香港是英國在亞太地區的基地,香港回歸後,作為大陸對外窗口,得到了國家重大支持,國家與東南亞地區的許多貿易和金融往來均要在香港中轉,
總之,他的金融中心地位是政治環境和地理位置綜合決定的。
⑽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背景
1990年代,港英政府宣布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計劃包括興建機場快線連接香港版國際機場與中環權,並在港島中環對開的維多利亞港進行填海工程,以興建地鐵香港站。香港站上蓋則計劃興建多座商業大廈、酒店及商場,即現在的國際金融中心。工程把部分原有設施,如卜公碼頭及統一碼頭拆卸,並興建了多條新道路連接新建築物。發展商為計劃的設計舉行建築設計比賽,由美國籍建築師César Pelli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