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日盛金融控股公司的簡介
該金控的原本主要獲利來源為日盛證券,因此,目前該金控的運作模式是以結合日盛證券的通路優勢,成立跨公司之功能性組織,將原有證券及銀行之相關服務,透過跨業商品組合之搭配,塑造共同品牌行銷,以全方位服務模式來提升產品之附加價值及競爭力,進而達成業務及獲利穩定成長之目標。一方面可使證券部門擺脫受股市榮枯的影響,另一方面,銀行部門更可藉證券通路行銷各項金融商品,雙方互補。但總體而言,該金控集團因早期以證券為始次而發展銀行,不同產業不同思維,一快一慢的節奏仍待新經營團隊的努力,以不同想法面對不同產業,或可再創佳績。 目前主要股東為美商建群(私募基金)及日商新生銀行,原經營者(陳國和家族)於2009年退出,改成為主要股東之一。
B. 日盛金融控股公司的沿革
日盛國際商業銀行第一代商標1992年4月9日,寶島商業銀行(Bao Bank)開業。
1996年12月12日,寶島商業銀行股票上櫃。
2001年寶島商業銀行股東常會決議,自同年12月1日起更名為「日盛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日盛銀行」。
2001年10月18日,日盛集團宣布籌組日盛金控,額定資本額為新台幣500億元;第一階段先納入日盛證券與日盛銀行,日盛證券與日盛銀行以1:2.5之換股比率進行股權轉換。
2001年11月15日,日盛證券與日盛銀行向財政部金融局遞件申請籌組日盛金控。
2001年12月14日,日盛證券股東臨時會決議與日盛銀行以股份轉換方式共同籌組日盛金控。
2002
2/5 日盛金控股票上櫃,股票代號為5820,掛牌價為新台幣9.69元,是台灣第一家股票上櫃的金融控股公司;日盛銀行股票同日下櫃。
9/10 日盛銀行概括承受新營信合社,分行由27家增為34家。
10/4 日盛證券購並頭份證券,分公司增加三家,達三十七家。
10/11 日盛證券合並元信證券,分公司增加五家,達四十二家。
10/30 日盛證券購並和美證券,分公司達四十三家。
2003/6/6 日盛金控以股份轉讓方式收購日盛證券除日盛金控以外股東之持股,日盛證券成為日盛金控百分之百持股之子公司。
2004
8/12 日盛金控設立日盛國際產物保險代理人股份有限公司。
12/24 日盛證券93年自行新設據點10家,分公司數達52家。
2005
1/27 日盛銀行收購台灣土地開發信託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台開信託)信託部,分行數由34家擴增為46家。
3/28 日盛金控發行台灣第一次無擔保轉換公司債,發行總面額為新台幣60億元,發行期間為五年期。
5/23 日盛銀行與台開信託簽署〈營業及財產讓與契約〉。
8/6 日盛銀行概括承受台開信託信託部。
2006/5/10 日盛金控引入日本新生銀行為策略聯盟夥伴,雙方簽訂策略聯盟合約;新生銀行投資新台幣113.4億元,取得日盛金控31.8%股權,並取得日盛金控3席董事、日盛金控風控長與日盛銀行信用審查主管的提名權。
2008 日盛銀行新設南京分行(2/15)、竹北分行(4/8)、安平分行(4/18),總計分行數達40家。
2009年9月30日,日盛證券第十二屆第十五次董事會通過成立「審計委員會」,以落實公司治理。(原經營者陳氏家族(陳士元、陳士元)退出實際經營,改成為主要股東)
2010年12月15日,日盛金控舉行「日盛金控CI識別發表暨金控總部喬遷」典禮,總部自台北市松江路搬遷至台北市中山區南京東路二段「自強大樓」(原中國農民銀行總行大樓)85號10樓,同時啟用第二代企業識別標志。本次搬遷,日盛金控向合作金庫銀行承租自強大樓五個樓層作為總部。
2011年,成立新店分行。
C. 日盛金融控股公司的金控成員
日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日盛國際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日盛國際產物保險代理人股份有限公司
日盛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日盛期貨股份有限公司
日盛人身保險代理人股份有限公司
日盛科技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日盛嘉富證券國際有限公司(香港)
日盛嘉富融資有限公司(香港)
日盛財務服務(開曼)有限公司
日盛國際投資控股有限公司
D. 金融控股公司
金融控股公司來是指以銀行、自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為子公司的一種純粹型控股公司。金融控股公司中以銀行作為子公司的稱作銀行控股公司:這其中僅有一個銀行子公司的稱作單銀行控股公司,有多個銀行子公司的稱作多銀行控股公司;以證券公司作為子公司的稱作證券控股公司;以保險公司作為子公司的稱作保險控股公司;而同時擁有銀行、證券、保險兩種以上子公司的稱作金融服務控股公司。例如美國的花旗銀行集團、日本的瑞穗金融集團等。巴塞爾委員會在其發布的《對金融集團的監管》文件中,將金融集團定義為:主要從事金融業務,並且至少明顯地從事銀行、證券、保險中的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經營活動,受兩個或兩個以上行業監管當局監管的一類企業集團。
E. 日盛金融控股公司的介紹
日盛金控(Jih Sun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是以日盛證券為主體的一家台灣金融控股公司,成立於2002年2月5日,並於同日股票上櫃。
F. 請問高盛現在到底是銀行控股公司還是金融控股公司
100%的BHC
我不是很清楚你說的那些法具體是怎麼規定的
美國以前的確強調要分業經營和監管回的,但是隨著答次貸危機演變成金融危機後,實際上是走向混業經營了,除了雷曼破產外,貝爾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購,美林被美國銀行收購,也就是投行被銀行收購了,混業經營開始了
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由於相對好一點,也就是虧的不是很嚴重,但是被要求必須轉成銀行控股公司,有兩點,一個是要加強監管,像監管銀行那樣來做,再一個,可以獲得美聯儲的直接貸款,投行是沒有這個資格的,這樣可以避免重蹈雷曼的覆轍,美國金融系統經不起任何大機構倒閉的打擊了
G. 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有哪些只要是金融控股公司就OK~~謝謝啦~~
中信 中金 建銀 工行東亞 中銀國際 ····
H. 請問一下金融控股公司是什麼意思
一、公司法中沒有關於集團的概念。但是,在現實經濟生活中,存在集團公司的概念。集回團公司,答在國家有關規范性文件中均稱為企業集團,但在工商注冊時,一般稱為某某集團公司。第二、最早關於設立企業集團,並對企業集團給出定義的國家規范性文件,是這樣定義企業集團的:第一企業集團是適應社會主義有計劃商品經濟和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需要而出現的一種具有多層次組織結構的經濟組織。它的核心層是自主經營、獨立核算、自負盈虧、照章納稅、能夠承擔經濟責任、具有法人資格的經濟實體。第二.企業集團是以公有制為基礎,以名牌優質產品或國民經濟中的重大產品為龍頭,以一個或若干個大中型骨幹企業、獨立科研設計單位為主體,由多個有內在經濟技術聯系的企業和科研設計單位組成;它在某個行業或某類產品的生產經營活動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有較強大的科研開發能力,具有科研、生產、銷售、信息、服務等綜合功能。法律依據:《企業集團登記管理暫行規定》第三條 企業集團是指以資本為主要聯結紐帶的母子公司為主體,以集團章程為共同行為規范的母公司、子公司、參股公司及其他成員企業或機構共同組成的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法人聯合體。企業集團不具有企業法人資格。
I. 我國有哪些金融控股公司
平安集團、中信控股、光大集團、中國銀河、中銀國際(中國銀行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中國版國際金融權有限公司(建行與摩根斯坦利合資組建)、工商東亞金融控股(工行與東亞銀行合作收購西敏證券在香港注冊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等等。
J. 日本聯合金融控股集團的簡介
2004年8月,日本聯合金融控股集團(UFJ,日本第四大金融集團)與三菱東京金融集團(MTFG)宣布合並組成三菱日聯金融集團,2005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2005年10月1日分列日本金融機構第二和第四位的三菱東京金融集團與日本聯合金融控股集團(UFJ)1日正式合並,合並後組成的三菱UFJ金融集團成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金融機構。
據悉,合並後的三菱UFJ集團總資產約為192萬億日元(約合1.7萬億美元),貸款余額約為84萬億日元(約合7435億美元)。日本媒體認為,此舉顯示日本金融業經過8年多的改革重組,已經基本上形成三菱UFJ集團、瑞穗金融控股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控股集團三足鼎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