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互聯網金融長尾客戶

互聯網金融長尾客戶

發布時間:2021-05-04 03:30:19

1. 互聯網金融有哪些優勢以及風險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
(一)支付優勢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的支付方式以移動支付為基礎,是通過移動通信設備、利用無線通信技術來轉移貨幣價值以清償債權債務關系。移動通信技術和設備的發展是移動支付發展的根本原因。與傳統的支付相比,移動支付更加便捷以及人性化,用戶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以任何方式進行支付。身份認證和數字認證證書等安全措施的不斷完善,已經使得移動支付的范圍不斷擴大,從小額支付到企業間的大額支付,甚至趨向於取代現金、信用卡等傳統的結算支付手段。
(二)流程優勢
與傳統金融行業基於大數定理和抽樣調查不同,互聯網金融是基於大數據、雲計算來分析用戶的金融行為,根據用戶的信用信息、消費信息、位置信息等更精確地判斷用戶的風險水平,從而得到更合理的風險管理解決方案,有助於改善市場信息不對稱的狀況,提高金融市場運行質量。
(三)普惠優勢
互聯網金融能夠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或草根金融服務。目前我國金融資源供需存在結構不平衡的問題,中小企業客戶群體往往被大型金融機構所忽視。互聯網以其「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的精神特質具有了普惠金融的資源優勢。與傳統金融行業相比,互聯網金融的門檻更低,資金的可得性和便捷性更高,打破了傳統金融領域「長尾」市場融資難的困境。互聯網金融下,客戶群體也發生了變化,不僅僅是大企業,還有小企業以及更為廣泛的普通大眾。關注「長尾」客戶群,為他們提供差異化、個性化、便捷、低成本的服務將成為金融行業發展的新的增長點。
(四)整合優勢
每個人都有零碎的、富餘的時間,如果能將這些零碎的時間整合、利用,將創造出更多的價值。移動互聯網技術不受地域、時間限制的特性,剛好能將這些零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在互聯網領域,零碎的時間和資金也可以得到充分的應用,金融碎片化成為發展趨勢。對於資金數量、時間成本不同的客戶,互聯網金融可以有效的整合、利用這些零碎的資金以及時間資源,積少成多,充分發揮「長尾」客戶群體的力量,實現經濟的規模效益。
互聯網的風險http://www.sinobalanceol.com/

2. 互聯網金融平台與銀行相比有什麼優勢

互聯網金融的優勢有:
第一個優勢是交易成本低。商業銀行目前也在大力發展網上銀行,辦理一筆同樣的業務,網上銀行只有實體網點成本的十分之一,網上銀行對實體網店的替代使得運營成本大幅降低。金融業的本質是服務業,在市場經濟中,服務業發展的規律就是不斷向交易成本降低的方向發展。前兩年大家都說銀行業暴利,銀行業暴利意味什麼?意味著銀行業給客戶提供的服務成本高。客戶的成本就是金融服務機構的收入。從市場競爭的規律來看,未來的發展肯定要往交易更低的方向走,而互聯網金融就代表了這種趨勢。
第二個優勢是客戶服務口徑擴大,解決了長尾客戶的問題。勞動法和辦業務客戶群的雙重要求使傳統銀行有營業時間的限制,客戶去銀行的時間呈現正態分布,哪段時間客戶集中度最高,銀行就選擇這段時間營業,但是有部分客戶卻有不同的偏好或者臨時需求,這類處於正態分布兩邊的客戶就享受不了銀行網點服務。而互聯網金融打破了很多時間上和空間上的限制,為消費者大幅度節約時間成本,可以滿足一直被忽視的「長尾」群體的金融需求,大大提高客戶覆蓋率。
第三個優勢是應用大數據,在解決銀行傳統的風險管理上有其內在優勢。銀行是經營風險的金融機構,所以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在於篩選客戶進行風險管理的能力。互聯網金融強大的數據收集、數據分析和行為跟蹤能力能夠逾越一般財務報表,有效地調查、監督客戶的還款意願和還款能力,有效地甄別異常狀況,這在技術上解決了市場信息不對稱的難題。互聯網金融基於互聯網數據挖掘技術不斷創新徵信手段,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控制金融風險。
以上就「互聯網金融與銀行相比較,有哪些優勢?」的具體介紹。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3.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什麼樣

你好~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會是什麼樣的?

2020年的互聯網金融會是怎樣?如果能夠站在未來回看現在,自然就能更好地指導從業者制定戰略,佔有先機。然而有趣的是,不同的市場參與者所看到的其實是截然不同的世界。

一、兩種思維的碰撞

下圖以一種圖像化的方式形象地描繪了這兩種不同的思維。

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4. 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的區別是什麼_

1 對於銀行來說,老百姓的選擇再也不是排隊「求」著銀行辦業務的年代了,人們多了選擇,既可以做到儲蓄,又可以做到理財,同時也可以得到資金的保障,銀行固然在人們的心目中占據不可替代的位置,但是,銀行這種傳統金融已經不再是老百姓們的唯一選擇了。
2有不少人感慨,面對互聯網金融的快速發展,傳統金融行業企業已覺「背後一涼」,深感競爭壓力。對銀行來說,這種壓力是實實在在、立竿見影的。就在余額寶、理財通、小油菜P2P理財等互聯網理財產品火熱銷售的同時,銀行的存款資金開始「搬家」。央行最近公布的1月份信貸數據顯示,當月人民幣存款減少近萬億元。有觀點認為,其中應有不少存款資金分流到了互聯網理財產品市場。
3這樣說來,互聯網金融是不是真的能夠顛覆傳統金融呢?這一點可以先從互聯網金融產品的本質來看,以互聯網理財產品為例,目前互聯網理財產品多是掛鉤貨幣市場基金投資於同業存款、短期國債和央行票據等。在利率市場化初期,貨幣市場和存款市場存在利率差別,貨幣基金為普通個人投資者搭起了進入貨幣市場的通道,使其獲得高於一般存款的利率,客觀上推進了存款利率的市場化。
4 從我國大的環境下來看,其實傳統的金融市場雖然被互聯網金融占據一席之地,但是互聯網金融想要顛覆傳統還是不太現實的,要知道,銀行也不是吃素的,互聯網金融正在加速利率市場化進程,倒逼著銀行等傳統金融企業加快變革,參與競爭。更多的銀行創新產品也在孵化當中,其實無所謂誰來顛覆誰,只要各自守住自己的「地盤」共同發展,最終發揮各自優勢的展開合作,對於老百姓而言才是最優利的。

5. 互聯網的長尾現象是什麼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在關注和獲取信息的成本急劇下降的情況下,眾多產品容易產生長尾市場。長尾市場也稱之為「利基市場」。菲利普·科特勒在《營銷管理》中給利基下的定義為:利基是更窄地確定某些群體,這是一個小市場並且它的需要沒有被服務好,或者說「有獲取利益的基礎」。這種利基產品一旦集合起來可以形成一個龐大規模市場,即一個極大極大的數乘以一個相對較小的數仍然可以得到一個極大極大的數。這一現象在互聯網金融方面初步凸顯。

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用戶規模龐大是互聯網金融產品長尾市場的基礎。截至2013年6月,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的用戶規模分別達到2.44億和2.41億,使用率達41.4%和40.8%。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重點關注的是部分「VIP」客戶,「無暇」顧及在規模龐大的普通用戶。從網民月收入來看,網上購物、網上支付和網上銀行用戶絕大多數屬於這種普通用戶,在傳統的理財等金融業務上無緣獲取較高收益。
隨著互聯網發展,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發展,改變了用戶獲取金融信息的方式,金融供需信息幾乎完全對稱,從而使P2P融資成為可能,並且在最近幾年快速發展。P2P融資表現在於:個人可利用「碎片化」的資金能參與以前只有大量資金才能參與項目,獲取較高的收益。這種資金的「碎片化」是互聯網金融重要特點之一。

若把網民的「碎片化」資金以某種方式整合起來,將形成規模巨大的長尾市場。據阿里介紹,支付寶平均每個賬戶的余額僅有幾百元,余額寶目的在於將這些「散錢」聚集起來。從余額寶上線後18天累計用戶數達251.56萬,累計轉存超66億元。這也是互聯網金融長尾市場最為確切的體現。
另外,移動互聯網時代,將信息和上網時間等眾多東西「碎片化」,若將碎片化的東西聚集起來,能匯集成巨大的商業價值。例如據CNNIC調查顯示:雖然手機上網碎片化特點突出,但中國手機網民平均每周上網時長已達11個小時以上,若乘以手機網民規模4.64億,手機周上網時長總計已超過50億個小時。一旦移動互聯網與金融結合起來,將能產生的金融利基產品種類的長尾比我們想像的要長,並能體現出廣泛性與個性化,如何有效的開發這條長尾,形成規模巨大的長尾市場,是未來移動互聯網金融所需要考慮的問題。

6. 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有哪些優勢

現 在 做 汽 車 質 押 的 不 少 。 根 據 平 台 的 影 響 力 和 一 些版 資 深 投 資 者 的 評 價 。 整 理 了 一 下 在 車 貸 方 面權 做 的 比 較 好 的 有 以 下 幾 個 : 1 . 萬 順 網 2 . 投 哪 網 3 . 世 紀 金 服 , 以 上 平 台 純 屬 個 人 看 法 , 如 要 投 資 , 還 需 謹 慎 , 最 好 的 辦 法 就 是 實 地 考 察

7. 互聯網金融的特點有哪些

回顧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看到經歷了快速發展之後,目前應該說在逐漸趨於理性和冷靜,行業進入了規范發展的新階段,根據協會剛剛發布的《中國互聯網金融年報2017》的數據,我們總結了一下互聯網金融目前的幾個特點。

第一,監管政策正在逐步落地,行業規范發展態勢明顯。隨著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的深入,從業機構優勝劣汰加速,行業發展環境逐步凈化。以個體網路借貸為例,到2016年末,正常運營的平台2640多家,比2015年減少了28%。問題平台關停、退出增多,正常運營平台在加速合規轉型。平台平均借款期限為8.4個月,比上年末增長1.7個月,平均收益率為9.3%,同比下降1.8%。收益率較低,且運行穩定的平台日益成為行業的主流。

第二,不同業態發展出現差異,情況比較復雜。其中移動支付、互聯網消費金融等業態保持快速發展,移動金融業務規模達到208.6萬億,同比增長60%,這是2016年底的數據,交易筆數1227.6億筆,同比增長128.6%,但是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上升,支付受理市場創新模式也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根據協會的抽樣數據,互聯網金融消費數據新增注冊用戶穩步增長,新發貸款金額和筆數增幅較大。互聯網保險、證券等業態依然保持增長,但是增速有所放緩。以保險數據為例,互聯網保險的保費收入總額為2348億元,同比增長5.2%,增幅較2015年有較大回落。互聯網股權融資的行業景氣度下降,平台下線和轉型的數量較多,新增項目3268個,同比下降56.6%。新增項目投資人次為5.8萬人,同比下降43.6%。

第三,部分業態行業集中度進一步上升。以互聯網支付行業為例,2016年互聯網支付的交易額在1萬億以上的非銀行支付機構共8家,他們的交易總額占非銀行交易機構的總額80%,以個體網路借貸為例,廣東、北京、上海、浙江、山東、江蘇等六省的各地網路借貸運營平台共計1854家,佔全國總數的70%。貸款余額近8000億元,佔全國總量的93.7%。

第四,互聯網金融的整體規模占金融總量比重仍然較低,但行業涉眾性比較強。以個體網路借貸為例,2016年末貸款余額8034億,而同期的社會融資規模存量是156萬億,前者僅為後者的0.5%。從歷史累計參與人數看,借款人和出借人合計5109萬人,比上年增長3596萬人。

第五,數字技術驅動特徵進一步明顯,大數據技術的客戶畫像在客戶畫像、精準營銷,風控等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雲計算以其系統架構、資源整合等方面的優勢,滿足長尾客戶多樣化的服務方面發揮重要的作用。人工智慧技術應用效果開始顯現,生物識別技術在身份驗證、支付等場景應用逐漸增多。

第六,傳統金融機構在數字金融領域發力,但仍存在一定的約束。以互聯網直銷銀行為例,2016年末有69家商業銀行設立了互聯網直銷銀行,逾八成是城商行和農商行。根據協會的調研情況,傳統金融機構在發展數字金融的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人才、技術和機制方面的限制和約束,需要有針對性的加以解決。比如,金融產品研發很多還延續著傳統項目管理模式,存在環節多、流程長、耗時久,創新容錯不足等問題。業績考核更重視成本收益,對一些落地時間長,先期投入大,見效慢的創新而言,還存在一定的激勵不足方面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長尾客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股票兼職講師 瀏覽:856
期貨劉福厚 瀏覽:914
節能建材股票 瀏覽:403
股票下跌英文 瀏覽:3
4月末外匯儲備 瀏覽:448
盧映融資料 瀏覽:644
股票上壓下托 瀏覽:290
米庄理財官網 瀏覽:164
哪種貴金屬在最低谷 瀏覽:995
外匯保證金計算題目 瀏覽:815
博時主題行業基金凈值上證指數 瀏覽:325
蘇寧易購投資方向 瀏覽:41
百洋股份有投資價值嗎 瀏覽:627
養老目標基金什麼時候發布的 瀏覽:459
博通集成直的投資嗎 瀏覽:700
融資平台網 瀏覽:442
草甘膦原粉價格 瀏覽:460
期貨指數裡面沒有多開嗎 瀏覽:895
5千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多少 瀏覽:637
證券投資二十四堂課在線閱讀 瀏覽: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