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公司金融論述題有關金融戰略

公司金融論述題有關金融戰略

發布時間:2021-05-05 15:00:04

① 公司金融三大決策具體分析投資決策,籌資決策,股利決策)並說明影響三大決策的首要問題是什麼

投資決策分析:
投資規模決策分析,社會的發展要求盡可能多地進行固定資產投資。
投資方向決策分析,投資方向決策分析就是以經濟發展戰略為指導,根據國民經濟有計劃按比例發展的客觀要求,確定固定資產投資在國民經濟各部門、各地區之間的分配比例。
程項目投資決策分析,指對於待選工程項目及其各種投資方案進行評價比較,依據項目的可行性和預期的社會經濟效果而決定取捨的選擇過程。各國進行投資決策分析的經濟依據是不一樣的。
參考地址:http://ke..com/view/993556.htm

籌資決策分析
為滿足企業融資的需要,對籌資的途徑、籌資的數量、籌資的時間、籌資的成本、籌資風險和籌資方案進行評價和選擇,從而確定一個最優資金結構的分析判斷過程。資決策所影響和改變的是企業的財務結構或資本結構。
參考地址:http://ke..com/view/113113.htm

股利決策分析
股利分配決策(Dividend distribution decision)是企業對有關股利分配事項的決策。企業取得的利潤按照國家規定作相應的調整,依法交納所得稅後,才能對稅後凈利潤進行分配。
參考地址:http://ke..com/view/1259232.htm

影響投資決策的首要問題一是負債融資引起股東—債權人利益沖突對企業投資行為的影響;其二是負債融資對股東—經理人利益沖突的相機治理作用對企業投資行為
經理人非理性行為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參考地址:
http://www.jjxj.com.cn/articles/15981.html

影響籌資決策的首要問題是股權結構與投資回報。股權結構確實影響了公司的籌資決策。

影響股利決策的首要問題是股利分配的稅收差異 最優控制問題 股利決策 資本利得稅 企業 所得稅 經營期 股東 權益資本

希望能幫到你!~~~ 順便祝你新年快樂!~~

② 個公司金融的目標可以有哪些代表性觀點

是金融的目標代表你公司的收入和收益是你們切身的利益,跟公司的領導和職工直接掛鉤的

③ 金融戰略的公司治理

21. 改制不規范。存在國有資產流失、集體資產被低估或非法轉讓問題版。如評估及轉讓價格、批准程序權、受讓股權的資金來源及支付方式等方面存在瑕疵。
22. 股權過於集中,難以制約。如某公司發行22前股份100%由實際控制人家族持有,這種「一股獨大」的現象,會被發審委視作公司治理的隱患。
23. 股東或高管利益與公司不一致。如股東未將核心技術注入公司,僅將公司作為融資平台,因而股東或者高管隨時有可能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企業利益,因而公司治理存在重大隱患。
24. 組織架構不健全,功能定位不清晰,運作機制不完善。如不經董事會審議而簽署重大合同,未召開股東大會而進行某項重大的決議。
25. 存在大股東佔用資金、違規擔保情況。大股東佔用資金、違規擔保等,是大股東侵犯上市公司利益的常見方式,不僅創業板,主板對此問題也是要求越來越嚴格。

④ 什麼是大公司金融戰略

「戰略」一詞,原為軍事用語,是指「指導戰爭全局的計劃與策略」。該詞後運用於其他領域,一般喻為「決定全局的策略」,是指在總結歷史,把握與洞察當前發展趨勢與環境的基礎上,對未來行動的一種選擇。也可以說,是某類組織或人,基於未來環境的分析,確定要達到的一定目標,並策劃完成此目標的一系列手段、方法與策略的組合。簡言之,是目標與策略的集合。
金融戰略,是指運用金融杠桿,貨幣、信用、銀行、貨幣供求、貨幣政策、國際收支、匯率等,通過一切與信用貨幣的發行、保管、兌換、結算等融通有關的經濟活動,包括金銀的買賣,投融資、股權等形式打造「財富帝國」的謀略。
國際金融角度來看,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戰略利益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典型。第一種類型以吸引外資為主。這些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瓶頸是資金短缺,且國內儲蓄不足,因此努力爭取各種形式的外資,成為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首要目標。第二種類型以保障金融體系穩定為主。由於自身金融環境、人才、監管薄弱,金融行業案件迭出、損失驚人,甚至不斷孕育危機,這時的金融戰略利益不是謀求強有力的金融服務,而是少出差錯,減少風險為主。一般來說,越是封閉的經濟體,越有這種想法。第三種類型以扶持本國金融業成為強勢產業為主。如何全面提高本國金融業的素質和能力,提高在國際金融規則中的制定權和在國際金融機構中的話語權,是一國在該階段的主要戰略利益。
2005年7月我國匯率改革後,國內外要求人民幣匯率升值壓力的呼聲日益放大。在中國,隨著國際收支失衡日益嚴重,外匯儲備不斷增加,貨幣供應增速難抑,一方面經濟趨熱,CPI、PPI正出現上漲勢頭;另一方面呼籲資本項下完全開放的聲音也越來越響;一方面,外匯儲備越來越多,另一方面外匯儲備能否多元化?能否增持黃金?爭論不已。另外,國有銀行股份制改造剛剛開始,當時眾多城市商業銀行歷史遺留的大量風險尚未解決,社會上對引進海外戰略投資者的爭論熱鬧非凡;此期間,股市、房市則是上下漲跌幅度驚人,資產價格泡沫風險為人們擔心;上海方面,又要加快上海國際金融市場的建設,要求放鬆各項管制政策;也正值此期間,美國前財長鮑爾森卻頻頻來京,要求盡快打開中國的「金融國門」。
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爆發,撲朔迷離的世界局勢,越發刺激了中國對金融長期戰略的深度思索。
第一,基於最近七、八年中國經濟發展勢頭較好,中國金融發展形勢也不錯。在這次美國金融危機中,中國金融體系損失較小。在危機後世界金融格局重組中,中國整體的金融實力不是下降了,反而在相對提高。而且,中國政府和中國金融界從美國金融危機中悟到了不少東西。
第二,海內外專家一般預測,到2030年左右,中國GDP將超過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美國2008年這輪金融危機,則加速了世界各國經濟力量的重新組合,世界經濟與金融格局已大不同於過去。危機後的時局,迫切要求中國金融的改革開放必須要有新的思維、新的行動。這意味著,在今後又一個30年中的前10年,必然是中國經濟大踏步發展,並是奠定本世紀中葉中國在世界經濟格局中基本地位的重要機遇期,是一個面臨新的環境挑戰的歷史時期,也是中國市場經濟制度基本完善的重大歷史時期。中國只有進行特別的全面的謀略、精心的策劃,對金融發展中的短期制度、長期制度以及長短期制度銜接的安排並作出認真的部署,才能確保中國經濟能在今後的30年特別是後20年中,繼續保持穩定的增長。
第三,2009年,中國國務院宣布,到2020年,要把上海辦成與人民幣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這意味著,包括人民幣全面自由兌換為主要內容的中國金融大開放的時限,初定為2020年。
第四,我國的經濟規劃是以五年為一個規劃期。「十二五」、「十三五」兩個五年規劃時期,可與政府在部署金融戰略時,可與國民經濟發展中其他相關領域的重大改革與開放一並考慮,盡可能銜接配合,以期取得更大的效應。

企業是社會經濟發展的細胞,大企業,特別是國有大型企業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大企業實施金融戰略,也是為了通過投融資和股權交易獲得資本升值,從而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

近日發改委發布《關於促進股權投資企業規范發展的通知》,從股權投資企業設立與資本募集及投資領域、風險控制、管理機構、信息披露、備案管理和行業自律五個方面對全國性股權投資企業提出規范要求。這是我國首個全國性股權投資企業管理規則。股權投資企業的資本只能以私募方式向特定的具有風險識別能力和風險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資者募集,資本募集人須向投資者充分揭示投資風險,不得承諾固定回報。股權投資企業的投資領域限於非公開交易的企業股權,閑置資金只能存放銀行或用於購買國債等固定收益類投資產品。

有關更多關於中國金融戰略的問題,請參閱夏斌同志的《中國金融戰略:2020》一書,或登錄網易財經讀書會第3期。

⑤ 金融專業論述題

貨幣政策四個最終目標要同時實現是非常困難的。它們之間既有一致性又有矛盾性。(總)
1物價穩定和充分就業之間的矛盾:
通貨膨脹率與失業率存在此消彼長關系:菲利普斯曲線
因此,要維持實現充分就業目標,就要犧牲一定的物價穩定;而要維持物價穩定,又必須以提高若干程度的失業率為代價。
2物價穩定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矛盾
兩者根本上是統一的,但如果促進經濟增長的政策不正確,比如以通貨膨脹政策刺激經濟,暫時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但最終會使經濟增長受到嚴重影響。
3經濟增長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
如果經濟迅速增長,就業增加,收入水平提高,加快進口貿易增長,導致國際收支狀況惡化,而要消除逆差必須壓縮國內需求,而緊縮貨幣政策又同時會引起經濟增長緩慢乃至衰退。
4物價穩定與國際收支平衡之間的矛盾
為了平抑國內物價,增加國內供給,就必須增加進口,減少出口,導致國際收支逆差。反之,略,一樣。
總之,實際經濟運行中,要同時實現四個目標非常困難,因此,在制定貨幣政策目標是,要根據國情,在一定時間內選擇一個或兩個目標為貨幣政策的主要目標。

⑥ 試描述公司與金融市場的關系

1、金融市場是資金融通市場,是指資金供應者和資金需求者雙方通過信用工具進行交易而融通資金的市場,廣而言之,是實現貨幣借貸和資金融通、辦理各種票據和有價證券交易活動的市場。比較完善的金融市場定義是:金融市場是交易金融資產並確定金融資產價格的一種機制 。
2、金融市場在市場經濟體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l)有利於提高社會資金使用效率。開放金融市場能有效地從社會各個角落中吸收游資和閑散資金,形成根據貨幣供求狀況在各部門、各地區之間重新分配資金的機制。另外,在資金市場上,資金在追逐利益中自由流動,因而必然流向經濟效益高的部門。資金在市場上的融通,也有利於發揮資金的規模效益,而且資金融通能及時滿足商品生產和商品流通變化的需要,有效地促進全社會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
2)有利於企業成為自主經營、且負盈虧的商品生產者。資金是重要的生產要素,如果沒有金融市場,企業就不可能具有對資金的籌集和運用的權力,也就沒有對生產要素的選擇和運用的權力;同時,金融市場還可以加強對企業的信用約束,增強企業的投資風險觀念和時間價值觀念,完善企業的自我約束機制,促進企業自主經營和自負盈虧。
3)有利於市場機制功能的發揮。完整的市場機制是以價值規律、供求規律等客觀規律為基礎,通過供求變動、價格變動

閱讀全文

與公司金融論述題有關金融戰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3s理財 瀏覽:405
股票熱點預測 瀏覽:796
美元匯率半年走勢兌人民幣 瀏覽:238
山西美錦價格 瀏覽:888
美元對人民幣費率怎麼算 瀏覽:871
雄安高鐵股票有什麼 瀏覽:149
聯動天翼融資 瀏覽:819
富國消費主題基金怎麼掙錢 瀏覽:764
1145港幣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305
融資訴求6 瀏覽:606
興樂集團投資 瀏覽:37
入庫期貨商品應由商品 瀏覽:889
2014外匯時間表 瀏覽:892
普頓外匯要跑嗎 瀏覽:846
投資有風險什麼需謹慎 瀏覽:790
德國dax30股指基金 瀏覽:494
期貨高點試空 瀏覽:470
煙台活期投資理財平台推薦 瀏覽:175
融資中介服務機構 瀏覽:941
理財單頁模板 瀏覽: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