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人民大學復印中心金融

人民大學復印中心金融

發布時間:2021-05-07 03:07:20

㈠ 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屬於什麼級別

  1. 國家一級核心期刊。

  2. 本刊是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輯出版的經濟類系列刊物之一。

  3.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成立於1958年,是國內最早從事搜集、整理、存儲、編輯人文社會科學信息資料的學術出版機構,逐漸形成了在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信息出版領域中的強勢品牌地位。出版的學術期刊享譽國內外,用戶遍及五大洲,是國內外了解中國人文社科研究最新成果及新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狀況的最集中、最權威、最精華的信息出版集萃園地,被譽為「中華學術的窗口」、「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梁」。文史類刊物遵循探討傳統文化,關注當代中國;反映學界熱點,追蹤學術前沿;遵守學術規范,提倡學術創新;貫徹「雙百」方針,捕捉爭鳴焦點的編輯原則,力求為廣大讀者提供全面的學術信息,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

㈡ 北京海淀人民大學校內列印復印

大學校園里一般都是1毛錢一張

㈢ 人大復印資料在哪裡看為什麼叫復印資料啊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選的"復印報刊資料全文"以其涵蓋面廣,信息量大,分類科學,篩選嚴謹,結構合理完備,成為國內最有權威的具有大型、集中、系統、連續和靈活五大特點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專題文獻資料寶庫,從1995年開始,100多個專題,每年分馬列、哲學、社科總論、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體育;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地理及其它。

㈣ 什麼是人大復印資料啊評職稱有用嗎

國家一級核心期刊。我國各大科研單位以及高校都以本年度被人大復印資料轉載數量為榮,高校排名也以人大復印資料收錄的論文數量作為標准。由中國人民大學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與北京博利群電子信息有限責任公司聯合開發製作的大型圖文資料庫。
涉及專業包括:企業管理、農業經濟,農林畜牧、人力資源、環境保護、法律、公共行政、物流管理、財務會計、電子商務、市場營銷、公共管理、宏觀管理、經濟管理、金融、水利、產業經濟、區域經濟、計算機、機械、歷史、審計、國際貿易等

㈤ 「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主辦的期刊」和「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有什麼關系

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是國內擁有最多刊號的法人單位,現出版有148種期刊,包括「復印報刊資料」、「文摘」、「報刊資料索引」和原發期刊等四大系列。書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的轉載量(率)被學界和期刊界普遍視為人文社科期刊領域中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價標准,也就是說被報資料中心「復印報刊資料」轉載的文章才能算做被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全文轉載。

㈥ 哪裡可以獲得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的「法學復印資料系列」

去法律書店購買。

㈦ 北京海淀區人民大學校內哪有列印復印的地方

東門門口就有
東四文化街有幾個
東區食堂有
教二背後、集天小吃旁有
品二有
學生活動中心有
知行有好多
靜園就更多了
總的來說,多如牛毛,走三步遇見一個
一般是列印、復印1毛,如果量大可以優惠

㈧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許榮聯系方式

姓名 許榮
性別 男
所屬院系 保險系
職稱 副教授
職務
常用電子郵件 [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
工作年月 2004年7月

1994年9月至1998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貨幣銀行學經濟學學士
1998年9月至2001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經濟學碩士
2001年9月至2004年7月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金融學經濟學博士

工作經歷
2004年7月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
2006年7月—2007年7月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IUC)Freeman Visiting Scholar
2008年7月至今任教於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教授
學術和社會兼職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CFA(特許金融分析師)持證人,美國CFA協會會員
FRM(金融風險管理師)持證人,GARP美國金融風險管理師協會會員
講授課程
投資
公司理財
保險資金運用
保險學
教學成果和榮譽

科學研究方向
貨幣政策
金融穩定性
金融市場研究
代表性學術成果
學術論文:
2000,《B股市場當前存在的問題及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第二作者),《國際金融研究》2000年第8期
2002,《金融市場化趨勢推動中國金融的結構性變革》 (第二作者),《財貿經濟》2002年第9期
2003,《證券市場流動性、價格有效性與最優激勵契約設計》(第二作者),該文入選北京大學經濟研究中心和香港大學聯合舉辦的《中國證券市場與金融體制改革理論研討會》會議論文,並入選會議論文集《治理結構、證券市場與銀行改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發表於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經濟學季刊》第3卷第2期
2005,《資本市場發展與家庭金融資產結構變遷互動關系研究》(第一作者)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金融與保險》2006年第3期轉載,原發表於《金融與經濟》2005年第11期
2005,《金融體系變遷對金融體系穩定影響研究》(獨立作者),《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5年第6期
2005,《金融穩定性性比較研究》(獨立作者)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體制改革》2005年第6期,原發表於《資本市場評論》
2005,《以市場透明度為核心的資本市場秩序:理論框架與現實分析》(第二作者)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2006,《China』s Split-share Structure Reform:How The Stock Market Reacted And Why》 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2006/10
2006,《商業銀行貸款承諾業務國際比較分析》(獨立作者),《國際金融研究》,2006年7月
2006,《資產證券化與保險資金運用——國際經驗與中國的趨勢》(第一作者), 《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6年4月
2007,「金融體系內風險轉移及其對金融穩定性影響研究」(獨立作者),《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7年11月
2007,「貸款承諾理論研究綜述——銀行理論研究的新進展」(第一作者),《經濟學動態》,2007年4月
2008,「資本市場發展影響貨幣需求的實證研究」(第一作者),《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08年9月
2008,「金融穩定性研究的新進展―信用風險轉移視角的理論綜述」(獨立作者),《教學與研究》,2008年7月
2008,「股票市場與貨幣需求關系研究評述」(第一作者),《經濟學動態》,2008年4月
2009, "Is firm level volatility increasing in USA firms?" Actual Problems of Economics, No.4(94) 2009, Corresponding Author. (SSCI)

著作:
2000,《百年金融浪潮》(第一作者),中國經濟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2003,《開放式基金投資》(第一作者),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
2007,《資產定價與宏觀經濟波動》,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年5月(專著)

其他發表短文:
2000,「解讀NASDAQ證券市場」,《中華工商時報》2000年5月31日
2000,「2000年上半年證券市場回顧」《北京青年報》2000年7月1日證券專版
2000,「論南風化工的資本運營」,《中國證券報》2000年7月25日
2000,「打破民間資本進入的瓶頸」,《經濟參考報》2000年9月2日
2000,「風險資金的來龍去脈」 《中國證券報》2000年9月22日

2000,「創業板上市企業將面對什麼」,《經濟參考報》2000年9月30日
2000,「創業板上市——風險企業最關鍵的一躍」,《中國證券報》2000年10月
2000,「一分再分,美國熱電子」,《中國證券報》 2000年10月28日
2000,「國際二板市場表現述評」,《中國證券報》2000年11月
2000,「漲勢如潮為降息,盈利擔憂成隱患」,《中國證券報》2000年11月
2000,「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科技股生死茫茫」,《中國證券報》2000年12月
2001,「納斯達克:嚴冬提前到來」,《中國證券報》2000年12月
2001,「其興也忽,其亡也速:全球二板市場新年第一周紀實」, 《中國證券報》2001年1月
2001,「納斯達克止跌回升,科技股小幅上漲」,《中國證券報》2001年1月
2001,「科技股小幅反彈」,《中國證券報》2001年2月
2001,「電信——中國資本市場的支柱板塊」,《中國電信業》2001年第2期
2001,「中國證券市場結構創新」,《科技日報》2001年3月
2001,「國有股高價減持」,《北京青年報》2001年8月11日證券周刊
2001,「建立證券市場民事賠償責任制度」,《北京青年報》2001年9月29日證券周刊
2001,「減持跌大勢,增發損信心」,《人民日報市場報》中國證券「名家視野」專訪2001年9月1日
2002,「打造證券市場價值守護神」《中國證券報》2002年7月12日
2002,「創造證券市場輝煌的CFA教科書」《建設銀行報》2002年11月
2003,「傘型基金投資策略」,《中國審計》2003年5月
2003,「QFII機制的全面經濟影響」,《中國審計》2003年6月
2003,「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中國證券報》2003年1月9日
2003,「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中國證券報》2003年1月9日
2004,「論股份制商業銀行改革」,《中國審計》2004年10月
2006,「資產證券化:保險資金的新機會」,《中國經濟導報》,2006年8月3日

學術獎勵
2004,參與撰寫著作《中國資本市場:股權分裂與流動性變革》獲得北京市第八屆(2004年)哲學社會科學優秀著作二等獎(獨立寫作其中一章)
2005,博士論文《資產定價與宏觀經濟波動—影響機制研究》榮獲2005年中國人民大學優秀博士論文

㈨ 有知道「人大復印資料」是什麼東西的么

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選的"復印報刊資料全文"以其涵蓋面廣,信息量大,分類科學,篩選嚴謹,結構合理完備,成為國內最有權威的具有大型、集中、系統、連續和靈活五大特點的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專題文獻資料寶庫,從1995年開始,100多個專題,每年分馬列、哲學、社科總論、政治、法律;經濟;文化、教育、體育;語言、文學、藝術、歷史、地理及其它。

http://218.17.222.243/database/rdzl/index.htm

㈩ 跪求關於人民大學金融專業(本科)的詳細資料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學專業(其前身是貨幣銀行學專業)具有5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金融學科第一批碩士和博士點(1981),1988年被評為全國高等學校重點學科,目前還設有博士後流動站,為有志於從事金融學領域高層次研究的人才提供最好的研究環境。

近幾年來,本專業在學術梯隊、科研成果、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和對外交流等諸多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不僅保持了原有的在金融理論與政策等研究領域的學術優勢,而且在證券、資本市場和風險投資等新的研究領域,其學術成果也處在全國領先水平。2000年10月,金融學專業與財政學專業聯合成立的"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被確定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百所重點研究基地之一。2001年金融學專業又以總評第一名的成績再次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本專業近年來科研成果突出,科研條件不斷改進。1996年以來共出版專著、教材60餘部,論文240餘篇,科研項目28項,省部級以上獎勵11項。依託於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擁有獨立的網站和內容豐富的圖書資料資訊系統。

本專業與國內外著名學者和著名研究機構有著廣泛的學術聯系。每年一屆的"中國資本市場論壇"(已舉辦7屆)和"中國金融國際論壇"(已舉辦1屆),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廣泛的學術影響。國際著名學者斯蒂格利茨、蒙代爾、博迪和國內著名學者董輔、劉鴻儒等應邀發表學術演講。與美國芝加哥大學、波士頓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生。日本一橋大學以及國內的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中國社會科學金融研究中心等有著良好的合作和學術交流關系。"黃達-蒙代爾經濟學講座"――傑出華人學者講座系列已舉辦多期,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現已推行的"中美金融教學實驗"項目選拔最優秀的本科生,邀請美國一流大學著名教授執教,實行本碩連讀,受到學生的熱烈歡迎。

本專業現有教師37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10人),副教授13人,講師11人,具有博士學位的24人,在國外留學一年以上的12人。在本學科的學術梯隊中,既有黃達教授這樣的對中國貨幣理論、政策和貨幣銀行學的建立、發展發揮奠基人作用的學術大師,又有周升業教授這樣的對貨幣信用理論做出過傑出貢獻的全國知名教授,更有朱毅峰、吳曉求、劉曼紅、陳雨露、任淮秀、張傑、庄毓敏等年富力強、具有創新精神的中青年金融學者群,反映了本專業人才濟濟、後繼有人。

金融學專業主要研究貨幣理論與政策、商業銀行體系運行與管理,以及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踐等,培養目標是造就具有較高金融理論水平、具備獨立研究能力、能夠勝任金融企業經營與管理、金融理論研究與金融教學工作的高層次金融人才。畢業生的主要去向為各大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政府監管部門、跨國公司、外資金融機構、金融中介機構等。

金融學專業主要課程設置如下:金融理論與政策、金融市場運行分析、商業銀行研究、國際金融研究、計量經濟學軟體應用、保險理論研究、金融工程研究、固定收益證券、高級公司財務等。

閱讀全文

與人民大學復印中心金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賭股票的人 瀏覽:760
硅鐵出口國外價格 瀏覽:340
銀行基金收益是當天 瀏覽:715
編制銀行資金明細表的作用是 瀏覽:14
工行往國外匯款手續費 瀏覽:328
債券投資的第一要義 瀏覽:940
港幣1260換算人民幣 瀏覽:563
湘鋼鋼筋價格表 瀏覽:334
A股融資方法 瀏覽:669
分級基金不讓買了么 瀏覽:829
期權在券商和期貨公司 瀏覽:813
紅棗期貨和價格換算 瀏覽:651
紅棗期貨即將上市 瀏覽:878
愛建信託客服 瀏覽:508
基金外包服務市場 瀏覽:293
融資融券c 瀏覽:125
2015年神秘資金 瀏覽:909
黃驊外匯 瀏覽:832
悟空理財體驗金什麼用 瀏覽:327
擇期外匯交易是 瀏覽: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