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互聯網金融還能持續多久
互聯網金融現在監管,監控。其實現在發展不錯,比如網商銀行,阿里的螞蟻金服等等。其實還是一個朝陽產業,只是要按照市場規律,合法,合規的開展。
❷ 互聯網金融協會可以清除大數據風控么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任何投資都具備風險,不僅是在互聯網的金融領域里存在。大數據的主要作用,是針對以往及現在的金融情況,進行數據分析,得出結果,預測未來金融方向的走向。但是,金融除了受到經濟發展的影響之外,也受到政治的影響。因此,只是靠大數據是無法對互聯網金融進行控制,只能是最大化的規避風險,最小化的降低損失,獲得高回報的收益。
❸ 中國在查互聯網金融網站關閉了哪些
國家正式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 以下簡稱《指導意見》),首次明確了互聯網金融的概念,並劃分各個互聯網金融形態的監管職能部門。據悉,這也是國家層面首次發布文件規范、促進互聯網金融發展,這也意味著,互聯網金融監管的「靴子」終於落地,今後投資者在進行網上投資理財時,能夠更加安心。
監管落地加速行業洗牌 90%的平檯面臨關門或轉型
當「互聯網+」的勁風吹向傳統金融,催生出互聯網金融行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這個行業也因為缺乏監管而一直被認為是「野孩子」。昨日,《指導意見》首次從國家層面發文對互聯網金融進行規范並提出鼓勵發展。
許多金融網站都是非法集資而倒閉,具體哪些,記得炎黃財經中提到過。
❹ 互聯網金融可以如何減輕這些弊端
互聯網金融【優勢】
成本低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資金供求雙方可以通過網路平台自行完成信息甄別、匹配、定價和交易,無傳統中介、無交易成本、無壟斷利潤。一方面,金融機構可以避免開設營業網點的資金投入和運營成本;另一方面,消費者可以在開放透明的平台上快速找到適合自己的金融產品,削弱了信息不對稱程度,更省時省力。
效率高
互聯網金融業務主要由計算機處理,操作流程完全標准化,客戶不需要排隊等候,業務處理速度更快,用戶體驗更好。
覆蓋廣
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能夠突破時間和地域的約束,在互聯網上尋找需要的金融資源,金融服務更直接,客戶基礎更廣泛。此外,互聯網金融的客戶以小微企業為主,覆蓋了部分傳統金融業的金融服務盲區,有利於提升資源配置效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發展快
依託於大數據和電子商務的發展,互聯網金融得到了快速增長。
互聯網金融【弊端】
管理弱
(1)風控弱。互聯網金融還沒有接入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也不存在信用信息共享機制,不具備類似銀行的風控、合規和清收機制,容易發生各類風險問題,已有眾貸網、網贏天下等P2P網貸平台宣布破產或停止服務。
(2)監管弱。互聯網金融在中國處於起步階段,還沒有監管和法律約束,缺乏准入門檻和行業規范,整個行業面臨諸多政策和法律風險。
風險大
(1)信用風險大。現階段中國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法律還有待配套,互聯網金融違約成本較低,容易誘發惡意騙貸、捲款跑路等風險問題。特別是P2P網貸平台由於准入門檻低和缺乏監管,成為不法分子從事非法集資和詐騙等犯罪活動的溫床。去年以來,淘金貸、優易網、安泰卓越等P2P網貸平台先後曝出「跑路」事件。
(2)網路安全風險大。中國互聯網安全問題突出,網路金融犯罪問題不容忽視。一旦遭遇黑客攻擊,互聯網金融的正常運作會受到影響,危及消費者的資金安全和個人信息安全。
❺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可以清除大數據風控么
眾所周知,互聯網金融的核心在於風控,權威的大數據徵信體系,可以更好地解決目前互聯網版金融行業面臨的風權控問題,降低互聯網金融平台壞賬的幾率,進而有效促進普惠金融行業健康蓬勃發展。在大數據風控系統漸成互聯網金融企業標配的當下,充分利用大數據力量,形成若干綱領性行業文件或指導意見,有效促進風控產業走向規范化和組織化,包括紛爭不已的網貸評級等行業標准化,以及亟待優化行業自律等熱門議題,都可能會有不小的想像空間。
❻ 互聯網是怎樣摧毀金融行業
摧毀一詞太過分了,只是改造顛覆而已,新事物替代舊事物這是規律大勢所趨。互聯網背後的思維是去中心化、民主平等,但現在的斯諾登事件以及越來越多的黑客監聽事件極有可能讓互聯網分割成各個國家的區域網,所以不要太得意了~~~~歡迎關注互聯網金融的有志之士來金融114學習交流探討
❼ 互聯網金融有沒有可能消失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仍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業務模式還不成熟,容易突破非法集資等監管底線。」一方面在經濟下行周期,互聯網金融面臨較大的風險壓力,另一方面互聯網導致去中間化和去中心化,容易被洗錢等犯罪行為所利用。
行業高速發展但問題頻生,對於不斷上演的P2P倒閉跑路潮,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屬於成長期的「煩惱」。破除這些「煩惱」,及時快速監管大有可為。
1、必須加強監管,防患於未然;2、對捲款逃跑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應加大處理力度,追繳其非法所得。
❽ 互聯網金融違規業務在下降嗎
截至今年4月,原本設定為一年之期的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已進行兩年之久。2016年4月,國務院牽頭多部委聯合召開會議,針對互聯網金融制定了分領域、分地區條塊結合的為期一年的專項整治方案,覆蓋了互聯網金融的多種業態,重點包含第三方支付、線下投資理財、P2P網路借貸、股權眾籌、互聯網保險等。然而,隨著互聯網金融領域新問題、新風險不斷涌現,專項整治工作一直延續至今。
三是線上宣傳和線下推廣相結合。一些非法集資平台通過線上大肆宣傳和線下門店推廣的方式發展人員加入,短期內迅速斂財,由於投資者眾多且分散,一旦平台出現問題跑路,投資者資金難以追回。
四是「多頭在外」躲避監管打擊。一些非法集資涉案人員通過藏身境外、租用境外伺服器搭建網路集資平台、將涉案資金非法轉移至境外等方式躲避國內監管打擊,使得案件偵破難度加大。
盡管如此,互聯網金融專項整治工作仍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自從專項整治以來,全國存量違規業務規模下降了近57%,違規機構大量退出市場,案件爆發頻繁的勢頭得到有效遏制。」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孫輝在7日舉辦的上海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孫輝介紹說,目前,互聯網金融新領域的風險得到有效化解,境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ICO清理整頓和取締全國已經基本完成,現金貸的規范也取得了扎實的進展,各方面的金融秩序明顯好轉。
❾ 互聯網金融是什麼
那麼現在大家探討的互聯網金融到底是什麼呢?事實上,目前業內存在的各種互聯網金融的探討,其實也一直處於概念模糊之中,各種模式,千差萬別,很難用一個統一的定義來進行界定。所以有必要進行一定程度的梳理,否則大量的討論都建立在基礎定義不同的基礎之上,很難有實質性的意義。
總體而言,目前市場上,習慣把所有涉及到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經營模式,都定義成「互聯網金融」,當然業內還有一種傾向,其實是更直接、簡單的理解,就是只有互聯網企業,介入了金融領域,才是互聯網金融。
而金融企業使用互聯網手段,則不是互聯網金融,而習慣性界定為「金融互聯網」。這種劃分,單純的其實就主體劃分,習慣性將金融機構和互聯網企業對立起來,這種對立的後果是引發了業內大量的口水,實質的意義卻非常有限,因為人為排斥了兩者融合的可能性。
暫且撇開定義,我們就現象來看,目前最普遍定義為互聯網金融的模式,大概區分其實是四個模式。
第一個模式是線上P2P模式,(當然P2P背後也開始了很大的分化,拍拍貸模式,人人貸等模式,陸金所、有利網模式等,至於宜信模式,我個人認為是屬於P2P模式,但是更多是線下運作的概念,跟互聯網關系不大,所以暫不為定義互聯網金融。)還有一系列眾籌網站(這個模式目前處於起步階段,國外發展有一定的成績,國內暫時沒看到太多的實質性業務網站,點名時間是個代表,但是帶有一定的公益特徵,還有待觀望)。
第二個模式是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電商介入金融領域,所形成的各自互聯網金融模式,阿里最具代表性,衍生的金融模式也較多。
第三個模式其實是涉及到銀行支付結算體系的第三方支付,市場上存在了以支付寶、財付通為代表的200多家支付企業。
第四個模式則是大量的互聯網企業介入的金融服務領域,他們更多還是以服務金融機構為主要運營模式,本身不介入金融領域,例如東方財富網等基金代銷網站,還有如融360、好貸網的金融信息服務模式的網站。
如果還有一塊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話,那就是比特幣的出現,很多人把比特幣跟Q幣等同,我認為兩者是截然不同的。Q幣背後是等值人民幣作為信用基礎的,所以Q幣的誕生過程是不創造信用的,社會總體貨幣體系是均衡的。無論你怎麼玩Q幣,都不會給社會貨幣總量產生沖擊。
而比特幣不是,比特幣其實理論上是創造了一種貨幣體系,他存在的信用基礎是人們基礎於對恆定貨幣總量的預期,這種貨幣體系,創造了信用,理論上可以理解為發行了新的貨幣,規模如果足夠大,對社會會產生各種沖擊。
我自己對金融的理解,金融背後第一屬性絕對是政治屬性,也就意味著社會不可能產生脫離政治屬性的金融體系,比特幣的悖論就出現了,如果自娛自樂,那跟金融本質是無關的,一旦影響社會貨幣體系,必須納入監管。去中心化的比特幣,也就只是政治體系裡發行多元化貨幣的一種,所謂的顛覆也就無從談起。
目前市場上,最熱門討論最多的互聯網金融模式是P2P模式和阿里模式,P2P的發展從07年開始,到09年之後發展非常迅速,引起的關注也越來越多,由於進入門檻較低,監管空白,使得這個模式從一開始就處於了充分競爭的格局,為了保持各自的競爭優勢,P2P開始了出現各種分化,分化的背後使得大量的P2P模式。
總體而言,已經脫離了其最早誕生時候的初衷,現在的P2P的本質其實已經是批了互聯網外衣的金融機構了,只是這樣的金融機構沒有牌照準入,也沒有監管涉及,通過這一次金融改革的方向後,未來肯定不僅會發展得很好,而且也會有相應政策來維護這個新新的市場的!
❿ 互聯網金融公司倒閉了、捲款逃跑、一夜間消失怎麼辦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仍在發展的初級階段,業務模式還不成熟,容易突破版非法權集資等監管底線。」一方面在經濟下行周期,互聯網金融面臨較大的風險壓力,另一方面互聯網導致去中間化和去中心化,容易被洗錢等犯罪行為所利用。
行業高速發展但問題頻生,對於不斷上演的P2P倒閉跑路潮,業內人士表示,這種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屬於成長期的「煩惱」。破除這些「煩惱」,及時快速監管大有可為。
1、必須加強監管,防患於未然;2、對捲款逃跑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應加大處理力度,追繳其非法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