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進兩年全國鄉鎮企業的短期貸款占銀行全部貸款的比重是多少
比重太小了,因為在全國目前來說支持三農的金融機構只有"農信社"一家,其他的金融機構只是表面上說說,從沒有實質的涉及過三農.
❷ 一道公務員行測考題,「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信社口徑的資本充足率在2002年末是多少」
可能是改革前12.24%+2003年的充足率20.96%吧,做這類題目千萬要先理解充足率的概念,要不做起來真的很吃虧,不詳盡,望理解!
❸ 1、農村信用社在我國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如何
農村信用社是由轄區內農戶、個體工商戶和中小企業入股組成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06年末,全國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貸款余額,佔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15%。其中,農業貸款余額元,佔全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余額的93%。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農村金融的主力軍和聯系農民的金融紐帶。
❹ 2007年全國農村信用社的貸款總額是多少
截至2007年底,全國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6.17萬億元,農村合作版金融機構貸款余額3萬億權,按照五級分類,不良貸款率達21%,不良貸款余額為6596億元,較2006年有大幅反彈。按照銀監會2007年年報數據,農村合作金融機構2007年底稅後利潤為290億元,所有者權益為2606億元,兩者累計,離不良資產完全沖銷依然有3700億元缺口。
至於資本充足率,02年末的數據是-8.5%,今年銀監會召開的全國農村中小金融機構監管工作會議指出,自2003年啟動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工作以來,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資本充足率提高了8.4個百分點,所以我估計在0%左右
❺ 農村信用合作社的普及范圍有多廣是全國各地都有嗎
摘要: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在經歷了50多年的發展之後,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它的發展已經面臨著眾多的問題與困境。而今我國金融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各金融機構的改革也隨之全面展開,作為金融機構的一支支持農村經濟發展重要力量農村信用合作社,它已經不適應今天農村經濟的發展,面臨著諸多困境,對它進行改革是勢在必行。本文將對農村信用合作社發展過程中產生的問題及改革淺談一下自己的看法。
關鍵詞:農村 信用合作社 金融改革
改革開放以來,農材信用合作社的實力日益壯大,已成為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力量。農村信用合作社機構網點普及,資金實力雄厚,支農作用顯著,隨著國有商業銀行逐步上收農村地區的機構網點,農村信用社事實上已成為中國農村地區最龐大和最完備的正規金融組織體系。同時由於農村信用合作社管理體制幾經變遷以及體制改革的不夠深入,使農村信用合作社的進一步發展遇到了種種障礙。
我國農村信用社是二十世紀初在引進西方信用社制度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導致中國人缺乏集團生活,非正式規則與信用社制度的相容性較差,農民參與意識差等因素,導致信用社發展較慢。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出於政治目的的需要,利用行政手段打破傳統的家庭經營模式,組建人民公社的集團生活模式。盡管表面上形成了相應的集體組織,但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傳統文化的影響。80年代初解散人民公社,重新實行家庭經營,已證明了這一點。同樣,在一定程度上不顧非正式規則的制約因素,強行移植、推廣信用社制度,實行強制性制度變遷,雖然表明上取得了成功,但社員參與意識差及政府幹預等因素,信用社所特有的制度規定卻沒有表現出來,使農村信用社既有合作金融的共性,也有因歷史原因而形成的個性,變成一個無法精確描繪其制度特徵的金融組織
上海市農村信用社,1999年末各項存款已達343億元,貸款達227億元,負債總額達395億元,社員股金卻只有10.1億元,股金只佔負債的2.7%,而且農戶和農業貸款只佔很小的比例。
青海省1999年全省農村信用社存款余額不足13億元,貸款量只有7億多元,社員股金1.1億元。
2004年6月的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余額26724億元,占金融機構存款的11.6%;各項貸款余額19585億元,佔全部金融機構貸款的11.5%,其中,農業貸款余額8615億元,佔全部金融機構農業貸款余額的86%,累計虧損和呆壞帳總額超過5000億元。
上述事實說明,許多農村信用合作社資不抵債,甚至一些農村合作社遇到支付危機。農村信用合作社的發展困難已開始制約農村經濟的發展。改革農村信用合作社已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我國農村信用合作社的體制改革勢在必行。
1996年《國務院關於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決定》,抑或1998年《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中國人民銀行關於進一步做好農村信用合作社改革整頓規范管理工作意見的通知》,都明確提出「改革的核心是把農村信用社逐步改為由農民入股、由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入股社員服務的合作性金融組織。」、「堅持按合作制原則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經過二至三年的努力,使農村信用社真正恢復合作制的性質」,完善合作制一直作為決策層的首選。但在21世紀初情況發生了變化。2000年8月,在江蘇開始了改革試點工作,這次改革不僅進行了省聯社管理模式試點,還把該省1658家農村信用社、82家縣(市)聯社合並,建立縣聯社統一法人,而且在常熟、張家港、江陰三個經濟較發達地區組建了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2003年《國務院關於印發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中,首次提出「把農村信用社逐步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的社區性地方金融機構」,迴避了「合作制」字樣。
那麼我國目前那村合作社為何種性質?是「合作制」還是「股份制」呢?必須明確界定「合作制」與「股份制」二者的概念。合作制與股份制有著明顯差異。合作制的入股者可以退股,而股份制不能退股只能轉讓;合作制內部實行民主管理,一人一票,而股份制實行一股一票,持大股者必然掌握經營管理權;合作制由合作區域內有共同關系、共同利益的人組成,股東、經營者、顧客三者一般都是社員,利害關系一致,而股份制由資本者組成,股東、經營者、顧客三者關系對立;合作制的經營宗旨是為入社社員服務,在滿足內部互助後適當追求盈利,而股份制的目標是盈利最大化;合作制在為社員提供服務時不得有經濟實力、政治上的歧視,而股份制是依據服務對象的實力為準的;合作制的分配由入社者平均分配,而股份制是依股東持股多寡而分配。在組建農村合作銀行時必須明確這兩個概念,以確保農村合作銀行合作性質不變。目前有一種將農村店用合作社改組為股份合作制信用社的提法。股份制合作社對股份購買者和購買額、股份分紅比例、股份轉讓都有限制,基本上實行一人一票制,所有者、經營者統一。股份合作制是介於股份制與合作制之間,兼具股份制與合作制的某些特徵的經濟組織形式,實行勞動合作與資本合作相結合,並以勞動合作為基礎,決策時原則上一人一票,實行勞動分紅與股金分紅相結合的分配政策。它與股份制在資本結構、治理結構和分配結構方面都有區別,與合作制也有區別。將股份制與合作制的特點揉合在一起,一方面產權明晰,另一方面堅持為社員服務,講究利潤的適當分紅和返還。我們可以將股份合作制信用社定義為,農戶和鄉村中小企業按照章程或協議,以資金使用權作為股份,自願組織信用社,基本實行民主管理,按股分紅,並留有公共積累的 企業法人。這種企業制度既保持了合作制民主管理、提取公共積累、為社員服務的基本內核,又吸收了股份制考慮投資人利益的優點,產權明晰、主體確定、權責分明、具有自我約束力,是一種新型的混合經濟組織。這既利於貫徹合作精神,又利於責權利相統一,增強居民入股和參與信用社交易的吸引力。因此,以股份合作製取代互助合作制,追求一定盈利和為社員服務並舉是可行的選擇。對中國一般經濟地區而言,農村信用社實行股份合作制的組織制度,既可以堅持為社員服務的宗旨,又考慮了經濟發展變化的因素,有利於農村信用社更好地發展。
❻ 2010年全國農村信用社貸款總額是多少農業貸款額是多少全國所用金融機構的農業貸款額有多少全國信用
如果需要確切的數據,推薦你登陸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頁去查看。
❼ 08年全國農村信用社的貸款總額占金融機構貸款總額的比重資本充足率
不好統計,信用社還各自為正呢,而且假的數據多沒啥意義
❽ 2008年中國農村信用社實力排行榜
新華網北京12月7日電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助理易綱7日透露,截至今年9月末,中國農村信用社資本充足率達到10.9%,而2002年末這一數字僅為-8.5%。同時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率降至9.2%,比2002年末下降27.7個百分點。 易綱在「2007中國農村金融論壇」上表示,2003年農村信用社改革啟動以來,已取得了重要進展和階段性成果。截至目前,人民銀行共對全國2396個縣(市)發行了1656億元專項票據,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貸款1353億元。 他介紹,目前農村信用社資金實力明顯增強,盈利能力顯著增加。9月末,農村信用社各項存款為4.4萬億元,各項貸款為3.2萬億元。其中,農信社貸款在全國金融貸款中的比重已經提高至12.3%。另外,今年前9月農村信用社盈利超過250億元。 隨著實力的增強,農村信用社支農力度明顯加大。9月末,農村信用社農業貸款余額1.49萬億元,佔全國金融機構農業貸款的比例由2002年末的81%提高到93%。農戶貸款余額1.22萬億,農戶貸款戶數超過7742萬戶,佔全國農戶比例為33%。 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也逐步確立。9月末全國共組建了15家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101家,組建以縣(市)為單位的統一法人機構1715個。
❾ 農信社與其他地方金融機構的區別
從監管的角度看,信用社與地方銀行有很大的區別,信用社屬於農村合作金融,不屬於銀行業金融機構,但視同銀行業金融機構進行監管,地方銀行屬於銀行業金融機構,按照商業銀行監管辦法進行監管。目前信用社實行的是多級法人體制並存,鄉鎮法人,縣級法人,市級法人,省級法人或者省級自律組織等多種形式並存。地方銀行屬於股份制的一級法人,不存在多級法人。市級銀監分局更側重監管地方銀行和信用社的市級機構,縣級銀監辦事處更側重於監管信用社,甚至可以說95%以上的精力放在信用社的監管上面。
信用社改制為合作銀行或者商業銀行,都不會去掉農字頭,也就是說即便改制以後,也是農村合作銀行或者農村商業銀行。
從經營的政策來看,雖然國家在准備金政策的制定上,對信用社實施了很大的傾斜,但信用社同時也承擔著國家支農的重任,農業貸款基本是由農村信用社來投放的。地方銀行比信用社有著更加廣泛的業務空間,在很多的業務上,信用社是不能取得准入資格的,比如基金的代銷,證券基金的託管等。地方銀行在吸收財政性存款方面更具優勢,因地方銀行都是由市級政府國資委來出資控股的企業,雖然進行了商業銀行改制,但仍然是國有控股的,財政性存款依然向地方銀行傾斜。
農村信用社是經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批准設立,由社員入股組成,實行社員民主管理,主要為社區社員提供金融服務的農村合作金融機構。農村信用社按照"明晰產權關系、強化約束機制、增強服務功能、國家適當扶持、省級地方政府負責"的改革方案在全國鋪開,並先後在各省市成立了省級農村信用社聯合社,負責全省市農村信用社的"管理、指導、協調、服務"。
地方性銀行是指業務范圍受地域限制的銀行類金融機構
❿ 農村信用社的呆賬貸款比例最高為多少
農村信用社的呆賬貸款比例最高為多少
農村信用社的呆賬貸款比例最高為 2%
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農村金融服務,農村信用社是農村金融的主力軍,是我國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持力量。
針對目前農村信用社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改革。
(一)觀念創新,提高認識。觀念創新是一切創新的前提和基礎。農村信用社要緊緊抓住《深化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方案》出台的有利時機,積極借鑒發達國家金融改革與發展的成功經驗,牢固確立「以人為本」、「以風險管理為核心」、「以科技發展為支撐」的經營理念,以支農富民為己任,把農村信用社改革真正辦成「自主經營,自擔風險,自負盈虧,自我約束」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二)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信用社改革應是目標一元,模式和路徑多樣。只要農民的融資需求能夠得到滿足,農村信用社或組建獨立的股份制商業銀行,或股份制合作銀行,或作為農業發展銀行的基層機構,或在維持現狀的基礎上加強管理,改善經營,都是可允許的選擇。無論採取何種產權形式,都必須在法人治理結構、股權分配、運行機制的基礎上進行規范改造,使農村信用社真正辦成由農民、農村工商戶和各類經濟組織入股,為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服務,實行自主經營、自我發展、自我約束、自擔風險的地方性金融機構。無論採取何種產權制度和組織形式,農村信用社都要堅持服務「三農」的經營宗旨,從農民和農村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出發,進一步增強和完善農村信用社的服務功能。
(三)強化內部產權約束,規范法人治理結構。首先,要按照「三會分設,三權分開,有效制約,協調發展」的原則,健全完善農村信用社的內部治理機制,以此建立健全內部治理的組織結構和恰當的制衡機制,確保各方獨立運作,有效制衡。其次,正確處理好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主要是要處理好農村信用社與人行、銀監會、地方政府及聯社的關系。經營監管由銀監會負責,銀監會根據農村信用社的實際情況科學設計指標體系,依法監管。行業管理分兩個層次:縣以下兩級是實行一級法人或二級法人由各地根據實際情況自主決定;縣以上通過專業機構進行行業管理。
(四)把握方向,科學定位。服務「三農」,是廣大農村信用社比較一致的市場定位,具有一定的政策取向。對經濟落後或經濟欠發達地區,農村信用社必須搞好自己的主業———信貸支農工作,要以有利於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經濟增長為己任。隨著農村城鎮化發展步伐的加快,一些地方正從農業社會步入工業社會,「三農」的概念已起變化,再用這一概念去界定農村信用社的經營,就很難適應改革發展形勢。
(五)加快農村信用社科技興社步伐。首先表現在金融科技隊伍不能適應現代科技發展的需要,科技人員少,尤其是缺乏既精通現代計算機通訊網路技術,又精通金融業務的復合型人才;其次是金融科技應用率低,要打破制約農村信用社的科技「瓶頸」,僅靠一個個單一的農村信用社是無法解決的。農村信用社既需要運用先進的科學手段,未雨綢繆加大科技投入,解決好科技興社問題,更需要一級管理組織來組織實施,如系統網路的開發、利用,科技人才尤其是復合型人才的引進等。
(六)政策支持,優化環境。為使農村信用社在較為寬松的環境中得以休養生息和健康發展,一方面,鑒於其農村金融主力軍的重要地位和合作金融的特殊性質,再加上其服務於農業這一弱勢產業的較低收益性,國家應在政策上給予扶持:一是國家稅務要減輕農村信用社的稅賦;二是國家財政要對農村信用社的保值貼補利息給予等額補貼;三是中央銀行設立專項貸款基金,把這部分基金列入每年的信貸總盤子中,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支持力度;四是提高農村信用社的呆賬准備金提取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