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影響金融機構支農服務水平的內部和外部主要因素是什麼
支農服務現在 有為農民提供的小額貸款業務,還有設立在鄉鎮的銀行 其實建國初期 四大國有銀行等國字頭銀行在農村都有分支機構 但是後來發現 成本高 收益低(農民就是存款 取款 其他的很少) 所以後來很多都撤離農村市場,現在鄉鎮主要的是 信用社 郵政儲蓄銀行(很多地方出現地方性商業銀行,農村銀行,是由以前的信用社改成股份制銀行的)。
以信用社為例子 解刨 內因和外因
內因:就是信用社自身角度 信用社服務態度比較差,人員自身的素質比較低,一般城市裡 你去銀行覺得服務不好 可以破口大罵,行長會出來跟你道歉 但是在鄉鎮信用社 客戶(即農民)是次位,信用社辦公人員 才是佔主導,他們對客戶的服務態度比價差,中國信用社最新一次大改革是2003年,,即改革農村信用社產權制度,改革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以及國家幫扶信用社。
外因:就是信用社所處的農村金融環境, 農村金融市場比較落後,很多農民去銀行就是存錢 取錢 根本沒有什麼理財投資 這也是造成很多金融機構不願意發展的原因 但是現在國家慢慢的扶持農民發家致富,最近幾年的小額信貸已經全力發展 就是國家支持鄉鎮企業,為農民更方便的貸款提供服務。
還有就是政府的監管不夠,很多不良貸款追不回來。
農村經濟發展程度高低 也決定著其支農金融機構發展的興衰。
⑵ 農民排隊到農村「便民金融自助服務點」如何進行業務辦理
現在很多地方都通過鋪設那個德生寶「金融便民服務自助終端「」來滿足偏遠內農村地區的容居民辦理日常支農惠農補貼支取、小額現金存取及轉帳、用戶余額和交易明細查詢、自助繳費、口頭掛失、存摺補登等各類基礎金融業務需求,特別方便參保群眾按時取出養老保險金,以備生活所需。
⑶ 農村信用社的人工客服電話是多少
每個省的農村信用社人工客服電話不一樣,以下是其中一些省份的電話一覽表:
1、北京農村商業銀行:96198
近年來,北京農商銀行作為北京市屬國有金融企業,秉承「穩健可持續全面發展」的經營理念,認真貫徹落實宏觀調控政策和金融監管要求,著力打造「流程銀行、特色銀行、精品銀行」,持續調整結構、夯實基礎、提升質效,規模、效益、質量實現協調發展,經營質態呈現持續向好的良好勢頭,開啟「深化改革、創新發展」嶄新階段。
在英國《銀行家》最新全球1000家銀行排名中,一級資本排名195位。
2、上海農村商業銀行:962999
上海農商銀行成立於2005年8月25日,是由上海國資控股、總部設在上海的法人銀行,是全國首家在農信基礎上改製成立的省級股份制商業銀行。目前全行注冊資本為80億元人民幣,營業網點近400家,員工總數超6000人。
3、深圳農村商業銀行:961200
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成立於2005年12月9日,是經中國銀監會批准,在深圳市農村信用社基礎上改制組建而成的股份制農村商業銀行。繼承了深圳市農村信用社50多年的發展歷史、服務特色和文化傳統,在改革發展和經營管理的各個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4、重慶農村商業銀行:95389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農商行」)的前身為重慶市農村信用社,成立於1951年,至今已有60餘年的歷史。2003年,重慶成為全國首批農村信用社改革試點省市之一。2008年,組建全市統一法人的農村商業銀行。2010年,成功在香港H股主板上市,成為全國首家上市農商行、西部首家上市銀行。
5、黃河農村商業銀行:96555
黃河銀行成立於2008年12月,是中國銀監會確定的全國省級農村信用聯社改革試點單位。黃河銀行系統(含縣市農村信用聯社、農商行)共有法人機構20家、基層營業網點385個、員工近6000人,是全區營業網點最多、分布最廣,支農服務功能最強的地方金融機構。
(3)金融支農服務點擴展閱讀:
農村信用合作社作為銀行類金融機構有其自身的特點,主要表現在:
1、農民和農村的其他個人集資聯合組成,以互助為主要宗旨的合作金融組織,其業務經營是在民主選舉基礎上由社員指定人員管理經營,並對社員負責。其最高權利機構是社員代表大會,負責具體事務的管理和業務經營的執行機構是理事會。
2、主要資金來源是合作社成員繳納的股金、留存的公積金和吸收的存款;貸款主要用於解決其成員的資金需求。起初主要發放短期生產生活貸款和消費貸款,後隨著經濟發展,漸漸擴寬放款渠道,和商業銀行貸款沒有區別。
3、由於業務對象是合作社成員,因此業務手續簡便靈活。農村信用合作社的主要任務是:依照國家法律和金融政策的規定,組織和調節農村基金,支持農業生產和農村綜合發展,支持各種形式的合作經濟和社員家庭經濟,限制和打擊高利貸。
北京農商銀行官網-客戶服務熱線
上海農商銀行-客戶服務
深圳農村商業銀行-首頁
重慶農村商業銀行-首頁
黃河農村商業銀行-首頁
⑷ 金融支農是允許私人創辦金融機構嗎
原則上是不允許的
⑸ 農商銀行客服電話是多少
各地農商銀行客服電話不一樣,沒有統一的客服電話,具體需要登錄各個地區的官網進行查詢。
例如:北京農商銀行:96198,廣州農商銀行:95313,上海農商銀行:962999,江蘇省農商銀行:96008等等。
農村商業銀行是由轄內農民、農村工商戶、企業法人和其他經濟組織共同入股組成的股份制的地方性金融機構。
(5)金融支農服務點擴展閱讀
創立背景
農村合作銀行要全部改制為農村商業銀行,全面取消資格股,鼓勵符合條件的農村信用社改制組建為農村商業銀行。
要在保持縣(市)法人地位總體穩定前提下,穩步推進省聯社改革,逐步構建以產權為紐帶、以股權為聯接、以規制來約束的省聯社與基層法人社之間的新型關系,真正形成省聯社與基層法人社的利益共同體。
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格股佔比已降到30%以下,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約303家、農村合作銀行約210家,農村銀行機構資產總額佔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41.4%。
另外,還有1424家農村信用社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條件。通過改革,農村信用社治理模式已經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長期存在的內部人控制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機構自身已經形成了深入推進深層次體制機制改革的內生動力。
⑹ 農商銀行綜合服務站可以辦理哪些業務
農村金融服務站是由銀行提供農村金融自助服務終端和相關技術,由當地內村委會聘用專人進行管理,在容固定場所為農民提供小額金融業務的一種新型支農金融服務模式。在天津市東麗區無暇街社區綜合服務中心,記者看到,這里掛著「金融服務站」的醒目牌子,雖然並不是銀行網點,但卻能提供多項金融業務,除小額現金存取款之外,還能辦理轉賬匯款、余額查詢、明細查詢、存摺補登、密碼修改、掛失及「一本通」定期儲蓄等各類小額金融業務。
⑺ 中國銀行惠農支付點是銀行嗎能存錢嗎
中國銀行惠農支付點可以存錢。
惠農支付點配備了中國銀行自助服務設備、電話POS以及復印機、驗鈔機等標准化設備。
面向廣大農村市場,服務農民,幫助農民不用出鎮(村)就可以辦理取款、現金匯款、結售匯等各種金融業務。
中國銀行積極響應國家「改善農村地區支付服務環境,提升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構建支農、惠農、便農的支付綠色通道」的政策,創新思路和服務模式,在全縣各鄉(鎮)政府所在地及一些有條件的行政村布控惠農支付服務點,將優質的金融服務直接送到農村。
同時,該惠農支付服務點還與宜農科技公司合作,擴充服務內容,實行網點結算繳納電費、電話費、購買火車票、飛機票等便民服務,讓廣大村民足不出鎮就能享受現代網路金融服務。
⑻ 縣域金融怎樣服務三農,服務農村
提高農村金融的服務水平直接關繫到「三農」問題的解決,關繫到黨的各項農村工作方針政策能否得到有效落實。
一、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的現狀
1.農村信用社正在成為服務「三農」的主力軍。近年來,國有商業銀行逐步退出農村市場,而農村信用社依靠其網點多人員多的優勢,不斷強化為「三農」服務的宗旨,加大支農力度,拓寬支農領域,增強服務效能,存貸款業務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市場份額不斷攀升,社會影響逐步擴大,支農服務的主力軍作用日益顯現。
2.傳統的存貸款業務仍是農村金融服務的主要內容。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泛吸收農民的閑散資金,大力開展組織資金工作,各項存款增長很快。同時農信社還加大了貸款投放,辦理了助學貸款、扶貧貸款、農戶小額貸款、聯保貸款等,取得了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促進了農民的增收。
3.農民金融意識增強。近年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民的金融意識明顯增強。逐漸明白了「借雞生蛋」、「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的道理,農民金融意識的提高也反映出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
二、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制約因素
1.服務主體缺位。國有商業銀行大幅度地撤並農村營業機構,向大中城市集中,致使國有商業銀行在農村作用弱化;作為承擔農村政策性金融服務重任的農業發展銀行業務范圍狹窄,僅僅圍繞糧棉油收購做文章,成為「糧食銀行」,難以體現政策性金融機構在農業發展中的支持作用;此外,農村保險機構缺乏;郵儲只吸存不貸款,資金分流現象嚴重。農村市場只有農村信用社一家提供金融服務,農村金融服務的主體明顯缺位。
2.服務品種單一。銀行票據承兌、代理收費等中間業務在農村沒有開展;各種金融產品及服務項目例如理財和網上銀行、銀行卡業務鮮有辦理;保險在農村開辦的品種也不多,致使投保率低和人均保險金額少。農信社除了提供信貸資金外,金融服務品種不多,難以滿足農村經濟多層次的需求。
3.服務總量不足。最重要的農業信貸投入相對不足,一是農信社資金通過拆借和購買有價證券方式轉移;二是郵政吸收的儲蓄上存轉移了資金;三是國有商業銀行鄉鎮分支機構的存款上存,而使農村資金向其他行業轉移和分流,導致了農村信貸資金來源不足,農業信貸總量投入不足,信貸投入增長落後於經濟發展的增長。
4.服務機制不順。首先,農村經濟分散化經營同農村金融集約化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目前我國農業生產基本上還是以農戶為單位分散經營,農戶貸款的發放額小、面廣、量大,而農村金融在向商業化轉軌的進程中實行集約化發展戰略,這使農業發展中的經營分散化與金融服務集約化目標產生沖突。其次,農業產業化與農村金融服務專業化的發展步調不一致。在市場的導向下,各地出現了不同層次的農業產業化趨向,而農村金融機構卻不能提供相配套的信貸、進出口結算等專業化服務,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再次,當前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的需求呈現日益擴大及多元化的趨勢,但農村金融服務不論是在體制設計,還是在產品、服務的需求滿足程度上都存在著缺陷。
三、提高農村金融服務水平的建議
1.進一步加強農村金融服務體系建設。一是加快農業發展銀行改革,擴大其業務范圍,增加農業開發、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等中長期信貸業務。二是加快農信社改革,建立規范化的合作金融體制,完善服務功能,為「三農」提供快捷、優質的金融服務。三是放開管制,允許設立民營銀行,增加為「三農」服務的金融機構。
2.創新金融產品。盡快開辦通存通兌、異地存取款、辦理代繳費等業務;盡快開發一些低費率、廣覆蓋的保險服務產品,特別是要推出進城務工民工的保險險種。
3.建立農村資金迴流機制。一是擴大農村信用社存款利率浮動幅度,增強其組織資金的能力;二是中央銀行加大對農村信用社的再貸款支持力度;三是進一步建立完善郵政儲蓄資金迴流農村機制;四是規定商業銀行每年新增存款的一定比例投放到農業或涉農領域。
4.拓寬支農領域。開發創業貸款、勞務輸出貸款等產品。要把信貸與科技開發結合起來,支持科技研究,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把信貸與農村教育結合起來,幫助農民掌握實用技術,切實提高素質,使其成為新時代知識農業的主力軍。通過科學合理地確定信貸投向,拓寬支農領域,提升信貸服務的層次。
5.改進支農方式。針對農戶貸款額小、面廣、量大的特點,農村信用社要繼續增加小額信用貸款和農戶聯保貸款的投放,完善小額信貸機制,開展現場放貸,設立「貸款專櫃」,簡化手續,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余額控制、周轉使用」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