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機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根據1944年7月在布雷頓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在華盛頓成立的。與世界銀行同時成立、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
世界銀行(World Bank),世界銀行集團的簡稱,由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國際開發協會、國際金融公司、多邊投資擔保機構和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五個成員機構組成。成立於1944年,主要任務是資助國家克服窮困。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貿易組織(WTO)一道,成為國際經濟體制中最重要的三大支柱;
國際清算銀行,是英、法、德、意、比、日等國的中央銀行與代表美國銀行界利益的摩根銀行、紐約和芝加哥的花旗銀行組成的銀團,根據海牙國際協定於1930年5月共同組建的,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現成員國45個;
美洲開發銀行,即泛美開發銀行;總行設在華盛頓,成立於1959年12月30日,是世界上成立最早和最大的區域性、多邊開發銀行;
歐洲投資銀行,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合資經營的金融機構。根據1957年《建立歐洲經濟共同體條約》(《羅馬條約》)的規定,於1958年1月1日成立,總行設在盧森堡;
非洲開發銀行(ADB)是於1964年成立的地區性國際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是非洲最大的地區性政府間開發金融機構;
亞洲開發銀行(簡稱「亞行」ADB),致力於促進亞洲及太平洋地區發展中成員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區域性政府間金融開發機構。
特別的,還有近來中國牽頭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簡稱亞投行,AIIB),政府間性質的亞洲區域多邊開發機構,重點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總部設在北京。
2. 國際金融機構的區域性金融機構
國際清算銀行是根據1930年1月20日在荷蘭海牙簽訂的海牙國際協定,於同年5月,由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比利時和日本六國的中央銀行,以及代表美國銀行界利益的摩根銀行、紐約花旗銀行和芝加哥花旗銀行三大銀行組成的銀團共同聯合創立,行址設在瑞士的巴塞爾。
國際清算銀行成立之初的宗旨是,處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賠款的支付和解決對德國的國際清算問題。1944年,根據布雷頓森林會議決議,該行應當關閉,但美國仍將它保留下來,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附屬機構。此後,該行的宗旨轉變為,增進各國中央銀行間的合作,為國際金融業務提供額外的方便,同時充當國際清算的代理人或受託人。
國際清算銀行的最高權力機構是股東大會,由認繳該行股金的各國中央銀行代表組成,每年召開一次股東大會。董事會領導該行的日常業務。董事會下設銀行部、貨幣經濟部、秘書處和法律處。
國際清算銀行的資金來源主要是會員國繳納的股金,另外,還有向會員國中央銀行的借款以及大量吸收客戶的存款。其主要業務活動是:辦理國際結算業務;辦理各種銀行業務,如存、貸款和貼現業務;買賣黃金、外匯和債券;辦理黃金存款;商討有關國際貨幣金融方面的重要問題。國際清算銀行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內的十國集團(代表發達國家利益)的活動中心,經常召集該集團成員和瑞士中央銀行行長舉行會議,會議於每月第一個周末在巴塞爾舉行。 泛美開發銀行於1959年12月30日正式成立,1960年11月1日開始營業,行址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泛美開發銀行的宗旨是,動員美洲內外資金,為拉丁美洲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項目貸款和技術援助,以促進拉美經濟的發展。其資金來源主要是會員國認繳的股金、向國際金融市場借款和較發達會員國的存款。
3. 世界銀行集團是由幾個機構全稱的全球性金融組織
一、世界銀行的作用
世界銀行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援助機構之一。世界銀行利用其資金、高素質的人才和廣泛的知識基礎,幫助各發展中國家走一條穩定、可持續和平衡的發展之路。世界銀行主要著眼於幫助最貧困的人民和最貧窮的國家,而對於所有世界銀行借款國,世界銀行強調以下需要:
1、 投資於人,特別是通過提供基本衛生和教育服務;
2、 保護環境;
3、 支持和鼓勵民營企業發展;
4、 加強政府的能力,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提供高質量的服務;
5、 促進改革,創造一個有利於投資和長期規劃的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
6、 注重社會發展、參與、良政和機構建設,將其視為實現減貧的關鍵要素。
世界銀行也幫助世界各國鞏固和加強吸引和保持私人投資需要具備的基本條件。各國政府藉助於世界銀行的資金和咨詢服務推行全面的經濟改革,強化銀行體系,投資於人力資源、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從而提高對私人投資的吸引力及其效益。通過世界銀行的融資擔保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的政治風險擔保,結合國際金融公司的股本投資,投資者就能把在發展中國家和經濟轉軌國家投資的風險減少到最低限度,就會感到比較放心。
當世界進入新世紀之際,無論是憂郁消沉還是沾沾自喜都是不容許的。發展中國家能否取得成功部分取決於美國、歐洲、日本的經濟發展,同時也取決於發展中國家自身能否實行政策和體制改革從而為實現強勁增長奠定基礎。縱觀世界,只有那些最有能力抓住全球化帶來的機遇,並有效地規避其風險的國家才能繁榮富強,而那些無法適應全球化的國家則會日益落伍,使得世界上富國和窮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世界銀行注意到未來的挑戰,正在與發展中國家共同嘗試一種更具包容性和綜合性的實現其發展使命的模式,即全面發展框架(簡稱CDF)。隨著世界銀行從僅僅資助發展項目轉為解決人類和社會發展、治理和機構等更為廣泛的問題,對這樣一種更加全面的框架的需要顯得日益突出。根據全面發展框架模式的要求,發展計劃必須是各國自己制定的,是對要實現的結果的長遠憧憬,是得到政府、援助機構、公民社會、私營部門以及其他發展參與者共同和有力的支持的。
在啟動全面發展框架時,世界銀行把注意力集中在它認為是實現有效發展的幾個主要方面:
結構上:良政治理和廉潔的政府、有效的法律和司法制度、秩序良好和接受監管的金融系統、社會安全保障制度和社會計劃;
物質上:供水和污水、能源、道路、交通和通信、環境和文化問題;
具體戰略:針對農村、城市和民營部門。
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重點領域,對於宏觀經濟和財政問題、勞動力市場和就業條件、民營部門的作用等方面的重視程度取決於各個國家的自身特點和國民對於解決這些問題所需要優先考慮的方面和規劃的討論意見。
為了應用全面發展框架的原則,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推出了減貧戰略文件(簡稱PRSP),該文件由各國自己制定,並成為減債和優惠貸款的依據。制定減貧戰略文件的目的是擴大公民社會、尤其是貧困人口本身在參與設計減貧戰略中的代表性,加強各個發展夥伴之間的協調,使國際社會的分析調研、政策咨詢和財政資源集中起來取得減輕貧困的實效。
二、世界銀行集團的組成機構
1、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向中等收入國家和借貸信用好的較貧困的國家提供貸款和發展援助。其投票權與成員國的認繳股份額掛鉤,而認繳股份額則根據每個成員國的相對經濟實力確定。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以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發債作為其主要資金來源。
2、國際開發協會(IDA)
國際開發協會在世界銀行履行其減貧使命方面起著重要作用。國際開發協會的援助對象是世界上最貧困的國家,向他們提供無息貸款和其他服務。國際開發協會的主要資金來源是較富裕的成員國,也包括部分發展中國家的捐款。
3、國際金融公司(IFC)
通過為私營部門提供投資資金,為政府和企業提供技術援助和咨詢服務,促進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增長。國際金融公司聯合私人投資者向發展中國家的商業性企業提供貸款和股本融資。
4、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
通過向外國投資者提供非商業性風險擔保,促進發展中國家的外國投資。多邊投資擔保機構也協助政府傳播有關投資機會的信息。
5、解決投資爭端國際中心(ICSID)
通過調停或仲裁的方式協助解決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的投資爭端。
三、世界銀行的業務活動
世界銀行通過提供貸款、政策咨詢和技術援助,支持各種以減貧和提高發展中國家人民生活水平為目標的項目和計劃。制定有效的減貧戰略和提供以減貧為主的貸款是實現這些目標的關鍵。世界銀行的業務計劃高度重視推進可持續的社會和人類發展,高度重視加強經濟管理,並越來越強調參與、治理和機構建設。
投資於人
任何一個國家,如果人民沒有文化,飽受營養不良和病痛折磨之苦,這個國家就無法發展經濟和實現減貧。在我們進入新千年之際,數億人民依然缺少在工業國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最基本的教育、衛生和營養條件,這不僅僅是一個道義上的問題,而是一個全球性的經濟扭曲,是實現減貧的主要障礙。
因此,世界銀行把能產生最大效應的基本社會服務作為援助重點,如生育健康、婦女保健、營養、兒童早期開發計劃、基礎教育、扶助農村貧困人口和婦女的計劃等。世界銀行作為社會部門最大的投資機構,為一百個國家的五百多個人力發展項目提供了總額超過四百億美元的貸款。
世界銀行還幫助借款國政府推進社會保障和養老金制度改革,建立社會安全網,保護那些最容易受經濟結構重組影響傷害的群體。除貸款外,世界銀行也通過對國家貧困狀況的深入評估、國別援助戰略、公共支出研究等方式提供技術援助和政策咨詢,從而幫助各國政府為實現經濟增長制定完善和長期的戰略。
保護環境
減貧與環境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之間有著內在聯系。可持續發展有許多含義,但首要的是資源,包括人力資源在發展進程中必須得到保護和加強,而不是遭受破壞或耗竭。在多數情況下,發展中國家比工業國更容易出現環境退化,空氣和水污染、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損失、沙漠化、毀壞森林等問題時時威脅著他們滿足人民的基本需求的能力,這些人類的基本需求包括充足的食物、清潔的飲用水、安全的住房和有利健康的環境。
世界銀行為確保其貸款項目不會對自然環境造成危害而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所有項目都要經過認真審查以確定他們是否會危害環境,對可能有危害的項目要做環境評價,而且世界銀行還針對此類項目採取特殊措施以避免對環境造成破壞。對環境的重視已經貫穿到世界銀行的各項業務活動中,因為經驗證明預先防範比事後治理更有成效。
為了加強這方面的工作,世界銀行與其他發展機構、非政府組織和社區組織密切合作以利用他們的知識和經驗。世界銀行與世界自然保護聯合會(簡稱IUCN)、自然保護組織和世界自然基金以及許多其他組織互相配合幫助推進保護河流、森林和沿海地區的項目。世界銀行也是全球環境基金的一個執行機構,全球環境基金在解決諸如生物多樣性、氣候變化、臭氧層損耗和國際水域污染等全球性主要環境問題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促進私營部門發展
私營部門是帶動長期增長的火車頭。穩定和開放的經營環境、獲取貸款的渠道和健全的金融體制,這些對於私人企業家的產生,對於企業的興旺發達,對於增強本國人民和外國投資者的投資信心,對於創造財富、收入和就業機會都是至關重要的。世界銀行幫助各發展中國家中的借款國政府為振興和擴大私營部門投資創造必要的條件,包括:
1.根據私人投資者的需要制定基本的法律、法規,建立本地的機構,以保證合同義務的履行;
2.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如交通、供水、能源、通信等),為提高國家的全球市場競爭力而建立必要的關鍵技術和信息基礎;
3.發展本國的資本市場和銀行系統。
除貸款和技術援助外,世界銀行還提供擔保以鼓勵私人投資,這些擔保的目的是緩解投資風險,特別是長期債務融資風險,這對於吸引私人融資發展基礎設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預計世界銀行借款國在今後十年每年將需要二千五百多億美元的資金用於基礎設施建設。世界銀行提供的擔保旨在作為改革計劃的補充,配合國際金融公司和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為私營部門提供的減少風險的服務。
自一九五六年成立以來,世界銀行負責民營部門的機構-國際金融公司總共為一百三十六個發展中國家的二千四百四十六家公司承諾了二百九十多億美元的自有資金,並安排了一百九十二億美元的銀團貸款和債券承銷。國際金融公司還幫助許多國家建立資本市場,為國有企業民營化提供咨詢服務。
多邊投資擔保機構提供的政治風險擔保也旨在支持私營部門發展,使投資者有信心投資於在沒有擔保的情況下可能顯得風險過大的事業。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為八十二個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項目提供了擔保,擔保總額超過一百一十億美元,促進吸引外國直接投資總額據估計超過四百七十億美元。多邊投資擔保機構還為政府提供技術援助,通過具有創新性的網站提供有關這些國家投資機會的信息為投資者和借款國服務。
促進經濟改革
鑒於經濟上的扭曲加劇了貧困問題,因此世界銀行幫助其借款國政府改善經濟和社會政策,提高效率,增加透明度,促進穩定,實現均衡的經濟增長。世界銀行通過提供貸款、政策咨詢和技術援助,支持開展改革以減少預算赤字,降低通貨膨脹率,開放貿易與投資,實行國有企業民營化,建立健全金融體制,加強司法制度,保護產權。這些改革措施有助於吸引外國私人資本,增加國內儲蓄和投資,使政府能夠提供有效的社會服務。
然而,由於採取改革措施會導致沒有生產效益的企業倒閉,削減低效率的政府補貼而引起物價上漲,因此改革會對貧困和脆弱人群產生短期的負面影響。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世界銀行在支持改革時往往也資助建立社會安全網的計劃,協助保護貧困人口或防止脆弱人群陷入貧困。
貧困國家欠工業國政府的高額債務已被日益視為阻礙這些國家實行根本性改革的嚴重製約。為了確保經濟改革工作不會因為高額債務和償債負擔過重而受到威脅,一九九六年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發起了重債貧困國動議(簡稱HIPC)。該動議代表了包括所有債權國在內的國際社會作出的一種承諾:採取協調一致的行動把非常貧困的國家的債務負擔降低到可持續的水平。一個國家要符合重債貧困國動議的減債條件,必須首先符合國際開發協會的貸款條件,面臨不可持續的債務負擔,並明確作出實行經濟改革的承諾。該動議提供減債的依據是在經濟增長和減貧背景下的債務可持續性。該動議現擁有資金約二百三十億美元,迄今為止有十三個國家符合其減債條件。
戰勝腐敗
政府要提高效率,就必須取得他們為之服務的人民的信任和信心。腐敗對於經濟和社會具有破壞性的影響,它削弱了人民對政府的信任,減弱了公共政策的有效性,降低了投資者的信心,對吸引外資產生負面影響。腐敗也降低了援助資金的效益,對援助國取得政治上和基層民眾的支持形成威脅。
雖然人民和政府必須在反腐敗斗爭中起主導作用,但世界銀行也在支持一些國家的反腐敗工作。世界銀行在幾個國家開展了對腐敗程度和特點的調查,並組織了研討會、課程以及以政府官員和公民社會為對象的培訓活動。但是,最具深遠影響的是世界銀行為幫助各國制定和實行減少腐敗機會的政策和體制改革所做的努力,這些改革包括加大金融監管和信息披露的力度,提高公共部門決策的透明度,通過確認股東和債權人的權益以加強責任制。
世界銀行目前在九十五個國家開展了六百多項涉及公共部門體制改革的活動,有二十多個國家申請世界銀行援助專門解決腐敗問題。
援助受沖突危害的國家
沖突和暴力是世界上最迫切需要解決的發展問題之一,世界上許多最貧困的國家深受其害。世界銀行在這個領域的比較優勢是幫助這些國家實現從依賴救濟向可持續經濟增長的過渡,加強對沖突後恢復重建的援助工作的協調。世界銀行在對沖突後國家的援助不僅重視基礎設施的重建,同時也注重促進經濟調整和恢復、解決社會部門需求、加強機構能力建設的規劃,還開展清除地雷、士兵退役安置、難民返回家園等方面的項目。世界銀行活躍在世界各地,活躍在巴爾干、蒲隆地、柬埔寨、東帝汶、海地、獅子山等國家,與各個方面合作幫助恢復重建經濟,實現穩定,為在沖突中生活受到影響的人民構築更美好的未來。
調動資金
世界銀行與借款國政府之間獨特的夥伴關系,它在幫助借款國政府制定計劃和確定工作重點方面所起的作用,都使它能夠在調動發展所需要的資金方面發揮強有力的協調作用。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開發協會的貸款通常只支付項目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下,其餘部分由借款國政府自行籌集或由參與聯合融資的各方提供。這種方式使得世界銀行通過發售債券和會員國認繳股金籌集到的資金在影響范圍和效力方面都擴大了數倍。
與其他援助機構或援助國進行聯合融資是一種極其有效的方式,不僅能夠動員更多的資金,而且促進了發展機構之間的協作。聯合融資方包括其他開發銀行、歐洲聯盟、各國家援助計劃署和出口信貸機構等。世界銀行為許多借款國主持召開協商小組會議,使援助國的官員得以與借款國的主要決策者接觸和討論整個經濟發展的重點和戰略,作出援助承諾。
世界銀行的業務重點發生了重大變化。1980年,電力部門的投資占世行貸款總款的21%,而今天,這一比例已下降到5%,與此相反, 衛生、營養、教育和社會保障項目在世行貸款中所佔的比例已從80年的5%提高到今天的25%。而且,由184個國家共同擁有的世界銀行是在以不同的方式促進發展,著眼於社會性別、社區發展以及少數民族等另類問題。
四、世界銀行的資金來源
世界銀行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籌集發展資金,國際開發協會則依靠較富裕的成員國政府的捐款。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貸款約佔世界銀行年貸款額的四分之三,其資金幾乎全部籌自金融市場。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作為世界上最審慎和管理最保守的金融機構之一,在世界各地發售三A級債券和其他債券,發售對象為養老基金、保險機構、公司、其他銀行及個人。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對借款國的貸款利率反映出其籌資成本,貸款的還款期為十五至二十年,在開始償還本金前有三至五年的寬限期。
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資金里有不到百分之五是成員國在加入世界銀行時的認繳股金,成員國政府根據其相對經濟實力認購股份,但只須繳納認購股份額的一小部分,未繳納的余額為待繳股金,留待世界銀行虧損嚴重無力兌付債券時繳納,這種情況從未出現過。這種有保障的資本金只能用於償付債券持有者,不能用於支付行政開支或發放貸款。按照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規定,未償和已支付的貸款余額不得超過資本金和儲備的總和。
國際開發協會
國際開發協會成立於一九六零年,目的是為沒有能力以商業利率借貸的貧困國家提供優惠貸款。國際開發協會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的目的相同,都是為了促進增長和減輕貧困,不過國際開發協會採取的是無息貸款(稱作國際開發協會「信貸」)、技術援助和政策咨詢的方式。國際開發協會信貸約佔世界銀行貸款總額的四分之一。借款國須支付不到貸款額百分之一的手續費用於行政支出,規定還款期為三十五至四十年,寬限期為十年。
國際開發協會每三年補充一次資金,有近四十個國家捐款。捐款國不僅包括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美國等工業國,也包括阿根廷、波札那、巴西、匈牙利、韓國、俄羅斯、土耳其等發展中國家,其中有些國家曾一度是國際開發協會的借款國。
國際開發協會的資金是以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相同的審慎、保守和小心的方式進行管理的。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一樣,國際開發協會信貸從未出現過拖欠現象。
五、世界銀行的管理層
世界銀行由一百八十四個國家共同擁有,其成員國的意見和利益由理事會和設在華盛頓的執行董事會代表。
理事和執行董事
世界銀行的成員國就是世界銀行的股東,擁有最終決策權。每個成員國委任一名理事和一名副理事來行使其職責。理事通常由財政部長或計劃部長等官員擔任,他們在每年秋季召開的世界銀行年會上碰面,決定世界銀行的重大政策問題,接納新成員國或暫停成員國資格,決定法定股本的變更,確定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凈收益的分配,批准財務報表和預算。
由於部長們每年只開一次會,所以理事的大部分權力都下放給執行董事會。世界銀行集團的每個成員國政府都由常駐在華盛頓世界銀行總部的一名執行董事代表。擁有股份最多的五個國家-法國、德國、日本、英國和美國各任命一名執行董事,其他成員國分別由經過各國分組(或選區)選舉出的十九名執行董事代表。中國、俄羅斯聯邦和沙烏地阿拉伯等部分國家形成單一國家選區,而其他國家聯合成多國選區。這二十四名執董通常每周開兩次會來監督管理世界銀行的業務,包括批准貸款和擔保項目、新的方針政策、行政預算、國別援助戰略以及借款和財政決策。
行長
世界銀行的行長按照傳統由擁有股份最多的國家美國的公民擔任,行長任期為五年,可以連任。行長擔任執行董事會主席,並負責世界銀行的全面管理。詹姆斯D.沃爾芬森為世界銀行集團自1946年以來的第九任行長。他作為國際投資銀行家開始了職業生涯,同時也參與了開發和全球環境事務。 他在1995年6月1日擔任行長以來訪問了100多個國家,目的是獲取關於世界銀行及其各個成員國所面臨的挑戰的第一手資料。
1999年9月27日世界銀行執行董事會一致通過沃爾芬森先生連任世界銀行行長職務,任期從2000年6月1日開始,使沃爾芬森先生成為世界銀行歷史上第三位連任的行長。
六、年會
每年秋天,世界銀行理事會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召開聯合年會,討論他們各自組織的工作。年會的時間一般都在9、10月間,習慣上在華盛頓連續開兩屆,第三屆安排在其他的會員國舉行。2002年年會於9月29日在華盛頓召開。
由於年會有眾多的成員國的官員到場,因此為各種大小事務、正式和非正式的磋商提供了機會。許多研討會也在同時召開,目的是為了促進私營部門、非政府組織和媒體之間的創造性對話。
另外,每年春天,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發展委員會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貨幣與金融委員會還要舉行會議討論工作進展情況。與年會一樣,會議期間也會舉行包括私營部門、媒體、非政府部門在內的一系列研討活動。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理事會全體會議只在秋天舉行。
七、世行中國項目簡介
1981年,世界銀行向中國提供第一筆貸款,用於支持中國的大學發展項目。從那時以來,世界銀行共向中國提供貸款近350億美元,支持了234個項目,其中有110多個項目還在實施。中國的貸款總額在世行各借款國中仍名列第一。
鑒於中國在過去20年取得的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中國已於1999年7月1日從(向世界上最貧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無息貸款的)國際開發協會畢業,現在僅從國際復興開發銀行貸款。
由於中國的財政狀況不斷改善,國內資金利率較低,使得中國對外來資金的需求減少,世界銀行在2002至2004三個財政年度對中國的貸款額度預計將在30億美元左右,用於大約30個項目。世行貸款將重點支持中國發展西部落後地區和應對快速城市化帶來的挑戰,新的貸款項目預期將是跨部門和涉及多方面問題的,並強調機構建設。
世界銀行駐中國代表處負責管理世行的中國業務。財政部是世界銀行集團在中國開展業務活動的主要對口部門,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對合作計劃的制定也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世界銀行和中國政府每年就雙方的三年滾動貸款計劃進行磋商,雙方都可以提出項目建議,所有貸款項目都須經過充分的技術、經濟、財務、環境和社會評估之後再提交貸方和借方的決策機構做最後審批,雙方對每個貸款項目的實施進展情況進行定期監督檢查。
八、聯系方式
地址:美國華盛頓特區20433西北1818 H街
電話: 001-202-473-1000
傳真: 001-202-477-6391
網址: www.worldbank.org
[信息來源:世行駐中國代表處]
4. 世界上有哪些重要的國際性金融機構其主要宗旨和業務有何異同
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文名稱為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它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根據1994年在美國布雷頓森林舉行的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所擬訂的《國際貨幣基本協定》,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總部設在華盛頓。有成員國148個(1984)。
該組織的宗旨:穩定國際匯率,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貨幣問題上促進國際合作,並通過提供短期貸款解決成員國國際收支暫時逆差的外匯資金需要。
該組織的資金主要來源於各成員國所繳的份額。成員國的主要權利是享有提款權,即有權按照所繳份額的一定比例借用外匯。1969年,該組織創設了一種稱為「特別提款權」的貨幣(記帳)單位,根據成員國的份額按比例分配,作為國際流通手段的一個補充。成員國的特別提款權,可作為貨幣儲備,也可用於向其他成員國購買外匯,解決本國的國際收支逆差。成員國有義務提供經濟資料,並在外匯政策和管理方面接受該組織的監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最高權利機構是理事會,由各成員國派正、副理事一名組成。處理日常業務的機構是執行董事會,由22名執行董事組成,其中5名董事由份額最大的5大國(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派任。總裁由執行董事會推選,負責基金組織的業務工作。中國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創始國之一。1980年4月17日中國代表權得以恢復,1980年以來,中國代表參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年會。
2、世界銀行集團。世界銀行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銀行」,它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之一,擁有184個成員國。 這些國家對世行資金的籌措和使用共同負責。世界銀行正在與整個發展社會一道,將其工作的重點放在實現聯合國成員國於2000年達成的新千年發展目標和可持續的減貧工作上。 世界銀行為那些無法進入國際市場或進入國際市場條件較差的國家提供低息、無息貸款或贈款。
「世界銀行」這個名稱一直是用於指國際復興開發銀行 (IBRD)和國際開發協會(IDA)。這些機構聯合向發展中國家提供低息貸款、無息信貸和贈款。
約有1萬名從事發展工作的專業人員在世界銀行設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總部和其109個國家的代表處工作。
除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國際開發協會以外,世行集團還有另外三個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 通過對高風險部門和國家提供支持來推動私人部門的發展。多邊投資擔保機構(MIGA)向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者和貸款人提供政治風險保險(擔保)。國際投資糾紛解決中心(ICSID) 解決外國投資者與東道國之間的投資糾紛。
3、國際清算銀行。
最初成立目的:處理一次大戰後德國賠款分配事宜 。
目前為辦理中央銀行業務的金融機構 。
宗旨:促進各國中央銀行之間的合作。
主要職能:協助各國中央銀行管理外匯儲備,為各國中央銀行提供投資服務和流動資金,作為代理人和委託人為實踐國際金融貸款協議提供幫助等。
4、亞洲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是亞太地區重要的政府間國際金融組織,它以促進亞太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與合作為宗旨,為亞太地區的發展中成員提供資金、技術和管理經驗等。它由成員國或地區共同出資興辦,不以盈利為目的。
亞行成立於1966年12月19日,總部設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亞行現有成員57個,包括本地區41個成員和非本地區16個成員。亞行的組織機構由理事會、董事會和亞行管理局組成。
5. 世界三大金融機構是哪個
就我所學的是這樣分的:
最重要的國際金融組織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集團(World Bank)和國際清算銀行(BIS)。
其中世界銀行集團是個統稱其中分別為,國際復興開發銀行(IBRD)、國際金融公司(IFC)、國際開發協會(IDA)
6. 世界銀行是屬於國際商業銀行還是國際金融機構
國際金融機構,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商業銀行
7. 全球主要金融機構
世界銀行排行榜前十位
1 JP Morgan Chase & Co 摩根大通公司 US JPM
2 Bank of America Corp 美國銀行 US BAC
3 Citigroup 花旗集團 US C
4 Royal Bank of Scotland 蘇格蘭皇家銀行 UK RBS
5 HSBC Holdings 匯豐集團 UK HBC
6 Wells Fargo & Co 美國富國銀行 US WFC
7 Mitsubishi UFJ Financial Group 三菱日聯金融集團 Japan MTU
8 ICBC 中國工商銀行 China
9 Credit Agricole Group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 France
10 Santander Central Hispano 西班牙國際銀行 Spain STD
全球十大證券交易所
1.紐約泛歐交易所(美國)
2.納斯達克交易所
3.東京證交所
4.倫敦證交所
5.紐約泛歐交易所(歐洲)
6.上海證券交易所
7.香港聯交所
8.多倫多證交所
9.印度國家證券交易所
10.巴西證券、商品及期貨交易所
全球十大期貨交易所
1、倫敦金屬交易所
2、芝加哥商業交易所
3、芝加哥商品期貨交易所
4、紐約商業交易所
5、紐約商業交易所
6、倫敦洲際交易所
7、ICE-NYBOT
8、新加坡交易所
9、東京工業品交易所
10、香港期貨交易所
8. 國際上的經濟、金融等方面的主要的組織或機構有哪些
權威回答:
國際組織是具有國際性行為特徵的組織,國際組織可分為兩種主要型態:
政府間國際組織:成員都是主權國家或其它成員不必為主權國家的國際組織(像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
非政府間國際組織(NGOs):任何國際組織,凡未經政府間協議而建立,均被視為是為這種安排而成立的非政府國際組織。包括獨立組織,民間組織,第三部門,志願協會。
從法律角度來講,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必須有一部公約作為基礎,並且有一個法人。國際組織在功能上,成員以及成員的標准上有區別. 某些國際組織(全球性國際組織)是允許所有國家加入的, 這樣的組織有聯合國以及它的下屬機構,世界貿易組織等。還有一些國際組織是接受世界上,某一地區或大陸的成員加入的,像歐盟,非洲聯盟,東盟、上海合作組織等,有以地區性組織國際專業管理亞太年會等。
全球性國際組織
聯合國,包括它的特別機構和它下屬的組織。
世界貿易組織
萬國郵政聯盟
伊斯蘭會議組織
國際刑警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會
國際民主選舉基金會
國際水道測量組織
區域性國際組織
地區性國際組織地圖歐洲:
歐盟
歐洲議會
歐洲自由貿易協會
歐洲太空總署
歐洲專利組織
亞洲:
亞洲合作對話
東南亞國協
南亞地區合作協會
波斯灣合作理事會
東亞峰會
國際專業管理亞太年會
歐亞:
獨立國家國協
上海合作組織
歐亞經濟共同體
中亞合作組織
古阿姆五國集團
黑海經濟合作組織
非洲:
非洲聯盟
協約理事會
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西非)
南部非洲發展組織(南非)
政府間發展管理局 (東非)
阿拉伯馬格裡布聯盟(北非)
西半球:
美洲國家組織
南美洲國家聯盟
南方共同市場
安第斯國家共同體
加勒比國家聯盟
東加勒比國家組織
中美洲議會
里約集團
北美自由貿易協定
大西洋: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
歐洲安全合作會議
太平洋:
亞洲太平洋經濟合作會議
太平洋島嶼論壇
太平洋共同體
印度洋:
環印度洋地區合作聯盟
北冰洋:
北極理事會
其他國際組織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石油輸出國組織
英聯邦
法語國家組織
葡語系國家共同體
拉丁語聯盟
阿拉伯國家聯盟
不結盟運動
伊比利亞-美洲合作組織
伊斯蘭會議組織
國際聯誼城市
加勒比國家聯盟
八國集團首腦會議
國際金融組織
國際清算銀行
國際貨幣基金
世界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