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業務難拉,不良貸款率上升,這些現象怎麼看待
有什麼辦法,傻子太多騙子都不夠用
B. 商業銀行為什麼會出現不良貸款率上升
出現這個情況一是天災,二是人禍,天災當然是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不好,匯率內居高不下,人容民幣升值,造成出口萎縮,國內消費下降,人工及各種成本上升,製造業率先大批破產。人禍當然是官僚作害,外行者當權,決策連連失誤,中飽私囊.
C. 銀行不良貸款上升,對銀行各方面有什麼影響
銀行其實就是來一個借錢的人,源不良貸款增加就是欠債不還的人多了,有什麼影響你應該能夠想像,只要數量多到一定程度,銀行就沒有現金流轉,最終陷入破產。
銀行自身發展看重的指標很多,比如說貸款質量,資本周轉率,資本充足率等等
不良貸款影響的方面很多了,最基本的就是表現最直接的:每股收益,總利潤,資本周轉率等等
具體的法律條文參見人民銀行相應的管理條例,遠不止ls說得那點。
其實目前的情況下,中國銀行的安全邊際還是很高的,我最為擔心的主要還是房地產行業的崩潰。因為這會造成銀行貸款質量的下降
D. 如何解決農村金融機構不良貸款率過高狀況
要提出解決問題,首先需要了解這種情況的形成原因。
首先是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專不高,這使得其屬承受和抵禦風險的能力較差,使得貸款的歸還沒有保障,是信貸不良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農民自身信用觀念淡薄,常常想方設法賴債不還,而且從地方政府到鄉鎮政府再到農村領導班子對於這種行為欠缺管理力度,大多聽之任之,或是帶頭賴債,形成了十分不良的影響;
再次是農村金融監管存在缺陷,金融機構機制不完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規范。
以上這些都是形成農村信貸不良率過高的因素,而解決方案就是:
首先,深化產權改革,健全農村金融機構的法人治理結構。使得現行比較模糊的產權主體清晰化,這樣可以有效防範和化解農村信貸風險。
其次呢是大力加強文化素質教育,加大普法宣傳力度。讓更多的人產生法律意識,在自身上減少信貸不良的產生。
再次是建立良好的農村信貸體系。建立完善必要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和比較全備的信息綜合及反饋系統。
E. 銀行業的未來發展趨勢
在信息經濟和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在金融媒介多元化競爭中,商業銀行如果不改變將難以應對快速變化的市場和客戶需求。因此,有人預言商業銀行將成為「21世紀行將滅絕的恐龍」。而我認為,行將滅絕的可能只是商業銀行的傳統經營模式,市場和客戶在進化,商業銀行在進化,未來商業銀行的形式和承載內容將迥異於當今。雖然我們現在還無法確定未來銀行到底是什麼樣,但一些方向性的趨勢值得我們重視。
方向之一:未來銀行可能是數據驅動的銀行
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來臨。大數據用來描述規模巨大、類型復雜的數據集合,被譽為是繼雲計算、物聯網之後,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技術變革,引起各方高度關注。____年,著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宣布「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近年來,IBM、甲骨文、SAP等業界巨頭紛紛收購與大數據有關公司,加速布局大數據領域;____年,達沃斯論壇報告《大數據,大影響》稱大數據像貨幣和黃金一樣,成為新的經濟資產;____年,奧巴馬政府宣布投資2億美元啟動「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旨在增強對海量數據的搜集和分析萃取能力。
隨著資料庫和數據挖掘技術發展完善以及數據來源迅速擴展,作為數據密集型行業,銀行業將在更廣領域和更深層次獲得並使用涉及客戶方方面面,更加全面、完整、系統的數據,並通過挖掘分析得到過去不可能獲得的信息和無法企及的商機。由此可見,金融數據密集但目前尚未充分開發的商業銀行大有文章可做,數據和數據應用能力將逐漸成為其戰略性資產
F. 誰知道金融機構的不良貸款數據在哪能查詢到急~~
中國人民銀行有徵信系統,可以查
G. 銀行不良貸款率高怎麼辦,還能去貸款嗎求大神告知
不良貸款率必須低於10.6%。
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占總貸款余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在評估銀行貸款質量時,把貸款按風險基礎分為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類,其中後三類合稱為不良貸款。正常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能夠履行合同,沒有足夠理由懷疑貸款本息不能按時足額償還。關注類貸款定義為盡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償還貸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對償還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次級類貸款定義為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出現明顯問題,完全依靠其正常營業收入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可能會造成一定損失。可疑類貸款的定義為借款人無法足額償還貸款本息,即使執行擔保,也肯定要造成較大損失。損失類貸款定義為在採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後,本息仍然無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極少部分。對各項貸款進行分類後,其後三類貸款合計為不良貸款。各項貸款指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借款人融出貨幣資金形成的資產。主要包括貸款、貿易融資、票據融資、融資租賃、從非金融機構買入返售資產、透支、各項墊款等。
H. 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上升的原因包括哪些,應採取哪些對策
一、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宏觀經濟調整的反映
2003年至2013年,是我國經濟經歷高速發展的十年,這一階段,我國名義GDP年均增速高達16.8%,實際增速也有10.1%。伴隨經濟規模的增長,貨幣供應量從19.05萬億元增長至135.98億元。在經濟的上行期,流動性充裕,投資機會多,企業信貸需求旺盛。同時,中國銀行業在剝離擺脫不良資產包袱之後,通過股改上市,成為市場化運作主體,釋放了銀行的增長動力,資產規模從27.7萬億元提升至151.4萬億元,十年增長了4.5倍。
企業的擴張與銀行的發展一方面相輔相成,另一方面也為當前銀行資產質量惡化埋下了的隱患:一是企業整體杠桿率偏高,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當前中國公司債務已經達到GDP的125%,進入紅色區域(公司與個人債務總和與GDP之比正常值為100%);二是企業跨業經營成為趨勢,特別是涉足房地產、礦產等領域的情況較多;三是產能全面過剩,無論是高耗能的電解鋁、鋼鐵,還是新興的光伏、風電,以及造船等行業均嚴重過剩。
而存在上述風險隱患的「銀-企」借貸體系是不可持續的。進入新常態後,各種關系正在調整,原有借貸體系中的一些風險隱患需要時間來消化和釋放。從銀行信貸資產風險發生的情況看,「企業死亡」與上述三類風險隱患相對應,表現為「高杠桿斷裂」,「多頭投資失敗」和「過剩產能出清」。客戶風險爆發的過程,也是經濟機體去除這些「頑疾」的結果體現。
二、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上升是各國經濟調整的共同現象
橫向上看,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歷次貸危機後,也普遍遭遇了銀行貸款不良率上升的階段。其中,美國銀行業在次貸危機爆發當年不良貸款率較之前提高0.6個百分點,風險暴露主要集中在隨後的兩年(08、09年貸款不良率增幅高達1.57和2.03個百分點),並於2009年達到頂峰(5%),之後逐漸回落,整體上與危機爆發和影響逐漸消除的過程基本一致。其他發達國家銀行業不良貸款率也呈現類似特徵。可見,銀行不良貸款率在經濟下行期上升,隨著經濟復甦回落是全球普遍的現象。2
美國GDP增速與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直至目前,上述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仍處於較高水平。總資產排名全球20強的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3.50%。匯豐銀行、法國巴黎銀行、摩根大通、法國農業信貸銀行、巴克萊銀行、花旗銀行、蘇格蘭皇家銀行、法國BPCE銀行、桑坦德銀行、富國銀行的不良資產率均遠遠超過2%的水平,有的甚至達到了8%。
2
發達國家銀行不良貸款率。數據來源 WIND
與之相比,我國上市銀行平均的不良貸款率為1.52%,仍然處於較低的水平。即便是三季度不良貸款率率先突破2%的農業銀行,考慮到該行撥備覆蓋率較高,若將超出平均水平的撥備用於核銷,該行不良貸款率將大幅下降至1.5%以下。
三、應對資產質量惡化,中國銀行業尚有空間
首先,宏觀經濟逐漸展露出積極的因素。雖然短期內經濟仍有下行壓力,一些傳統產業、過剩產能向下調整的慣性仍然較大。但同時,新產業、新業態、新動力加快孕育,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繼續提升,第三產業比重進一步提高,出口降幅收窄等。宏觀經濟增長結構的調整為銀行業對沖存量風險提供了機遇。
其次,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水平有了長足的進步。大多建立了現代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機制,通過引入並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在風險管理政策、工具、系統等方面不斷強化和完善,形成了較為系統的風控體系,資本對風險的抵補能力不斷加強。
第三,在不良貸款大量爆發前,銀行已經開始意識到一些問題,並採取了相應措施,如對「兩高一剩」、房地產等行業進行管控。以農業銀行為例,自2009年開始對鋼鐵、有色等行業實施指導性限額管理,2011年起實施指令性限額管理,一方面控制了設限行業風險敞口總量;另一方面,在限額管控下,銀行優中選優,介入行業內優質客戶,即便面臨「去產能」的局勢,受到的沖擊也相對有限。
第四,面對嚴峻的經濟形勢,「銀-企」兩方面均積極調整。企業方面,在歷經大量因「高杠桿斷裂」而「猝死」的風險事件後,在擔保融資、高成本融資等方面相對謹慎;銀行方面,不再是簡單追求自保,而是有選擇的給企業「輸血」,企業也配合銀行方面進行貸款歸位、落實抵押,確保一部分能夠產生現金流的項目得到資金支持以最終償還貸款,有效化解暫時的風險。
此外,中國銀行業在經濟上行期儲備了較為充分的財務資源。目前,上市銀行撥貸比為2.77%,規模前十大銀行撥貸比顯著超過美國、日本、英國和德國等主要發達國家(低於法國),對風險覆蓋的水平相對較高。
1
中國及主要發達國家規模前十大銀行撥貸比。數據來源 www.ybzcpcc.com
總體而言,當前銀行不良貸款率的上升是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在銀行資產端的體現,具有階段性特徵。既不能誇大這一現象的嚴重性,也不能低估解決問題的艱巨性,要從縱向看探究問題的產生,在橫向上借鑒他山之石,清醒地認識來龍去脈,深刻洞察商業銀行的經營和管理的邏輯和內在規律,不為一時的市場浮躁所動,才能在風險之後「涅槃重生」
I. 不良貸款上升與樓市有何關系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有何危害
不良貸款上升與樓市無直接關系,但是與資金違規流入樓市有密切關系。
一、不良貸款上升和樓市其實沒有直接關聯。為什麼這么說,不良貸款上升是一個綜合指標,樓市是一個大的市場,一個市場的發展不能直接影響金融機構的貸款不良率,這是明確的。但是從側面來看,是存在間接關聯的。
我們知道,自2008年金融危機後,四萬億投了下來,全國各地掀起了一波基建熱,同時也帶動了房地產開發市場的發展,據統計2008年到2010年房價上漲了58.87%,而相比2005年到2007年房價上漲是27.8%,這也讓很多企業主十分眼紅,因此帶動了部分企業主從經營實體到投資房地產的轉變。
而且從監管部門的政策動向來看,近期個別地方房價異動上漲,市場炒作熱情升溫,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關注。比如今年4月22日,銀保監會首席風險官兼新聞發言人肖遠企就表示,貸款一定要按照申請用途真實使用資金,不能挪用,要求銀行一定要監控資金流向,對於違規把貸款流入到房地產市場的行為要堅決予以糾正。
此外,監管部門還會根據銀行信貸投放情況,實時開展現場檢查,發現違規問題及時糾正,對問題嚴重的銀行機構要實施嚴厲處罰,切實將經營類貸款資金真正用於企業的生產經營,確保經濟平穩健康和高質量發展,有效防控金融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