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四川省金融機構絕對貢獻率

四川省金融機構絕對貢獻率

發布時間:2021-05-17 05:50:05

⑴ 西南地區的經濟

2014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536.7億元,比上年增長8.5%。第一產業增加值3531.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51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486.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128元。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058.5億元,其中稅收收入2311.7億元;公共財政支出6784.3億元。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577.5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1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40.1%;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03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3.2%。
2014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6.7萬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28.5萬公頃;中草葯材播種面積10.8萬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31.5萬公頃。 全年糧食總產量3374.9萬噸;油料產量300.8萬噸;煙葉產量22.5萬噸;蔬菜產量4069.3萬噸;茶葉產量23.4萬噸;園林水果產量759.7萬噸;中草葯材產量42.3萬噸。全年生豬出欄7445.0萬頭;牛出欄278.7萬頭;羊出欄1632.7萬只。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9.94萬公頃,水產品產量132.63萬噸。
工業
2014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2409.0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5%。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974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559.7億元,實現利稅總額3897.2億元,實現凈利潤2046.3億元。
建築業
2014年,四川省完成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225.4億元。擁有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545個,實現利稅總額561.4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3362.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9544.2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2014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65.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348.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17.0億元。 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137.1億元,其中商品零售額5700.9億元。
對外經濟
2014年實際利用外資106.5億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80家,累計批准10472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102.9億美元。落戶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210家。年末駐川外國領事機構12家。全年進出口總額702.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448.5億美元;進口額254.0億美元。
金融業
截至201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3282.0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3884.1億元。共有保險公司76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060.6億元;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373.9億元。 共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19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2家、證券期貨營業部336家。年末有證券投資者賬戶800.3萬戶,全年累計實現證券交易額6.3萬億元。 2013年,雲南省生產總值(GDP)達11720.91億元,比上年增長12.1%,高於全國4.4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1895.34億元,增長6.8%;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4927.82億元,增長13.3%,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4897.75億元,增長12.4%。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6.0:42.9:41.1調整為16.2:42.0:41.8。雲南人均生產總值(GDP)達25083元(摺合4050美元),比上年增長11.4%。非公經濟增加值實現5397.48億元,占雲南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6.1%,比上年提高2個百分點。
2013年,財政總收入達2975.68億元,比上年增長13.4%。雲南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610.69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其中增值稅完成147.68億元,下降0.2%;營業稅完成418.58億元,增長22.9%;企業所得稅完成146.33億元,增長7.7%。雲南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4096.56億元,比上年增長14.7%,其中,用於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農林水事務和交通運輸支出分別增長1.7%、15.1%、12.5%、3.9%和76.9%。
第一產業
2013年,雲南農業總產值達3056.04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農業產值1639.40億元,增長6.6%;林業產值293.25億元,增長12.1%;牧業產值962.55億元,增長5.7%;漁業產值70.41億元,增長13.7%;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90.43億元,增長9.4%。
2013年,糧食總產量達1824萬噸,比上年增長4.3%。油料產量60.7萬噸,比上年下降3.4%;烤煙產量103.9萬噸,下降6.5%;蔬菜產量1625.4萬噸,增長10.4%;園林水果產量571.5萬噸,增長11.9%;茶葉產量30.2萬噸,增長11.1%;鮮切花產量80.5億枝,增長12.1%。
2013年豬、牛、羊、禽肉總產量達357.44萬噸,比上年增長3.4%;牛奶產量54.51萬噸,增長1.5%;禽蛋產量23.24萬噸,增長5.0%。
第二產業
2013年,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3767.58億元,比上年增長12.0%;其中,規模以上工業[5]增加值3470.66億元,增長12.3%。在規模以上工業中,輕工業增加值1528.14億元,增長7.4%;重工業實現工業增加值1942.53億元,增長16.3%。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中,煙草製品業增加值1076.53億元,比上年增長3.9%;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增加值425.32億元,增長23.6%。六大高耗能行業增加值1289.97億元,比上年增長15.9%;其中,化學原料及化學製品製造業增長2.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增長20.5%,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3.6%,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4.6%,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增長15.2%,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增長11.6%。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1954.62億千瓦小時,增長27.4%;粗鋼產量1884.80萬噸,增長23.5%;鋼材產量2053.92萬噸,增長28.4%;十種有色金屬產量300.42萬噸,增長4.9%;水泥產量9009.16萬噸,增長15.6%;卷煙產量757.55萬箱,下降1.4%;成品糖產量236.52萬噸,增長14.9%。
2013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利稅1777.54億元,比上年增長7.0%;其中,實現利潤549.08億元,增長5.5%。
第三產業
2013年,雲南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36.01億元, 比上年增長14.0%。按經營地統計,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額3240.36億元,增長13.8%;鄉村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95.65億元,增長14.5%。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業零售額499.73億元,增長19.8%;零售業零售額2679.02億元,增長14.1%;住宿業零售額40.99億元,增長3.7%;餐飲業零售額517.83億元,增長9.4%。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零售額中,糧油類零售額比上年增長34.9%,汽車類增長13.9%,石油及製品類增長15.3%,日用品類增長29.5%,文化辦公用品類增長3.4%,化妝品類增長17.0%,金銀珠寶類增長22.6%,傢具類增長31.9%,建築及裝潢材料類增長47.1%,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長8.5%。2013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為273.51億元,比上年增長9.1%。
2013年郵電業務總量402.61億元,比上年增11.0%;年末固定電話用戶485.41萬戶;其中,城市電話用戶346.92萬戶,農村電話用戶138.49萬戶;新增行動電話用戶499.98萬戶,年末達到3395.76萬戶。(固定)寬頻接入用戶404.69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2354.87萬戶(含無線上網卡用戶和手機上網用戶)。
2013年,雲南金融業實現增加值693.93億元,比上年增長23.5%。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達20691.55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5.2%,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余額8968.32億元,增長15.8%;年末雲南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達15782.46億元,比上年增長14.0%。
2013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320.77億元,比上年增長18.2%;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37.37億元,增長18.6%。2013年支付財產險業務賠款78.78億元,增長22.7%;壽險業務給付26.47億元,增長23.3%;健康險和意外傷害險賠款及給付16.81億元,增長16.5%。
2013年雲南企業(上市公司)通過證券市場融資255.9億元,比上年增加245.9億元。年末雲南有上市公司28家,總股本190.20億股;總市值2066.09億元,比上年增加77.59億元。 2014年,貴州省完成地區生產總值9251.01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26393元(按年平均匯率折算為4295美元)。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778.40億元;全年財政總收入達2132.16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366.42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542.13億元。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71.06元。其中,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671.22元;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48.21元。
農業
2014年,貴州省種植業完成增加值867.07億元。主要農作物種植面積保持增長。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13.84萬公頃,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8.19萬公頃,茶葉種植面積37.35萬公頃。全年糧食產量1138.50萬噸,為近五年最高水平。油菜籽、蔬菜、水果、茶葉等經濟作物產量較快增長。
畜牧業
2014年,貴州省畜牧業完成增加值330.02億元,肉類總產量202.00萬噸。其中,豬肉產量165.55萬噸,牛肉產量14.68萬噸,羊肉產量3.75萬噸,禽肉產量14.84萬噸,牛奶產量5.71萬噸,禽蛋產量16.20萬噸。年末生豬出欄1845.27萬頭,生豬存欄1600.57萬頭。
工業
2014年,貴州省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117.60億元,比上年增長11.3%。按經濟類型分,國有企業增加值737.96億元,比上年增長7.1%;集體企業增加值3.89億元,下降16.5%;股份制企業增加值1917.08億元,增長14.1%;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增加值75.05億元,增長12.7%。全省19個重點監測的工業行業中,18個保持增長,11個增長達到兩位數。酒、飲料和精製茶製造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煙草製品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等重點行業增長穩定,分別比上年增長13.7%、8.8%、8.8%和6.6%。非金屬礦物製品業,計算機、通信設備和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等新興行業呈現快速發展態勢,分別比上年增長23.6%和20.7%。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260.86億元,比上年增長15.5%;盈虧相抵後的利潤總額539.40億元,增長9.4%。
建築業
2014年,貴州省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有841戶,比上年增長24.0%;完成建築業總產值1640.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2%;工程結算收入1553.45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實現利潤總額46.80億元,增長45.5%。
對外經濟
2014年,貴州省進出口總額達108.14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5%。其中,出口93.9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6.5%;進口14.17億美元,增長0.9%。全年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72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20.6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5.4%。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5.0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9.1%。引進省外項目2341個,引進省外到位資金6271億元,比上年增長25.0%。
旅遊業
2014年,貴州省接待旅遊總人數達32134.9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1%。其中,接待國內旅遊人數32049.44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1%;接待入境旅遊人數85.50萬人次,增長10.1%。全年旅遊總收入2895.98億元,比上年增長22.2%。
金融業
截至2014年末,貴州省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5263.26億元,比年初增加1998.25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12368.30億元,比年初增加2244.05億元。全省共有上市公司21家,市價總值4002.23億元,比上年增長67.7%。全年證券市場累計籌資390.12億元,比上年增長46.4%。證券、期貨投資者累計開戶66.38萬戶,比上年增長7.1%;證券、期貨成交金額11971.59億元,增長9.6%。 綜述
2014年,重慶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265.40億元,比上年增長10.9%。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市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7859元(7791美元)。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21.88億元。其中稅收收入1281.70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支出3303.72億元。全市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47元;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490元。
工業
1933年重慶有近代工廠和手工工場415家;截止至1936年,四川同類工廠僅583家,重慶佔四川廠家總數的71%,資本數、工人數均佔全四川省2/3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慶仍是工業最集中,最發達的城市;商業在重慶的主導地位,重慶城內有商業行業27個,店鋪字型大小3058家,而同期各類工廠僅400餘家。
時至今日,重慶直轄市仍然是西南最大的商貿中心城市。
重慶是國家重要的現代製造業基地,現已形成了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綜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費品製造等千億級產業集群。2014年全市實現工業增加值5175.80億元,佔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36.3%。工業總產值21520.41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8722.51億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到282.5%;實現利稅總額2112.19億元;實現利潤1169.87億元;總資產貢獻率15.2%;產品銷售率97.9%。
農業
2014年全市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1061.03億元。全年糧食播種面積3363.8萬畝,糧食綜合單產340.3公斤/畝。油料播種面積449.9萬畝;蔬菜播種面積1062.1萬畝;水果種植面積514.9萬畝;中葯材種植面積170.4萬畝。全年糧食總產量達1144.5萬噸,連續7年穩定在1100萬噸以上。全年穀物產量796.8萬噸。其中,稻穀產量503.2萬噸;小麥產量27.0萬噸;玉米產量256.0萬噸。
金融
2014年,全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225.27億元。金融機構資產規模達到3.8萬億元,分行和法人機構達到95家。全市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為25160.11億元;金融機構本外幣貸款余額為20630.69億元。全市共有證券法人機構1家,證券公司營業部160家,證券分公司13家。境內上市公司40家,總股本377.83億股,股票總市值4456.67億元。全市共有保險法人機構3家,營業性保險分公司43家。保費總收入407.26億元。 2014年,西藏自治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5億元,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00億元,增長19.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3.6億元,增長12.9%;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4億元,增長30.8%;完成稅收收入174.1億元,增長17.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471元,增長1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026元,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速均居全國前列。
農業
雅魯藏布江谷地
西藏的耕地面積絕大部分分布在江河干、支流的河谷階地、山麓斜坡、沖積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帶。而且大部耕地是由草甸土、亞高山草原土、亞高山草甸土等開墾而來的。土壤類型因分布環境條件不同,在質地上有很大差異。大部分耕地的有機質含量低,即使有少數土地含腐植質較多,亦因溫度低,微生物繁殖慢、數量少、分解緩慢,很少被作物所吸收。部分耕地還存在著地面不平整、耕層較淺、砂性重、石礫多、質地偏粗、易漏肥等現象。在復種區耕作土壤的潛在肥力和較大肥力較高,供氮和供磷能力也較強。到1998年為止,包括部分原有的梯田,西藏已建成梯田、園田和平整土地100多萬畝,按農業人口的勞動力平均,每人接近一畝。在土質改造方面,進行黏摻沙、沙摻粘,種植豆科作物,多施有機肥料,使部分土壤質地得到改良。
2014年,西藏自治區農牧業再獲豐收,全區糧食產量達98.5萬噸,創歷史新高。推廣「藏青2000」等新品種56萬畝,建設高標准農田8.7萬畝,新增改良黃牛16.5萬頭。農牧民工資性收入增長明顯加快,占可支配收入的四分之一。農牧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蓬勃發展,達到2937家、增長55%。全面啟動建設353個鄉鎮農牧綜合服務中心。
素有西藏糧倉之稱的雅魯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帶,位於喜馬拉雅山脈與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脈之間,西起拉孜,東至桑日,東西長約500公里,南北寬處達200公里,窄處僅50公里左右。包括拉薩、山南、日喀則三個地、市的22個縣和5個國營農場,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農業區和商品糧基地,也是自治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
工業
2012年,西藏自治區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55.11億元,比上年增長14.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增加值42.83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其中:輕工業實現增加值11.32億元,增長9.1%;重工業實現增加值31.51億元,增長17.3%。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全年實現增加值21.50億元,比上年增長8.8%。按登記注冊類型分,國有企業實現增加值14.33億元,增長10.0%;集體企業實現增加值0.57億元,增長4.9%;股份制企業實現增加值20.96億元,增長22.0%;外商及港澳台企業實現增加值2.47億元,增長7.6%;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實現增加值4.49億元,增長8.4%。
2014年,西藏自治區第二產業增加值達336億元、增長13.5%。拉薩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上繳稅收46億元。藏青工業園招商引資項目近100個,入園企業103家,實現產值17.8億元,有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極。天然飲用水產業簽訂戰略投資合作項目16個,總投資36億元,產量突破30萬噸,已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⑵ 四川省金融辦在哪裡

四川省政府金融辦位於成都市督院街30號,四川省政府內。

四川省政府金融辦公室的主要職責包括:
-貫徹執行黨和國家金融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擬訂全省金融業發展規劃,督促落實省委、省政府金融工作部署;
-負責地方金融
機構和金融中介機構的行業管理和服務,負責小額貸款公司和融資性擔保公司的監管;
-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的有關規定,參與對地方國有金融資產的監管;
-協助中央駐川金融機構的監管工作;維護地方金融秩序;加強資本市場的管理和服務,負責全省企業的上市指導和審核推薦工作,指導和推進上市公司規范發展和資產重組;
-負責產權交易市場的管理;
-承辦省政府領導交辦的其他事項。

下設綜合處、銀行保險處、資本市場處、地方准金融機構處。

可查看以下文件
川編發[2008]13號
關於撤銷省政府財貿辦公室設立省政府金融辦公室的批復

http://www.sc.gov.cn/scszfxxgkml_2/sbgt_69/fggw/gw/200812/t20081230_548077.shtml

⑶ 上半年金融機構存款增加9萬億,銀行最應該感謝的是誰

各部門對存款增長的貢獻情況

1、住戶存款

上半年住戶存款增加了.26萬億元,佔到了總增加存款的47.3%,是當之無愧的對存款增長貢獻最大的部門。這可能說明銀行上調存款利率還是起到了一定效果,要不然想要從住戶手上吸收到這么多存款還真得打個問號。不過住戶存款的增長也並不是很穩定,主要增加的月份是在2月和6月,分別增加了2.87萬億和1.09萬億,兩個月加起來接近4萬億,而在4月份時,還曾出現過1.3萬億的減少。所以銀行如果想要保持住戶存款的穩定增長,恐怕仍然是不能掉以輕心。

銀行存款

2、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存款

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存款雖然在金融機構的總存款中佔比不大,但對存款增長做出的貢獻卻不小。上半年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存款增加2.21萬億元,其對存款增長的貢獻率排第二,為24.56%。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存款之所以能做出這么大的貢獻,其中一方面的原因恐怕還是出於銀行的不爭氣,讓自己的存款被非銀行業金融機構給吸走了。然後,非銀行業金融機構再反過來把錢存進銀行。

3、政府存款

政府存款包括了財政性存款和機關團體存款。財政性存款應該算是銀行比較穩定的存款來源,不過財政性存款雖然不會出現突然大幅減少,但也不太可能出現突然大幅增加,上半年財政性存款增加了3878億元。機關團體存款表現就更好一些,上半年增加了1.81萬億。合計起來,政府存款上半年共增加了2.2萬億,對存款增長貢獻率為24.44%。

4、非金融企業存款

雖然非金融企業的總存款佔到了所有存款的31.4%,是金融機構存款的第二大來源地,但有這么高位置的非金融企業存款,卻沒能在存款的增長上好好做貢獻。上半年,非金融企業的存款僅增加了2970億元,對存款增長的貢獻率最低,只有3.3%。然而,非金融企業雖然在存款增長貢獻上表現不積極,但在貸款增長的貢獻上卻表現十分積極,上半年增加的貸款有一半多都被非金融企業和機關團體給拿走了。

由此看來,在對存款增長的貢獻上,銀行最應該感謝的還是住戶了。若非有住戶的頂囊相助,銀行的日子可就很難過了。

⑷ 四川省「十二五」金融業發展規劃的「十二五」 金融業發展的保障措施

(一)全面提高認識, 加強組織領導。各地要進一步提高對金融產業發展重要性的認識, 增強做好金融工作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前瞻性。健全政府金融工作機構,完善金融工作組織協調機制,加強省市及相關部門協作配合, 形成齊抓共推的工作合力。加大對金融產業的投入, 積極整合金融資源, 做大做強金融產業。
(二)出台扶持政策,支持金融產業發展。積極爭取國家在財政、稅收等方面對四川金融機構的扶持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支持金融發展的政策。各地要逐步加大對金融業發展的支持力度, 加大對農村金融和民生金融的政府資金投入。建立完善對金融機構及管理部門年度考評和獎勵制度。支持市(州) 出台金融扶持政策。
(三)加強信用建設,優化金融生態環境。建立健全徵信體系。大力推動社會信用、企業信用和個人信用 建設。全面推動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使用信用產品和服務, 提升信用建設成效。建立健全由政府、司法部門、各類授信機構、用人單位和公共事業單位等共同參與的聯合激勵懲戒機制。大力推動金融生態環境建設。按照「政府主導、人行推動、各方聯動」 的原則, 完善金融生態環境建設領導協調機制, 積極開展金融生態環境示範縣(區、 市)創建工作。大力推進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和農村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誠信中小企業的信用培植和信用對接,深化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信用社區創建,加大金融、財稅、社會服務等各項政策支持力度, 完善社會守信激勵、失信懲戒機制。嚴格執行金融法律和有關規定, 嚴厲打擊金融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保護金融資產產權,維護金融交易秩序, 改善金融交易環境, 降低金融交易成本。加強金融知識的普及與宣傳教育, 提升城鄉居民的金融意識與認知度。
(四)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完善金融監管。加強金融監管,提高科學監管水平。完善金融監管聯席會議制度,定期交流金融監管信息,加強政策和工作協調,盡可能減少分業監管中可能存在的監管盲區。改進監管方式,完善監管手段,切實提高金融風險的識別、預警和處置能力。加強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風險管理,開發地方政府投融資平台風險量度和信貸決策系統。大力推進商業銀行特殊貸款風險度量和壓力測試工作。引導和督促金融機構增強風險防範意識,強化內控管理,培育良好的風險管理文化。扎實推進高風險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工作,加強對高風險機構和具有系統性影響機構的動態監測。加強部門綜合執法,嚴厲打擊金融違法犯罪。認真做好非法集資活動的查處、認定與取締工作。加強銀行、證券、保險等協會建設, 增強行業自律和管理能力。
(五)加強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效率。大力推進金融信息化建設。支持金融機構經營管理全面信息化,提高傳統業務的處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流程風險,推動以網上銀行、電話銀行、手機銀行等為代表的新業務快速發展,支持內部管理決策系統和中間業務、地方特色業務、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系統的研發。不斷完善支付清算系統和體系。 做好二代支付系統建設, 建成運行商業銀行網上支付跨行清算平台。積極發揮支付清算系統功能,切實提升系統使用效率。擴大現代化支付清算系統向農村地區延伸,實現支付系統覆蓋所有銀行業機構網點、所有支付業務兩小時內到賬。在無銀行網點村鎮推廣借記卡 POS 機小額取現業務,解決農村群眾轉賬、小額現金結算等需求。積極拓展票據和銀行卡使用范圍。大力推廣使用匯票、本票、支票等支付工具。積極推廣使用電子商業匯票系統。 擴大銀行卡受理范圍, 拓展銀行卡應用領域,促進銀行卡在與社會公眾生活密切相關領域的應用。加ATM、POS 等機具在批發零售、餐飲娛樂、酒店、住宿等地點的投放。 積極推動農村地區網上支付、 手機支付、 電話支付等業務開展。
(六)實施金融人才戰略,提高核心競爭力。建立和完善引進、培養金融人才的激勵機制。大力開展多層次、多類型金融人才培訓, 培養各類金融人才。依託省內高校和科研機構數量多、層次高、影響大的優勢, 積極開展高端金融學術交流、金融成果評定推廣活動, 搭建政府、高校和金融機構的合作互動平台,建立金融產、學、研之間的良性互動機制。 加強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和境內外金融中心城市的交流合作,制定有針對性的稅收政策和獎勵機制, 創造良好的工作條件,積極引進高端金融人才。加強與境內外金融機構在金融人才培養方面合作, 引進國際知名金融培訓和資格認證機構開展高中端金融人才教育培訓、在線資格考試與認證等業務。通過「高校 + 行業」 或設立金融服務外包學院,大力培養金融服務外包人才。放寬入戶條件, 簡化落戶手續,切實解決金融人才引進、工作和生活中的具體問題。
(七)加強對外交流合作, 增強國際影響力。加強與西部和沿海各省(市)在金融領域的交流, 積極推進、不斷深化川港、川台金融合作。 繼續爭取「一行三會」 的支持,辦好中國西部金融論壇。開展多層次、全方位的項目對接推薦和學術交流活動,加強與國際金融組織、金融機構、金融中心城市、金融機構總部的交流合作, 擴大四川金融的國內和國際影響。通過各種形式加強四川金融發展的對外宣傳。

⑸ 四川經濟如何

四川的經濟雖然在汶川大地震中遭到了嚴重的損失。但是在全國各省一對一幫扶的情況下使得四川的經濟得到了很大發展。四川現在很需要的人才為新來的企業和原來的企業做事。我建議你先網上查查資料。

⑹ 四川省有哪些國際金融機構

中國金融機構按其地位和功能大致可以分為四類。第一類是中國人民銀行,在國務院領導下回對金融業答實施監督管理。第二類是銀行。包括1.政策性銀行,如國家開發銀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2.商業銀行。第三類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如保險公司、信託投資公司、金融租賃公司、證券公司等。第四類是在我國境內開辦的外資、僑資、中外合資金融機構。
簡單地說國金金融活動國際上的金融活動,我覺得只能說以上機構所從事的業務中涉及國際金融活動,我沒有聽說過「國際金融機構」這個概念。我也不是四川人,具體有什麼細枝末節的金融機構在四川,我也不清楚,但對照上面的分類您應該可以得出結論了。

⑺ 四川的經濟

四川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八,西部第一,人均生產總值超過4000美元。成都經濟總量過萬億元,進入「千億俱樂部」的市州14個,過百億元的縣(市、區)109個。其綜合實力高居西部地區首位。四川擁有各類產業園區200多個,283家世界500強企業落戶四川,其中境外500強企業210家,在川直接投資總額過百億美元。
2014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8536.7億元,比上年增長8.5%。第一產業增加值3531.1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14519.4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0486.2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5128元。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058.5億元,其中稅收收入2311.7億元;公共財政支出6784.3億元。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577.5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381元,城鎮居民恩格爾系數40.1%;全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803元,農村居民恩格爾系數43.2%。 四川農業素有精耕細作的傳統,形成了夏收作物、秋收作物、晚秋作物一年三季的耕作制度。常年農作物種植面積14500—15000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0000萬畝左右,經濟作物2200—2500萬畝,其它作物2300—2500萬畝。糧食作物中水稻、小麥、玉米、紅苕、馬鈴薯、大豆等種植優勢明顯,尤以水稻最為突出,常年種植面積3000萬畝左右,占糧食麵積的30%左右,產量占糧食總產的40%以上;小麥、玉米種植面積均在2000萬畝左右,紅苕、馬鈴薯種植面積均在1000萬畝以上;大豆400萬畝以上。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蔬菜、水果等,資源豐富、種類繁多。
2014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6.7萬公頃;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28.5萬公頃;中草葯材播種面積10.8萬公頃;蔬菜播種面積131.5萬公頃。全年糧食總產量3374.9萬噸;油料產量300.8萬噸;煙葉產量22.5萬噸;蔬菜產量4069.3萬噸;茶葉產量23.4萬噸;園林水果產量759.7萬噸;中草葯材產量42.3萬噸。全年生豬出欄7445.0萬頭;牛出欄278.7萬頭;羊出欄1632.7萬只。全年水產養殖面積19.94萬公頃,水產品產量132.63萬噸。 工業
四川是中國西部工業門類最齊全,優勢產品最多實力最強的工業基地。機械、電子、冶金、化工、航空航天、核工業、建築材料、食品、絲綢、皮革等行業在西部地區乃至全國佔有重要地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2014年實現全部工業增加值12409.0億元,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52.5%。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974戶,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7559.7億元,實現利稅總額3897.2億元,實現凈利潤2046.3億元。
建築業
2014年,四川省完成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2225.4億元。擁有施工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3545個,實現利稅總額561.4億元。房屋建築施工面積53362.6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9544.2萬平方米。 國內貿易
四川是西部特別是西南地區各種生產、生活要素和商品的重要集散地。
2014年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1665.8億元。其中,城鎮消費品零售額9348.8億元;鄉村消費品零售額2317.0億元。全年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實現消費品零售額6137.1億元,其中商品零售額5700.9億元。
對外經濟
四川利用外資、引進國內省外企業投資、外資金融機構數均居中西部前列。2014年實際利用外資106.5億美元。新批外商直接投資企業280家,累計批准10472家。外商投資實際到位資金102.9億美元。落戶四川的境外世界500強企業299家。年末駐川外國領事機構12家。全年進出口總額702.5億美元。其中,出口額448.5億美元;進口額254.0億美元,居西部第二位。
金融業
四川是西部地區金融機構數量最多、種類最齊全、開放程度最高的省份。有銀行業金融機構253家,證券、期貨、基金機構100家,保險機構73家。已入駐四川的外資銀行13家、中外合資保險公司15家。有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四川金融資產交易所等。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總部在四川建立客服中心、營運中心等各類後台服務中心20餘個,獨立第三方金融服務外包企業50餘家。
截至2014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53282.0億元;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33884.1億元。共有保險公司76家,全年原保險保費收入1060.6億元;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373.9億元。共有證券公司4家、期貨公司3家、證券投資咨詢公司3家、證券公司分公司19家、基金公司分公司12家、證券期貨營業部336家。年末有證券投資者賬戶800.3萬戶,全年累計實現證券交易額6.3萬億元。 綜述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共有各級各類學校2.5萬所,在校生1512.0萬人,教職工99.7萬人,其中專任教師82.7萬人。

2014年末四川共有小學6959所,在校生531.3萬人,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99.2%;初中3901所,在校生258.3萬人;特殊教育122所,在校生1.1萬人;普通高中732所,在校生149.0萬人;中等職業教育568所,在校生119.5萬人。職業技術培訓機構4539個,職業技術培訓注冊學員234.4萬人次。
2014年末普通本(專)科在校生132.8萬人;畢業生33.9萬人。研究生培養單位38個,在校生8.8萬人,畢業生2.5萬人。成人高等學校16所,成人本(專)科在校生40.3萬人;參加學歷教育自學考試66萬人次。截止2015年5月,在川普通高等學校數量達到109所,其中本科高校51所,高職高專58所。 四川省本科院校(全省覆蓋)地名名單成都市四川大學(211·985)、電子科技大學(211·985)、西南交通大學(211)、西南財經大學(211)、西南民族大學、成都理工大學、西南石油大學、四川師范大學、成都中醫葯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華大學、成都體育學院、四川音樂學院、成都學院、成都工業學院、成都醫學院、成都師范學院、四川旅遊學院、成都東軟學院、四川工商學院、四川傳媒學院、成都文理學院、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外國語大學成都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銀杏酒店管理學院、四川農業大學【成都】(211)、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成都】綿陽市西南科技大學、綿陽師范學院、四川文化藝術學院、西南財經大學天府學院、西南科技大學城市學院自貢市四川理工學院攀枝花市攀枝花學院瀘州市西南醫科大學、四川警察學院德陽市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四川工業科技學院內江市內江師范學院樂山市樂山師范學院、成都理工大學工程技術學院、西南交通大學【峨眉】(211)宜賓市宜賓學院南充市西華師范大學、川北醫學院、西南石油大學【南充】、西南交通大學希望學院【南充】達州市四川文理學院雅安市四川農業大學(211)阿壩州阿壩師范學院甘孜州四川民族學院涼山州西昌學院眉山市四川大學錦江學院、四川工商學院【眉山】註:「XX大學/學院【地名】」表示這所大學的某一校區,「XX大學/學院」表示這所大學的校本部。 截至2014年末,四川省醫療衛生機構80104個,其中醫院1802個,基層醫療衛生機構75137個;床位45.2萬張,衛生技術人員45.2萬人,其中執業醫師14.6萬人,執業助理醫師3.5萬人,注冊護士16.9萬人。婦幼保健機構202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0.5萬人,注冊護士0.7萬人;鄉鎮衛生院4575個,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3.5萬人,注冊護士2.0萬人。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全部涉農縣(市、區),全年參合率99.3%。住院費用實際補償比提高到63.3%。基本葯物上網采購率99.2%。法定傳染病報告發病率連續8年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孕產婦死亡率、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持續下降,分別降至24.4/10萬、7.99‰和9.55‰。 古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之說,經過不斷地建設,四川成為了西南的交通樞紐。鐵路是四川溝通省內外運輸的大動脈。四川鐵路已形成包括寶成鐵路等5條鐵路干線、8條鐵路支線和4條地方鐵路組成的鐵路網。
寶成鐵路連接隴海鐵路,是中國第一條電氣化鐵路。達成鐵路東接襄渝鐵路,是四川與湖北間的重要通道。成渝鐵路溝通重慶和四川,是新中國自行修築的第一條鐵路,同時也是四川通往貴州及華南的重要通道。成昆鐵路南接南昆鐵路,是四川通往廣西的重要通道。內六鐵路南接滬昆鐵路、水紅鐵路,連通湘黔鐵路、南昆鐵路,是溝通雲、貴、川三省的又一條主要干線,成為西南出海的便捷通道。 四川公路里程居全國第一,其中高速公路總里程突破6000公里,居西部第一,全國第三。
四川省公路以成都為中心,干、支線公路呈輻射狀分布,同時,又輔以東西、南北線路的相互交織。主要的公路干線有:川藏公路、川青公路、川隴公路、川陝公路、川渝公路、川雲東路、川雲中路、川雲西路及川滇路等。成都汽車中心客運站是四川最大的公路客運樞紐站。四川第一條高速公路――成渝高速公路(即今渝昆高速和廈蓉高速)是四川省與重慶直轄市之間的公路交通大動脈。它全長340.2公里,於1995年全線開通。此外,成都――綿陽、成都――樂山――峨眉山以及內江――自貢――宜賓、達州――重慶等高速公路也在四川的公路交通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四川擁有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和綿陽南郊機場、瀘州藍田機場、達州河市機場、九寨黃龍機場、宜賓菜壩機場等支線機場。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是中國中西部地區最繁忙的民用樞紐機場,中國西南地區的航空樞紐和重要客貨集散地。使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航空公司有16家,航線140多條,可以直飛國內外眾多城市。2011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907.4萬人次,貨郵吞吐量47.77萬噸,機場排名全國第五,城市排名全國第四。規劃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預計2018年建成後,將會是2013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2倍大。 四川境內民用機場一覽表成都市 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 綿陽市 綿陽南郊機場 瀘州市 瀘州藍田機場、瀘州雲龍機場 廣元市 廣元盤龍機場 攀枝花市 攀枝花保安營機場 南充市 南充高坪機場 達州市 河市機場 宜賓市宜賓五糧液機場、宜賓菜壩機場 巴中市巴中恩陽機場阿壩州 九寨黃龍機場、阿壩紅原機場 涼山州 西昌青山機場 甘孜州 康定機場、稻城亞丁機場、甘孜格薩爾機場

閱讀全文

與四川省金融機構絕對貢獻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景順長城動力混合基金凈值 瀏覽:59
證券期貨違法違規舉報中心 瀏覽:388
孔門的理財 瀏覽:116
鼎融資本收益怎麼樣 瀏覽:305
融資價格是什麼 瀏覽:564
新基金封閉期不能贖回 瀏覽:789
外匯狙擊手pdf 瀏覽:218
恆生中國指數基金 瀏覽:898
修正火理財 瀏覽:487
上海場內開放式基金代碼 瀏覽:516
江蘇民營投資控股和中超控股 瀏覽:450
郭德勝家族信託 瀏覽:211
華寶大健康基金凈值 瀏覽:26
金融信託投資公司 瀏覽:385
網路融資新聞 瀏覽:265
東方財富手機版看資金流向 瀏覽:382
什麼是股票的關鍵價位 瀏覽:812
中厚理財 瀏覽:41
中融信託客服電話 瀏覽:591
無錫中國黃金今日價格 瀏覽: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