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世界離岸金融中心有哪些
目前比較著名的離岸金融中心有英屬維爾京群島、開曼群島、馬恩島、巴哈馬群島、百慕大群島、西薩摩亞、安圭拉群島等等。
『貳』 中國四大金融中心是哪些
隨著近幾年國家發展的提速,國家的經濟發展已然來到了世界前列,隨之而來的是我們肉眼可見的生活改善和國民自信的提升。那麼,都說強中自有強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在現在這個飛速發展的華夏大地上,又有哪些出類拔萃的金融中心城市呢?
在現在這個國家飛速發展的大時代背景下,肯定還會涌現出更多更好的金融中心,那麼,你覺得下一個金融中心會是那座城市呢?
『叄』 全球范圍來說,經濟金融最繁華的三大城市是
首推紐約。
紐約金融市場是國際金融中心之一。1810年紐約就已取代費城,成為美國國內最大的金融和商業中心。但當時國際金融交易都集中在倫敦(見倫敦金融市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後,紐約迅速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紐約金融市場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地位進一步加強。美國憑借其在戰爭時期膨脹起來的強大經濟和金融實力,建立了以美元為中心的資本主義貨幣體系,使美元成為世界最主要的儲備貨幣和國際清算貨幣。紐約聯邦儲備銀行作為貫徹執行美國貨幣政策及外匯政策的主要機構,在金融市場的活動直接影響到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變化,對國際市場利率和匯率的變化有著重要影響。世界各地的美元買賣,都必須在紐約的商業銀行帳戶上辦理收付、清算和劃撥,因此紐約成為世界美元交易的清算中心。1983年世界最大的100家銀行在紐約設有分支機構的就有95家。這些都為紐約金融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創造了條件,加強了它在國際金融領域中的地位。
紐約金融市場按交易對象劃分,主要包括紐約外匯市場、紐約貨幣市場和紐約資本市場。
紐約外匯市場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外匯市場之一。分為即期市場和遠期市場。紐約外匯市場並無固定的交易場所,所有的外匯交易都是通過通訊設備,在紐約的商業銀行與外匯市場經紀人之間進行。此外,各大商業銀行都有自己的通訊系統,與該行在世界各地的分行外匯部門保持聯系,又構成了世界性的外匯市場。
參與外匯市場活動的主要是公司及財團、個人、商業銀行、外匯經紀人及中央銀行。商業銀行在外匯交易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外匯交易主要通過商業銀行辦理。 70年代以後,紐約市場外匯交易量急劇增加。紐約外匯交易中心已發展成為歐洲與遠東的重要紐帶、世界性外匯交易的主要中心,與倫敦外匯市場相抗衡。
紐約貨幣市場即紐約短期資金的借貸市場,是資本主義世界主要貨幣市場中交易量最大的一個。除紐約市金融機構、工商業和私人在這里進行交易外,每天還有大量短期資金從美國和世界各地湧入流出。紐約貨幣市場沒有一個固定的場所,交易都是供求雙方直接或通過經紀人進行的。在紐約貨幣市場的交易,按交易對象可分為:聯邦基金市場、政府庫券市場、銀行可轉讓定期存單市場、銀行承兌匯票市場和商業票據市場等。
紐約資本市場是世界最大的經營中、長期借貸資金的資本市場。可分為紐約債券市場和紐約股票市場。
其次倫敦。
倫敦是著名的國際金融市場之一。從14世紀起,來自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地區的銀行家和商人就在倫敦泰晤士河北岸的一條大街上設立字型大小,經營放款業務,為英國銀行業奠定了基礎。這條大街名為倫巴第街,幾乎成為倫敦貨幣市場的同義詞。英格蘭銀行、各大商業銀行的總行、商人銀行、外國銀行的分行、貼現行、證券交易所、保險公司、專營海上保險的勞合社,以及黃金、外匯和商品市場,都集中開設在這條大街及其附近一帶總面積不到2.59平方千米的地區內,形成了舉世聞名的「倫敦城」。
19世紀英國在國際貿易和海洋運輸方面已居世界各國之首,英鎊也成為國際結算和各國外匯儲備的主要貨幣,英國的銀行體制日趨完善,「倫敦城」成為世界最主要的金融中心。經過先後兩次世界大戰,倫敦金融中心的重要性曾一度受到削弱。20世紀進入50年代,美國國際收支不斷出現逆差,導致美元大量外流。從1957年起,歐洲美元市場應運而生。倫敦憑借其原有的優越條件,逐漸成為這個市場的中心。外國銀行為了發展歐洲貨幣業務,紛紛湧入倫敦城,設置機構。到1982年底,外國銀行在倫敦開設的分支機構達449家,世界上100家大銀行中已有94家在倫敦設立分支機構,「倫敦城」的地位又大大加強,重新成為世界上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故至今仍是與紐約金融市場並列的最重要的國際金融市場。
倫敦金融市場交易活動中心集中於倫敦城,由英格蘭銀行、13家清算銀行、6家海外銀行以及貼現公司、商業銀行、財務公司和保險公司等構成。在職958年英鎊恢復部分自由兌換,西歐國家放鬆外匯管制,美國限制資金輸出的情況下,倫敦在英鎊資金市場以外,又形成了歐洲美元與其他歐洲貨幣的借貸市場,1979年月日0月英國全面取消外匯管制,為居民的資金流動提供了方便。倫敦金融市場按貨幣種類可分為英鎊資金市場和歐洲貨幣市場。前者主要側重於短期資金的借貸以及證券交易、外匯交易和黃金交易。後者則涉及歐洲美元等外幣的同業拆放、工商貸款和歐洲債券等方面。
排第三的城市還是有爭議的,個人認為是東京吧。
東京是日本的金融中心,世界上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是亞洲唯一能夠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的國際金融中心。日本在19世紀中葉明治維新後,金融業向現代資本主義金融制度發展。1872年明治政府參照美國銀行制度制定了《國立銀行條例》 。 1882 年又頒布了《 日本銀行法 》,成立了中央銀行——日本銀行。在此前後,商業銀行和儲蓄銀行也相繼建立。19世紀末,為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明治政府先後創立了一批專門經營長期金融業務和外匯業務的特殊金融機構 。現代金融制度在法律上趨於完善,東京金融市場的基礎逐步形成。
進入20世紀,日本經濟向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金融業走上了集中的道路。東京金融市場的規模隨著海外市場和對外貿易的迅速擴大而擴大。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的金融資本高度集中,完全置於軍國主義政府的統治之下,資金首先滿足侵略軍軍需產業的需要,使東京金融市場的發展受到很大影響,外匯市場的活動幾乎完全停頓。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的金融機構經過整頓,到50年代初期,東京金融市場恢復正常活動。50年代後期到7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高速發展,東京金融市場也成為世界重要的金融市場之一。
東京金融市場大體可分為中央銀行、民間金融機構、政府金融機構和外國金融機構。
①中央銀行。即日本銀行,是日本金融機構的核心(見日本銀行)。
②民間金融機構。有13家城市銀行(包括1家外匯專業銀行)、64家地方銀行、3家長期信貸銀行、7家信託銀行、69家相互銀行以及信用金庫、信用組合、商工組合中央金庫、農( 林、漁)業協同組合、農林中央金庫等等。此外還有21家人壽保險公司、22家財產保險公司和短期資金公司、住宅金融公司、消費信貸公司等。民間金融機構是整個金融機構的主體。
③政府金融機構。有進行貸款業務的日本開發銀行、日本輸出入銀行和國民金融公庫、中小企業金融公庫、住宅金融公庫等10家公庫。此外,還有吸收民間資金的郵局、資金運用部簡易保健年金等。政府金融機構的作用是從政策方面補充民間金融機構活動之不足。
④外國銀行。在東京設立營業機構的有70多家。
『肆』 為何上海能進入全球金融中心三強
上海一直以來都是對外貿易的活躍窗口,也是世界的大港口。很多貨物都經由上海出口到國外,而且上海也是世界的中心,能夠進入全球金融中心三強是名符其實的。
『伍』 世界十大金融中心城市排行榜
1、紐約--全面領先
作為此次排名第一的紐約,其"產業支撐"和"綜合環境"在所有參評的45個城市中位於第一位,綜合得分87.2。紐約的"金融市場"和"服務水平"也排在第二高位。僅有"成長發展"相對薄弱,位列中國三個城市之後,排名第四。
紐約的全面發展是紐約超越倫敦、在國際金融中心發展指數中排名第一的主要原因。
國際上可與紐約抗衡的競爭對手目前只有倫敦。在成長發展、產業支撐和創新產出方面,紐約的表現優於倫敦;而在市場和服務水平方面則略遜於倫敦。
2、倫敦--老牌勁旅
倫敦歐洲排名第一,從綜合指數得分上看,85.7分的高分與紐約僅有1.5分的差距,兩個城市幾乎難分伯仲。
倫敦在金融市場和服務水平兩個要素上排第1位,綜合環境排名第2位,產業支撐排名第3位,成長發展排名第6位。
作為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在跨國銀行拆借、國外股票交易、國際債券發行與二次買賣、外幣匯兌、海上保險與航空保險等眾多國際金融市場都擁有重要地位。
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Libor)作為金融行業重要指標,直接影響國際貨幣市場定價。並且全球各地又在Libor的基礎上衍生出了包括Nibor(紐約)、Sibor(新加坡)、Hibor(香港)、Shibor(上海)等同類產品。
3、東京--領軍亞洲
東京在"金融市場"、"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三方面的排名全都是第3,這也決定了東京在全球金融中心的"三甲"地位。依靠日本發達的工業產業,東京的"產業支撐"排在第二位,僅次於紐約,唯一拉東京後腿的是"成長發展",排在該項的第5位。
作為亞洲區的頭號種子,東京在亞洲金融中心排名第一,超過香港、新加坡和上海。除了創新方面落後於上海、香港,其他各項排名中,東京全都是亞洲區的領軍者。
4、香港--承東啟西
地理位置是香港無與倫比的優勢。在這樣一個全球市場中,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之間需要有一個接駁點來連接,香港以其獨特的地理優勢成為首選。
在發展指數報告中,香港在5個評價要素方面發展均衡,皆名列前茅,尤其是成長發展方面表現突出,排名第2,僅次於上海。
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並且排名靠前與香港政府的不斷推動密切相關。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此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就曾表示,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中國內地良好的經濟發展前景做基礎,香港定位於和紐約、倫敦的競爭。
5、巴黎--服務至上
雖然在法國出現了金融界史上最大的違規交易案,雖然有"魔鬼交易員"之稱的法國興業銀行前期貨交易員熱羅姆·凱維埃以一己之力就給銀行帶來了幾十億歐元的損失,但是浪漫之都巴黎還是以它的金融服務贏得了選票。
作為世界重要金融市場之一的巴黎,其優勢在於人才智力資本、政府服務水平和城市生活環境對金融產業的服務水平。其服務排名第4,金融市場、綜合環境排名第5,產業支撐排名第6,而成長發展成為巴黎金融中心的短板,僅列第9位。
法國巴黎銀行行長米歇爾·皮貝魯此前就曾在上海表示:鼓勵金融服務類產業發展,調動其積極性,是世界級金融中心建立所必須的。此外,人才的培養和引進也是保障國際金融中心長期發展的基礎。
6、新加坡--均衡發展
新加坡的優勢在於產業支撐較強,各方面發展平衡,不存在明顯短板。位列此次十大金融城市第6位。
從五項指標來看,新加坡的單項排名全部在5-8名之間。產業支撐排名最靠前,位居第5。服務水平排名第6,成長發展和綜合環境雙雙排在6位。
立足、服務於整個東南亞地區是新加坡獲得較強產業支撐的基礎。建立亞洲美元市場、在亞洲最早設立金融期貨市場等,新加坡一直走在隊伍的前列。
7、法蘭克福--歐洲心臟
歐洲統一使用歐元之後,歐洲中央銀行就設在法蘭克福,其前身是設在法蘭克福的歐洲貨幣局。如此得天獨厚的"心臟"位置決定了法蘭克福在金融中心中的地位。
這座位於歐洲心臟的大都市,其優勢在於其發達的金融市場,在此次排名中,法蘭克福的金融市場排名居第6位。目前共有300多家德國和外國的銀行、金融機構駐扎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是世界著名交易所之一,僅次於紐約和東京的交易所。
8、上海--成長先鋒
上海的優勢在於成長發展潛力大,在所有45個參評城市中排名第一位。在五大新興經濟體城市(上海、聖保羅、莫斯科、約翰內斯堡、孟買)之中,受訪者對上海構建全球金融中心的信心程度最高。
正在舉辦的世博會,有利於提高科技創新力,更有利於促進上海金融市場的活躍程度。從各種構建國際金融中心的子要素分析,上海目前都處於積極發展的地位,並具有強大的待開發潛力。
然而,上海在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也存在短板。根據IFCDIndex顯示,上海在金融市場和產業支撐方面排名均為第7位,但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的得分均在50分以下,遠低於其他入圍城市。
9、華盛頓--美洲老二
華盛頓不但是美國的政治中心,在金融城市環境上也有突出表現,在美洲地區的金融城市排名中位列第二。
其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方面表現較好,分別排第8和第10,成長發展排名第12,產業支撐排名第12。
10、悉尼--環境優越
悉尼的優勢在於服務水平和綜合環境,而在金融市場、成長發展和產業支撐方面均遜於東京、香港、新加坡和上海。
但作為大洋洲為數不多的金融中心,悉尼在南半球以及亞太地區,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陸』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
紐約,倫敦,香港
發達國家CBD國際金融業發展的啟示
介紹的第一方面就是發展模式。
從國際經驗看,CBD國際金融業發展大致存在兩種模式。
第一,自然形成模式主要代表是紐約曼哈頓金融中心,倫敦金融城等。形成過程是:經濟發展—地區金融中心—全國金融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呈漸進式發展。軌跡是:首先,隨著貿易和經濟的發展,在某一城市或地區形成一個區域性的金融中心,然後逐步成長為全國性的金融中心。隨著對外經濟貿易聯系和交往的廣泛發展,那些能夠在國際層面上為各種金融業務活動最大便利的國內金融市場就逐漸發展成為國際金融中心。
我還要介紹發展國際金融中心還有前提和條件,要想成為國際金融中心,無論上海、北京、天津我可以說大家積極性都非常高。但是,經濟的發展離既定的目標還有一定的差距。
第二,政府主導模式。主要代表是香港金融中心、新加坡金融中心。形成過程是:政府主導設計—金融業國際化—帶動國內金融業的發展—功能性金融中心。還有企業的發展模式。這是新的經濟模式,是大型企業憑借自身的經濟實力來建一個城市的CBD。
這兩種模式對我國建設CBD都有借鑒意義。從發達國家CBD發展歷程中,可以得到一些有益的啟示:
一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設立地點看,世界上不少國家都是在本國的大都市最繁華地段開發一條「金融街」把各主要金融機構的網點、各類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功能引入其中,使人們進入這條街就能及時得到各類優質高效的金融服務並切實感受到作為金融中心的濃烈氣氛。
二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類型看。傳統的國際金融中心按性質可以分為功能中心(或稱融資型中心)和名義中心兩類。絕大多數老牌的國際金融中心,如倫敦、紐約和東京都屬於功能中心。這類國際金融中心憑借自身強大的經濟實力和悠久的金融業發展史,吸引包括本地區客戶在內的全球客戶。為他們提供金融服務,並發展成為外國銀行和其他金融機構的聚集地。
三是從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階段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國際金融市場經歷了重大的演變和發展過程。大體劃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紐約、蘇黎世的崛起並與倫敦並成為世界三大國際金融市場。由於戰後英國經濟的衰退,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金供應者,美元成為各國儲備貨幣和重要的國際結算貨幣。國際資本的信貸和籌措大多集中在紐約。
第二階段,歐洲貨幣市場的產生和擴展。60年代以後,美國國際收支出現了持續的巨額逆差。美元信用動搖,結果歐洲美元、亞洲美元市場相繼出現並且迅速發展起來。其中倫敦成為規模最大的歐洲美元市場,並實現了信貸交易的國際化,為金融中心國際化擴散創造了重要條件。此後國際金融市場廣泛擴散到巴黎、法蘭克福、等等。
第三階段,發展中國家金融中心建立,並且向國際金融市場方向發展。這些國家的金融市場正在逐步發展成為國際性金融市場。這就告訴我們,我國CBD金融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
第四個啟示是,縱觀這些經驗,我們全國各地都在講建立國際金融中心現在無論是上海、北京和其他城市都不能稱為國際金融中心。如果現在誰說我是國際金融中心我覺得有點不現實。
作為一個主要的國際金融中心一般應具備以下5個基本條件:1.擁有強大的經濟力量和實行本國貨幣的可兌換性。一般是國際貿易和國際清算的中心。2.擁有完備的金融機構和高度發達的國內金融市場。能從事大規模的國際資金交易活動。3.擁有一個有著廣泛國際聯系的自由外匯市場。有利於國際資金的自由流動。4.擁有靈活而富有彈性的金融貨幣政策。5.除了適宜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條件外,還要擁有良好的通訊設施和發達的配套服務業。因此在我國CBD金融業的建設發展中要著重注意以下幾方面條件的創造與完善。
參考資料:http://tj.focus.cn/news/2005-03-26/96199.html
『柒』 世界著名三大金融中心是什麼
紐約,倫敦,香港
紐約
紐約,於1624年建城,位於紐約州東南部,隸屬紐約州管轄,下轄五個區。紐約是整個美國的金融經濟中心、最大城市、港口和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世界最大的城市,在四個傳統「全球城市」中位居首位,它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世界。作為全世界最大的都會區之一——紐約都會區的核心,在超過一個世紀中,紐約在商業和金融的方面發揮了極為重要的全球影響力,它左右著全球的媒體、政治、教育、娛樂與時尚界,其中聯合國總部也位於該市。位於曼哈頓下城的華爾街,自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主導了全球的國際金融,紐約證券交易所亦位於此地。
倫敦
倫敦是英國的首都、歐洲第一大城以及第一大港,也是歐洲最大的都會區之一兼世界四大世界級城市之一,與美國紐約、法國巴黎和日本東京並列。從1801年到20世紀初,作為世界性帝國——大英帝國的首都,倫敦因其在政治、經濟、人文、娛樂、科技發明等領域上的卓越成就,而成為全世界最大的都市。倫敦不僅是英國的政治中心,還是許多國際組織總部的所在地。由於倫敦是一個非常多元化的大都市,其居民來自世界各地,具有多元化的種族、宗教和文化,城市中使用的語言超過300種。倫敦亦是世界聞名的旅遊勝地,擁有數量眾多的名勝景點與博物館等。
香港
香港是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香港是國際重要的金融、服務業及航運中心,也是繼紐約、倫敦之後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香港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排名中一直名列前茅,並且連續第18年獲得評級為全球最自由經濟體系,經濟自由度指數排名第一。香港是中西文化交融的地方,同時為全球最安全、富裕、繁榮和生活高水平的城市之一,有「東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購物天堂」等美譽。香港把華人的智慧與西方社會制度的優勢合二為一,以廉潔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經濟體系以及完善的法治聞名於世。
『捌』 中國四大金融中心是哪些
中國四大金融中心分別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排名不分先後)
『玖』 世界經濟地理的問題
在經濟全球化競爭中,具有強大競爭力的跨國公司居於十分重要的地位。一、跨國公司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經濟全球化是世界各國為實現各自的利益,採取各種方式,超越空間和社會的限制,不斷在生產、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協調認識和行動的發展過程。分析研究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跨國公司始終發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1、跨國公司實行的全球經營戰略,是加快經濟全球化進程的重要基礎。據聯合國《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1980年全球已有15000家跨國公司,35000家分支機構,2000年全球達63000家跨國公司,設立分支機構70萬家。跨國公司的生產總值已超過工業世界總產值的30%。從跨國公司平均跨國指數看,即跨國公司的國外資產/總資產、國外銷售額/總銷售額、國外雇員/雇員總數三個比率的平均數目前已達 37%,其中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的跨國指數已達54%。事實表明,跨國公司的全球性經營戰略,實質上就是經濟全球化戰略,跨國公司充當了推行經濟全球化戰略的重要角色。2、跨國公司進行的國際性投資,是加快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有利條件。跨國公司對外投資一般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和地區,英國、加拿大、荷蘭三個國家吸收了美國對外投資的近40%。同時,近些年來對新興市場的直接投資也迅速增加。前年和去年美國跨國公司對中國直接投資分別增加了26。9%和18。9%。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製造業、金融保險、房地產業和石油業等領域。這不僅給跨國公司帶來了高額利潤,而且密切了各國的經濟聯系,促進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據聯合國《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截至1999年底,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存量達50000億美元。1999年全球的外國直接投資流出量達到8000億美元,比上一年增加16%。1999年發展中國家和地區吸收了2080億美元的外國直接投資,比1998年增長16%。2000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流入總量創下歷史最高記錄,達到1。27萬億美元,比1999年增長18%。據聯合國預測,2001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額約為1。1萬億美元。2002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雖有所減少,但仍將保持1萬億美元以上。目前全球跨國公司對外直接投資,約佔全球直接投資的90%。跨國公司的大規模投資,大大促進了國際資本流動,為各國吸引外資創造了條件,把各國經濟越來越緊密地聯系起來。3、跨國公司開展的跨國兼並和收購,是加快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有效手段。跨國公司之間的兼並、收購以及戰略聯盟,是20世紀後期經濟全球化的重要特徵,是國際經濟激烈競爭的產物和結果。據聯合國《2000年世界投資報告》統計,從 1980年至1999年,在世界范圍內,國內企業之間以及國內企業與國外企業之間達成的並購協議總額以年均42%的速度增長。隨著跨國公司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以及全球經濟競爭的加劇,跨國公司間合並、收購及戰略聯盟的交易規模不斷擴大。80年代後期和1995年以來,世界上出現兩次並購高潮。跨國並購交易額從1987年的750億美元增加到1999年的7200億美元。1999年出現了109起巨額並購交易。2000年全球兼並和收購交易總額達到1。1萬億美元。2001年雖然受世界經濟發展趨緩和美國"9·11"事件的影響,全球跨國並購規模有所減少,但仍保持較強的發展勢頭。日益發展的跨國兼並和收購,擴大了跨國公司的經營規模,推動了全球經濟結構的調整和重組,提高了相關產業和產品的關聯度,加快了各國經濟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4、跨國公司開展的國際貿易,是加快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強大動力。目前,跨國公司的貿易量已佔全球貿易總額的40%。跨國公司內部及互相貿易佔世界貿易量的60%以上。2000年跨國公司的銷售額從1980年的30000億美元增加到140000億美元,是國與國之間貿易總額的2倍多。跨國公司海外附屬企業貨物和服務出口為31670億美元,佔世界貨物和非要素服務出口的46%。跨國公司實行的全球貿易策略,既拓展了自己的發展空間,又有力地促進全球市場體系的形成,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發展。實踐表明,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各國的跨國公司不斷生成、發展和壯大,越來越成為各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核心和主導。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已成為經濟全球化競爭的重要方面。實力強大的跨國公司及其開展的日益激烈的競爭,是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最活躍、最直接、最重要的推動力量。二、跨國公司推動經濟全球化的內在動因在參與國際經濟競爭中,一些跨國公司不僅積聚了自身的經濟實力,形成了自己的企業品牌,而且培育和鑄就了企業價值觀。企業價值觀是企業經營行為的先導,是企業發展戰略和經營理念的重要思想基礎。雖然眾多跨國公司的價值觀的概括和表述不同,但其核心都是:一切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一個著名跨國公司把"追求增長,永不言夠"作為企業價值觀的生動概括。正是在這種企業價值觀的推動下,跨國公司在不停地追求企業發展和增長的同時,積極參與並不懈地推動了經濟全球化的進程。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成長為先、增長為本的企業發展觀,2.打破界限、獲取資源的企業競爭觀,3.主動出擊、開拓市場的企業營銷觀,4.不甘現狀、渴望變革的企業改革觀,5.拓展新業、填補空白的企業創新觀,6.協作無限、服務無界的企業合作觀。三、跨國公司促進全球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第一、有力推動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促進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第二、有力推動了生產要素的全球性流動,促進資源配置的優化重組。第三、有力推動了國際貿易發展,促進世界貿易規模不斷擴大。第四、有力推動了科技研發應用,促進現代生產力的發展。第五、有力推動了貿易規則的健全和完善,促進國際貿易健康有序進行。跨國公司在推進經濟全球化的同時,給世界經濟發展也帶來一定消極影響。 一是某些不正當競爭造成世界貿易摩擦不斷。 二是影響一些國家經濟的自主發展。 三是向所在國家轉嫁經濟危機。 四是造成一些國家貧富差距擴大。 這些問題目前已引起國際社會、世界經濟組織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關注,並採取一些應對措施。
『拾』 全世界有那幾個城市是經濟中心 那幾個是金融中心
世界三大金融中心:美國的紐約、英國的倫敦和中國的香港。
1、金融中心狹義指在商品貨幣的運行中處於中心地位的金融市場。廣義指在宏觀地理區域內發揮金融活動中樞作用的大中城市。
2、它擁有先進的結算和支付系統,是大型的、全球化的、服務齊全的中心;能支持龐大的國內經濟,擁有縱向的、流動的市場,在這個市場上,資金的來源和使用是多元的,法律與監管體系能充分保護重要的代理人關系的公正性和監管功能的國際金融中心。
3、經濟和金融相比是一個更加寬泛的概念,經濟包括金融,金融一般指與貨幣相關的經濟領域,而經濟這個概念包含很多內容,所以幾乎沒有什麼所謂的世界經濟中心這樣的排名。有這樣的說法也只是用來說明一個城市的經濟地位。
4、比如「上海將成為世界經濟中心」,並不是說上海這個城市在經濟上達到了什麼標准。「世界經濟中心」在這里的作用不是一個名詞,而只是一個形容詞。再比如美國紐約也稱之為世界經濟中心。
(10)世界經濟地理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經濟中心有各種分類方式:
1、按經濟功能,可分為綜合性的經濟中心和專業性的經濟中心;按地域可分為國際性的經濟中心、全國性的經濟中心、區域性的經濟中心,以及地方性的中小型經濟中心。但是,這些劃分不是絕對的,沒有嚴格的標准和界線。
2、一般說,經濟中心具有多功能性質。經濟中心首先是商業、貿易中心。在商品經濟條件下,社會經濟活動離不開商品交換,絕大部分經濟中心是從最初的商品集散地和交通樞紐逐漸發展起來的。
3、隨著現代工業的迅速發展,以工業為主體的經濟中心,依靠雄厚的物質技術條件,通過經濟技術協作和經濟聯合等多種形式,帶動周圍地區的經濟發展。因此,經濟中心不僅是工業中心,而且往往同時是科學技術中心、文化教育中心、金融中心、交通運輸中心、信息中心和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