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歷史上有哪些著名的金融事件
16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是歷史上記錄最早的一次經濟泡沫,20世紀90年代中國長春也上演過君子蘭的瘋狂。鬱金香泡沫之後的英國南海股票事件,讓當過皇家鑄幣廠廠長的大科學家牛頓也血本無歸。華爾街上的金融泡沫更是多不勝數,20世紀初最有名的操盤手利文莫爾三起三落的經歷就是見證。本質上泡沫都是資本的炒作。當社會上的流動資金超過實體經濟的需要,利率又不足以讓資金留在金融機構時,資金就會流入到某一領域尋找獲利機會,並且推高該領域中商品的價格,並形成極具誘惑力的獲利效應。越來越多的資金被吸引進來,形成「滾雪球」的效應,當這個商品的價格高到後續資金無法支撐,或者社會對這個商品的價格預期發生逆轉的時候,泡沫就破滅了。就好比擊鼓傳花,沒有人接下最後一棒,這個游戲就結束了。泡沫破滅的時候資金不斷撤出,加快了價格的下跌,本身又加速了泡沫的瓦解。泡沫實際上是資本自發的傳銷,都要靠發展下線生存,一旦沒有新鮮資金的注入,沒有更多的人參與,泡沫就維持不下去了。
Ⅱ 請列舉20世紀90年代一些重大國際金融事件,並說明匯率波動對經濟的影響
1997年7月2日,亞洲金融風暴席捲泰國。不久,這場風暴波及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中國等地。泰國、印尼、韓國等國的貨幣大幅貶值,同時造成亞洲大部分主要股市的大幅下跌;沖擊亞洲各國外貿企業,造成亞洲許多大型企業的倒閉,工人失業,社會經濟蕭條。
打破了亞洲經濟急速發展的景象。亞洲一些經濟大國的經濟開始蕭條,一些國家的政局也開始混亂。泰國,印尼和韓國是受此金融風暴波及最嚴重的國家。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和香港也被波及,中國大陸和台灣則幾乎不受影響。
影響
這次金融危機影響極其深遠,它暴露了一些亞洲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背後的一些深層次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不僅是壞事,也是好事,這為推動亞洲發展中國家深化改革,調整產業結構,健全宏觀管理提供了一個契機。
由於改革與調整的任務十分艱巨,這些國家的經濟全面復甦還需要一定的時間。但亞洲發展中國家經濟成長的基本因素仍然存在,經過克服內外困難,亞洲經濟形勢的好轉和進一步發展是大有希望的。
(2)2018年重大國際金融事件擴展閱讀
影響
(一) 匯率變動對進出口貿易收支的影響
匯率變動會引起進出口商品價格的變化,從而影響到一國的進出口貿易。一國貨幣的對外貶值有利於該國增加出口,抑制進口。反之,如果一國貨幣對外升值,即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匯率變動對非貿易收支的影響如同其對貿易收支的影響。
(二)匯率變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一是對貿易品價格的影響;二是對非貿易品價格的影響。
(三)匯率變動對國際資本流動的影響。匯率變化對資本流動的影響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是本幣對外貶值後,單位外幣能摺合更多的本幣,
這樣就會促使外國資本流入增加,國內資本流出減少;二是如果出現本幣對外價值將貶未貶、外匯匯價將升未升的情況,則會通過影響人們對匯率的預期,進而引起本國資本外逃。
(四)匯率變化對外匯儲備的影響。貨幣貶值對一國外匯儲備規模的影響;儲備貨幣的匯率變動會影響一國外匯儲備的實際價值;匯率的頻繁波動將影響儲備貨幣的地位。
Ⅲ 國際金融危機事件
經濟危機大概每10年經歷一次,最近的一次是1997年的金融風暴,今年的危機涉及到全球為有歷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之一,按照經驗來判斷危機結束可能到明年,但是對經濟的影響有一定的緩沖時間大概在5年左右,
Ⅳ 21世紀的重大國際金融事件有哪些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2008年由歐美經濟的影響導致全球金融危機 2011年的希臘債務危機 歐洲經濟衰退
Ⅳ 詳細的金融史大事件時間年表
從歷史的發展過程來看,現代國際金融體系大致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每個階段均有一定特點的主體金融體系。
第一階段 國際金本位制時期
從1816年英國實行金本位制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而結束。
第二階段 布雷頓森林體系時期
起始於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終止於1973年。
第三階段 牙買加貨幣體系時期
戰後歷史的若干個階段
將二戰後時期分為兩個主要階段和一個中間階段對我們的分析工作是很有用的。第一個時期是戰後重建和發展時期(1945~1963)。從1964年至1966年是一個過渡階段,其間在西方出現了一次根本性的經濟社會政策轉變。從1967年至今是第三階段,這是全球金融和經濟體系不斷劣化並最終導致今日嚴峻危機的30年。
1、戰後重建和繁榮發展的時期(1945~1963)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相對健康的、實物性的經濟增長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這包括:戰後歐洲(特別是歐共體的西德、法國、義大利)和日本的經濟重建和復興;美、蘇兩國強勁的工業和技術進步;許多所謂「第三世界」國家,如中國、印度和部分南美國家,有了真正的經濟發展。總的來說,社會主義和西方資本主義兩大經濟集團都以人均實物產出的增長為目標,而達至這個目標的途徑也都是對工業、農業和基礎設施等資本密集型項目進行大規模投資。這段時期,在1944年布雷頓森林協議和其他相關安排的保證下,貨幣相對穩定。這些安排包括:相對固定的貨幣平價,金本位支持下的美元所扮演的中心角色以及相對嚴格的貨幣銀行管制。貿易協議准許政府通過合理的關稅、補貼、價格支持、支持性信貸和稅收政策等多種手段保護和扶持本國生產者,在食品和關鍵工業部門尤其如此。一般而言,美國和其它西方國家的政府不鼓勵投機,而是鼓勵在基礎設施、工業和農業領域進行公私投資。它們的政策強調高技術資本品的生產和人口科學素質的提高。金融利潤主要產生於實物的製造和貿易。結果就是整個金融體系有真實的實物經濟作強大後盾。
2、過渡階段(1964~1966)
在威爾遜的領導下,以前的資本密集型工業發展政策被拋棄了。鼓勵投資於生產性部門和新技術的各項政策被一步步廢除。新的政策取向是創造消費品和非生產性服務的巨大膨脹,從而在中短期內取得較高的傾向回報率。盡管肯尼迪政策的某些正面因素持續到1967年,他的遇刺標志了一個具有決定性經濟後果的政治轉折點。理解這次政策轉變的根本性內涵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對美國。直至60年代初期,人們仍理所當然地認為,美國繁榮、財富和力量的源泉在於其工業、農業和基礎設施的發展。傳統的「美國體制」總是傾向於讓國家鼓勵對科學和技術進步進行長期生產性投資,支持大規模基本建設,扶持新興工業部門並以「保護主義」政策培植國內生產。即使進入60年代之後,美國人仍普遍認為如果准許所謂「市場力量」遵循貨幣收益最大化原則,不受政府幹涉和調節地統治整個經濟過程,那麼任何工業經濟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崩潰。為了保持一個現代化的,以科學和技術進步為基礎的工業經濟,政府必須起積極的作用:它必須經常介入以保持長期投資的生產性導向,控制投機和浪費,限制「市場力量」的以長遠公共利益為代價的短期利潤取向。相似的國民經濟原則在其他西方國家的工業發展中也被採用,成為這些國家戰後重建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在此背景之下,使於約翰遜政府並為其後歷屆美國政府所繼承的經濟政策轉向,其實質是對於傳統的工業經濟的「美國體制」的徹底拋棄。這個根本性的政策轉向反映在開始流行於60年代中期的「消費社會」或「後工業社會」等概念上,這種驅使從英美逐漸傳播到其他西方工業國家。
3.世界金融體系30年的癌症(1967~1997)
過渡階段結束於1967年,當時一系列爆炸性的金融危機正如林頓。拉魯什所預言的那樣開始。後來的歷史表明60年代末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危機決非暫時或周期性現象。從戰後初期卓有成效的「美國體制」政策所作的根本性轉向,為世界經濟種下了致病的癌變基因。
在這30年歷史進程中,金融體系的疾病經歷了幾個階段,每個階段都以各國政府和組織不得不面對和應付的危機為標志。歷史表明,在每一個關鍵轉折點上,所採取的決策總是使問題更為惡化,並為下階段更嚴重的危機准備了條件。這些決策的共同重點在於:對由不數據增長的債務「泡沫」和投機性金融資產引起的問題,它們總是試圖通過犧牲越來越多的實質經濟來「喂飽」泡沫的方式加以解決,與此同時它們還成功地為這些泡沫的增長清除各種壁壘。
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政府和主要組織的這種非理性、自我毀滅式的行為,構成了過去30年經濟史最重要的特徵。很明顯,世界金融體系的問題及其之所以被容忍了這么久的原因在於一些植根於國家政府和組織的思維習慣深處的錯誤。
Ⅵ 誰能告訴我最近二十年發生的全球或者某個國家發生的金融危機
1.1990年開始的日本金融危機;1990年—1991年美國經濟危機;1992年的英國金融危機,即英鎊阻擊戰;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年發生在東南亞金融危機,最終席捲整個亞洲(最初是發生在泰國,而後席捲到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日本,韓國以及整個東南亞);1997年的俄羅斯經濟危機;1999年巴西經濟危機;2007年以來由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
2.近20年來爆發最嚴重的金融危機要屬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和2007年以來的全球性金融危機
3.舉例:(1)1997年六月以來,由於泰國出口持續疲軟,泰國於7月2日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當天泰銖兌美元就下降了17%,而泰銖隨後成為了歐美投資家的炒作對象,逼迫泰銖不斷貶值,而後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新加坡元紛紛受到沖擊;隨後導致台灣放棄守新台幣匯率,隨後香港恆生指數大幅下跌,韓元兌美元一落千丈,跌倒1008:1,由於日本在韓國有很多金融類的公司,直接導致大批日本公司破產;1998年印度尼西亞政府實行印尼盾與美元保持固定匯率的聯系匯率制,以穩定印尼盾,使得美歐等國的強烈反對,IMF同時撤回對印尼的援助,是印尼國內發生大暴亂(1998年印尼屠華事件的根本原因),印尼盾大幅貶值;1998年8月,金融危機剛剛要平息,國際投資家又開始對香港發動新一輪的攻擊,使得香港恆生指數大幅下跌,香港特區政府予以回擊,金融管理局動用外匯基金進入股市和期貨市場,吸納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幣,將匯市穩定在7.75港元兌換1美元的水平上,使得國際銀行家慘敗;而同時國際銀行家又向俄羅斯發動新一輪的攻擊,俄羅斯央行8月17日宣布年內將盧布兌換美元匯率的浮動幅度擴大到6.0~9.5∶1,並推遲償還外債及暫停國債券交易。俄羅斯政策的突變,使得在俄羅斯股市投下巨額資金的國際炒家大傷元氣,並帶動了美歐國家股市的匯市的全面劇烈波動。由於在香港和俄羅斯國際銀行家的慘敗,基本上使得這次金融危機結束;
(2).布希總統上任之前,美國經濟達到頂峰,由於布希政府不斷的發動戰爭,使得美國財政赤字日益明顯。到2007年,美國民眾、房地產公司以及幾大投行之間產生了互不信任的關系,導致次貸危機的爆發,而後部分投資銀行因欠債太多,而在外資金又收不回來,導致銀行破產;銀行的破產使得房地產公司直接受到牽連,緊接著其他銀行以及銀行的一些債權人等紛紛受到波及,以及世界各國尤其是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與美國金融關系密切從而受到波及,金融危機終於在2008年全面爆發;而後全球股市大跌,各國政府紛紛出台最新的貨幣政策來改善金融市場,但是由於這一波金融海嘯來的太迅猛,使得很多國家猝不及防,在第一波金融危機後,冰島宣布國家破產,而後歐美各國不斷出現大罷工的現象;隨著冰島的破產,使歐元區債務危機失去嚴重,在第二波金融危機過後,希臘接近破產邊緣,國內罷工不斷,給世界金融危機再次蒙上陰影;而第三波金融危機正悄悄的來臨,再次使得愛爾蘭、西班牙與葡萄牙和希臘出現大規模的債務危機;
Ⅶ 從2020年1月1日到2020年3月6日的金融大事件有哪些
2020年1月1號到2020年3月6號的金融大事件呢,有很多件,但是呢,基本上都發生在美國,因為美專國吧,現在。他們的金屬融管理體系啊,和他們的管理人員呢?嗯,跟他們這個白宮啊,有一點不同步,不同調,所以說呢,出現了,有一些金融世界,但是要論得上大世界的話。就是他們的這個利率好像是有所調整的,可以。看看美國的網站上面有關於他們的聯儲主席,所發表的聲明也可以看看。他們的總統在推特上面發布的。推文也是可以看的出來的。
Ⅷ 近幾年國內外都發生了哪些重大的金融事件
1.雷曼兄弟倒閉 信心崩潰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狂瀉難止,為美國日後拯救AIG和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筆。
2.CDS拖垮AIG 獲千億打救
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承保數以百億美元計的信貸掉期合約(CDS),由於信貸掉期合約錄得巨額虧損,AIG亦面臨無力償債的局面。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體系,聯儲局緊急宣布以1000億美元的一籃子拯救計劃支持AIG。
3.3大車廠臨破產 求助國會
由於信貸緊縮,30年來競爭力江河日下的美國3大車廠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加上汽車銷量暴跌,公司陷於財困,營運難以為繼。3大車廠要求國會提供340億美元緊急援助,否則車廠倒閉將導致美國多達550萬人在3年內失業。
4.花旗裁員「賣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銀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但敵不過金融危機沖擊,股價一度從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員7.5萬人及出售資產套現,並需接受聯邦政府注資200億美元。政府同時要為花旗逾3000億美元資產作擔保,避免花旗倒閉。
5.華府接管「兩房」 自釀苦酒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計持有或擔保約半數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兩房財困,被迫由 (政)(府)歷史性接管。
6.3A債券不安全 資金失避風港
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元兇之一,正是一些被列為「安全」的投資產品,包括拍賣利率債券、聯邦基金和債務抵押債券,不少都獲得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曾被視為超級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長期穩定價,迫使美國財政部推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擔保計劃,以免觸發贖回潮。
7.評級機構失信譽 備受質疑
權威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都有給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債券最高評級,忽略其潛在風險;然而,一旦問題浮現,價格下滑時,這些評級機構又會快速下調評級,惡化情況。信貸評級機構的可信性備受質疑。
8 對沖基金重創 喜憂參半
一向被視為投資精明的對沖基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嚴重損手,不少對沖基金的價值蒸發了50%,部分基金因投資者大量贖回而被迫關閉。當然,也有一些基金因賣空銀行股票和與按揭業相關的股票而大賺特賺。
9.格林斯潘聲譽受損 走下神壇
曾被市場人士奉若神明的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評未有適當運用利率政策,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又疏於監管高風險的次按債券,他也被迫承認要為目前的市場混亂負上責任。
10.冰島瀕臨破產 財富蒸發
擁有30萬人口的冰島貨幣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大幅貶值,整個國家的財富幾乎全被蒸發掉,無法償還數以十億歐元計的債務,瀕臨破產,需四處向國際社會借貸求救。不少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戶損失慘重。
Ⅸ 最近幾年的重大金融事件
1.雷曼兄弟倒閉 信心崩潰 美國第4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由於投資失利,在談判收購失敗後宣布申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金融海嘯。美國財政部和聯儲局協助挽救瀕臨破產的貝爾斯登,卻拒絕出手拯救雷曼兄弟的做法惹起重大爭議,市場信心崩潰一發不可收拾,股市狂瀉難止,為美國日後拯救AIG和推出7000億美元救市方案埋下伏筆。 2.CDS拖垮AIG 獲千億打救 全球最大保險集團美國國際集團(AIG) 承保數以百億美元計的信貸掉期合約(CDS),由於信貸掉期合約錄得巨額虧損,AIG亦面臨無力償債的局面。為恐AIG拖垮全球金融體系,聯儲局緊急宣布以1000億美元的一籃子拯救計劃支持AIG。 3.3大車廠臨破產 求助國會 由於信貸緊縮,30年來競爭力江河日下的 美國3大車廠通用、福特和克萊斯勒 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加上汽車銷量暴跌,公司陷於財困,營運難以為繼。3大車廠要求國會提供340億美元緊急援助,否則車廠倒閉將導致美國多達550萬人在3年內失業。 4.花旗裁員「賣身」 市值跌9成 金融界「巨人」花旗銀行曾是全球最大金融機構,但敵不過金融危機沖擊,股價一度從高峰下跌9成。花旗今年宣布全球裁員7.5萬人及出售資產套現,並需接受聯邦政府注資200億美元。政府同時要為花旗逾3000億美元資產作擔保,避免花旗倒閉。 5.華府接管「兩房」 自釀苦酒 美國房屋抵押貸款公司房利美和房地美合計持有或擔保約半數美國房屋按揭貸款,由於房地產市場崩潰,兩房財困,被迫由政府歷史性接管。 《華盛頓郵報》最新消息稱,兩房數年前曾接獲內部警告,聲稱兩房購買或發放的次級按揭貸款風險甚高,許多借款人不明白貸款條件且還款能力成疑,對兩房、借款人和整個行業都造成危害。但兩房高層出於競爭壓力,執意購買和發放高風險次按,埋下隱患。 6.3A債券不安全 資金失避風港 導致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元兇之一,正是一些被列為「安全」的投資產品,包括拍賣利率債券、聯邦基金和債務抵押債券,不少都獲得評級機構評為AAA級別。曾被視為超級安全的貨幣市場基金,資產價值亦跌穿每股1美元的長期穩定價,迫使美國財政部推出貨幣市場基金資產擔保計劃,以免觸發贖回潮。 7.評級機構失信譽 備受質疑 權威信貸評級機構穆迪、標准普爾和惠譽都有給予一些以次按作抵押的債券最高評級,忽略其潛在風險;然而,一旦問題浮現,價格下滑時,這些評級機構又會快速下調評級,惡化情況。信貸評級機構的可信性備受質疑。 8 對沖基金重創 喜憂參半 一向被視為投資精明的對沖基金,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嚴重損手,不少對沖基金的價值蒸發了50%,部分基金因投資者大量贖回而被迫關閉。當然,也有一些基金因賣空銀行股票和與按揭業相關的股票而大賺特賺。 9.格林斯潘聲譽受損 走下神壇 曾被市場人士奉若神明的聯邦儲備局前任主席格林斯潘,被批評未有適當運用利率政策,導致房地產出現泡沫,又疏於監管高風險的次按債券,他也被迫承認要為目前的市場混亂負上責任。 10.冰島瀕臨破產 財富蒸發 擁有30萬人口的冰島貨幣克朗在今次金融海嘯中大幅貶值,整個國家的財富幾乎全被蒸發掉,無法償還數以十億歐元計的債務,瀕臨破產,需四處向國際社會借貸求救。不少冰島銀行的外國存戶損失慘重。
Ⅹ 近五年來國際上的重大事件
2006年國際十大新聞
一、巴以政壇變化雙方沖突加劇
二、埃及客輪紅海失事千人遇難
三、伊拉克安全局勢惡化
四、黎以武裝沖突造成災難
五、國際原油價格劇烈變動
六、冥王星不再列為太陽系行星 8月24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的第26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通過決議,不再將地位備受爭議的冥王星列為太陽系行星按照大會表決通過的行星新定義,太陽系行星包括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冥王星被歸入矮行星。
七、安倍晉三執政後迅速訪華
八、核不擴散努力遭到重大挫折
九、第61屆聯合國大會舉行全體會議並通過決議,正式任命韓國外交通商部長官潘基文為下一任聯合國秘書長。
十、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舉行
2007年國際新聞
1.原油價格震盪沖高 能源安全日顯重要
2.全球變暖威脅人類 巴厘大會共商對策 氣候變暖將嚴重影響人類生存環境。12月3日,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以及許多政府間組織、非政府組織的代表與會。這次大會是人類歷史上應對氣候變化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著重討論2012年後應對氣候變化的措施安排等問題,特別是發達國家應進一步承擔的溫室氣體減排指標。15日,大會最終通過「巴厘島路線圖」,決定在2009年年底前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新安排舉行談判,為關鍵議題確立了明確議程。由於全球氣候變化所導致的自然災害日益嚴重。氣候問題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也是2007年世界經濟論壇、歐盟首腦會議、八國集團首腦會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聯合國大會等眾多國際會議的重要議題。
3.巴基斯坦前總理、人民黨領導人 貝娜齊爾·布托遇刺身亡
4.「嫦娥一號」成功奔月 太空探索再掀熱潮 10月24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11月26日,中國正式公布嫦娥一號衛星傳回的首幅月球圖像。中國首次月球探測工程的成功,標志著中國已經進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行列。這也是發展中國家第一次成功發射探月衛星。今年,全球太空探索熱潮再度升溫。美國「奮進」號、「阿特蘭蒂斯」號和「發現」號太空梭先後升空。8月14日,美國教師芭芭拉·摩根女士在「奮進」號太空梭上通過視頻開設了第一堂「太空教室」課。9月14日,日本「月亮女神」探月衛星升空。俄羅斯、德國、印度、韓國等也提出向月球發射探測器。人類探月成為太空探索新亮點。
5.美國調整中東政策 巴以和談艱難重啟
6.朝核會談取得突破 半島局勢明顯緩和
7.情報否認伊研核武 美國政府堅持施壓
8.次貸危機波及世界 全球影響餘波未止 4月,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破產,次級抵押貸款危機浮出水面。8月以來,美國次貸危機惡化,並波及其他金融市場。一些涉足次貸或相關業務的銀行、基金遭受巨額損失。受次貸危機沖擊,世界各地區主要股市,以及與次貸相關的債券市場出現較強震動。
9.俄強力振大國聲威 與西方摩擦趨加劇
2008年國際十大新聞
1.油價大起大落牽動全球神經
2.緬甸遭風暴襲擊損失慘重
3.泰國政局持續劇烈動盪
4.朝核問題一波三折
5.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6.俄格沖突加深俄與美歐對立
7.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世界經濟
8.奧巴馬當選美國第56界總統
9.印度孟買遭受恐怖襲擊
10.以軍空襲重挫巴以和平進程
2009年國際十大新聞 (新華社)
一、國際社會聯手打擊海盜活動
二、奧巴馬入主白宮施外交新政
三、朝核問題六方會談進程遇波折
四、美俄衛星相撞引發太空安全擔憂
五、中美關系新定位戰略內涵豐富
六、甲流疫情蔓延多國開展疫苗接種
七、日民主黨大選獲勝取代自民黨執政
八、世界經濟從危機開始走向復甦
九、《里斯本條約》生效加速歐盟一體化進程
十、哥本哈根會議艱難達成協議
2010年國際新聞
1.阿聯酋的「迪拜塔」正式竣工啟用,同時改名為「哈利法塔」。該塔高828米,是目前世界上已建成的最高建築物
2.海地發生里氏7.3級地震,震中位於首都太子港西南約16公里處,震源深度約10公里,造成我國8名維和官兵遇難,10人失蹤,至少造成22.26萬人遇難、32萬人受傷、869人失蹤。
3.衣索比亞航空公司一架載有83名乘客和7名機組人員的波音737-800型客機從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機場起飛後不久墜入地中海,機上90名乘客和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4.智利發生里氏8.8級地震,震中位於智利首都聖地亞哥西南320公里的馬烏萊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約60公里,至少造成452人死亡、96人失蹤。
5.波蘭總統卡欽斯基乘坐的圖—154專機在俄羅斯斯摩棱斯克墜毀,機上96人全部遇難
6.2010南非世界盃開幕。本屆世界盃在南非的十個城市舉行,是首次在非洲舉行的世界盃。西班牙隊奪得冠軍。
7.澳大利亞執政黨工黨舉行黨內選舉,副總理朱莉婭·吉拉德當選黨首,取代現總理陸克文成為澳首位女總理,隨後吉拉德在議會大廈宣誓就任澳大利亞新總理
8.香港一旅遊團客車在菲律賓首都馬尼拉被劫持,造成8名香港遊客死亡、7人受傷
9.柬埔寨首都金邊鑽石島發生嚴重踩踏事件,造成353人死亡,393人受傷
希望你能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