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國音樂(純音樂不要人唱的)
O(∩_∩)O~ you are a luck baby!
中國的純音樂很多 由於聽的少只能從音樂人入手
1、和平之月 http://ke..com/view/20517.html?wtp=tt 看看就知道了不想多說 如賈鵬芳的《睡蓮》《童年回憶》
2、林海的《琵琶語》
3、梁祝、梅花三弄 高山流水
(ˇˍˇ) 想~LZ也略知一二
嘿嘿
『貳』 中國簡介
中國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東部和南部大陸海岸線1.8萬多千米,內海和邊海的水域面積約470多萬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島嶼7600多個,其中台灣島最大,面積35798平方千米。我國同14國接壤,與8國海上相鄰。省級行政區劃為4個直轄市,23個省,5個自治區,2個特別行政區,首都北京。
中國古代史,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前,是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有步驟地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迅速恢復了國民經濟並開展了有計劃的經濟建設,在全國絕大部分地區基本上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2)德化金融中心擴展閱讀:
中國一詞最早見於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何尊」銘文中的「余其宅茲中國,自之辟民」,同時又以「華夏」、「中華」、「中夏」、「中原」、「諸夏」、「諸華」、「神州」、「九州」、「海內」等的代稱出現。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元謀人是已知的中國境內最早的人類。
『叄』 我們遠去的家園的單曲介紹
01 青瓦白牆戀徽州
悠遠的樂聲
從歷史深處傳來
走在寂廖的雨巷
彷彿可以看到
那個丁香一樣的姑娘
結著醉人的愁怨
讓湯顯祖「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的地方,正是徽州。這個位於位於皖南山區的小城,被連綿的群峰環抱,自成一片風景獨好的天地。城內古街、古巷、古樓、古橋、古坊、古塔、古井......交織出古樸的風采。那種從宋詞中飄出的清麗婉轉、那些氤氳在黑白分明的建築和月塘波影里的古意,正是徽州獨有的韻味。
建築是凝固的音樂,而徽州的鄉土建築是音樂曲風中最原始的一章,古樸而直率。延承著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掩映與山林之間。那一幢幢因勢而就、鱗次櫛比的古民居,錯落有致、青瓦白牆的馬頭牆,玲瓏精緻的「水口園林」,將建築精華與徽州地理環境緊密有機的結合,鑄就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象。木、石、磚三雕皆巧奪天工,自然大方而又不失古樸典雅,呈現著民間建築少有的厚重和大氣,從中不難體會出徽州人篤守古制、推崇儒學的思想,也不難想像當初徽商的輝煌。由於儒家思想的影響,文治教化,他們象所有的古村落那樣,很注意風水的因素,山為骨架,水為血脈,山水相依,營造出一種「文房四寶」皆備的人傑地靈的寶地,顯示著徽商「賈儒結合」的特性。
徽州文化豐富的內涵在徽派建築、徽商的「賈儒結合」、新安畫派、徽州雕刻、茶葉、文房四寶等各個層面都形成了獨特的流派和風格,值的一提的還有徽劇,它是徽州藝人經過吸收和衍變而形成的一個劇種,在清代中期風靡全國。四大徽班進京,把徽劇推向了高潮,也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徽州文化深厚的內涵。
秀麗的山水和古樸的建築完美交融,形成徽州風景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徽州的街巷裡行走,是令人心醉的。看似冷漠的青瓦白牆夾雜著多少人生的熱望,在似水流年中漸漸斑駁的,還有殘缺的夢境。
「賞心樂事誰家院,良辰美景奈何天」。靜坐在月塘的水邊,相看儼然,相對無言。誰家的燈還亮著?溫暖的燈光彷彿已經存在了許多許多年。
02 陽朔美景畫中游
流動的音符
徐徐打開自然美的畫卷
青山綠水的韻致
呼喚靈魂的皈依
「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桂林之美,還在陽朔。這個玲瓏的小城,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宛若一個放大了的盆景,倘徉其中,如同人在畫中游。陽朔正處於百里灕江風景最為秀美的地段,兩岸奇峰林立,翠竹叢叢,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的江面上,形成一幅獨一無二的山水長卷,境內挺拔俊秀的奇峰兩萬多座,蜿蜒於萬山叢中的河流十七條,被徐霞客譽為「碧蓮玉筍世界」。泛舟而下,沿途的自然風光讓人目不暇接。夜晚的小城,竹筏搖曳,漁火點點,屋檐下連綴的燈籠亮著微黃的光,恍惚中疑是回到某個久遠的年代。到了陽朔,西街當然是不可不領味的地方。它和大理洋人街、麗江古城的酒吧街聲名並列,同是東西文化親吻、碰撞、奇妙地相遇之處。三步一旅店,五步一酒吧,店門口的各色招牌,一律是中英文對照。無論晴雨,西街的遊人總是絡繹不絕。有民間藝人在專注地拉著二胡,有年輕的遊客坐在路邊悠閑地曬太陽,有穿著文化衫散步的遊人,往往三五一群,操著不同的語言聊著天。在西街,酒吧的服務員,導游的大媽,甚至賣水果的老太婆,脫口而出的外語水平會讓你驚訝……整個西街散發出一種獨有的文化氛圍。很有意思的是,西街的遊客,有不少來了就捨不得走,乾脆就此住下。少則一兩月,多則一兩年,在其他地方賺足了錢,就到陽朔來享受休閑愜意的生活。每天睡到自然醒,有空騎著自行車,沿著田間小道轉悠。或者隨便找間酒吧一坐就是一下午。酒吧中西餐都供應,在這里不難吃到正宗的西餐,因為不少餐廳的老闆就是在此安了家的老外。或者來盤麻辣灕江魚,已經足以讓人垂涎欲滴。吃飽喝足,泛舟灕江,不時會有傳來清亮率直的山歌,提醒你原來這是劉三姐的故鄉......在陽朔街上隨便一走,可以聽到的口音越來越多。陽朔既是古老的,又是現代的,既是傳統的,又是開放的。不變的是純朴自然的民風讓生活變得如此簡單。
03 水墨丹青鳳凰城
空寧的音樂 褪卻繁華
更容易引發共鳴
就象樸拙的美 純粹而簡單
卻更加震撼人心
世界認識鳳凰,源於沈從文先生的《邊城》。一彎清澈的沱江水穿城而過,一座南華山擁抱著清代老城樓,一架架窄窄的石墩小木橋,一幢幢古香古色的、融注著濃郁土家風韻的吊腳樓,一座飽經風霜的黃絲橋老城堡,一道歷經風雨的南方古長城,還有一群聞名世界、流芳百世的文人才俊,構築了一幅完美的水墨丹青畫卷,這便是鳳凰古城,多少文人魂牽夢繞的故鄉。這是一座沉靜而悠遠的邊城,連綿的梯田圈出湘西無限風光。遠眺之處,盡是煙霧繚繞,重巒迭嶂,空氣清涼新鮮,飄著青草的氣息。穿城而過的沱江是鳳凰的靈魂,河水清澈澄靜,清晰可見河底的水草隨著水波飄舞。幾葉小舟輕輕劃過,長長的槁在沉澱的江水中留下時光的痕跡。沿著沱江兩岸,時時傳來淘米洗衣的苗家女隨意的小曲。江水如此瀲灧,情懷如此宜人。臨水而建的吊腳樓,是鳳凰古城最具苗族特色的古建築,屋頂歇山起翹,說不出的靈氣與精美。連推窗遠眺的居家人,都成為一道充滿溫馨情感的風景線。江也好,樓也好,在遠處迷濛的南華山重巒碧嶂的映襯下顯得既幽靜淡雅,又格外生動。整個小城縈繞著的古樸純真湘西情調,苗族風情。傳說中那對由此展翅高飛的鳳凰,為這座美麗的古城增添了幾分祥瑞與恬美。
04 青稞飄香日喀則
歡快的音樂
飄盪在空曠的大地上
香噴噴的青稞飯
熱辣辣的青稞酒讓心兒醉了 醉了
日喀則藏語稱「喜噶次」,意為「如意庄園」,位於雅魯藏布江和年楚河匯合處的寬闊河谷平原上,背靠雄奇壯觀的尼瑪山,市內道路規劃整齊,建築形式獨特,名勝古跡眾多。是一座古老的城市。日喀則是藏傳佛教「花教」的發祥地,也是第二世班禪索朗木曲朗、三世班禪羅桑頓珠、四世班禪羅桑曲結、第二世***根敦嘉措的故鄉。數不清這里有多少寺廟,多少教派。僧侶們每年要舉行「神舞節」,據說是由七世班禪發起的。本來是跳神驅鬼的宗教儀式,已經演化成一年一度的傳統節日。這里的人家,外牆大多為紅白黑三重顏色塗成,看上去莊重而肅穆,用手撫上去,指尖也似乎感到了輕輕的顫栗。人少地廣的日喀則,天高地遠,放眼望去,藍藍的天,綿白的雲,青青的草,明媚的陽光,一切都顯得那麼純凈。一朵花,真的就是一個天堂了。在這里生活的人,自然有著質朴開朗的性情。後藏地區素有「歌舞之鄉」的美譽,民間舞蹈以熱烈歡快的「堆諧」最為常見,還有場面宏大的「果諧」,各地都有極具特色的民間舞蹈。民歌有情歌、牧歌、酒歌、祝福歌等多種形式,在勞動和生活中男女老少隨編隨唱,自娛自樂,高興之時,隨意高歌起舞,臉上寫滿豪情和樂觀。日喀則的居民,一年要過四次年:公歷的元旦、農歷的春節、西藏的藏歷年和後藏的藏歷年。生活在楚河谷的農民,最看重的還是後藏的藏歷年,也過得最為隆重熱鬧。在日喀則地區,人們離不開的,還有青稞。這種簡單的日常食品,似乎被賦予了某種特殊的意義。他們把青稞做成飯,做成點心,做成酒,融進歌里詩里,讓平常的日子,都飄著青稞的清香。任何來到日喀則的客人,吃一口香噴噴的青稞飯,品一下熱辣辣的青稞酒,感受著當地人的質朴和熱情,都會讓浮躁的心,回歸於簡單與平和。
05 曲阜孔儒風
似水的流年 我們的夢
翻越了萬水千山
厚重的樂聲中
隱約可見 來時的路
要看五千年中國,要到曲阜!上古三皇五帝中,有4人在曲阜留下了活動蹤跡,三人在此建都。中國古代六大聖人均與曲阜關系密切,至聖孔子、亞聖孟子、復聖顏子、述聖子思生於曲阜,元聖周公封地在曲阜,宗聖曾子一生大部分時間在曲阜度過。中國工匠始祖魯班也是曲阜人。如此眾多的「祖」字輩人物雲集於此,令後人仰慕之餘,又驚嘆不已。曲阜是當之無愧的 「東方聖城」。春秋末期,一位亘古偉人橫空出世,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在這里誕生。古人曾形象的比喻道: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早在2500年前,孔子就使人類文明攀上了一個讓後人仰望的高峰。他所創立的儒家文化影響和鑄就了中華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徵、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對人類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從西周到東漢,這里一直是魯國國都,成為齊魯文化的發源地,更孕育了中華主流文化,是當之無愧的文明聖土,她在人類文明史上的地位無可比擬。孔子是曲阜的驕傲,但曲阜不僅僅擁有孔子。在至聖孔子之前,元聖周公受封於曲阜;在孔子之後,復聖顏子、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等一脈相承,孔融、孔安國、孔尚任、孔廣森、桂馥等名人輩出。這里大規模、高品味的文化遺存令人嘆為觀止。宋真宗為紀念黃帝,在壽丘修建了多達千餘間宮室的景靈宮,保留下來的「慶壽碑」、「宣和碑」是我國現存最大的石碑;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少昊陵墓,以一萬塊巨石對其壘砌保護,形成獨特的建築,更是奇跡般的保留下來。顏廟、龍山九漢墓群、尼山孔廟、孔子出生地夫子洞、周公廟、孟母林、孟子故居等古跡是文明傳承的歷史見證,孔廟、孔府、孔林更被稱為「人類文明史上的孤例」,列入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06 情滿康定
別樣澄澈的月光
別樣的情和韻
婉轉低徊的旋律
就象靜謐的夜晚
那一輪滿月
發出清亮而柔美的光
康定城古為荒野草灘,是牧人游牧活動場所。自茶馬互市以來,西去東來的過客都喜在此熱茶「打尖」(歇息),藏、漢、蒙、滿、回族的民俗及文化事業在此鼎立,進而互融互吸,康定城文化形成獨具個性異於藏區、別於漢地的文化現象,這在清代、民國時特別顯現而別具風味。如今的康定城,折多河和雅拉河仍然奔流不息,河中多有巨石怪礁,各具形態的公主橋、將軍橋、彩虹橋、拱狀中橋、下橋等橫卧其上。橋拱都以水泥為板,藏式彩色吉祥結圖案裝飾,三山環列蒼翠誘人。城郊溫泉、湖泊、大小電站星羅棋布,形成具有自然美的城市,雖是小城,猶如玲瓏盆景,美景四布。由於無空氣污染,這里的天空常是藍天白雲,叫人心曠神怡。康定,是盛產情歌的地方。康定因情歌而變得更加美麗。這里是藏漢文化的結合部,也是是歷史上南北民族頻繁遷徙的「民族走廊核心地帶」(費孝通語)和藏漢民族「茶馬戶市」的中心;風景優美,文化積淀深厚,是民族風情絢爛的聖潔之地。人們在工作、生活、勞作中,產生了許多民間小調,《康定情歌》(又名《跑馬溜溜的山上》)就是一首流傳於我國西南地區的傳統民歌。旋律流暢、優美,情緒高昂、熱烈,感情深摯、委婉。歌詞每段兩句,中間加用了襯詞,既活躍了節奏,舒展了歌腔,又使歌曲更加風趣、生動。這首民歌於抗戰時期為專業音樂工作者所收集、加工、演唱,以後流播全國,家喻戶曉,成為歌唱家喻宜萱、周小燕等的保留曲目。康定的情歌大都有著婉轉動聽的旋律,也大都抒發青年男女熱烈相愛,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情感。曲調朴實優美,親切流暢,易學易唱。近百年來,已成為眾口皆詠的民歌,並遠傳到世界各地。《跑馬溜溜的山上》,是其中的代表作,它是從何時而歌?又是何人所作?至今仍是一個神奇之謎!跑馬溜溜的山千年青春不老,但是張家大哥和李家大姐呢?他們是否有傳人還在撥動人類情愛的心弦?因為一段愛情佳話,更因為康定澄澈的月光,吸引著心中裝著浪漫的人。……這里的月亮飽有靈氣,她似乎懂得你的心思,在她的注視下,你埋在心底的,對生活一切的注腳在那一刻都彷彿顯而易見了!塔公草原、折多河、跑馬山,想像這些具有藏族情味的名字,看看頭頂上垂懸著的澄澈的月亮,吹著柔柔的風,不禁讓人沉醉於這快多情的土地。
07 大理雪月覓風花
悠揚的旋律
充滿浪漫的韻味
是不是每一個有風景的地方
都浸潤著愛情
沒有來過大理的人,認識大理大都源於兩處:一是金庸先生的小說,小說中段皇爺的「一指神功」點出了南昭古國的清遠神秘,引人掩卷遐思;一是隨著的電影《五朵金花》里一曲唱遍大江南北的「蝴蝶泉邊來相會」,大理秀美的風光也廣為人知。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化,留下了豐富的文物古跡。蒼山如屏,洱海如鏡,蝴蝶泉曲折深幽,玉洱銀滄之間,自然風光綺麗多姿,兼有「風、花、雪、月」四大奇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在大理的諸多風景名勝之中,以風、花、雪、月四景最為著名和引人入勝,象徵著一年四季風景如畫。在大理,風花雪月不僅象徵著浪漫,還有著相應的風景與之對應。在這首詩中得以佐證:下關風,上關花,下關風吹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而且,大理的每一處風景,都浸潤著和浪漫愛情有關的優美傳說。大理是白族的主要聚居地,白族是個充滿浪漫情懷的民族。這里保存著古樸而濃郁的白族風情。到了大理你就可以了解白族的生活習俗,可以品嘗別具一格的白族風味食品,可以選購到稱心如意的白族民間工藝品,還可以參加傳統的大理白族三月街節日慶典活動。在大理的街頭隨意散步,你會發現這里處處洋溢著「家家流水,戶戶養花」的自然和閑趣,讓初來乍到的人都會平添幾分親近的意味。古老的城強圍合之內,狹窄的街道相互交織,沿街是一家家風格獨具的酒吧,從窗口飄出世界各地的音樂和語言。有太陽的午後,年輕的背包族三三兩兩坐在酒吧外的木桌邊,邊曬太陽邊閑聊,或者乾脆就著一瓶啤酒、點燃一根煙,看著過往的行人發呆。時光,在這里彷彿停滯了。
08 明月杭州夜
沒有蛙聲 只有光影如琴
一支溫馨的小夜曲
回盪在
月光下靜謐的西湖
杭州之美,西湖自然是其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西湖是古今多少文人墨客、浪子伊人夢留情駐的地方。有人贊其若處子,秀美靜逸惹人憐惜;有人嫌她過於艷麗,浮華繁盛不易親近。 但「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 還是深得人心的。賞佳景和品美食一樣,也是要選時節的。要真正品味西湖特別的韻味,首推秋月之夜。秋風送爽之際,在湖邊憑欄縱目遠眺,但見月光如瀉,湖天一碧,水月相溶.。微風撫過,湖面凌波盪漾、月影搖曳;更有瓊樓掩映、若入仙宮。真令人有不知今夕何夕。良辰美景,你眼中的西湖,似乎也通了靈性。想和她再親近一些?那就游湖賞月吧!只需輕輕劃漿,便攪動了滿湖銀輝,正如南宋孫銳所說:」月冷寒泉凝不流,桌歌何處泛歸舟。白蘋紅蓼西風里,一色水波萬頃秋」。 一邊逐波戲水,一邊還可欣賞「天上月一輪,湖中影成三」的奇麗景色。若是在月朗星稀的晚上,在石塔內點燃燈燭,火光躍入水面,與明月上下爭輝,光束透過圓孔倒映水面,宛如一個個小月亮,一時間塔影摩挲,月影、燈影、湖影交相輝映、溶成一片,「三潭印月」之名也由此而來。也會讓人不由想起「片月生滄海,三潭處處明」的詩句來。西湖是有太多故事的地方,大都事關風月。人在畫中游,總有不同的感受湧上心頭。此景美是美矣,若是獨處他鄉,滿眼是別人的熱鬧,想起家鄉的小橋流水,思緒便會攀著這皎潔的月光,飛向遙遠的古代。
09 伊犁塞外江南
牧歌滑過高高的斜坡
滑過胡楊林
夾雜著果子的芬芳
在遼闊的草原上回盪
我們的心 裝滿了美麗的喜悅
位於西北邊陲的伊犁,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稱。伊犁是中亞腹地一個溫馨的綠島,是遙遠西陲一方天賜的寶地,是千里塞外一片杏花開放的江南……臨近異國的伊犁,彌漫著濃濃的異域風情。伊犁地區為天山各支脈所環繞分隔,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奇異的自然景觀。伊犁美,美在氣候宜人,風景秀麗,資源雄厚,物產富嬈;伊犁美,美在民族風情特色濃、色彩斑斕的民族情;伊犁美,美還美在歷史久遠源頭長,觀光旅遊景點多......香飄十里的果子溝,山路十八盤,層林迭嶂,瀑布泉涌,山花爛漫,果木成林,被稱為「奇絕仙境」,一日可見四季景觀,步步可見不同景色;碧波盪漾的賽里木湖,藍藍的湖水,藍藍的天,雪山環抱,白雲千載空悠悠。湖岸每年定居著一些水禽飛鳥,有「世外靈壤」之稱;一望無際的那拉提草原,河谷平展,森林繁茂,自古以來就是註明的牧場;悠悠西去的伊犁河,象一個溫柔的母親,無言地滋養著這片美麗的土地。河岸是一片青青的白楊林,展現著《草原之夜》的迷人意境。少有這樣鮮亮的藍天碧野; 少見高山下的萬頃良田!在這里,雪山長河落日映襯小橋流水人家;在這里,牛羊氈房牧場與現代城鎮迭合在同一個畫面……伊犁之美,實在是美不勝收。除了領略自然風光,到了伊犁,你還可以去看看維吾爾農家用藍馬車迎新娘,嘗嘗香噴噴的手抓飯和鮮嫩的烤羊肉,騎上俊馬在草原上賓士,盡情欣賞牧場風光。還可以到哈薩克氈房去做客,聽熱情的哈薩克老人講那些年代久遠的故事......
10 平遙古韻
慢慢靠近 一場千年繁華的夢
和音樂一起穿越時空
在深深的庭院
在厚重的歷史面前
只聽到自己的呼吸
這是一座世人矚目的古城。
這是一處要用心去看的風景。
在古城漫步,彷彿正在接近一個做了千年的夢。泛泛而游,可以體會古意盎然的外觀帶來的時空倒流的感覺;但只有細細品味,在點滴的細節中才可領略其特有的風采。時光荏苒,古城並未見蒼老。依然是青磚夯土的城牆,古樸雅緻;依然是古色古香的老式鋪面,錯落有致;依然是挺拔秀麗的古市樓,光彩照人;依然是原汁原味的四合院藏在曲折幽深的四大街、八小街、七十二條蚰蜒巷中。歷史悠久的平遙保存著最為完整的明清縣城的原型。城內的古城牆、古街巷、古店鋪、古廟宇、古明居組成的大型古代建築群,展現著中華民族民族傳統思想的精髓、漢民族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講述著歷史的變遷和憂患興衰。古城遵循嚴格的「左祖右社」、「左文右武」以及「上下有序」的禮制,形成左城隍廟、右衙署門,左道觀、右寺院的相互對稱的建築風格,反映了當時「人神共治」的封建文化思想。如此精巧的設計、嚴謹的建築,倒是不得不令人嘆為觀止。平遙是一個文物資源極豐富的古城。鎮國寺萬佛殿、文廟大成殿、清虛觀、雙林寺、遍布城內外大大小小廟宇的1000餘 道碑刻、距今最古的金庄文廟中的孔子塑像……無一不令人驚嘆,讓人神往。平遙還是鼎盛清代長達百年的晉商文化發源地之一。平遙「日升昌」票號是中國的第一家票號,是中國民族銀行的開山鼻祖。平遙城中的22家票號,以及發展到全國400多家的分號,使平遙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平遙設計考究、風格多樣的古民居堪稱建築文化中的瑰寶。青瓦灰牆的四合院群,緊密呼應,渾然一體,精緻的屋宇外雄內秀,輪廓起伏。精美的木雕磚雕石雕,華麗的彩繪, 比比皆是。穿行其中,真有「庭院深深深幾許」的感嘆。深深的宅院內,是否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歲月的滄桑,更能警醒人豁達地處世。所以,平遙,並不令人傷感。
11 絲路花雨鎖泉州
城市的記憶
被輕語低訴的樂聲 喚醒
追憶著曾經的風華
遊子的情懷 欲說還休
素有海濱鄒魯之美譽的泉州是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擁有積淀深厚的歷史文化,星羅棋布的名勝古跡和舉世矚目的文物瑰寶,開元寺、老君岩、洛陽橋、清凈寺等歷史遺跡聞名海內外。境內山巒起伏,依山面海,丘陵、河谷、盆地錯落其間。; 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作為曾經享有東方第一大港盛譽的城市,中西文化得以在此長期交流匯聚,綻放光華,孕育了燦若繁星的文化名人,風流才俊(我國古代思想領域的扛鼎人物朱熹、李贄即原籍於此),留存了以南戲、南音、南少林為代表的輝耀古今的文化遺產和大量世人罕見的中外歷史文化瑰寶:開元寺、老君岩、清凈寺、伊斯蘭教聖墓、草庵等中世紀世界幾大宗教的寺院屬都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洛陽橋、安平橋、崇武古城等是傳統建築中的精品;天後宮、德化屈斗宮古窯址是著名的民間信仰宗廟。泉州到處彌漫著濃厚的鄉土文化氣息,梨園戲、木偶戲、高甲戲、打城戲古樸幽雅,中世紀宮廷音樂「活化石」南音,是海外遊子心中最親切的鄉音。
12 麗江夢中的香格里拉
古樸的樂曲
輕輕揭開神秘的面紗
那是魂牽夢縈的世外桃源
我心中的香格里拉
隨著音樂的指引
一次又一次 欣喜地抵達
英國小說家詹姆斯在《消失的地平線》里描寫了一個深藏於高山和峽谷之間、有一座座令人陶醉的田園式庭院的「世外桃源」之後,充滿神秘色彩的香格里拉就成為世人嚮往的理想之國。虛擬的小說卻在現實中找到了印證,這,就是麗江古城。自然造化山水,到得麗江,你對這句話會有更深的體會。一座玉龍雪山、一潭瀘沽湖水、玉峰寺外的萬朵山茶、神秘的香格里拉......已如此讓人心馳神往。「玉龍昂首天咫尺,遠視滇池照影白」正是玉龍雪山的寫照,玉柱擎天、玉湖倒映,清麗動人;仰睡於萬山叢中的瀘沽湖,美妙絕倫的湖光山色如同一顆晶瑩的綠寶石,湖邊生活著罕見的母系氏族摩梭人,沿襲著自然原始的民族風情,被稱為「東方女兒國」,為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幾分神秘的色彩;在麗江,還有幸一睹「十里香」(又名「雲南含笑」)山茶的神姿,主桿三四尺高,盤枝數丈,濃蔭如蓋,氣勢磅礴,萬朵山茶艷而不嬌,經冬不凋,成為世間一大奇觀。麗江民居多為明清時期的建築,順著地勢,沿水而建,連綿起伏,粉牆灰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五花石鋪成的狹長古道,以及青石鋪成的茶馬古道,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載滿了故事。耳邊彷彿響起當初過往客商經過的馬蹄聲,眼前似乎掠過徐霞客瀟灑的身影......麗江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納西族是最主要的少數民族。神氣美麗的麗江古城孕育了燦爛的納西東巴文化:東巴經文、東巴象形文字、東巴舞蹈、納西古樂,這一切,都向世人昭示著麗江悠久的歷史和麗江人民卓然的智慧。在街頭隨便一走,隨處可見穿著傳統服裝的納西族老媽媽,質朴的目光宛如古銅鏡中的一抹斜陽,而年輕的納西姑娘,純朴恬淡中透著幾分出世的美。古城麗江,這個「被神仙遺忘在人間的城閣」,象一顆鑲嵌在邊陲的璀璨明珠,以其神秘的自然風光和古樸的納西民風,被載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讓慕名而來的世界遊客流連忘返,讓直認他鄉作故鄉不再矯情。
『肆』 幫幫忙! 我需要歷史資料.
初一歷史期末考試復習提綱 2005-12
一、 填空題
1 元謀人生活在距今170萬年前,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
2 山頂洞人是我國遠古人類中最早以血緣關系結合成生活集體的,並已經學會了人工取火。
3 距今約四五千年時,黃帝和炎帝是我國古老傳說中黃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領,他們後來結成聯盟,經過長期的發展,形成了日後的華夏族。後人尊稱黃帝為「人文初祖」。至今,海外華人常自豪地稱自己為「炎黃子孫」。
4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從此由原始社會進入到奴隸社會。
5 禹死後,啟繼承父位,成為夏朝第二代國王。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公天下」,變成了「家天下」。相傳,禹把都城建在陽城。
6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商王盤庚遷都到殷,後人又稱商朝為殷朝。
7 公元前1046年,周軍在牧野大敗商軍,商朝滅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歷史上叫做西周。
8 為了鞏固統治,西周實行分封制,後逐漸形成森嚴的等級制度。
9 著名的商朝青銅器有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10 商周時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盛行的「三星堆」文化,是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
11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史稱東周。
12 春秋時期著名的霸主有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通過城濮之戰,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
13 戰國七雄齊、楚、秦、燕、趙、魏、韓。
14 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大敗,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15 春秋時期,我國開始出現鐵農具。
16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築的都江堰,是聞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17 經過商鞅變法,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18 商朝人刻寫在龜甲或獸骨商的文字被稱為「甲骨文」,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19 相傳夏朝時期就有了歷法,今天的農歷,又叫「夏歷」。
20 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扁鵲,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診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21 戰國末期楚國人詩人屈原的代表作是《離騷》,世界和平理事會把他定為世界文化名人。
22 世界上最早的兵書是孫武寫的《孫子兵法》。
23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定都咸陽。秦中央政府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軍事和監察。地方上推行郡縣制。
24 秦朝的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至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25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領導的農民起義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26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
27 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的政策,到了景帝後期,國家的糧倉豐滿,府庫里的銅錢多的用不完,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的統治為「文景之治」。
28 公元前119年,大將衛青、霍去病在漠北大敗匈奴,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29 漢武帝派張騫先後兩次出使西域,漢朝和西域的交往從此日趨頻繁。
30 公元前60年,西漢政府設立西域都護,總管西域事務,從此今新疆地區成為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1 東漢時期的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32 東漢張衡製造了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33 漢代最著名的醫學家是華佗和張仲景。前者製成麻醉葯劑「麻沸散」,編了醫學體操「五禽戲」。後者寫成了《傷寒雜病論》,後世尊稱他為「醫聖」。
34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他的創始人一是張陵。
35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寫的《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實,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36 220年,曹丕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37 三國時吳國船隊曾到達夷洲,加強了內地和台灣地區的聯系。
38 266年,司馬炎建立了晉朝,定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軍隊滅掉了吳國,結束了分裂局面。
39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了前秦政權。
40 南朝的祖沖之時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
41 北朝的賈思勰寫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42 東晉王羲之寫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被後人稱為「書聖」。
43 東晉的顧愷之一生創作的畫很多,代表作有《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
44 北朝時開鑿的山西大同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石窟藝術。
45 秦朝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滅亡,算一算,它持續了14年;西漢公元前202年建立,公元9年滅亡,它持續了210年;東漢公元25年建立,公元220年滅亡,它持續了195年。
46 56年是1世紀50年代;125年是2世紀20年代;1311年是14世紀初;1994年是20世紀90年代,又叫20世紀末。
47 從考古資料上看,無錫已有6000年以上的歷史了。
48吳國的開創者是泰伯,發祥地是無錫梅里。
49 無錫地名最早見於司馬遷的《史記》。
50 唐代無錫縣令敬澄在惠山開鑿了惠山泉,陸羽的《茶經》品評它為天下第二泉。
51無錫東林書院的著名對聯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
二、 連線搭配
河姆渡遺址 陝西西安 貧富懸殊特別明顯
半坡遺址 山東泰安 干欄式房屋
大汶口遺址 浙江餘姚 普遍使用磨製石器
四、填表題
學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儒家 孔子 仁愛 《論語》
道家 老子 無為而治,順其自然 《道德經》
墨家 墨子 「兼愛」,「非攻」 《墨子》
法家 韓非 提倡法治 《韓非子》
兵家 孫武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孫子兵法》
五、 列舉題
1、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三次以上)
答:200年 官渡之戰;208年,赤壁之戰;383年,淝水之戰。
2、無錫的土特產(8個):答:無錫水蜜桃、清水麵筋、大浮楊梅、馬山芋頭、太湖白魚、惠山蠶豆、金剛肚臍、雪浪貢茶
六、 材料分析題:
1、「伐無道;誅暴秦」。
請回答:
①材料所述的秦「無道」,有哪些具體表現?
答:徭役繁重、賦稅沉重、刑法殘酷
②先後起義「伐無道,誅暴秦」的分別是哪些人?
答:陳勝、吳廣、項羽、劉邦。
③結果如何?
答:秦朝被劉邦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推翻。
2、「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亡(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
請回答:
①上述局面出現在歷史上的哪一個事件之後? 答:昭君出塞
②這件事發生在哪個皇帝時期?答:漢元帝
③從這件事中可以看出我國民族關系的趨勢是什麼?
答:我國民族關系友好交流佔主導,民族融合是主流。
七、 問答題
1、P79頁動腦筋;
2、P112頁動腦筋;
3、為配合西部大開發,打造今天的「絲綢之路」,請提出你自己的設想。
初一歷史復習提綱
第一課 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
文化代表 距今時間 體質形態 工具製造 火的使用 觀念 社會組織 生產活動
元謀人 約170萬年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 採集、狩獵
北京人 約70-20萬年 保留猿特徵 打制石器 會使用火保存火 原始群居 採集、狩獵
山頂洞人 一萬八千年 和現代人基本一樣 打制石器 磨光、鑽孔 人工取火 審美 氏族 採集、狩獵、捕魚
1、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
2、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製造工具
3、我國歷史最早可以上溯到170萬年前
第二課 原始的農耕生活
原始居民 地域 距今時間 生產工具 房子 畜牧 手工業
河姆渡居民 長江流域 約七千年 磨製石器 耒耜 干欄式 家畜 紡織 陶器
半坡居民 黃河流域 約五六千年 磨製石器骨箭頭 半地穴式 豬狗 紡織 彩陶
1、我國較早種植粟的是半坡居民 2、我國較早種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居民
3、我國早期文字的雛形源於半坡彩陶 4、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種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用石刀收割莊稼,主要糧食作物是粟。
第三課 華夏之祖
炎黃部落聯盟—→華夏族—→漢族——→中華民族
黃帝——→人文初祖
1、我國原始社會結束在禹時期 2、我國奴隸社會開始於公元前21世紀
3、部落聯盟民主推選首領的制度叫「禪讓」制。首先實施該制度的是堯推選舜為繼承人,結束該制度的是禹。夏朝的建立,標志著奴隸制度開始了。
第四課 夏、商、西周的興亡
夏的都城在陽城,統治中心地區,在今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帶。
夏朝的國家機構,是奴隸主階級壓迫平民和奴隸的工具
朝代 暴君 亡國之君
夏朝 夏桀 夏桀
商朝 紂 紂
西周 周厲王 周幽王
西周為什麼要實行分封制?分封制的內容是什麼?起了什麼作用
商朝曾幾次遷都,直到商王盤庚遷都到殷,統治才穩定下來。後來又稱商朝為殷朝。
約公元前1600年,湯戰勝桀,夏滅商建。公元前1046年,商周在牧野大戰。商滅,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鎬,又稱鎬京,歷史上叫西周。
第五課 燦爛的青銅文明
1、夏、商、西周是以農業為主的社會。那時候,農業上以知道選種、施肥和治蟲害。
2、、於商周同期,我國西南地區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種獨特的青銅文化,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三星堆」文化。
3、、我國古代稻、黍、粟、麥、豆被稱為五穀。
時期 青銅器鑄造情況
原始社會晚期 出現青銅器
夏 朝 青銅器種類逐漸增多
商 朝 青銅器生產規模大,品種多,工藝精美
西 周 青銅器種類更豐富,大量用於祭祀
第六課 春秋戰國的紛爭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東遷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為春秋和戰國兩個時期。
齊桓公任用管仲為相,積極改革內政,發展生產;同時改革軍制,組建強大的軍隊,以「尊王攘夷」。
公元前7世紀中期,齊桓公成為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
公元前7世紀後期,晉楚雙方在城濮大戰,晉軍勝。晉文公成為中原霸主。後來,楚莊王做了中原霸主。
戰國七雄按東南西北到中間的順序排列為齊、楚、秦、燕、趙、魏、韓.
發生於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決定性戰役是長平之戰|。
第七課 大變革的時代
鐵農具:春秋出現,戰國推廣
牛耕:最遲春秋末年使用,戰國推廣。
1、戰國是我國封建制度的確立時期。 2、我國農業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指牛耕。3、戰國時期,李冰為秦國修築的都江堰是舉世聞明的防洪灌溉工程。
都江堰修建後,獲得「天府之國」美稱的是成都平原。
戰國時期,秦國經過商鞅變法,發展成為戰國後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戰國時期各國為什麼會開展變法運動
商鞅變法的內容和歷史作用是什麼?內容是:①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自由買賣。②獎勵耕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③建立縣制,由國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戰鬥力不斷增強,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
第八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1)
1、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2、商朝人刻在龜骨或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3、商周青銅器上鑄刻的文字,叫 「金文」,也稱「銘文」。西周晚期,有人將文字整理成「大篆」。
4、今天的農歷又稱「夏歷」,據說來源於夏朝。
5、扁鵲是春秋戰國之際的名醫。他能用針刺、按摩、湯葯治療疾病。他總結出來的望、聞、問、切四種診斷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醫沿用。
6、屈原代表作《離騷》,離:遭遇 騷:憂愁
7、春秋戰國盛行「鍾鼓之樂」,其中以整套編鍾最為珍貴。
8、《詩經》記載公元前776年9月6日發生日食,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有確切日期的日食現象。
第九課 中華文化的勃興(2)
姓名 時期 著作 主要思想 備注
孔子 春秋晚期 《論語》 提出「仁」的學說,主張「愛人」,「為政以德」 《論語》由孔子弟子整理編寫
老子 春秋晚期 《道德經》 一切事物都有對立面,對立的雙方能夠相互轉化。 由戰國時期道家學派整理而成
墨子 春秋戰國時期 「兼愛」「非攻」,反對以大欺小、以強凌弱,支持正義戰爭
孟子 戰國 「春秋無義戰」,反對一切戰爭。「仁政」治國,輕徭薄賦,保護環境
韓非 戰國末期 主張改革,反對空談仁義,提倡法制
孫武 春秋晚期 《孫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第十課 「秦王掃六合」
1、從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定都咸陽。
秦始皇為了鞏固統治創了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
2、統一貨幣、度量衡、文字
3、焚書坑儒
4、北築長城,抵禦匈奴
5、南鑿靈渠,開發南疆
5、秦統一後在地方上推行郡縣制度。
6、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7、秦朝疆域廣大,東至東海,西到隴西,北到長城一帶,南達南海。
8、秦統一六國的年代是公元前221年。
第十一課 「伐無道,誅暴秦」
秦的1、徭役繁重、 暴政 2、賦稅嚴重 3、刑法殘酷 4、秦二世更加殘暴
導致1、 陳勝、吳廣起義,公元前209,大澤鄉引發農民起義,在陳建設政權,陳勝為王。
起義失敗
2、項羽取得巨鹿之戰(前207)勝利
秦滅時,正式接受秦朝統治者投降的農民軍領袖是劉邦。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漢朝,定都長安,歷史上稱為西漢。劉邦就是漢高祖。
第十二課 大統一的漢朝
文景時期,重視「以德化民」,國家富裕,歷史上稱這一時期統治為「文景之治」。
被皇帝譽為「強項令」的東漢敢於執法的廉吏是董宣。
我國封建社會歷史上的第一個盛世出現在西漢。
西漢的首都在長安,東漢的首都在洛陽。
為鞏固中央集權,漢武帝接受董仲舒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建議,把儒家思想作為封建統治的正統思想。漢武帝還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長安興辦太學。
第十三課 兩漢經濟的發展
西漢時比較徹底地治理黃河是在漢武帝時。
王景治理黃河是在漢明帝時。
地方鑄幣權收歸中央始於漢武帝時。
「水排」是一種鼓風冶鐵工具。
東漢時,南陽太守杜詩發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風冶鐵。
第十四課 匈奴的興起及與漢朝的和戰
1、匈奴的傑出首領冒頓單於第一次統一了蒙古草原。
2、公元前119年,漢武帝派大將衛青、霍去病出擊匈奴。
3、經過漠北戰役的沉重打擊,匈奴無力再與西漢對抗。
漢元帝時,王昭君出嫁呼韓邪單於,促進了漢匈友好。
漢武帝時,開始反擊匈奴,奪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區。
第十五課 漢通西域和絲綢之路
西漢時期,人們把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稱為西域
公元前138年,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19年,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60年,西漢設置西域都護。
歐洲的古羅馬帝國被中國稱作「大秦」。
第十六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一)
1、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紙出現在西漢早期。
2、東漢改進造紙術的重要歷史人物是蔡倫。
3、《九章算術》成書於東漢。
4、張仲景寫成的《傷寒雜病論》全面闡述了中醫的理論和治病原則。
5、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是世界公認的最早的地震儀器。
造紙術未發明以前,古埃及人將字寫在紙草上,古代歐洲人將字寫在羊皮紙上。
東漢華佗最早製成了「麻沸散」。主要著作《五禽戲》。
第十七課 昌盛的秦漢文化(二)
世界三大宗教指:基督教、佛教、和伊斯蘭教。
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公元前1世紀末)傳入我國中原地區(張騫通西域後,佛教沿絲綢之路逐步傳到中國)。(西漢為前206——公元25)
道教是我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東漢時期,道教在民間興起,創始人之一是張陵(道教徒尊稱他為張天師)。道教尊老子為教主,稱他為「太上老君」。
司馬遷是我國古代偉大的史學家,他生活在西漢漢武帝時代。
《史記》記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時期的史事,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
秦漢時期的雕塑藝術水平很高,它的傑出代表詩轟動世界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第十八課 三國鼎立
奠定曹操統一北方基礎的戰役是官渡之戰。200年袁紹十萬大軍,主力直逼曹軍所在地官渡,曹操只有三四萬人,曹操火燒袁軍糧草,大敗袁軍。
208年曹操率二十多萬大軍南下,想要統一南北,孫劉聯軍五萬人馬在長江沿岸的赤壁一帶和曹軍對峙,周瑜指揮聯軍火燒赤壁,大敗曹軍。
220年,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國號魏,定都洛陽,東漢結束。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222年,孫權稱王,國號吳,後定都建業。三國鼎立的局面形成。
蜀國丞相諸葛亮,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人稱「卧龍」。
230年,孫權派將軍衛溫等,率軍萬餘人,橫渡台灣海峽,到達夷洲。
第十九課 江南地區的開發
266年,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奪位,建晉朝,都洛陽,史稱「西晉」。280年,西晉滅吳國。
從東漢末年以後,匈奴、鮮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數民族陸續內遷。316年,內遷匈奴人的一支武裝滅西晉。
西晉滅亡的第二年(317年),司馬睿重建晉朝,史稱「東晉」,都城在建康(282年建業改為建鄴,313年又改為建康,今南京)。
4世紀後期,氐族人建立前秦政權,前秦王苻堅用漢人王猛為丞相,統一黃河流域。
淝水之戰是我國歷史上又一個以少勝多的戰役。383年,苻堅以八十多萬兵力,欲滅東晉。東晉軍隊8萬人與秦軍隔淝水對峙。東晉要秦軍稍後退,便於晉軍渡河與之決戰。苻堅欲乘晉軍渡河時擊之,同意後退。誰料秦軍中漢人多,不願為秦賣命,一退潰不成軍。苻堅「草木皆兵」,秦軍「風聲鶴唳」。晉軍乘機進攻,大敗前秦。淝水之戰結束了前秦的統治,東晉在南方暫時穩定,經濟得以迅速發展。
420年,大將劉裕自立為帝,國號「宋」,結束東晉。此後,南方經歷了宋、齊、梁、陳四個王朝,總稱為「南朝」
第二十課 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世紀後期,,我國東北地區鮮卑族的一支強大起來,建立了北魏,439年,統一黃河流域。當時各族人民長期生活在一起,生產、生活相互影響,民族融合已經成為趨勢。
北魏建立以後,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孝文帝遷都洛陽後,洛陽迅速發展為一座壯觀城市。
孝文帝遷都洛陽後,進一步實行改革,主要措施包括:①在朝廷中使用漢語,禁用鮮卑語;②官員及其家屬必須穿戴漢族服飾;③將鮮卑族的姓氏改為漢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為姓元;④鼓勵鮮卑貴族與漢族貴族聯姻;⑤採用漢族的官制、律令;⑥學習漢族的禮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國,提倡尊老、養老的風氣等。這些措施促進了民族融合。
第二十一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一)
南朝的祖沖之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數學家和天文學家,他利用並發展前人創造的「割圓術」,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的數值確定為3.1415926和3.1415927之間。這項成果領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的賈思勰是我國歷史上著名農學家。他生活在北魏和東魏時期,做過東魏太守。他著的《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業科學著作,在世界史上佔有重要地位。《齊民要術》總結了北方人民長期積累的生產經驗,介紹了農、林、牧、副、漁業的生產技術和方法。
北魏的酈道元是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他寫的《水經注》,是一部綜合性的地理學專著,全書以注錄水道系統為綱,詳細地介紹了江河流經地區的山川、城鎮、地形物產、風土人情、歷史古跡等。
第二十二課 承上啟下的魏晉南北朝文化(二)
東漢末年,書法逐漸成為一種藝術。魏晉時期,書法字體由篆書、隸書轉化到楷書,草書和行書也逐漸流行。東晉的王羲之,集書法之大成,其字或端秀清新,或「飄若浮雲,矯若驚龍」,他的代表作《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王羲之被後人稱為「書聖」。
魏晉南北朝時繪畫藝術有較大發展,東晉的顧愷之最為出色,代表作有《女史箴圖》、《洛神賦圖》
為了宣傳佛教,北朝的統治者開鑿石窟,雕造佛像。山西大同平城附近的雲岡石窟和河南洛陽附近的龍門石窟,是著名的兩大石窟。
紙、墨、筆、硯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
『伍』 關於中國的資料
中國,是以華夏文明為源泉、中華文化為基礎,並以漢族為主體民族的多民族國家,通用漢語、漢字,漢族與少數民族被統稱為「中華民族」,又自稱為炎黃子孫、龍的傳人。
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距今約5000年前,以中原地區為中心開始出現聚落組織進而形成國家,後歷經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局面。20世紀初辛亥革命後,君主政體退出歷史舞台,共和政體建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國大陸建立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政體。
中國一般分為七大地理地區:
1、東北(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2、華東(上海市、江蘇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東省、台灣省)。
3、華北(北京市、天津市、山西省、河北省、內蒙古自治區)。
4、華中(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
5、華南(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海南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
6、西南(四川省、貴州省、雲南省、重慶市、西藏自治區)。
7、西北(陝西省、甘肅省、青海省、寧夏回族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中國歷經多次政權演變和朝代更迭,也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經濟、文化、科技世界矚目。
中國地勢西高東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約占陸地面積的67%,盆地和平原約占陸地面積的33%。山脈多呈東西和東北一西南走向,主要有阿爾泰山、天山、昆侖山、喀喇昆侖山、喜馬拉雅山、陰山、秦嶺、南嶺、大興安嶺、長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灣山脈和橫斷山等山脈。
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稱,珠穆朗瑪峰海拔8844.43米,為世界第一高峰。在此以北以東的內蒙古、新疆地區、黃土高原、四川盆地和雲貴高原,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大興安嶺一太行山一巫山一武陵山一雪峰山一線以東至海岸線多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級階梯。海岸線以東以南的大陸架,蘊藏著豐富的海底資源。
『陸』 德化縣各鄉鎮趕圩時間表
赤水 1 6 11 16 21 26
『柒』 德化今年都有啥公考呢時間是
人生路漫漫,哪裡才是岸,只是考個編,不然會完蛋,,備考小白,蹲一個大神來帶一下謝謝
『捌』 國寶鄉的經濟發展
國寶鄉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積極發展第二、三產業。全鄉工農業產值869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5880萬元,農業產值2815元),企業產值11800萬元,財政收入19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016元。農業以糧食種植為主,積極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和多種經營。鄉鎮企業以陶瓷生產為主,積極發展水電、礦產等產業,帶動建築業、交通運輸業和商業、服務業全面發展。陶瓷產品中的花插、花盆等頗具特色,深受外商的青睞,暢銷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國寶企業集團公司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全鄉企業快速發展,涌現出多家全縣納稅大戶和出口創匯大戶。
國寶鄉今後的發展思路是:堅持「能快則快」的方針,鞏固農業基礎地位,加快農業綜合開發步伐,組織實施「一二四」工程(即:一個主導產業——養殖業;二個特色農業——早產優質德化梨和黃梔子食用色素;四個基地——脫毒馬鈴薯、蔬菜、食用菌和毛竹);培育陶瓷、水電、礦產等重點產業,推動全鄉企業全面發展,撐大經濟總量,促進經濟與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向寬裕型小康邁進,把該鄉建設成為政治穩定、經濟繁榮、社會文 國寶村位於國寶鄉西北部,與佛嶺、格頭和赤水鎮的嶺邊村、福全村、猛虎村毗鄰。全村地勢為低山與丘陵交錯,土地總面積8.4平方公里,有7個村民小組,1999年底全村共有199戶842人。
國寶村原屬赤水公社管轄,1961年後屬新建立的佛嶺人民公社、國寶公社、國寶鄉管轄。
國寶村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688畝,林地面積8806畝,其中果園面積290畝;礦產資源以煤和鉛鋅等為主。近年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公路四通八達,程式控制電話遍及全村每個角落,有線電視實現與城關聯網。水利設施完備,耕地得到有效灌溉。現有初小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村有衛生所、老人活動中心等。
國寶村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積極發展第二產業。199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555萬元(其中工業產值400萬元,農業產值155萬元),企業產值440萬元,村財收入2.4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96元。農業以種植糧食為主,積極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和多種經營。 佛嶺村是國寶鄉政府所在地,是該鄉的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中心,與國寶村、上洋村、厚德村、格頭村和赤水鎮的蘇坂村毗鄰,下轄佛嶺、洋中、下坑爐、山頭4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土地總面積12平方公里,1999年底全村共有346戶1431人。
佛嶺村地勢較為復雜,國寶溪流經洋中、下坑爐兩個自然村,沿岸地勢較為平坦,其餘多為低山、丘陵。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871畝,林地面積11286畝,其中果園面積572畝,探明地下礦產資源的有瓷土礦、鉛鋅礦、煤礦等。水利漁業資源豐富。尚未開發的旅遊資源有岩前瀑布及雲龍宮、龍濟宮、金亭宮。森林資源有杉、松、毛竹、雜木,還有珍稀的國家保護樹種。主要經濟作物有德化梨、油柿、柑桔、桃、李、馬鈴薯、蕉芋、木薯、芥菜。
佛嶺村經濟以農業為主,積極發展第二、三產業。199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283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00萬元,農業產值183萬元),企業產值955萬元,村財收入4.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822元。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積極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和多種經營。積極發展特色農業,在山頭自然村建設綠色食品色素生產基地,在洋中建設德化梨生產基地,並充分利用較為優越的地理優勢發展第三產業,商品批發零售等各種服務業得到較快發展,有力地促進佛嶺街乃至全鄉的繁榮。
佛嶺村的基礎設施較為完善,程式控制電話已達60多門,有線電視實現與城關聯網,有全鄉一流的中心小學,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村有1所甲級衛生所,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建有老年人活動中心,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 上洋村位於國寶鄉北部,與佛嶺村、南斗村和赤水鎮的戴雲村毗鄰。全村地勢呈低山和丘陵交錯,土地總面積2.7平方公里,有5個村民小組,1999年底全村共有155戶745人。
上洋村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593畝,林地面積3286畝,其中果園面積687畝。近年來,基礎設施逐步完善,交通方便,程式控制電話已達30多門,有線電視即將實現與城關聯網。現有完小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村設有衛生所和老年活動中心等。
上洋村經濟以農業為主,積極發展第二產業。199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24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0萬元,農業產值94萬元),企業產值230萬元。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主要的經濟作物有水稻、梨、油柿、油茶、馬鈴薯、蕉芋、木薯、芥菜等。山地綜合開發已成規模,其中黃花梨種植面積居全鄉之首,成為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1999年村財收入3.7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50元。 南斗村位於國寶鄉中部略偏東北,與佛嶺、上洋、祥雲、內坂和厚德村毗鄰。全村地勢呈低山丘陵交錯,土地總面積9.7平方公里,有17個村民小組,1999年底全村共有483戶2144人。
南斗村原屬赤水公社管轄,1961年後屬新建立的佛嶺人民公社、國寶公社、國寶鄉管轄。
南斗村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1569畝,林地面積7443畝,其中果園面積486畝;有泥煤、葉臘石等礦藏。近年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境內交通方便,佛(嶺)雷(峰)柏油路貫穿全村東西。全村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地面接收有線電視進入大部分百姓家庭,有線電視光纜即將投入使用。水利設施完備,耕地得到有效灌溉。現有裝機容量125千瓦電站1座,並與縣聯網,電力供應充足,電價低。現有完小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村設有衛生所、老人活動中心等。
南斗村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積極發展第二產業。199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南斗村堅持以農業為基礎,積極發展第二產業。199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919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50萬元,農業產值769萬元),企業產值800萬元,村財收入11.56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60元。農業以糧食種植為主,積極搞好農業綜合開發和多種經營。企業以陶瓷生產為主,歷史悠久,其中花插、花盆等陶瓷產品頗具特色,深受外商青睞,暢銷歐美和東南亞等國家。1993年以南斗陶瓷企業為龍頭,創建了國寶企業集團公司,該集團已成為全縣的納稅大戶和出口創匯大戶。 祥雲村地處戴雲山麓,與南斗村和雷峰鎮的瑞坂村及赤水鎮的戴雲村毗鄰。全村土地總面積4.1平方公里,地勢呈中低山、丘陵交錯,氣候溫和,環境幽美,猶如「世外桃源」。全村有5個村民小組,1999年底全村共有119戶536人。
祥雲村原屬雷峰公社管轄,1961年後屬新建立的佛嶺人民公社、國寶公社、國寶鄉管轄。
祥雲村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401畝,林地面積2805畝,其中果園面積202畝;有瓷土等礦產資源。近年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公路貫穿全村南北;程式控制電話已達60多門,普及率居全鄉之首;地面接收有線電視進入大部分家庭;現有完小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祥雲村經濟以農業為主,積極發展第二產業。1999年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04萬元(其中工業產值30萬元,農業產值74萬元),企業產值230萬元,村財收入11.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93元。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積極搞好農業綜合開發。
格頭村
格頭村位於福建德化縣國寶鄉西南部,與佛嶺村、國寶村、厚德村及潯中鎮的石山村及蓋德鄉的山坪、林地、仙嶺、吾華村毗鄰。全村地勢呈中低山和丘陵交錯,土地總面積16平方公里,有25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825戶3868人。
格頭村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2239畝,林地面積15022畝,其中果園面積697畝;礦產資源有鉛鋅、瓷土等;森林資源以杉、松、毛竹、雜木等為主,其中毛竹面積居全鄉之首。近幾年來,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程式控制電話遍及全村每個角落;有線電視即將與城關聯網;公路四通八達,省道305線貫穿全村南北。水利資源豐富,水電裝機容量1000多千瓦,電力供應充足,電價低。有完小3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還有衛生所和老人活動中心等。
格頭村經濟以農業為主,積極發展第二產業。全村工農業總產值1146萬元,(其中工業產值110萬元,農業產值1036萬元),企業產值875萬元,村財收入6.4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77元。農業以糧食生產為主,積極搞好山地綜合開發和多種經營。企業以水電、礦產業為主。
厚德村
厚德村位於福建德化縣國寶鄉東南部,與格頭村、佛嶺村、南斗村、內坂村和潯中鎮的祖厝村毗鄰。厚德村原屬潯中公社管轄,1961年後屬新建立的佛嶺人民公社、國寶公社、國寶鄉管轄。全村地勢呈中低山、丘陵交錯,土地總面積6.6平方公里,有15個村民小組,全村共有365戶1721人。
厚德村自然資源豐富,現有耕地面積1039畝,林地面積6731畝,其中果園面積552畝;礦產資源有瓷土、銅、銀等。近幾年來,基礎設施逐步完善,省道305線從境內通過,村部連接305線的水泥路已經竣工;程式控制電話遍及全村各個角落;有線電視即將與縣城聯網。現有完小1所,學齡兒童入學率達100%,有衛生所、老人活動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