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九江銀行穩盈利存款可靠嗎存一年行嗎利率多少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活期存款 0.36% 三個月 1.71% 半 年 1.98% 一 年 2.25%二 年 2.79% 三 年 3.33% 五 年 3.60 %利息=本金×利率×期限一年利息=360000×2.25%= 8100元 註:2008年10月9日取消了利息稅,目前是免稅的
『貳』 九江銀行智能儲蓄定期五年利率3.95可工作人員在存單背面注4.1利率有效嗎
你在九江銀行智能儲蓄定期五年利率3.95可工作人員在存單背面注4.1利率,我個人覺得有點不靠譜,私人承諾的這個誰說得清楚呀,你因該讓他們在正面打上4.1這樣才是有效的單子
『叄』 在九江市,家有存款三十萬元,房子一套,二人退休金六千/月,是什麼水平
在九江市,房子一套,還有30萬存款,算上小康水平
『肆』 我是在江西九江開店的,想要貸款,請問怎麼辦要貸二萬
我親戚在銀行工作,現在只能有商業銀行可以個人貸款,其他銀行都不貸了,國家實行貨幣緊縮政策,他們存款儲備金很高,所以沒法貸款給個人。
你可以到商業銀行那裡問問,2萬應該沒什麼問題
『伍』 2020年4月25曰,江西九江市的真午時為什麼
2020年4月25日江西九江市真武時為什麼這個在網上搜索一下發的查找相關的資料
『陸』 興業銀行在准備九江分行的籌建嗎
6月17日,消息人士透露,興業銀行(601166.SH)已於6月14日和九江市商業銀行(下稱「九江商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並以不超過九江商行2007年底每股凈資產值1.93倍的價格入股該行20%的股權。
「戰略合作協議在江西九江簽定,簽字的是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與九江商行董事長劉羨庭。」該人士稱。
據其透露,九江商行此次包括興業銀行入股20%的增資擴股方案,擬增加註冊資金2億元,每股價格為2.9元,增資擴股完成後九江商行的實收資本將超過5億元。
入股金額近3億元
「興業銀行入股後將一舉躋身九江商行第二大股東,第一大股東仍為九江市財政局。」前述消息人士表示。
資料顯示,九江商行於2000年11月18日經央行批准正式開業,現有注冊資金30196萬股,其中九江市財政持有6300萬股,佔20.26%,民營企業合計持有22902.52萬股,佔73.66%,自然人股1891.65萬股,佔6.08%。
以此計算,九江商行此次增資擴股後,興業銀行參股20%對應的股份數是10039.2萬股,入股金額為29113.68萬元。
「九江商行將成為興業銀行在中部地區重要的銀銀合作平台。」上述人士說,「目前九江商行的資產總額已突破百億大關,步入了中型城市商業銀行序列。」
更重要的是,九江商行已啟動跨區域經營,營業網點分布江西省的九江市區、瑞昌市、德安縣、修水縣、永修縣、九江縣、都昌縣和廬山,並且正在籌備開設武寧縣支行。
九江商行還在2007年底發起設立並控股了江西第一家村鎮銀行——江西修水九銀村鎮銀行,該行位於修水縣義寧鎮,注冊資本1500萬元,九江商行出資765萬元,占注冊資本的51%,另有13家公司投資參股。
而近期,九江商行又參與申購中國銀聯600萬股,目前還在審批之中。
此前,興業銀行行長李仁傑曾公開對九江商行的業務結構表示贊賞,認為九江商行20%是當地公用事業、40%是微小金融、40%是零售的業務結構,「對城商行是非常好的,ROE和ROA一點不比大銀行遜色」。
2007年末,九江商行資產總額86億元,實現利潤總額11609萬元,同比增加7077萬元,增長120.5%;資本充足率13.5%,比上年末增長2.55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為0.67%;年末存貸比例為59.29%。但年末負債結構中,各項存款佔比為87.82%,證券回購融資8.78%,說明其資金來源渠道仍然以吸收存款和債券融資為主。
根據銀監會公布的2007年度全國城商行監管評級結果,九江商行首次被評為二級(一級空缺),在全國城商行監管綜合評級中,位列125家城市商業銀行第14名,也是江西4家城市商行中唯一入選者。
計劃明年上市
「九江商行兩年前就開始了引進戰略投資者的可行性研究,目的是為了提高管理水平和推出新型金融產品,並非只是出於融資的考慮。」前述消息人士稱,這次引入興業銀行,看中的是其風險管理水平,以及從地方銀行、區域銀行、全國性銀行到上市公眾銀行跨越式發展的經驗。
另一個原因是增加股本和優化股權結構。去年,九江商行曾進行了增資擴股,實收資本增加了10900萬元。
「興業銀行入股後,將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提升九江商行的業務發展水平,接下來的擴張重點是中部地區。」上述人士說,「興業銀行的目標不僅在於九江商行,擴張目的地的城商行和農信社都是其入股和並購的對象。」
此前,興業銀行已將佛山市商業銀行收購重設為佛山分行,並通過收購哈爾濱市通河縣興通城市信用合作社組建興業哈爾濱分行。
「新設機構與參股並購同步進行,是興業銀行實現銀行網路和業務規模迅速擴張的主要方向。」上述人士表示。
另外,興業銀行邁向金融控股集團的目標亦在加快,繼占股57%與法國外貿銀行全球資產管理公司(NGAM)、建發股份(600153.SH)發起設立合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後,還計劃在天津獨資設立金融租賃公司,注冊資本20億元。
而此次入股九江商行,興業銀行的如意算盤還在於九江商行的上市前景。
「九江商行正在醞釀更名,並且計劃明年實現在國內上市。」上述人士稱。
據其透露,九江商行已聘請德邦證券著手各項上市輔導工作。
九江商行2007年年報亦披露,由於原聘請的江西天華會計師事務所沒有證券審計資格,已改聘中磊會計師事務所。
按照九江商行與中磊會計師事務所簽署的業務約定書,審計工作將按照新會計准則對2006—2008年的申報報表進行審計,製作全面執行新會計准則模擬報表,以衡量執行新會計准則後的各項會計數據情況,同時還進行內部控制審核和稅收專項復核,對各項業務的合規性進行審計,為下一步上市工作打下基矗
此番引進興業銀行,標志著九江商行這家當地惟一的地方金融企業,其國內公開上市的前期准備工作已基本就緒。
『柒』 瑞昌的經濟
2012年瑞昌市生產總值1070119萬元,財政收入168169萬元,固定資產投資1342746萬元,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905730萬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14129元、8449元,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548萬元,實際利用外資16245萬美元,出口總額32067萬美元。
2012年生產總值1070119萬元,同比增長13.9%,其中一產114875萬元,同比增長6.8%,二產765039萬元,同比增長14.6%,三產190205萬元,同比增長15.5%。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1.7:71.0:17.3調整為10.7:71.5:17.8。非公有制經濟完成增加值835636萬元,佔GDP的78.1%。其中第一產業39632萬元,佔一產增加值的34.5%;第二產業693432萬元,佔二產增加值的90.6%;第三產業102572萬元,佔三產增加值的53.9%。
2012年末從業人員248780人,其中第一產業59503人,第二產業97839人,第三產業91438人。年末私營企業2167戶,個體工商戶14895戶。 2012年農作物播種面積596539畝,同比增長5.8%。糧食作物播面積254101畝,同比增長1.4%;糧食產量88170噸,同比增長4.5%。其中稻穀播種面積162727畝,同比增長6.4%,稻穀產量65270噸,同比增長9.4%。主要經濟作物播種面積247432畝,同比增長7.6%。其中油料播種面積195092畝,同比增長12.2%,油料總產21087噸,同比增長14.3%。
農村土地流轉達20.9萬畝,其中,耕地9.3萬畝、林地11.6萬畝,橫港、范鎮、桂林過萬畝;新建九江市城郊蔬菜基地3800畝,補貼300萬元發展青山、范鎮等4個標准化生態茶園,「霧春茶」榮獲江西省「浮瑤仙芝杯」名茶金獎;農民專業合作社達188家,橫港碧野機械合作社獲全國植保百強單位;新增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1個,江西省名牌產品1個。
全省農村信息化工作現場會在瑞昌市成功召開,6個信息化鄉鎮和50個村級信息服務站建設順利完成;107個新農村點「三清七改五普及」全面完成,新農村建設榮獲全省先進;新增造林綠化面積3萬畝,榮獲九江市通道綠化先進單位、連續三年榮獲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縣市;投入7200餘萬元,實施集鎮基礎設施項目56個,南義、橫港、范鎮榮獲省級生態鄉鎮稱號,范鎮榮獲省級森林鄉鎮稱號,碼頭鎮榮獲九江市示範鎮稱號。
新建農村公路160公里,投資2600萬元的南義至武寧巾口公路瑞昌段建成通車,投資1900萬元的南陽高速公路連接線和肇陳八門至樂園段公路升級改造竣工通車;投資1500萬元實施橫港農田改造項目,改造高標准農田5000畝;投資1.1億元,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345戶;完成4個鄉鎮增減掛項目,新增建設用地290畝;爭取水利資金1億元,完成3座小(一)型水庫、10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幸福水庫和14座小(二)型水庫除險加固全面開工,花園、肇陳、洪一、樂園、南義5個鄉鎮小農水重點縣項目完成。 2012年瑞昌市搶抓沿江開放開發上升為省級戰略的難得機遇。2012年新報規模以上企業5家,總量達96家,排名九江第一,全部實行網上直報。96家規上工業企業數據上報及時。
2012年,四大支柱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37.1億元,同比增長36.1%,總量占規模以上工業81.5%的比重。其中,紡織服裝、建築材料、機械船舶、礦冶化工行業分別實現主營業務收入90.1億元、68.1億元、54.4億元、24.5億元;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1.3%、19.7%、34.2%、42.4%。
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大幅提升。2012年,瑞昌市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達339%,同比提高77.5個百分點。產品銷售率98.7%,同比下降4.4個百分點。
2012年,瑞昌市規模以上工業綜合能源消費量為86.2萬噸標准煤,同比增長2.7%;可比價增加值能耗為1.27噸標煤/萬元,同比下降27.5%。
2012年,瑞昌市工業園區工業企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7.9億元,同比增長29.8%。實現利稅總額39.1億元,同比增長60.81%;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7億元,同比增長89.15%;工業固定資產投資70.2億元,同比增長83.58%;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4.6億元,同比增長32.43%。以上五大指標總量和增幅在全省排位較上年同期均有所提升。2012年瑞昌市工業園區成功更名為江西省瑞昌市經濟開發區。 投資和對外經濟
2012年瑞昌市加速推進項目建設,呈現項目多、投入大、效果好的喜人局面。全年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34.27億元,位於九江市第三位,比上年同期增長45.8%,位於九江市第一。其中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完成125.1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7.6%,農村固定資產投資完成9.14億元,是上年同期的8.1倍。億元以上項目投資總額達858549萬元,同比增長59.2%,占總投資的63.9%,比上年同期高出5.3個百分點。
分行業看:房地產投資完成6.4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9.8%;工業投資1078254萬元,同比增長56.0%,占總投資比重達80.3%,比上年同期高出5.2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251007萬元,同比增長18.1%。
投資18億元的中部廬山皮革紅木大市場試營業,五星級國際大酒店完成十層主體工程;投資15億元的中央商務區2012年5月動工,是未來的城市核心區;九江地區縣級最大的城市綜合體——聯盛瑞昌購物廣場順利開業;投資6.8億元的國際汽車城和2.5億元的國貿大廈主體封頂,內外裝飾抓緊推進;投資2億元的體育公園和2.1億元的人民醫院搬遷進展順利;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文化活動中心及老年文化活動中心建設全面啟動;投資6.4億元、總面積7.6平方公里的碼頭工業城二期進展順利;理文造紙一期第一條生產線建成投產,理文化工行政辦公樓、綜合控制樓竣工,氟化工生產線基本建成,亞泥五六期品管綜合樓、變電所至熟料庫護坡工程基本完工;喜得龍體育用品、海底電纜抓緊推進,華亨寵物食品4萬平米廠房基本竣工,西礦銅業、紅木產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即將開工。
投資6.3億元的5.3平方公里大唐新區建設如火如荼,完成征地4180畝、拆遷18萬平方米,世紀大道、西環南路、龍泉南路、文化路、新長河大道等「三縱三橫」主幹道路和12萬平方米的大唐家園快速推進,高標准建設西環路、龍泉南路、世紀大道三座城市景觀橋梁,總投資2.4億元、全長13公里的人民南路南延、龍泉路、瀼溪西路等10條道路建成通車;投資4000萬元完成全長6公里的城區六條道路瀝青罩面改造,城區主幹道實現瀝青全覆蓋;投入1000萬元,實施市民廣場、安定橋、天嗣塔、文化藝術中心、柳湖公園等亮化工程;投資400萬元,實施城區綠化升級改造,補植3萬平方米、「綠改彩」5000平方米,城市綠地率達38%。
新引進西礦銅業、紅木產業園、海底電纜、喜得龍體育用品等重大項目65個,投資總額達203億元,其中,10億元以上7個,億元以上項目19個。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16245萬美元,同比增長85.9%,總量增幅均排九江市第一位;外貿出口達到32067萬美元,增長105.7%,總量增幅分別排九江市第二、第一位。
物價和貿易
2012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75548萬元,同比增長17.3%,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13852萬元,同比增長17.5%。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1696萬元,同比增長16.8%。
分行業看: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19943萬元,同比增長16.0%。零售業實現零售額223231萬元,同比增長17.4%,占瑞昌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1%。住宿業實現零售額2740萬元,同比增長16.1%;餐飲業實現零售額29634萬元,同比增長17.9%。2012年1-12月,瑞昌市居民消費品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2.1%。調查的八大類消費品中七升一降,在七類上漲的消費品中,食品類上漲4.9%,煙酒類上漲1.1%;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2.6%;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類上漲3.0%;居住類上漲3.0%;衣著類上漲2.2%;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上漲0.1%;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5%。 商品零售價格指數上漲2.1%。
交通和郵電
全年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物周轉量78615萬噸公里,其中,公路63800萬噸公里,水運14815萬噸公里。旅客周轉量32089萬人公里,其中,公路32033萬人公里,水運56萬人公里;公路客運量750萬人,公路貨運量910萬噸;水運客運量11.1萬人,水運貨運量70.4萬噸;港口貨物吞吐量1214萬噸。
全年完成郵電業務收入7990萬元,比上年增長7.7%。其中,電信業務收入4575萬元,增長8.9%;郵政業務收入3415萬元,增長15.8%。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9525戶,比上年末增加7025戶;行動電話用戶28萬戶,與上年持平;計算機互聯網用戶9.2萬戶,比上年末增加2萬戶。
財政和金融
瑞昌市完成財政收入168169萬元,同比增長32.8%;佔GDP比重達15.7%,高出上年同期0.8個百分點;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21332萬元,同比增長42.9%;財政收入與地方收入總量在九江市均排第二位;完成稅收收入137349萬元,同比增長23.1%,占財政總收入的81.7%。
2012年瑞昌市把民生支出放在首要位置,全年財政支出213901萬元,比上年增長30.7%。其中,農林水事務支出25612萬元,同比增長29.1%,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24689萬元,同比增長25.0%,教育支出45357萬元,同比增長28.9%,醫療衛生支出20022萬元,同比增長14.6%,城鄉社區事務支出38526萬元,同比增長46.3%,住房保障支出8319萬元,同比增長125.9%。
金融運行總體平穩。年末瑞昌市金融機構各項存款余額95.61億元,同比增長23.9%。金融機構各項貸款58.99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中長期貸款40.80億元,同比增長21.6%。
『捌』 九江的經濟
唐宋時期,九江就是江南著名的「魚米之鄉」,其稻穀、茶葉、蠶桑、魚苗以及竹木、船舶等暢銷各地,為全國「三大茶市」、「四大米市」之一。明清以來,九江成為重要的水稻、棉花、茶葉和淡水魚類生產基地,同時商業貿易也更加繁榮,其中永修縣吳城鎮以「裝不盡的吳城」之稱與「卸不完的漢口」相比肩。清咸豐十一年(1861),九江正式開埠通商,近代民族工業也隨之逐漸開始發展。
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九江的經濟建設取得了成就。全市擁有石油化工、機械電子、建材冶金、紡織服裝、能源電力、醫葯食品等支柱產業為骨乾的工業體系,京九、華東、柴桑、天馬以及糧食、果品等輻射全國的10大市場初具規模。
據初步核算,2014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79.96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36.72億元,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984.95億元,增長11.0%;第三產業增加值658.29億元,增長10.4%。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5%、63.5%和33.0%。人均生產總值37097元,增長9.9%。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7.7:55.3:37.0。第三產業佔比較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非公有制經濟實現增加值1126.71億元,增長10.5%,佔GDP的比重為63.3%,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28.53億元,增長17.2%。其中,全年新增城鎮就業6.23萬人,城鎮就業率95.5%。城鄉私營企業從業人員和個體勞動者107.9萬人。年末城財政收支穩定增長。全年實現財政總收入328.53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13.66億元,增長21.3%。財政總收入佔GDP比重達18.5%,比上年提高了1.0個百分點。全年稅收收入276.06億元,增長17.3%,占財政總收入比重84.0%。全年財政一般預算支出383.53億元,增長13.4%。鎮登記失業率為4.5%。
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1%。其中食品類和衣著類,均上漲3.8%,居住類上漲3.2%,醫療保健和個人用品類上漲1.0%,家庭設備用品及維修服務類下降1.8%,交通和通信類下降0.7%。商品零售價格總指數上漲0.9%,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下降1.1%,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下降1.8%。 九江農業生產具有優勢。農業的主要種植作物有水稻、棉花、大豆、玉米、花生、油菜籽、芝麻、茶葉、薴麻等二十多大類別。水稻、棉花、油菜、薴麻、茶葉屬江西省的重要產區之一,其中棉花產量佔全省三分之二。林、牧、副、漁業生產在全省也佔有相當位置。1949年以來以來,九江的農田基本建設成就顯著;農業機械擁有量迅速增長;農業科學應用水平不斷提高;農業經濟持續穩定向前發展。九十年代初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永修、修水、都昌、德安四縣為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彭澤縣為全國優質棉生產基地;湖口為全省油菜生產基地。農墾事業是九江一大特色,在全省農墾戰線佔有重要位置。它集農、工、商、運、建、旅遊、服務業於一體,全面開發,綜合經營。
2014年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87萬公頃,增長0.8%;糧食產量165.20萬噸,增長2.7%。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3.34萬公頃,增長0.2%;油料產量22.80萬噸,增長5.1%。棉花播種面積6.34萬公頃,增長1.0%;棉花產量9.50萬噸,增長3.9%。
全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1.59萬公頃,零星植樹838萬株;年末實有封山育林面積45.45萬公頃,成林撫育面積5.67萬公頃。
全年肉類總產量21.76萬噸,比上年增長2.7%。生豬出欄221.64萬頭,增長2.7%;生豬存欄128.03萬頭,下降1.1%。全年水產品產量42.31萬噸,增長4.3%,其中特種水產品產量15.23萬噸,增長6.9%。
全市規模以上農業企業472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5家,省級龍頭企業82家,市級龍頭企業258家。實現銷售收入750億元,同比增長7.6%;其中加工企業實現銷售收入650億元,同比增長17.2%。培育了博萊、嘉盛糧油、仙客來等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規劃建設了8個農產品加工園區,新增農產品江西著名商標33個,江西名牌2個,綠色有機食品7個,無公害農產品36個。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3744家,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戶121萬戶(次),農戶從事農業產業化經營戶均增收2500元。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前,九江工業基礎薄弱,市區只有棉紡、織布、印刷、麵粉、火柴等幾家小廠和一些手工業作坊。各縣區也只有一些土法榨油、軋花、釀酒等小型家庭手工業。可稱之為企業的僅56家。1949年後,九江逐步建成具有相當規模、門類比較齊全、內部結構趨於合理的工業體系。擁有紡織、機械、建材、采礦、冶煉、造船、石油加工、化工、電力、電子、食品等幾十個行業,企業戶數達2千餘家。鄉村工業蓬勃發展,初步形成了礦產、建材、服裝、紡織、化工、機械等9大支柱產業,有40多種產品已打入國際市場,遠銷30多個國家和地區。機械工業主要產品有柴油機、金屬切削機床、鍛壓設備、工業電爐、食品機械、木工機械、汽車拖拉機配件、高低壓電瓷、礦山機械、冷藏集裝箱等38大類160餘種產品系列。石油化學工業主要產品有汽油、柴油、煤油、燃料油、瀝青、燒鹼、鹽酸、漂白粉、聚氯乙烯、氮肥、磷肥、農葯、塑料及其製品等。電力工業火電、水電皆備,以火力發電為主。九江發電廠擁有全省第一座超高壓發電機組。建材工業由新中國成立初只能單一生產磚瓦發展到生產水泥及其製品、建築陶瓷、玻璃纖維、花崗石、人造纖維板等多種產品,初步形成了一個品種多,用途廣,較完備的建材工業體系。由於地處江岸,九江造船工業歷史較為悠久,新中國成立後九江的造船業獲得新生,得到發展。1990年,全市共有造船工業企業30家,具有建造一萬噸級以下種類船舶、船用機械、導航儀器及其他機電產品的能力。是長江中下游最大的現代化造船工業基地之一。1919年的「久興紗廠」,為江西現代紡織工業之始。新中國成立後,紡織工業得到長足發展,現已成為全市工業的重要支柱。1990年末,紡織工業企業達120多家(含鄉鎮企業),形成棉紡、棉織、毛紡織、麻紡織、化纖、印染、針織、絲綢、紡織器材、服裝等門類齊全行業配套的現代紡織工業新格局。
2014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945.53億元,同比增長12.5%。十大產業集群完成工業增加值795.02億元,增長12.8%,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為84.1%,對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34.6%,拉動規模以上工業增長4.3個百分點。
全年發電量91.80億千瓦時,增長1.1%;化學纖維37.36萬噸,增長9.9%;紗89.76萬噸,增長8.5%;水泥1980.45萬噸,增長22.0%。
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產品銷售率99.2%;實現主營業務收入4731.09億元,增長19.8%;實現利稅總額485.5億元,增長15.3%;實現利潤307.32億元,增長15.3%。規模以上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423.66%,比上年提高37.2個百分點。
年末全市入園投產工業企業1076家,比上年末增加42家;安置從業人數28.21萬人,園區完成工業增加值895.54億元,增長15.6%。主營業務收入3949.02億元,增長16.0%。實現利潤總額268億元,增長17.1%。上交稅金155.04億元,增長11.3%。
全年實現全社會建築業增加值153.85億元,增長7.0%。全年資質內建築企業完成總產值311.20億元,增長11.2%。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538.69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49.39萬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積888.69萬平方米,比上年減少189.27萬平方米。
九江自晉代起,即成為「米商納賈」的都會。鴉片戰爭後,九江被辟為通商口岸,英、日等國在此設租界,辦洋行,成為進出口貿易的重要商埠,華洋商家雜處,南北貨物匯集,一度成為全國「四大米市」、「三大茶市」之一。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財閥壟斷,城區商號減至不到300家。解放前夕,通貨膨脹,物價飛漲,商業衰退。
新中國成立後,經過三年經濟恢復,以及先「改造」,後「調整」的曲折過程,全市城鄉商業有了很大發展。特別是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貫徹改革開放方針,改變流通領域長期統得過多,管得過死的狀況,形成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並存發展的格局。供銷合作社恢復集體所有制性質,私營個體商業迅速發展,市場繁榮,購銷兩旺。
主要商圈:八角石商圈,四碼頭商圈,沃爾瑪名湖廣場商圈,十里大樓商圈,八里湖商業圈
主要商業街:大中路步行街,濂溪區上海路步行街,潯陽路商業街,廬山南路飲食文化一條街,環城路茶飲特色街,柴桑大市場,潯陽東路地下商業街等
主要商業場所:九江萬達廣場(在建),中航九方購物中心,麥德龍超市九江店,沃爾瑪超市九江廬山南路店,大潤發超市九江店,上海農工商超市九江店,上海華聯超市九江店,人人樂超市九江店,華潤萬家九江店,聯盛九龍廣場(在建),聯盛購物廣場,新大中大太平洋百貨,崇尚百貨及市內多家聯盛、派拉蒙連鎖超市。 2014年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6.4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92.89億元,增長14.5%;鄉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52億元,增長13.2%。住宿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6.77億元,增長19.0%;批發零售業實現零售額429.64億元,增長13.2%。
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零售額中,汽車類實現零售額39.60億元,比上年增長33.4%;家用電器及音像器材類7.43億元,增長15.8%;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28.55億元,增長21.0%;石油及製品類60.38億元,增長10.8%;金銀珠寶類3.37億元,增長28.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10.57億元,增長20.0%。
全年進出口總額57.7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8%。其中出口46.48億美元,增長15.2%。
全年實際利用外資達14.5億美元,增長17.8%。引進省外5000萬元以上項目資金584.93億元,增長22.8% 九江金融業源遠流長。清同治二年(1863年)設立華洋眾商公估局。光緒三十一年(1889年)設立戶部銀行九江分行。辛亥革命後,1913年成立交通銀行九江辦公處,1916年成立中國銀行九江分行,1928年成立中央銀行九江分行。接著,上海商業儲蓄銀行、中國農民銀行、江西裕民銀行相繼在九江設立分行或辦事處。1931至1934年,湘鄂贛蘇維埃革命根據地曾建立金融機構,並發行貨幣。新中國成立後,成立中國人民銀行九江支行,相繼組建各縣中國人民銀行,開展金融業務活動。1984年底,九江市人民銀行與工商銀行分開,1985年成立外匯管理局九江分局,形成以人民銀行為領導,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等專業銀行為主體、保險公司、城鄉信用社並存的社會主義金融體系。1990年,全市擁有各類金融機構871個,職工6820人。各項存款余額21460萬元。銀行信貸投入不但成為發展九江經濟的重要財源,而且為科學技術、文教衛生、旅遊服務和住房消費等事業的繁榮作出貢獻。
2014年年末全市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1864.54億元,比年初增加105.50億元,其中單位存款余額760.03億元,比年初增加15.76億元;個人存款余額1065.17億元,比年初增加89.81億元。金融機構各項貸款余額1219.24億元,比年初增加163.19億元,其中短期貸款余額為483.09億元,比年初增加29.37億元;中長期貸款為705.17億元,比年初增加113.07億元。
全年保險公司保費收入36.59億元,增長26.8%。其中財產保險保費收入13.75億元,增長22.8%;人壽保險保費收入22.84億元,增長29.3%。賠款支出14億元,增長27.4%。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6.66億元,增長18.9%;壽險賠款支出7.34億元,增長36.2%。 九江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境內景點可達2000處。石鍾山、鞋山、落星墩、軍山、印山、扁擔山隔水相望,各具姿態;冬季,吳城沙岸湖洲,萬只候鳥雲集,白鶴天鵝群蔚為稀世奇蠢觀,曾被海外客人譽為「中國第二座萬里長城」,都昌老爺廟是朱元璋所建定名為定江王爺廟,鄰近的鄱陽湖水域是著名的鄱陽湖百慕大三角所在地。九江不僅江山殊秀,而且座座「洞天」別開,如彭澤的龍宮洞、就河的獅子洞與湧泉洞、瑞昌的峨眉洞群等。九江北面長江,南屏廬山,東臨鄱陽湖,西望幕阜山,得盡山傍水抱之寵;城內甘棠湖水光瀲九,岸柳成蔭。煙水亭、琵琶亭、潯陽樓、能仁寺、天花宮、浪井、九江長江大橋、九江長江二橋、九江長江三橋、鎖江樓,98抗洪廣場、龍源峽等景點可發思古之幽情。
魏晉南北朝時,高僧慧永、慧遠,名道士陸修靜等曾先後來到九江,尋覓凈土,築舍修行。從東晉至清末到九江和廬山為官,訪友,游覽,隱居的著名文人雅士多至500餘人。
1996年廬山風景名勝區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文化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006年被批准為中國首批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