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公司成立的歷史原因

國際金融公司成立的歷史原因

發布時間:2021-06-02 04:03:37

Ⅰ 國際金融中心的變遷的核心原因有哪些

農業經抄濟時代晚期國際金融中襲心的萌芽
商業革命時代國際金融中心的初步發展
工業化早期國際金融中心的成形,工業化成熟期國際金融中心由成熟走向分化以及後工業化時代國際金融中心多元化格局的形成。
重點分析了國際金融中心在不同的經濟金融階段是如何形成和發揮作用的。線索是隨著國際金融中心的變遷
國際金融中心功能也在不斷地演進。歷史上每一次金融中心的漂移,都是基於國際金融中心功能變化跟不上經濟發展變化的需要而衰落,新的國際金融中心正是為迎合經濟發展需要的新功能而誕生和發展。

Ⅱ 論述國際投資的起源和發現歷程

國際投資的起源和發展

一、形成和發展階段
形成過程:國際商品資本—國際貨幣資本—國際生產資本
1、初始形成階段(1870年—1914年)
1870年出現第二次工業革命為標志
特點:
(1)借貸資本和證券投資形式佔主導地位,約占國際投資總額的90%左右
(2)投資國主要是歐洲少數資本主義國家,主要債權國為英、法、德
(3)東道國主要是當時比較落後的資本主義國家和殖民地國家
(4) 投資產業主要是資源開發和基礎設施。

2、低迷徘徊階段(1914—1945年)
特點:
(1)國際投資總額有所增長,但幅度不大
(2)主要投資國地位發生了變化
(3)官方投資規模擴大。

3、恢復性增長階段(1945—1979年)
特點:出現第三次工業革命
(1)美國對外投資霸主地位進一步確立
截止1960年底,美國、英國、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對外投資的累計額分別為662億美元、220億美元、115億美元、31億美元、5億美元;到1970年底,美國、英國、法國、原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對外投資的累計額分別為1486億美元、490億美元、200億美元、190億美無、36億美元。
(2)國際直接投資所佔比重逐步提高
(3)一些發展中國家逐步走上對外投資舞台
到1969年,發展中國家或地區的跨國公司達到1100個。印度、韓國、中國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國台灣省以及中東一些國家和地區開始了對外投資。

4、迅速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
特點
(1)國際直接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2)美、日在國際投資中地位發生變化
80年代後期,日本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債權國,而美國在1985年結束了其長達67年的債權國地位而淪為債務國,其在國際投資中的地位相對下降。
(3)國際投資重點向第三產業和高新技術產業轉移
(4)發達國家資本對流形成大趨勢。

5、高速增長階段(20世紀90年代以來)
(1)FDI的規模劇烈波動
(2)經濟高增長地區成為FDI的熱點
90年代,美國在國際投資中的地位再度上升,成為世界頭號對外投資國,而日本在國際投資中地位則下降。
(3)跨國公司在FDI中所承擔的角色日益突出
(4)FDI 的產業結構進一步高級化
(5)跨國並購成為FDI的主要方式。

二、「二戰」後國際投資迅速發展的主要原因:
1 科技革命和國際分工的發展——決定性因素

2 生產資本的高度集中和壟斷——物質基礎

3 追求更高的資本利潤率——內在動因

4 資本主義國家政府的扶持和保護
(1)納稅優惠政策
稅收抵免(Tax Credit)
稅收饒讓(Tax Sparing)或稅收豁免(Tax Exemption)
稅收延付(Tax Deferral)。即投資國對海外公司的投資收入,在匯回本國之前不予征稅 。
(2)提供信息服務和情報
(3)實行海外投資保險制度。

5 東道國利用外資政策變化——國際投資的助推器
A、財政激勵
B、金融優惠(贈款、貸款擔保與補貼等)
C、建立經濟特區、科學園區等
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資承諾
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為技術合作與技術擴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場一體化和交通通訊國際化——重要條件

7 國際投資環境自由化程度不斷提高。

三、國際直接投資新動向及發展趨勢
1 FDI規模總體上持續增長,但勢頭有所減緩
1990年OFDI存量為17214.6億美元
2000年OFDI存量為60864.3億美元
2003年OFDI存量為81968.6億美元
2007年OFDI存量已超過15萬億美元
2010年OFDI存量為18萬億美元
2、發達國家資本雙向滲透佔主流,流向發展中國家的資本很不平衡(見2012年世界投資報告的前10位)原因:
(1)發達國家科技水平高
(2)集團內部相互投資增加
(3)發達國家投資環境優越

3 國際直接投資產業結構逐步升級,高新技術產業和服務業受到青睞
轉向服務業的原因分析:
A. 它體現了服務業在經濟整體上的地位上升:2001年,該部門平均占發達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72%,占發展中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2%,佔中東歐國家國內生產總值的57%。
B. 許多服務是無法交易的,它們只能在消費當地生產。因此,通過外國直接投資是將服務帶入國外市場的主要方式。
C. 各國已放寬了服務業外國直接投資限制,使增加流入量成為可能,尤其是進入以往對國外關閉的行業。
D.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以及中東歐國營公用事業的私有化浪潮。

4 國際投資方式靈活多變,跨國戰略聯盟成為跨國公司的新形式
跨國戰略聯盟(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的跨國企業,在共同投入互補性優勢資源的基礎上,在某些方面形成協調運作的戰略合作夥伴關系。
按形式分:
(1)合並式聯盟
(2)互補式聯盟
(3)項目式聯盟
按具體內容分:
(1)股權式聯盟
(2)產銷式聯盟
(3)技術式聯盟
組成戰略聯盟的原因:
(1)科技革命向縱深發展的結果
(2)分攤巨額研發費用和投資風險
(3)增加新的市場機會,提高國際競爭地位。

5 國際投資主體多元化,發展中國家對外FDI能力增強
典型代表:
(1)以亞洲「四小龍」為代表的較富有的國家和地區
(2)以中國、印度、巴西為代表的發展中大國(中國海爾案例)
(3)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

6、國際投資政策自由化成為大趨勢,雙邊和多邊投資協調合作取得新進展
投資政策法規變化的影響:
(1)改善了市場進入的條件
(2)改善了外國投資者的待遇標准
(3)改善了外資企業的生產經營環境
(4)相對降低了國際直接投資風險。

7、 跨國並購投資潮起潮落
(1)跨國並購投資金額巨大。
(2)跨國並購涉及領域廣泛。
(3)跨國並購區位分布不平衡,歐美和亞洲新興工業化國家並購較多。
(4)跨國並購動機趨向長期化,善意並購呈現上升趨勢。
(5)跨國並購方式多樣化,「強強」聯合逐步取代「強弱」聯合。

四、國際間接投資發展趨勢
1、總體投資規模持續擴大
2、國際間接投資繼續大量流向發達國家,新興市場也受到投資者青睞
3、國際間接投資主體機構化趨勢
4、國際間接投資種類衍生化趨勢(雙刃劍)
5、國際間接投資方式的證券化趨勢(銀行信貸比重下降,債券、股票融資增多)

Ⅲ 國際金融市場形成和發展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國際金融市場是在生產國際化的基礎上,隨著國際貿易和國際借貸關系的發展而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它既是經濟國際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反過來又對世界經濟的發展產生極其重要的作用。

Ⅳ 國際金融創新的原因

⒈規避管制。逃避金融抄管制是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的一個推動力。西方很多創新工具都是由美國金融機構創造的,其原因是美國金融業受政府管制較嚴。因此可以說,金融管制愈嚴,金融創新的推動力就愈大,金融工具創新也愈活躍。

⒉技術革新。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開展並在經濟領域中運用,金融全球化得到進一步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電子計算機的不斷進步與廣泛運用,金融業有可能向客戶提供各種質優價廉的金融工具與金融服務,1990年芝加哥金屬交易所和路透社控股公司聯合開辦了全球交易體系,它把全球電腦終端聯結起來,使加入該系統的會員能在全球進行期貨、期權交易。全球交易體系可以說是當今科學技術在金融界運用的結果。

⒊減少風險。如前所述,70年代以後,由於西方國家通貨膨脹的加劇及浮動匯率的實施,企業及個人面臨了巨大的利率風險和匯率風險,金融期貨、期權及互換業務等新型的金融衍生工具的產生都是為了滿足客戶減少利率與匯率風險,以達到保值或盈利的要求。要各種創新的金融工具中,為減少利率與匯率風險而創新的工具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Ⅳ 金融行業的發展史

六百年前,由於受到交通工具和生產技術的限制,人類的金融貿易活動通常還無法突破國界。但這一狀況在此後不到一百年的時間內迅速得以改觀。
發生在15世紀末的地理大發現和18世紀的工業革命大大縮短了人們之間原有的時空距離。跨國性質的貿易交往、債權債務清算以及資本轉移等活動不僅演繹出了最初始形態的國際金融現象,而且從一開始就包涵著有關國際金融紛爭與協調的跌宕起伏。
此後,隨著人類社會分工網路的擴展和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國際金融協作盡管長時間內都處在較低層次,但總體進程則不斷呈現出加速趨勢。特別是進入20世紀,人類社會在經歷了先後兩次世界大戰以及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的沉重打擊之後,為了重建國際貨幣金融秩序以求生存和發展,不同主權國家之間展開了金融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協調與合作。從1922年4月的熱那亞世界經濟與金融會議,到1936年10月的「三國黃金協定」,再到1944年7月的「布雷頓森林協定」以及其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成立,都是典型的例證。
更為引人注目的是,自1973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至今,國際貨幣金融秩序進入了「無制度」時代。美元等各主要國際性貨幣的匯率經常出現巨幅波動,便捷的電子化交易系統使得規模龐大的國際游資形同「幽靈」、在全球范圍內「四處游盪」,不同國家金融市場之間的「傳染效應」越來越明顯,金融危機爆發的頻率和破壞性急劇攀升,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在金融領域的利益沖突日漸明顯……這些問題構成了現階段國際金融領域的鮮明特色,同時也決定著當前和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國際金融的協作必須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得到升級。
值得一提的是,90年代歐洲中央銀行和單一貨幣歐元的出現,象徵著20世紀人類社會將國際金融協作推進到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參考資料:《國際金融報》 (2002年01月04日第六版)

Ⅵ 關於區域性國際金融機構成立的問題

從50年代後期開始,隨著美國經濟競爭力逐漸削弱,布雷頓森林體系不行了
就有區域國際金融組織了
這是示範效應,第一個出現了解決了一系列問題所以更多的 成立

Ⅶ 世界金融發展歷史

世界經濟是在人類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階段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國際經濟關系的最初形式,是國際間的商品交換。早在14~15世紀,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國家出現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國際間的商品交換較前頻繁。16世紀~18世紀中期,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地理大發現、殖民地的開拓和資本原始積累的進行,國際商品交換有了相當發展,並出現了國際分工的萌芽。18世紀中葉~19世紀70年代,歐美發達國家先後完成了產業革命。隨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確立,機器大工業的出現,需求一國國內的生產和市場已無法滿足。一些先進國家迫切需要到海外去尋找銷售市場、原料和生活資料來源。而這時,交通運輸業的大發展促進了國際間的經濟交流。因此,形成先進國家向落後國家大量銷售工業品;落後國家的自然經濟逐漸被打破,變成先進國家傾銷工業品的市場和提供原料、糧食、勞動力基地的格局。原來一國內部工業與農業之間的分工和對立,開始轉化為世界范圍內以先進技術為基礎的工業國與以自然條件為基礎的農業國之間的國際分工和對立。由於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國家和地區都捲入了國際分工的范圍,通過國際商品交換,各國經濟開始建成一個整體,世界經濟初步形成。
19世紀後半期發生的以電力的應用為代表的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一系列規模巨大的重工業部門的形成和發展,交通運輸的長足進步,使國際經濟的聯系更加頻繁和緊密。這個時期,壟斷的形成加速了生產擴張和資本積累,出現了工業壟斷資本與銀行壟斷資本的溶合。勢力龐大的金融資本必然要對外擴張、輸出資本。各壟斷資本主義國家也展開了爭奪世界市場、瓜分殖民地的斗爭。這樣,不僅交換關系國際化空前發展,而且生產過程也國際化了。各國國民經濟的相互依存和緊密結合,形成為一個世界范圍的經濟整體世界經濟最終形成。這一階段的世界經濟主要由壟斷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與殖民地、附屬國經濟兩大部分構成。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之後,新生的社會主義經濟出現,打破了世界經濟的舊格局。特別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40多年間,出現了一些社會主義國家和大批民族獨立國家,因而形成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中的民族主義國家經濟和社會主義國家經濟並存的格局。
在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壟斷特別是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發展到了很高的程度。以原子能利用、電子計算機和空間技術的發展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50~6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實現了高速增長,但自70~80年代以來,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和矛盾加劇,出現了滯脹(見停滯膨脹)長期存在的局面。由於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實力對比發生變化。戰後初期美國一家獨霸的局面,逐漸演變為美國、西歐、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70年代以後,壟斷資本主義各國之間的貿易戰、投資戰等日益加劇;它們之間經濟往來和互相依賴也同時加強,所有這些已構成當今世界經濟的重要內容。
新興的民族獨立國家,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曾長期遭受殖民掠奪,生產力水平低,經濟畸形發展。在戰後幾十年,它們依據各自不同的條件逐步發展民族經濟,取得一定成就,但在很大程度上仍受到舊的國際分工的束縛,在全面發展民族經濟方面存在諸多困難,特別是一些國家還受到債務問題的困擾。這些國家都積極地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開展相互合作南南合作)和同發達國家的經濟聯系(南北對話),爭取建立合理的國際經濟新秩序。
社會主義國家幾十年的經濟發展經驗表明:不但要在社會主義國家之間和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加強經濟聯系,而且要和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經濟關系,在廣泛的國際經濟聯系中發展本國經濟。當今社會主義國家都在實行對外開放,積極參與世界經濟事務,在與他國互利合作中發展壯大。
世界經濟是國際分工、生產國際化和資本國際化的產物,並將隨著各國經濟的國際化而進一步發展。表現在各國之間的相互依存空前深化,各國經濟聯系的形式日趨多樣化,乃至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經濟一體化組織。如歐洲共同體、美、加自由貿易區等。它們已構成今日世界經濟發展的新特點。

Ⅷ 關於IMF的成立時間問題,歷史高手請進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與世界銀行並列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我們常聽到的「特別提款權」就是該組織於1969年創設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 IMF) ,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標志 是世界銀行巨頭們私有的歐美中央銀行以及其它一些掌控了世界經濟命脈的銀行家們所掌握的(歐美中央銀行一般是私有的,這些國際銀行家們掌握了貨幣發行權,也就是這些政府真正的幕後之手)國際金融組織。1946年3月正式成立。1947年3月1日開始工作,1947年11月15日成為聯合國的專門機構,在經營上有其獨立性。總部設在華盛頓。該組織宗旨是通過一個常設機構來促進國際貨幣合作,為國際貨幣問題的磋商和協作提供方法;通過國際貿易的擴大和平衡發展,把促進和保持成員國的就業、生產資源的發展、實際收入的高水平,作為經濟政策的首要目標;穩定國際匯率,在成員國之間保持有秩序的匯價安排,避免競爭性的匯價貶值;協助成員國建立經常性交易的多邊支付制度,消除妨礙世界貿易的外匯管制;在有適當保證的條件下,基金組織向成員國臨時提供普通資金,使其有信心利用此機會糾正國際收支的失調,而不採取危害本國或國際繁榮的措施;按照以上目的,縮短成員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時間,減輕不平衡的程度等 .

採納哦

Ⅸ 金融業的發展歷史

現代金融業是從世紀之後慢慢發展起來的,起源是從一個叫「聖殿騎士團」的機構開始的。

中世紀時,歐洲基督教的地盤被伊斯蘭教佔領了。到了11世紀,教皇進行十字軍東征,很快就解放了基督教的聖地耶路撒冷,然後把它開放給歐洲各地的朝聖者來朝拜。聖殿騎士團就是為了保護這些朝聖者而建立的。

但是很快地,這些騎士團的人就發現了:保護朝聖者可以作為一門生意來做。因為朝聖的路途很遙遠,朝聖者帶很多財物不安全,需要一個異地託管財物的體系。但是,歐洲當時小國林立,壁壘重重,不可能由哪一個國家建立這樣一個跨國的異地財務託管體系,只有像聖殿騎士團這樣遍布歐洲的武裝軍事力量才能幹這件事。

所以聖殿騎士團發現開展這樣的業務既方便,也特別賺錢:朝聖者可以在歐洲存錢,然後在耶路撒冷取用,跨國異地的匯兌就變得特別流行。很快地,這種業務就超出了保護朝聖者的范疇,在整個歐洲擴展開來。

在財務託管、貨幣匯兌的基礎上,騎士團發現原來金融業務才是最賺錢的業務,所以他們就拓展了業務:替英國國王保管他的王冠,替英國國王徵收稅費,替英國和法國經營皇室的債務、債券,還替各國的貴族進行信託理財

擁有了資金實力以後,當各國國王交戰需要用錢的時候,騎士團就會給他們貸款。所以聖殿騎士團的勢力就越來越大,到14世紀,這些匯款、存貸、理財、支付等標準的信用中介業務已經隨著聖殿騎士團的拓展在整個歐洲流行起來,不單單是國王貴族,很多的普通百姓也開始在聖殿騎士團這里做儲蓄理財業務。

所以說,歐洲在14世紀的時候,整個社會已經有比較強的金融意識,而聖殿騎士團所扮演的正是「銀行」的角色,而且扮演了一個歐洲金融啟蒙者的角色。

(9)國際金融公司成立的歷史原因擴展閱讀:

14世紀之後,隨著英國、西班牙、法國幾個大國的興起,騎士團慢慢衰落下去。它衰落以後,歐洲還是有一個社會結構上的真空地帶,接著,其他的信用機構就發展起來,取代了它的地位。

一開始,義大利北部的銀行業興起,在地中海地區取代了聖殿騎士團的作用,為各國貴族和平民提供金融服務。到16世紀,西歐小國荷蘭的股票證券票據市場也開始崛起,成為歐洲的票據結算中心。17、18世紀之後,英國、法國的銀行業也慢慢開始發展,尤其是倫敦的債券交易所很快成為歐洲乃至全球的債券交易中心。

這一系列的金融業務,都延續了聖殿騎士團的金融遺產,在這個基礎上,歐洲就逐漸形成了以「銀行為中心」的、「分權制衡」下的信用體系,我把它稱為歐洲的「銀行貨幣信用體系」。這個體系,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歐美金融市場的雛形。

Ⅹ 國際金融機構體系的發展歷程

為適應國際經濟發展的需要,先後曾出現各種進行國際金融業務的政府間國際內金融機構容。其發端可以追溯到1930年5月在瑞士巴塞爾成立的國際清算銀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布雷頓森林國際貨幣體系,並響應地建立了幾個全球性國際金融機構,作為實施這一國際貨幣體系的組織機構。1957年到70年代,歐洲、亞洲、非洲、拉丁美洲、中東地區的國家為發展本地區經濟的需要,通過互助合作方式,先後建立起區域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如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等。
1.起源:1930年5月國際清算銀行BIS成立。
2.發展:二戰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泛美開發銀行、亞洲開發銀行、非洲開發銀行和阿拉伯貨幣基金組織等先後成立。
3.作用:在重大的國際經濟金融事件中協調各國的行動;提供短期資金緩解國際收支逆差穩定匯率;提供長期資金促進各國經濟發展。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公司成立的歷史原因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以下屬於外匯的特徵 瀏覽:704
期貨長線百分之十的倉位輕倉 瀏覽:606
投管投資官網 瀏覽:909
工行股票市值 瀏覽:649
期貨高開幾十個點 瀏覽:115
無抵押個人網上貸款 瀏覽:324
期貨漲10個點是多少錢 瀏覽:613
1063股票 瀏覽:767
丹華資本投資公告 瀏覽:782
銀行工作讓我買基金 瀏覽:539
蘭格網北京廢鋼筋價格 瀏覽:633
2019年4月最新貸款基準利率 瀏覽:872
獅橋融資租賃總公司 瀏覽:819
伊朗的外匯管制 瀏覽:794
紅棗主力期貨 瀏覽:404
股票平權 瀏覽:544
紅棗期貨的紅棗規格 瀏覽:65
信託收稅嗎 瀏覽:58
民融資租賃 瀏覽:716
投資2萬億美元 瀏覽: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