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貨幣金融學知識體系概括
目錄第1篇 導言
第1章 為什麼研究貨幣、銀行與金融市場
第2章 金融體系概覽
第3章 什麼是貨幣?
第2篇 金融市場
第4章 理解利率
第5章 利率行為
第6章 利率的風險結構與期限結構
第7章 股票市場、理性預期理論與有效市場假定
第3篇 金融機構
第8章 金融結構的經濟學分析
第9章 銀行業與金融機構的管理
第10章 銀行業:結構與競爭
第11章 銀行監管的經濟學分析
第12章 非銀行金融機構
第13章 衍生金融工具
第4篇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操作
第14章 中央銀行的結構與聯邦儲備體系
第15章 多倍存款創造和貨幣供給過程
第16章 貨幣供給的決定因素
第17章 貨幣政策工具
第18章 貨幣政策的實施:最終目標和政策指標
第5篇 國際金融與貨幣政策
第19章 外匯市場
第20章 國際金融體系
第21章 貨幣政策策略:國際經驗
第6篇 中央銀行與貨幣政策的實施
第22章 貨幣需求
第23章 凱恩斯理論框架與IS—LM模型
第24章 IS—LM模型中的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
第25章 總需求與總供給分析
第26章 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的實證分析
第27章 貨幣與通貨膨脹
第28章 理性預期:政策意義
部分問答和思考題的答案
詞彙表
索引
㈡ 經濟學與金融學的知識體系如何構建
一、經融學的架構(來自於人大經濟論壇的轉載)
金融學是從經濟學分化出來的、研究資金融通的學科。傳統的金融學研究領域大致有兩個方向:宏觀層面的金融市場運行理論和微觀層面的公司投資理論。
其主要研究分支包括:
金融市場學(en:Financial market)
公司金融學(en:Corporate Finance)
金融工程學(en:Financial Engineering)
金融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ics)
投資學(en:Investment Investment)
貨幣銀行學(en:Money, Banking and Economics)
國際金融學(en:International Finance)
財政學(en:Public Finance)
保險學(en:Insurance Insurance)
數理金融學(en:Mathematical Finance)
金融計量經濟學(en:Financial Econometrics)
二、經濟學與金融學所開相關課程
經濟學:政治經濟學 資本論 西方經濟學 國際經濟學 貨幣銀行學 財政學 經濟學說史 發展經濟學 國際貿易等。
金融學:西方經濟學、 貨幣銀行學 國際金融管理 證券投資學 商業銀行業務管理 投資銀行理論與實務等。
㈢ 學習國際金融的作用是什麼
1、了解並掌握國際收支、外匯匯率、匯率制度、外匯儲備、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協調與合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匯交易、國家金融風險管理的知識與技能;
2、系統理解國家收支調節、匯率決定、國際資本流動、國際金融危機、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開放經濟下內外均衡矛盾的政策工具與調控原理等現代國際金融理論的最新進展。
3、並通過相關理論的學習提高分析和解決國際金融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3)國際金融學知識體系的內在邏輯擴展閱讀
學科特點
1、宏觀性
國際金融學應集中於經濟的宏觀方面,從國民經濟整體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之具有高度的理論概括性以及統一的分析框架。目前國內的國際金融學教科書大都強調宏觀與微觀的統一,理論與實務的並重,這種做法是否合理仍值得商榷。
一方面,作為宏觀分析的國際金融學理論與微觀分析的金融市場操作、金融工具之間缺少必要的有機聯系,難以組織到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中。由此編寫的將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務合一的國際金融學教科書,難免顯得有較強的堆砌感,篇幅過長並容易沖淡核心理論的學習;
另一方面,許多國際金融實務問題與國際投資學、金融市場學、國際信貸學及國際結算學等學科的內容重復交叉的現象十分突出,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在上述課程中進行相應擴展以包涵進去,這樣在學科體繫上更加自然.更符合開放經濟社會的經濟環境,也有利學生學習掌握。
2、綜合性
國際金融學是一門具有交叉性質的邊緣性學科,這種綜合性可以從國際金融學與其他學科的研究性質的橫向比較和與其他學科的研究范圍的縱向比較兩方面來認識。從橫向比較看,盡管國際金融學是研究國際經濟的貨幣面,但在實際研究中又不能不帶有一定的綜合性。
例如,分析國際資本流動對經濟的影響問題時,勢必要突破貨幣銀行學只對經濟的貨幣面進行分析的做法,而是比較廣泛地涉及到宏觀經濟的各個方面;
從縱向比較看,國際金融學的研究范圍覆蓋了—個開放經濟體經濟的內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國際間的經濟關系這一傳統上由不同學科進行分工的領域,並且要找出將這三者貫穿起來的一條主線。國際金融學自產生起就具有非常強烈的政策意義,這一特點是許多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
例如,從流行於六七十年代的國際金融教材看,是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及固定匯率下的政策分析為導向,而80年代國際金融學又是以浮動匯率制及匯率政策理論為導向。再如,在國際金融學中處於基礎地位的重要理論,如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多恩布希模型、丁伯根模型等均為政策導向型。
㈣ 國際金融學的簡答題
1、1960年,美國經濟學家羅伯特·特里芬在其《黃金與美元危機——自由兌換的未來》一書中提出「由於美元與黃金掛鉤,而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美元雖然取得了國際核心貨幣的地位,但是各國為了發展國際貿易,必須用美元作為結算與儲備貨幣,這樣就會導致流出美國的貨幣在海外不斷沉澱,對美國來說就會發生長期貿易逆差;而美元作為國際貨幣核心的前提是必須保持美元幣值穩定與堅挺,這又要求美國必須是一個長期貿易順差國。這兩個要求互相矛盾,因此是一個悖論。」這一內在矛盾稱為「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
2、美國以外的成員國必須依靠美國國際收支持續保持逆差,不斷輸出美元來增加它們的國際清償能力(即國際儲備),這勢必會危及美元信用從而動搖美元作為最主要國際儲備資產的地位;反之,美國若要維持國際收支平衡穩定美元,則其他成員國國際儲備增長又成問題,從而會發生國際清償能力不足進而影響到國際貿易與經濟的增長。美元實際上處於兩難境地。這一問題早在20世紀50年代末就被著名的國際金融專家特里芬所提出,成為著名的「特里芬難題」;他並且據此預言布雷頓森林體系會由於這一內在矛盾而必然走向崩潰,這已為後來的事實所證明。
㈤ 國際金融體系具體指什麼
根據國際著名金融專家丁大衛教授的解釋,國際金融體系是世界金融的總稱或泛稱。由於金融具有環環相扣的系統性,因此稱之為體系。具體而言,國際金融體系主要指的是國際金融市場體系和國際金融監管體系。因為金融市場具有很高的收益和風險,因此,金融市場的發展始終離不開金融監管,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約、與時共進的關系。例如,2008年9月15日全球爆發金融市場危機,之後,全球都在致力於金融監管體系改革。
前面說過,金融體系是一環扣一環的,因此又可細分為若干市場和監管分枝體系,如貨幣市場體系及其監管體系(中央銀行)、銀行體系及其監管體系(銀監會)、證券市場體系及其監管體系(證監會)、保險市場體系及其監管體系(保監會)等。
各國國情不同、立法不同、金融市場的發展程度不同,因此,各國金融市場劃分及其監管體系略有不同。
國際著名金融專家 丁大衛教授簡介
丁大衛,國際著名金融專家、金融危機預言家、金融規律的發現者、金融定律的發明人、國際企業管理專家、國際金融界權威人士、全球金融領跑者、金融市場守望者、中國金融市場診斷師、中國金融走向國際化道路的促進者。他可能是全球金融領域擁有最多知識產權的個人。
全球獨一無二、最先進、最完善、最實用、最有效的管理體系、理論體系和教學體系——金融樹(FinancialTree)、金融樹體系(FinancialTree System)、系統金融學(Systematic Finance)、金融生態學(Financial Ecology)、金融物理學(Financial Physics)、金融科學(Financial Science)及金融科學體系(Financial Science System)的發明人和創始人。
他破天荒般地發現了金融的客觀規律,創立了科學的金融學和金融科學體系。他不僅開創了人類金融科學的先河,而且率先揭示了金融與危機的來龍去脈和變化規律。
曾在上世紀80年代成功考取了極個別人才能通過的幾乎所有美國金融/證券行業所需的營業執照,並在該行業的不同領域從業至今,涉及企業和金融管理的各個方面。歷任:美國環球證券首席投資執行官,美國國際金融證券研究院理事會副理事長,多倫多股票交易所董事局顧問,加拿大風險資本交易所董事,博鰲亞洲論壇/博鰲水城投融資總策劃,博鰲亞洲論壇顧問,博鰲水城發展戰略委員會委員(博鰲從一個漁村變為一座比澳門大兩倍的現代化水城)、中美多所大學教授或特聘教授、博導、清華大學中國企業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黃金投資專家委員會首席金融科學家,全國貴金屬產業專業委員會專家、中國房地產協會-清華大學房地產總裁同學會顧問、國際多家金融機構、跨國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美林、高盛、黑石、野村等國際投行的經常顧問。在海內外發表過多部著作、金融教材和上百篇論文,經常在國際會議上作專題報告。
上世紀90年代曾向朱鎔基副總理、總理及國務院等部門提出過許多有益建議,其中包括1993年加強宏觀調控,整頓金融秩序,尤其是整頓、規范期貨市場的建議和方案。據中國政府唯一英文官方報紙《中國日報》2001年4月10-16日的報道: 「他的建議曾至少兩次幫助中國避免金融危機的發生。」上世紀90年代中期,率先將國際金融從業執照和資格認證體系其中包括S3、S7、CFA、CFP等引入到中國。上世紀90年代以來曾為包括北大、清華、人大、中財、中科院研究生院、中央黨校、上海交大等中美眾多大學教授各種高端前沿課程;曾為國內外眾多金融監管機構包括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中國證監會等、各大金融機構、數千家房地產企業老總、跨國公司及上市公司高管提供前瞻性高端培訓,為中美培養了大量金融人才;曾為眾多政府機構如吉林通化市政府、北京東城區政府及企業,其中包括美林、高盛、黑石、大摩、日本國際協力銀行等提供獨特的咨詢和解決方案。
上世紀90年代以來,歷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前,丁教授都曾不厭其煩地向世人發出警告並預示了結果。 2008年9月15日華爾街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此前的幾年中,他一直在為阻止這場危機的爆發進行了不懈的努力。相比之下,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執掌美聯儲長達21年之久,期間多次發生金融危機,他不但一次也沒有覺察到,反倒一次次將虛假的繁榮誤以為真。
丁大衛教授從事金融20多年來,始終走在國際金融研究與實踐的最前沿;開創了一系列嶄新的金融知識體系、理論體系、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方法體系和管理體系:將原本抽象無形的金融世界變得一目瞭然;始終堅持承諾對所傳授的所有知識及每一個觀點和判斷的客觀性、前瞻性、准確性和正確性終生負責。
㈥ 國際金融的體系結構及主要內容
國際金融體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體系,從廣義上講,其構成要素幾乎包括了內整個國際金融領域,容包括:國際匯率體系、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體系、國別經濟政策與國際間經濟政策的協調等。但從狹義上講,國際金融體系主要指國際間的貨幣安排,具體包括:國際匯率體系、國際收支和國際儲備體系、國別經濟政策與國際間經濟政策的協調。
㈦ 國際金融(第二版)這門課程第九章國際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的知識點有哪些
國際金融(第二版)這門課第九章國際金融機構與國際金融治理體系的知識點包含章節導引,第一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二節世界銀行集團,第三節其他國際金融機構,第四節國際金融治理體系的重建,討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