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日本泡沫經濟金融機構貸款

日本泡沫經濟金融機構貸款

發布時間:2020-12-21 08:36:04

A. 日本泡沫經濟的特點

第一次回答可獲2分,答案被採納可獲得懸賞分和額外20分獎勵。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在資產全面縮水的背景下,企業負債惡性膨脹,大量倒閉。1991年前後,負債額在1000萬億日元以上的倒閉企業每年都在1萬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產企業年均高達14000家左右。(2)商業銀行陷入困境,不良債權急劇增加,大批金融機構破產。關於泡沫經濟破滅對不良資產的影響,日本政府一直諱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銀行廳才首次宣布,按照國際通行國際會計標准計算的日本銀行業不良資產已經達到50萬億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經濟學界認為,這個估計偏低,有西方人士認為,到1995年8月,日本銀行業未清償貸款總額已經超過日本GDP總額,而未清償貸款的1/4是不良資產。(3)國內消費不振,投資需求減少。泡沫經濟破滅後,由於居民實際收入減少,使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有關數據顯示,占日本GDP60%的個人消費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續下降。(4)通貨緊縮、經濟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費物價指數均為負增長,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貨緊縮使企業銷售收入減少,債務負擔加重,居民消費心理惡化,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公共債務危機加重。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其中,1992-1994年連續3年出現了零增長。

B. 請問在日本泡沫經濟發生後,最賺錢的行業是什麼

互聯網行業,該行業每年都以雙位數的速度增長。

C. 日本泡沫經濟時代有哪些銀行倒閉

1994年,東京的協和、安全兩家金融機構壞賬超過了資產總額,不得不宣布破專產。同屬年,擁有83年歷史的兵庫銀行也由於壞賬過多而倒閉。

1997年日本債券信用銀行的3家子公司先後破產倒閉,同年,排行第十的北海道拓殖銀行倒閉、

1998年日本長期信用銀行破產。

1999年10月02日新瀉中央銀行.

D. 我想了解上次日本泡沫經濟的始末

1990年開始的股價、地價暴跌為標志,日本經濟陷入「泡沫經濟蕭條」之中,至今尚未從其打擊中崛起。目前,日本所有的金融機構都因巨額不良債券而苦惱。
領導過世界經濟發展新潮流的日本人曾沉醉於經濟成功的喜悅之中,堅信日本的股價、地價都會繼續呈現「右肩上揚」的上升趨勢,因此繼續不斷地大量購進股票和土地。但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價格有漲有落。如果相信會漲而繼續買進的話,必然會走向反面——跌價。上漲得越高,下跌的幅度就越大。日本有句諺語——「山越高谷越深」。
但是,泡沫經濟時期,日本人忘記了這條教訓。尤其是本應慎重運用儲戶資金的金融機構也被「右肩上揚」的神話所迷惑,將大量資金貸給了購買股票和土地的企業和個人。借方利用該貸款購買股票和土地後,以此作抵押繼續增加貸款數額,然後再去購買股票和土地。
與日本暴漲的股價和地價相比,外國的股價和地價的確顯得便宜。於是,日本的企業又開始大張旗鼓地購買外國的企業和房地產。當三菱房地產公司買下位於紐約市中心,包括洛克非勒中心在內的洛克非勒集團(RGI)時,美國人惶恐不安地驚呼:「日本要買下美國了!」
後來,搶購風蔓延到繪畫作品和高二夫球會員權等領域。由於日本人的搶購,世界美術品市場顯得十分活躍,價格也顯著上升。
然而,泡沫經濟終歸要崩潰。1990年1月4日,東京證券交易所新年後營業的第一天股價就開始暴跌。股價暴跌接著地價開始暴跌,隨後,繪畫作品和高爾夫球會員權也暴跌,均暴跌到不足最高價位時的1/2。
如果是股票交易所上市交易的股票,只要自認倒霉還可以處理掉。但是,土地和高爾夫球會員權等如果找不到買主,就只好窩在自己手裡。如果是利用貸款買來的,那麼還要繼續支付利息,因此企業遇到這種情況就會倒閉;個人遇到這種情況也會傾家盪產。但是借款者接連不斷破產的話,金融機構最終也得倒閉,所以金融機構即使對於不繳利息的接待者也無可奈何。
金融機構對於存款的儲戶必須支付利息。因此,不良債權的數額如果增大的話,金融機構本身的經營也就出現了危機。他們期盼著股價和地價重新回升,但是這種期盼一直未能如願。而且,出現了難以為繼的金融機構。不僅小金融機構如此,就連「住友銀行」這種大銀行也宣布1995年3月的決算為赤字。所謂日本的金融機構在大藏省的熱情指導下是安全的,這種「金融機構安全論」的神話徹底崩潰了。

E. 日本經濟危機後那些房貸是怎麼處理的

正常還貸或者主動來斷供。

金融危機源發生後,隨著房價下跌,資產會貶值。如果市場房價快下跌到購買價格附近的時候,資產實現盈虧平衡。如果繼續跌的話,就會出現資產虧損。這時候,理性購房者就會選擇斷供,因為以當前市價再買一套房子都比繼續還房貸還要劃算。

這種情況進一步惡化的話,就會出現大面積斷供的情況,這將對金融機構形成極大的負面影響。金融機構為了生存和自保,就要進一步賤賣抵押的房產,房價會進一步下跌。

(5)日本泡沫經濟金融機構貸款擴展閱讀

在發生金融危機的時候,選擇房子或者選擇現金,兩種選擇其實都不算是最好的選擇。這種選擇屬於「兩害相權取其輕」的性質。事實上,在發生經濟危機的時候,無論是房子還是現金,都存在貶值的風險。一般來說,當發生全社會經濟危機的時候,所有資產都呈現縮水狀態。

需要注意的是,由於我國的物業稅費等不是很高,只要不是貸款買的,房子還是有較強的保值功能的。尤其危機過後的通貨膨脹,可以讓錢不值錢,但房子不會貶值,而會增值。所以,還是房子好。當然,金子等硬通貨也好。

F. 求詳細介紹亞洲金融危機和日本金融泡沫破裂的書

要是復關於97亞洲金融危機制那就首推:1.《金融危機真相》,中信出版社,作者戴維·德羅薩 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博士,內容簡介
20世紀90年代,全球范圍內的金融危機接連發生,從1994~1995年的墨西哥比索危機到1997~1998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成為很多人不願回想的噩夢。各國政府官員為開脫罪責,紛紛控訴國際貨幣金融體制,指責貨幣投機者。事實背後的真相究竟如何:是國際金融制度出了問題?還是貨幣投機者從中作祟?抑或是另有隱情?本書再現了當年驚心動魄的危機場景,分析了危機背後錯綜復雜的原因,為我們揭開了金融危機的神秘面紗

G. 日本泡沫經濟的時代背景

1985年9月22日,世界五大經濟強國(美國、日本、德國、英國和法國)在紐約廣場飯店達成「廣場協議」。當時美元匯率過高而造成大量貿易赤字,為此陷入困境的美國與其他四國發表共同聲明,宣布介入匯率市場。此後,日元迅速升值。當時的匯率從1美元兌240日元左右上升到一年後的1美元兌120日元。由於匯率的劇烈變動,由美國國債組成的資產發生帳面虧損,因此大量資金為了躲避匯率風險而進入日本國內市場。當時日本政府為了補貼因為日元升值而受到打擊的出口產業,開始實行金融緩和政策,於是產生了過剩的流通資金。
另外,當時還有下列背景:
1. 從1970年代後期開始,日本的銀行煩惱於向優良製造業企業的融資案件,於是開始傾向於向不動產、零售業、個人住宅等融資。
2. 1980年代以來,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形成了股票市場的上升通道。 由於上述因素疊加在一起,日本國內興起了投機熱潮,尤其在股票交易市場和土地交易市場更為明顯。其中,受到所謂「土地不會貶值」的土地神話的影響,以轉賣為目的的土地交易量增加,地價開始上升。當時東京23個區的地價總和甚至達到了可以購買美國全部國土的水平,而銀行則以不斷升值的土地作為擔保,向債務人大量貸款。此外,地價上升也使得土地所有者的帳面財產增加,刺激了消費慾望,從而導致了國內消費需求增長,進一步刺激了經濟發展。
1985年到 1986年期間,隨著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業的國際競爭力雖有所下降,但是國內的投機氣氛依然熱烈。1987年,投機活動波及所有產業,當時樂觀的觀點認為只要對土地的需求高漲,那麼經濟就不會衰退,而且市場也鼓勵人們不斷購買股票,聲稱股票從此不會貶值。當時日本媒體為了給這種經濟繁榮狀況命名,還希望募集像岩戶景氣、神武景氣類似的名稱。但當時也出現了少數反對論點,認為土地價格已經遠遠超過其實際需求,日本經濟將在不久的將來陷入衰退。
從經濟學原理來說,土地價格上升,導致租用土地的工廠或寫字樓的企業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購入債券,因此會帶來土地需求下降。根據供求理論,價格終將趨於均衡。但是日本企業普遍實行以帳面價值計算土地資產的做法,因此從表面上看企業的收益率也並無變化,而帳面價值與現實價值的差額就導致了帳面財產增加,從而刺激日本企業追求總資產規模而非收益率。
當時為了取得大都市周邊的土地,許多大不動產公司會利用黑社會力量用不正當手段奪取土地,從而導致了嚴重的社會問題。而毫無收益可能的偏遠鄉村土地也作為休閑旅遊資源被炒作到高價。從土地交易中獲得的利潤被用來購買股票、債券、高爾夫球場會員權,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動產(如美國洛克菲勒中心)、名貴的藝術品和古董、豪華跑車、海外旅遊景點等等。當時這種資金被稱為「日本錢」(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經濟的關注和商家的追捧。當時隨著股票價格上升,日本國內購買法拉利、勞斯萊斯、日產CIMA等高檔轎車的消費熱潮也不斷高漲。 蘇聯由於阿富汗戰爭以及美蘇軍備競賽,加之東歐諸國劇變,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歐洲,由於嚴重的高失業率和東歐民主化,國際和社會秩序也非常混亂。
美國:經過1980年代中期的經濟周期,逐漸走入低谷。住房金融產業出現危機,社會信用危機日益嚴重。此外,經常性國際收支趨向平衡,但國內經濟持續低迷,失業率也不斷上升,財政赤字創下歷史紀錄。
在這樣的世界形勢中,政治經濟都比較安定的日本出現了「日本是世界第一」的口號,全體國民預感到「日本的時代」即將到來。當時在世界各國的印象中,三十年前仍然是一個普通發展中國家的日本,已經迅速成為了遍地黃金的富裕國家。 期待通過資產價值上升而獲得利潤的手法,隨著資產價格的上升會越來越難以奏效。當資產價格最終停留在高水平時,最終的資產持有者將無法獲得收益。但可怕的不僅如此,一旦資產價格回落到之前的水平,那麼資產持有者將承受與其所有前手所獲得的利潤相當的虧損。因此,缺乏持續性的資產價格逐漸進入平穩狀態。另一方面,對於推崇一戶一屋的日本都市來說,地價上升帶來了嚴重的住宅不足問題。對於居住在大城市中心的普通勞動者,根本無法承擔高額的地租和房租,只能被迫遷往郊區。當時這種狀況導致了人們早買早賺的心理,進一步刺激了地價上升。
當時地價帶來的住宅問題,也引起了日本政府的關注。之後政府採取平抑地價的政策,對金融機構也施加了壓力。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一旦投機者喪失了投機慾望,土地和股票價格將下降,因此反而導致帳面資本虧損,由於許多企業和投機者之前將上升的帳面資本考慮在內而進行了過大的投資,從而帶來大量負債。隨著中央政府金融緩和政策的結束,日本國內資產價格的維持可能性便不再存在。
1990年3月,日本大藏省發布《關於控制土地相關融資的規定》,對土地金融進行總量控制,這一人為的急剎車導致了本已走向自然衰退的泡沫經濟加速下落,並導致支撐日本經濟核心的長期信用體系陷入崩潰。此後,日本銀行也採取金融緊縮的政策,進一步導致了泡沫的破裂。
1989年12月29日,日經平均股價達到最高38915.87點,此後開始下跌,土地價格也在1991年左右開始下跌,泡沫經濟開始正式破裂。到了1992年3月,日經平均股價跌破2萬點,僅達到1989年最高點的一半,8月,進一步下跌到14000點左右。大量帳面資產在短短的一兩年間化為烏有。
由於土地價格也急速下跌,由土地作擔保的貸款也出現了極大風險。當時日本各大銀行的不良貸款紛紛暴露,對日本金融造成了嚴重打擊。

H. 日本的泡沫經濟

不可能。抄
泡沫經濟的實質是襲:沒有那麼大的消費能力卻一定要造成有的跡象,然後促使製造業拚命生產來維持社會、經濟的繁榮,一旦消費與生產失衡表面化,泡沫即告破裂,經濟不可避免走向衰敗。

本次美國的次貸危機也是這樣,本來沒那麼多人買得起那麼多房屋,可金融機構為了自身業務的繁榮,故意製造機會,放低門檻,讓沒有消費能力的人拚命買房,金融機構再把這些不良資產倒來賣去,結果一環破裂,全盤皆崩。

中國還處於賣方市場,消費與製造的失衡還早得很,何來泡沫之說?

I. 日本泡沫經濟的借鑒

日本泡沫經濟形成和破滅的主要原因並非日元升值,而是日本宏觀經濟政策在日元升值過程中的失誤,尤其是1986-1989年貨幣政策的三次重大失誤
日本泡沫經濟發生於1985-1990年,當時日本正處在改變增長模式、轉變發展戰略、開放國內市場、融入國際社會的初期。這個故事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示。
毫無疑問,日本泡沫經濟生成和破滅的原因是復雜的,包括制度、結構和政策等,但回到其定義,泡沫經濟是指大量過剩資金追逐相對稀缺的投資機會而造成的資產價格膨脹,因此這個故事將主要在宏觀經濟層面展開。
要說明日本泡沫經濟的生成,還需要從日元升值說起。雖然從本質上講,日本泡沫經濟與日元升值是兩個不同的事件,各有不同的原因,但由於二者出現在同一時期,有著相同的歷史背景,因而產生了復雜的聯系,以致使一些輿論誤讀了它們。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直接原因是日美貿易差額的變化;根本原因是日本對美國經濟實力的變化。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經濟正為「滯脹」所困擾,1980 年,美國的通脹率為13.5%,失業率為7%,經濟增長率為-0.2%,財政赤字為738億美元,貿易赤字為150億美元。為了克服「滯脹」,里根政府以減稅為核心,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通過緊縮性貨幣政策,提高利率,抑制通貨膨脹。高利率增加了美元對國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大量資金流入美國市場,導致美元升值。1979年至1985年2月,美元對其他10個發達國家貨幣的多邊匯率上升了73%.
美元升值擴大了美國貿易赤字。1980-1984年,美國對日本的貿易赤字從150億美元增加到1130億美元,與此同時,日本對美貿易順差從 76.6億美元增加到461.5億美元。巨大的貿易差額在使美國成為世界最大債務國的同時,也使日本成為世界最大的債權國。1985年,日本對外凈資產為 1298億美元;美國對外債務為1114億美元。
日元對美元升值的更深層因素是,二戰後,美國曾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美元成為「超級貨幣(super currency)」;20世紀80年代,日本在經濟增長率、勞動生產率等方面均已遠遠超過美國,美元開始衰落。1980-1985年,美國勞動生產率平均約為0.4%,日本約為3%;美國經濟增長率平均約為 1.5%,日本約為 4.8%.
也就是說,到1985年,日元升值與美元貶值都已經無法避免。實際上,1985年2月美元走低/日元升值的過程已經開始,1985年9月的「廣場協議」只是加快(而非啟動)了這一進程。
日本泡沫經濟生成和破滅的主要原因是日本宏觀政策的失誤。在當時復雜的國際、國內環境中,日本貨幣政策曾經失去平衡,出現過三次重大失誤。 1987年秋,世界經濟出現了較快增長。為了對付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美國、西德等相繼提高利率,日本銀行也准備升息。恰在此時,1987年10月 19日,被稱作「黑色星期一」的「紐約股災」爆發。在西方國家的聯合干預下,「黑色星期一」僅表現為一種市場恐慌,並且此後不久,人們原先對世界經濟的悲觀預期為樂觀情緒所代替,各國經濟均出現了強勁增長。
但日本經濟的災難卻由此開始。當時美國政府擔心,如果日本銀行提高利率,資金不能及時向歐美市場迴流,可能再次引起國際市場動盪,因此建議日本政府暫緩升息。日本政府也擔心,提高利率可能使更多的國際資本流入日本,推動日元升值,引起經濟衰退。並且,當時日本正在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需要以較低的利率來增加國內投資,減少儲蓄,縮小經常項目順差。在這種情況下,日本銀行決定繼續實行擴張性貨幣政策,維持貼現率在2.5%的超低水平上不變,一直到1989 年5月日本銀行才提高利率,這時距離「黑色星期一」已經19個月,距離日本實施超低利率政策已經27個月。
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二次失誤,也是一次「致命的失誤」。極度擴張的貨幣政策造成日本「經濟體系內到處充斥著廉價的資金」,長期的超低利率又將這些資金推入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1985-1989年,日經平均股價上升了2.7倍;1986-1990年,東京、大阪等六大城市的價格指數平均增長了三倍以上。 1989年,日本政府感受到了壓力,日本銀行決定改變貨幣政策方向。1989年5月至1990年8月,日本銀行五次上調中央銀行貼現率從2.5%至 6%.同時,日本大藏省要求所有金融機構控制不動產貸款,日本銀行要求所有商業銀行大幅削減貸款,到1991年,日本商業銀行實際上已經停止了對不動產業的貸款。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挑破了日本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日本股票價格開始大幅下跌,跌幅達40%以上,股價暴跌幾乎使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緊跟其後,日本地價也開始劇烈下跌,跌幅超過46%,房地產市場泡沫隨之破滅。貨幣政策突然收縮,中央銀行刻意挑破泡沫,這是日本貨幣政策的第三次失誤。泡沫經濟破滅後日本經濟出現了長達10年之久的經濟衰退。

J. 日本泡沫破裂,為什麼人們還不起房貸

不是你那個理解,貨幣貶值是一方面,重要的是住房貶值!小日本子老百姓不是回還不起房貸,是還貸答已經無意義。打個比方,你現在上海購得一套住房200萬,首付50萬,你按揭貸款150萬,(不算利息)當你還貸了10萬元時,經濟崩盤,房價下落,你家鄰居賣房子60萬就出手!你可以問問自己,你還去還貸嗎?你200萬的房子,目前價格60萬。你已經首付加按揭支付了60萬,而你還欠著銀行140萬本金。還沒有給你計算需要支付的利息!試問這房子貸款你還會去還不?這房子你還要不?如果一個城市都這樣,那後果是什麼?

閱讀全文

與日本泡沫經濟金融機構貸款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瑞華投資理財 瀏覽:896
投資公司怎樣發展客戶 瀏覽:814
股票跟基金掛鉤的都有哪些 瀏覽:718
主要外匯交易商 瀏覽:347
三年前信用卡連續逾期還能貸款嗎 瀏覽:674
熱卷主力期貨吧 瀏覽:154
新手投資理財活動 瀏覽:234
cj期貨 瀏覽:809
融資合同公證 瀏覽:342
薩斯喀徹溫省鉀礦吸引大量投資 瀏覽:550
融資租賃irr計算器 瀏覽:526
什麼人不適合期貨 瀏覽:329
日照1124豆伯價格 瀏覽:160
建行貸款買車要幾天 瀏覽:28
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 瀏覽:724
投資理財與宏觀經濟的關系 瀏覽:496
外部融資困難 瀏覽:704
燕郊49800民間互助理財 瀏覽:990
產權交易所管理辦法 瀏覽:516
科創基金和戰略配售基金的申購費 瀏覽: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