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貴州金融機構發展現狀

貴州金融機構發展現狀

發布時間:2021-06-26 05:52:10

1. 貴州省發展概況如何

一,貴州省旅遊業發展概況

一、貴州省旅遊業發展的基本情況及特點
貴州省按照《國務院實施西部大開發若干政策措施通知》中提出的「發展特色旅遊業」的精神,圍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要把旅遊業作為特色優勢產業加以大力扶持和發展,培育成支柱產業,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目標,積極推進貴州省旅遊業的建設和發展。實施西部大開發近五年來,全省旅遊總收入持續、快速增長,提前三年實現了「十五」計劃目標。2004年,全省接待入境旅遊者23.1萬人次,外匯收入8020.27萬美元;接待國內旅遊者2480.21萬人次,同比增長31.88%,國內旅遊收入161.02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8%,旅遊總收入167.75億元,同比增長43.54%。
貴州省旅遊業發展的基本特點:一是充分利用西部大開發的機遇,進一步堅定加快旅遊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2002年出台了《貴州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標志著貴州省旅遊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從貴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旅遊業富民強省、保護自然生態和民族民間文化、推動改革開放等功能和產業聯動效應,使旅遊業的發展與實現資源環境與社會經濟相協調。搶抓西部大開發歷史機遇,強化旅遊產品建設,調整產業結構,提升素質,創新旅遊業發展模式,使貴州旅遊業形成一條具有地區特色的發展之路。二是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2000年至2004年,國家和貴州省各相關部門對旅遊業投入共計4.03億元,其中旅遊國債資金達3.25億元,投資總額超過了1980年至1999年貴州省財政對旅遊業的投入總和,極大地改善了旅遊的基礎設施建設。貴州省委、省政府在財政比較緊張困難的情況下,決定從2002年起,每年撥出專款1200萬元建立貴州省旅遊業發展專項資金,把對旅遊業的投入納入到財政預算中(從2005年起增加到2000萬元),這對進一步完善貴州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旅遊宣傳推介力度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三是以交通為重點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高等級公路主骨架正在形成,公路主幹線通往重點旅遊區的道路條件顯著改善,幾個旅遊支線機場相繼通航和開工。四是旅遊規劃體系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在世界旅遊組織和國家旅遊局的指導下,利用世界銀行貸款,由國際著名旅遊規劃專家編制的《貴州省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獲得了貴州省政府和國家旅遊局的批准,地、縣級旅遊發展規劃和支線機場旅遊線路規劃及長徵文化、鄉村旅遊等專項旅遊規劃編制(修編)工作已相繼完成或啟動。五是旅遊精品戰略全面實施,以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和多民族特色文化體驗旅遊為重點的產品結構調整初見成效,全省首批三個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建設進展順利。旅遊宣傳促銷工作成效明顯,政府主導、企業運作、媒體參與的聯合促銷機制基本形成,「文化千島,生態貴州」的旅遊目的地形象已經凸現。六是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取得突破,以優先發展重點旅遊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為重點的旅遊景區管理體制和投融資體制改革取得進展,旅遊企業與行政主管部門脫鉤工作全面推進。

二、貴州省旅遊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1、從貴州實際出發,在實施西部大開發中,把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委、省政府支持,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營造旅遊業發展的良好環境,擴大旅遊業投入、抓好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努力壯大旅遊產業規模作為加快旅遊業發展的重要措施。
; 2、搶抓機遇,求真務實,圍繞實施旅遊精品戰略,按照「規劃先行,保護第一」的原則,切實做好旅遊規劃編制和旅遊資源保護等基礎性工作,認真解決好旅遊業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
3、堅持「以質取勝」和「以特取勝」,轉變旅遊經濟增長方式,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生態旅遊和民族文化旅遊,調整產品結構,優化產品體系。大力拓展中高端客源市場,積極推進區域合作,努力塑造貴州旅遊新形象。

4、始終把加強旅遊教育培訓、整治旅遊市場秩序、規范行業管理,作為提高我省旅遊業管理水平、經營水平和服務質量的重要環節來抓。大力推進旅遊管理體制改革,努力在旅遊區的開發建設和管理體制、經管機制的創新上進行新的探索。

三、貴州省旅遊業「十一五規劃」的基本思路

總體要求是: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推進富民興黔為旅遊業發展的根木任務,把促進就業、解決「三農」問題、擴大對外開放和推進「三個文明」建設作為培育旅遊支柱產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以質取勝」、「以特取勝」,進一步轉變旅遊業經濟增長方式,在切實保護旅遊資源的前提下,實施精品戰略,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文化體驗旅遊和紅色旅遊,打造精品線路,創建旅遊品牌;加大以入境游為重點的高中端客源市場開發力度,加強區域合作,拓展旅遊發展空間;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整合相關行業、部門的資源優勢,形成合力,努力開創旅遊業齊抓共建的新局面。

發展目標是:在「十一五」期間,力爭實現旅遊總收入年均增長20%左右。2010年實現旅遊業總收入突破 300億元人民幣,相當於當年預計全省生產總值的13%左右,初步把旅遊業建成支柱產業,使貴州成為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態旅遊的重要目的地,成為中國西部旅遊熱點地區。

四、貴州省旅遊業發展的主要措施

(一)實施旅遊精品戰略。繼續加大以交通為重點的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快形成航空、公路、鐵路和航運構成的立體旅遊交通網路。以旅遊產品體系建設為重點,加快旅遊資源優勢向旅遊經濟優勢的轉化,爭取在首批三個優先發展旅遊區率先取得突破。以國際、國內旅遊市場需求為導向,在不斷鞏固和完善現有觀光、度假旅遊的同時,大力發展生態旅遊、鄉村旅遊、文化旅遊和紅色旅遊,突出特色,打造一批交通便捷、環境優美、安全舒適、服務配套、在旅遊市場上影響大、競爭力強的旅遊精品,建設一批重點旅遊城市、特色旅遊城鎮及民族文化村寨,構建起初具規模的特色旅遊產品體系。

(二)加強區域旅遊合作。按照「資源共享、市場共拓、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原則,以資源為載體,以交通為紐帶,發揮比較優勢,明確區域旅遊發展方向,確定功能定位和區域分工,促進資源在空間上的有效配置。加強與國內外旅遊界的合作及與重點客源城市的協作,聯合周邊省區市共同策劃推出省際特色線路,形成開放、聯動和多元化的市場格局。以聯手開發客源市場、聯合打造區域旅遊品牌、建立無障礙旅遊區為重點,形成區域旅遊精品環線。近期正積極參與和推動「9+2」泛珠三角的旅遊合作,西南六省市區旅遊合作,以及不斷推進川黔渝、滇桂黔、湘渝黔等多邊合作,努力促進區域旅遊合作的可持續發展。

(三)大力拓展旅遊市場。堅持以市場為導向,緊緊抓住兩個市場,著力拓展中高端旅遊客源市場。按照營銷渠道多樣化、營銷方式多元化的要求,切實把目的地形象推廣與旅遊產品營銷緊密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專業營銷網路開發旅遊市場的特長,形成組合優勢,有效拉動客源增長。大力開發日本、港台、東南亞和韓國、歐美等入境游市場,不斷拓展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華北及周邊國內重點市場。

(四)實施人才興旅戰略。圍繞培育旅遊支柱產業目標,實施人才興旅戰略。進一步加快旅遊院校教育、職業資格認證教育和崗位培訓的協調發展,擴大旅遊教育培訓與國際間合作與交流,力爭到2010年,建立起適應旅遊業發展需要的職業教育體系。把人才培養和招才引智緊密結合起來,加快培育旅遊人才市場,優化旅遊人才資源配置,在穩定和用好現有人才的基礎上,形成吸引國內外優秀人才服務貴州旅遊業的良好機制和有效渠道。通過項目合作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吸引各類旅遊專業技術人才和管理人才;鼓勵有條件的旅遊企業對做出重要貢獻的管理人才、專業人才實行期權、股權等激勵措施,以及採取知識、技術入股等形式,引進國內外優秀人才和智力,推動人才資源向人才資本的轉變。加強旅遊崗位培訓的力度,加大對旅遊人才資源開發的投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旅遊教育投入機制,努力培養造就一文適應旅遊業快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隊伍。

(五)提高旅遊服務質量,規范行業管理。營造依法行政、誠實守信的旅遊業發展環境。繼續抓好國家和省級旅遊管理、服務標準的實施和建設,通過實施標准化建設進一步規范和整頓旅遊市場秩序,完善旅遊景區、旅行社、旅遊飯店、旅遊客運等旅遊企業的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以旅行社管理、導游管理、規范出境游和查處非法經營旅遊業務等四個環節為重點,加強旅遊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強化旅遊綜合執法機制;充分發揮旅遊行業協會的行業自律作用,進一步加強旅遊行風建設,促進全行業管理水平、經營水平和服務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牢固樹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抓好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防止重大旅遊安全事故的發生。

五、幾點啟示

1、認真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進一步轉變職能,創新旅遊行政管理方式,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我省要進一步深化旅遊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加快建立權責分明、行為規范、監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旅遊行政執法體系,嚴格依法行政,規范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能。推進旅遊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真正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加大旅遊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力度,進一步簡化行政審批程序,逐步實行以監督執法為主的管理方式。

2、推進重點旅遊區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改革創新。我省要按照「全省統一規劃、屬地行政管理、部門行業指導、企業自主經營」、「政企分開、事企分開」的原則,繼續推進重點旅遊區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的改革創新,實現所有權與經營權、管理權的分離。積極鼓勵旅遊區(點)在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旅遊資源能夠有效保護和有利於促進旅遊業加快發展的前提下,依據規劃和相關法規的要求,採取經營權轉讓、特許經營、股份合作、租賃等多種形式,通過公開招標等多種方式選擇業主,引進社會資本參與旅遊區(點)的建設、管理,引進人才和現代管理理念。

3、擴大旅遊業對內對外開放。推進國有獨資旅行社股份制改革,推動國有資本、集體資本和非公有資本相互參股,促進國有旅行社企業股權結構多元化。積極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進入旅行社業。放寬市場准入限制,鼓勵省內外優勢企業採取多種方式到我省合資、合作經營旅行社。積極引進國外旅行社採取合資、獨資方式在我省開展旅行社業務。對在我省興辦旅行社的省外、境外旅行社,在資質審查與項目審批方面適當放寬標准。省外、境外優勢企業通過投資、兼並、參股、收購、遷移總部等方式來湖北開展旅遊經營,凡國家沒有明確規定的,我方企業可以不控股。

4、進一步改善旅遊投資環境,建立協調對外、運轉高效的工作協調機制,規范旅遊招商引資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搭台、以企業為主體的旅遊招商引資機制,建立滾動的、分層次、分行業的旅遊招商引資項目庫,大力推行定點定向招商、代理招商等方式,提高旅遊招商引資的服務質量和實效。

5、加大對旅遊業的投入。省財政每年安排的旅遊業發展專項資金,要根據財力情況適當增加,主要用於旅遊開發項目貸款貼息及補助、旅遊規劃編制及產業發展研究、旅遊宣傳促銷等,其中用於宣傳促銷的比例不低於三分之一。各市州和重點旅遊縣(市、區)政府應安排相應旅遊業發展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要切實保證重點旅遊景區開發、建設和保護的資金需求,相對集中投入,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交通、生態、水利、小城鎮建設、環境保護、扶貧開發等方面的資金和項目,要適當向重點旅遊景區傾斜。加快建設湖北旅遊項目庫,做好項目前期工作,爭取國家更大的支持。

6、拓寬旅遊項目融資渠道。爭取金融機構加大對我省旅遊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和延長貸款期限;爭取國家商業銀行總行對我省貸款金額較大的旅遊重點項目給予直貸。選擇條件成熟的部分旅遊區,採取經營權轉讓、特許經營、合資合作、租賃等方式,進行直接融資。吸引國外和省外資金參與我省旅遊資源開發、旅遊環境綜合治理和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利用國外優惠貸款、政府間投資進行旅遊基礎設施項目和生態環保項目建設。積極探索以旅遊項目收益權作為質押向銀行貸款,通過建立旅遊產業基金、開放式旅遊基金和股權置換等方式進行市場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旅遊企業發展成為上市公司

2. 貴州現狀怎樣

貴州省是一個絕對讓人激動的地方!她與江南的秀麗玲瓏,塞北的豪氣沖天,青藏的舒展聖潔等相比,又是另一種獨特韻味。從地貌上說是典型的喀斯特地形,這也是形成眾多千姿百態溶洞的原因。貴州境內自古就有「地無三尺平」的大實話,使得多年來交通一直不便,天氣則「天無三日晴」,貴州擁有豐富的自然風光資源。
貴州的山,層巒疊嶂,峰聳嶺竣,氣勢十分磅礴。秀峰林立,各具風姿。韭菜坪,貴州西部烏蒙山區的高峰,以其2900米的海拔高度鶴立於貴州高原群峰之上。東北部武陵山脈的主峰梵凈山,是馳名全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貴州的東南,聳立著為原始森林和茂盛植物覆蓋的雷公山。許多山因其宗教傳統而聞名,例如位於貴陽市城郊的黔靈山,就一直是全國有名的佛教聖地。
石林是貴州省又一令人驚異的景觀。風化的石灰岩和白雲岩,挺拔林立,千姿萬態,令遊客浮想連翩。最有名的石林景點有天星橋風景區的天星橋石林,興義的泥凼石林,貞豐竹林堡石林。奇特的石林景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
貴州山川之秀,還秀於其水、其湖、其瀑布。流水蜿蜒於崇山峻嶺,時而奔騰穿瀉於深峽幽谷,時而跌宕墜落於深澗,時而緩緩悠悠,怡然自得。水秀景美,許多景區已列為國家級或省級的重點旅遊區。如黔東南的舞陽河風景區,黔西北的六仲河風景區,黔西南的馬嶺河峽谷風景區等。黃果樹瀑布,高68米,寬84米,是世界最大瀑布之一。它位於貴州西部白水河之上,距貴陽150公里。河水在此以排山倒海之勢傾瀉而下,氣勢磅礴,極為壯觀。全省還有許多瀑布。如天星橋風景區的瀑布群,赤水十丈洞瀑布,從江龍王潭瀑布,凱里平良瀑布,都獨具風姿。
湖泊給這個山區省份增添了幾分嫵媚。貴州西部的草海,綠如碧玉,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這里不僅是風景名勝,也是各種鳥類越冬的棲地。清鎮的紅楓湖、貴陽的黔靈湖,風景優美,被譽為「高原上的明珠」。
石灰石溶積岩是貴州省地貌的主要特點,喀斯特溶洞遍布全省各地,可謂「無山不洞,無洞不奇」。目前已發現的溶洞數以萬計,已開發為旅遊洞穴的有70餘個,主要有距安順27公里的龍宮,織金縣內的織金洞,貴陽市區的白龍洞(南郊公園),興義的飛龍洞等。奇特的石灰石溶岩結構,鍾乳石,石筍,石柱,石瀑布,構成一個個洞中仙境。
貴州的民族風情也是多姿多彩,堪稱一絕。這里世居著漢族及苗、侗、布依、彝、水、仡佬等17個少數民族,古樸的習俗和燦爛的文化蔚為大觀。無論是侗家鼓樓和風雨橋、苗族吊腳樓、布依石頭寨。無論是精湛的銀飾花帶、綺麗的挑花蠟染、多彩的民族服裝,無論是侗族大歌、儺戲歌舞、蘆笙銅鼓,無論是壯觀的鬥牛大賽,驚險的上刀梯、下火海,都令人嘖嘖稱贊,心儀不已。
貴州是中國礦產資源大省,已發現礦產110種,控明了儲量的76種中,42種名列中國前10位,28種居前5位;主要礦產資源人均佔有量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煤、磷、汞、鋁、銻、錳、金、得晶石、硫鐵礦等主要優勢礦產分布集中,規模大,質量好,易於開采;具有冶金、化工、建材等多種用途的石灰岩、白雲岩、砂岩以及耐火原料、磚瓦原料等資源豐富,分布廣泛,開發前景廣闊。貴州能源資源富集。煤炭資源量2419億噸,保有儲量524億噸,為江南九省區儲量之總和,居全國第五位;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1874千瓦,居全國第六位,可開發量1683萬千瓦。能源分布較集中,開發條件好,距負荷中心近,是我國規劃建設的、南方最重要的、開發潛力較大的能源基地。
貴州生物資源種類繁多。全省有野生植物3800多種,其中葯用植物3700餘種,是中國四大中葯材產區之一;有珍稀植物70種,銀杉、珙桐、禿杉、桫欏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全省有野生動物資源1000多種,其中珍稀動物83種,黔金絲猴、華南虎、黑頸鶴等14種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豐富的生物資源中,尤其是以刺梨、獼猴桃為主的高維果品資源,以木耳、香菇為主的蛋白質植物資源,以麝香、天麻、銀杏、杜仲為代表的名貴葯材資源,以黔金絲猴、珙桐等為代表的珍稀動植物資源,地方特色明顯,在國內佔有重要地位。

3. 貴州區域經濟發展的情況

樓上說的很好,我補充幾點 貴州省處在中國內地,然而其特殊的地理條件卻決定了它是一個被邊緣化的省份。畢竟,貴州省是全國唯一一個沒有平原的省。它處在雲貴高原的東部,是一個喀斯特地貌大省。這樣的地形地貌特點決定了他是一個自然風光秀麗,人文景觀多樣的大省,然而這對他的經濟發展貢獻不大。尤其是在中國經濟大展宏圖的進程中,貴州的地理條件為它拖了後腿。
而發展經濟又成了貴州崛起的唯一道路。但是貴州走什麼樣的道路才能較快較穩定發展經濟呢?
貴州如果想依靠農業來壯大自己,幾乎是不可能的結果。貴州人勤勞樸素,與天爭與地斗,最終改造了山地這樣的不利地形,發展了自己逐山而興的農業。當我們站在山頂遙望那成片的梯田是我們不禁會為人的力量而折服。可以說貴州在自己的農業發展上開辟了自己的道路,然而貴州省畢竟沒有農業發展的良好基礎,緊緊依靠梯田或者改造田發展農業還是相當艱難的事情。並且貴州正在遭受石漠化的侵蝕,其多滑坡和泥石流的現狀也為其農業發展增添很多不穩定因素。當然這只是其農業發展不利條件的一個方面,但是足以看出,貴州發展農業的現實狀況不足以讓貴州成為一個農業大省。或者說,盡管在氣候條件的方面貴州畢北方諸多省市要好得多,但是貴州難以把握這樣的條件。
工業呢?我個人認為貴州省發展工業的條件也很不利。其他的不說,暫且從交通方面來說就足以證明這一點。大凡一個工業區的形成,無論其或大或小,必然依賴於便利的交通。這樣工業原料的流入和工業產品的輸出才能得以保證,才有可能使工業區保持活力,進行源源不斷的生產活動。就這一點說,遍是山地的貴州給了工業很大的制約。交通不便使貴州發展處於劣勢。
況且,處於經濟不利地位的貴州即使發展了工業尤其是重工業,其拼經濟的過高理想難免不會時期忘記了環境和人文保護的重要性,其工業布局的盲目與工業廢物的不合理排放也是其有可能要經歷的,這樣貴州的自然風光和人文面貌也將會受到污染。
可以說,在國家宏觀的大力調控下,一些工業或者產業鏈已逐步進入貴州,貴州的工業發展已經走上了一條正軌。也可以說,貴州工業發展的前景還是很不錯的。但是其工業分布比較散亂,大型工業較少,工業產值也難以達到一個讓人十分滿意的水平,所以發展貴州的工業不一定不能有效解決貴州落後的問題。但是對於貴州工業,我們還是有所期望的,畢竟它也有其優越之處,比如豐富的勞動力等等。

4. 貴州 保險行業現狀

保險小編幫您解答,更多疑問可在線答疑。

一、對當地經濟的影響
當地交通中斷,產品、原材料運輸受阻,生產處於停滯狀態,大大影響當地的GDP。
煤電運輸受阻,電廠停產、半停產,使電力輸送的地方生產受直接影響。
電力中斷,生產停頓。對於那些連續性的生產,帶來巨量損失,比如石化、化工、造紙等連續生產行業。
道路修復,電線及線桿、線塔,車輛等物品的直接損失,蔬菜、瓜果、糧食的損失。
人員傷亡。
按照年生產10個月計算,這次災害相當於完全停產大約30天,對我國GDP的直接影響=30/300=10%。
世界銀行估計我國2008年GDP大約10%,那麼受學災影響,GDP大約要降低到9%左右。
民政部:2008年雪災已造成1111億元直接經濟損失
針對這次雨雪冰凍災害,社會各界捐贈款物(含物資折扣)累計約11.95億元,其中,民政部直接接受和經民政部協調直接捐贈給災區的款物有8581萬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及其他各地紅十字會接收款物1.37億元,中華慈善總會接收款物4510萬元,中國扶貧基金會接收款物3345萬元,湖南等7個重災省份接收款物8.93億元。
08年保險業研究報告:雪災賠付影響有限將催生巨災保險
投資要點:
截止2月10日的賠付支出為10.4億元,預估總賠付在50-85億元之間,我們估計在70億元左右。較低的投保率避免了保險公司在這場雪災中的賠付劫難,受災重點領域農業險賠付只佔目前總賠付的4%,而車險賠付佔比高達45%,這與交強險實施以來較高的車險投保率密切相關。
採用整體市場份額估算,以70億總賠付為基數,則預計雪災對中國財險、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的EPS影響分別-0.25、-0.10和-0.09元;按50億預估賠付計算,則影響分別為-0.20、-0.08和-0.07元;若按85億預估賠付計算,則影響分別為-0.34、-0.13、-0.12元。由於中國財險在重災區的市場份額要比整體市場份額高,而太保和平安在重災區的市場份額要低於其整體市場份額,因此平安和太保的實際影響可能更小。
此次雪災可能導致巨災保險在中國的誕生。巨災保險固然可以壯大整個財產保險行業的規模和力量,但其蘊含的巨大風險和賠付金額,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我國保險業而言,無疑是一個極大的挑戰。我們相信政府在巨災保險的體系設計中,將充分考慮到我國保險業的發展現狀,因此,我們認為這次雪災是中國保險業(特別是產險)發展的一個正向推動力量。
1.雪災賠付:車險佔主導
保監會的統計數據,截至2月10日,保險業共接到雨雪災害保險報案80.34萬件,已付賠款10.4億元。其中,財產保險已付賠款9.75億元,人身保險已付賠款6500萬元。其中,機動車輛險賠付居首位,賠付4.67億,佔45%,其次為企財險及建工險,賠付3.74億,佔36%。
從地區來看,受災最嚴重的前11個地區占雪災賠付的86%,其中湖北和湖南分別佔19%和14%,其次為貴州、江西、安徽,佔比均在7%以上。
根據初步估計,這次雪災的總賠付在50-85億元之間,我們估計在70億元左右。
2.低投保率導致雪災賠付有限
根據湖北、貴州、安徽、河南、江西、江蘇、四川、廣西公布的各保險公司保費數據,我們計算了中國財險、太保產險、平安產險在重災區的市場份額,發現中國財險在重災區的市場份額要比整體市場份額高,而太保和平安在重災區的市場份額要低於其整體市場份額。
按重災區市場份額計算,截止2月10日的總賠付10.4億中,中國財險、太保和平安的賠付支出約為5.17億、1.11億和0.98億。若按整體市場份額計算,則三者的賠付分別為:4.61億、1.22億和1.12億。由於中國財險公布的賠付支出4.49億比較接近按整體市場份額計算的金額,我們採用整體市場份額的方法估計各保險公司的雪災賠付。
以70億總賠付為基數,我們估算出雪災對中國財險、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的EPS影響分別-0.25、-0.10和-0.09元,按截止2月10日的10.40億元賠付支出計算,雪災對中國財險、中國太保和中國平安的EPS影響分別為-0.04、-0.02、-0.02元;按50億預估賠付計算,則影響分別為-0.20、-0.08和-0.07元;若按85億預估賠付計算,則影響分別為-0.34、-0.13、-0.12元。
上述計算並未考慮再保因素,再保賠款可以減輕雪災對業績的影響。不過,我國保險公司的保費分出比率並不大,再保補償也不會很高。
3.一次雪災催生一個巨災保險?
3.1.雪災凸顯保險覆蓋嚴重不足
根據相關部門統計,截至2月12日,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已造成107人死亡,8人失蹤,緊急轉移安置151.2萬人。因災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111億元(未含工礦企業損失)。
截至同一天,保險業共接到雨雪災害保險報案85.1萬件,已付賠款10.4億元。這一數字,佔到災害造成的整個經濟損失的比例不足1%。即使按預估的50億來計算,這一比例也不到5%,況且,這些損失賠償中有一部分還屬於"超常規"的賠付。
由此可見,我國的保險覆蓋率還相當之低,事實上,我國保險密度和保險深度只有56美元和2.8%,而國際平均水平已經達到了512美元和4.2%。
當然,低投保率,也是視情況而定的。2006年下半年,我國開始實施交強險,從而大大提高了車險的投保率,在此次雪災賠付中,機動車輛損失也得到了較好的補償,獲得賠付4.67億,占總賠付的45%(截止2月10日);與此相反的是,作為本次受災的重點領域農業,由於投保率極低,獲得的保險賠付僅4014萬元,其中還包括能繁母豬保險的賠付3187萬元,只佔總賠付的4%。
投保率低,一方面反映了保險的經濟補償功能還很小,對國民經濟的影響還有限;另一方面,也使保險公司躲過了這場賠付劫難。
3.2.巨災保險:福兮?禍兮?
保險在巨災補償中的輕微作用引起了保險業界及相關部門的反思,由此產生的政策行動是:相關部門正在研究如何建立巨災保險體系,如何建立和積累巨災保險基金,並擬向國務院提交這一方案,在政府的主導下建立起我國的巨災風險機制。一次雪災,導致了一場保險普及教育,或許還將產生一個巨災保險,果真如此,對保險業的發展影響深遠,財產保險將繼交強險之後再躍上一個新台階。
巨災保險的出台,固然可以壯大整個財產保險行業的規模和力量,但也可能給財產保險公司的業績帶來很大的沖擊。巨災風險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其風險分攤需要歷經多年的縱向積累,給保險公司帶來的賠付也是驚人的,如何應對巨災風險,對處於初級發展階段的我國保險業而言,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是福是禍,要看巨災保險體系如何設計了。我們認為,中國產險業要發展成熟,巨災保險是繞不過去的,在體系的設計中,政府將會充分考慮到保險業的發展現狀。因此,我們相信這次雪災應該是中國保險業(特別是產險)發展的一個正向推動力量。

5. 貴州省的工業發展現狀和醫葯行業在貴州省的發展前景

貴州省的醫葯行業,我覺得應該是要靠苗一和苗葯來發展吧,因為苗族的醫術和葯品是獨樹一幟

6. 誰能說一說"貴州證券市場的現狀與發展"

目前,全國的證券市場正在處於逐步趨於同質化的發展過程中。不知道你要問的是什麼,是問各證券公司的服務質量還,是問各各證券公司的傭金?
大型證公司在貴州都有營業部,服務質量都差不多,傭金也都很低,盈利不贏利那是人家的事,我們只管選擇傭金低就可以了!
國信、君安的傭金高一些,海通低一些,還有比海通更低的。
如果你是搞證券的或者是要投資開一家證券公司,那將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畢竟證券業在貴州的發展相對慢一些,再說了,即便是飽和了,整個市場也不多你一家,只要你有自己的客戶,就能贏利。

7. 貴州省經濟發展狀況分析

貴州省經濟發展狀況是一直持續上漲的哦。

8. 貴州近兩年的經濟狀況如何

一、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

據測算,上半年全省國內生產總值(GDP)達到546.6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4%,高於上年同期0.1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長3%,第二產業增長12.2%,第三產業增長8.9%。主要經濟指標實現了「時間過半,完成任務過半」的要求。

綜觀上半年經濟的運行,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農業經濟的平穩增長,為上半年經濟增長貢獻0.5個百分點。

全省農業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在夏糧出現一定程度減產、油菜籽產量與上年基本持平的情況下,通過結構調整提高農業效益,農業增加值增長3%,是一個來之不易的成果。

第二,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快速增長,分別為上半年經濟增長直接貢獻4.2和1.3個百分點。

工業經濟在結構調整、效益提高的基礎上呈現快速增長態勢,上半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增加值143.6億元,同比增長12.8%,比上年同期高0.2個百分點,是1997年以來同期增長最快的一年。其中,輕工業增長10%,重工業增長13.8%,均保持較快增長。煤炭、鐵合金、鋁等產品銷售形勢較好,6月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產品產銷率累計為98.6%,同比提高2.7個百分點。產銷率的提高,為工業經濟效益狀況的明顯改善,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1-6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凈利潤總額10.3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2%。

由於「西電東送」建設力度不減,部分重大建設項目進入投資高峰期,固定資產投資實現大幅增長。上半年,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38.4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33.8%。其中基本建設投資完成148.72億元,同比增長40.4%;更新改造投資完成45.96億元,同比增長35.5%;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39.28億元,同比增長41.6%。以「西電東送」為重點的能源建設進度加快。1-6月,全省用於電力的建設投資同比增長42.4%,比去年同期增長幅度高28.2個百分點。

第三,市場銷售平穩增長、對外貿易快速發展、城鄉居民收入繼續增加,使第三產業為經濟增長貢獻3.4個百分點。

上半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26.83億元,同比增長9.6%,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4個百分點。我省雖然未發生非典疫情,但非典對旅遊、航空、鐵路和公路客運等行業造成較大影響,上半年旅遊總收入僅為26.92億元,同比下降32.3%交通運輸業增加值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個百分點。

全省實現進出口總值4.08億美元,同比增長30.8%,其中出口2.33億美元,增長13.5%;進口1.75億美元,增長64.2%,增幅比上年同期均有較大提高。

全省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338.18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4%,收入增長主要原因是城鎮居民工薪收入增加幅度較大。

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為608.21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0.31元,考慮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5%,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4.3個百分點。農民現金收入增幅下落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上年至今年上半年全省大部分地區由於糧食等農產品減產,農民出售農產品的收入減少;二是土地徵用補償的收入下降,上半年農民人均土地徵用補償收入同比減少了44.8%。

第四,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金融機構對經濟的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

上半年財政總收入完成111.9億元,地方財政收入累計完成56.57億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18.4%和22.7%。財政總支出為119.52元,同比增長11.9%。在財政收入中增值稅、營業稅、所得稅等均保持較快增長勢頭。銀行貸款增加。6月末,全省各項貸款余額1546.98億元,比年初增加142.81億元。

第五,價格回升,一定程度刺激了經濟的增長。

今年以來,受鮮菜、鮮果、糧油及部分服務項目價格上漲的影響,居民消費價格開始逐月回升。上半年全省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比上年同期上升0.1%。由於投資強力拉動,工業品出廠價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全省工業品出廠價格上漲3.1%,原材料、燃料、動力購進價格上漲5.5%。

二、經濟發展中值得重視的問題

在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值得關注和重視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要高度重視「非典」的滯後影響

總體上看,「非典」疫情對我省上半年經濟發展的直接影響不明顯,經初步測算,影響GDP增長0.3個百分點左右。但它對我省經濟產生的滯後影響需予以重視,特別是對生產的影響有一定的滯後期。據省企業調查隊於5月底在全省范圍進行的快速調查,47.5%的企業認為影響時間會持續3個月以上。

(二)高度「三農」問題

一是旱情較重影響了部分地區農業生產。今年我省部分地區出現了嚴重的乾旱,受災較重的地區夏糧減產達近3成,對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響。糧食產量自2000年以來,已連續兩年減產,力爭和確保全年糧食的增產,是一個必須值得高度重視的問題。

二是農資價格問題。今年以來,我省農資特別是化肥價格上漲幅度大,至5月底,尿素價格每包同比上漲8元。尿素價格上漲對農作物的增產,農民投入成本的降低帶來一定的影響。

三是農民收入的穩步增長問題。由於糧食產量連續兩年減產,我省農民出售農產品減少,家庭經營性收入增幅回落。另外,「非典」也給農民收入造成了一定影響。據省農調隊對32個縣勞動力迴流的調查,截止5月15日全省反鄉民工人數30多萬,其中39.3%的民工是因「非典」而返回的。我省民工回鄉人數雖只佔外出民工人數的10%,但在疫區的民工由於企業減產或歇業等原因,收入有所下降。

(三)電力等部分生產要素供需矛盾比較突出

近年來,我省電力工業以「西電東送」為契機發展很快,去年末,全省裝機容量達到590萬千瓦,今年以來又有4台新機組共102萬千瓦投產,到五月底,貴州電網裝機容量已接近700萬千瓦。但由於向外輸電大幅上升和省內電力需求快速增長的雙重壓力,電力生產供不應求的矛盾較為突出。據了解,全省九個市(州、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工業用電緊張情況,不少地方仍出現拉閘限電現象。供電不足對工業經濟增長的制約影響較大,要千方百計協調好電力供應緊張的矛盾。

(四)就業形勢比較嚴峻

據對二季度城鎮勞動力進行的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全省城鎮調查失業率達7.9%,比上年末上升1.17個百分點,增加失業人口5.3萬人。特別是隨著普通高校擴招後第一屆畢業生就業,再加上歷年沉澱沒有就業的畢業生,總數為3.1萬人左右,使得就業形勢顯得更為嚴峻。

三、對全年經濟的看法

今年下半年隨著國家各項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到位,全省經濟工作力度繼續加大,經濟運行將會出現進一步向好的態勢,經過努力,全年經濟增長9%的預期目標可望實現。

農業方面。農業下半年的形勢若不出現意外,可能好於上半年。大秋作物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加之端午前降雨量充足,大秋作物基本實現滿栽滿插,烤煙又完成種植合同,如無大的自然災害,農業可望獲得豐收;畜牧業將繼續保持穩定發展。預計今年農業增加值可望實現全年增長目標。

工業方面,隨著水電生產的逐步恢復,特別是下半年還有6到7台新機組投產,電力問題能夠在9月份得到緩解,工業預期目標有望實現。

投資方面,如果在建項目後續資金有保障,新增項目能夠順利推進,正在進行前期准備工作的大中型項目能按計劃開工建設,全年投資建設將會有良好的表現,實現年初確定的預期目標是可期的。

第三產業方面。上半年非典影響了旅遊、餐飲等部分行業,由於這些行業的增加值占第三產業的比重較小,不會對第三產業增速產生太大的影響。但下半年如果沒有大的調資政策出台,第三產業要實現全年預期目標難度較大。

圍繞實現全年經濟增長的目標,建議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一是繼續加大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力度,拓寬農民增收的渠道,確保農民增收目標的實現;加強水稻、玉米、烤煙、大豆等秋收作物的田間管理,確保農作物保持良好的生長態勢;氣象部門加強適時監測,在目前的降水集中期,各級要注意防治洪澇災害以及水災之後可能出現的伏旱;加強農作物病蟲害的監測和防治工作。

二是協調好電力部門與其他工業企業的關系,幫助重點企業盡快恢復正常生產,解決好企業發展的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加強企業內部管理,促進企業效益的改善。繼續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避免盲目生產和低水平重復建設。隨著非典的控制,要積極開拓國內、國際市場,進一步擴大新產品的生產和銷售。同時,要下大力氣抓好現有工業品市場的鞏固和擴大工作,繼續鞏固和提高工業產銷水平。

三是要抓住貴州未發生非典的機遇,及時啟動旅遊市場,以旅遊業的大發展帶動第三產業的大發展。

9. 貴州銀行發展前景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中國城市商業銀行市場前瞻與發展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城市回商業銀行(以下簡稱答「城商行」)是我國銀行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濟轉型不斷深化、資本約束日趨嚴格、利率市場化進程加快、金融脫媒、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等趨勢下,城商行面臨的整體發展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直面市場競爭加劇和自身發展轉型的雙重挑戰。本文著重探討分析城商行發展現狀、制約因素和問題,以期探索其未來發展轉型趨向。
近年來,得益於經濟上行周期和銀行業的整體繁榮,城商行迅速發展壯大。根據銀監會公布的數字,截至2013年三季度末,全國城商行總資產達13.96萬億元,占銀行業比重從2005年年末的5.1%上升到9.49%(圖1),是2007年年末的4.17倍;存貸款規模分別為2007年年末的3.65和3.61倍,分別高出同期全國銀行業平均增速4.34和5.86個百分點(圖2)。資產質量顯著改善,資本充足率較2007年提高1.81個百分點,不良貸款率由2007年年末的3.04%下降到0.87%,低於全國銀行業平均水平0.59個百分點。

閱讀全文

與貴州金融機構發展現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款購買理財 瀏覽:270
永安期貨停牌最新消息 瀏覽:874
融資融券交易規則 瀏覽:81
融資融券對大盤 瀏覽:213
燃料油各類價格 瀏覽:998
投資幾個心理階段 瀏覽:542
資金暫借屬於關聯方交易嗎 瀏覽:358
工商銀行買外匯嗎 瀏覽:712
萬達股票跌停 瀏覽:627
黑馬股票網 瀏覽:758
馬鋼股票的發行價是多少 瀏覽:242
低工資理財 瀏覽:586
理財需趁早 瀏覽:893
理財師登陸 瀏覽:524
上班族小額理財 瀏覽:753
金蛋理財提現 瀏覽:397
正確投資理財項目 瀏覽:876
貸款融資性保函 瀏覽:58
融資融券轉入 瀏覽:336
什麼是銷售融資 瀏覽: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