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全國綜合信用信息服務平台是什麼成立性質
是由多個事業單位,國家級媒體平台共同支持發起成立的全國性信用信息服務平台,在城市信用、企業信用、行業信用多個領域在全國開展服務。
② 綜合金融什麼概念代表什麼含義
1、 綜合經營表現為一個漸進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允許結合的業務范圍越來越廣、區域越來越大、方式也越來越多,即由禁止金融機構的結合、人員的結合、資金的結合到逐步有條件地放開,在效率、監管成本和內部協調成本三者之間尋求動態平衡。 2、 金融監管政策總是滯後於金融業的發展,是一種被動式的迎合。金融業綜合經營一般是通過業務經營形式的融合與相對應的組織體制創新,在法律界定的空白點上進行突破,如美國金融服務法出台之前很多條款已經被突破。其後,再從發展過程中所獲得的事實利益為依據來推動立法的變革。在目前已經允許綜合經營的國家和地區中,除日本等少數金融體系外,一般都經歷了一個對法律與政策逐步突破的漸進過程,但金融業綜合經營模式的正式確立,法律是最後一道屏障。 3、 由於各國分業的起點和金融監管法律法規不同,在不同的金融發展階段會採取不同的方式甚至表現出較大的差異。如在台灣銀行內部可以設立信託部經營證券承銷業務,銀行與證券並未"完全分離",這與美國早年的證券與銀行業完全分離並不相同,又與德國銀行的一體化也不相同。 4、 實現綜合經營的形式多樣化。綜合經營不等同於某一種形式,實現綜合經營的方式不只是一種,在實行金融控股公司制的美、日和我國台灣地區也允許資本或規模較小的金融機構綜合經營採取母子公司制。 總之,綜合經營只是一個程度的概念,不同的國家或地區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其深度和廣度可能會不同。實踐中,分業經營與綜合經營模式的選擇按其主體不同可分為兩個層次:一是金融機構自身的選擇,關鍵是看哪種模式能為其帶來更大利益或更有利於同行競爭;二是政府對金融機構的強制性要求,其目的是在保證金融體系穩定和提高金融服務效率之間求得平衡,金融政策的開放將給金融業界提供更多選擇的機會。實質上從分業經營到綜合經營只間很難找到一個分水嶺,因為金融制度中各種業務的分離或結合方式呈多樣性,且不同制度對特定的結合方式規定具有差異。所以,我們只需判斷某金融制度是否更趨向綜合經營或者相反,而不需要判斷參照物和被參照物孰是綜合經營孰是分業經營。金融業的發展有其內在的規律性,其發展必須與服務對象需求相適應,同樣我們的金融政策也必須與金融業的發展相適應,並不是我們人為隨意決定的。 目前世界金融綜合經營的模式主要有三種,即直接結合經營模式、間接結合經營模式和混合結合經營模式,而混合結合經營模式的體現就是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有業內人士認為,目前保險業競爭正呈現出競爭主體集團化的新趨勢,未來競爭成敗的關鍵將是集團綜合實力的較量。 隨著金融綜合經營腳步加快,中國太平洋保險集團、平安保險集團和中國人壽保險集團都已經轉型為綜合金融集團。平安作為國內主要的綜合金融集團之一,擁有一個完整的金融平台,平安旗下有保險、銀行、證券、信託、投資等業務,做一站式的產品組合,滿足客戶多方面的需求,同時提供非金融方面的一些增值服務。有金融專家表示,綜合金融模式長期具有可持續的競爭力和很大的發展空間。
③ 什麼是綜合金融
所謂綜合金融,是指在互聯網平台上對所有金融機構開放共享,為金融理版財師發布各種金融理財產品、項目信權息,甚至為客戶打造和定製金融理財產品。特別針對目前中國三萬家第三方財富管理公司,為其免除疲於奔命,成為其互聯網服務平台。
風險分析
當前從我國金融綜合經營現狀中可以看出綜合經營風險存在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資產管理市場嚴重混亂狀況有所收斂,但未根本扭轉。當前,我國各類金融機構均已開展形式各異的資產管理業務,鑒於近幾年實踐中的慘痛教訓,一些監管部門在監管理念與政策上已有所調整,正在逐步統一。
2、金融機構關聯交易增多,出現嚴重的風險傳遞現象。綜合經營的最大優勢在於發揮協同效應,最大風險是如何防範不正當的關聯交易引發的風險傳遞。目前,由於我國對金融控股集團防範風險的防火牆制度尚未系統建立,隨著金融機構之間業務聯系的密切,關聯交易自然增多,風險傳遞問題日益嚴重;
④ 綜合金融是什麼工作
綜合金融是指在符合國家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金融集團至少從事銀行、保險、證券中的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經營活動。這種經營模式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成本,實現內部資源共享,並因為滿足了客戶多樣化需求而贏得市場。綜合金融的提法最早是中國平安在1995年提出。馬明哲認為綜合金融是當今全球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綜合金融是指在金融監管機構的許可下,金融機構同時經營銀行、證券、保險等兩項以上的金融業務。
我國銀行業考慮實行綜合金融,有以下幾方面原因:綜合金融是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行業發展的內在需求。歷史地看,金融產品的創新使得各項金融業務差異越來越小;而技術創新也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概念中的資金融通成本、收益對比狀況,改變了傳統的金融服務提供方式。金融全球化極大地強化了競爭,迫使金融企業增加服務品種,提高服務效率。
綜合金融可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帶來戰略優勢,包括信息優勢、協同效應、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以及多元化利益等,金融機構充分利用其有限資源,實現金融業的規模效益,降低成本,提高盈利水平;利潤來源的多樣化,提高了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增強了競爭力;「一站式」金融服務的競爭有利於優勝劣汰、提高效益,以及促進社會總效用的提高。
⑤ 綜合金融平台是做什麼的
金融的特徵:
1. 金融是信用交易。
(1)信用
經濟學上的信用,是一種商品交回易的形式,對應於現貨交答易(即時清結的交易)。
信用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最能體現信用的原則與特性。在發達的商品經濟中,信用已與貨幣流通融為一體。
(2)信用交易的應有特點
a. 一方以對方償還為條件,向對方先行移轉商品(包括貨幣)的所有權,或者部分權能;
b. 一方對商品所有權或其權能的先行移轉與另一方的相對償還之間,存在一定的時間差;
c. 先行交付的一方需要承擔一定的信用風險,信用交易的發生是基於給予對方信任。
2. 金融原則上必須以貨幣為對象。
3. 金融交易可以發生在各種經濟成分之間。
⑥ 綜合金融是做什麼的
綜合金融是指在符合國家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金融集團至少從事銀行、保險、證券中的兩個內或兩個以上的容經營活動。這種經營模式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成本,實現內部資源共享,並因為滿足了客戶多樣化需求而贏得市場。綜合金融的提法最早是中國平安在1995年提出。馬明哲認為綜合金融是當今全球金融業的發展趨勢,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
⑦ 綜合性金融服務機構的定義是什麼
一家金融機構可以同時提供包括銀行、保險、證券等多種金融服務,目前中國國內只有專平安集團基本達屬到了綜合金融集團的程度,中國平安通過旗下各專業子公司及事業部,即保險系列的中國平安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人壽)、中國平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產險)、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養老險)、平安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平安健康險);銀行系列的深圳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發展)、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銀行)、平安產險信用保證保險事業部(平安小額消費信貸);投資系列的平安信託有限責任公司(平安信託)、平安證券有限責任公司(平安證券)及中國平安證券(香港)有限公司(平安證券(香港))、平安資產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平安資產管理)及中國平安資產管理(香港)有限公司(平安資產管理(香港))、平安期貨有限公司(平安期貨)、平安大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平安大華)等,通過多渠道分銷網路,以統一的品牌向超過6,000萬客戶提供保險、銀行、投資等全方位、個性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⑧ 什麼是綜合性互聯網金融平台
具體哪家根據網路的規則應該不會允許說出名字,但是你從網路里搜一下就能看到很版多廣告。
目前大權多數金融平台提供的是投融資服務,你可以在線給某些企業或者個人進行投資(可以理解為把錢借給他們);如果你是企業需要貸款,也可以在平台里發布貸款金額、還款期限和利率。
金融平台的特點是利率高,在線操作方便;但同時風險就是突然金融平台關閉了,老闆卷錢跑了,那你的錢也不翼而飛了……
⑨ 什麼是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中國平安算嗎謝謝!!!
綜合金融服務集團是指以經營保險、證券、信託、銀行、資產管理、企業年金等版某一項業務為主權,其他業務相附的多元金融業務為一體的緊密、高效、多元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中國平安當然算了。中國平安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保險為核心的,信託、銀行、資產管理、企業年金等多元金融業務為一體的綜合金融服務集團。
⑩ 「中國平安綜合金融集團」是什麼性質的公司
只要你在網上有簡歷,保險公司就會來找你了。
因為他們每天的任務和業務就是負責打電話給找工作的人來面試,拉來一個人,公司就給他們發錢——增員獎,人頭費。
等你去到的時候發現是保險公司。當然他們也會辯解說保險也屬於金融行業等等的理由。
不管你怎麼去應聘,都叫你LASS測試,叫你交錢,叫你培訓,叫你考證,向你要培訓費,教唆你去考保險代理人資格證去賣保險。
他們不敢說底薪有多少,說一堆不實際的問題,超遠的目標,
比如說一個月如你肯聽上司的安排來操作2至3千元甚至過萬元都不是問題。
就算你問他們底薪有多少他們會列些不實際的方法和你算底薪。
他們會告訴你,例如你和一個客戶簽了合同,這份合同是1至2萬的,那你的底薪就是1至2千。
如果你問他們萬一這個月沒業績那有沒有底薪,
他們的回答就是你不夠努力,不想成功,不懂得從底層做起。
就不敢正面回答其實沒業績是沒底薪的。
目的只有一個,變著花樣拉你去當那種成天到處推銷保險,自己卻:
1,沒有底薪(有也是責任底薪,你要賣出多少業績才能拿到這個責任底薪呢?給你的是拉來保單後的傭金,你還需要交個人所得和營業稅);
2,沒有勞動合同(簽訂代理合同,不是勞動合同,不屬於勞動法保護的范疇,勞動部門也管不了);
3,沒有福利(底薪都沒有,談什麼福利);
4,沒有社保(不是勞動關系,沒有社保,對方會向你兜售商業保險讓你出錢買);
5,不是保險公司正式員工(一個營業部,一個主任或者經理都能打著保險公司的旗號招人。所以很多人去面試的時候保險公司的員工都會問是哪個經理叫你來的,因負責叫你來的那個經理好繼續騙你的錢)。
每天的交通費電話費拉客戶搞活動的費用都要自己出,
賣出保險給你高額提成,賣不出去一分錢不會發給你的保險代理人。
如果這個行當真有那樣的高待遇低要求,
幹嘛非要不請自來,是個人都要,還找不到人肯做,或者找到了卻留不住人?
保險公司及他們的托都懂得來鼓吹,讓你去相信這所謂的保險代理人資格證是必須的。
結果呢,多少人被他們忽悠去賣保險。賣出去好說,賣不出去連西北風也沒有。
除非你不是人,是所謂的人才,
能讓那些有錢的主,那些滿大街上的陌生人,
那些被你的電話騷擾到火冒五丈用最惡毒的語言問候你全家的潛在客戶,
聽了你的話就乖乖的掏兜。——你覺得可能么?
那你除了賣給親朋好友,你又什麼能耐拉來客戶?
靠所謂的真誠所謂的勤奮?這都是是靠時間去堆的,
沒有數個月甚至數年的積累,陌生人憑什麼相信你?
憑你20幾歲的年齡?還是你的不值錢的畢業證?還是你那雙渴望掙錢的眼神?
有句話叫做"一將功成萬骨枯「,用它來形容保險業很合適。初出茅廬,人際網路有限,靠傭金為生很難持久,一、二年後又去找工作,耽誤你的時間。
甭聽樓上樓下那幫人的推銷,這些人之所以極力鼓吹熱情可以戰勝一切困難,是因為保險公司可以因此付演講費給他,至於你在熱情過後如何謀生,他們是不會放在心上的。
引用別人的,你參考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