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走基層·皮里村蹲點日記》觀後感
「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開啟,一大批來自基層、清新朴實、生動鮮活的報道受到社會各界好評。「蹲點」、「一線」、「民聲」、「民情」、「體驗」,這些「三貼近」特色鮮明的關鍵詞頻繁出現在新聞媒體新開設的欄目中,讓人有如沐清風之感。
到基層去,是轉變作風、改進文風的一把鑰匙。不僅是新聞單位,其他機關單位、黨員幹部都應該這樣,防止和糾正作風飄浮、脫離群眾,真正把身子沉下去,大力整治文風會風,提倡開短會、講短話、講管用的話,更有效地促進問題和矛盾的解決,扎扎實實踐行執政為民理念。
當前,在一些黨政機關文件、領導幹部講話和文章中,文風上存在的問題仍然很突出:一是長,二是空,三是假。文風不正,嚴重影響真抓實干、影響執政成效,耗費時間和精力,耽誤實際矛盾和問題的研究解決。不僅損害講話者、為文者自身形象,也損及黨的威信,導致幹部脫離群眾、群眾疏遠幹部,使黨的執政主張在群眾中失去吸引力、感召力和親和力。
走進基層,才能把握群眾的思想脈搏,養成回應群眾關切的文風。坐在機關大樓里感受不到群眾安危冷暖,也培養不出與群眾的深厚感情。「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盼我有所辦」。只有深入基層,才能知道老百姓衣食住行和就業、就醫、就學、養老還有多少困難,社會上還有多少「零就業」家庭、困難家庭,才能知道老百姓當前對改善民生是多麼的期待,也才能找到我們工作的著力點。現在一些文件、講話、文章被群眾戲稱為「鏡中之花、水中之月」,沒味、沒用,聽不明、看不懂,最大的要害就是沒有回應群眾的關切和訴求。
群眾是語言大師,老百姓的話最生動、最活潑、最有生活氣息。走進基層,才能掌握和運用群眾的豐富語言,養成群眾喜聞樂見的文風。如果只是坐在辦公室里遣詞造句、苦思冥想,語言就會干癟枯燥,文章就會索然無味。不能和群眾談心,你說的話群眾聽不懂,怎麼會有感召力?怎麼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同百姓「嘮嗑」,才能說出「家常話」、抒發百姓情。深入了群眾,就來到了智慧的大課堂、語言的大課堂。
寫文件、作報告、發表文章,都是為了解決問題。辦法從哪裡來?一不能只靠坐在機關大樓里拍腦袋作設計,二不能只靠「筆桿子」查資料編材料,只能從調查研究中來,從群眾的實踐和創造中來。人民群眾生活在基層,對體制弊端了解最多,對民生疾苦感受最深,對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最有切膚之痛,什麼事應當辦,什麼不能辦,什麼是當務之急,什麼事應當暫緩,他們最有發言權。無論經濟社會發展到什麼階段,通訊手段多麼先進便利,都代替不了親身感知和直接體驗。
如果我們的各級機關幹部都以基層為念,都能眼睛向下、撲下身子,作風與文風必有切實的變化,幹部與群眾的感情必定更加親密。
Ⅱ 如果四大名著落到了標題黨的手裡,會變成什麼樣
嚴肅新聞版
《共同發展,深入合作,第三次漢吳合作論壇在荊州南郡舉行》
《為國奉獻,不辭勞苦,記「學習唐三藏同志取經精神」專題報告會》
《學習勤儉持家,今天的新春走基層帶我們走近,京城職業女性王熙鳳的理財經》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堅持替天行道,英雄人物譜今天帶我們走近,革命英烈宋公明》
網文版
《回到東漢當皇帝》
《美猴王之我欲封神》
《霸道公子愛上我之賈府情緣》
《山東黑道往事二十年》
朋友圈版
《驚!他是最成功的創業者,從小販到皇帝!》
《佛說念經的人心要誠,看了這個故事,男人會沉默女人會流淚》
《在她病逝的那一天,他居然跟別的女人成了親!》
《勁爆!山東黑幫暴力抗法真相,抓緊看馬上刪!》
《唐朝東西方佛學文化交流研究》
《清朝貴族生活與清朝民間文化研究》
《北宋山東民變始末紀實》
走近科學版
九尺壯漢為何慘死城樓?數萬士兵為何深夜慘叫?豪華公府女子服裝為何屢遭黑手?龍宮法寶為何頻頻失竊?連環殺人襲警案,究竟是何人所為?老妖精的門夜夜被敲,究竟是人是鬼?一百零八名殺人狂的內心世界中究竟又隱藏著什麼?這一切的背後,究竟是道德的扭曲還是人心的淪喪?讓我們跟隨鏡頭走進四大名著的世界……
Ⅲ 如果要你們給四大名著換一個名字,你們會取什麼
《三國演義》:《共同發展,深入合作,第三次漢吳合作論壇在荊州南郡舉行》
《西遊記》:《為國奉獻,不辭勞苦,記「學習唐三藏同志取經精神」專題報告會》
《紅樓夢》:《學習勤儉持家,今天的新春走基層帶我們走近,京城職業女性王熙鳳的理財經》
《水滸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堅持替天行道,英雄人物譜今天帶我們走近,革命英烈宋公明》
Ⅳ 走基層,看變化,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 社會實踐報告
走基層看變化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社會實踐報告
為了積極響應校團委關於
「走基層看變化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主題寒假社會實踐活動通知要求,在校的20名金融系學生立馬自發組成學雷鋒志願者並且組織了系列「雷鋒服務站」志願服務活動,此次活動從1月20-25日,為期5天。為了貼合「走基層看變化學習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的主題我們金融系的志願者特地去到了梓潼鎮花岩村紅旗小學和勝利路街道老年公寓進行了小型的愛心活動和對當地過去5年和10年新農村建設發展的變化進行了簡單的社會調查。
活動的第一天我們的志願者去到了勝利路街道老年公寓,邁進大門,他們徑直來到社會事務辦公室,見到了主任,一翻介紹之後,主任便開始和他們聊起了這里的老人們。主任告訴他們,村上的敬老院地方不大,共有8位孤寡老人,平均年齡在75歲左右。這里老人們的生活費用由政府一力承擔,平時穿的衣服、吃的食物、醫療、娛樂等,加在一起,其實一年也花不了多少錢。逢年過節政府及社會其他人士也會前來看望他們,給他們買點禮物,也會給他們一些錢。院里的工作人員不多,也就三、四個人,主要是幫老人們洗洗衣服、做做飯。院里老人們每天的生活很簡單,打打牌,下下棋,看看電視,或者到院里散散步,在樹陰下聊聊天,要是乏了就到床上躺下休息一會兒。
為了使老人們的生活更加有意義,讓他們感覺敬老院就像是一個溫馨的家,政府也會協助院里排練一些節目,在重大節日的時候給老人們表演,老人們每每對此都是喜悅之情溢於言表。聽見主任說的這些,我們也可以想像得出,老人們的生活也很充實,工作人員為他們也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著實的把敬老院扮成了一個家。老人們這樣的生活也許少了年輕人的激情活躍,但他們卻多了幾分悠閑自在,畢竟寧靜是他們更需要的,因為年輕時候的奔波忙碌,已讓他們飽受煎熬。
主任還告訴我們,來這兒的老人,都是由於在家無依無靠,村委會就向政府申請把他們送來的。他們有的是終身沒有結婚,有的是沒有兒女,更有的是白發人送走了黑發人之後,就變成了無人贍養的孤寡老人。聽了主任的介紹後,志願者對老人不由得產生了一種同情,便想立刻和他們交流讓他們感到親人的溫暖。
在主任的帶領下,志願者挨個去到了老人們的房間,老人看到志願者,先是有些詫異,隨後在志願者的問候聲中,他們漸漸地在臉上堆出了笑容。老人們雖然年紀大了,但是身子還很硬朗,還沒有誰癱在床上不能起來。他們的精神面貌也都很好,看來院里為了老人們確實下了不少功夫。志願者先和老人們閑聊了,聽我說是重慶財經職業學院的,忙都問他們是不是學習很苦,是否每天都拿著算盤賬本之類的。志願者忙向他們介紹,說我們學院有很多專業也有很多課程,能夠學到專業知識也能在青蔥的草坪上自由奔跑。聽志願者一說,老人們有的頓時鬍子一翹,笑了起來,有的忙又拉著我們的手,孩子長孩子短的叫我們好好學習,將來做個有出息的人。後來的兩天中老人與志願者們更為熟悉,志願者為老人掃地、做飯、捶背更與老人們齊唱紅歌。在寒冬中給老人們送上了為窩心的關懷。
在活動的最後兩天,志願者取到去到了梓潼鎮花岩村的紅旗小學與當地的留守兒童帶去了一些課外書本,最開始走進紅旗小學時,每個小孩都呈現「冷漠」「呆滯」「無視」的表情,志願者們分發了帶去的一些營養品零食時,每個人都大膽的伸出了小手。當志願者咨詢他們的一些情況,沒有一個人回答,都在吃東西,經過2個小時的溝通、交流,終於與孩子打成了一片,每個小孩都變得活潑,生動。玩的非常開心。志願者教孩子們唱歌、跳舞、做手工。給孩子們講故事,告訴他們要認真學習,將來做國家的棟梁之才。
志願者從這些留守兒童的「媽媽」張老師那裡了解到正是國家的政策好,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小孩子才能在假期還有地方居住才能念書學知識生病看病。過去,家家戶戶的小木屋在夏天是屋外大雨,屋內小雨,現如今的大瓦房堅固耐牢,更戲言:「刮風下雨咱不怕,就是地震了也不慌」,這當然是說笑,但也表明房屋的堅固性。單從門窗的換代上看:從紙糊的木窗戶到安有玻璃的門窗,但現在鋁合金的門窗,變化之大可見。如今農村醫療保險體系不斷完善,減輕農民病顧之憂。一直以來村民都害怕家裡人出現病症,尤其是害怕老人和孩子生病。但家中有人生病住院花錢的現象又是不可避免的,以前村中好多村民因病返貧的現象很多。最近幾年國家出台好政策,在農村醫療保險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投入了大量資金。村民通過入農村醫保,受惠頗多。以前的生活用水都是需要自己去挑水的,而如今就不用了,現在每家每戶都安裝了水龍頭,方便得很。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好,農村的發展繁榮離不開國家政府的支持。
Ⅳ 走基層看變化 學習和宣傳黨的十八大精神社會實踐報告 急求3000字
去網路一下新聞 ,看其他基層有哪些活動 ,換成你自己 !呵呵 就這么簡單 天下文章一大抄 炒得好 就可以做官 可以發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