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獲取用戶真實需求
需求是在一定時期內人們的某種需要或者慾望,在經濟學上還有購買慾望的含義。用戶描述需求的時候,往往會停留在表面層次,但用戶說的往往不是真實需求,我們需要盡最大的努力去挖掘用戶的真實需求。
我們來看一段描述,有人問張三現在的需求是什麼,張三回答要寶馬車,還要原裝進口的。那麼張三的需求是否真的就是進口寶馬車呢?其實不一定,或許進口奧迪車也能滿足張三的需求。
用戶需求
但我們不能只分析到這里,要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要寶馬車幹嘛呢?或許是為了代步以圖方便,節省時間;或許是愛慕虛榮,以方便泡MM。一旦我們找到背後隱藏的需求,我們就可以去設計一個替代品,去滿足用戶的真實需求,以節省進口寶馬車那高昂的成本。我們做產品也一樣,不能只關注用戶表面的需求,而要挖掘出真實需求,才能設計出正確的產品。
我們還可以分析一些社會化產品的案例,比如QQ的隱身功能,SNS社區的真實頭像和非真實頭像的區別等,看起來這些功能都不是產品的主要功能,是一些附屬的功能,那麼為什麼要做這些功能?
原因就在於用戶在社交群體裡面有個體心理表達這樣深層次的真實需求在裡面,這些功能可以讓用戶在社交過程當中有存在感又有安全感,也滿足了用戶傾訴表達的慾望。不過這些功能用戶是不會告訴你他真正想要真實頭像還是非真實頭像的,要靠我們去挖掘。
如何獲取用戶真實需求
1、獲取足夠全的信息。
途徑極多,比較常見的就有:
公開信息。包括新聞(網路新聞、科技媒體、微信搜索)、大眾評論(微博、微信、知乎)、相關領域的網站和論壇、各種互聯網分析網站(比如艾瑞咨詢、企鵝智酷等)。
用戶調查。在線問卷(問卷星等)、線下問卷,還可以委託代理公司等。
用戶訪談。找到目標用戶中較高質量的進行跟蹤訪談,高質量的定義一般是在領域內資深、對產品體驗要求高、有話語權,以及擅於表達。
行業專家、同類產品從業者訪談。可以獲得更落地、更真實以及更深入的一些信息。
通過這些途徑,要獲取的信息大概是:
市場規模、市場特點
競品狀況、用戶使用情況
目標用戶特徵
用戶目前滿足同類需求的方式
用戶期望其它哪些方式滿足需求
2、整理數據、總結信息,並得出分析。
整理和總結實際並不是特別棘手,稍有統計知識或者做過調研,這些都不用多說。在每一步統計和總結中,一定要做到兩點:A. 有邏輯 B. 避免陷阱。比如,朋友的二次元項目做調研,發現垂直領域女性用戶比例是 95%,是問卷得來的板上釘釘的,但做調研的過程中眼尖的他們發現,男生很少願意填問卷,所以真實比例肯定是比這個小的。
比如用戶說一直想有人給他做飯,你不要就覺得需求是「找人做飯」,應該記下來的需求點是:平時忙沒時間做飯,又不想出去吃覺得不幹凈。這樣抽象出來的核心就是:方便、快捷、衛生。如果只是找個人做飯,結果預約步驟麻煩、上門服務又不夠干凈,即使再便宜也沒用,因為這不是他的需求點。
㈡ 如何評價 中國產品網 在「互聯網+時代」的巨大作用
這里有兩個概念我們需要先來弄清楚。第一個是數字顛覆論,有的人認為互聯網不是顛覆了傳統行業,而是升級了傳統行業,不過劉曠個人覺得騰訊網總編陳菊紅的解說更為全面,她表示:「對『數字顛覆者』這一概念,應當從兩個角度理解。一方面,這幾年我們看到人和人的交互、人和信息交互、以及消費行為都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些變化確實是顛覆性的;另一方面從產業看,這更可能是一次互聯網與傳統經濟深度的重組、結合、升級,以及對未來形成更大的想像空間。」
第二個概念則是互聯網+,對於互聯網+,很多人認為就是O2O,實際上這是兩個相差甚遠的概念。O2O准確來說是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是互聯網+的一種具體表現形式之一,互聯網+還包括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互聯網領域與傳統行業的結合。
在這次論壇中,滴滴、大眾點評等作為中國的數字顛覆者與國內最資深的互聯網行業觀察者騰訊網圍繞著中國互聯網+以及中美互聯網+形勢進行了一番激烈的討論。與此同時,騰訊網企鵝智酷還面向中外與會者發布了中英雙語版研究報告《互聯網+中國新紅利》,從政務民生、生活服務、交通出行和互聯網金融四個領域呈現互聯網數字力量的變革模式和潛力空間。那麼,劉曠就結合此次數字顛覆者論壇大佬們的談論以及騰訊網企業智庫發布的《互聯網+中國新紅利》來從四大領域闡述中國如何在互聯網+時代超越美國。
㈢ 這次互聯網改革對農民是不是商機
不是,農民沒有這么多商業頭腦,估計是互聯網人的商機。
㈣ 自媒體行業未來有哪些發展趨勢
自媒體行業未來有4種趨勢:
趨勢之一:內容專業化----更垂直、更長尾、更可信
首先是從業者更加專業化,草根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隨著國內傳媒行業繼續洗牌,預計將有更多傳統媒體人投身於自媒體,他們將把更多新聞專業主義的規范注入到自媒體的內容生產中來。未來,類似高曉松的「曉說」、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王凱的「凱子曰」、遲宇宙的商業人物、秦朔的「秦朔的朋友圈」等專業化運作方式將成為頭部自媒體內容的主流生產方式,並且不斷塑造自媒體公信力,而那些主要靠文摘、資訊整合的生產方式註定會沒落。
其次是內容生產更垂直。目前,從互聯網金融、母嬰到旅遊,幾乎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已形成一批少數頭部自媒體。未來,這些頭部自媒體預計仍將保持內容的高度垂直,並在專業度上繼續提升。相比以整合既有資訊、以搞笑逗樂為主、帶有濃厚草根氣息的自媒體,聚焦高質量原創性內容生產的自媒體將更容易獲得資本注意,並贏得更高估值。
最後,內容開發更長尾。自媒體的內容生產還將進一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類似餐飲老闆內參這樣,把上游供應商、下游餐飲實體店與用戶全產業鏈打通的做法將得到更多同行的效仿和升級。此外,基於內容的周邊產品開發也將更加活躍,比如關注二次元文化的自媒體將更多地進入到電商領域,關注情感問題的自媒體還有可能與線下心理咨詢沙龍相互結合。
趨勢之二:組織結構化----從個體戶走向公司化
與第一代自媒體大都以個體戶方式的生產內容相比,未來自媒體若想更為穩定地生產高質量內容,還需要搭建完整的團隊,以機構化的方式運作,以便為後期的商業化提供各種組織介面,在組織形態上將朝公司化的方向轉變,並且一些頭部自媒體將加大從傳統媒體引進人才的力度,以壯大其內容生產實力。
以視頻類自媒體「二更」為例,該自媒體目前的運營團隊已超過100人,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設有分公司,已經接近一家傳統新聞類周刊的人員規模。未來,除了少量頭部自媒體繼續保持個人化運作之外,絕大多數頭部自媒體將朝公司化、機構化方向發展,在組織架構上將日益接近新媒體公司。
與此同時,一些從傳統媒體也開始推出一些類似自媒體的賬號,比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俠客島」,《北京青年報》的「團結湖參考」,都是傳統媒體試圖建立人格化、試水粉絲經濟、與自媒體爭奪用戶的嘗試。但是自媒體有別於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於,文本表達的更加自由、激勵機制的完善。
可以預見,在人格化、粉絲經濟的道路上,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必將狹路相逢,而非漸行漸遠。
趨勢之三:投資常規化----更多優質自媒體將被投資
目前,在新媒體的陣營中,自媒體仍然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資本的介入。騰訊科技企鵝智酷調查表明,2015年自媒體對微信公眾號的投入力度加大,2014年約53%的運營者對公眾號進行投入,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到64%,且各個投資區間的投入都有所上升。這說明自媒體正經歷著優勝劣汰的過程,且資本的投入在不斷加大,只有投入資本、增強實力,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分析已獲投資的自媒體發現,具有以下兩個特徵的自媒體融資成功率更高。第一個特徵是專業垂直,相比較而言,垂直自媒體更容易獲得融資,最近半年,已經有12缸汽車、有車以後、車早茶、玩車教授等四家汽車類自媒體獲得了融資。第二個特徵是創始人有媒體高管經歷,「一條」創始人徐滬生曾擔任《外灘畫報》執行主編、「新榜」的徐達內曾擔任《東方早報》副總編、「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是央視《對話》製片人、「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曾擔任《鳳凰周刊》副主編、「商業人物」創始人遲宇宙曾任《中國經濟周刊》主編等。從總體上看,投資界對自媒體仍然處於零星投資狀態,其中由吳曉波牽頭成立的獅享家新媒體基金表現最為活躍,多投資於垂直自媒體的第一名。
趨勢之四:強化內容授權與平台自律
自媒體經歷較長時間的野蠻生長,「侵權者生,不侵權者死」已經不再是主流自媒體團隊的共識,隨著司法、行政以及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平台治理力度的強化,正版化與合規運營已經成為自媒體商業化的主旋律。自媒體由「野蠻」走向「文明」,既是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與內容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自媒體持續發展與升級迭代的必然趨勢。
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國內自媒體平台均不斷建立完善其平台的侵權通知刪除制度,強化了版權授權與利益分享機制,持續加強自媒體知識產權保護。另外,微信公眾號平台於2015年1月公測上線「原創聲明功能」,通過相似文本比對技術以及快速處理機制構建原創保護生態,推動自媒體內容保護由被動時代跨入主動時代。並且,微信還將其技術能力向外輸送,幫助其他內容平台上的用戶更便捷的向微信進行版權侵權投訴,知乎與豆瓣都相繼開通微信公眾號侵權投訴渠道,帶動了自媒體知識產權生態的整體凈化。同時,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媒體自發進行內容授權與付費轉載,法律自媒體高杉LEGAL、法律讀庫、知產庫等均建立了完善的內容授權付費機制,在平台自律方面起到良好的標桿作用。
未來,在新型互聯網治理機制中,自媒體將更多地完成從傳統的「治理受體」向「治理主體」角色的轉變。
㈤ 在當今這個網路時代,短文
互聯網是當今最有潛在價值的基礎設施。清華大學的劉雲教授這兩年在研究阿里巴巴為什麼會發展起來,結論是它在釋放草根創新力。為什麼能夠在底層發生這么多創新?很深刻的背景就是信息技術的變化。我們常常低估技術的重要性,其實它是創新力的重要基礎。全球經濟演變的本質就是科技突破帶來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變革。一開始,我們用互聯網發郵件,它被當作一種工具;後來,出現了電子商務、搜索引擎,它又被當作一種渠道;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經濟時代,互聯網是基礎設施。十九世紀末工業經濟「鐵公機」的基礎設施,催生以美國為代表的工業經濟體系,包括大生產、大零售、大品牌、大物流。但是,今天信息經濟的基礎設施,包括雲計算、互聯網、智能終端以及上面的平台、服務業、商業生態等,正在催生和改造出信息時代的一整套新經濟體系。數據取代勞動和資本成為新的生產要素,舊的商業模式中看重勞動與資本、講究分工的特點被互聯網顛覆了。全產業信息生產力的形成又會帶來生產關系的變革,以往的分工模式也變成了以共享和消費者為主導的模式。大數據使信息經濟名副其實,我們從IT時代進入了DT時代。
「互聯網+」是人類歷史上第七次技術革命。在過去的歷史長河中,人類一直在通過信息革命改變自己,語言、文字、印刷術、無線電、電視和互聯網,分別實現了信息的分享、記錄、遠距離傳播、遠距離實時傳播、遠距離實時多媒體傳播和遠距離實時多媒體多向交互的傳播,這是6次信息革命。互聯網作為第六次信息革命把人類信息的傳播做到了極致,所以我們才有了信息爆炸,整個社會、經濟、文化都受其影響。未來的第七次信息革命什麼樣?它就是「互聯網+」,也就是智能互聯網,這個智能互聯網是高速度的移動通信網路,大數據的存儲、挖掘、分析能力和智能感應能力共同形成的全新業務體系。一方面它繼承了互聯網的傳輸能力,可以遠距離、實時、多媒體傳播,同時,這個傳播是一個多向交互的傳播。這是一個泛在的網路體系在隨時起作用。傳統互聯網做到了極致也就是互聯網,它最根本的力量就是傳播和交互,必須要在互聯網中加入能與各個元素產生關聯的力量,就是大數據和智能感應能力。未來智能交通體系、智能醫療與智能健康管理、移動電子商務、金融與支付體系、公共服務都會在這場智能互聯網的變革中,創造出完全不同於我們曾經理解的商業模式、業務模式、產品形態。「互聯網+」不是在傳統互聯網中做一點提升,而會是一次全新的信息革命,在這次信息革命中,主角要從一個傳播的時代,轉向智能感應的時代。「互聯網+」最大的特別之處,不是互聯網自己玩,它必須要和傳統行業一起玩。
「互聯網+」是一座正在成長的新金礦。「互聯網+」將給我們的生活增加許多分。「互聯網+製造業」,變身「智造業」更好滿足需求;「互聯網+農業」,吃上更綠色、更安全的食品;「互聯網+醫療」,解決看病難,提升就醫效率;「互聯網+教育」,在手機上隨時隨地享受在線教育;「互聯網+交通」,坐車不愁,打車不難;「互聯網+金融」,融資和支付都能「任性」。而據騰訊科技旗下研究機構《企鵝智酷》3月21日在會上發布的「2015互聯網新金礦——中國二三線城市跨界服務滲透報告」顯示,互聯網改造傳統行業正在快速地滲透到一線城市。相對於一線城市,二三線城市還存在創業者未曾留意的機會。互聯網跨界傳統行業的七個熱點領域的排名依次為:娛樂消費、外賣訂餐、網路理財、在線旅遊、出行服務、在線醫療、在線教育。而國家「互聯網+」行動計劃告訴我們,在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改革潮流浩浩盪盪的新時代,只有緊跟科技革命的步伐,順應改革發展大潮,與時俱進、加快創新,才能避免被淘汰,實現有所作為。要高度重視搶抓「互聯網+」重大機遇,加快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著力培育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區域經濟「競進提質、升級增效」;要堅持「市場決定取捨」「產業第一、企業家老大」等發展理念,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㈥ 自媒體推廣到人群如何精準定位,不是瞎給
自媒體只要你的內容領域垂直,平台自然就直接給你推到你的精準客戶上了。
能不能吸引住客戶,就看你的標題內容好不好,所以,如果你的想用自媒體推廣,你只需要 1 、把平台規則弄懂從而獲得推薦量,2、把內容做好留住客戶
這樣就可以進準的定位到你想要的人群了。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每一個產品的背後都自動分好了精準流量,積累你的內容價值,自然會有客戶。
-----來自胖張自媒體學院
㈦ 5G通訊會和4G哪些不同,,,
5G 是 4G 的延伸,是第五代移動通信標准,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具有高速率、低時延、大容量等特徵。
在高速率方面,5G 的網路速度是4G 的10倍以上。在5G網路環境比較好的情況下,1G的電影1-3秒就能下完,基本上不會超過10秒。
在低時延方面,人類眨眼的時間為 100 毫秒,而 5G 的時延已達到毫秒級別,僅為4G的十分之一,您在網路購票、搶紅包時都能比普通4G客戶更快一步,視頻通話時也會有更好的交互體驗。
在大容量方面,5G 網路連接容量更大,即使50個客戶在一個地方同時上網,也能有100Mbps以上的速率體驗。
㈧ 人人自媒體的時代,個人自媒體要如何發展
趨勢之一:內容專業化----更垂直、更長尾、更可信
首先是從業者更加專業化,草根為王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隨著國內傳媒行業繼續洗牌,預計將有更多傳統媒體人投身於自媒體,他們將把更多新聞專業主義的規范注入到自媒體的內容生產中來。未來,類似高曉松的「曉說」、羅振宇的「羅輯思維」、王凱的「凱子曰」、遲宇宙的商業人物、秦朔的「秦朔的朋友圈」等專業化運作方式將成為頭部自媒體內容的主流生產方式,並且不斷塑造自媒體公信力,而那些主要靠文摘、資訊整合的生產方式註定會沒落。
其次是內容生產更垂直。目前,從互聯網金融、母嬰到旅遊,幾乎每一個細分領域都已形成一批少數頭部自媒體。未來,這些頭部自媒體預計仍將保持內容的高度垂直,並在專業度上繼續提升。相比以整合既有資訊、以搞笑逗樂為主、帶有濃厚草根氣息的自媒體,聚焦高質量原創性內容生產的自媒體將更容易獲得資本注意,並贏得更高估值。
最後,內容開發更長尾。自媒體的內容生產還將進一步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類似餐飲老闆內參這樣,把上游供應商、下游餐飲實體店與用戶全產業鏈打通的做法將得到更多同行的效仿和升級。此外,基於內容的周邊產品開發也將更加活躍,比如關注二次元文化的自媒體將更多地進入到電商領域,關注情感問題的自媒體還有可能與線下心理咨詢沙龍相互結合。
趨勢之二:組織結構化----從個體戶走向公司化
與第一代自媒體大都以個體戶方式的生產內容相比,未來自媒體若想更為穩定地生產高質量內容,還需要搭建完整的團隊,以機構化的方式運作,以便為後期的商業化提供各種組織介面,在組織形態上將朝公司化的方向轉變,並且一些頭部自媒體將加大從傳統媒體引進人才的力度,以壯大其內容生產實力。
以視頻類自媒體「二更」為例,該自媒體目前的運營團隊已超過100人,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多地設有分公司,已經接近一家傳統新聞類周刊的人員規模。未來,除了少量頭部自媒體繼續保持個人化運作之外,絕大多數頭部自媒體將朝公司化、機構化方向發展,在組織架構上將日益接近新媒體公司。
與此同時,一些從傳統媒體也開始推出一些類似自媒體的賬號,比如《人民日報(海外版)》的「俠客島」,《北京青年報》的「團結湖參考」,都是傳統媒體試圖建立人格化、試水粉絲經濟、與自媒體爭奪用戶的嘗試。但是自媒體有別於傳統媒體的優勢在於,文本表達的更加自由、激勵機制的完善。
可以預見,在人格化、粉絲經濟的道路上,自媒體與傳統媒體必將狹路相逢,而非漸行漸遠。
趨勢之三:投資常規化----更多優質自媒體將被投資
目前,在新媒體的陣營中,自媒體仍然處於較為弱勢的地位,要想實現跨越式發展,離不開資本的介入。騰訊科技企鵝智酷調查表明,2015年自媒體對微信公眾號的投入力度加大,2014年約53%的運營者對公眾號進行投入,2015年這一比例上升到64%,且各個投資區間的投入都有所上升。這說明自媒體正經歷著優勝劣汰的過程,且資本的投入在不斷加大,只有投入資本、增強實力,才能實現長遠發展。
分析已獲投資的自媒體發現,具有以下兩個特徵的自媒體融資成功率更高。第一個特徵是專業垂直,相比較而言,垂直自媒體更容易獲得融資,最近半年,已經有12缸汽車、有車以後、車早茶、玩車教授等四家汽車類自媒體獲得了融資。第二個特徵是創始人有媒體高管經歷,「一條」創始人徐滬生曾擔任《外灘畫報》執行主編、「新榜」的徐達內曾擔任《東方早報》副總編、「羅輯思維」創始人羅振宇曾是央視《對話》製片人、「大象公會」創始人黃章晉曾擔任《鳳凰周刊》副主編、「商業人物」創始人遲宇宙曾任《中國經濟周刊》主編等。從總體上看,投資界對自媒體仍然處於零星投資狀態,其中由吳曉波牽頭成立的獅享家新媒體基金錶現最為活躍,多投資於垂直自媒體的第一名。
趨勢之四:強化內容授權與平台自律
自媒體經歷較長時間的野蠻生長,「侵權者生,不侵權者死」已經不再是主流自媒體團隊的共識,隨著司法、行政以及微信公眾號等主流平台治理力度的強化,正版化與合規運營已經成為自媒體商業化的主旋律。自媒體由「野蠻」走向「文明」,既是互聯網知識產權保護與內容治理的必然要求,也是自媒體持續發展與升級迭代的必然趨勢。
新浪微博、今日頭條等國內自媒體平台均不斷建立完善其平台的侵權通知刪除制度,強化了版權授權與利益分享機制,持續加強自媒體知識產權保護。另外,微信公眾號平台於2015年1月公測上線「原創聲明功能」,通過相似文本比對技術以及快速處理機制構建原創保護生態,推動自媒體內容保護由被動時代跨入主動時代。並且,微信還將其技術能力向外輸送,幫助其他內容平台上的用戶更便捷的向微信進行版權侵權投訴,知乎與豆瓣都相繼開通微信公眾號侵權投訴渠道,帶動了自媒體知識產權生態的整體凈化。同時,可以看到,更多的自媒體自發進行內容授權與付費轉載,法律自媒體高杉LEGAL、法律讀庫、知產庫等均建立了完善的內容授權付費機制,在平台自律方面起到良好的標桿作用。
未來,在新型互聯網治理機制中,自媒體將更多地完成從傳統的「治理受體」向「治理主體」角色的轉變
㈨ 互聯網沖進傳統行業挖了哪些金礦
只是方便了銷售,僅此。提高了效率,對實體沒影響都是間接的。可以看做一個大的寄生蟲。
㈩ 在哪裡可以看到免費的券商報告
你好,在東方財富網上,首頁有一個「股票」欄目,進入後,在裡面可以找到專門的券商提供的研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