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互聯網金融的前言
《互聯網金融》書籍由國培機構與北京軟體和信息服務交易所聯合出售,本書作為國內首部深度剖析互聯網
金融的書籍,系統、全面的闡述了互聯網金融的本質、風險特徵及國內外最新發展動態。
吳曉靈女士作序,阿里巴巴等機構多位業內資深人士聯袂推薦。
『貳』 互聯網金融與理論
互聯網進了一理論的東西。可以搜出來出來的
『叄』 如何正確理解互聯網金融的出現談談你對其發展的看法
互聯網金融模式多,量個新生產品,是一個能讓普通 人也有公平賺錢的工具,沒有互聯網,你會有一天有幾塊錢利潤的機會嗎?比如現在我做做的3M金融互助理財平台就不錯,不但能讓普通人參與賺錢,還能0投入做市。
『肆』 金融學思考題 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引領的消費信貸潮流
並不新鮮。
利用計算機的手段,用一些非金融的變數做了社會信用模型而已。
本質版上權不會改變信貸的本質,所謂的普惠金融,只是普而不惠。高利率依舊伴隨著高風險。
信貸最重要的還是資金成本,資金成本高只能服務於次級客群,壞賬自然就多。
『伍』 求智慧樹 互聯網金融 的章節答案
智慧樹創意經濟學第一章的 A 創意經濟學第二章1b2a3c4a5c6d7a8b9a10c11a12a只有內這容兩章的...
『陸』 互聯網金融理解
互聯網金融狹義的說就是在網上投資,拿錢去國金社,愛錢進,陸金所這種平台投資產品
『柒』 求互聯網金融這本書最好是pdf版的
14年出版的姚文平 著 的可以搞,13年的這個好像沒電子版
『捌』 風吹江南之互聯網金融的書評
互聯網總是催生新事物和新浪潮,比如互聯網金融(ITFIN),在忽然之間,微信紅包來了,眾籌來了,寶寶們來了,P2P來了……就成為了一種浪潮,勢不可擋,讓人還沒來得及看清它,就淹沒了頭頂,至少淹沒了站位較低的大眾的頭頂。不過,人的站位是有高下的,總有人站得高,所以看得遠。江南憤青就屬於這一類人,獨處山巔,當眾人身處浪潮而隨波逐流的時候,這位身處山巔的金融高手,看到的確實這股潮流的態勢和氣勢,在浪潮將至未至的前夕,便在網路上發表獨立意見,當大家都有些回過味來的時候,才發現這些文字的睿智。在編輯的真誠溝通下,作者選擇把這些觀潮筆記整理出書,而且用互聯網思維,徵得了序言。這本書的出版,與知乎眾籌那本《創業時,我們在知乎聊什麼》一樣,都是互聯網時代的風景。說作者在山巔觀潮,一點都不誇張。因為高度,所以幾乎把互聯網金融的浪潮內容都收入眼底,從余額寶到比特幣到P2P,只有你沒看到的。尤其是P2P,我自認一直關注互聯網投資,但也是關注有利網才有所了解,但從寫作時間看,就在思考P2P的運作特點、風險特徵以及監管難度。隨著有利網、醫貸界等P2P網站的興風作浪,很多人開始嘗試投資P2P,收益率大都承諾在12%左右,但是高收益必然意味高風險,貌似已經有P2P公司開始跑路,正是應驗了作者對於P2P的預言,在作者看來,P2P承諾的高收益是不符合金融邏輯的,簡言之,如果算上5%的壞賬率,P2P要向貸方收納將近20%的傭金,幾近高利貸,是毫無金融道德可言的,也不足以長久支撐。再如比特幣,作者同樣做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其動力在於互聯網無政府主義的意識形態,迎合了激情,但是,同樣因為過於依賴這一點,又缺乏信用的保證,一旦用戶心態發生改變,今日價值不菲的比特幣,很可能被投機者拋棄,演變為程序垃圾。年初比特幣的火熱以及現今的低潮,似乎都印證了作者的觀點。再如余額寶,這個在馬雲強大修辭能力的感染下,儼然成為悲情英雄的產品,對牛逼哄哄的中國金融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作者認為余額寶在本質上是貨幣基金,因此在規模上肯定會有天花板(幾萬億),而且余額寶在客觀上肯定會成為投資標桿而增加社會資金的成本,因此,余額寶是一個承載不了太多期待的產品,而事實上余額寶最近的表現,也確實失去了2013年的風光。金融,被認為是經濟學中最難學的事物,原本屬於小眾。但江南憤青這本書,卻能深入淺出,在談結合實際緊密談互聯網金融的同時,也不忘將專業和哲學、人生放在一起談論,有張有弛,激勵之中有平和,狂放之中有睿智。中國的通俗經濟學一直不如美國,原因就在於專業與生活的割裂。江南憤青的出現,似乎預示著這種割裂在縮小,期待更多江南憤青們的出現!
『玖』 求2017智慧樹 互聯網金融的期末答案
復制對應考試題的題目,然後粘貼到 手電筒校園,公z號,系統會自動返回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