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影子銀行規模已明顯縮水嗎
影子銀行「野蠻生長」不再。2018年以來,隨著金融去杠桿的深入和監管制度的強化,銀行表外融資逐漸回歸表內,影子銀行業務規模大幅收縮。與此同時,央行通過多種政策工具向實體經濟釋放流動性,保持流動性合理寬裕。
今年4月,《關於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簡稱「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央行行長易綱表示,出台資管新規的首要考慮就是有序化解和處置影子銀行風險,防止過於復雜的產品加劇跨行業、跨市場、跨區域的風險傳遞。
監管加碼之下,影子銀行規模明顯收縮。央行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委託貸款減少8008億元,同比多減1.4萬億元;信託貸款減少1863億元,同比多減1.5萬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2717億元,同比多減8388億元。
「上半年委託貸款和信託貸款資金來源明顯收縮。」 央行調查統計司司長、新聞發言人阮健弘日前表示,委託和信託貸款的部分資金來源於理財產品,而上半年銀行表內資金對表外理財產品投資下降1.76萬億元,其中6月份下降9156億元。
隨著銀行業「治亂象」的深入,金融回歸本源態勢持續鞏固。銀保監會數據顯示,截至5月末,銀行業總資產規模少增20多萬億元,同業資產和非債券投資分別同比下降2.6%和7%,同業理財在上年減少3.4萬億元的基礎上,繼續縮減1.2萬億元,已累計削減三分之二以上。
「前期有較多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投向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和房地產企業。在去杠桿過程中,這些行業的不規范融資在減少。」阮健弘說。
㈡ 什麼是中國式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的定義沒有嚴格標准。但共同點是:傳統金融存貸業務以外的金融業務和金融行為。
中國式影子銀行有:
第一類是小額信貸公司(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信託公司、租賃公司、財務公司、保理公司、消費金融公司等;
第二類是銀行機構開展的非存貸業務,比如各類理財產品;
第三類是屬於民間借貸,民間的高利貸,企業間直接借貸業務等;
第四類為當前(2013-2015年)互聯網金融服務(P2P、眾籌)、阿里小貸、金馬甲的金寶會、京東白條、平安集團的陸金所、翼龍貸、人人貸、積木盒子、有利網等。
㈢ 互聯網金融將怎麼消滅傳統銀行影子銀行求詳
存在即合理,如果是要消滅估計有點難吧,說不定還是合作關系,或者就是寄生也說不一定啊
㈣ 經常說的影子銀行是什麼意思
影子銀行是指一些非銀行中介機構提供和傳統商業銀行類似的金融服務。投資銀行和商業銀行的業務要受到中央銀行等機構的監管。但他們如果把一些業務以影子銀行的方式操作,做成表外業務,這些資產在銀行的損益表上是看不到的,就可以逃脫監管,迷惑遲鈍的投資人。2007-2012年的全球金融危機前,投資銀行用表外業務的方式將次級貸款證券化,並用信貸違約掉期來對沖風險。但最終風險積累爆發,投行損失慘重,雷曼兄弟破產,造成了全球金融危機。
㈤ 中國的影子銀行有哪些
影子銀行,顧名思義就是正規渠道之外的銀行中介業務。它包括銀行發生在資產負債表外的資金中介業務,和非銀行機構、個人的資金中介業務,主要包括信託產品、委託貸款和民間借貸等形式。
影子銀行乃是正規銀行業務無法滿足經濟、市場的資金需求時,因運而生的「替代銀行中介」。非正規金融中介活動由來已久,在某種程度上是正規銀行業務的補缺,滿足著一部分銀行信貸無法覆蓋的企業與個人的資金需求。不過影子銀行自2010年以來出現了爆炸性增長,時間與中國的貸款政策收縮相吻合。中國人民銀行在短短的一年多中,上調存款准備金率600基點,銀行的可借貸銀根猛然抽緊,被迫收縮貸款戰線。量化緊縮將一批企業與個人推出了銀行的大門,可是他們仍有融資的需要,於是轉向非正規中介與非貸款產品。同時,存款利率又非常地低,根本無法補償通貨膨脹所帶來的資金之貶值,於是,資金湧向非儲蓄金融產品。資金的供應與需求方一拍即合,各得其所,房地產的旺景也讓雙方放低了對風險的警惕。
影子銀行相對於正規銀行,有四個明顯的特徵:
一、資金出路中進入房地產領域的比重畸高。在信託產品和民間借貸中,業者估計起碼六成的資金最終進入了房地產領域,風險集中度極高,因此影子銀行對房市走向、房地產政策、開發商現金流十分敏感。
二、貸款期限與項目現金流之間出現資金年期錯配。大多長期的建設項目通過短期融資資本來支持,靠發新債還舊債來維持資金流。一旦貨幣環境、產業環境或自身信用出現問題,舉新債不果,則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較高。
三、出資人眾多,而且通常在債務鏈上有相互影響。一旦一個項目出現違約,受牽連的面積很大,進而直接影響消費,甚至社會安定。債權人結構復雜、透明度低,勢必影響政府危機處理的時效性、有效性。
四、影子銀行多處監管的盲點。對於這些金融活動的監督、追蹤和風險控制均嚴重不足。
美國的影子銀行(主要指按揭牽連的衍生商品),曾經重創美國金融體系,並為全球經濟帶來了一場軒然大波。與美國不同的是,中國的影子銀行沒有杠桿成份,與銀行的直接聯系也小一些。不過影子銀行經營的都是從監管盲區滋生出來的復雜的金融產品,產品之間也有錯綜復雜的牽連和互動。中國的影子銀行,坐在一個尚未爆掉的房地產泡沫上,而且離一般民眾更近。影子銀行出事,估計就是大事;影子銀行出事,勢必造成連鎖反應。
將貨幣政策的重心由數量管理移回價格管理,將表外銀行業務全部回歸表內,將民間借貸納入監管體系並適當控制范圍,將利率水平拉回到適當的水平,是應該的,更是必要的。貨幣環境正常化,刻不容緩。
㈥ 影子銀行是什麼意思
按照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影子銀行是指游離於銀行監管體系之外、可內能引發系容統性風險和監管套利等問題的信用中介體系(包括各類相關機構和業務活動)。影子銀行引發系統性風險的因素主要包括四個方面:期限錯配、流動性轉換、信用轉換和高杠桿。
國內的「影子銀行」,並非是有多少單獨的機構,更多的是闡釋一種規避監管的功能。如人人貸,不受監管,資金流向隱蔽,是「影子銀行」。幾乎受監管最嚴厲的銀行,其不計入信貸業務的銀信理財產品,也是「影子銀行」。「影子銀行」有三種最主要存在形式:銀行理財產品、非銀行金融機構貸款產品和民間借貸。中國銀監會發布2012年報首次明確影子銀行的業務范圍:「銀監會所監管的六類非銀行金融機構及其業務、商業銀行理財等表外業務不屬於影子銀行。」
本條內容來源於:中國法律出版社《中華人民共和國金融法典:應用版》
㈦ 互聯網金融主要包括哪些內容
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一)第三方支付 第三方支付狹義上是指具備一定實力和信譽保障的非銀行機構,藉助通信、計算機和信息安全技術,採用與各大銀行簽約的方式,在用戶與銀行支付結算系統間建立連接的電子支付模式。(二)P2P網貸 P2P網貸英文稱為Peer-to-Peerlending,即點對點信貸,國內又稱「人人貸」。P2P網貸是指通過P2P公司搭建的第三方互聯網平台進行資金借、貸雙方的匹配,是一種「個人對個人」的直接信貸模式。(三)大數據金融 大數據金融是指依託於海量、非結構化的數據,通過互聯網、雲計算等信息化方式對其數據進行專業化的挖掘和分析,並與傳統金融服務相結合,創新性開展相關資金融通工作的統稱。(四)眾籌 眾籌(crowdfunding),是指項目發起人通過利用互聯網和SNS傳播的特性,發動公眾的力量,集中公眾的資金、能力和渠道,為小企業、藝術家或個人進行某項活動或某個項目或創辦企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援助的一種融資方式。(五)信息化金融機構 信息化金融機構,是指通過廣泛運用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在互聯網金融時代,對傳統運營流程、服務產品進行改造或重構,實現經營、管理全面信息化的銀行、證券和保險等金融機構。(六)互聯網金融門戶 互聯網金融門戶是指利用互聯網提供金融產品、金融服務信息匯聚、搜索、比較及金融產品銷售並為金融產品銷售提供第三方服務的平台
㈧ 愛達財富:銀行理財和互聯網金融理財有什麼區別
銀行理財說白了也是放貸的一種形式,投資人購買理財產品,本質上就是放貸,只是在簡單的借貸關繫上加入例如銀行及影子銀行。借款人實際支付了高利息,但被層層剝削,到投資者手中就所剩無幾。這就是銀行理財收益低的原因所在。
以P2P為主的互聯網金融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金融,通過互聯網實現投資者——平台——借款人的直接資金對接,借款人支付的高息直接轉化為投資者的高
收益,而互聯網金融平台,僅充當中介機構收取少量的居間費用,減少了中間環節,保證了投資者的收益,發揮互聯網金融優勢最大化。
㈨ 影子銀行和傳統銀行有什麼區別
何謂影子銀行就業務的實質來說,影子銀行和傳統銀行是一樣的。也是做流動性,期限和信用風險轉變的。
但是這一過程比較復雜,這里三種轉換並不是一個實體來完成的,流動性的轉換是prime貨幣基金,信用風險轉換是證券化的特殊目的機構(SPV)來做,然後中間有發資產支持商業票據(asset backed commercial paper,ABCP)來支持持有資產擔保證券(asset backed security ABS)的SPV來做期限轉化。
之所以說本質和傳統銀行一樣,是因為影子銀行這里也是通過自己的資產負債表把最終儲戶和最終借款人連接起來,解決他們對流動性,信用風險,期限偏好不一致的矛盾。而且影子銀行很多的業務是從傳統銀行搶過來的。例如房貸的證券化。
在90年代以及之前的時候,儲戶到買房人貸款之間的融資過程(三大轉變)是由傳統銀行和儲蓄和貸款機構(Savings and loan)來做的。金融創新之後,這個業務很大一塊影子銀行搶走了。
影子銀行和傳統銀行的區別雖然業務的本質是一樣的,傳統銀行和影子銀行的區別在於:影子銀行不受監管,或很少的監管;相對應的,在出現流動性和信用危機的時候,沒有央行和FDIC這些公共部門的機構來救他們。(當然在08金融危機的時候,各國央行還是出手救了,但在危機前,這一救援不是確定的)公共部門對傳統銀行為什麼要有流動性和信用性的背書呢。
一切還要從銀行業務的本質,三大轉變來說起,因為這三大轉變,銀行面臨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自己的資產和負債在期限,信用風險和流動性上出現了錯位:
1. 既然銀行的資產端的資產是信用等級較低的,那出現大量的貸款違約,銀行資不抵債時,儲戶就會擔心自己的存款的信用等級可能也會受影響,會造成所謂的資不抵債(solvency)引起的銀行擠兌(bank run)。所以FDIC出來擔保破產的銀行的儲戶的存款,彌補銀行資產和負債的信用風險的錯位。
2. 銀行的資產和負債的流動性和期限的錯位,又會造成流動性(liquidity)銀行擠兌。當市場流動性一下凍結了,銀行沒法繼續通過短期借貸來維持自己持有的長期和低流動性的資產時,央行會出面向銀行提供暫時的流動性。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銀行在危機的時候需要央行和FDIC來救助,而救助不是沒有成本的,那平時就得接受這些機構的監管,保證這些救助不是時常發生。
FDIC要收存款保險費,對自有資本也有一定的要求,也就是說銀行杠桿不能太高。央行也會對流動性有所管控,比如流動性覆蓋率(liquidity coverage ratio)這一要求。這些監管都是會增加銀行運營成本的,比如控制杠桿不能太高,就拉低了資產回報率;流動性覆蓋率的要求讓銀行不得不買流動性高,但回報率低的資產。
影子銀行的出現,從一定程度上是為了避開這些監管,加強收益率。
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影子銀行雖然沒有公共機構的流動性和信用性的背書,但是他們一般都有私有機構(往往是創建他們的私人銀行)的流動性和信用性的背書。但像08金融危機這樣的沖擊發生後,大家才發現,什麼花旗,摩根的背書統統沒用,央行不出神馬都是浮雲。
也有研究表明,影子銀行的出現不完全是為了避開監控。IMF和美聯儲的一些研究從機構現金池增長的角度,指出影子銀行是機構現金投資者對銀行存款偏好低的結果。但是不論什麼原因,影子銀行的快速增長是不爭的事實。對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的影響也是令各大央行和金融監管機構頭疼的問題。
PS:要是做投資理財,可以上辨險識財查看銀行產品評價報告,這樣就不怕風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