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簡述布雷頓森林體系產生的背景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指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兩次世界大戰之間的20年中,國際貨幣體系分裂成幾個相互競爭的貨幣集團,各國貨幣競相貶值,動盪不定。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英美兩國政府出於本國利益的考慮,構思和設計戰後國際貨幣體系,分別提出了「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懷特計劃」和「凱恩斯計劃」同是以設立國際金融機構、穩定匯率、擴大國際貿易、促進世界經濟發展為目的,但運營方式不同。由於美國在世界經濟危機和二次大戰後登上了資本主義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國際地位因其國際黃金儲備的實力得到穩固,雙方於1944年4月達成了反映懷特計劃的「關於設立國際貨幣基金的專家共同聲明」。建立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關鍵人物是美國前財政部助理部長哈里·懷特,憑藉戰後美國擁有全球叄分之二黃金儲備和強大軍事實力的大國地位,他力主強化美元地位的提議力挫英國代表團團長、經濟學大師凱恩斯,「懷特計劃」成為布雷頓森林會議最後通過決議的藍本。
㈡ 布雷頓森林體系包括什麼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什麼關系啊
1、「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美元與黃金掛鉤。
第二,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
第三,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
第四,各國貨幣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原則。
第五,確定國際儲備資產。
第六,國際收支的調節。
2、布雷頓森林體系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關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WBK)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前者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目的為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後者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經濟復甦。
3、體系簡介: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戰後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國家的代表在聯合國國際貨幣金融會議上確立了該體系,因為此次會議是在美國新罕布希爾州布雷頓森林舉行的,所以稱之為「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的通過意味著美元霸權的開始。
㈢ 布雷頓森林體系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基本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度。
(一)國貨幣比價的掛鉤
1.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3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2. 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3. 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於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准。1971年12月,這種即期匯率變動的幅度擴大為上下2.25%的范圍,而決定「平價」的標准,也由黃金改為特別提款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這種匯率制度被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
(二)各國貨幣的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
「協定」規定了各國貨幣自由兌換的原則:任何會員國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項目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若對方為支付經常項貨幣換回本國貨幣。考慮到各國的實際情況, 「協定」又作了「過渡期」,的規定。「協定」還規定了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會員國未經基金組織同意,不得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確定國際儲備資產
「協定」中關於貨幣平價的規定,使美元處於「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四)國際收支的調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餘則以本國貨幣繳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即借貸)一定數額的外匯,並在規定時間內以購回本國貨幣的方式償還借款。會員國所認繳的份額越大,得到的貸款也越多。貸款只限於會員國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即用於經常項目的支付。
(五)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建立永久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大特色。「協定」確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機構,促進國際貨幣合作。②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均衡發展,提高會員國的就業和實際收入水平,擴大生產能力。③促進匯率穩定,維護正常匯兌關系,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④建立多邊支付體系,設法消除外匯管制。⑤為會員國提供資金融通,糾正國際收支失衡。⑥縮小或減少國際收支赤字或盈餘的擴大。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歷史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暫時結束了戰前貨幣金融領域里的混亂局面,維持了戰後世界貨幣體系的正常運轉。固定匯率制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於金本位下匯率的相對穩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幣不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而且黃金可以自由輸出輸入,所以匯價的波動界限是狹隘的。1929—1933年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引起了貨幣制度危機,導致金本位制崩潰,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呈現出一片混亂局面。而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使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又有了統一的標准和基礎,混亂局面暫時得以穩定。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在相對穩定的情況下擴大了世界貿易。美國通過贈與、信貸、購買外國商品和勞務等形式,向世界散發了大量美元,客觀上起到擴大世界購買力的作用。同時,固定匯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於匯率波動而引起的動盪,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主要國家的貨幣匯率,有利於國際貿易的發展。
布雷頓森林體系形成後,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活動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一方面,基金組織提供的短期貸款暫時緩和了戰後許多國家的收支危機,也促進了支付辦法上的穩步自由化,基金組織的貸款業務迅速增加,重點也由歐洲轉至亞、非、拉第三世界。另一方面,世界銀行提供和組織的長期貸款和投資不同程度地解決了會員國戰後恢復和發展經濟的資金需要。此外,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在提供技術援助,建立國際經濟貨幣的研究資料及交換資料情報等方面對世界經濟的恢復與發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形成有助於生產和資本的國際化、由於匯率的相對穩定,避免了國際資本流動中引發的匯率風險,這有利於國際資本的輸入與輸出。同時也為國際間融資創造了良好環境,有助於金融業和國際金融市場發展,也為跨國公司的生產國際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布雷頓森林體系雖然有助於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對戰後的經濟復甦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布雷頓森林體系卻存在著嚴重的缺陷。首先,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能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順利運行,是與美國雄厚的經濟實力和充足的黃金儲備分不開的。但若美國國際收支持續性逆差,美元對外價值長期不穩,美元則會喪失其中心地位,危機布雷頓森林制度存在的基礎。其次,美國要履行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義務,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若美國黃金儲備流失過多,儲備不足,則難以履行兌換義務,則布雷頓森林體系難以維持。再次,若美國黃金儲備不足,無力進行市場操作和平抑金價,則美元比價就會下降,國際貨幣制度的基礎也就會隨之動搖。最後,該制度規定匯率浮動幅度需保持在l%以內,匯率缺乏彈性,限制了匯率對國際收支的調節作用,而且它實際上僅著重於國內政策的單方面調節。
1971年7月第七次美元危機爆發,尼克松政府於8月15日宣布實行「新經濟政策」,停止履行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的義務。這意味著美元與黃金脫鉤,支撐國際貨幣制度的兩大支柱有一根已倒塌。 1973年3月,西歐又出現拋售美元,搶購黃金和馬克的風潮。3月16日,歐洲共同市場9國在巴黎舉行會議並達成協議,聯邦德國、法國等國家對美元實行「聯合浮動」,彼此之間實行固定匯率。這種種跡象都預示著布雷頓森林體系不可能長久地存在,它必將會被一種更為優越的貨幣制度所替代。至此,戰後支撐國際貨幣制度的另一支柱,即固定匯率制度也完全垮台。這宣告了布雷頓森林制度的最終解體。歐洲整體經濟規模和在世界貿易中所佔的份額均處於世界首位,完全有能力在新的國際儲備貨幣格局中與美元相抗衡。此外,日元、馬克、英鎊、瑞士法郎等也佔有一定地位,分美元一勺羹。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中,過去美元在國際金融的一統天下,正在向多極化發展,國際貨幣體系將向各國匯率自由浮動、國際儲備多元化、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趨勢發展。隨著世界經濟的多元化趨勢不斷加強,單一的貨幣制度越來越難以滿足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也就難怪像布雷頓森林體系這樣的貨幣體系制度要走向崩潰。
㈣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1、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2、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3、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干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
4、各國貨幣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原則。《協定》規定了各國貨幣自由兌換的原則:任何會員國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項目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若對方為支付經常項貨幣換回本國貨幣。考慮到各國的實際情況,《協定》作了「過渡期」的規定。
5、確定國際儲備資產。《協定》中關於貨幣平價的規定,使美元處於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6、國際收支的調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餘則以本國貨幣繳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即借貸)一定數額的外匯,並在規定時間內以購回本國貨幣的方式償還借款。
(4)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金融機構擴展閱讀:
運轉條件:
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能在一個較長的時期內順利運行,與美國的經濟實力和黃金儲備分不開。要維持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運轉,需具備三項基本條件。但這三項條件卻又是矛盾的,這便是特里芬難題(Triffin Dilemma))。
第一,美國國際收支保持順差,美元對外價值穩定。若其他國家通貨膨脹嚴重,國際收支逆差,在基金組織同意下,該國貨幣可以貶值,重新與美元建立固定比價關系。
第二,美國的黃金儲備充足。在布雷頓森林體系下,美元與黃金掛鉤,外國政府或中央銀行持有的美元可向美國兌換黃金。美國要履行35美元兌換一盎司黃金的義務,必須擁有充足的黃金儲備。
第三,黃金價格維持在官價水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黃金儲備充足,若市場價格發生波動,美國可以通過拋售或購進黃金加以平抑。
㈤ 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什麼一個體系啊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內容 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國際間就貨幣事務進行共同商議,為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信貸支持; 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 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等。 「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前者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目的為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後者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經濟復甦。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基本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度。 (一)國貨幣比價的掛鉤 1.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3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2. 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3. 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於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准。1971年12月,這種即期匯率變動的幅度擴大為上下2.25%的范圍,而決定「平價」的標准,也由黃金改為特別提款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這種匯率制度被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 (二)各國貨幣的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 「協定」規定了各國貨幣自由兌換的原則:任何會員國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項目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若對方為支付經常項貨幣換回本國貨幣。考慮到各國的實際情況, 「協定」又作了「過渡期」,的規定。「協定」還規定了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會員國未經基金組織同意,不得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確定國際儲備資產 「協定」中關於貨幣平價的規定,使美元處於「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四)國際收支的調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餘則以本國貨幣繳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即借貸)一定數額的外匯,並在規定時間內以購回本國貨幣的方式償還借款。會員國所認繳的份額越大,得到的貸款也越多。貸款只限於會員國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即用於經常項目的支付。 (五)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建立永久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大特色。「協定」確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機構,促進國際貨幣合作。②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均衡發展,提高會員國的就業和實際收入水平,擴大生產能力。③促進匯率穩定,維護正常匯兌關系,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④建立多邊支付體系,設法消除外匯管制。⑤為會員國提供資金融通,糾正國際收支失衡。⑥縮小或減少國際收支赤字或盈餘的擴大。
㈥ 簡述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構成及特點
概述「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的背景、過程、構成要素、基本特點,並評價其作用。
背景:「二戰」使西歐實力大為削弱,而美國實力大大膨脹,這為建立美國為主導的國際金融體系提供了物質基礎。
過程:1944年夏,美、英、中等44國在美國的布雷頓森林召開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會議按照美國的方案通過了《聯合國貨幣金融會議最後議定書》及附件,決定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這兩個國際貨幣金融組織,總稱「布雷頓森林體系」。
構成:制度+機構
一是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制度(即布雷頓森林協定)規定: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各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並保持固定的匯率和比價;
二是國際金融機構的建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復興開發銀行(世界銀行)」
特點:美元與黃金直接掛鉤,各會員國貨幣與美元掛鉤,並保持固定的匯率和比價。
作用:積極:標志著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金融體系的建立,它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為世界經濟的恢復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消極:它確立了美國在「二戰」後相當長時間內左右世界經濟的霸主地位;
滿足了美國對外擴張的需要,成為美國擴張的工具。
2.二戰後,以美國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是怎樣形成的?
「二戰」後,歐洲喪失了世界經濟中心的地位,美國趁機建立以自己為主導的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
在金融方面:美國借安排戰後世界經濟秩序之機,取代英國,通過《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建立了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新的世界貨幣金融體系。
在國際貿易方面:美國積極推動國際貿易的自由化,簽署「關稅及貿易總協定」,迫使英國放棄大英帝國特惠制。美國打著相互減讓關稅的幌子,降低別國的關稅,以擴大自己的商品輸出,實際上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國際貿易體系。
在工業方面:美國擁有了強大的工業力量,成為世界工廠。
在科技方面:戰時美國經濟的繁榮推動了科技的發展,使美國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處於領先地位,加強了它在世界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3.當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發展趨勢形成的原因是什麼?有哪些基本特點?
原因:①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世界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達到非一國所能控制的程度;
② 世界經濟多極化日趨發展
③ 國際政治走向緩和,經濟競爭日益加劇,促使一些國家或地區在相互之間建立起一種較為穩定的經濟聯系,組成區域性的經濟組織,以應對國際競爭。
④ 各地區經濟的發展客觀上要求打破國界限制,消除內部的分歧和障礙,加速生產要素(商品、資本、勞務等)的自由流通,達到提高經濟效益和促進整個地區經濟發展的目的。
特點:① 世界經濟已形成以歐盟、北美自由貿易區、亞太經濟合作組織三大經濟板塊為中心的格局
② 集團成員國在處理對外關系時更加務實,意識形態色彩趨於淡化。
③ 各國經濟融合程度明顯增加,規模急劇擴大。
④ 區域經濟集團的成員結構發生了變化。
4.歐盟成立的標志是什麼?簡述歐盟條約的內容、歐盟的性質以及歐洲一體化帶來的影響。
成立標志:1992年歐共體12個成員國正式簽訂了《馬斯特里赫特條約》,即《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該條約正式生效,歐洲聯盟正式宣告成立。
盟約內容:① 確立了分階段實現歐洲經濟和貨幣一體化的目標、任務和步驟;
② 正式將「歐共體」改名為「歐洲聯盟」,簡稱「歐盟」;
③ 同時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與內政事務的合作。
歐盟性質:是一個具有經濟和政治雙重性質的區域經濟集團組織。
影 響:歐洲一體化符合歐洲的整體利益和歐洲各國的利益。歐洲一體化也改變了世界格局,極大地提高了歐洲在國際上的地位。
㈦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什麼
核心內容
布雷頓森林體系每塊12.5千克的金磚
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國際間就貨幣事務進行共同商議,為成員國的短期國際收支逆差提供信貸支持;美元與黃金掛鉤,成員國貨幣和美元掛鉤,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制度;取消經常賬戶交易的外匯管制等。「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兩大國際金融機構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Bank)。前者負責向成員國提供短期資金借貸,目的為保障國際貨幣體系的穩定;後者提供中長期信貸來促進成員國經濟復甦。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實質是建立一種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貨幣體系。其基本內容是美元與黃金掛鉤,其他國家的貨幣與美元掛鉤,實行固定匯率制度。
(一)國貨幣比價的掛鉤
1.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3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2.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3.實行可調整的固定匯率。《國際貨幣基金協定》規定,各國貨幣對美元的匯率,一般只能在法定匯率上下各1%的幅度內波動。若市場匯率超過法定匯率1%的波動幅度,各國政府有義務在外匯市場上進行於預,以維持匯率的穩定。若會員國法定匯率的變動超過10%,就必須得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批准。1971年12月,這種即期匯率變動的幅度擴大為上下2.25%的范圍,而決定「平價」的標准,也由黃金改為特別提款權。布雷頓森林體系的這種匯率制度被稱為「可調整的釘住匯率制度」。
(二)各國貨幣的兌換性與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
「協定」規定了各國貨幣自由兌換的原則:任何會員國對其他會員國在經常項目往來中積存的本國貨幣,若對方為支付經常項貨幣換回本國貨幣。考慮到各國的實際情況,「協定」又作了「過渡期」,的規定。「協定」還規定了國際支付結算的原則:會員國未經基金組織同意,不得對國際收支經常項目的支付或清算加以限制。
(三)確定國際儲備資產
布雷頓森林體系
「協定」中關於貨幣平價的規定,使美元處於「等同」黃金的地位,成為各國外匯儲備中最主要的國際儲備貨幣。
(四)國際收支的調節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會員國份額的25%以黃金或可兌換成黃金的貨幣繳納其餘則以本國貨幣繳納。會員國發生國際收支逆差時,可用本國貨幣向基金組織按規定程序購買(即借貸)一定數額的外匯,並在規定時間內以購回本國貨幣的方式償還借款。會員國所認繳的份額越大,得到的貸款也越多。貸款只限於會員國用於彌補國際收支赤字,即用於經常項目的支付。
(五)成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建立永久性國際金融機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是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一大特色。「協定」確定了IMF的宗旨:①建立IMF機構,促進國際貨幣合作。②促進國際貿易和投資的均衡發展,提高會員國的就業和實際收入水平,擴大生產能力。③促進匯率穩定,維護正常匯兌關系,避免競爭性貨幣貶值。④建立多邊支付體系,設法消除外匯管制。⑤為會員國提供資金融通,糾正國際收支失衡。⑥縮小或減少國際收支赤字或盈餘的擴大。
㈧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布雷頓森林體系的主要內容包括以下幾點:
美元與黃金掛鉤,各國確認1944年1月美國規定的35美元一盎司的黃金官價,每一美元的含金量為0.888671克黃金。
各國政府或中央銀行可按官價用美元向美國兌換黃金。為使黃金官價不受自由市場金價沖擊,各國政府需協同美國政府在國際金融市場上維持這一黃金官價。
其他國家貨幣與美元掛鉤,其他國家政府規定各自貨幣的含金量,通過含金量的比例確定同美元的匯率。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國際貨幣體系同歷史上的國際貨幣制度相比,有了明顯的改進。
第一、建立了永久性的國際金融機構。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等永久性國際金融機構。通過國際金融機構的組織、協調和監督,保證統一的國際金匯兌本位制各項原則、措施的推行。
第二、簽訂了有一定約束力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金本位制對匯率制度、黃金輸出入沒有一個統一的協定,貨幣區是在規定的地區實施宗主國、聯系國的法令。
㈨ 布雷頓森林體系設立了哪些金融機構
國際貨幣基金、國際清算銀行及世界銀行,被稱為「布雷頓森林機回構」。差不多所答有實行市場經濟的國家,其金融政策均受這三家機構影響。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英語: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縮寫:IMF)於1945年12月27日成立,為世界兩大金融機構之一,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協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其總部設在華盛頓。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BIS)是致力於國際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合作的國際組織,由50多個國家的中央銀行組成。
世界銀行(World Bank)是為發展中國家資本項目提供貸款的聯合國國際金融機構。它是世界銀行集團的組成機構之一,同時也是聯合國發展集團(United Nations Development Group,UNDP)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