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國際金融學研究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

國際金融學研究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

發布時間:2021-07-06 11:21:56

『壹』 國際金融學與金融學的關系

金融學包括國際金融學 ,國際金融學,
網路名片
國際金融學是金融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分支,現如今它已經成為各高校的基礎專業課程或素質教育課程,國際金融學教科書也越來越受人重視。國際金融學是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放經濟(openeconomy)下內外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獨立學科。即國際金融學本質上是開放經濟的貨幣宏觀經濟學,主要關心在一個資金廣泛流動和靈活多變的匯率制度環境下,同時實現內外均衡的條件和方法。國際金融學作為一門新學科,因本身的復雜性質,決定了它在研究對象問題的確定上難度較大

國際金融學,研究的對象是國際貨幣金融關系,包括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資金融通兩個方面,其目標是闡述國際金融關系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揭示國際貨幣流通與國際資金融通的基本規律。它的萌芽可追溯到200多年前。它是在國際貿易學的基礎上產生的。但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它形成於本世紀6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生產和資本國際化迅速發展,與之相適應,國家之間的貨幣金融關系也日益發展。20世紀80年代以來,經濟金融化和一體化趨勢加速,國際金融的新現象、新問題層出不窮,國際金融的領域不斷拓寬,幾乎滲透到國際經濟和各國經濟的每個角落。國際金融在國際經濟關系和國民經濟運行中的地位日益重要,本課件就是向大家介紹國際金融的基本問題。
從全球視角來看,國際金融研究國際間貨幣金融關系和運行;從一國視角來看,國際金融研究經濟開放中對外貨幣金融關系和活動。作為一門學科,國際金融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綜合性:既有理論,又有實務;既有微觀問題,又有宏觀問題;既有自己獨特的專門領域,又有與其他經濟學科相關的交叉領域。
一般來說,國際金融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國際收支與國際儲備。具體而言,有:國際收支的概念;國際收支平衡表的內容與編制原理;國際收支調節與外匯管制;國際儲備的構成、作用和管理方法等。
2.國際貨幣流通。具體而言,有:外匯,匯率,國際結算,外匯市場與外匯交易等。
3.國際資金融通方面。包括:國際借貸與資金轉移;國際金融市場等。
4.國際貨幣制度與國際金融機構方面。包括:國際貨幣制度的形成與發展;國際金融機構的性質與作用。

『貳』 國際金融專業學的是什麼內容呢

金融專業是以融通貨幣和貨幣資金的經濟活動為研究對象,具體研究個人、機構、政專府如何獲取、支出以及屬管理資金以及其他金融資產的學科專業,是從經濟學中分化出來的。主要研究現代金融機構、金融市場以及整個金融經濟的運動規律。該專業具體研究內容包括:關於銀行與證券、保險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理論與實務,關於貨幣市場、資本市場與國際金融市場的理論與實務,關於金融宏觀調控及整個金融經濟的理論與實務,以及關於金融管理特別是金融風險管理的理論與實務。主要研究方向有貨幣銀行學、金融經濟(含國際金融、金融理論)、投資學、保險學、公司理財(公司金融);

專業課程
課程方向
金融投資分析與理財方向
金融管理與投資方向
金融工程與風險管控方向

培養目標
金融專業在職研究生培養具備金融學方面的理論知識和業務技能,能在銀行、證券、投資、保險及其他經濟管理部門和企業從事相關工作的專門人才。

『叄』 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

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一國經濟的內外均衡目標的同時實現。在國內外的文獻資料中持這種觀點的學者有吉林大學的楊惠昶教授和復旦大學的姜波克教授。楊惠昶教授認為「國際金融是研究在不同的匯率制度下,通過貨幣、證券、票據的買賣和轉讓,市場的自發力量和政府的經濟政策相互作用,如何實現國際收支均衡,以殛國際收支均衡與國內經濟均衡的聯合均衡。」姜波克教授認為「國際金融學是從貨幣金融角度研究開發經濟下內外均衡目標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獨立學科。」
傾向於上述觀點的理由如下:
1、內外均衡之間的矛盾是開放經濟社會始終面臨的經濟學課題。內外均衡問題,是開放經濟社會所特有的經濟現象。既保持經濟體自身的穩定發展,又使經濟體的對外開放處於合理狀態之中,是開放經濟社會各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的兩個重要目標,分別稱為經濟的內部均衡與外部均衡,二者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復雜的。當政府採取政策措施實現某一均衡目標時,有的時候會促進另一均衡目標的實現,而有的時候則會使另一均衡目標的實現更為困難。內外均衡之間的矛盾是由米德在1951年正式提出的。米德在他的代表作《國際收支》一書中,針對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下固定匯率制的現實,指出了宏觀經濟處於特定區間時政府調節社會總需求的金融政策會在實現某一均衡目標的同時惡化另一均衡目標,此時經濟就屬於內外均衡的矛盾。由於米德所研究的是固定匯率制的情況,因此有人認為在實行浮動匯率制的條件下就不存在內外均衡的矛盾問題了,因為政府可以聽任匯率浮動來自發調節國際收支,從而集中精力專門研究和解決內部均衡問題。事實上,在浮動匯率制下任何一國政府都不可能聽任匯率自由浮動給本國經濟帶來不良的影響。並且,作為開放經濟社會的核心變數之一,匯率的變動會對一國經濟各個層次的變數都產生深刻影響。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米德時代未曾出現的與實物經濟基礎相脫離的巨額國際資本流動於各國之間,使內外均衡矛盾發生得更加頻繁和劇烈,後果更加嚴重,政府對經濟進行調控的難度也更大了。為此,開放經濟社會如何確定經濟的內外均衡目標,便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研究領域。毛澤東同志在《矛盾論》中有一段精闢論述:「科學研究的區分,就是根據科學對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對於某一現象的領域所特有的某一矛盾的研究,就構成某一門科學的對象。」從貨幣金融視角探求實現內外均衡目標的規律,解決內外均衡之間的矛盾,以便為政府政策提供理論依據,由此而形成的學科便是國際金融學。
2、內外均衡問題具有鮮明的貨幣金融屬性。內外均衡問題之所以能對宏觀經濟產生重大影響,成為各國政府及經濟學者研究的重要對象,是與國際資本流動密切相關的。不僅是各國經濟的貨幣化程度提高,國與國之間聯系的貨幣化程度也大大提高。國際資本流動正深刻地影響著開放經濟的運行,使內外均衡問題的貨幣金融屬性越來越明顯和突出。由於國際資本流動對金融市場上各種行市微小變動非常敏感,甚至在很多時候純粹受政策和心理預期的驅使,因此,表現出相當大的不穩定性;更為嚴重的是,大規模的國際資本流動可以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在這種經濟環境下,貨幣金融因素往往最先受到影響,然後再傳遞給其他因素。貨幣金融因素在引發危機、傳導危機和傳導反危機政策的過程中始終處於中樞地位。
綜合上述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應從如下兩方面來認識。一方面,內外均衡問題是國際金融學的核心,這導致國際金融學與貨幣銀行學等相關學科具有不同的主導問題。另一方面,內外均衡問題與國際貨幣金融活動有著密切聯系,換句話說,當國際資本流動不再依賴於實物經濟基礎而具有自己獨特運動規律時,其貨幣金融性質就更加明顯和突出,貨幣金融因素在內外均衡矛盾的形成及其解決中居於關鍵性地位。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將研究內外均衡矛盾及其解決方法的學科稱作國際金融學。同時,也只有以內外均衡問題作為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才能體現國際金融學的學科性質和特點。
最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內外均衡實現問題上,還涉及一些對內外均衡目標有影響卻不是從貨幣金融視角出發的問題。諸如國際貿易政策、國際直接投資政策等問題,國際金融學也需要了解它們以便於更好地分析和解決內外均衡的問題。但它們並不屬於國際金融學的范疇。因此,國際金融學是從貨幣金融視角出發,但研究的出發點和歸宿點是內外均衡問題,並不是貨幣金融問題的自身。由此可見,國際金融學的研究對象是二者的統一,以此形成一整套貫穿始終的,具有內在嚴密邏輯聯系的獨立完整的學科體系。

『肆』 如何正確理解金融理論演變的內在邏輯

當代金融領域的重大課題,幾乎都與貨幣制度由金屬貨幣制度演變為不兌現信用貨幣制度有關。當代金融可以發揮調節宏觀經濟總量平衡、結構平衡、穩定物價、提高效益的功能。這種功能產生的前提,是不兌現的信用貨幣制度的建立,而如何更好地實...

『伍』 國際金融學的教材

兩本都是適合於本科的經典教材
結構上兩本都差不多不過
姜波克的結合了一下國情,是許多院校考研指定參考書
而克魯格曼的是現在全世界都很流行的教材
建議樓主靜下心來好好讀,才能發現其邏輯的清晰

『陸』 簡述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及其內在的邏輯聯系

經濟學原理包括:
1.人們面臨權衡取捨;
2.某種東西的成本是為了得到它而放棄的東西;
3.理性人考慮邊際量;
4.人們會對激勵作出反應;
5.貿易能使每個人狀況更好;

『柒』 跪求簡答題,國際經濟學 比較優勢理論的基本內容,並試述與絕對優勢理論內在的邏輯關系。

比較優勢理論表明,一國應該出口具有比較優勢的產品,進口不具備比較優勢的產品。這里的比較優勢實際上是說生產技術優勢,或者說生產成本較低的優勢。
絕對優勢是絕對的比較,比較優勢是相對的比較。如果一國所有產品的生產技術都超過另一國,按照絕對優勢理論,該國就不與其他國家發生貿易,但這顯然不符合現實。而按照比較優勢理論,該國仍然可以出口具有比較優勢(即相對生產技術最高)的產品。

『捌』 國際經濟學研究什麼

國際經濟學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本專業招收文史類和理工類回學生,學制4年。

培養目答標:適應WTO運作規則,具備較高的外語、計算機和電子商務運用技能的,能系統掌握現代市場經濟和國際貿易的基本情況、業務知識和實際工作能力的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設置的主要課程有:國際經濟學、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國際金融、國際服務貿易、知識產權與國際技術貿易、國際經濟合作、跨國公司管理、國際商法、電子商務、國際商務談判、外貿英語等。

專業特色:主要體現在基礎寬厚、注重實務、強化英語及計算機、網路和電子商務在國際經濟與貿易業務中的運用能力。

就業方向:該專業主要培養系統掌握現代市場經濟和國際經濟、國際貿易的基本理論、業務知識、管理方法與技能,熟悉通行的國際貿易規則和慣例以及中國對外貿易的政策、法規,能夠預測商情動態,能夠熟練應用外語和計算機開展對外貿易業務的能力。畢業生適合在海內外相關業務部門、企事業單位及政府機構從事國際貿易、國際金融、國際工商合作等方面的實際業務、管理、調研和宣傳策劃等工作。

『玖』 簡述微觀經濟學原理的主要內容及其內外邏輯關系

微觀經濟學原理作者簡介······王秋石(字小平),男,11959年12月生於江西省南昌市;1978年—1982年在江西財經學院計劃統計系學習,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6—1988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經濟學系學習,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88年6月回國後在江西財經大學經濟研究所任副所長、《經濟譯文》主編、經濟學系副主任;1994—1995年,作為高級訪問學才,赴英國劍橋大學政治與經濟學系研修產權與制度經濟學;1995年5月任江西財經大學市場經濟研究所所長,1996年6月起任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系主任、教授。111999年11月起任江西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西方經濟理論,專業方向為產權制度研究及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代表性獲獎著作有:《中級西方微觀經濟學》(獨著),1991年中國商業出版社,獲江西省社科優秀成果三等獎;《現代西方經濟學原理(上、下冊)》(主編),1994年第一版,1997年第二版,江西人民出版社,獲財政部優秀教材一等獎;《中日企業文化的一種比較》,泛太平洋經濟發展與合作第十屆年會會議鞏論文,獲江西省青年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下一個100年——世界著名經濟學家展望經濟學的未來》(譯著,主譯),江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獲江西省教委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江西省工業企業從業人員勞動報酬及分配研究》,江西省工普課題、獲全國條第三次工業普查優秀分析報告一等獎。微觀經濟學原理作者:凱斯等著,吳德慶改編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ISBN:730006728X紙張:膠版紙出版日期:2006-2-1字數:995000裝幀:平裝開本:16開叢書名:工商管理經典教材市場價:¥35.00[編輯本段]內容提要由美國韋斯利學院卡爾·E·凱斯教授和耶魯大學雷·E·費爾教授合著的《微觀經濟學原理》是美國各大學普遍採用的經濟學教材之一。全球范圍內使用過該教材及其姊妹篇《宏觀經濟學原理》的學生已超過100萬人。本書兩位作者分別獲得哈佛大學和麻省理工學院的經濟學博士學位,是著名的經濟學家。第一作者凱斯教授是美國經濟學會(AEA)經濟學教育委員會成員,常年教授經濟學基礎課程,對經濟學教學有著豐富的經驗。第二作者費爾教授是研究宏觀經濟模型的專家。本書語言流暢,講述清晰易懂,對數學的要求僅限於初等數學水平。作為一本歷久彌新的宏觀經濟學教材,本書有以下特色:一是與時俱進。本書1996年出版第1版,十年中多次再版。篇章結構千錘百煉,反映了美國當今微觀經濟學的主流觀點。本書第7版更加強調國際化視角。日益增長的貨物和服務貿易,勞動力的跨國界流動,國際資本流動,徹底改變了全球經濟環境,使各國及其公民之間的經濟相互依賴性日益增強,而這些都在本書中得到了詳盡的分析。二是先進的教學理念。循序漸進的結構,強大的工具庫,「故事-圖表-公式」三級遞進式的教學模式,使學習宏觀經濟學成為一件賞心樂事。三是成熟的結構體系。本書作者認為,理解市場經濟如何運作和微觀經濟理論的最佳途徑是,首先弄清楚完全競爭模型,包括產出(產品和服務)市場和投入(土地、勞動和資本)市場以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然後再轉向探討不完全競爭市場,如寡頭壟斷市場和壟斷市場。這一別具匠心的處理,無疑使微觀經濟學的教學變得更容易。本書經過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吳德慶教授改編,非常適合作為我國經濟管理類本科教育的微觀經濟學雙語教材,也可用於MBA、EMBA相關課程的教學,還可作為商界人士的培訓參考書。使用本書的讀者朋友將發現,學習微觀經濟學付出只需那麼少,收獲將是那麼多。[編輯本段]作者簡介韋斯利學院KatharineComan&BartonHepburn講座經濟學教授(他在此從事教育工作已有27年),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訪問學者。在到韋斯利學院之前,凱斯教授曾任哈佛大學本科生教育主任,其間獲得Allyrn青年教師獎。現為《經濟學展望》雜志編輯,美國經濟學會(AEA)經濟學教育委員會成員,曾任《經濟學教育》雜志編輯,負責教學創新領域。他每年都至少教授一門基礎課程。凱斯教授1968年在邁阿密大學獲學士學位,服過三年兵役,其中有一年時間在越南度過,1976年在哈佛大學獲經濟學博士學位。

『拾』 學習國際金融的作用是什麼

1、了解並掌握國際收支、外匯匯率、匯率制度、外匯儲備、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協調與合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外匯交易、國家金融風險管理的知識與技能;

2、系統理解國家收支調節、匯率決定、國際資本流動、國際金融危機、國際貨幣體系改革、開放經濟下內外均衡矛盾的政策工具與調控原理等現代國際金融理論的最新進展。

3、並通過相關理論的學習提高分析和解決國際金融領域中實際問題的能力。

(10)國際金融學研究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擴展閱讀

學科特點

1、宏觀性

國際金融學應集中於經濟的宏觀方面,從國民經濟整體角度來分析和解決問題,使之具有高度的理論概括性以及統一的分析框架。目前國內的國際金融學教科書大都強調宏觀與微觀的統一,理論與實務的並重,這種做法是否合理仍值得商榷。

一方面,作為宏觀分析的國際金融學理論與微觀分析的金融市場操作、金融工具之間缺少必要的有機聯系,難以組織到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中。由此編寫的將宏觀與微觀、理論與實務合一的國際金融學教科書,難免顯得有較強的堆砌感,篇幅過長並容易沖淡核心理論的學習;

另一方面,許多國際金融實務問題與國際投資學、金融市場學、國際信貸學及國際結算學等學科的內容重復交叉的現象十分突出,完全可以而且應該在上述課程中進行相應擴展以包涵進去,這樣在學科體繫上更加自然.更符合開放經濟社會的經濟環境,也有利學生學習掌握。

2、綜合性

國際金融學是一門具有交叉性質的邊緣性學科,這種綜合性可以從國際金融學與其他學科的研究性質的橫向比較和與其他學科的研究范圍的縱向比較兩方面來認識。從橫向比較看,盡管國際金融學是研究國際經濟的貨幣面,但在實際研究中又不能不帶有一定的綜合性。

例如,分析國際資本流動對經濟的影響問題時,勢必要突破貨幣銀行學只對經濟的貨幣面進行分析的做法,而是比較廣泛地涉及到宏觀經濟的各個方面;

從縱向比較看,國際金融學的研究范圍覆蓋了—個開放經濟體經濟的內部部分、外部部分以及國際間的經濟關系這一傳統上由不同學科進行分工的領域,並且要找出將這三者貫穿起來的一條主線。國際金融學自產生起就具有非常強烈的政策意義,這一特點是許多其他學科所不具備的。

例如,從流行於六七十年代的國際金融教材看,是以布雷頓森林體系及固定匯率下的政策分析為導向,而80年代國際金融學又是以浮動匯率制及匯率政策理論為導向。再如,在國際金融學中處於基礎地位的重要理論,如蒙代爾-弗萊明模型、多恩布希模型、丁伯根模型等均為政策導向型。

閱讀全文

與國際金融學研究內容的內在邏輯關系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年理財規劃師合格分數線 瀏覽:588
融資總額分界點 瀏覽:377
俄羅斯59轉人民幣 瀏覽:371
百福外匯 瀏覽:474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