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進軍互聯網金融

進軍互聯網金融

發布時間:2021-07-06 13:33:00

A. 什麼公司與方正證券合作,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設立的互聯網安全公司,技術,營收

我只知道互聯網金融相當高新的技術在酷實驗的技術供求看到有團隊開發出一整個互聯網金融管理系統在低價出售, 看起來很不錯

B. 信息安全龍頭,次新股,通過重組並購進軍互聯網金融,2014年10轉12的股票

額外熱身體的方向廚房風格的人也非常不錯v

C. 小米進軍互聯網金融 意欲何為光明

這要從幾個方面來分析了。
從本身的優勢上,小米具有小米手機這個互聯網流量入口,具有龐大的忠實小米粉絲。做互聯網金融具備條件。
從收益上講,做互聯網金融除了有收益,還有龐大的資金沉澱。
從競爭對手角度分析,互聯網巨頭紛紛利用自己的優勢產品做互聯網金融,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D. 美國亞馬遜有沒有進軍互聯網金融

你好
這個已經開始慢慢進入了
在2014年的時候已經開始慢慢融入互聯網金融了
新聞報道都有說這個的

E. 本科大三零基礎怎樣進入互聯網金融這個行業

羅斯:我認為,想在金融領域成功,你並不需要是經濟學或者是金融學專業的。你可以是任何學位的。物理的,英文的,都可以。當然,有一些基礎的技能,比如會計,是很必要的。但是,這些內容都可以在公司短期培訓的時候教給你。我認為最重要的是你要能思考,要能寫作,要能分析,還要能和他們一起工作,不管是小團隊還是大團隊。這些都是你通過任何專業的學習都可以獲得的能力。金融專業分那麼高,你居然考上了,你爸媽肯定知道。

顏曉川:就從事金融行業而言,如果我就是金融專業,或者商科的,我怎樣才能讓自己比其他專業,例如物理專業的畢業生更有優勢?

羅斯:優勢?我的答案是:yes and
no。我認為商學院(或者金融學)的教育中,有一些「工具包」是有用的。這些「工具包」可以讓你在剛入行的時候有一定優勢。這些「工具包」包括基本的《會計》、《金融》,還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運營管理》是極其重要的。至少在我的經歷當中是。

顏曉川:《運營管理》對金融很重要?那不是搞生產的嗎?

羅斯:我們之前去給別人做IPO,好多公司就是工業型公司。我們去做調查的時候,我就到他們的車間里去看,去做訪問。就是因為我學了《運營管理》,他們的整個流程我基本都能聽懂。另外,《運營管理》教會你如何管理復雜的體系,從前端到後端。

想進投行、基金?當面試官問你這個問題時,千萬別慫了!

當你申請金融行業的工作時,面試官一定會問你一個讓很多人都痛心疾首的問題。這個問題要回答得有深度,有內涵,可信,符合你自己的情況,還有,還有,不能和其他申請人的答案一樣。。。如果你面試掛了,多半跟這道問題有關。
這個問題就是:「你為什麼要做金融」?
一般的同學都會說:「我喜歡金融/我對金融有熱情」等等。
然後面試官再問:「為什麼喜歡金融」?
然後大家就開始編故事。但是編得好的不多。
但是,也有說得好的,而且還不像是編的。比如,羅斯。

顏曉川:你當時為什麼要做金融,為什麼喜歡它?

羅斯:我一直喜歡金融。因為,金融是智力產品/思維產品(Intellectual proct),而不是實體產品(Physical proct)。金融就是用金融資本和智力資本(Financialcapital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去做產品。這是它吸引我的地方。
第二,我真心喜歡和客戶一起工作,並且幫助他們搞定各種困難。金融是一個你能做出一個思維的產物出來,然後把它嫁接給一個客戶的行業。咨詢也差不多是這樣,但是我更喜歡金融。因為金融還有個金融市場。

顏曉川:你很喜歡幫助客戶,很有成就感嗎?

羅斯:我喜歡搞定問題,解決問題。我把金融看作是解決問題的工作。有的人進入金融領域,就是因為他喜歡抽象地把做一些新東西出來。我不這么想,我一直認為金融是用一系列工具去解決一個客戶的難題。這是我感興趣的。有的人只是喜歡沉浸在自己思維的世界裡去發揮他的想像,卻把自己和客戶隔開。對於我來說,我的動機是想幫公司、個人解決困難,幫他們做有意思的事情,然後讓他們的生意越做越興隆。

顏曉川:就像這世界上的工程師一樣,有兩種人。

羅斯:可以這么說吧。金融裡面有一部分就是金融工程。這和工程師一樣。同樣的差別是,有的工程師去建一座橋,是為了讓人們能從河的一邊走到另外一邊。這和我的動機是一樣的,我的動機就是想讓人們從A點到B點。但是,有一些工程師修橋的動機是因為他們就喜歡修橋,他們就喜歡把零件拼在一起,然後說,看,我修了一座橋。但是,這座橋的目的和功能,他們並不感興趣。

顏曉川:所以,金融行業很適合你,既能讓你把工具拼起來,形成一個解決問題的產品,而且這個產品還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羅斯:我是這么想的。

羅斯的這個答案一定很好,否則他當年就只能去麥肯錫做咨詢了。

F. 互聯網金融進入融合打造綜合平台新時期可以分為幾個階段

「互聯網+金融」在中國的發展路徑大體上可以分為以下四個階段。一是通過回互聯網平台答建立虛擬渠道。互聯網企業通過其渠道提供金融業務,如支付寶等;傳統金融企業也建立互聯網渠道,如銀行開設網上銀行。二是通過新型信息技術拓展新的金融服務。互聯網企業通過其大數據技術開拓新的產品和服務,如阿里開展的電商小貸。三是互聯網企業獲取金融牌照提供金融服務。前兩個階段互聯網企業的資金來源是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這一階段互聯網企業將申請金融牌照,實現對資金流的控制,如銀行、證券牌照。四是互聯網企業與金融企業融合打造綜合平台。互聯網企業涉足金融領域的同時,傳統金融機構大力觸網,實現互聯網企業和傳統金融機構的融合發展,雙方將通過價值鏈上的深度協作,實現產品服務的創新。

G. 如何融入互聯網金融的浪潮

目前,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火爆,但行業內亂象叢生,創業者大量湧入互聯網金融領域,大多數創業者缺乏金融監管以及風險管控意識,通過高利率回報吸引投資者,存在各種虛構與欺騙行為。2015年12月8日發生的"e/租/寶/涉/嫌/詐/騙"事件便是明證。如今,投資者不再僅僅關注所謂的高利率,而是更看重互聯網金融公司的品牌及信用。互聯網金融領域急需具有品牌公信力、值得社會大眾信賴的從業者介入,從而為電信運營商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提供良好的契機。2013年11月中國聯通與金鷹基金推出的「零元購機」業務、2014年3月北京電信與銀華基金推出的「添益寶」、2014年8月中國移動聯合匯添富基金推出的「和聚寶」便是有益嘗試。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塊碩大的蛋糕,市場規模極為可觀。電信運營商積極開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既可彌補主營業務下滑的利潤損失,又能促進電信運營商的業務轉型。

H. 實業巨頭涉足互聯網金融,可以從bat身上取什麼經

近日,有關互聯網金融的新聞熱點再一次占據了媒體頭條。業界期待已久的互聯網金融協會終於將要在本周 25 號在上海正式成立,這也正式標志著互聯網金融開始逐步進入細則監管階段。亞洲博鰲論壇開幕,強調互聯網金融要守住風險底線,做好風險控制。而行業玩家動態也不少,恆大日前也正式宣布進入互聯網金融板塊,主要業務是基金、支付、保險、理財等服務,而 BAT 等為代表較早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展開角逐的巨頭,也並沒有放慢前進的腳步,繼續在消費金融、錢包支付、理財等業務板塊排兵布陣。
但無論是監管的深入、協會的成立,還是恆大的入局,其實都是互聯網金融升溫的表現,行業參與主體在不斷擴圍,而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局勢如何?實業玩家為何紛紛入局?相比 BAT ,新入局者恆大們,又需向螞蟻金服、網路金融等互金巨頭學習些什麼?
實業玩家紛紛湧入互金領域為哪般?
聚焦目前的互聯網金融領域,以 BAT 等為代表的巨頭企業憑借自身優勢不斷擴張版圖,在這種情況下,國內眾多具有實際產業背景的平台,像萬達、恆大、綠城等也紛紛躋身這一市場,試圖在巨頭之外分一杯羹。為什麼這些產業平台在做好自身實體主業的同時要開始向互聯網金融進軍?這其中是有很多的戰略和戰術考慮的。
其一,互聯網金融本身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互聯網公司,包括阿里、騰訊、網路、京東等都已經發展了互聯網金融業務板塊。這個市場的級別已經達到了萬億甚至更高。《 2016-2020 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顯示, 2016 年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市場規模將達 17.8 萬億,未來五年行業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 24.67% ,到 2020 年預計將達 43 萬億。而央行的數據顯示,初步統計, 2015 年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 138.14萬億元,隨著互聯網金融滲透力度的加強,占社會融資規模的比重也會進一步加大。
第二,互聯網金融監管開始逐步成熟,這個時候進入可以享受到更好的競爭環境。
去年 7 月 18 日央行聯合十部委對外發布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正式定調了對互聯網金融的監管政策導向;此外《網路借貸信息中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徵求意見稿)》也正是對外發布,提出了網貸監管的一些基本原則。像恆大這樣的實體企業這個時候進入,其實已經處在了一個相對比較規范的發展機遇期,可以享受到一些已經開始逐步明確的政策監管原則,降低了政策變動的應對風險。
最後,實體產業本身就有轉型互聯網的需要。
從企業轉型而言,互聯網 + 已經成為各個平台和企業都在深思的問題,而對於這種實體產業,本身就鑽透了一個或者幾個產業,圍繞這幾個產業做好金融服務,其意義和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對不論是恆大的房地產項目,萬達的廣場、消費和影業還是綠城的供應鏈,都需要資金服務的介入,加上這些產業方往往有各種各樣的產業鏈合作商和服務方,這些企業也往往需要各種投融資服務。
對著這些大的產業背景平台而言,做互聯網金融服務,不僅可以將自身服務戰略化,還可以將周邊合作方的需求整合進來,打造一個圍繞產業鏈的互聯網金融綜合服務。
BAT 等互金巨頭以何姿態迎接新人?
面對恆大這樣的傳統企業做互聯網金融,較早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並結合自身優勢打造閉環生態系統的阿里、網路、騰訊、京東等互聯網公司,將以怎樣的布局狀態迎接新人?
螞蟻金服的調性是比較高的,無論是在品牌、產品、產業鏈和金融資源合作方面,都具備資深的業內整合能力,旗下也有小貸、支付、銀行、徵信、保險、基金等多項金融服務牌照,除了身出互聯網公司背景之外,其實已經成為國內另一個綜合性的,囊括大多數金融服務的一個供應商。螞蟻金服的核心優勢在於龐大的電商交易資料庫,通過對阿里巴巴電商平台交易信息的採集,利用大數據對信息進行整理與篩選,為螞蟻金服的貸款業務和理財業務提供識別與把控風險的技術支持,另一方面依託支付寶所衍生出來的信用交易環節,能進行個人信貸、商戶信貸、理財、徵信、保險以及證券等多樣化的金融服務。
網路金融業務布局在去年 12 月發生重大調整,成立了網路金融服務事業群組(FSG ),並將其上升到網路戰略級業務高度。通過整合旗下包括消費金融、錢包支付、互聯網證券、互聯網銀行、互聯網保險等多個板塊的業務,目前已成為金融領域布局全面的一支重要力量。與螞蟻金服、京東金融主要依託電商平台展開金融服務不同的是,網路金融的優勢在於通過與網路地圖、手機網路、網路貼吧等進行生態聯動,藉助網路糯米、網路外賣、 Uber 、去哪兒等搭建各種不同的消費場景,為發展金融提供良好的貸款環境和信用支付環境,實現更好地連接人與金融服務。此外,利用網路大數據分析能力為風險管理和信用等級的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支撐,也能為金融服務發展提供技術支持,提升用戶體驗,建立差異化的競爭壁壘和價值創造。
京東金融過去一年一直在對標螞蟻金服,並且也具有深厚的電商產業鏈條,可以圍繞這部分資源做 B 端和 C 端的金融服務,過去一年一直在建立「金融科技」這個概念,以「賬戶、風控、連接」來歸納平台做金融業務的核心優勢。其中,京東金融最核心的競爭能力是依託於場景進行的消費金融和理財、眾籌等服務嵌入,並且利用互聯網公司的技術和數據分析能力,將這種金融服務更為普世化。
基於社交起家的騰訊在開展金融業務時,幾乎唯一的優勢就是入口,龐大的 QQ 用戶和微信用戶成為構築騰訊金融版圖的基石,騰訊金融業務也一直圍繞著如何滿足這些既有客戶的金融需求服務。騰訊還成立了「支付基礎平台和金融應用線」,來統一管理互聯網金融業務,將原有的支付、理財、徵信等業務整合至獨立的業務條線。目前騰訊金融也完成了包括支付、借貸、理財、基金、保險、證券等多個領域的布局。
各路玩家紛紛入局互聯網金融展開角逐,未來到底誰家能更勝一籌還未成定局。但不得不承認,目前以阿里、網路、騰訊、京東等為代表的互聯網科技公司結合自身優勢,憑借龐大的基礎性用戶群體和海量用戶數據,基於這些用戶的數據和需求來搭建場景,進行生態聯動,以技術和數據為內核驅動金融發展,已經在這場跑馬圈地運動中佔得一席之地。
造勢過後的實業玩家,如何汲取互聯網經驗?
以恆大等為代表的傳統企業「主動出擊」轉型做互聯網金融,其實也可被視作是順勢而為,相對於互聯網企業,傳統企業由於多年積累,在供應鏈、產業鏈方面具有獨特優勢,但也存在劣勢,對於業務線龐大的傳統企業來說,應該如何高效地整合、打通自身內部資源,在 BAT 的夾縫中撕開一道口子,紮根金融領域並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務呢?這或許能從互聯網金融公司的發展上汲取一些經驗。而從 BAT 等巨頭日漸明晰的發展路徑中也不難歸納總結出,注重產品的用戶體驗及場景化營銷,在數據、技術、生態聯動以及場景鋪設上下功夫乃為上策。
以螞蟻金服為例,螞蟻金服在一段時間內通過服務小微、提供線上快速的審批放款服務,服務了眾多的商戶和個人客戶迅速獲得了很大一部分市場,這種場景滿足了很多人的便捷借款需求,目前已經繼續在強化大數據和風險管理運營模式。其中支付寶是平台,理財、融資和消費是場景,而以支付為核心的整個生態的搭建則是一個工程。
除了螞蟻金服,京東金融現在也在強調自己的金融科技以及場景化的投融資服務,如白條、眾籌以及智投等產品,其實是在利用技術、平台和用戶基礎上做了耕讀場景化服務,京東的場景主要是用戶的供應鏈金融、消費金融和眾籌、理財等服務,並且整體依託於京東電商這個平台。京東的生態鋪設和螞蟻有較大相似性,因為兩者都是電商金融化的顯性,傳統企業可以學到的是依託於場景和需求的服務嵌入、互聯網化的產品營銷和運營方法。
網路金融目前也在利用旗下的金融和技術資源,在產品、運營、風險管理與場景、平台和互動上做了很多的嘗試。網路金融通過來自手機網路、網路地圖、網路貼吧等海量用戶和數據,以及網路糯米、去哪兒、網路外賣、 UBER 等內外部產品所構建的強大 O2O 場景,將理財、信貸和其他服務進行整合,進而延展自身的金融服務。除了利用內部已有的資源優勢外,可以察覺的是,網路金融還在不斷開拓諸如教育、旅遊、二手車等領域的新場景。以消費金融下的教育信貸為例,依託網路在教育領域的多年深耕,網路教育信貸創新業務模式,基於互聯網入口和大數據優勢,與教育機構合作提供專業高效的金融服務。從打法上來看,網路金融通過打通內外部場景形成雙重合力。而網路錢包作為整個金融的支撐平台,最近也在進行升級,正在不斷加入更多的金融服務,筆者在網路錢包最新版本上已經看到有教育信貸的入口,在此基礎上可以大膽預測,未來網路錢包不是簡單的支付工具,而將成為連接網路金融全服務的平台。
此外,利用互聯網特質打破交易界限,從而滲透海外需求也是一大趨勢。除了服務中國消費者外,網路金融的國際化業務也在加速拓展,日前網路錢包已上線海外購服務,布局跨境購物場景。國際化也一直是螞蟻金服的重要戰略之一,目前螞蟻金服已經在俄羅斯、美國、巴西、西班牙、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取得比較快的發展,提供的業務包括旅遊預訂、交通、購物、退稅、一體化體驗等。
所以,對於恆大、綠城、萬達這些產業方平台而言,雖說具有產業資源優勢,在轉化為互聯網金融產品上有一定的基礎資源,但是後續的產品、營銷和運營方面,以及在場景化、平台化的能力打造方面,還是有很多方面需要借鑒 BAT 這些互聯網公司的經驗模式。

I. 同程旅遊進軍互聯網金融 機會還有多大

2月17日,同程網CEO吳志祥在公司內部郵件中確認,同程網已獲得騰訊、博裕、元禾三家機構共5億元投資,本次融資後同程網仍保持公司控股權,目標是獨立IPO。同程網此前獲得過兩輪融資,2008年獲得1500萬元風險投資,2012年獲得騰訊數千萬元投資。
在網路擁有去哪兒、阿里巴巴投資窮游網、在路上,騰訊投資藝龍、同程的背景下,可以窺見,巨頭已經開始搶奪在線旅遊市場。
目前5億投資已經全部到帳,這也是至今國內OTA領域所獲最大的一筆投資。這背後的故事是怎麼樣的?同程是如何應對與攜程的價格戰的?上市計劃是如何規劃的?
以下為同程網CEO吳志祥口述:

措手不及,騰訊突然找到我們
2012月5月份騰訊對我們的第一次投資完成,是同程網的B輪融資,金額是數千萬人民幣
這項融資其實11年就開始談了,是騰訊主動來找的我們。當時我們完全沒思想准備,後來我們才知道騰訊其實已經把國內的旅遊網站全部都看了一遍,據說我們是他們談的最後一家。那個時候,騰訊正在在電商裡面布局,並在旅遊行業發力。
我記得很清楚,第一次和他們團隊見面是在2011年8月份左右。有一天我們的BD部門告訴我說,騰訊想跟我們談合作,我們剛開始以為是一個BD合作。當天騰訊來了一個VP、一個投資總監、生活電商部的老大等四五個人,在我們和騰訊來的團隊坐下聊了5分鍾之後,感覺好像不是談BD合作,這時候才知道他們准備和我們談投資的事情。
他們很快就問了我們很多非常商業、細致的問題,比如網站流量、轉化率、人均PV值等,因為之前沒來得及准備,所以完全是根據印象回答的。由於之前不知道是來談投資,所以接待工作也很粗糙,中午在一個很小的小飯館吃了頓飯,下午他們就去上海了。
不確定的投資過程
那次會面之後,騰訊對我們的印象還挺不錯的,也希望能進行更多合作。但從我們來講,那時候還是有些遲疑的。
一方面在2011年我們對B2C整體的運作還不是特別熟悉、對這個行業看的也不是特別透、景點門票也剛開始做不久,整個公司的差異化定位還沒有特別鮮明。
另一方面當時我們已經准備A股上市,券商已經開始進展了,而上市需要的是2010、2011、2012這三年的數據,上市是我們當時的首要任務。而如果接受騰訊投資後,可能會形成一系列的關聯交易。
我們堅持要獨立上市,騰訊希望控股比例能稍微高些,達到15-20%這個比例,甚至更高。這也是網上傳的騰訊第一次投資佔了我們30%股份版本。
後來,我們就僵在了這邊。
兩個月後,我們看到了騰訊確認投資藝龍的消息,當時心想既然他們已經投了藝龍,那和我們應該就不會再談了,也就沒有再聯系。
選擇
但誰知道後來騰訊又給我們打電話,說還可以繼續往下談。我們雖然覺得蠻奇怪,但猜測騰訊可能是希望在旅遊行業裡面做一個整體的布局。之後又經過了兩到三次會面,在談判過程中,他們也同意了調整控股的比列,所以第一次投資騰訊佔有同程的比例是低於5%的。
之所以選擇接受騰訊投資,是有三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在整個過程中間,券商、律師都是全面介入的,並確認他們持有的比例並不會影響到我們A股上市;
第二在與騰訊的接觸過程中,騰訊對於產品、用戶需求的理解,對我們幫助很大;
第三、騰訊當時希望嘗試的旅遊電商,對我們有一定的幫助,我們的機票、門票業務也接入了他們的QQ旅遊平台,為我們帶來了流量;更重要的是,對於同程這樣一個比較低調的企業,選擇接受騰訊的投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我們的知名度。
「剛開始沒想拿5個億這么多」
2013年年中,我們看到了市場上休閑旅遊和無線端結合的機會,於是我們就想能不能成為移動互聯網的休閑旅遊的提供商,在這個市場上進行發力呢?隨後我們就在股東會提了一下,股東覺得這個想法很好,非常支持,於是就開始往下繼續談了。
最初我們的測算是如果達到設定目標,大概需要2-3年時間和4億左右的資金。
從我們層面來講,2008年拿到中新創投的投資時,往前跑了快了一點點,當年有一定的虧損,但在其他時間公司都是賺錢的。所以我們認為如果堅持要打仗、把無線做好、把休閑旅遊做好的話,4個億應該夠了。但是從投資人角度來講,他們憑借對這個市場的積累所以對未來看的更清楚一點,他們覺得這一仗還是蠻難打的,需要准備更多的糧草。所以,投資金額就變成了5個億,而後來的市場也驗證了他們的觀點是正確的。
這次投資是由騰訊領投、博裕和元禾跟投的。元禾從2008年第一次對我們投資開始,一直跟著我們投到了現在,博裕是去年年中開始接觸的,也是他們主動找的我們。拿到這筆融資後,我們將以門票和周邊游作為用戶入口,布局國內游和出境游市場,實現從門票第一道休閑旅遊第一的跨越。
為什麼推遲獨立上市?
我們雖然之前一直在推動公司A股上市的計劃,但去年整個A股市場沒開,所以從去年4、5月份,我們開始站在公司發展的角度去思考機票、門票的發展應該按照什麼步驟去做。
我們可以等到A股開,但是也在同時非常清晰的看到了移動互聯網的機會,並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考慮:
第一是去年同程在差異化定位越來越清楚,就是希望在休閑旅遊方面確立我們品牌的地位,當時我們已經拿到了景區門票和周邊游的第一名,而景區門票和周邊游恰恰是休閑游的第一名,我們也有信心成為休閑旅遊的第一名。
第二手機和休閑旅遊的結合。這件事情意義更大,互聯網三年的變化,移動互聯網一年就實現了,我們有這個感知,在休閑旅遊市場,我們還是有無數可能的。
第三我們也看到了業內競爭環境會更加激烈,如果我們不想被淘汰,我們必須跑的更快。
基於這三點考慮,可能公司不能急著去上市,雖然我們已經准備了3年時間,付出的心血非常大,也完成了上市的所有準備工作,但在經過一段比較糾結的時間後,在權衡之下,還是選擇去做一件更大的事情,把上市往後推。
和攜程的斗爭:創業公司如何應對巨頭?
坦白講,對於和攜程在去年年底的在線門票價格戰,我們並沒有完全准備好,我們啟動融資的時候,沒有預測到年底會有這么一個慘烈的競爭。
之所以和騰訊談這輪投資,也是因為在去年6月份我們預感到了這個市場的巨大壓力。為什麼在去年感到巨大壓力?我們之前在做酒店、機票的時候壓力都不是很大,因為我們只有攜程十分之一的份額,對攜程來說其實還在「我可以關注你,但是你們還進入不了我們的視野」的階段。
我們從2011年開始做門票,這個市場是攜程當時還沒有做的,經過兩年的發展,我們已經是線上門票市場的第一名。而攜程作為行業老大,對於細分市場它自己不用去探,就讓下面那些小公司、小嘍啰去探,探出路來後它就會踩過來。它會有很多方法,在攜程看來,那可能只是一般的市場競爭,但是這些方法對於創業型企業來講每一關都是很難過的。
比如價格戰,你如果沒有一個資金背景的話,你很快就被踩死了;媒體戰,它的媒體資源是我們這些創業企業沒法比的,我們不是特別清楚如何通過媒體發出我們的聲音,這也是很多創業型企業面臨的問題;還有人才戰,這個對於創業公司來說就更加難了。攜程從去年4月份在我們公司有計劃挖人,年底乾脆在我們公司對面租了一個辦公室,我個人猜想它最核心的目標就是從我們公司挖人。雖然現在我們還沒有核心的人員被挖過去,但這個對於創業企業來講,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和壓力。這個對我們來講還是非常焦慮的:你怎麼樣讓你的人心穩定,同時讓細分市場繼續保持領先,並且還要面對一個10倍於你的競爭對手。
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我建議是要一直保持危機感、盡量不要引起巨頭關注,如果引起了巨頭的關注,你要把你能想像到的結果還要再壞10倍,否則,之後的發展就會非常困難。而在人員團隊建設方面,不要等到巨頭來挖人的時候才去做團隊建設,要在更早的時候,把功夫下在你的員工身上。
之後我們還會按照去年6月份的設想,去實現基於移動互聯網的休閑旅遊第一名的這個目標。 對手在做什麼,我們關注,但其實也不是特關心。其實中國在線旅遊市場是非常大的,攜程並不是所有細分市場都能占據第一。我認為,我們只要堅持我們的方向,進行差異化競爭,我們還是有生存和發展空間的。
拿了投資並不意味著資源
對於下一步和騰訊微信等平台的合作,目前還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其實對於任何創業者來講都是一樣:即使你有了戰略投資,最關鍵的還是你自己。我們從來不相信天才和救世主,做好自己最重要。
這輪融資完後,我們在生存方面的擔心會少一點,在產品打磨、用戶需求滿足方面進步更快,並且接下來我們也會積極尋找和騰訊合作的點。坦白講,騰訊即使是我們的股東,但因為他們對合作夥伴的要求是非常高的, 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先把自己做到最好。
就像2012年騰訊第一次投資我們以後,我們機票、景點接入QQ旅遊平台,這個過程對我們來說就像是扒了一層皮。因為雖然對於產品的理念、用戶體驗理念我們之前也很重視,但沒有到最重視的程度,在2012年和騰訊配合的過程中間,他們對用戶體驗的關注、產品的理解非常苛刻,所以我們在接入過程中也非常不容易。
其實去哪兒和網路也是一樣的,如果你不能創造出獨特的用戶體驗的話,雖然你獲得了戰略投資,但如果你想獲得你的投資方很多資源的話,仍是非常非常難的。

閱讀全文

與進軍互聯網金融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光大銀行貸款最快放款時間 瀏覽:393
精工貴金屬表 瀏覽:924
安置房裝修按揭貸款 瀏覽:614
2019年3月19日期貨黃金走勢分析 瀏覽:187
開通能源期貨 瀏覽:476
投資公司做外匯怎麼樣 瀏覽:605
湖北寶明號貴金屬投資 瀏覽:240
信託投資公 瀏覽:320
超星爾雅個人理財規劃 瀏覽:735
江蘇外匯平台代理 瀏覽:661
景順動力平衡基金今日走勢 瀏覽:898
有貸款房去名字 瀏覽:115
遼寧省企業投資項目核准暫行辦法 瀏覽:739
小微融資現狀 瀏覽:521
etf股票有哪些 瀏覽:961
期貨松綁影響股市嗎 瀏覽:999
股票上升五浪 瀏覽:988
上海杉眾投資靠譜嗎 瀏覽:332
11萬台幣兌換人民幣 瀏覽:739
海美基金 瀏覽: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