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存款結構變動的原因
存款結構變化的原因,個人理解是我國經濟情況的變動的結果,六七十年代的時候,計劃經濟,居民存款肯定是沒有幾個錢的,到九十年代後期,經濟開放搞活以後,個人和企業存款才開始不斷上升。
❷ 近些年我國金融機構存款結構有什麼變化以及原因
您是山東理工大學商學院金融1104,1105,1106這三個班的學生吧
❸ 我國金融機構的存款機構的變化和變化的具體原因 要求1000字,運用金融學知識
從晚清乃至辛亥革命以來,中國金融機構的存款機構主要是銀行。
中國銀行於1912年經孫中山先生批准在上海成立,是中國歷史最為悠久的銀行之一。1912-1928年,中國銀行履行中央銀行職能,負責代理國庫、承匯公款、發行鈔票等。1928-1942年,中國銀行作為政府特許的國際匯兌銀行,積極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改革管理機制,在中國金融界率先走向國際市場,先後在倫敦、新加坡、紐約等國際金融中心設立分行。1942-1949年,中國銀行作為國際貿易專業銀行,負責政府國外款項收付,發展國外貿易並辦理有關貸款與投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12月,中國銀行總管理處由上海遷至北京。「中國人民銀行」也在全國布設網點,逐漸成為全國人民的首選存款機構。而中國建設銀行也與1954年10月1日成立,原名為中國人民建設銀行,建設銀行經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決定成立後,其任務是經辦國家基本建設投資的撥款,管理和監督使用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資金和部門、單位的自籌基本建設資金。幾十年來,建設銀行為提高投資效益、加快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
1950年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領導。1953年10月27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公布《中國銀行條例》,明確中國銀行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特許的外匯專業銀行。1979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銀行從中國人民銀行中分設出來,同時行使國家外匯管理總局職能,直屬國務院領導。中國銀行總管理處改為中國銀行總行,負責統一經營和集中管理全國外匯業務。1983年,中國銀行與國家外匯管理總局分設,中國銀行成為國家外匯外貿專業銀行。1994年,中國銀行由外匯外貿專業銀行轉為國有商業銀行。
這些變化的具體原因當然是政治原因,在當時百廢待興的經濟狀況下,也還是可以適應的。
但是隨著經濟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原有的體制不能適應蓬勃發展的經濟活力。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金融業的壯大勢所必然。中國工商銀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而中國農業銀行的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51年成立的農業合作銀行。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農業銀行相繼經歷了國家專業銀行、國有獨資商業銀行和國有控股商業銀行等不同發展階段。1994年中國農業發展銀行分設,1996年農村信用社與中國農業銀行脫離行政隸屬關系,中國農業銀行開始向國有獨資商業銀行轉變。
1986年7月24日,作為金融改革的試點,國務院批准重新組建交通銀行。1987年4月1日,重新組建後的交通銀行正式對外營業,成為中國第一家全國性的國有股份制商業銀行,現為中國五大國有大型商業銀行之一。
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華北銀行、北海銀行、西北農民銀行的基礎上合並組成。華北人民政府當天發出布告,由中國人民銀行發行的人民幣在華北、華東、西北三區的統一流通。總行位於石家莊。1949年2月總行遷往北京。在中國大陸計劃經濟時代,中國人民銀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的銀行,同時履行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的職能。
1983年9月,中國國務院決定中國人民銀行專門行使國家中央銀行職能。
1984年國家將商業銀行的職能剝離出去成立中國四大銀行(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後,中國人民銀行成為專職的中央銀行。1995年3月18日,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確定了中國央行。
❹ 影響銀行存款准備金變動的因素有哪些
和宏觀經濟相關聯的,一般經濟過熱,投資過度增加,貸款總量偏高,國家就會提高存款准備金率,相應的也要提高存貸款利率,為了回收資金,抑制投資。
❺ 經濟越來越好,為什麼銀行的存款壓力逐漸越來越大呢
導語:隨著持續性通脹壓力和理財收益率走低,銀行的存款壓力也越來越大。但這里所謂的「存款」,並不僅僅指活期存款,它還包括大額存單、通知存款和創新型存款等其他形式的存款。因此,銀行的存款壓力也因存款形勢而異。
豐富的投資理財產品和移動支付方式取代了傳統的普通存款和取現,而正因為此,不少的資金雖然依然在銀行系統中流動,但資金形式已經從普通存款變成了理財,成本大幅上升,而銀行也迫於兌付壓力不得不縮減存款規模。所以銀行的存款壓力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內部原因。當然,有時候也不排除年關取現消費等短期性因素。
這些流入貨基和非銀存款的錢,會再投資到貨幣市場中(同業存單、同業存款等),而這些產品的利率顯然比普通活期存款要高得多。可見,雖然錢雖然還在那裡,但卻從普通存款變成了基金或銀行理財,也就是說這些錢或許依然在銀行,但銀行所支付的利息高了。利息走高,利差減少,銀行迫於兌付壓力,便會主動減少存款規模。
當然銀行的存款壓力還有許多宏觀方面短期因素影響,比如發行國債(人們會取錢去買國債)、年關(取現消費)等,都會造成銀行短期內存款壓力增加。
❻ 貨幣資金變動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是:
企業在取得現金投資、接受現金捐贈、取得銀行借款、銷售產品後取得貨款收入等,會形成貨幣資金的收入;在購買材料、支付工資支付其他費用、歸還借款以及上交稅金等,會形成貨幣支出。
貨幣資金(Money) 是指存在於貨幣形態的資金,包括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
貨幣資金是企業資金運動的起點和終點,是企業生產經營的先決條件。隨著再生產過程的進行,會形成頻繁的貨幣收支。
貨幣資金一般包括現金、銀行存款或其他金融機構的活期存款以及本票和匯票存款等可以立即支付使用的交換媒介物。
凡是不能立即支付使用的(如銀行凍結存款等),均不能視為貨幣資金。
不同形式的貨幣資金有不同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內容,貨幣資金有哪些核算科目呢?為了適應貨幣資金管理的需要,一般設置「現金」、「銀行存款」和「其他貨幣資金」等科目。
其中,「現金」科目用以核算企業的庫存現金,但不包括企業內部周轉使用的備用金。
「銀行存款」科目用以核算企業存入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的各種存款,但不包括企業的外埠存款、銀行本票存款和銀行匯票存款等。
「其他貨幣資金」科目用以核算企業的外埠存款、銀行匯票存款、銀行本票存款和在途貨幣資金等。
(6)金融機構存款變化的原因擴展閱讀:
貨幣資金是資產負債表中的一個重要的科目。
資產負債表(the Balance Sheet)亦稱財務狀況表,表示企業在一定日期(通常為各會計期末)的財務狀況(即資產、負債和業主權益的狀況)的主要會計報表。
資產負債表利用會計平衡原則,將合乎會計原則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交易科目分為「資產」和「負債及股東權益」兩大區塊,在經過分錄、轉帳、分類帳、試算、調整等等會計程序後,以特定日期的靜態企業情況為基準,濃縮成一張報表。
其報表功用除了企業內部除錯、經營方向、防止弊端外,也可讓所有閱讀者於最短時間了解企業經營狀況。
貨幣資金是企業流動性最強、控制風險最高的資產,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大多數貪污、詐騙、挪用公款等違法亂紀的行為都與貨幣資金有關。
因此,必須加強對企業貨幣資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貨幣資金內部控制,確保經營管理活動合法而有效。
參考資料:網路-貨幣資金
❼ 金融機構存貸款增加的原因有哪些
經濟好轉,盈利增加,央行發行貨幣,個別金融機構的風險偏好,特別是存款准備金率的變化等等均有可能。不知你從哪一方面來說!
❽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機構體系變化的原因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金融機構體系變化:大一統的金融百貨公司——分業經營——混業經營趨勢
原因:金回融市場不成答熟,監管不完善,機構內控制度有待改善、實力不強、抗風險能力弱。
有混業的趨勢是因為:國家趨勢的金融全球化,監管一體化,金融自由化,金融創新,等。
❾ 試述商業銀行組織吸收存款的策略,並談談影響商業銀行存款總量變化的因素
這個問題好!
宏觀方面,銀行需要做好本職的業務和人性化的服務,提高服務水平和銀行形象。並提高硬體設施,普及網點。這是微觀方面的前提。
微觀方面。銀行客戶經理可以按照自己的優勢和資源進行營銷。首先要找准營銷對象。然後按照他們的需求和銀行的服務結合起來,做好一個方案。最終達成協議,做好吸收存款的任務和工作。
可以運用是策略我認為可以借用市場營銷中STP營銷,細分市場,即根據客戶的差異性,進行市場細分。然後進行目標市場的選擇,無差異性目標市場策略 、差異性目標市場策略 、集中性目標市場策略。
然後運用4P,驗獲得顧客需求量以及購買力的信息、商業界的期望值,有計劃地組織各項經營活動,通過相互協調一致的產品策略、價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銷策略,完成吸儲工作。
至於存款總量的變化,我認為按照是否人為干預可以分為自然因素和熱人為因素兩個。自然的增減變化指非人為因素影響的存取款轉賬。人為的因素比如內部員工月底考核拉存款啊,月初取走,就是典型的人為因素。分類應該很多,具體影響因素你可以查查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