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黃石市金融中心建設

黃石市金融中心建設

發布時間:2021-07-08 08:40:08

㈠ 黃石市未來幾年交通規劃

1、公路建設
構建「三縱三橫一環」的高速公路網。進一步完善國省道公路網,新增國省道干線388公里,總里程達到949公里,全面覆蓋所有建制鄉鎮,形成較高密度的國省道高等級免費公路網。已有國道基本達到一級公路標准,已有省道全部達到二級公路標准,路面鋪裝達到高級;將重要的縣鄉公路優化整合提升為國省道,新調整的國省道基本達到二級以上標准。
附:「三縱三橫一環」高等級公路網三縱:建成大廣高速黃石段,規劃建設黃石—陽新、麻城—陽新高速公路;
三橫:已有的滬渝高速和鄂東長江大橋,建成杭瑞高速黃石段,規劃建設黃咸(黃石棋盤洲—咸寧)高速及棋盤洲長江大橋;
一環:黃咸高速大冶金湖至陽新棋盤洲段——棋盤洲公路大橋——滬蓉高速官窯至散花段——鄂東長江大橋——大廣高速鄂州花湖段至大冶金湖段。
2、港航建設
發揮黃石作為全國主要港口的地位和作用,全力振興黃石水運。重點建設棋盤洲新港區,完成一、二期工程並形成生產能力,成為鄂東組合港的龍頭,與武漢新港互動發展。按照節約集約利用長江岸線的要求,修編黃石港口規劃,適時啟動棋盤洲港區三期工程,實現港口吞吐能力翻番,推進港口運輸系統、報關通關和運輸信息系統建設,逐步完善港區功能,再造一個黃石新港城。配套建設大冶湖、興國、富池等碼頭作業區,發展專業化泊位、社會化營運,合理有效配置港口水運資源。著力實施長江航道以及富水、大冶湖航道疏浚及建設工程,改造提升入江口船閘等級,打通內河入江口,形成以「一江兩河」為骨架、干支相連、通江達海的航運網。構建港口集疏運網路,完善公路、鐵路連接線,實現鐵公水等多種運輸方式的銜接協調。加快區域岸線資源整合,促進港口資源的集約利用,逐步關停黃石城區內的散貨碼頭,規劃搬遷黃石外貿碼頭。
3、鐵路及航空建設
建成武黃城際鐵路和武九客運專線黃石段,實現鐵路運輸客貨分離和城市之間鐵路客運公交化,提升黃石在全國鐵路東西通道中的地位。爭取黃石在國家鐵路網南北大通道布局中進入有利位置,積極爭取規劃建設的京九客運專線過境黃石並設立站點,貫通鐵道南北通道。加大地方鐵路建設和布局調整力度,調整黃石鐵路線網及站場布局,規劃實施主城區鐵路線網改造和山南鐵路既有線擴能改造,逐步拆除鐵黃支線鐵路,新建山南鐵路延伸線和新冶鋼連接線,全市新增鐵路90公里,鐵路總里程達到381公里。規劃預置機場和機場快速通道選址,積極爭取發展航空。
4、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加強公路樞紐、鐵路客貨運站、物流中心及其配套設施建設,重點加強各種交通方式的銜接配套,提高集疏運能力,努力實現客運「零距離換乘」和貨運「無縫對接」。重點建成團城山、尹家湖兩個「零距離換乘」綜合客運樞紐站,續建羅橋公鐵換乘高速客運樞紐站,規劃建設興國公鐵客運樞紐站,建成鐵山、花湖、大冶南、陽新浮屠四座一、二級客運站,成為城鄉交通一體化的樞紐節點。依託物流園區、港口、貨運站場和信息系統建設,構建城際快速公路貨物運輸網路、省際鐵路貨物運輸網路、國際水路貨物運輸網路,優化運力結構,形成多式聯運、無縫對接的貨物運輸樞紐。
5、公共交通建設
堅持公交優先,形成多層次、集約型、一體化、換乘方便的城市公交體系,著力解決「出行難」問題。優化公交網點布局,基本實現城市公交線路、站、點全覆蓋,加強公交停車場建設,規劃建設談山公路樞紐場站,建成西塞山、峰烈山、黃金山等3座停車場。積極發展低碳公交和智能公交,推動油—電、氣—電混合動力和純動力公交車使用,建設公交電子站牌服務系統。規劃公交專用道,提高公共交通的運行效率;在中心城區和人群密集路段,啟動建設過街天橋和地下通道,緩解人車混行、交通擁擠的矛盾。合理組織交通流,強化道路交通功能管理,改進交通管理和控制,促進城市交通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統籌協調發展城鄉公交事業,實現黃石城區—大冶城區公交一體化發展,積極促進農村班車進城、公交客車下鄉,對有條件的鄉鎮逐步推行城鄉公交一體化,構建城鄉公交資源共享、方便快捷、暢通有序的客運網路。
二、強化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市政設施的投入和建設力度,加快城市路網建設。進一步完善黃石城區組團間的快速道路交通網路,大力推進大冶城區和黃石城區間的交通融合,強化連接陽新城區的交通建設。「十二五」期間,全市新增城市道路面積1500萬平方米。
附:黃石城區路網建設重大工程
沿江道路貫通工程:實施黃石聯海集團至西塞上窯段沿江道路建設和改造工程,貫通中心城區沿江道路;
河富大道建設工程:延伸河西大道,建設河富大道,實現黃石城區與陽新沿江城鎮帶的對接;
黃荊山北麓沿山道路建設工程:提升山北出行能力;
黃思灣隧道復線工程和月亮山隧道建設工程:強化中心城區與黃金山南北多重對接;
寶山路、聖明路路延伸工程:形成與山南地區及大冶湖地區的多重對接;
下陸、鐵山路網改造建設工程:實施東方大道二期、長樂大道及延伸段、東景路延伸、蘇州路延伸(與發展大道對接)和鐵山106國道—鐵賀線(跨火車站)立交橋建設,改善下陸區、鐵山區路網結構。

另:1、建成棋盤洲大橋,公鐵兩用橋,連接京九線。
2、城區部分道路拓寬。
3、陳家灣-汪仁隧道建成通車。
4、公交數字達到60。黃石市遠期主幹線網路將由11條組團間干線組成:遠期規劃公交次干線21條,其中保留13條,調整4條,新增4條;遠期規劃公交支線20條,其中保留4條,調整2條,新增14條。
5、建成多個公交換乘樞紐站。到2020年,規劃建設公交場站17個,公交綜合場站6個,公交車發展控制在1170標台,萬人公交擁有量達13標台;旅遊公交規劃為以中心城區為依託的磁湖之旅、以下陸鐵山為主的鐵山之旅、以陽新縣自然風光為線的生態之旅、以大冶青銅歷史文化底蘊為依託的青銅之旅;城市軌道建設規劃以現有的鐵路線路為基礎,拓展快速公交系統使之成為城市公共線路;在輪渡公交規劃中設計了5條航線,保留上窯到浠水散花鎮的線路,新增上窯——茅山、上窯——蘄春、上窯——橋北以及一條旅遊航線。
6、武黃,黃石-九江輕軌建成通車,黃石-武漢公路達到13條。
7、黃石開通4條快速公交線路,1號線2015年通車。
此外,規劃遠期BRT作為軌道交通的輔助延伸線,和軌道交通一起組成黃石市的公共交通網。黃石現有下陸至華新水泥廠鐵路專用線,規劃中利用了此專用線,遠景沿武九鐵路從下陸延伸至大冶城區,形成由花湖至西塞山區,勝陽港經下陸、羅家橋至大冶城區,有效地鏈接城市主要功能片區、組團的城市輕軌交通線
L1一號線為輕軌線路(銅黃色標識),二號線L2為地鐵線路(青色標識)。具體走向為一號線L1起點黃石陳家灣站(既現黃石東站——湖濱大道站——愛康醫院站——八卦嘴站——胡家灣站——新下陸站——下陸職教站——牛角山站——楠竹林——港湖北站——城北新區——大冶北站(尹家湖),其中設計預留4—6個車站,一共19個車站左右,2號線L2一期起點師范學院站——牛尾巴站——桂花廣場站——理工學院站——黃石北站(將來可換乘城際鐵路,也預留為換乘3,6號線)——肖家鋪站——老下陸站——港湖站——七里界站——菁華中學站——人民廣場站——老師范站——大冶墈頭站,其中2號線大冶墈頭預留介面擬2期擴建時延伸到銅錄山以及馬叫(預留8個車站),一共21個車站;據悉,兩條線路所有車站均為高架車站,避免浪費大量工業用地。
快速公交1號線:黃石大橋局-黃石大道-磁湖路-談山隧道-濱湖大道-新冶大道-觀山路-大冶大道-大冶客運站。
快速公交2號線:黃石火車站—站前大道(接軌道交通線)—金山大道—李家坊隧道(接軌道交通線)—桂林北路—杭州東路—天津路,該線路主要滿足羅橋火車站和黃石市中心城區之間的快速公交需求。
快速公交3號線:大橋局—迎賓大道—大泉路—城際鐵路黃石公交站—發展大道—東方山路—鐵山,該線路主要滿足鐵山的快速公交需求以及城際鐵路與黃石中心城區之間的對接。
2014-2015年:四棵老街—新下陸的34路車;鐵山—黃石火車站的35路車;汪仁至黃石火車站的40路車。2015年,擇機實施開行楠竹林至黃石大橋局的38路車。為配合武黃城際鐵路的開通,便於乘客轉乘出行,黃石將擇機開行黃石北站至鄂州花湖葉家樓的36路車;黃石北站至黃石北站的37路車,以伍家洪(武黃城際鐵路)公交樞紐為中心,連接團城山組團,形成環線。

㈡ 請問建設金融中心金融機構有什麼優勢

1、金融中心會吸引大量的資金投資者,這不僅為金融機構提供了豐富的回資金來源和答投融資機會,而且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客戶,從而使金融機構整體收益;
2、建設金融中心具有集聚效應,會吸引大量有良好資質的金融服務機構入駐,比如律師事務所,會計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以及其他機構等,這無疑大大完善了當地金融服務的配套設施水平,從而提高了金融機構的服務水平和服務能力;
3、大量金融機構聚集在金融中心,不僅可以增強相互之間的競爭,而且它們之間也可以開展合作,享受集聚效應和規模效應。不管怎樣,都能夠提高金融機構的整體實力;
4、金融中心作為國際或者地區的資金融通的中樞,必然會受到國際世界的關注,金融機構可以憑此接觸到更多國際化的大企業,從而有利於提高自身知名度和推動自身的國際化發展步伐。
總之,建設金融中心對金融機構來說是再好不過了,這就好比大樹底下好乘涼。

㈢ 建設區域金融中心需要做什麼

ABC
D超出了區域的范疇

㈣ 「區域金融中心」對城市發展的作用很大嗎

對企業來說,融資更方便一點。有助於地方企業發展

㈤ 黃石市黃金山開發區征地補償價格

項目名稱
「金山工業區黃石中央景觀帶城市設計」

項目概況

長江黃石中游,是該地區的水陸交通樞紐,東南湖北湖北對區域經濟中心有顯著影響。黃石市冶煉史上的一個重要基地,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其中佔主導地位黃石港區,土地面積下,西塞山區,鐵山,大冶,陽新縣和經濟發展,全市土地總面積4630平方公里,市區面積?237平方公里,為7074萬人民在城市地區的常住人口。城鎮水平49.6%。 2006年,全市完成國內生產總值(GDP)406.47十億人民幣,4.133十億人民幣的財政收入。

2006年,城市總體規劃黃石實現城市區域一體化和經濟發展戰略,加快當地,市政府的發展速度決定了區域的部分劃歸黃石大冶市經濟的實施開發區託管,命名為黃金山工業區,工業區人口的所有的規劃和建設,由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管轄行政和其他事項託管區。

工業區東部黃金山街道辦事處西塞山區河口,西線高速公路(金山路),南起大冶南岸,北至黃荊山南腳,18公里,距離東到西,南到北5-8范圍公里,?約150平方公里,約80,000人現狀人口。工業區范圍起步區:西高速公路,東利廣場隧道延長線,黃荊山北,南到規劃的大棋路,約19平方公里(基本上是2001年的總體規劃范圍內)的面積。黃金山工業區,包括橋街道辦事處杜王老村,東岳街道辦事處寶山村,王韌鎮。 2006年,為更好地指導新區的開發建設,黃石經濟發展都推出了一個全新的領域概念規劃,詳細規劃控制區的起步區,工業園區詳細規劃,農村居民點詳細規劃,以及一系列重要區域景觀規劃的重要規劃和設計。

根據新的總體概念規劃,起步區規劃的空間結構:「一帶,兩心,三帶,多廊」沿線

功能結構的形成:沿主軸線服務業的布局和居住綜合服務中心。

兩心:安排相結合的綜合服務分中心兩個工業園區。

三個方面:西部現代製造業,高新技術在中部,東部的綜合性工業園區工業園區工業園區。

多庫:多重生態綠廊。

2007年,建築行業一直在緊鑼密鼓黃金山地區,已經完成了一些主要道路,駐扎在該地區的初步估計的建設也有幾百家企業,工業區黃石市近年來已成為一塊土地。據區預計2008年開工面積的綜合服務中心的建設,這是建立在工業景觀的一個重要的新領域和公共服務頻帶的中心。為了建立中央帶和公共服務具有視角大,計劃舉辦本次徵集的具體概念。

三,規劃面積

大冶湖南到北到黃精腳下,抵達策劃萬物城市道路,約6.45平方公里區域范圍。該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特色和環境特色,區行政中心是城市發展的未來定位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據初步審議市政府,結合新的概念規劃,該地區的意圖安排包括:市體育中心(體育公園),新區行政中心,區創業服務中心,企業總部中心,康樂及文化設施,居住,岸上觀光。

4,規劃目標,任務

1,新功能的定位系統研究中心以及與風景和老城區,大冶市區和工業園區的互動;

2,採用先進的理念,自然景觀黃石特色,文化內涵等多角度,廣泛,深入分析黃石市城市規劃的歷史和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和內容當地的文化底蘊,結合城市發展和工業區建設需要研究,以確定功能布局,建築形式,交通組織,空間景觀形態,景觀規劃以及中央帶等的管理要求;

3,中央研究景觀帶景觀特徵,要素和樹立城市新形象在21世紀,通過城市設計,城市形態完美區,形成城市和生活環境的良好形象。

5計劃的研究

1,分析和現狀黃石市,梳理自然,文化,經濟和城市特色的內涵在該地區的研究和各種自然的融合的評價該地區的文化資源,特別是新的功能布局和城市風格定位的歷史;

2,協調空間尺度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完成了新的顏色,城市景觀特色研究,建築形式和建築高度,街道景觀,景觀,規劃水環境,城市文化和城市設計等方面與規劃技術指引的建議;

3,研究規劃城市的城市天際線,景觀作為配置文件,以確定建築高度分區,建築特色和夜間景觀設計,並提出相應的措施,保護和控制要求的重要景點;

4,以確定的城市旅遊景點和視線走廊,完整的重要領域,並在規劃研究,規劃和控制的關鍵節點重要領域,並提出具體的設計要求; 5,為區域分析和案例研究的詳細設計;

6,研究項目的成果的基礎上,制定相應的對策規劃,城市規劃和建設管理的優化,城市規劃有效地指導了地區管理和建設。
7,本機可以根據經驗和需要進行設計,增加上面沒有提到的研究項目,但需要補充的內容。

㈥ 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框架初步研究—以黃石市為例

劉忠明1徐波1姚燕1倪宇飛2徐旭東2趙婷2

(1.湖北省地質科學研究所;2.黃石市國土資源局)

摘 要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是實現地質資料管理由省級向地市級延伸的基礎。數據中心建設可成立地級市

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小組,下設中心建設籌備小組、中心基建小組和技術應用小組,各司其職,開展相關工作。中

心建設技術路線是:中心建設方案制訂→中心基礎設施和軟硬體建設→中心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共享與服務。建立黃

石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充分挖掘地質資料及其信息的潛在經濟價值,對於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

0 引言

2006年國務院在《關於加強地質工作的決定》中明確要求:「建立健全地質資料信息共享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加快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建設國家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和全球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投資環境信息服務系統。」2009年湖北省啟動了《黃石市城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和產業化試點工作》項目,其中目的之一是探討和研究省級地質資料管理如何向地級市延伸。經過三年多的工作,項目組提交了《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指南》和《黃石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方案》。作者在這些成果的基礎上,探討了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的建設框架。黃石市是一個礦業城市[1-3],礦業發達,礦政管理任務繁重,礦山環境恢復與治理工作壓力巨大。如何實現黃石市地方經濟的成功轉型,保持礦產資源與城市環境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建立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充分挖掘地質資料的潛在價值是必經之路。

1 建設目標、原則與中心職能

1.1 建設目標

中心建設總體目標是依託地級市地質資料管理服務系統,開展地質資料集群,實現地質資料信息的平台管理,建立、更新不同類型的資料庫,為城市建設、礦政管理和宏觀決策提供技術支撐,開發地質資料信息服務產品,實現地質資料信息共享與服務,將地質資料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促進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

1.2 建設原則

中心建設原則是在建設中心大樓和在進行系統的技術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各地級市城市地質資料檔案管理、地質資料基本特徵,結合各城市地質工作的社會化實際需要,採用資料庫建設、現代軟體工程等設計思想和設計方法,遵循實用性、可操作性、前瞻性、標准化、可視化、網路化、智能化、集群化、可維護性和開放性等原則。其中實用性要求中心大樓建設應考慮實用性,能儲存管理成果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和原始地質資料,滿足礦政的平台管理需要,軟硬體建設與地方電子政務系統相結合。資料庫和軟體系統平台設計必須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用戶對系統的需求,系統功能齊全、經濟實惠、操作簡單、快捷方便。

1.3 中心職能

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隸屬於市國土資源局,由市國土資源局和市政府辦公室雙重領導。

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具有管理、組織協調和服務職責。

管理職責: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資料登記、數據管理、系統管理與維護、設備管理、軟體管理、人員管理、人才培養計劃管理、涉密管理、合同管理、安全管理、產品管理、資金管理、技術管理、價格申報等。

組織協調職責:組織數據、數據更新,聘請專家,協調技術支撐單位工作。組織會議,組織社會化服務產品。與平級、上級和全國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加強聯系。

服務職責:研發或委託研發地質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產品。為政府和用戶提供地質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產品。

1.4 中心任務

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的主要任務是系統維護、項目研究、產品研發和產品服務。系統維護、項目研究是基礎,產品研發是關鍵,產品服務是目的。

系統維護:做好地質資料數據的匯交收集、登記、管理與借閱工作。不斷補充數據,完善系統功能。維護系統的穩定和安全。做好地質資料數據的保密安全工作。加強軟體系統的集群化和最優化組合試點。

項目研究:開展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化項目研究和相關專題研究。

產品研發:在地質資料集群化產業化項目研究同時或之後,研發地質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產品、服務形式,為產品服務提供產品庫。

產品服務:根據用戶需要,從產品庫中提取產品供用戶使用。做好產品宣傳(片)和需求調研工作。

2 總體框架

2.1 中心建設

由市政府出面,組織成立黃石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小組,下設中心建設籌備小組、中心基建小組和技術應用小組,各司其職,開展相關工作(圖1)。

圖1 黃石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構架

在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內部劃分相關工作室,分工協作。內部成立辦公室、項目研究室、產品研發室、財務室、產品服務室。負責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與服務工作,負責與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的事業單位和軟體公司之間的業務聯系。以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工作為抓手,完善日常管理工作,逐步建立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

2.2 管理服務系統建設

根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目標和任務,設計、建設好地級市地質資料管理服務系統。地級市地質資料管理服務系統由功能系統、分類系統和支撐系統三部分組成。

2.2.1 功能系統

黃石市地質資料管理服務系統主要分為:資料服務、礦政服務、城市建設服務和系統維護四部分(圖2),體現出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的主要工作和職能,每個部分都具有數據組織、數據錄入、數據檢查、數據維護、信息查詢、統計分析、編輯等功能。

圖 2 黃石市地質資料管理服務系統構架

資料集群:一是對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和成果地質資料的集群,方法有匯交、收集、資料共享等;二是地質圖書資料、地質標准規范、地質工具書等的集群,方法有收集、購置、資料共享等;三是地質項目、地質成果的集群;四是其他資料庫、多媒體等的集成。

資料管理:建立地質資料目錄資料庫和原始地質資料資料庫,實現地質資料目錄查詢和地質資料電子瀏覽功能。完善地質資料平台借閱服務管理及其功能。

圖書管理:分為地質論文、專著、教材、專集、報刊、科普、其他等部分,分別建立地質圖書資料庫,便於查詢和瀏覽。

數據管理:主要分為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地質專業資料庫、地質圖形庫管理三部分。建立、完善這些資料庫,實現數據統計分析、自動生成、自動成圖等功能。

礦政管理:主要涉及規劃管理、地礦單位資質管理、地質項目管理、地質資料管理、礦產管理、地質環境管理、礦業權管理、地質信息管理等。完善一張圖管礦專題資料庫,實現礦政管理的可視化。

信息共享與服務:提供原始資料庫、成果資料庫和模型庫等地質產品服務。其中成果資料庫主要有項目庫、專項庫、圖形庫、專業資料庫等。黃石市板岩山危岩體治理工程項目資料庫是一個項目庫,黃石市礦業權規劃資料庫、黃石市一張圖管礦是專項庫。

2.2.2 分類系統

主要對地質資料、地質數據、地質圖、地質信息化服務產品進行分類管理。黃石市地質資料分為11大類、100 多個數據類型。

2.2.3 支撐系統

主要有:集群體系、數據中心、專家系統、涉密管理、程序管理、協議管理、合同管理、資金管理、法律法規、標准規范等。通過行政、技術等服務工作,為管理系統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2.3 資料庫建設

資料庫建設流程是:地質數據需求調查→地質數據要素全面清理→資料庫設計→試點數據錄入建庫與調試→數據錄入建庫→數據更新、維護。

資料庫設計,要求反映的地質要素要全,由空間數據和屬性數據組成,結構合理,操作性強。待資料庫建設方法成熟後,進行大規模數據錄入,正式建立資料庫。

2.4 地市級地質資料匯交機制的研究

如何將全國地質資料館和各省(市、區)地質資料館的地質資料匯交與收集的規章制度、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延伸到市縣級地質資料館,需要進行探索和實踐,最終建立一套完整的匯交機制,進而建立地市級地質資料數據中心。

第一,成立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立並完善機構設置,起草並實施《黃石市地質資料匯交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

第二,建立以匯交為主的地質資料集群機制。

第三,建立地級市地質資料匯交網路系統。

第四,加強地質資料匯交驗收力度。

3 中心建設方法

中心建設技術路線是:中心建設方案制訂→中心基礎設施和軟硬體建設→中心地質資料管理→信息共享與服務。

中心建設方案制訂的基本方法:以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項目為支點,根據地級市地質資料中心建設指南,起草中心建設方案。在此基礎上,進行問卷設計及調查,參觀考察,徵求意見,數易其稿,經過評審認證,最終形成方案報批稿。

中心基礎設施和軟硬體建設:包括地質資料庫建設(原始、實物、成果地質資料)、硬體建設、軟體建設、系統建設、資料庫建設、網路通訊建設和電子政務建設。

中心地質資料管理:加強地質資料保管員的責任意識和保密意識,提高業務水平。根據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和實施細則,建立並完善地級市地質資料管理辦法。

中心地質資料信息共享與服務:研究和實施地質資料集群機制,實現地質資料信息共享,擴寬地質資料信息社會化服務產品領域,提升產品質量。

4 中心建設意義

長期以來,黃石市地質資料分散、綜合研究程度不夠、數字化信息化程度不高,嚴重製約了地質資料服務水平、服務質量和服務效益。建立黃石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充分挖掘地質資料及其信息的潛在經濟價值,對於創新服務機制、提高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對於減少建設項目重復投資,避免、減少投資風險,實現礦產資源物盡其用,礦山環境恢復與治理,也具有現實意義。

在黃石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的統一框架下,不斷完善湖北省黃石市地質資料管理服務系統。依據工作方案,落實黃石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機構、人員編制、經費來源。起草技術規范、標准、指南、管理制度、管理辦法、實施細則等,力爭成為礦業城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的領頭羊,為培訓和普及全國地市級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建設提供技術支撐和管理經驗。

目前,全國地質資料數據中心和部分省(市、區)地質資料數據中心正在建設之中,實現地質資料管理向地級市延伸是必然趨勢。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試點工作項目組也在積極探索建立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的方式和方法。通過地方行政主管部門、國土資源主管部門、地質資料信息服務集群化產業化項目組等的共同努力,一定會建設好地級市地質資料數據中心,為城市建設和城市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參 考 文 獻

[1] 劉忠明等 . 湖北省黃石市礦業發展史研究 [J]. 華南地質與礦產,2008,93(1):65 ~ 69.

[2] 劉忠明等 . 黃石市礦業遺跡基本類型、特徵及其開發利用建議 [J]. 華南地質與礦產,2009,97(1):72 ~ 81.

[3] 韓培光等 . 黃石市現代典型礦業遺跡基本特徵及開發建議 [J]. 資源環境與工程,2008,22(3):377 ~ 386.

閱讀全文

與黃石市金融中心建設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打新股票倉位 瀏覽:568
天涯推薦股票 瀏覽:999
股指期貨最少多少資金 瀏覽:740
華楓投資 瀏覽:974
炒股炒外匯 瀏覽:922
港澳一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643
癌症銀行貸款 瀏覽:150
短期理財渠道 瀏覽:813
段永基投資 瀏覽:251
中國外匯管制限額 瀏覽:288
股指期貨後買基金 瀏覽:254
2880表價格 瀏覽:232
中林集團信託 瀏覽:193
在陸金所里投資安全嗎 瀏覽:315
期貨大行情特點 瀏覽:239
買基金用什麼賬戶 瀏覽:90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建行 瀏覽:185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
pe股票ttm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海航投資值得長線嗎 瀏覽: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