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銀行內部控制管理的三道防線有哪些
三道防線是指預防性風險管理、存款保險制度、緊急救援制度,是商業銀行為防範內部回風答險設置的內部制衡與監督機制。
② 簡述銀行內控的三道防線
由「自我約束」和「不相容職務分離」控製作業偏差的「第一道防線」
各職能部門的「自我約束」與「盡職監督」控制,是商業銀行的「第二道防線」
內控管理部門的協調監督,內部審計部門的再監督,連同監察部門、
③ 以下不屬於金融監管三道防線的是
選擇b不要跟新巴塞爾協議的三大支柱弄混了,其三大支柱有1最低資本充足率2監管3市場約束。在金融聯考題里有考到。
關於金融監管的三道防線的話是ACD。要注意掌握機構性監管和功能性監管和我國的發展趨勢。希望對你有幫助
④ 銀行內控的三道防線是什麼
銀行內控三道防線是指預防性風險管理、存款保險制度、緊急救援制度,是商業銀行為防範內部風險設置的內部制衡與監督機制。
目前,對商業銀行如何設置「三道防線」,已無明確的監管要求。但是,經營管理中各項活動對既定目標的偏離和偏差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不但可能形成風險、造成損失,還可能釀成刑事案件,甚至導致商業銀行破產。
我國《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指引》規定,商業銀行內部控制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一、全面性。
銀行的內部控制不是只針對某一方面進行的,而應當滲透到商業銀行的各項業務過程和各個操作環節,覆蓋所有的部門、崗位和人員。不能留有死角和空白,要做到無所不控。
二、審慎性。
內部控制應當以防範風險、審慎經營為出發點,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尤其是設立新的機構或開辦新的業務,都應當體現「內控優先」的要求。
三、有效性。
內部控制應當具有高度的權威性,真正落到實處,任何人不得擁有不受內部控制約束的權力;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應當得到及時反饋和糾正。
四、獨立性。
內部控制的檢查、評價部門應當獨立於內部控制的建立和執行部門,並有直接向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報告的渠道。
(4)金融機構築牢三道防線擴展閱讀:
商業銀行內部控制的目標是:
一、保證國家法律法規、金融監管規章和商業銀行內部規章制度的貫徹執行;
二、保證自身發展戰略和經營目標的全面實施和充分實現;
三、保證風險管理體系的有效性;
四、保證業務記錄、財務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時、完整和真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銀行內控
⑤ 有效銀行監管的三道防線是什麼
三道防來線:預防性風險管理自、存款保險制度、緊急救援制度
作用:
商業銀行"三道防線"作為內部控制的組織體系,旨在糾正偏差、防控風險。商業銀行要基業長青,必需立足長遠,考量預期收益與當期成本,有目的、有重點的設置內控防線。同時,內部控制是一個過程,作用於業務流程的"三道防線"彼此不是孤立設置相互替代的,而是互為補充、相互強化的系統。必須發揮業務流程中三道防線的系統合力,形成糾錯防弊的機制性保障,才能有效控制偏差和風險,進而夯實管理基礎、提升經營效率。
⑥ 2019年郵政集團工作會報告指出,健全「三道防線」風險治理體系,關鍵在於什麼防線
答案:關鍵在於內部審計防線
⑦ 如何防範商業銀行綜合櫃員制操作風險
(一)加強實行綜合櫃員制的可行性調查。綜合櫃員制是經濟金融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制度實施的有效性與該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企業經營狀況、金融機構所佔市場份額、科技水平、員工素質密切相關。實行綜合櫃員制需在認真調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科學可行性論證,這是規避投資風險的有效途徑,對講求效益的商業銀行來說是必須的。
(二)完善規章制度,狠抓制度落實。金融風險與金融機構「相伴終生」,任何模式下都有風險存在。制度設計者的責任就在於最大限度的減少制度漏洞,把趨於完善做為終極目標。首先,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不斷修訂和完善制度,使之更加規范化、科學化。重點是對業務操作的實時監督,筆者認為以櫃員「唱收唱付」為啟示,完善客戶確認機制,對大宗業務採取電話或傳真方式由客戶單位再確認機制,客戶確認要具備可視性和記錄功能。其次,要對相關配套制度和措施的完善。改革分配製度,明確經營責任,量化考核目標,嚴格獎懲制度,形成向一線傾斜、向貢獻突出人員傾斜的勞動工資分配體系。在完善制度的同時,還要在認真落實制度上下功夫,加大對違規操作的查處力度,形成人人遵守制度、按章操作的良好環境和氛圍。
(三)加強內控建設,完善防範機制。一是要加強內部監督。首先,將櫃員崗位制約做為風險防範的第一道防線,做到責任到崗,落實到人,相互制約,互相監督,以減少一線的風險;其次,全面落實總會計、坐班主任、業務監管員制度,築牢「三位一體」的第二道防線;第三,加強事後監督,並進一步完善監控系統的功能,實現監控系統聯網集中管理,加強對監控信息的分析利用,充分發揮第三條防線的作用。二是發揮審計作用,加大再監督力度。要充實審計部門的力量,提高內部審計的頻率,加大內部審計的查處力度,充分發揮再監督的作用。
(四)加強人員培訓,提高員工素質。實施綜合櫃員制對臨櫃人員業務素質提出更高的要求,櫃員業務素質和操作技能的高低是綜合櫃員制能否成功推廣的關鍵。為此,商業銀行應建立櫃員培訓制度,制定中長期和短期櫃員培訓計劃,加強對櫃員業務規程、計算機操作,點鈔技能的培訓,強化對櫃員的法制教育。
⑧ 簡述銀行業金融機構內控管理的 三道防線
三道防線是指預防性風險管理、存款保險制度、緊急救援制度。
1、預防性風險管理:
無論是監管部門的規定,還是商業銀行的管理實踐,均將直接進行業務操作,面向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的一線崗位、機構作為內部控制最前沿的第一道「防線」。通過建立營業機構不同崗位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工作機制,形成由「自我約束」和「不相容職務分離」控製作業偏差的「第一道防線」。
2、存款保險制度:
由於委託代理中存在信息不對稱,「一道防線」的自我約束和崗位制約可能因內部人的串通而流於形式。為此,各商業銀行還設置了內控「第二道防線」。各職能部門的「自我約束」與「盡職監督」控制,是商業銀行的「第二道防線」。
3、緊急救援制度:
由於商業銀行具有經營多元化和組織層級制的特點,各分支機構、部門的多元利益並存,更易出現因本位主義使經營管理活動偏離戰略目標和整體目標的問題。因此,需要對職能部門的自我約束和盡職監督進行監督。
(8)金融機構築牢三道防線擴展閱讀:
銀行業金融機構三道防線的必要性:
目前,對商業銀行如何設置「三道防線」,已無明確的監管要求。但是,經營管理中各項活動對既定目標的偏離和偏差無時不有、無處不在,不但可能形成風險、造成損失,還可能釀成刑事案件,甚至導致商業銀行破產。
加之,經濟金融形勢風雲變幻,商業銀行經營管理風險日趨復雜多樣,案件防控壓力不斷加大。設置內部控制防線已經成為商業銀行實現企業目標和強化內控管理的客觀需要,其目的就是保證經營管理按計劃進行並及時糾正各種重要偏差,防控風險,遏制舞弊、杜絕案件。
實踐中,各家商業銀行基於對三道防線的不同理解,設置了不同的防線。由於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是企業管理永恆的主題,內部控制「防線」的設置應當權衡實施成本與預期效益。在商業銀行經營管理中,哪些環節偏差頻率高、風險危害大就應該在哪裡設置防線。
商業銀行的管理和控制圍繞著業務經營展開,因此,筆者認為,只有從商業銀行業務流程角度出發設置「三道防線」才能夠最有效地防控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偏差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