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互聯網金融打破壟斷

互聯網金融打破壟斷

發布時間:2021-07-08 17:10:42

1. 互聯網是怎樣摧毀金融行業

摧毀一詞太過分了,只是改造顛覆而已,新事物替代舊事物這是規律大勢所趨。互聯網背後的思維是去中心化、民主平等,但現在的斯諾登事件以及越來越多的黑客監聽事件極有可能讓互聯網分割成各個國家的區域網,所以不要太得意了~~~~歡迎關注互聯網金融的有志之士來金融114學習交流探討

2. 打破特權壟斷真有那麼難嗎

開弓就沒有回頭箭,全面深化改革不是修修補補。而打破特權壟斷就是當前我國全面改革的最大阻力。
實際上,在過去很長的時期內,涉及壟斷行業的改革問題常有提及。然而,在強大的利益干擾下,特權壟斷似乎沒有被真正地切斷,反而其囂張的氣焰愈發強烈。那麼,打破特權壟斷真有那麼難嗎?
近一段時期,傳統銀行與余額寶之爭當屬社會最為關注的焦點。當然,作為長期享有壟斷優勢的傳統銀行,其也面臨著強烈的改革壓力。至於最終能否有效破除傳統銀行業的特權壟斷,則成為本輪改革的關鍵性看點。畢竟,以余額寶為主的互聯網金融代表了大部分民眾的意向,即體現出還富於民的特點。而以傳統銀行為代表的壟斷性行業,則代表著少部分利益者的切身利益。於是,本輪利益之爭也必然會影響到整個經濟改革的發展趨向。
不可否認,從誕生至今不足九個月的余額寶,其發展之勢可謂驚人。按照前期天弘基金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2月26日,余額寶用戶數已經突破8100萬。而在隨後不足一個月的時間內,余額寶的用戶量更是增加超過了2000萬,其規模或已突破了5000億元。至此,以民生、中行、工行為主的傳統銀行均推出了類余額寶產品,以控制存款加速流失的風險。
然而,就在近期,阿里與騰訊分別與中信銀行聯手開始推出網路信用卡。另外,有媒體報道,支付寶與微信也進攻線下的支付業務。結合近期阿里與騰訊等獲得了首批民營銀行的試點項目等消息,管理層也按捺不住,終於「出招」回應。
3月14日,央行發文叫停了二維碼支付以及虛擬信用卡。近日,又有消息指出,央行擬嚴格限制第三方支付,即轉賬單筆不能超過1000元,消費單筆不能超出5000元。此消息一出,馬上引起社會的熱議。
按照媒體披露的信息顯示,根據《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草案,個人支付賬戶轉賬單筆不超過1000元,年累計不能超過1萬元;支付機構應對轉賬轉入資金進行單獨管理,轉入資金只能用於消費和轉賬轉出,不得向銀行賬戶回提。個人支付賬戶的資金來源僅限於本人同名人民幣央行借記賬戶。此外,也有草案指出,個人支付賬戶單筆消費金額不得超過5000元,同一個人客戶所有支付賬戶消費月累計金額不得超過1萬元。超過限額,應該通過客戶的銀行賬戶辦理。
如果上述草案得到通過,必然會對相關的機構構成很大的影響。
事實上,在前幾周,周行長公開表示並不會取締余額寶。但是,對余額寶等金融業務的監管政策會更加完善。可見,隨著余額寶們規模的迅速壯大,且相關的業務已經得以深入開展,管理層對余額寶們的監管也正逐步體現。
盡管如此,但是筆者郭施亮對上述提及的一系列措施產生如下的質疑。
第一、管理層的監管是否過度?從目前余額寶們的發展趨勢來看,確實嚴重影響到傳統銀行業的正常發展。而余額寶們憑借著較高的年化收益率、便捷的交易模式以及低投資准入門檻等特點而深受普通民眾的歡迎。當然,「存款大搬家」
現象確實牽涉到傳統銀行的切身利益,而背後隱藏的金融風險也是不容忽視的。於是,在各類寶瘋狂崛起的同時,監管確實需要。但是,如何監管卻是一種學問。
針對近期管理層頒布的一系列監管措施,在大家看來,監管的力度似乎過大了。若以近期熱議的草案分析,嚴格限制轉賬與消費的金額,且限額過小,確實不利於相關產品的發展。再以3月14日的措施為例,央行發文暫停了二維碼支付和虛擬信用卡,實質上屬於對金融創新的扼殺。
第二、打擊背後會否牽涉到利益者的切身利益。正如上文所述,全面改革即要打破特權壟斷,並非所謂的修修補補。在金融創新持續升溫之際,管理層的過度監管已然影響到互聯網金融的生死存亡。或者可以這樣認為,相關利益者表面上打著保障消費者權益的口號,實質上卻是對互聯網金融進行一次全面性的清算。
過去,傳統銀行業依靠特權壟斷實現了巨額的利潤。而其中,息差以及中間業務收入成為最主要的收入來源。以息差收入為例,按照國外成熟銀行的標准,一般的息差設定在1.5%左右。而國內則設置在3%以上。再以中間業務收入為例,2003年傳統銀行中間業務收入項目中的收費項目為300多種,而如今達到3000多種。更有數據監測,以銀行卡為例的各種收費費用達到其中間業務收入的50%以上。可以這樣認為,傳統銀行的特權壟斷因素維持著龐大的息差以及中間業務收入,也是傳統銀行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面對余額寶們瘋狂進攻之際,傳統銀行只能走兩條路,其一是徹底改革,適應利率市場化的發展;其二是頑強抵抗,動用一切的力量阻礙金融創新,以維系原有的利益。
筆者認為,長期存在的特權壟斷嚴重阻礙了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而打破特權壟斷將決定本輪改革的命運。至於迅速崛起的互聯網金融,管理層更應該合理引導,肯定它的創新模式,而不是用過度的監管手段進行扼殺。

3. 應對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目前已經作出了哪些變革和創新

互聯網金融最大的創新,是它打破了銀行的壟斷,使得人們理財的成本大大回降低。而銀行在聯答合央行與銀監會進行打壓的同時,也採取了一些積極的措施,比使很多商業銀行,如中信銀行,就聯合阿里巴巴發行了互聯網信用卡,很多銀行也在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改善自己的終端,畢竟,互聯網公司有天然的優勢,銀行要革新服務,必須與他們合作,不過,銀行方面的變革還是不太多的,畢竟互聯網金融只是對中小投資者有利,而大投資者是不會接受互聯網金融的,銀行的私人銀行業務沒有受到什麼波及。美國之所以沒有互聯網金融,就是因為銀行沒有壟斷,且銀行服務全面,所以互聯網金融的歷史意義在於打破壟斷,其實真正的產品創新並沒有多少!

4. 國家為什麼鼓勵發展網路金融

鼓勵或推進互聯網金融發展的本質上有利於推進金融創新和金融自由化,回加快利率市場化答進程,改善競爭質量,打破國企壟斷,減少金融排斥。
所謂網路金融,又稱電子金融(e-finance),是指基於金融電子化建設成果在國際互聯網上實現的金融活動,包括網路金融機構、網路金融交易、網路金融市場和網路金融監管等方面。從狹義上講是指在國際互聯網(Internet)上開展的金融業務,包括網路銀行、網路證券、網路保險等金融服務及相關內容;從廣義上講,網路金融就是以網路技術為支撐,在全球范圍內的所有金融活動的總稱,它不僅包括狹義的內容,還包括網路金融安全、網路金融監管等諸多方面。它不同於傳統的以物理形態存在的金融活動,是存在於電子空間中的金融活動,其存在形態是虛擬化的、運行方式是網路化的。它是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產物,是適應電子商務(e- commerce)發展需要而產生的網路時代的金融運行模式。

5. 互聯網金融會不會崩盤

放心,不會,因為現在能生存的平台都是有乾爹和大腿的,比如新融網的乾爹是誰

6. 互聯網金融協會 曾光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迅速,正日益成為傳統金融的補充,也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內,今年被首次寫入容本屆政府工作報告;以更加開放、包容的思維和理念,在控制互聯網金融風險的同時,引導互聯網金融行業規范化發展,讓互聯網金融行業健康成長。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的金融業態,為探索金融創新的有效監管模式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機遇,更重要的是互聯網金融行業協會要引導互聯網金融企業,通過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推動我國金融創新,打破金融壟斷,讓互聯網金融更好地為經濟發展服務,為我國經濟轉型升級服務,成為我國金融創新的領跑者。

7. 如何應對互聯網金融對壟斷國有金融業的挑戰

金融行業本來就是極具互聯網機會的行業,因此金融互聯網化是一個必然內的趨勢。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容創新,是一種形式上的創新而非對金融本質上的創新。互聯網金融相對於傳統金融,並沒有創造出傳統金融所不具有的新功能(尤其從目前來看,互聯網金融沒有明顯的貨幣創造功能),因而更像一種為滿足人們對金融功能的需要而衍生出的對傳統金融的補充和延伸。在這場博弈中、在金融市場的每一個細分領域中,誰的動作快一步、誰能搶佔先機、誰更好的發揮了上面所說金融的基本功能,誰就更能迎合民間資本的融資需求。
而從功能視角來看,互聯網金融雖然沖擊了傳統金融,但傳統金融與互聯網金融不會存在絕對的勝負,二者將會逐漸融合,互為補充。尤其是對傳統金融來講,將會吸收互聯網金融的特性,二者共同形成新的金融體系。

8. 國營壟斷企業遭受互聯網金融沖擊,該怎麼做

1、擁抱變化
2、積極轉型
3、滿足需求
4、創新發展

9. 13家被約談網路平台企業表態,金融服務企業該如何更好的得到監管呢

需要指出的是,近年來,我國利用互聯網技術進行金融運營的電子商務公司,P2P網路借貸平台,眾籌網路投資平台,理財移動財富管理和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已全面鋪開,將投資和財富管理帶給公眾。並且金融服務很方便。但是,與此同時,由於相應的監管措施不足以及第三方資金的支付方式不透明,許多互聯網金融公司已經斷鏈並關門,造成了一定的隱性金融風險。因此,加強互聯網金融監管是當務之急,引入非銀行機構的網上支付監管措施也是合理的。但是,所有金融監管政策的出台必須以確保金融創新和金融安全為基礎,以建立公平的市場競爭規則和打破金融壟斷利益為核心。否則,金融監管政策將帶有偏見,甚至涉嫌利益偏頗,將遏制金融創新,加劇不平等競爭,並形成對金融利益的新壟斷。

中央銀行還應進一步改善其管理方法,將監管目標放在確保金融創新和金融安全的平衡基礎上,並為現有銀行業,網上銀行機構和互聯網金融創造公平的競爭機會,並防止這種趨勢。基於這些考慮,中央銀行應進一步放開非銀行機構的第三方支付交易額度,開戶對象和開戶條件,以消除對互聯網金融的過度限制,避免扼殺互聯網創新活力的現象。互聯網金融業。

10. 互聯網金融如何改變傳統金融

在目前國內主流金融生態中,以銀行、證券、保險業為代表的傳統金融模式,逐漸暴露出沉積已久的各種問題:首先是國有金融機構壟斷,非金融部門不得從事金融業務。正是這種壟斷,導致了長期缺乏產品創新,同時由於手續繁雜,成本高居不下,中小企業和普通用戶很難享受到好的金融產品和相關服務。這種傳統金融服務的落後使得實體經濟出現巨大的融資缺口,同時個人資金需要尋找更加合適的資金出口,這些都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留下了空間。

閱讀全文

與互聯網金融打破壟斷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華楓投資 瀏覽:974
炒股炒外匯 瀏覽:922
港澳一元等於多少人民幣 瀏覽:643
癌症銀行貸款 瀏覽:150
短期理財渠道 瀏覽:813
段永基投資 瀏覽:251
中國外匯管制限額 瀏覽:288
股指期貨後買基金 瀏覽:254
2880表價格 瀏覽:232
中林集團信託 瀏覽:193
在陸金所里投資安全嗎 瀏覽:315
期貨大行情特點 瀏覽:239
買基金用什麼賬戶 瀏覽:903
英鎊對人民幣匯率建行 瀏覽:185
股票簡單解釋 瀏覽:34
pe股票ttm是什麼意思 瀏覽:825
海航投資值得長線嗎 瀏覽:358
什麼股票賺錢最快 瀏覽:295
東亞銀行信託 瀏覽:890
電子賬戶交易密碼忘了 瀏覽: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