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急求一篇國際金融危機周期性爆發的原因
根本原因是貧富差距,富人掠奪財富到了窮人無法承受的時候,金融危機就爆發內了,至於供求關系,只容是簡單經濟學的內容在這里並不適用,當壟斷資本主義成為主導時,價值與價格無關,只取決與壟斷者的經濟實力。這也是股票、期貨等總是背離普通經濟規律的原因。
『貳』 國際金融危機的真正原因
美國人超前高消費導致大量現金流入國外,從而導致過渡投機的2級房貸市場資金不足誘發金融市場信心不足產生的「擠提」,沒有充足資金的投資銀行只能進行破產處理,導致更多信心泡沫破裂!結果就是美元的必然貶值,囤積大量美元的國際投機者為避免損失擴大利用匯率杠桿對沖導致更多國家金融機構被捲入!
簡單的說就是全世界為美國人的過度消費買單!!!!!!
『叄』 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對中國的影響
起因是CDO和CDS的大量虧損。
美國房地產市場因為格林斯潘時代的低息政策而繁榮了好幾年,因為對房地產市場的前景非常看好,各個銀行和金融機構也將資金貸給一些資質比較差的借款人。這就是所謂的次級貸款,是相比於正常貸款和優質貸款來說的。
同時,因為房屋貸款一般都需要15-30年的償還期,在這些償還期內,現金流可以准確的預計,但是商業銀行等貸款機構持有的這些債券流動性又比較差。為了提高流動性,一些金融機構就把次貸開發成一種金融產品,也就是所謂的CDO。這些CDO的標的就是房屋次貸。這些機構從商業銀行等購入次級貸款,然後開發成CDO再賣個其他投資者和機構。同時,為了對沖CDO的風險,又開發了CDS這一風險更高的產品。
當美國房地產市場開始下行時,一些次級貸款的借款人開始違約,次貸收不回來,CDO大量虧損,CDS也開始面臨損失。又因為這些產品被持有的實在太多太廣泛,因此為了彌補損失,持有這些產品的機構開始拋售,又降低了這些產品的價格,越來越多的人不願意持有CDO和CDS,產品的流動性基本喪失,這些產品相當於一張廢紙。因此,持有這些產品最多的機構,虧損愈嚴重。而正是美國的幾大投資銀行大量持有了這些產品。同時,他們在金融市場上影響力很大,很多機構由於投資者都與他們發生交易,如果這幾大投資銀行倒閉,那麼與他們發生交易的機構也將面臨巨大虧損,進一步加劇金融市場的恐慌。
這就是次貸危機產生的原因和演化過程。
對中國的主要影響是:
(1)美國國內經濟因為次貸危機陷入衰退中,減少了對中國產品的進口。而中國的出口在經濟增長中所佔的比重比較高,因此,美國對中國的進口少了,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降低了。
(2)中國出口企業生產少,大量裁員、減少原材料的購買,又引發了與這些企業相關的行業和企業的損失,這些行業與企業又進一步裁員與減少開支,形成惡性循環。
『肆』 國際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
直接誘因是美國的次貸危機。只不過它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生產力的發展造成產能過剩,該是金融大鱷剪羊毛的時候了。你可以看看宋鴻兵先生《貨幣戰爭》這本書,你不一定要完全接受宋先生的觀點,但是你會對美國金融系統和貨幣體系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其中就有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的具體解釋。只不過個人認為寫得有點陰謀論。
『伍』 金融危機爆發的原因有哪些
原因:
1、金融危機是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而造成的。次級房屋信貸危機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次級抵押貸款是指一些貸款機構,向信用程度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貸款。
2、原先在美國次級貸款市場佔七成份額的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由政府機構主宰,將貸款打包成證券,將貸款證券化背後的財務風險計算頗為復雜,通常得先分析被證券化的那一堆貸款案過去類似貸款案例之風險,計算出投資者能夠獲得本金和利率。整個過程中,新的市場參與者,出於逐利目的,過分追求高風險貸款。
3、由於全球成千上萬高風險偏好的對沖基金、養老金基金以及其他基金投資者的介入,原有的放貸標准在高額利率面前成為一紙空文,美國有許多中小型的銀行,因為資金有限並不想等二十年後才回收房屋貸款,所以樂意將手上的房貸債權轉賣出去,而且銀行也急著把錢放貸出去不然自己會被利息支出壓垮。
4、新的市場參與者與華爾街經銷商不斷鼓勵放貸機構,嘗試不同貸款類型。許多放貸機構甚至不要求次級貸款借款人,提供包括稅收表格在內的財務資質證明,做房屋價值評估時,放貸機構也更多依賴機械的計算機程序,而不是評估師的結論,潛在的風險就深埋於次級貸款市場中了。
5、於是一個國家或幾個國家與地區的全部或大部分金融指標的急劇、短暫和超周期的惡化。 常常隨之而來的信用緊縮,是一種貨幣需求快速增長大於貨幣供給的狀況。在幾十年前金融危機基本上等同於擠提,現在則多以貨幣危機形式出現。股市暴跌有時也是一種金融危機。
(5)國際金融危機頻發的原因擴展閱讀:
金融危機是金融領域的危機。由於金融資產的流動性非常強,因此,金融的國際性非常強。金融危機的導火索可以是任何國家的金融產品、市場和機構等。
金融危機的特徵是人們基於經濟未來將更加悲觀的預期,整個區域內貨幣幣值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總量與經濟規模出現較大幅度的縮減,經濟增長受到打擊,往往伴隨著企業大量倒閉的現象,失業率提高,社會普遍的經濟蕭條,有時候甚至伴隨著社會動盪或國家政治層面的動盪。
參考鏈接:金融危機—網路
『陸』 當前的世界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根本原因是在國際大銀行家在剪羊毛收刮財富的同時想去改變世界金融次序!
(奧巴馬的母親是銀行家 奧巴馬上台執政就說一定要革新金融經濟政策)
『柒』 歷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原因及解決措施
世界歷史上歷次金融危機
一、1637年鬱金香狂熱
在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是一種十分危險的東西。1637年的早些時候,當鬱金香依舊在地里生長的時候,價格已經上漲了幾百甚至幾千倍。一棵鬱金香可能是二十個熟練工人一個月的收入總和。現在大家都承認,這是現代金融史上有史以來的第一次投機泡沫。而該事件也引起了人們的爭議——在一個市場已經明顯失靈的交換體系下,政府到底應該承擔起怎樣的角色?
二、1720年南海泡沫
1720年倒閉的南海公司給整個倫敦金融業都帶來了巨大的陰影。17世紀,英國經濟興盛。然而人們的資金閑置丶儲蓄膨脹,當時股票的發行量極少,擁有股票還是一種特權。為此南海公司覓得賺取暴利的商機,即與政府交易以換取經營特權,因為公眾對股價看好,促進當時債券向股票的轉換,進而反作用於股價的上升。
1720年,為了刺激股票發行,南海公司接受投資者分期付款購買新股的方式。投資十分踴躍,股票供不應求導致了價格狂飈到1000英鎊以上。公司的真實業績嚴重與人們預期背離。 後來因為國會通過了《反金融詐騙和投機法》,內幕人士與政府官員大舉拋售,南海公司股價一落千丈,南海泡沫破滅。
三、1837年恐慌
1837年,美國的經濟恐慌引起了銀行業的收縮,由於缺乏足夠的貴金屬,銀行無力兌付發行的貨幣,不得不一再推遲。這場恐慌帶來的經濟蕭條一直持續到1843年。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貴金屬由聯邦政府向州銀行的轉移,分散了儲備,妨礙了集中管理;英國銀行方面的壓力;儲備分散所導致的穩定美國經濟機制的缺失等等。
四、1907年銀行危機
1907年10月,美國銀行危機爆發,紐約一半左右的銀行貸款都被高利息回報的信託投資公司作為抵押投在高風險的股市和債券上,整個金融市場陷入極度投機狀態。首先是新聞輿論導向開始大量出現宣傳新金融理念的文章。當時有一篇保羅的文章,題目是「我們銀行系統的缺點和需要」,從此保羅成為美國倡導中央銀行制度的首席吹鼓手。此後不久,雅各布•希夫在紐約商會宣稱:「除非我們擁有一個足以控制信用資源的中央銀行,否則我們將經歷一場前所未有而且影響深遠的金融危機。」
五、1929年大崩潰
華爾街有史以來形勢最為嚴峻的時刻。1922—1929年,美國空前的繁榮和巨額報酬讓不少美國人捲入到華爾街狂熱的投機活動中,股票市場急劇升溫,最終導致股災,引發了美國乃至全球的金融危機。
六、1987年黑色星期一
1987年,因為不斷惡化的經濟預期和中東局勢的不斷緊張,造就了華爾街的大崩潰。這便是「黑色星期一」。標准普爾指數下跌了20%,無數的人陷入了痛苦。
七、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
1994—1995年,墨西哥發生了一場比索匯率狂跌、股票價格暴瀉的金融危機。不僅導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讓歐洲股市指數、遠東指數及世界股市指數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跌。
八、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
1997年7月,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制,實行浮動匯率制,從而引發了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香港恆生指數大跌,韓國也爆發金融風暴,日本一系列銀行和證券公司相繼破產。東南亞金融風暴演變為亞洲金融危機。
九、2008年9月美國次貸風暴
『捌』 請問,造成目前國際金融危機的原因都有哪些
金融體系本身就有很多問題.我們知道,金融業實際上應該是服務業,即他們並不生產產品,而是提供勞務。 但由於政策(這里指美國)制定本身存在滯後的問題,使得美國金融存在著一些擁有大量資金的炒家,他們炒作資源以及股市等,操作這些商品的價格,我們知道,經濟的發展應該是實體經濟帶動虛擬,即製造業等行業產量的提高來帶動其他行業,比如服務等行業,但美國金融危機反應的是某些資本數據的提高,卻不是實體經濟的發展,就是說,表面上經濟很繁榮,其實沒有生產出真正的產品,這就是所謂的經濟泡沫,破滅是總會來的 。
另外,這次事件還反映出美國這個民主社會也存在很多陰暗的復雜的裙帶關系,如果你了解下美國財長鮑爾森和高盛公司的關系,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這么熱衷於拿美國納稅人的錢去救市了,7000億吧目前,跟這次美國次貸危機損失(據有的資料說是 60萬億)的相比根本是杯水車薪,不會有大的作用,畢竟經濟是要看基礎的 ,不是光信心恢復了經濟就能好起來。
『玖』 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
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根本原因如下:
1、經濟過熱導致生產過剩;
2、貿易收支巨額逆差;
3、外資的過度流入;
4、缺乏彈性的匯率制度和不當的匯率水平;
5、過早的金融開放。
註:國際金融危機是貨幣危機、信用危機、銀行危機、債務危機和股市危機等的總稱,一般指一國金融領域中出現的異常劇烈動盪和混亂,並對經濟運行產生破壞性影響的一種經濟現象。
主要表現為金融領域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金融指標的急劇惡化,如信用遭到破壞,銀行發生擠兌,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股市暴跌,資本外逃,銀根奇缺,官方儲備減少,貨幣大幅度貶值,出現償債困難等。
(9)國際金融危機頻發的原因擴展閱讀:
一、國際金融危機的主要表現:
1、股市暴跌。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標志之一;
2、資本外逃。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又一主要標志之一;
3、正常銀行信用關系遭到破壞,並伴隨銀行擠兌、銀根奇缺和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等現象的出現;
4、官方儲備大量減少,貨幣大幅度貶值和通脹;
5、出現償債困難。
二、國際金融危機產生的影響:
全球金融危機的發生,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影響,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秩序。以美國次貸危機為例,從其直接影響來看,首先受到沖擊的是眾多收入不高的購房者。由於無力償還貸款,他們將面臨住房被銀行收回的困難局面。
其次,今後會有更多的次級抵押貸款機構由於收不回貸款遭受嚴重損失,甚至被迫申請破產保護。最後,由於美國和歐洲的許多投資基金買入了大量由次級抵押貸款衍生出來的證券投資產品,它們也將受到重創。
美國次貸風波中首當其沖遭遇打擊的就是銀行業,重視住房抵押貸款背後隱藏的風險是當前中國商業銀行特別應該關注的問題。在房地產市場整體上升的時期,住房抵押貸款對商業銀行而言是優質資產,貸款收益率相對較高、違約率較低、一旦出現違約還可以通過拍賣抵押房地產獲得補償。
目前房地產抵押貸款在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中佔有相當大比重,也是貸款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根據新巴塞爾資本協議,商業銀行為房地產抵押貸款計提的風險撥備是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產市場價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貸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時出現。
購房者還款違約率將會大幅上升,拍賣後的房地產價值可能低於抵押貸款的本息總額甚至本金,這將導致商業銀行的壞賬比率顯著上升,對商業銀行的盈利性和資本充足率造成沖擊。
然而中國房地產市場近期內出現價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從長遠看銀行系統抵押貸款發放風險亦不可忽視,必須在現階段實施嚴格的貸款條件和貸款審核制度。
『拾』 全球金融危機的原因和影響
我是搞金融的,我來回答吧,百分百原創哦
1.信用交易也叫保證金交易,的最大的目的是可以使資金使用更有效率。通過保證金交易,使資金使用杠桿化。比如權證這種衍生品,你在證券公司的賬戶上面付給10萬元,假設杠桿為10,那你就可以把這10萬當做100萬來使用。假設你使用這100萬賣股票,股票漲到110萬,那你又賣了,於是,你就純粹獲利10萬,獲利100%;如果你買的100萬跌到90萬,那你虧損10萬,虧損100%。這就是說,信用交易,在提高資金利用效率的同時,擴大了風險。這就是利與弊。
2、金融衍生品太多了,各國市場的種類也很大的不同。但其本質只有一個,提高資金利用率,當然也擴大了風險。金融衍生品無所謂分成投資與投機,當然可以給實體經濟的融資或者消費提供極大的便利,這就說是投資了,但是好與不好不是之前就可以預見的。至於風險對沖,就是說買了看漲產品的同時又買入看跌產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部分風險。
3、消費者信用就是透支。說白了就是借錢給消費者消費。這當然可以促進消費。從而拉動投資。促進經濟發展。但是,如果消費借了錢,還不起,那麼就會對金融機構形成收不回的壞賬。甚至倒閉掉。
4,對於這次金融危機要從如下去理解。金融危機根本上說是美國人欠債太多,是必然會發生的。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約為13億美元,平均每個家庭欠債打到17.5萬美元,整個美國債務打到近10萬美元。
金融危機是從次貸危機開起的,次貸危機中,美國一部分人還不起房貸了,於是對大部分金融機構貸出去的資金收不回,危機隱現。而美國商業銀行又把這些次級債賣給了投資銀行,投資銀行又把這些次級債打包上市,就像發債券一樣再發一次,並且給這些債券上了保險,由AIG參保。在整個過程中,金融杠桿拉得長,約30倍,這樣,當放貸人還不起房貸了,就讓許多在這個金融鏈上面的金融機構倒閉。當然最先倒掉的是AIG和「兩房」。
因為,剛才說了這個金融鏈拉得長,有些賬務損失還沒顯現出來,預計全部的壞賬至少高達60萬億美元(只單獨計算信用違約掉期CDS這種金融衍生品,實際上就是一種違約保險產品)。所以說,現在的金融危機還只是初露端倪!!!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