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銀行內部業務條線的劃分
不同銀行有不同劃分辦法,按照業務類型可分成:個人業務,公司業務,按照渠道分:電子渠道、人工渠道,按照客戶貢獻分出了高端客戶、財富中心等。可以說是條塊交叉的。
2. 如何構建金融業合規管理架構
合規管理組織架構是金融機構實施合規管理的載體。構建高效運作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既是金融機構有效管理合規風險的前提,也是其實現全面風險管理的基礎。
根據近幾年合規管理的監管要求,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均基本建立起合規管理的組織架構,並設立了獨立的合規部門或法律合規部門,設置了專職或兼職的合規管理職位,但不少金融機構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仍處於初級階段。因此,金融同業仍需繼續對合規管理機制建設加以重視,通過不斷的完善甚至修正來發揮合規管理工作應有的作用。
合規管理組織架構設置模式:
一、單一化的組織模式,即在金融機構的總部層面組建單一、完全獨立的合規管理部門,在分支機構、各業務條線上設置合規管理部門或者合規管理崗位;
二、復合型的組織模式,如設立法律合規部,既承擔日常法律事務的處理又承擔合規風險的管理職責。既然金融機構合規管理模式具有較強的靈活性,那麼,如何設置適合本機構特點的合規部門應成為金融同業考慮的問題。例如,對於規模較大、業務條線較多或者是新設立的商業銀行,有必要也有可能設立專門的合規機構;規模較小、業務單一的行業銀行設立專門機構的成本高,必要性不強,則可以採用復合型的方式。但無論單一或復合的模式,合規管理的職責均應落實到某一特定部門,不可太過分散,形成由多個部門履行合規職責的狀態。
無論採取何種模式,金融機構的合規管理組織架構的設立應注意把握三項基本原則:其一,能夠保障合規部門有效地管理合規風險,合規負責人順利履行合規職責;
其二,合規職能的獨立性是必要前提,合規部門必須獨立於業務部門、財務部門和內部審計部門;
其三,明確合規部門與其他內部控制部門之間的職責分工,建立各內部控制部門協調互動的工作機制。
根據上述原則,如果金融機構採用復合型的模式,應注意復合職能部門的選擇,其承擔的其他職責均不得與合規管理職責相沖突,降低因利益沖突而令合規管理形同虛設的風險。
例如,因為合規管理職能應與內部稽核、審計職能分離,且合規管理職能的履行情況也應受到內部審計部門定期的獨立評價,因此金融機構不應實行「合規與稽核審計部」的復合模式;合規管理部門與風險管理部門在合規管理方面應建立協作機制,合規部門更側重事前的、全面的合規風險管理,而風險控制部門主要職責則是在業務過程中進行事中的風險管理,合規管理部門與風險管理部門應為既相互獨立又有效協作的關系,金融同業也不適合建立「合規與風險控制部」復合模式。
不同類型金融機構,普遍遵循合規管理的最終責任由董事會承擔,在合規部門直接接受合規負責人領導、各業務條線和分支機構設置合規部門和合規崗位等慣例,但在專職合規負責人的地位、合規負責人對董事會負責還是對經營管理層負責等細節方面,則不盡相同。
1.商業銀行模式:董事會—經營管理層—合規總監—合規管理部門—各部門、各業務條線負責人。其中,合規總監不一定是高級管理人員,由總經理任命,對經營管理層負責。在這種模式之下,合規總監能夠及時地了解、掌握公司經營管理情況和業務信息,有利於合規管理職能的履行,由於合規總監對經營管理層直接負責,在某種程度上容易受到經營管理層的干預或者影響,具有一定的履職壓力,可能影響其保持獨立性。
2.證券公司模式:董事會——合規總監——合規管理部門。合規總監直接對董事會負責,由董事會聘任,屬於高級管理人員,合規部門對合規總監負責。此模式以合規總監為核心,合規管理體系與經營管理體系相對獨立,合規總監與董事會、監事會共同構成層級分明的合規監督體系。
3.保險公司模式:合規總監由總經理向董事會提名,董事會聘任,合規總監同時對董事會和總經理負責。此模式可以減少內部管理層級並避免不必要的摩擦,但在董事會成員與經營管理層高度重合的企業環境中,合規總監對董事會或總經理負責與前兩種模式沒有實質的區別。
合規管理是金融機構內部的一項核心風險管理活動,根據規定,由董事會、監事會、獨立董事、合規總監、合規管理部門、合規人員、各部門、各業務條線負責人等,共同構成一個完整的、全面的合規管理組織體系。不過,要完全發揮全面合規管理的效果,不僅要做到全員參與,更要注重合理的職責分工。只有上述合規管理組織體系中的各個相關方面職能定位明確、職責清晰、積極協作,才能更好地實現金融機構的合規風險管理任務。
3. 銀行風險管理條線指的是什麼
在標准法下,根據銀監會出台的《商業銀行資本管理辦法》,風險資本計量的結果體現為銀行9大核心業務(商業銀行採用標准法,應將其業務劃分為公司金融、交易和銷售、零售銀行、商業銀行、支付和清算、代理服務、資產管理、零售經紀和其他業務)。
4. 標准法將商業銀行業務劃分為幾個業務條線
在新巴塞爾資本協議中,商業銀行業務被分為公司金融、交易和銷售、零售銀行業務、商業銀行業務、支付和清算、代理服務、資產管理、零售經紀等 8 條生產線。
5. 招商銀行業務條線分類
招商銀行業務條線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可以分成很多種類,比如個人條線、對公條線、自助銀行條線、網路金融條線、信貸業務條線等等。
6. 標准法將商業銀行業務劃分為( )個業務條線。
標准法將商業銀行業務劃分為幾個業務條線
7. 銀行業務條線包括哪13大條線。如個人業務、公司業務、投資銀行、託管業務、信用卡等。
就是你一次性消費滿1500元(每個銀行不一樣的以上)就可以申請分期付款了,
但一定要在帳單日前打信用卡中心電話申請,超過帳單日就不讓申請的。
8. 高級管理層應對各業務條線的負首先要責任嗎
1,答案:錯誤。高級管理層不應對各業務條線的負首先要責任,而是負責人需要。 2,正確解釋: 商業銀行各業務條線和分支機構的(負責人)應對本條線和本機構經營活動的合規性負首要責任。 商業銀行各業務條線和分支機構的( B )應對本條線和本機構經營活動的合規性負首要責任。
9. 什麼是業務條線
業務條線就是指部門分類,比如個金業務部,就可以叫個金條線。
提升業務條線:
1、從事管理工作的願望
企業管理是組織、引導和影響他人為實現組織目標而努力的專業性工作,勝任這一工作的前提條件是必須具有從事管理工作的願望。只有那些具有影響他人的強烈願望,並能從管理工作中獲得樂趣、真正得到滿足的人,才可能成為一個有效的管理者;
反之,倘若沒有從事管理工作對他人施加影響的願望,個人就不會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探索管理活動的規律性和方法,亦缺乏做好管理工作的動力,不可能致力於提高他人的工作效率,難以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2、專業技術能力
管理人員應當具備處理專門業務技術問題的能力,包括掌握必要的專業知識,能夠從事專業問題的分析研究,能夠熟練運用專業工具和方法等。這是由於企業的各項管理工作,不論是綜合性管理亦或職能管理,都有其特定的技術要求。
如計劃管理要求掌握制定計劃的基本方法和各項經濟指標的內在聯系,能夠綜合分析企業的經營狀況和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善於運用有關計算工具和預測方法。要勝任計劃管理工作,就必須具備上述專業能力。因此,管理人員應當是所從事管理工作的專家。
此外,就管理對象的業務活動而言,管理人員雖然不一定直接從事具體的技術操作,但必須精通有關業務技術特點,否則就無法對業務活動出現的問題作出准確判斷,也不可能從技術上給下級職工以正確指導,這會使管理人員的影響力和工作效能受到很大限制。
3、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
管理人員能否有效影響和激發他人的工作動機,不僅決定於企業組織賦予管理者個人的職權大小,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個人的影響力。而構成影響力的主要因素是管理者的道德品質修養,包括思想品德、工作作風、生活作風、性格氣質等方面。
管理者只有具備能對他人起到榜樣、楷模作用的道德品質修養,才能贏得被管理者的尊敬和信賴,建立起威信和威望,使之自覺接受管理者的影響,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反之,管理人員如果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修養,甚至低於一般規范,則非但無法正常行使職權,反而會抵消管理工作中其他推動力的作用,影響下級工作的積極性。
4、人際關系協調能力
這是從事管理工作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在企業組織中,管理人員通常擔負著帶領和推動某一部門、環節的若干個人或群體共同從事生產經營活動的職責,因此,需要管理人員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能夠按照分工協作的要求合理分配人員,布置工作任務,調節工作進程,將計劃目標轉化為每個員工的實際行動,促進生產經營過程連續有序地穩定進行。
不僅如此,為了充分發揮協作勞動的集體力量,適應企業內外聯系日益復雜的要求,管理人員應成為有效的協調者,善於協調工作群體內部各個成員之間以及部門內各工作群體之間的關系,鼓勵職工與群體發揮合作精神,創造和諧融洽的組織氣氛;
同時要善於處理與企業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各種社會集團及個人的關系,妥善化解矛盾,避免沖突和糾紛,最大限度地爭取社會各界公眾的理解、信任、合作與支持,為企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5、綜合能力
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作為不斷與外部環境進行信息、物質與人才轉換的開放系統,生產經營過程具有明顯的動態性質,即需要隨時根據市場環境的變化作出反應和調整。與這一狀況相適應,管理工作經常面對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
在一定意義上,管理過程就是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為此,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較強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要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之所在,迅速提出解決問題的各種措施和途徑,善於講求方式方法和處理技巧,使得問題得到及時、妥善的解決。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決策能力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現代管理中管理人員特別是高層管理人員面臨的非程序性、非規范化問題越來越多,在沒有先例可循的情況下,管理人員必須具有較高的決策能力,要善於在全面收集、整理信息的基礎上,准確判斷,大膽拍板,從各種備選方案中果斷地選擇最優方案,並將決策方案付諸實施。
不同層次的管理人員所需要的能力構成也有所不同。一般說來,專業技術能力對基層管理人員顯得比較重要,中層管理人員次之,高層管理人員則不需要太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基層管理者日常管理工作中面對的大量問題是技術問題,必須有熟練的專業技術能力和深厚的專業基礎知識才能勝任。綜合能力對高層管理人員最重要,因為高層管理者承擔企業重大戰略決策、協調內外環境平衡的職能,專業問題可以委託職能部門的參謀人員去解決,但是最終的決策必須由自己承擔。
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對每個管理層次都很重要,但不同管理層次人際關系協調能力的類型有所不同。基層管理者需要協調基層操作人員工作協作、配合方面的能力;中層管理人員既要協調上級和下級單位之間的關系,也要承擔大量的橫向協調職能;高層管理人員主要承擔企業外部關系的協調職能,為企業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