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通俗的解釋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
1、金融負債,是指企業符合下列條件之一的負債:
(一)向其他方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合同義務。
(二)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其他方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
(三)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非衍生工具合同,且企業根據該合同將交付可變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
(四)將來須用或可用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衍生工具合同,但以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交換固定金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的衍生工具合同除外。
2、權益工具是公司融資過程中形成的一種股權工具。在公司扣除債務後的資產中擁有剩餘索取權的合約。如果該合約條款中沒有包括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給其他單位的合同義務;沒有包括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其他單位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則該工具屬於權益工具。
權益工具的發行人有義務根據公司的盈利狀況向資產的持有者支付紅利。權益工具發行的形式有公開募集和私募。前者需要具備特定交易市場的條件,如財務狀況、公司治理、產業前景等,需要專業機構來幫助實施。後者是對特定人員或機構發行,不需要向社會公開有關的信息。
(1)上市公司金融負債權益工具擴展閱讀:
權益工具與金融負債的區分:
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第37號——金融工具列報》的規定,權益工具是指能證明擁有某個企業在扣除所有負債後的資產中的剩餘權益的合同。比如企業發行的普通股,企業發行的、使持有者有權以固定價格購入固定數量本企業普通股的認股權證等。
企業發行金融工具,應當按照該金融工具的實質,以及金融資產、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定義,在初始確認時將該金融工具或其組成部分確認為金融資產、金融負債或權益工具。
通常情況下,企業比較容易分辨所發行金融工具是權益工具還是金融負債,但也會遇到比較復雜的情況。例如,企業發行的、須用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金融工具,可能因為結算方式不同,導致所確認結果不同。
那麼該工具應確認為權益工具。如果企業發行的該工具將來須用或可用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還需要繼續區分不同情況進行判斷。如果該工具是非衍生工具,且企業沒有義務交付非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那麼該工具應確認為權益工具;
如果該工具是衍生工具,且企業只有通過交付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此處所指權益工具不包括需要通過收取或交付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合同),換取固定數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進行結算,那麼該工具也應確認為權益工具。
Ⅱ 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get了嗎
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的區分,取決於:1、發行金融工具的企業是否承擔合同義務,承擔合同義務的是金融負債,不承擔合同義務的是權益工具。2、是否通過交付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結算。如果將交付的企業自身權益工具是變化的,合同分類為金融負債,否則滿足「固定換固定」,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交換固定金額的現金,該金融工具是權益工具。3、對以外幣計價的配股權,期權或認股權證應該分類為權益工具。4、對於附有或有結算條款的金融工具,發行方不能無條件地避免交付現金,其他金融資產,應當分類為金融負債。
Ⅲ 金融資產,金融負債,權益工具的關系和區別,要通俗易懂的一點啊
在會計里,會區分金融資產和金融負債,金融資產包括貨幣資金、以公允價回值計量且變動答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交易性金融資產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種)、持有至到期投資、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應收款項和貸款、長期股權投資等,金融負債和金融資產是相對應的,交易性金融負債是最典型的一種。
要通俗的話,其實金融資產就是企業自己從外面買的股票啊,債券啊,金融負債是企業對外面發行的股票、債券之類的,而權益工具主要指股票,以及和股票相關的金融衍生工具。
Ⅳ 權益工具和金融負債的區分標准怎麼理解
先貼段教材上的說法:
權益工具與金融負債的區分
(1)企業發行金融工具時,如果該工具合同條款中沒有包括交付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給其他單位的合同義務,也沒有包括在潛在不利條件下與其他單位交換金融資產或金融負債的合同義務,那麼該工具應確認為權益工具。
(2)如果企業發行的該工具將來須用或可用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還需要繼續區分不同情況進行判斷:
①如果該工具是非衍生工具,且企業沒有義務交付非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那麼該工具應確認為權益工具;
②如果該工具是衍生工具,且企業只有通過交付固定數量的自身權益工具(此處所指權益工具不包括需要通過收取或交付企業自身權益工具進行結算的合同),換取固定數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進行結算,那麼該工具也應確認為權益工具。
企業在進行權益工具和金融負債的區分時,還應注意以下方面:
1.某項合同是一項權益工具並不僅僅是因為它可能導致企業獲得或交付企業自身的權益工具。還應考慮交付的是非衍生工具還是衍生工具,交付的自身權益工具是固定數量還是非固定數量的。
2.在一個合同中,如企業通過交付(或獲取)固定數額的自身權益工具以獲取固定數額的現金或其他金融資產,則該合同是一項權益工具。例子:發行股票。
你妹啊這是在寫繞口令嗎?再次感嘆專家們把一句話寫出一頁紙的實力,真不能不服orz
關於腫么區分金融負債和權益工具,簡單一句話:
能確定未來給人家多少錢的是金融負債,不能確定的是權益工具。
打個比方,你跟人打賭打輸了,對方有兩種方式懲罰你:
1、把你打到皮開肉綻的【程度】,要打多少棍子人家不管。 ——————這是金融負債
2、就打你三棍子,至於能把你打到什麼程度人家不管。 ——————這是權益工具
金融負債的關鍵詞:義務、潛在不利、未來交易價格一定
權益工具的關鍵詞:固定數量、未來交易價格不一定
「固定數量」是神馬意思?
固定數量------------>三棍子-------->不確定能把你打成啥樣--------->價格不一定
固定數量=價格不一定!
舉個不那麼俗的例子:
A公司決定N年後給B公司固定數量的10萬股,這10萬股現在值10萬塊,N年後就不知道了----->價格不確定
------------>權益工具
所以金融負債一般是兩種情況:
1、我到時候給你1塊錢 (現金)
2、我到時候給你價值一塊錢的東西 (金融資產)
所以一看到「A到時候要給B多少多少【錢】」的時候,它一定是負債
————————————這就是3種結算方式之一的「現金凈額結算」
如果A到時候不給B現金,給的是股票之類的東東,這時候分兩種情況:
1、A到時候給B相當於結算差額那麼多錢的股票——這時候差額價格一定的,這是金融負債
————————————這就是3種結算方式之一的「普通股凈額結算」
2、A到時候完全按合同和B交易,合同怎麼寫的,A和B就怎麼拿股票和現金做交易(B就花多少錢買A多少股票)
————————————這就是3種結算方式之一的「普通股換現金」
關於前面提到的那個「合同」,通常出題是期權合同,關於期權有三種分裂法……哦不,分類法:
1、實值期權、虛值期權、平值期權
2、看漲期權、看跌期權
3、價內期權、價外期權
實值期權:到期合同賣價>市價or買價<市價,一句話:這合同沒白簽,有用!
虛值期權:到期合同賣價<市價or買價>市價,一句話:這合同執行了不合適,沒用!
平值期權:到期合同賣價=市價or買價=市價,一句話:這合同執不執行沒差別,沒用(考慮到交易費的話)!
看漲期權:現在1股10塊錢,我覺得到時候股票價格會長,就和另一個覺得它會跌的人簽了個合同「到期我用15塊買N股」,對我來說這是看漲。
看跌期權:現在1股10塊錢,我覺得到時候股票價格會跌,就和另一個覺得它會漲的人簽了個合同「到期我用15塊賣N股」,對我來說這是看跌。
價內期權:這期權合同有用沒白簽,我們叫它「在價值內」
價外期權:這期權合同沒用白簽了,我們叫它「在價值外」
關於權益工具的記賬:前面總結的,權益工具只有一種——3種結算方式中的「普通股換現金」(普通股全額結算)
你自己公司發行的股票,如果你覺得它會長自然就這么揣在口袋裡不會動,除非你覺得它要跌了才會賣別人看漲期權,對別人來說是看漲的,對你來說是看跌的:
C:銀行存款 (賣別人的期權費)
D: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所有者權益價值不受公允價值影響,沒啥說的。。。
到期合同怎麼說的怎麼交易: C:銀行存款
D:股本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關於金融負債的記賬,它以後的結算方式是現金凈額or普通股凈額:
自己看跌,於是不打算留著了,於是賣別人看漲期權:
C:銀行存款 (期權費)
D:衍生工具——看漲期權
這個是負債,參考交易性金融負債,它受公允價值變動影響的:
如果猜錯了這東西居然升值了: C:衍生工具——看漲期權
D: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如果猜對了這東西跌了,反向記賬)
到期(假如結算凈額在貸方): C:衍生工具——看漲期權
D:銀行存款
(這是現金凈額結算方式,如果用普通股凈額結算的,那就貸:股本和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重點注意,你是買看漲還是賣看漲,是買看跌還是賣看跌。
如果是買: C:衍生工具——看漲期權/看跌期權/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D:銀行存款
如果是賣反向處理。
如果金融負債的價值在合同期內跟著你的預期一樣變化,那就增加它的價值,反之沖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