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發展消費金融對帶動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意義
泛濫的消費金融貸款是在給全民吸毒,到時候去杠桿的時候,要出人內命。我個人認為中國的國容民性不適合做消費貸,中國人有投機風氣,而且還有跟風排浪似攀比消費。雖然短期能刺激經濟,一旦盤末破裂後,會給經濟帶來嚴重後果,這種提前透支未來的消費貸款只適合部分自律性強且有收入的人。 據韓國 台灣 日本等發達國家走過的路看來,他們所有的信用貸都經歷過一次靠貸款拉動的經濟增速,但同時增速背後全是泡沫債務隱憂隨即爆發,結果就是連續的消費增速下調步入一個逐漸走弱的經濟周期。
非常可怕的是,中國沒有個人破產法,到時候貸款衍生出來的債務危機還滋生出社會危機,比如暴力催貸,導致家庭失散人口減退。
⑵ 大學生消費的調研報告
大學生消費狀況調查報告
調查時間:2011年5月18—5月22號 調查地點:圖書館、教室、自習室 調查對象:09級學生
調查目的:了解我學校學生目前的消費情況,分析其中的差異,並提出我們的合理建議
一、調查的目的
當前的消費市場中,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消費群體正受到越來越大的關注。由於大學生年齡較小,該群體較特別,有著不同於社會其他消費群體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一方面,有著旺盛的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卻尚未獲得經濟上的獨立,消費受到很大的制約。消費觀念的超前和消費實力的滯後,都對大學生的消費有很大影響。特殊群體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點,同時難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費甚至一些消費的問題。為了調查清楚大學生的消費問題,我們決定在身邊的同學中進行一次消費的調研。 二、數據統計和分析 1.總消費額
統計結果表明,消費額主要集中在400-800元人民幣,對我們純粹的消費群體,我們覺得這個結果略低。我們認為,合適的人數分布峰值應該出現在
500——800區間,調查結果大致符合正態分布 3、通訊開支
隨機的結果顯示,擁有手機的同學佔到被調查總人數的100%,可見大學校園手機的普及率非常的高。月花費高於50元的佔到43%,已經接近一半。通訊支出已佔大學生消費支出的很大一部分。 5.生活資金來源及家庭收入
調查表明,九成以上的被調查者資金主要是由家庭提供。這同時也說明了,大學生經濟來源相對單一。這是大學生的普遍情況。客觀的社會事實我們無法改變,但是很多大學生居然認為這是天經地義的事,即使是做兼職,也並不是為了減輕父母的負擔或者為了盡早的經濟獨立,由此可見大學生的經濟獨立意識仍亟需提高。 三、思考
綜合以上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已經一個成為具有多種經濟狀況和消費能力的群體,區分程度相對穩定,在消費方面有一些共性的特點。 1、理性消費是主流
價格、質量、潮流是吸引大學生消費的主要因素。從調查結果來看,講求實際、理性消費仍是當前大學生主要的消費觀念。據了解,在購買商品時,大學生們首先考慮的因素是價格和質量。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們在花錢時往往十分謹慎,力求「花得值」。他們會盡量購買那些價廉物美的商品。無論是在校內還是在校外,當今大學生的各種社會活動都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圍、戀愛等諸多因素的影響,他們比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檔次,雖然不一定買名牌,但質量顯然是他們非常關注的內容。
2.消費層次一定程度兩極分化。 家庭收入越高,對學生的經濟供給也就越多,這構成大學生消費的一種特殊奢侈格局,主要表現在旅遊、電腦或手機等方面的消費上。這在我們的調查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可見,大學生的消費存在較大的差距,兩極分化比較明顯。隨
大學生暑期實習報告&調查報告專題實習證明金融專業法律專業土木工程專業機電專業
著社會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這些問題必將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4.消費結構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為突出
據資料顯示大學生的生活消費有一個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費的主要組成部分以生活費用和購買學習資料、用品為主。在生活費用中,餐飲費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學校的物價水平,以每個學生在校每天消費十元左右用於基本飲食需要來估計,學生每月凈飲食費需350元左右。我們驚奇地發現,在被調查的女生中,66、7%飲食費用在400元以下,有的為了保持苗條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慾,有的為了節約支出不顧營養需要全部選擇廉價的飯菜 四、調查分析
當前大學生在消費上出現無計劃消費、消費結構不合理、攀比、奢侈浪費、戀愛支出過度等問題,這既與社會大環境的負面影響有關,同時也和家庭、學校教育缺乏正確引導不無關系。
1、今天的大學生生活與社會全方位接觸,當某些大學生受到享樂主義、拜金主義、奢侈浪費等不良社會風氣的侵襲時,如果沒有及時得到學校老師和父母的正確引導,容易形成心理趨同的傾向,當學生所在家庭可以在經濟上滿足較高的消費條件時,這些思想就會在他們的消費行為上充分體現。
3、學校教育環境對學生消費觀念培養的重要影響作用。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學生消費觀教育還沒有形成足夠的重視。對大學生消費心理和行為研究不足 「兩課」教學中對大學生消費觀的教育指導不夠。由於對大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了解不夠全面和客觀以及課程設置等因素,與人生觀、勞動觀、金錢觀、國情觀等重要思想觀念緊密相關的消費觀的專題教育在思想品德修養課中沒有充分開展,從而也難以達到真正的指導目的。 五、結論與建議
綜合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大學生的消費心理總體上處於成長健全期。他們在質量、價格、品牌、情緒等諸多影響購買的因素裡面,他們首先考慮質量的因素,但更注重品牌與情緒的影響。因此可以說大學生充滿的是感性而略摻有理性的消費觀。而對於流行與時尚的追求似乎更是一個令人彷徨的十字路口。適度的追求是合理的。但過分的攀比會產生危險的影響。
那麼對於大學生在消費中產生的問題,我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呢 1.增強獨立意識,培養和加強理財能力
一,正確認識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二,正確運用金錢及金錢規律的能力。 2.克服攀比情緒
樹立適應時代潮流的、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逐漸確立正確的人生准則,給自己理性的定位。
3.形成大學生良好消費風氣
良好校風是師德師風和學生學習、生活作風的有機組合。其中學生的消費心理和行為是體現學生生活作風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費習慣得到培養和加強,就會對良好校風的塑造起促進作用,並形成校風助學風的良性循環。因此,應該把大學生良好消費心理和行為的培養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設計有關大學生健康消費理念的活動專題,並且持之以恆,以大學生良好的消費心理和行為促進良好生活作風的形成,進而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鞏固與發展
⑶ 近年來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發展呈現哪些特點
互聯網消費金融產業鏈逐步壯大
以銀行、消費金融公司、小貸公司、互聯網企業等為主體參版與構建的互權聯網消費金融產業鏈正在不斷豐富和發展壯大。
1、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互聯網精神所倡導的「開放、平等、協作、分享」為傳統的消費金融注入了新的活力;
2、基於電子商務的新型消費生態正在逐步形成,豐富的消費場景和消費需求成為拉動消費金融需求的新增長點。
當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特點
1、互聯網消費金融產品的信息透明度提高。
2、門檻低是當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顯著特色。
3、用戶體驗在互聯網金融消費中佔有重要地位。
4、場景化、連接化消費出現。
⑷ 大學生應當樹立怎樣正確的消費觀
大學生要多了解金融知識,樹立正確價值觀,形成科學消費觀,謹慎貸款、合理消費,認清各類網貸可能帶來的風險,謹防受騙。
消費金融領域專家葉大清認為,大學生消費心理還不成熟,攀比消費心理比較嚴重。首先,社會家庭層面上,父母應對孩子進行適當教育,幫助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念。
其次,對於「校園貸」自身,普遍存在市場准入門檻太低和行業標准缺失的弊病。國家應對大學生消費分期平台進行適當監管,備案平台信息,將各家平台借貸信息共享,避免過度信貸,同時將借貸信息數據接入央行徵信平台。
從自身而言,大學生應提高金融消費知識水平。一方面,大學生應該衡量當前消費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即使通過正規渠道進行分期消費,也要充分評估自己的還款能力,綜合自己的月收入評估。一般來說每月還款額不應該超過當月總收入的50%。在確認需求後,慎重選擇借款和分期平台。
正確消費觀的形成也需要家庭的教育。雖然大學生已經成年,但家庭教育依然是不可忽視的重要一環,尤其是在消費理念與習慣的養成上,家庭發揮著重要作用。
有的家庭對孩子過分縱容,對於不合理的消費需要都一味滿足,缺少相關的教育和引導,即便在發現孩子有不當行為後,也沒能夠採取有效方式及時遏制和糾正。
家長一定要有正確的教育理念,對於孩子不能過度溺愛和縱容,要合理把握尺度和界限,多與孩子進行思想上的溝通交流,及時掌握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動態,對於發現的問題要及時會同學校加以解決。
⑸ 消費金融出現的背景及現實意義
消費金融出現的背景和現實意義是我們時代經濟發展的必然產物,消費可以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的繁榮
⑹ 消費金融未來有哪幾類發展趨勢
第一類: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通過與線下的3C賣場進行合作,為消費者提供電子產品的分期付款業務,但是這種模式對於消費金融公司來說運營成本較高,對於自動化審批要求高。同時消費金融公司的運營成本高,風控難度較大,各家公司目前都通過自有的數據積累建立風控模型、拼概率、高息覆蓋高風險等方式進行經營。
第二類:直接發放個人貸款的消費金融。相比結合消費場景的消費金融,這種直接發放現金貸款的消費金融風險把控更難,一方面競爭比較激烈,而且基本也是採用大量人力進行推廣,公司運營成本較高,在加上國內的機構在實收資本的基礎上放大杠桿來吸引投資人,這樣造成消費金融公司的融資成本較高,通過放大資金杠桿進行放貸,同時也放大了經營風險。而且顧客的貸款意圖難以掌控,從而造成壞賬率過高。
第三類:校園市場分期。校園市場分期基本可以定位為校園電商平台,因為給學生放貸存在法律風險和道德風險學生並無收入來源,存在還款能力的問題,而且學生放貸學生一旦出現壞賬基本都要父母進行代償,如果一旦出現集體事件,國家肯定會立馬禁止,這樣增加了金融公司的經營風險,目前很多公司基本定位為電商平台的消費賒賬服務,這樣避免法律風險,通過低利率和商品差價來維持企業發展,通過獲取用戶數據通過資本市場進行融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