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金融投資 > 金融機構結算中心案例事件

金融機構結算中心案例事件

發布時間:2021-07-14 01:05:14

① 有沒有金融類群體事件具體案例關於銀行的最好。

有啊,剛發生的工行紙黃金事件,中國第一黃金案

② 銀行結算業務案例

學習合規,提高認識 首先,我部召開了全體員的專項會議,聯社對部分員工通過省聯社的視頻會議學習專家的評論和案例分析,以及合規經營的有關知識有了一次全面而又認真學習機會,尤其是對"合規手冊"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③ 有哪些金融機構從事金融衍生工具最後失敗的例子

巴林銀行,非常典型的案例。

巴林銀行破產之前的交易主要集中回在日本股市指數——Nikkei225的期貨答和日本政府債券的期貨之上,其把賭注押在股市的上升上。從1992年起,里森陸陸續續買進了許多Nikkei225期貨。啊1993年和1994年上半年,日本股市基本處於牛市,Nikkei225從1993年1月的不到17000點一度曾升到21500點,上升了4500點。然而,最終伴隨著日本股市的崩盤,巴林銀行也倒閉了。

④ 國際結算的案例

案例1 D/P遠期付款方式的掌握
案情
X月X日,我國公司同南美客商B公司簽訂合同,由A公司向B公司出口貨物一批,雙方商定採用跟單托收結算方式了結貿易項下款項的結算。我方的托收行是A′銀行,南美代收行是B′銀行,具體付款方式是D/P 90天。但是到了規定的付款日,對方毫無付款的動靜。更有甚者,全部單據已由B公司承兌匯票後,由當地代收行B′銀行放單給B公司。於是A公司在A′銀行的配合下,聘請了當地較有聲望的律師對代收行B′銀行,因其將D/P 遠期作為D/A方式承兌放單的責任,向法院提出起訴。當地法院以慣例為依據,主動請求我方撤訴,以調解方式解決該案例。經過雙方多次談判,該案終以雙方互相讓步而得以妥善解決。
分析
托收方式是一種以商業信用為基礎的結算方式,這種結算方式顯然對一方有利,對另一方不利。鑒於當今世界是個買方市場這一情況,作為出口商的我方想通過支付方式給予對方優惠來開拓市場。增加出口,這一做法本無可厚非,問題是在採用此種結算方式時,我們除了要了解客戶的資信以外,還應掌握當地的習慣做法。
在這一案例中托收統一規則《URC522》與南美習慣做法是有抵觸的。據《URC522》第7條a款:托收不應含有憑付款交付商業單據指示的遠期匯票;b款:如果托收含有遠期付款的匯票,托收指示書應註明商業單據是憑承兌交付款人(D/A)還是憑付款交付款人(D/P)如果無此項註明,商業單據僅能憑付款交單,代收行對因遲單據產生的任何後果不付責任;c款:如果托收含有遠期付款匯票,且托收指示書註明憑付款交付商業單據,則單據只能憑付款交付,代收行對於因任何遲交單據引起的後果不負任何責任。
從中不難看出,國際商會托收統一規則,首先不主張使用D/P遠期付款方式,但是沒有把D/P遠期從《URC522》中絕對排除。倘若使用該方式,根據《URC522》規則,B′銀行必須在B銀行90天付款後,才能將全套單據交付給B公司。故B′銀行在B公司承兌匯票後即行放單的做法是違背《URC522》規則的。
但從南美的習慣做法看,南美客商認為,托收方式既然是種對進口商有利的結算方式,就應體現其優越性。D/P遠期本意是出口商給進口商的資金融通。而現在的情況是貨到南美後,若按D/P遠期的做法,進口商既不能提貨,又要承擔因貨壓港而產生的滯遲費。若進口商想避免此種情況的發生,則必須提早付款從而提早提貨,那麼這D/P遠期還有什麼意義?故南美的做法是所有的D/P遠期均視作D/A對待。在此情況下,B′銀行在B公司承兌後放單給B公司的做法也就順理成章了。
此案給我們的啟示是:在處理跟單托收業務時,原則上我們應嚴格遵守《URC522》。托收行在其托收指示中應明確表明按《URC522》辦理,這樣若遇有當地習慣做法與《URC522》有抵觸時,可按《URC522》辦理。
當然我們在具體操作時,也應尊重當地的習慣做法。將來凡貨運南美地區的托收業務,我們可採用D/P即期或D/A的付款方式,避免使用D/P遠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倘若非用D/P遠期不可,則遠期的掌握應該從起運地到目的地運輸所耗費的時間為准。

案例2 代收行對托收指示的態度
案情
1995年11月,荷蘭A銀行通過國內B銀行向C公司托收貸款,B銀行收到單據後,將遠期匯票提示給付款人承兌。據付款人稱,出票人已告知,貨物已抵達香港,必須承兌匯票後,出票人才肯交貨。付款人為盡快取得貨物,遂承兌了匯票。1996年1月,B銀行收到已承兌的匯票後,遂對外發出承兌電,稱匯票業經付款人承兌,到期我行將按貴行指示付款。
1996年5月,匯票到期,B銀行要求付款人(C公司)付款,C公司稱,由於未完全收到貨物,不同意付款,B銀行就此電告A銀行,付款人不同意付款。
幾天後,A銀行回電稱:在我行的托收指示中,我們要求貴行:⑴承兌交單(匯票期限為出票後180天);⑵承兌的匯票由貴行擔保;⑶如果已承兌的匯票沒有由貴行擔保,請不要放單。貴行1996年1月來電通知,客戶已承兌匯票,到期時,將按我行指示付款。因此,請貴行立即安排付款。
分析
B銀行收到A銀行寄交的托收單據,必須按托收指示中的指示和國際商會522號出版物《托收統一規則》行事,對不能履行或不願履行的指示,必須毫無延誤地通知寄單行。國際商會522號出版物《托收統一規則》第一條C款規定:「無論處於何種原因,如果銀行決定不辦理它收到的托收或任何有關指示,它必須無延誤地以電信或在不可能採用電信方式的情況下,以其他快捷的方式通知向其他發出托收指示的一方」。B銀行收到A銀行寄交的托收單據,既沒有執行托收指示中的指示,又沒有將不執行的決定及時通知寄單行,這種做法是不對的。

案例3 提示行能否根據付款人(受票人)的授權部分付款交單?
案情
1995年4月,香港某公司委託當地A銀行通過內地B銀行向某進出口公司托收貨款。B銀行收到單據後向某進出口公司(付款人)提示,要求其按托收金額USD205020.00付款。同年12月,付款人通知B銀行,該公司已將USD165020.00直接匯給出票人,授權B銀行將剩餘的貨款USD40000.00通過A銀行付給出票人。付款人在支付了餘款後,B銀行遂將單據交給了付款人。
1996年5月,香港某公司(出票人)致函B銀行稱,這種做法嚴重傷害了該公司的正當權益,違背了國際慣例及《URC522》准則。
分析
國際商會《URC522》第19條第6款規定:「跟單托收時,部分付款只有在托收指示特別授權時才被接受。然而,除非另有指示,提示行只有在全部款項收訖時才能把單據交予受票人」。本案例中,托收指示沒有授權指示行(代收行)可部分付款交單,提示行也沒有徵得委託人的同意,而是根據付款人的授權執行部分付款交單,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案例4 過量保險
案情
某日,I銀行開立一張不可撤銷可轉讓信用證,該信用證以M為受益人,A銀行為該證的通知行。接到此證後,A銀行將該證通知給了M。M即要求A銀行將該證部分轉移給第二受益人X。為履行《UCP600》第38條的規定,A銀行轉讓了此證,並將此情況通知給了開證行I銀行。於是,在信用證規定的時間內,第二受益人X將金額為USD376155.00的全套單據向A銀行提示。經審核,A銀行注意到X提示的單據中缺少內容為在48小時內將裝運詳情以電傳.電報.傳真形式通知申請人的證明書,並將此不符點及時通知了X。由於第二受益人X無法更正此不符點,他即與第一受益人M聯系,M直接與開證申請人協商,要求其修改信用證關於此條的規定。同時M又告訴申請人出運的貨物重量為585噸,而非信用證要求的600噸。在開證申請人的要求下,I銀行對信用證做了如下修改:
1. 取消要求提供在48小時內將裝運詳情以電傳.電報.傳真形式通知申請人的證明書條款。
2. 原信用證金額減少USD14130.00,新信用證金額為USD387270.00。
3. 單價降低為每噸USD662.00。
4. 展效期。
A銀行將此修改通知給了第一受益人M。M將其金額為USD387270.00的發票代替了X金額為USD376155.00的發票。隨即,A銀行將USD376155.00入X之賬,並且把兩張發票間的差額USD11115.00支付給了第一受益人M。A銀行將全套單據寄給了I銀行(除了第二受益人X的發票,該發票在A行留檔保存)。
I銀行收到單據審核後認為:A銀行提供的保險單金額為USD430509.00,該金額超過信用證的規定(信用證規定保險金額應為發票金額的110%)。超過部分為USD4512.40,為此I銀行將保留單據,聽候處理。
A銀行認為I銀行的拒付理由不成立。因為在第二受益人X交單時,第一受益人M已與申請人聯系,要求其接受第二受益人X已提示的單據(為參考起見,提供第二受益人原保險單一份,該保險單上的保險金額是以原單價。原金額為計算依據的)。過量保險的不符點是由於修改信用證而引起的,而在信用證修改時,貨物早已裝畢,保險也早已落實,故不可能再對保險作更動。況且1.17%的過量保險並不會給申請人增加任何非用。
I銀行堅持自己的觀點,認為保險的金額應為110%發票金額,不能有任何伸縮。
分析
該案的關鍵在於對保險過量的認識問題。一般以為保險少保不好,多保尤其是少量多保既不增加開證申請人負擔,也不會給任何一方帶來害處,因此在實務操作中一般不將少量多保視為不符點。問題是在本案中,信用證中明確表示保險金額為發票的110%,這就意味著保險金額為發票金額的110%,不多也不能少。
由於該證是轉讓信用證,能不能援引《UCP600》第38條g款的規定?《UCP600》第38條g款規定:信用證只能按原證規定的條款轉讓,但下列除外:信用證金額.所列單價.到期日.交單最後日期.裝運期,上列任何一項或全部可以減少或縮短。保險加保比例可以增加,以便維持原證或本條文規定的保額。
按《UCP600》第38條g款規定,似乎投保比例擴大不構成不符點。但g款的此項規定是為了使保險單的保險金額達到原證的要求。該條款不適用本案。因為本案的保險金額以超過原證規定的1.17%,而決非是為了達到原證保險金額而增加投保比例。所以該不符點成立。
由本案引申出的零疑問提示如何通盤考慮的問題。第一受益人在第二受益人提示全套單據並出現不符點的情況下,通知申請人修改原證,原證修改後雖然消除了原有的不符點,但由於金額的變動,致使保險額也應相應變動,但受益人,議付行均忽視了這一點,於是出現了新的不符點。
案例5 信用證指示不明確,不完整
案情
歐洲某銀行開立一張不可撤銷議付信用證,該信用證要求受益人提供「Certificate of Origin:E.E.C.Countries」(標明產地為歐共體國家的原產地證明書)。該證經通知行通知後,在信用證規定的時間內受益人交來了全套單據。在受益人交來的單據中,商業發票上關於產地描述為「Country of Origin:E.E.C.」,產地證則表明「Country of Origin:E.E.C.Countries」。
議付行審核受益人提交的全套單據後認為,單單,單證完全一致,於是該行對受益人付款,同時向開證行索匯。
開證行在收到議付行交來的全套單據後,認為單單,單證不符:
1 發票上產地一欄標明:E.E.C.,而信用證要求為E.E.C.Countries。
2 產地證上產地一欄標明E.E.C.Countries,與發票產地標明E.E.C.
開證行明確表明拒付,並且保留單據聽候處理。
收到開證行拒付通知後,議付行拒理力爭:信用證對於發票並未要求提供產地證明,況且發票上的產地系與產地證一致。故議付行認為不能接受拒付,要求開證行立即付款。
分析
該案的爭議源於信用證條款的不完整,不明確,在開證行開列的信用證中,開證行對產地的要求為E.E.C.Countries,而並未具體要求哪一國。在此情況下,受益人提供的單據中涉及產地一欄時既可籠統表示為歐共體國家,也可具體指明某一特定國家(只要該國是歐共體成員國即可)。倘若開證行認為不符合其規定,它應在開證時將產地國予以明確表示。
《UCP600》規定:開立信用證的指示,信用證本身,修改信用證的指示以及修改書本身必須完整,明確。
既然開證行開立的信用證指示不明確,它將自己承受此後果。故在此案中開證行的拒付是不成立的。
此案中給我們的啟示是:
1. 作為開證行在開立信用證是必須完整,明確。
2. 議付行在收到不明確,不完整的指示時,應及時與對方聯系,以免不必要的糾紛。
3. 受益人必須嚴格按照信用證條款行事。對於非信用證所要求的千萬別畫蛇添足。在本案中既然商業發票中不必顯示產地,雖然商業發票中顯示產地是許多國家的習慣做法,但為避免麻煩也不應該出現原產地。

案例6 保兌責任的延伸
案情
I銀行開立一張以M為受益人的不可撤銷信用證,並且要求通知行A加保。A銀行對信用證加保後通知了M,在信用證到期日兩天之前,M將全套單據交A行議付。A行發現全套單據有兩處不符:其一是提單抬頭做成了托運人抬頭並空白背書,而信用證的要求是提單做成買方抬頭;其二是信用證超支USD10000.00,考慮到信用證即將到期,A行立即將此情況通知M,M要求A行立即電傳開證行I銀行要求其授權付款。開證行在接到A行的電文後與其開證申請人協商,在後者的同意下,I銀行授權A行議付提示的單據。
在I銀行電告A銀行對不符單據付款後,I行國內的政局開始動盪,政變使政府行將倒台,結果使I銀行營業中斷。有鑒於此,A行通知M:盡管它已收到I行同意對不符單據付款的指示,A行不準備照辦,因為I行的資金賬戶已被凍結。如果A行對M付款,它將無處取得償付。
受益人於是求助於其律師,律師稱既然A行已對該證進行了保兌,根據<UCP600>規定在未徵得受益人同意的情況下,該行不得撤銷保兌,故A行必須付款.而A行則認為:保兌只是在提交單單.單證嚴格一致的情況下有效.鑒於受益人提供的單據已有兩處不符,故該保兌已自動終止.
受益人律師答復到:A行既然已無條件同意與I行聯系,要求後者授權對提示的不符單據付款,這一行為以構成A行同意付款的承諾.因此,受益人要求A行支付信用證的全部款項外加I行同意付款之日起至A行實際付款之日間的利息,以及處理這一事件過程中的一些費用支出.
分析
此案涉及到的是保兌行的保兌責任問題.<UPC600>第8條規定:另一家銀行(保兌行)經開證行授權或應其請求對不可撤銷信用證加以保兌,即構成開證行以外的保兌行的確定責任,但以向保兌行或被指定的銀行提交規定的單據並符合信用證條款為條件.第10條b款:開證行自發出修改書之日起,即對該修改書負有不可撤銷的義務.保兌行可將其保兌擴大至修改書,並自通知該修改書之日起負有不可撤銷的義務.但是,保兌行可以選擇不擴大其保兌而將修改書通知受益人,如果保兌行這樣做,它必須不延誤地將此情況通知開證行及受益人.
第8條論述了保兌行的責任.如果一張信用證除了開證行的付款保證之外,還有另一家銀行作了付款保證,那麼這個信用證就是保兌信用證.信用證加以保兌後,即構成保兌行在開證行承諾以外的確認承諾,對受益人承擔必須付款或議付的責任.保兌行不是以開證行的代理身份,而是以獨立的"本人"身份,對受益人獨立負責,並對受益人負首先付款責任,受益人不必先向開證行要求付款,碰壁後再找保兌行.在首先付款責任這一點上,保兌行對於開證行的關系,正好相當於開證行對進口商的關系.保兌行有必須議付或代付之責,在已經議付和代付後,不論開證行倒閉或無理拒付,都不能向受益人追索,它的責任同開證行的責任相同.保兌行對信用證加保兌後,它擔負的責任相當於其本身開證,不論開證行發生什麼變化,它不能片面撤銷其保兌.
聯系此案,A行作為保兌行即負擔起與I行的同等責任.但A行的保兌責任僅限於M行提供符合信用證要求的單據.鑒於M提供的單據不符合信用證要求,可以認為A行的保兌責任就此終止。但問題是A銀行無條件的同意請求I銀行授權對不符單據議付,這事實上等於是A銀行請求I銀行修改信用證,而I銀行同意授權付款則意味著該修改成立,那麼A行自然而然地將其保兌之責擴展到了修改。所以A行應該對受益人M付款。
其實,根據《UCP600》的規定,保兌行可以接受修改,也可以拒絕修改,若拒絕修改的話,保兌責任只對原證有效而絕不擴展至新證。在此案中,作為保兌行的A行完全可以採取自我保護的做法。那就是它可以替受益人與開證行接洽要求其授權對不符單據議付,但同時聲明其保兌責任就此終止。它也可以通知受益人直接與開證申請人聯系,要求申請人說服開證行接受單據並指示議付行付款。
倘若A行這樣做的話,它完全可以使自己處於有利地位。

案例7 接受已拒絕的不符單據
案情
某日,B銀行開立一張不可撤消保兌信用證,該證的保兌行與通知行均為A銀行。受益人在接到A銀行通知後,即刻備貨裝運,且將全套單據送A行議付。A行審核單據後,發現有兩處不符:其一是遲裝,其二是單據晚提示。於是A行與受益人電話聯系,徵求受益人意見。受益人要求A行單寄開證行並授權議付。
受到議付行寄來的不符單句,B行認為其不能接受此兩不符點,並且將次情況通知了開證申請人。開證申請人也認為單據嚴重不符,拒絕付款。於是B行電告A行:「由於貨物遲裝運以及單據晚提示的原因,金額為XXX的第X號信用證項下的款項被拒付。我們掌握單據聽候你們方便處理。我們已與申請人聯系,據告他們回直接與受益人協商,請指示。」
A行受到B行電傳即告受益人。受益人要求A行電告B行單據交由B行掌握並等待受益人的進一步指示。遵受益人指示,A行即電告B行上述內容。
收到A行要求單據交由其掌握,聽候受益人進一步指示的電傳後,B行與申請人取得了聯系。由於申請人迫切希望得到這批貨物,他隨即指示B行付款。於是B行電傳A行道:「你方要求單據交由你方掌握,進一步聽候受益人知識的電傳已收到,經進一步與申請人聯系,他已同意接受不符的單據,並且授權付款FFrXXX,請即對受益人付款,並借記我方開在你處的賬戶外加所有的銀行費用。」
收到B銀行電傳指示,A行打電話通知受益人。受益人認為他們不能接受。因為在得到申請人拒付的信息後,貨物市價突然上漲,他們已將貨物以更高的價格轉賣給了另一買主。況且在對方拒付,他們毫不延遲地作出決定:單據交由A行掌握,聽候處理。得此信息後,A銀行給B銀行發了一則電傳:「由於你方拒絕接受我方的不符單據,,在此情況下,受益人已將貨物轉賣給另一客商。因此他們不能接受你方在拒絕不符單據後再次接受該單據的做法。此外,據受益人稱,申請人已掌握了代表貨物所有權的正本提單。我們認為未經我方許可,你方擅自放單的做法是嚴重違反《UCP600》的規定。」
B銀行電告A銀行稱申請人與其關系極好。該行的放單純粹是為了有利於爭端的解決。B行認為由於收益人提供的單據與信用嚴重不符,據其估計該筆業務只能以跟單托收的方法進行。既然申請人隨後接受了單據並且支付了貨款,B行在次情況下將提單背書給買方,即將貨物所有權轉至買方,故B行也無需再將全套單據退A行掌握。
如何妥善解決次案?
分析
此案中開證行B行的做法顯然是嚴重違反了《UCP600》的規定。根據《UCP600》規定:⑴如果開證行及/或保兌行(如已保兌)或代表他們的被指定銀行決定拒收單據,則其必須在不遲於自收到單據之日起第5個銀行營業日結束前,不延誤地以電訊,如不可能則以其他快捷方式,發出通知。該通知應發至從其處收到單據的銀行,如直接從受益人處收到單據,則將通知發至受益人。⑵通知必須敘明原因之而拒收單據的所有不符點,並還必須說明銀行是否留存單據聽候處理,或已將單據退還交單人。開證行及/或保兌行(如已保兌)未能按本條規定辦理,及/或未能留存單據等待處理或將單據退還交單人,開證行及/或(如已保兌)則無權宣稱單據不符合信用證條款。
由於受益人提供的單據存有嚴重不符,在此情況下B銀行拒絕付款本無可厚非,但錯就錯在各方尚未對此事達成協議前,B行將此單據放給了申請人。這就嚴重違反了規定,若其不能遵守單據條款,它就根本無權宣稱單據不符合信用證條款。A行既未指示也未提示按托收辦理。如果B行想以托收方式進行此項業務的話,它根本就無需電告A行根據跟單信用證統一慣例拒收單據。無論如何B行不能隨意地將此業務改為托收,這樣做會使人誤以為該項業務已受《URC522》的約束,而非《UCP600》,隨之而來的是受益人的權利得不到UCP的保護。
很顯然B行的正確做法是要麼接受不符單據,若拒受則應保留單據聽候處理。
事至如此,如何才能解決這一爭端呢?筆者認為應說服受益人仍然將貨銷售給申請人,對於差額部分(受益人轉售給另一買方的價格超過前售給申請人價格的部分),則由B行與申請人均分。

案例8 對正本單據的理解
案情
有一信用證的開證行開立了一張不可撤銷保兌信用證,該證中有一條款規定「必須提供全套3/3正本潔凈已裝船提單」。而受益人提供的全套單據中包括了一套3/3潔凈已裝船提單,每一份均經有承運人手簽,且分別表明「original」、「plicate」、「triplicate」。通知行審核了受益人交來的單據,認為完全符合信用證規定,於是即對受益人付款,並單寄開證行索償。
開證行收到單據後認為有一處不符。全套三份正本提單上並沒有如《UCP600》第20條a款的規定全部標上「original」字樣。所以該行拒絕付款並持有單據聽候處理。
議付行則認為一套三份提單全是正本單據,均經由承運人手簽。該正本單據的製作符合《UCP600》的其他相關規定。此外,議付行認為《UCP600》第20條a款的規定並不適用於運輸單據。各份正本提單上的「original」、 「plicate」、「triplicate」字樣並非「正本」、「第二聯副本」、「第三聯副本」之意,而應理解為「original,original」,「plicate,original」,「triplicate,original」,即「第一聯,正本」,「第二聯,正本」,「第三聯,正本」。這一做法已為國際銀行界和運輸界所普遍接受。
開證行堅持認為《UCP600》第20條a款非常清楚地規定了單據如何製作、如何簽署。既然全套單據中的另兩份提單明確寫明「plicate」(第二聯)、「triplicate」(第三聯),那麼就不能認為該兩份單據是正本提單。有鑒於此,開證行認為其拒絕付款有效。
分析
信用證要求提供全套3/3正本提單,每份正本提單都是貨物所有權的憑證。因此不管是否標有「original」字樣,是否其他各聯標明「plicate」、「triplicate」字樣,都應視作為符合信用證提供正本海運提單的規定。運輸單據中的「plicate」、「triplicate」字樣不能被認為是副本。《UCP600》第20條a款的規定不適用於此案。
《UCP600》17條c款:除非信用證另有規定,銀行還將接受下述方法或從表面上看是用下述方法製作的單據作為正本單據。(1)影印、自動處理或計算機處理。(2)復寫。但條件是上述方法製作的單據必須加註「正本」字樣,並且如有必要,在表面上簽署。單據可以手簽、傳真、打透花字、印戳、用符號或用任何其他機械或電子證實方法製成。
因此,標有「plicate」、「triplicate」字樣的提單不能因為未標有「original」字樣而被拒絕,這已是公認的習慣做法。
此案給我們的啟示是:在處理信用證業務中固然要嚴格遵守《UCP600》的規定,但對於《UCP600》的規定,我們必須深刻領會,同時我們必須牢記公認的一些習慣做法。
雖然此案最終是以受益人的勝訴而告終,但是倘若我方是作為出口方的銀行,筆者則認為,我們應勸阻受益人的這種做法,在每張正本提單上還是標上「 original」為好,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案例9 對有關單據的認識問題
案情
I銀行開立了一張不可撤銷信用證,經由通知行A通知給了受益人。該信用證對單據方面的要求如下:
1、 商業發票;
2、 裝箱單;
3、 由SSS檢驗機構出具的檢驗證明書;
4、 海運提單表明貨物從PPP港運至DDD港,提單做成開證行抬頭。
受益人在貨物出運後將全套單據送至A行議付,A行審單後指出下列不符點:
1、 檢驗證書的出單日期遲於貨物裝運日,並且未能指明具體貨物的檢驗日期。
2、 裝箱單上端末印有受益人公司、地址等文字,且裝箱單未經受益人簽署。
3、 提示了運輸行收據而不是信用證上所要求的提單。
A行將上述不符點通知受益人,受益人要求其電傳I行求其授權付款。
I行與申請人聯系後,申請人不願取消此不符點。因為他不能確定該批貨物是否確已適當檢驗過?貨物是否已出運?除非授權其在貨到後檢驗貨物,檢驗結果表明貨物完好無損,否則他將拒絕付款。I行告訴A行其決定拒絕付款的決定,並保留單據聽候指示。
分析
A行提出的不符點中,除了裝箱單以外,其他均是正確的。
根據《UCP600》第34條:銀行對任何單據的形式、充分性、准確性、內容真實性、虛假性或法律效力或對單據中規定或添加的一般或特殊條件,概不負責。如果信用證中沒有特別規定,只要提交的單據上內容與任何其他提交的所規定單據內容無矛盾,則銀行將接受這類單據。
由於信用證根本未指明裝箱單由哪方開立,只要裝箱單上內容與其他單據不矛盾,理當接受。此外,除非信用證明確規定裝箱單要簽署,否則未經簽署的裝箱單也是可以接受的。
以《UCP600》第34條的標准來判斷,似乎檢驗證書也符合規定。但是常識告訴我們商品檢驗應先於貨物裝運前,就像保險應先於貨物裝運前一樣,所以檢驗證書的出單日應先於或等於貨物裝運日。
有運輸行承運人簽發的單據,如運輸行收據(Forwarder』s Certificate of Receipt. FCR)不是運輸單據,因此它不屬於《UCP600》所劃定的運輸單據的范疇。若信用證要求提供海運提單,運輸行收據當然不會為銀行所接受。

⑤ 求國內外金融風險案例!!!麻煩各位了~~

海南發展銀行的關閉
一、案例分析
1998年6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發表公告,關閉剛剛誕生2年10個月的海南發展銀行。這是新中國金融史上第一次由於支付危機而關閉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業銀行。海南發展銀行成立於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傢具有獨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業銀行,其總行設在海南省海口市,並在其他省市設有少量分支機構。它是在先後合並原海南省5家信託投資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礎上建立和壯大的。成立時的總股本為16.77億元,海南省政府以出資3.2億元成為其最大股東。關閉前有員工2800餘人,資產規模達160多億元。
海南發展銀行從開業之日起就步履維艱,不良資產比例大,資本金不足,支付困難,信譽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圖海南發展銀行兼並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之後,公眾逐漸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開始出現擠兌行為。隨後幾個月的擠兌行為耗盡了海南發展銀行的准備金,而其貸款又無法收回。為保護海南發展銀行,國家曾緊急調了34億元資金救助,但只是杯水車薪。為控制局面,防止風險漫延,國務院和中國人民銀行當機立斷,宣布1998年6月21日關閉海南發展銀行。同時宣布從關閉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國工商銀行託管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其中包括接收並行使原海南發展銀行的行政領導權、業務管理權及財務收支審批權;承接原海南發展銀行的全部資產負債,停止海南發展銀行新的經營活動;配合有關部門施實清理清償計劃。對於海南發展銀行的存款,則採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別對待的辦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儲蓄一律由工行兌付,而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將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算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兌付。6月30日,在原海南發展銀行各網點開始了原海南發展銀行存款的兌付業務,由於公眾對中國工商銀行的信用,兌付業務開始後並沒有造成大量擠兌,大部分儲戶只是把存款轉存工商銀行,現金提取量不多,沒有造成過大的社會震動。

二、原因分析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可以說,海南發展銀行建立本身就是一個吸納海南非銀行金融機構不良資產的怪胎。1992年開始海南房地產火爆,1993年5月以後,國家加大金融宏觀調控力度,房地產熱逐步降溫,海南的眾多信託投資公司由於大量資金壓在房地產上而出現了經營困難。在這個背景下,海南省政府決定成立海南發展銀行,將5家已存在嚴重問題的信託投資公司合並為海南發展銀行。據統計,合並時這5家機構的壞賬損失總額已達26億元。有關部門認為,可以靠公司合並後的規模經濟和制度化管理,使它們的經營好轉,信譽度上升,從而擺脫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樣的思路、有關部門又將海南省內28家有問題的信用社並入海南發展銀行,從而進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資產的比例。
(二)違法違規經營,海南發展銀行建立起來以後,並沒有按照規范的商業銀行機制進行運作,而是大量進行違法違規的經營,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向股東發放大量無合法擔保的貸款。海南發展銀行是在1994年12月8日經中國人民銀行批准籌建,並於1995年8月18正式開業的。成立時的股本16.77億元。但僅在1995年5月到9月間,就已發放貸款10.60億元,其中股東貸款9.20億元,占貸款總額的86.71%.絕大部分股東貸款都屬於無合法擔保的貸款,許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確,實際上是用於歸還用來入股的臨時拆借資金,許多股東的貸款發生在其資本到賬後的一個月,入股單位實際上是剛拿來,又拿走。股東貸款實際上成為股東抽逃資本金的重要手段。這種違法違規的經營行為顯然無法使海南發展銀行走上健康發展的道路。

三、 啟示
(一)不良資產比例過大是目前我國銀行業的主要風險。我國的商業銀行特別國有獨資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大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盡管對4家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比例的匡算結果有不同,有的說20%左右,有的說30%左右,不論那一個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過了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於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的泰國(7.9%)、馬來西來(6.4%)、印尼(17%)、韓國12%、日本12%、台灣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資產的原因雖有銀行自身經營管理的問題,但更多的是由於體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過多行政干預造成的。國有商業銀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資產比例下只所以還能正常運轉,根本一點在於廣大民眾相信國有銀行不會倒閉,因此不但不擠提,還照樣存款。海南發展銀行一開始了就染上了國有商業銀行的體制病,長官意志使它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資產包袱,而由於它不是國有商業銀行,沒有國家信用保證,因此,一有風吹草動,就會發生擠兌,引發支付危機而難以為繼。如前所述,目前我國的主要商業銀行是裹著國家信用大旗掩蓋著高額不良資產的病灶,如果不能盡快把不良資產比重降下來,隨著我國加入WTO和國有商業銀行企業化改革的深入,就極容易引發類似海南發展銀行這樣的風波。

(二) 合規合法經營是商業穩健運行的基本要求。
海南發展銀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開業就違規經營,《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第四章第35條、第36條、第40條規定,「商業銀行貸款,應當對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償還能力、還款方式等情況進行嚴格審查」,「商業銀行貸款,借款人應當提供擔保」,「商業銀行不得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向關系人發放擔保貸款的條件不得優於其他借款人同類貸款的條件」。而海南發展銀行完全違背這些規定,貸款不問用途,貸款不搞抵押,通過貸款的方式抽逃資本金,前門拿進、後門拿出,拿來多少、帶走多少,如此違法亂紀經營,豈有不垮之理。
(三) 中央銀行的救助是防止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化解銀行業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線。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發展銀行出現儲戶擠兌時,中央銀行緊急調動34億資金予以支持,當發現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機發生時,中央銀行採取斷然措施,立即關閉海南發展銀行,由中國工商銀行對其實行接管,從而避免了事態的擴大,保護了私人儲戶的利益。同時按照國際通行的規則,對法人債權進行登記,在海南發展銀行全部資產負債清償完畢以後按折扣率進行總付,以體現投資者(這里為存款者)自我承擔風險的原則。這一案例,充分顯示了中央銀行充當最後貸款人和化解銀行風險的最後一道防火線的地位。

第二篇 外國金融風險案例
案例2-1
美國儲貸協會的破產

20世紀80年代中後期美國發生了繼30年代以後又一次商業銀行儲蓄機構破產的風潮,據美國立法機構統計,有問題的商業銀行從1981年的大約200家增加到1986年的超過1400家,商業銀行倒閉的數量從1950——1981年平均每年5家,1982年——1992年平均每年130家,1988年達到200家以上,儲貸協會幾乎全面破產。至1995年末,花費了納稅人大約1400億美元。據美國總會計署估算,這場危機的保救成本要超過5000億美元。在這場危機中,各種利益集團通過立法機關和政府胡整亂治,丑聞百出,在美國金融發展史寫上了不光彩的一頁。

一、案例介紹
美國儲貸協會建立於20世紀30年代,當時成立這個協會的目的是為了鼓勵美國的中產階級進行自顧,所以全稱是「扶助儲貸協會」。為了規范儲貸協會的運作,國會創建了聯邦住宅貸款銀行委員會(FHLBB),而且建立了它的附屬機構聯邦儲貸保險公司(FSLIC),為儲貸協會的存款保險。儲貸協會吸收公眾的短期儲蓄存款、並且用這些所得存款向當地的購房者提供20年和30年的抵押貸款,利率在抵押期內保持不變。
顯然,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低於儲貸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儲貸協會就有盈利,可以正常經營,反之,如果儲貸協會向儲戶支付的利率高於儲貨協會發放的抵押貸款的平均收益率,則該機構就會虧損。從3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利率很低,而且穩定,長期抵押貸款利率高於短期存款利率,即儲貸協會的收益曲線總是向上傾斜的。在穩定且低通貨膨脹率的時期,儲貸協會的經營是很簡單的。局外人嫉妒地拿儲貸協會經理的「3——6——3」的經營方式(以3%的利率借款,以6%的利率貸款,每天下午3點打高爾夫球)開玩笑。不幸的是,在70年代中期,利率開始上升。最初,這一上升是溫和的遞進的,所以儲貨協會遇到的麻煩不大。但在70年代後期,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對利率施加了向上的壓力,並將利率提高到了儲蓄機構可以向儲戶提供的利率上限水平。為了防止嚴重的非中介化,立法機構授權儲貸協會發行貨幣市場單據,這一新工具面值1萬美元,並允許銀行和儲蓄機構參照6個月國庫券的標准來確定利率。

⑥ 哪裡能找到金融機構風險損失的案例,要30個,謝謝

安大的童鞋啊 ……

⑦ 國際結算案例分析、

(1、有權拒付,因為保兌行具有第一性的付款責任(具有開證行的地位),在收到不符單據時可以選擇拒絕付款。開證行如果同意付款,保兌行可以將單據寄送開證行(這時保兌行不進行保兌,而是作為出單行向開證行寄送不符單據),待開證行付款後償付受益人。
2、要求承運人運回貨物(將損失往返運費、保險、並積壓貨物),或者聯系開證申請人通過其他結算方式進行交單付款。)

以上是昨天的答復,今天就此問題查詢了相關資料,非常慚愧的告訴您,上面的答復是錯誤的。
根據《國際商會專家對於信用證、貿易融資實務有關問題的最新意見和建議》,「保兌行對於有不符點的單據,在向開證行電提不符點前應向受益人明確是否繼續承擔保兌責任,以免發生開證行同意電提不符點後,保兌行不得不付款的情況」,樓主闡述的問題中沒有說明B行在向開證行徵求意見前明確告知受益人不承擔保兌責任,所以B行仍需承擔該不符單據的付款責任。
因此受益人可直接向B行索求付款。

再次為昨天錯誤的答復表示歉意。

⑧ 案例8結算中心模式面臨的問題和障礙是什麼

上面發的是目錄
想要全文和我聯系 我有這本書 送給你 或者郵寄給你 交朋友嘛

⑨ 金融結算中心是指什麼

金融結算中心是銀行抄的一個機構,銀行間當天的資金進出、流動很多,需要進行結算,進來多少錢, 出去多少錢。通俗的講,就相當於銀行系統的出納,進出賬,要做統計、分析工作的嘛~
結算中心也是分級別的,有分行級 總行級~~

閱讀全文

與金融機構結算中心案例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角現貨交易 瀏覽:730
樂投天下投資 瀏覽:638
社保基金怎麼進了鹽湖股份 瀏覽:567
560002基金發行價 瀏覽:241
貴金屬深加工流程 瀏覽:395
債券價格表 瀏覽:309
炒外匯圖片 瀏覽:222
德州線下貸款 瀏覽:725
後市融資 瀏覽:735
一塊錢人民幣等於多少比索 瀏覽:362
歐元匯率人民幣最高多少 瀏覽:487
呼和浩特股票配資 瀏覽:333
銀行黑名單怎麼貸款買車 瀏覽:764
中小型融資擔保企業法務怎麼樣 瀏覽:790
人民幣的匯率牌價在哪查詢 瀏覽:848
價格調整計算公式 瀏覽:930
美原油今天開盤價格 瀏覽:364
今天人民幣對緬甸匯率多少人民幣 瀏覽:222
指數基金對比混合基金 瀏覽:116
科創板募集基金 瀏覽:20